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是卑职督造成功的第一艘铁甲战船,请王爷登船查验!”
墨桓盯着那艘巨大的宝贝也是满脸的兴奋,这实在是他有生以来建造的最得意的战船。
刘鸿渐带着五六个亲卫跟着墨桓登上了一号铁甲福船,船舱内部为樟木、松木、杉木所造,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弹药、条石、粮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
“王爷,一号福船长二十丈,遵从您的意思,船外皆覆铁甲,此实为巧夺天工之举。”墨桓此言虽有拍马屁的嫌疑,但听语气乃是墨桓的由衷之言。
“一号福船装配各类火炮48门,其中8门60斤炮,10门30斤炮,12门18斤炮,18门9斤炮,作战士兵500人。”
他在澳门卜加劳船厂见识过弗朗机的主力战船,此船虽然由于身披铁甲导致船体过重,上部无法搭配更多的火炮,但航速却被蒸汽机所弥补。
而且论防御力,一号福船当为目下南洋之最,尤其重要的是,蒸汽机动力的一号福船,将不再受风向所限,此才是一号福船的最大优势。
刘鸿渐自船舱底部的蒸汽机组开始巡视,往上经士兵住所到主力火炮舱室一一亲自查勘。
顶部的船舱之内设有两丈见方的指挥室,四周摆放一应器具皆为楠木所雕,中间则摆放一整张长方形沙盘,此是为作战指挥室。
整个过程中刘鸿渐一言不发,只是墨桓陪在一边做着讲解。
甲板中央竖立着蒸汽动力标志性的铁质烟囱,刘鸿渐抚摸着以铆钉、融焊固定在杉木船帮上的钢板心中激荡不已。
“王爷,此船还未有名号,请王爷赐之。”墨桓心知刘鸿渐心中振奋,但仍沉着请道。
即便他一直看着这艘船建成,但当他登船之后,仍然心中难以压抑那份激动,更别说刘鸿渐是第一次了。
海风拂面带着些许咸意,阳光刺眼而并不热辣晒得刘鸿渐暖洋洋的,刘鸿渐站在船舷之侧望着海面上林立的数十艘大小战船。
“此舰便叫山海关号吧!”刘鸿渐望着海面沉思良久终于开了口。
战舰和战船不是一个量级,敢称战舰者皆为火力猛、船速快、防御力强的大型船只,而十七世纪中叶欧罗巴各国能称之为战舰者也是不多。
此是天津宝船厂建造出来的第一艘主力船只,论防御力和船速当得上战舰之称。
“山海关为大明第一雄关,百年来抵御北蛮不得入,此舰当得此名,卑职容后便着人以金漆命名。”墨桓随后道。
“墨先生辛苦,本王回去定为墨先生请赏!”
大明水师荒废百年,宝船厂从无到有首席造船师墨桓居功甚伟,当得上刘鸿渐以先生敬称。
“谢王爷抬爱,王爷信得过我这化外之民,卑职定当竭忠尽智报效中华。”墨桓躬身行礼显得格外郑重。
“墨先生何以自称化外殖民?你与春秋之墨家可有瓜葛?”刘鸿渐一直觉得这个墨桓沉稳的不像话,行的礼节也不似明礼。
大明姓墨的本就罕有,再加上其自称化外之民,而其言报效中华而非大明,则更令其生疑,让他不由得联想到大名鼎鼎的墨家墨翟。
但凡熟悉春秋末年百家争鸣那段历史的,没有人不熟悉墨家的,且不说墨家提出的兼爱、非攻之道义,只是墨家所擅长的机关之术便足以令其大放异彩。
自墨翟之后三百年,墨家传人一直秉承墨翟最初的理想,靠着威力强大的机关之术,游走于受到不义侵略的弱国,帮着他们抵御战争。
到了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奏,刘彻一旨帝令,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墨家随之衰落,而后又遭各种诬陷,不得已举族流亡,真可谓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大明锦衣卫果然名不虚传,王爷所言不假,墨某确为墨家之人,就是不知今之中华可容墨家否?”墨桓虽心中惊诧,但仍是面不改色。
