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饥饿、疼痛将他折磨的不成人样,却偏偏死不了,被捆得结结实实的,大小便都直接拉到了裤子里,死反而成了奢侈的事。

    他是多么想痛痛快快的死去啊!

    “宝藏?该不会是你大清的龙脉吧?”刘鸿渐下意识的想起了后世的某本YY,心说这特么还真有这事儿?

    刚说完,身边的部下眼睛便亮了起来,刘鸿渐不由得心中一沉。

    “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对,我父汗韬光养晦居安思危,曾为我大清定下了规矩,每年都必须将一部分银钱存入一处秘密的所在,只待关键时刻可以之度过难关……”

    “停停停,让本王捋一捋,是不是还要集齐八本四十二章经呢?”刘鸿渐揶揄的道。

    真是笑话,你大清国被本王打的都穷成那逼样了,还跟老子说有宝藏,你以为你是机器猫呀!

    “什么四十二章经?我说的句句属实,老夫什么都不要求,只要你给老夫个痛快的,老夫便告诉你那宝藏在哪。”

    代善被刘鸿渐说的有点糊涂,但他现在只求一死。

    “你可拉倒吧,本王信你个鬼,糟老头子坏得很。

    路参将,等啥呢?赶紧的,一个牙不许剩,敢嫌弃本王的饭食,这半桶今晚全给他灌下去。”刘鸿渐没好气的道。

    且不说这宝藏十有八九是假的,这老猪皮就没安什么好心,看看周围部下的眼神儿都知道了,毕竟如果真得了宝藏,还当个毛线的兵?

    “都该干嘛干嘛去,闲的了都?野猪皮的话能信吗?他们有银子何以穷的连军粮都买不起?”刘鸿渐现在突然有点后悔来整这一出。

    谣言传着传着就能成为传说,此话一点不假,看来今晚便得将看守代善的士兵换成自己的亲兵了。

    玛德!不行!

    “陆海波,灌完了饭,给本王将他的舌头割了!”刘鸿渐恶狠狠得道。

    若真因为这点莫须有的什么宝藏,让营中士兵变得人心浮动,那才真是得不偿失。

    就算是有,刘鸿渐也不稀罕,他有那么多的技术,银子这东西他可以赚,实在懒得赚也没关系,去寻摸几个银矿,直接挖就是了。

    身后传来代善凄惨的嚎叫声,刘鸿渐大骂一声活该,扬长而去。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刘鸿渐本来打算直接拔营去科尔沁,顺道看看那银矿开采的进度,奈何营中却又来了不速之客。

    ……


………………………………

第580章 尴尬的察哈尔汗国

    “王爷,多日不见,别来无恙?”孛罗赤一进军营便笑呵呵的朝刘鸿渐迎了上去。

    “这是什么风把菠萝先生给吹来了,拖你的福,本王吃嘛嘛香!

    走!入帐叙话!话说你还得可真是巧,再过半个时辰,就连本王的大帐也要拆解喽。”

    虽然对孛罗赤的造访深感诧异,但毕竟是老相识,自己还挣了人家不少银子,刘鸿渐显得很热络。

    “王爷此番征伐罗刹国,又为大明夺的如此广阔的疆域,当真是大明之福呀!”入帐落了座后,孛罗赤由衷的夸赞道。

    “得,可别这么说,本王主要是为了剿灭建奴余孽,顺带为藩属国驱除鞑虏。”刘鸿渐谦逊的道,只是这么说仍然有装逼的嫌疑。

    他也想低调,奈何实力不允许呀,刘鸿渐心道。

    “菠萝先生此番前来有何贵干呢?你也看到了,我大明数万士兵都在外头等着呢!”刘鸿渐又道。

    “呵呵,王爷此番虽为剿灭建奴,但也间接解了我察哈尔汗国之危机,阿布奈大汗心中感激想当面致谢,特命鄙人前来邀请,希望王爷肯赏光。”

    孛罗赤向着西边察哈尔汗国方向高高拱手道。

    “阿布奈大汗的好意本王心领了,只是如今实在是脱不了身呀!真是抱歉。”刘鸿渐拱了拱手以示歉意。

    且不说他着急回京,身为大明的重臣,没有大叔的诏令怎么敢私自前往另一个国家,若是被有心人惦记上,少不得又是几大箱子弹劾他的奏疏。

    即便是他心再大,大叔再信任他,也不能自己作死呀!

