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咱们现有的蒸汽机操作繁杂,一艘主力战舰上至少要专门分配三十个人来在各自节点专门看管,最严重的是锅炉用的久了还容易爆炸。”宋应星指着研究室内的蒸汽机道。
若是以前刘鸿渐压根听不懂这些技术上的东西,可一趟南洋回来刘鸿渐几乎无师自通了。
刘鸿渐当然知道蒸汽机的各种缺点和不足,戚元功几乎每天都会向他汇报第几号船的蒸汽机组坏掉了,哪里的锅炉爆炸了等等。
其实最致命的还不是宋应星说的这些,蒸汽机在战争中最要命的是启动速度,战舰想启动必须将锅炉烧开,而且一旦烧开又不能随意停止。
如果北洋水师在蒸汽机没有启动的时候遭遇突袭,几乎都会成为称职的靶子。
“然后呢?这玩意儿可是宋老新研制出来的?”刘鸿渐知道宋应星如此说,肯定是已经想到了解决方案,指着地上的新机器道。
“是啊大人,这便是老夫与诸位同僚研制了三个月的成果,还是半成品,小孙,就由你给王爷讲讲这其中的原理吧!”宋应星似乎是口渴了一边过去倒水,一边指着年纪轻轻的孙云球道。
“是,宋大人,山长大人请看。”孙云球虽然年轻,却并不惶恐。
“等会儿?你是工学院的学生?”刘鸿渐听这年轻人喊他山长随口问道。
“是呀大人,此子便是咱这工学院的第一期学生,也是悟性最高的几人中的一个,说起来这新式蒸汽机的构想还是小孙提出的呢!”宋应星端着茶水递给刘鸿渐,口中更是不吝赞赏之语。
孙云球并不居功,而是谦逊的说都是几位师傅的功劳,让得周围几个老匠人频频点头。
“山长大人,众所周知,咱们的蒸汽机锅炉和气缸是分离的,锅炉在外面燃烧,把燃烧产生的蒸汽热量传到气缸,而后推动涡轮。
弟子也是入了军械所才发现,这种外部燃烧的热损失太高了,即便是师傅们一直致力于热量传导,但蒸汽机的效率仍然很难有大的提高。
弟子于是就想,有没有可能将这外燃改为内燃,也就是不用蒸汽作为工作媒介,把锅炉和气缸合并起来,利用燃烧后的烟气直接推动涡轮运作。”孙云球绕着机器边指指点点边讲解道。
“呵呵,小孙,将机器启动起来给大人看看吧!”宋应星知道刘鸿渐不喜欢听这些复杂的东西,催促道。
“诶,弟子这便启动,山长大人且退后些。”孙云球说完,人群中又走出一个匠人上去帮忙。
这匠人负责拉动风箱将空气鼓入机器,孙云球则从一旁的炭火中取出一根烧的通红的铁棍插入机器,在与拉风箱的同僚确认准备好了后,孙云球打开了阀门。
突——突突——突突——突突——
只听机器中突然传来巨大的轰鸣声,机器上头的排气口冒着黑烟,与此同时机器另一头的涡轮开始极速旋转起来。
刘鸿渐眼睛都直了。
因为这声音有点耳熟,这特么的不是拖拉机吗?还是名副其实的‘人力’拖拉机!
刘鸿渐吃惊还有一个原因,当初他只是将蒸汽机的图纸交给了宋应星,而并没有将内燃机的图纸也交出来。
原因很简单,从蒸汽机到内燃机欧罗巴人用了将近一百年时间,刘鸿渐是想着还是想把蒸汽机好好利用起来,待以后技术成熟了再说。
没曾想大明竟然能有人无师自通,真是天纵奇才!