见自己底细已被查明,又知面前这位王爷执掌着大明朝最为庞大的监察机构锦衣卫,墨桓只得如此联想。
而他之所以用这样的语气,实在心中凄苦。
自西汉独尊儒术,墨家后人被迫流亡海外,一千多年来,墨家从未放弃回归中华,但又不舍祖上真传,为各朝所不容。
到了大明,儒教更是深入民心,不论百姓、商贾、举子皆以学儒为尊、为荣,墨家便更无立足之地。
千年来墨家苟延残喘于那样诸岛,到了他墨桓,因得幸于小弗朗机驻南洋总督利玛德之识,方有了些许改善。
墨桓本已对回归中华大地不报念想,然一年前广州知府着人来请,密言是大明安国郡王意欲重振大明水师广招天下匠人。
墨桓虽远居澳门,但却一直关注着背后的中华大地,而安国郡王刘鸿渐不拘一格的行事作风让墨桓心中的火焰再次燃烧。
“墨先生言重了,锦衣卫虽对南洋局势甚为看重,但并无探查墨家之意,此实为本王的臆测。
墨先生更勿需过分担扰,在本王的眼里并无儒、墨之分,更有甚者,相比于儒学,本王觉得,墨家的机械之学更利于我中华之兴。
本王从不轻言信诺,但本王向你保证,倘若本王有生,百家争荣之日定当重现,中华大地是所有汉家血脉之栖地,墨先生且安心处之。”刘鸿渐少有的郑重,流亡千年,仍挂念着旧土,当得上他这份敬重。
“倘若国朝不弃,墨家第六十二代家主墨桓在此立誓,墨家定当竭尽所能,为国朝奉献一腔热血!”墨桓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激愤,竟撩起袍子跪了下来。
没人明白流亡者的痛,更没人明白一个眷念故土、时刻死归的爱国者的苦。
“墨先生快些请起,本王代表大明朝廷,欢迎墨家子孙后人重归旧土!”刘鸿渐弯腰将墨桓扶起,郑重的道。
有了墨家相助,以其对机关、机械之工学所长,定当是大明的另一助益,刘鸿渐自然不舍人才外流,随即许下诺言。
“走,随本王且去看看大明新征召的一万水师士兵!”舰船有了,士兵有了,一切皆在他所预想之内,刘鸿渐此刻踌躇满志。
………………………………
第542章 教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
“走,随本王且去看看大明新征召的一万水师士兵!”舰船有了,士兵有了,一切皆在他所预想之内,刘鸿渐此刻踌躇满志。
北洋水师初建,皆是自山东、顺天府、安徽、河南征召的识水性的年轻男子,刘鸿渐为水师提督,戚金之二子戚元辅、三子戚元弼为副提督,满员一万人。
由于没有刘鸿渐的命令,战舰虽已下水,但水师全体士兵仍在大沽口临时营地作水训。
戚家实在是大明不可多得的宝贝,不仅陆战无敌,水战倭寇更是不遑多让,戚元辅、戚元弼二兄弟光着膀子各领着五千人在海边作训。
游泳、练队列、行枪阵、习火枪、登陆战……
一万水师士兵虽才成军十几日,一群刚刚成为士兵的农民愣是被二人练的有模有样。
“卑职参见王爷!”见刘鸿渐前来视察,戚元辅、戚元弼赶来见礼。
刘鸿渐笑笑对二人拱手,随即站在海滩上审视起面前的是个水师方阵。
水师初建,各方面军备皆缺乏,练习用的乃是京营退换下来的一代遂发枪、军衣也是京营原有服装。
只是这些黑汉子压根就没穿军衣,个个光着膀子仅着一条湿漉漉的裤子。
士兵们都没见过刘鸿渐,但见自己的长官都向刘鸿渐行礼,自知应该来的是为大官儿,一个个站在海滩上紧张兮兮。
“北洋水师的士兵们!”刘鸿渐站在一处沙丘之上望着面前光着膀子的黑汉们,提高音调道。
“可能你们都还不认识本王,本王乃是大明北洋水师的首任水师提督,很荣幸你们能加入这支军队,很荣幸本王能与你们一起,见证大明水师的崛起!”
刘鸿渐此刻胸有涤荡不尽的豪情,也不管这群新兵蛋子能否听的明白,他要说,他要把心中的这份激情燃烧。
“或许你们会想,大明历来无水师之建制,历来视海洋如鸡肋,组建水师也不过是做做样子。
或许你们会怀疑,只有五十艘战船的水师叫水师吗?连军营都没有的水师叫水师吗?