    而且盟古都这鸟样,美食什么的巴巴喇那儿都有,犯不着跑到库伦(察哈尔汗国都城)。

    “我看你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呀,咱俩老相识了,有事说事儿就成!”刘鸿渐见孛罗赤脸上似乎有些难为情,便知道这厮可不是专门请他去库伦吃好吃的。

    定然是有什么难事想请他帮忙。

    “唉,什么都瞒不过王爷呀,实不相瞒,鄙人受阿布奈大汗所托,希望王爷能约束一下贵国盟古省总督巴巴喇。”

    孛罗赤站起身来躬身行礼郑重的道。

    “到底啥事,你倒是说明白呀?”刘鸿渐没好气的道。

    不管是盟古人、还是女真人,只要学儒学得多了,总是变得磨磨唧唧,刘鸿渐最受不了这个。

    “回王爷,阿布奈大汗希望贵国拒绝接纳我察哈尔属民。”孛罗赤躬身又道。

    察哈尔汗国经过苏泰太后和他一年多的整顿,虽然已经初步稳定了局势,一年多没有战事,按说人口应该稳步增长,可事实却不是这样。

    一年多时间人口非但没有增长,反而少了将近十万,打仗需要人,放牧需要人,这对察哈尔汗国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后来经过多番勘察,发现不少察哈尔汗国部落的牧民都悄摸的东迁,迁入了大明的盟古行省。

    原因也很简单,一是同根,大家伙儿皆是盟古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和习惯,无非是牧场不在一个地儿而已。

    二是安全,大明如今多强大呀,建奴被打的成了真正的少数民族,国力强劲。

    三是成为大明的属民,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以牛羊换取米粮等一切所需。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盟古总督巴巴喇这厮对外来人口来者不拒。

    他太需要人手了,诺大的盟古行省,人口还不过百万,挖矿需要人、驻防需要人、挨着的东北总督冯敦厚那边垦田更是需要人。

    巴巴喇这厮甚至还悄摸的派属下过去拉人头,派去的人皆是能言善辩之人,直把大明说的天花乱坠、军队无往不胜、大明皇帝更是千年一遇之圣主……

    盟古汉子都实诚,这么连拐带吹的,到哪儿放牧不是放牧?况且这时候又没有后世的边境守备队专门盯着国界线。

    一开始苏泰和孛罗赤还能承受,毕竟察哈尔与大明接壤的盟古行省边界也就那么大点儿,大明的长城牧民又过不去,只需加派些骑兵日夜防着点便是。

    可当大明与罗刹国签订停战条约,孛罗赤又经过多方途经得知条约内容后,却再也坐不住了。

    按照条约的规定,勒拿河、库达河、额尔沟河以东包括贝加尔湖在内皆为大明的领土,那他们察哈尔汗国几乎三分之二的领土都被大明包了进去。

    向北、向东都与大明接壤,还都是大片肥沃的牧场,关键是还特么没几个人去放牧,这特么还怎么防?

    如果不去请大明朝廷干涉,孛罗赤敢打赌,不出三年,他察哈尔汗国估计一半的人口都能流失掉,国将不国呀!

    “嗯,这倒是个问题,这巴巴喇简直太过分了,呵呵……啊哈哈哈。”刘鸿渐想笑,他觉得自己受过专业训练,可以控制住,结果却没有做到。

    老巴也特么是个人才呀!本王真是小瞧了他。

    “王爷您……还请看在贵国与察哈尔盟约的份上奏请大明皇帝陛下,禁止外人入境吧!”孛罗赤见刘鸿渐如此,心中更是郁闷。

    “放心,待会儿本王便要去找那蒙古总督,本王定然会好生训斥他一番,等本王回了京城也会向我朝陛下建言。”刘鸿渐诚恳的道。

    大明并不缺人,事实上虽然几经战乱、天灾与鼠疫,大明关内至少还有人口六七千万,这是数字足以让欧罗巴所有国家瑟瑟发抖。

    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汉人的观念问题,汉人乡土观念太重了,即便在一个地方苦着、穷着,只要饿不死就不喜欢背井离乡去移民,说到底,这锅还得儒家来背。

    看来以后得想想法子了,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呀,刘鸿渐心道。

    “若如此,鄙人代我国大汗谢过王爷了。”孛罗赤自然感受到了刘鸿渐的诚意,十分真诚的躬身谢道。

    “嗯,那便先这样,本王还有要事在身,便不久留菠萝先生了。”外头数万大军等着,刘鸿渐不想耽误时间,他必须在天黑之前赶赴科尔沁。

    “额……鄙人还有个不情之请。”孛罗赤犹豫了一下,十分不好意思的道。


………………………………

第581章 烹羊宰牛且为乐

    “额……鄙人还有个不情之请。”孛罗赤犹豫了一下,十分不好意思的道。

    毕竟刚才都已经欠了刘鸿渐人情,现在还要去求人家,有求于人不硬气,孛罗赤现在就是这般。

    “什么情不情的,菠萝先生太见外了,且说说看。”刘鸿渐倒是很爽快。

    刚才他虽说答应帮忙,但天知道能起多大作用,即便约束巴巴喇那厮不去使坏,又能有个蛋用?