或许你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心思,获取你们加入北洋水师也不过是为了谋生、为了吃个饱饭而已。
这都没问题,人之常情,本王并不怪罪你们。”刘鸿渐感觉有些热,随即将身上的蟒服扯下扔给了身后的牛大棒槌。
“本王吃过苦,也过过家徒四壁的日子,就在两年多前,本王那时也不过是个穷困潦倒的浪荡败家子,这没什么好隐瞒的。
但是!本王只允许你们将这些疑问、怀疑留存到今日,过了今日,你们只有一个身份,那便是大明的北洋水师的一名士兵。”已是农历的五月,脱去蟒服的刘鸿渐已然也是光着两臂,上身只着一薄薄的坎夹。
水师士兵们还从未见过如此别开生面的演讲,一个个皆是认真的听着刘鸿渐的训话,刘鸿渐言辞恳切而接地气,不时还冒几句粗话,很得这群汉子的心意。
“本王将为你们解决所有问题,你们无须再为生计担忧,无须考虑身后之事。
本王将给你们高于京营、高于边军的饷银,本王将给你们提供最好的伙食,保证你们每天都有肉吃。
本王将给你们大明最精良的火枪、火炮、战舰,这一切,本王都给你们,包括与之匹配的荣耀!”刘鸿渐说完停顿了下来,目光冷冽的看着这群黑汉子。
“但是!你们要拿出吃奶的劲儿来参与训练,艹翻那些大炮、艹折手中的火枪,本王兵锋所指,当需你们艹翻一切!
这便是你们唯一的目标和仅有的使命!
本王能从一介草民,两年之内凭战功荣升郡王,足见我大明陛下乃重武之人,我在此便要问一问尔等。
可敢登上那战舰为我汉家威仪而战?可敢拿身家性命为你们的儿孙后代博一个前程?可敢随本王出海荡平一切不臣?”
刘鸿渐仓啷一声抽出腰间雁翎长刀,高举当空。
“有何不敢?俺们山东人不怕死!俺全家人的命都是王爷救得,俺死了也要报恩!杀!”一万新兵沉默了片刻,其间一个汉子扯着一口山东腔高声喊道。
“杀!杀!杀!”受着这山东汉子引导,一万水师似乎找到了宣泄口,继而齐声喊道。
边军士兵平均月饷约为三两五钱,按照大明当下的物价,倘若当这水师士兵这能拿到三两多银子,自家一家子人定然吃穿无忧。
外加上刘鸿渐言辞颇具煽动性,又都皆是一腔热血的年轻汉子,顿时被刘鸿渐刺激起了胸中的血性。
“但凭王爷所指,俺不管刀山油锅,凭着手中长矛也要戳他一万个透明窟窿。”另一人站出来只发一语引得周边一群人哄堂大笑。
不论是山东还是河南,皆受过刘鸿渐的救济之恩,两地不少百姓皆因朝廷的赈灾粮得意活命,说是报效朝廷也并非全无虚妄。
“边军、京营远赴关外驱除鞑虏而战无不胜,以战功封爵者数不胜数。
但是打鞑子都弱爆了没什么值得炫耀的,现在摆在你们面前的是千年一遇的良机,抓住它,跟随我,光宗耀祖正在此时!
你们将驰骋东洋、南洋、爪哇海,你们将遨游红海、地中海、大西洋!
且记住,大明水师唯一的目标和仅有的使命,教蛮夷番邦,皆为汉臣妾也!
戚元辅、戚元弼!”刘鸿渐说完不待一万水师士兵发泄胸中的豪情,对身后同样被他刺激的热血肺汤的戚家二兄弟道。
“卑职在!”二人齐声拱手道。
“本王正式擢升你二人为北洋水师副提督,接收宝船厂交付的五十艘舰船,即刻登船操练,不得有误!”刘鸿渐高声道。
“卑职得令,定不负朝廷所望!若有误所托,卑职提头请罪!”二人先后立下军令状。
为了病入膏肓的大叔临终的夙愿,肩负着汉家朝廷的中兴,北洋水师在刘鸿渐的刺激之下,当即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战船分配。
而刘鸿渐离了大沽口,还没来得及跟墨桓再聊聊,宫里便火急火燎的赶来一队人马,带头者乃是崇祯的御前侍卫统领曹文泰。
“何事竟由曹指挥亲自跑到这天津来寻本王?”刘鸿渐心中惊疑不定,却知如此定然是宫里头有大事发生。
“王爷,大事不好了,那建虏余孽代善勾结罗刹国一部人马,于十几日前自长白山以西突袭朝鲜国。
朝鲜国主李倧猝不及防,如今国都已被攻破,内阁诸位大臣就此事是出兵还是按兵不动吵的不可开交,陛下命卑职前来寻王爷回去议事!”曹文泰下马急道。
………………………………
第543章 皇上,咱得去灭了他们
“王爷,朝鲜,被灭国了!”曹文泰下马走到刘鸿渐身前低声急道。
“小曹你莫不是跟本王开玩笑?别扯犊子了,皇上找我到底啥事?”刘鸿渐拍了拍曹文泰的肩膀笑哈哈的道。
朝鲜国偏居一隅面积不大,但人口却足足有七百余万,虽士兵战斗力跟卫所兵不相伯仲,但奈何地理位置好呀!
除却与大明有相当一部分国境线之外,剩下便是长白山这道天然的屏障,而其他三面皆是海洋。
外敌若想攻打朝鲜,要么便是自海上玩儿登陆战,要么就必须翻越长白山这道天堑,呵呵,既然是天堑,又岂是那么好过的。
“王爷,卑职岂敢拿军国大事来开玩笑!”曹文泰见刘鸿渐不当回事立马急了。
“东厂奏报,十几日前,建奴余孽代善联合罗刹国一部军队,横穿了长白山脉突袭朝鲜,朝鲜猝不及防仅五日便被拿下了都城汉城,那朝鲜国主李倧下落不明,很可能……”
“我次奥!”刘鸿渐见曹文泰一本正经也是心中大骇。
他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是,李倧这个爱笑的大叔还欠他军械所十万两银子没给,这特么的,若真是如此,本王找谁讨银子去?
代善这狗N养的还真能折腾,罗刹国?毛熊吗?翅膀都硬起来了呀!
“走,进宫去。”刘鸿渐再不迟疑翻身上马,张罗一声数百亲卫便向着京城奔去。
且说内阁在得知朝鲜国被建奴余孽闪电般灭国之后,当即捶胸顿足联袂去了乾清宫。
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自己的小老弟报仇?哦,不,是劝服崇祯从长计议,所谓从长计议就是一个拖字诀。
原因很简单,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万历三大征耗尽了大明最后一点精血,特别是三大证之一的朝鲜战争,前后八年耗费白银不下千万两。
大明财政收入本就低的可怜,张居正改革留下的那点家底儿挥霍尽了不说,还倒着连裤衩子都赔了进去。
以至于到了后来,国库跑老鼠,朝廷竟穷的连国内的流民都整治不了。
内阁深知崇祯皇帝好面子,得知消息必定要派兵出关替朝鲜复国,至于能派谁,还能有谁他们即便是用脚指头都能想到。
朝臣倒不是因为嫉妒刘鸿渐功勋卓著,而是刘鸿渐打仗,实在是他费银子了,花销之大足以让世人瞠目,此是其一。
大明朝经历数年的各种折腾才倒是安宁下来,如今正是休养生息、百废待兴的时候,官员、百姓都已经厌倦了刀兵,民心思安,此是其二。
朝鲜国偏居东北,自大明出兵需要度过数条宽阔的河流包括鸭绿江,其补给线也会十分漫长,大明连年大灾本就缺乏粮米,国力不支,此是其三。
包括内阁首辅李邦华在内,几乎所有的朝臣一边倒的上奏疏提议大明按兵不动、休养生息,待年后从长计议。
代父监国的朱慈烺哪里经历过这般大事,当即便请出了已经白发苍苍的崇祯。
崇祯自然知道朝臣们的忧虑,事实上他自己心里也犯嘀咕。
凭良心,三百年来朝鲜国是对大明最敬重、也是最听话的藩属国,向来是大明说往西李氏朝鲜绝不会往东。
丁卯胡乱、丙子胡乱导致朝鲜国屡遭屠戮,身为宗主国已经令崇祯过意不去,而区区一建奴余孽,竟又打了大明朝的脸。
崇祯刚得知这一消息时便是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只是朝臣所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而近两年安国郡王刘鸿渐用兵虽然百战百胜,可数次大战之下,只抚恤赏银前前后后发出去不下五千万两。
大明举国上下皆思安定,民心不可不考虑,更何况听闻那代善背后还一个罗刹国?