    毕竟边境线那么长,大明也不可能天天派兵盯着,这个时候又没有身份证,盟古人都长一个鸟样,谁特么知道你是打哪儿来的。

    “去岁贵国虽然售卖给我察哈尔数万支遂发火枪,然我盟古士兵不擅使火器,训练半年多仍然没有什么成效。

    是以……阿布奈汗希望大明可以派些熟识火器兵阵的教官……”孛罗赤弯着腰恭谨的说道。

    他本人见识过大明的火枪方阵,只是这方阵可不是看两眼便能学到其中精髓的。

    外加上盟古兵习惯了圆月弯刀马背冲杀,你给他一支半晌才能放一枪的火枪,能把他们给急死。

    孛罗赤只是教这群盟古火枪兵装弹就交了一个月,毕竟对于笨手笨脚的壮汉来说,弹丸、火药的量、装弹动作,所有士兵必须保持同一水准,否则队列便会参差不齐,这对盟古人来说,简直太难了。

    即便是大明的军队中,火枪兵也大都是汉人担任,而盟古兵仍旧是骑兵编制,只不过大明的骑兵杀手锏已经不是战刀,而是手榴弹。

    “好说好说,二十个够不够?”刘鸿渐还当是什么事儿,不就是教群野汉子打枪吗?还是一点零版本的遂发枪。

    学会了又能咋地?只要大明始终保持着火器的领先,其他的都不是事儿,在绝对的力量面前,再多的技巧都是徒劳。

    而且方阵这东西只要察哈尔汗肯花银子,总是能学会的,倒不如卖他们一个面子,反正也是举手之劳。

    “王爷大恩,鄙人代察哈尔全国属民谢过了!”孛罗赤见刘鸿渐对于自己的两个不情之请都答应的如此爽快,不觉心中感激道。

    察哈尔汗国三面被大明包围,孛罗赤知道只要不去招惹大明,大明礼仪之邦肯定不会主动攻伐。

    但唯一的不确定便是西边的罗刹国,察哈尔汗国西边有三分之二的领土与这罗刹国直接接壤,罗刹国打不过大明,但却能打得过他察哈尔。

    素闻罗刹国对领土有些疯狂的执念,这对察哈尔汗国来说简直太糟糕了。

    “呵呵,不客气不客气,哦对了,火枪还够使不,咱大明还有。”刘鸿渐一脸好心的道。

    “回王爷,目前来说基本够用,只是士兵们不通训练,并未发挥出大明火枪的威力。”孛罗赤很认真的道。

    “嗯,要不再买点吧,毕竟火枪训练过程中会很报废的可能,别到时候兵练成了反而无枪可用,岂不笑话。”

    边军中还有数万支更换下来的火枪没处理掉,本来他还想着再忽悠一下朝鲜国主李倧,奈何这厮……唉,想想就可惜呀!

    “这……实不相瞒,我察哈尔物力维艰,朝中并没有那么多余银来购买更多的火枪,实在是无以为继呀!”孛罗赤叹了口气表示遗憾。

    目前的察哈尔与大明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大明只是需要察哈尔的战马、牛羊,而察哈尔基本除了牛羊啥都缺,才一年多时间互市下来,各部落都已经穷的叮当响了。

    “嗯,这倒是个问题,没银子可不行呀……要不,就拿牛羊来换?三十斤生羊、二十斤生牛换一支,如何?”