崇祯思虑再三并未听从朝臣们的意见,也没有急着下旨,只言一切等安国郡王来了再议。
次辅范景文一听便毛了,心说等安国郡王来了,按照他的性子那妥妥是要出兵的,范景文、方岳贡等人当即拜倒高呼让崇祯以国事为重,切不可意气用事。
崇祯佯装身体不适摆摆手示意容后再议,意气用事?呵呵,这句话是对谁说的崇祯心里岂能不知。
当刘鸿渐风风火火的自天津马不停蹄的赶来,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连番的赶路刘鸿渐的屁股都快被战马颠成了四瓣儿,但事出紧急他硬是抖抖发麻的两腿入了宫。
“皇上,建奴又蹦跶起来了,咱得去灭了他们。”刘鸿渐见到崇祯便兴冲冲的开门见山。
赫图阿拉之战跑了代善一直让刘鸿渐耿耿于怀,一年以来他也一直令东北总督冯敦厚密切留意着代善这条漏网之鱼。
可长白山脉实在是太深了,山林作战不是盟军所长,外加上建奴鞑子本就发迹于白山黑水之间,山中便是他们的主场,冯敦厚虽屡屡发现踪迹,但却总是找不到主力。
一路上刘鸿渐越想越气,老虎不发威你当本王是HelloKitty?
“佑明莫要急躁,此事还需商榷,且等阁臣们来了再作定夺。”崇祯安抚了刘鸿渐,随即向他说明了朝臣们的忧虑,以及他自己的看法。
半个时辰后内阁成员接连到场,而一直坚定支持刘鸿渐的李邦华瞄了他一眼,微微摇头叹了口气。
“诸位同僚,你们皆不同意出征平乱?”刘鸿渐知道这群大爷也是为了国事着想,言辞也并未过于盛气凌人。
“是的王爷,我等认为大明时下最要紧的事安定民心韬光养晦,为朝廷计、为天下万民计,我等皆以为军队不可妄动。”李邦华低着头代内阁说了他们的决定。
若只是建奴余孽倒还好说,据内阁探查到的消息,罗刹国也不是好惹的,真要是打起来,说不定又是一场旷日持久之战,东南还有郑芝龙,大明……折腾不起呀!
“诸位大人,你们皆知我不通儒学,就连皇上也多有劝诫我多读些经史,只是即便浅尝辄止,我也知其精髓便是仁、义、礼、智、信。”
刘鸿渐语速不快,声音也不高,只是包括李邦华、范景文在内的几个阁臣当即便羞红了脸。
………………………………
第544章 放你娘的屁
“诸位大人,你们皆知我不通儒学,就连皇上也多有劝诫我多读些经史,只是即便浅尝辄止,我也知其精髓便是仁、义、礼、智、信。?随?梦?。”
刘鸿渐语速不快,声音也不高,只是包括李邦华、范景文在内的几个阁臣当即便羞红了脸。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们不怕刘鸿渐以劝压人、以恩宠反驳、以无赖事之,却最怕刘鸿渐跟他们将仁义礼制。
事实上这也是内阁自经历诸多变故重组之后,唯一的一次万众一心把信守了大半辈子仁义抛在了脑后,只是为了大明万民能安生的过日子。
可仅仅是这一次,却是让刘鸿渐站在了道德制高点。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朝鲜国乃是大明三百年来最尊崇儒学之国,他们的文字、服侍、礼制皆为汉制,又以君臣之礼事大明三百年。
敢问诸位,大明如若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灭国,此是仁呢?还是义呢?”刘鸿渐叹了口气,端起茶碗润了润喉咙道。
“王爷您说的没错,若讲仁义,我等确实有违孔圣人的教诲,奈何……天下苍生啊,王爷当思之。
我李邦华为官四十载,虽不敢言为国朝做出几许贡献,亦不是那迂腐之辈,国朝处事当以实际情况来论定,而非只讲仁义便能强国。”
李邦华少有的反驳刘鸿渐,范景文几人也发言附议。
“李大人此言不假,本王也对国朝有诸位这等开明之辈而为皇上开心。
只是李大人,按兵不动真得能让大明安定吗?诸位可别忘了,在东北省还有十余万建奴顺民呢!
若是代善在那朝鲜站稳了脚跟,谁能保证这些女真野人不起兵去投靠?
东北一乱,则盟古省也不得安宁,连带着察哈尔、罗刹国又岂会坐视不理?
这些问题诸位可都考虑到了?”刘鸿渐接连问出好几个问题,直把一群基本没下过乡、碰过兵的儒生说的一愣一愣的。
“刘卿之言不可不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