    赔本的买卖刘鸿渐肯定不做,只是他铁了心的要将这最后一批破枪卖出去,好清理一下库存。

    “鄙人想……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孛罗赤思量了一番道,去岁他专程恳求大明卖火枪给他们,如今这是咋的了,怎么如此急迫的想卖更多的火器。

    想来是大明希望他们察哈尔强大起来,好一起抵御残暴的罗刹国吧,孛罗赤心想,但他却又总觉得哪里不对。

    送走了忧心忡忡的孛罗赤,刘鸿渐大军即刻开拨,由于耽误了时间,足足到天黑大军才赶到了乌珠穆沁城。

    巴巴喇带着数百亲卫在城口都已经等候多时了,见大明远征军终于抵达,马上拍马迎了上去。

    “下官盟古总督巴巴喇拜见王爷!”巴巴喇翻身下马撩起盔甲便行起了大礼。

    “得了赶紧起来吧,本王饿了,兄弟们也饿了,今晚本王要带兄弟们吃大餐、喝大酒,不醉不归!”刘鸿渐抬高了音调冲身后的远征军道。

    听了主帅的军令,不少憋了两个多月没沾酒的士兵都疯狂了。

    “下官得令!今晚下官定然让所有兄弟们都吃饱喝好。”巴巴喇起身拍了拍胸脯道。

    早在数日前刚得知远征军前来的消息时,巴巴喇便开始张罗,毕竟远征军可是有三万多,只是吃食便是海量,更别提一个比一个能喝。

    为了搞到足够的酒,巴巴喇几乎将盟古行省内的三分之一的酒都给征收了。

    乌珠穆沁城经过将近一年的修筑,如今已基本成型,城墙按照辽阳城的规模建筑,只是材料却换成了钢筋混凝土。

    与旧城相比虽少了些庄严肃杀之感,但却更为实用,看起来也很别致。

    数万大军草原上奔袭两个多月,到得大明的城内仿佛回了自己家一般,都是兴高采烈的互相拍着肩头问好。

    城内早已支起数百口大号铁锅,牛肉、羊肉、马肉一应俱全,蒸汽缭绕、肉香四溢。

    一坛坛的美酒罗列整齐的摆放在城中一角,直把远道而来的远征军馋的口水都淌了出来。

    刘鸿渐等几位高级将领直接被巴巴喇请到了他的总督府,巴巴喇的总督府乃是大明典型的木质构造,他大半生都住盟古包,素来对大明的木质府院情有独钟。

    大厅内早已摆好三桌子酒席,刘鸿渐居于中间一桌的正位,两边依次是是巴巴喇、常钰、陆海波等远征军主将。

    “可以啊老巴,听说最近没少派人往察哈尔溜达?”刘鸿渐赶了一天路肚子早已空空,一边夹着菜一边调侃巴巴喇道。

    “嘿嘿,这不咱这儿缺人嘛!再说了,在咱大明可比察哈尔过的舒坦,下官这可是为他们着想呢!”巴巴喇知道刘鸿渐并未有责备的意思,傲娇的道。


………………………………

第582章 哈答山银矿(第一更)

    “嘿嘿,这不咱这儿缺人嘛!再说了,在咱大明可比察哈尔过的舒坦,下官这可是为他们着想呢!”巴巴喇知道刘鸿渐并未有责备的意思,傲娇的道。

    “那你倒是隐晦一点呀,都被人告状告到本王这里了,罚酒!”刘鸿渐放下碗筷,端起酒坛子就给巴巴喇倒了一大海碗。

    “是谁告俺的状,叫俺知道,非打烂他的嘴!”巴巴喇一听有人告他的状立马变了脸,但又看到刘鸿渐面色不愉马上泄了气。

    “嘿嘿,大人,俺知道错了,这酒俺喝。”说完巴巴喇端起大海碗咕咚咕咚的便往肚子里灌。

    “行了行了,跟你开个玩笑。”刘鸿渐没想到巴巴喇这么实诚,心里一阵无语。

    这时的汉人已经普遍掌握了蒸馏酒的技术,酒的度数已经不低,那一大海碗少说得有五百毫升,连饭都没吃,这么灌谁受得了。

    砰——巴巴喇一饮而尽将大碗重又放回了桌子。

    “大人让俺喝……俺便喝,嗝——喝死了俺也认。”巴巴喇撩起袖子擦巴擦巴沾染的满是酒水的络腮胡子道。

    “你这浑球,喝死了谁替老子打仗,坐下!”刘鸿渐自知这汉子说的真心话,不由得心中一阵激荡。

    “嘿嘿……嗝——”巴巴喇脸红的像猴屁股,还不住的打嗝儿。

    “盟古省虽地广人稀,但不过是牧场而已也用不到那么多人,何以竟出此下策?”一旁的陆海波忍不住插嘴道。

    “陆参将有所不知呀,本来人还……还勉强够用,这不前几个月咱……咱盟古哈答山开了个大银矿嘛,需要看护、矿工等大批的人手。

    朝廷除了派过来俩……俩官儿监察,其余啥都不管,关内的百……百姓又不肯迁移,俺能咋办?”酒有点上头,巴巴喇晃了晃脑袋直言道。

    “银矿!”陆海波瞪大眼睛道。

    不由得他不震惊,刘鸿渐将银矿地理位置告知了崇祯后并未对其他人说,而银矿对于朝廷来说是重中之重,更不可能广而告之。

    “嗯,是大……大银矿,比云南那个还大。”巴巴喇感觉头重脚轻已经有些支撑不住了。

    这时又没有任何机械,挖矿、运矿全靠人力,一个大的矿山,工匠、看守士兵、矿工、冶炼匠人、冶炼工人等少说得有几万人。

    “乖乖!老天厚待咱大明,中兴有望呀!”陆海波兴奋的道。

    “快吃菜,你这蠢货!谁说拉人一定要跑到那边吆喝了?

    找几个家境好的牧民,把他们的牧场迁到察哈尔的牧场边儿,让他们去显摆,显摆懂吗?就是装逼!”刘鸿渐没好气的道。

    要让察哈尔的穷牧民真切的看到在咱大明过的多少舒坦,他们又不傻在哪儿放羊不是放,还能放着好日子不过吗?

    这只是其一,这年月又没有明确的边境线,更没有卫星监控,想聚集人手简直不能太容易,刘鸿渐随便就能说出几个。

    而巴巴喇却用了最白痴的手段,明目张胆的去拉人,这跟拉皮条有什么区别,真是让他无语!

    可话还没说完,只听Duang——的一声巴巴喇依然趴倒在桌旁。

    ……

    第二日,刘鸿渐对远征军全体将士承诺,此番征伐计集体功,赏银为每人一百两白银,一应军职升迁自有将官上报。

    待他回到京城,便会一一兑现承诺,而后便命令盟军一万多人向东回归原驻地东北省。

    他自己则脱下盔甲重新换上了一套蟒服,跟着巴巴喇去了哈答山银矿。

    哈答山位于戮尔河上游,山并不多高而且由于地处北方草原,山中植被也不多。

    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如今哈达山银矿已经开始实现产出。

    “老巴,这群螨人干活儿如何?都还老实不?”刘鸿渐站在一处高坡望着下头对巴巴喇道。

    一排排身着破衣烂衫的光头男推着满载矿石的小车从深山之中走出,前头带路的兵士领着他们前往山下的冶炼工坊。

    如果细看之下,会发现这群光头男额头都刺着一个大大的奴字。

    “老实老实,可老实了,咱叫他们往东,他们绝对不敢往西。”巴巴喇没口子道。

    心说不老实的早被冯总督的盟军干死了,剩下这些虽然没有工钱,但他也没少了这群人饭食,本就是戴罪之人,你还想咋地?

    整个哈答山四处都是士兵盯梢,离这里不足五里,便有他的一万驻军,量他们也翻不了天。

    “大人,这挖矿没啥好看的,俺带你去下头的冶炼工坊里瞅瞅吧,那里能将这石头变成白花花的银子哩。”巴巴喇自然不懂冶炼,只觉从石头变成可以买买买的银子实在是太神奇。

    哈答山下的也是初建,为了赶工,大部分的房屋包括院墙全布由水泥砖石砌成。

    工坊被一整个千户的士兵值守,只工部的匠人便有三十多人,足见朝廷对这处银矿多么重视。

    “殷大人、高大人,快来见过王爷。”一进工坊巴巴喇便冲站在高炉边查勘的两个老头道。

    工坊内人来人往,有搬运矿石的、运焦炭的、看守高炉的,被巴巴喇喊的两个老头闻言小跑着向刘鸿渐行来。

    “下官户部郎中殷景升、工部员外郎王攀拜见王爷!”走到刘鸿渐身边二人行礼道。

    此二人皆是京官自然识得刘鸿渐,虽惊诧于刘鸿渐为何到此,但仍然不敢怠慢。

    托了安国郡王的福,大明全体官员皆大幅度的涨了俸禄,只是文官们被打压久了,见到刘鸿渐本人难免心情有些复杂。

    “二位大人请起,如今这工坊一日能产多少白银?”刘鸿渐虚扶一把问道。

    “回王爷,哈答山银矿目前有开矿、运矿之矿工两万一千余人,每日可产银矿石一万一千石,若将这些矿石全部炼化,可成白银三千余两。”工部员外郎王攀如实禀报道。

    “只是如今工坊初建,高炉不够用,又缺乏人手,矿石都堆在外头,目前每日可炼出白银两千两。”户部郎中也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