刘鸿渐才明白为什么孙云球让他退后些,机器只轰鸣了不到半刻钟就熄了火,只是仅仅这一会儿时间,离机器最近的孙云球两人就被薰成了黑炭。
“大人,这新式蒸汽机还只是试验阶段,没有办法长时间使用,倘若解决了燃料问题和点火问题,倒是旧式蒸汽机的大部分缺点皆可避免了。”宋应星叹了口气道。
可燃料问题哪里又那么好解决,技术的每一次进步几乎都要掏空他的所有精力。
“这罐子里装的是何物?”刘鸿渐没有管宋应星的顾虑,指着地上的铁罐子道。
“大人,这是煤气,是真定府那边的钢铁工坊提供的。”宋应星道。
煤气煤炭炼焦的伴生物,真定府钢铁工坊的匠人们发现这玩意儿并不稀奇,这东西燃烧起来确实方便快捷,但缺点也很明显,不耐烧。
这时候又没有压力罐,收集的气体就只是气体,不仅不耐用,时间久了还极容易泄露。
“我有办法解决燃料问题。”刘鸿渐面露喜色的道。
“哦?大人可有什么好法子?”宋应星急忙问道。
“用石油啊!哦,也就是火油。”
……
PS:推荐一本朋友的新书《盛唐太师》仗义每多屠狗辈,位卑也能擎天!这是一个草根到太子太师的传奇故事,小人物的逆袭。有喜欢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
第758章 任重道远
石油这东西早在西汉时期伟大的华夏人便已经开始开采,用于代替木柴取火,但由于这玩意儿不方便携带,再加上技术不允许,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而且当时并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石漆,知道宋朝一个叫沈括的理工科大佬,在梦溪笔谈中将其命名为石油,并且做了一个神预言:
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工学院的采掘科为此还专门加入了石油开采的课程,虽然这让一众教谕感觉莫名其妙,但第一批出外探矿的工学院弟子中就有三位是负责的石油。
“但是大人,石油并没有煤气产生的推力大,而且会产生大量杂质和黑烟,机器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报废。”宋应星直言道。
作为大明工学集大成者,宋应星当然知道石油,而且也考虑过用石油做燃料,但事实证明行不通。
“原油直接拿来使用当然不行,需要进行再加工,具体方法待本王回去总结一番再交给你。”刘鸿渐皱了一下眉道。
作为后世的五好青年,他当然知道石油提炼靠的是沸点的不同,经过蒸馏,原油的第一次提炼可提炼出汽油、煤油、轻重柴油、沥青。
若是技术允许,还可将各类提炼出的东西进行二次提炼,通过加热、催化又可以得到甲烷、乙烷、石蜡、润滑油等十几种不同物质。
只是这具体怎么来干,对不起,他也得回去翻书啊!
他没有其他穿越者那等超神的记忆力,超神到甚至能记住某个县的县志内容,不过好在他有书能亡羊补牢。
二次提炼不用想了,短时间内技术根本无法完成,但简单的蒸馏分离并不难。
刘鸿渐说完,年轻的孙云球瞪大了眼睛。
工学院开山授课两年时间,孙云球见到山长本尊的次数屈指可数,在他的印象里山长大人不过是个门外汉,哪曾想刚才一番话给了他重重的一巴掌。
山长大人哪里是什么门外汉,明明是个博闻强识的工学大家,肯定是朝中之事分了山长大人的心,否则山长大人必将在大明工学史中留名,孙云球如是想。
宋应星早已经习惯了刘鸿渐石破天惊的言论,他知道刘鸿渐既然说了,肯定便是能够解决燃料问题,而他要做的,便是将其实现。
并且宋应星知道,刘鸿渐绝对不会只是说说。
“此是内燃机的图纸,个中原理,宋老可好生参透,务必尽快研制出来,这对大明来说太重要了。”刘鸿渐愣了一下,从戒指内的重工业基础中将关于内燃机的几章撕了下来递给宋应星。
虽然孙云球的构想很巧妙,但真正的内燃机比蒸汽机要复杂的多。
屋子内这古怪机器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冲程的半成品,内燃机若想提高效率,最合适的便是四个冲程,这在后来的欧罗巴是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试验才得知的。
现在刘鸿渐让大明跳过了这个痛苦的过程,直接将结果告诉了宋应星,虽然不知道这种拔苗助长式的进步好不好,但他管不了那么多了。
宋应星接过图纸也不问从何而来,直接戴上了老花镜冲着窗户看了起来,一旁的孙云球好奇便也凑了过去。
不一会儿二人在窗户边便嘀嘀咕咕的讨论个不停,时而为图纸中的巧夺天工啧啧称奇,时而又紧皱眉头百思不得其解。
反倒是刘鸿渐成了闲人还插不上嘴,他知道这是理工男的通病,将图纸交给宋应星后则悄悄的离开了蒸汽机研究室。
解决内燃机的燃料还不够,点火问题也很严峻,除非能将发电机搞出来,通过电来打火,否则短时间内他也想不出其他方法。
在军械所内转悠了一会儿,刘鸿渐又转到了火器研究室。
火器研究室位于围墙的最边缘,且周围数十步并无其他建筑,这也是考虑到火药研究过于危险。
研究室内五六个匠人正趴在桌子上各自做着试验,见有人没敲门就进来,不由得诧异的扭头看了一眼。
“王爷……小的见过王爷!”几人见是刘鸿渐前来,个个受宠若惊的离开了席位。
“无须多礼,继续你们的试验吧,我只是来看看。”刘鸿渐微笑着点了点头。
研究室内巨大的长桌上摆满了各式玻璃试管、黑色的火药、各类不可名状的液体、粉末,似乎玻璃试管是化学进步的伴生品,刘鸿渐看着满桌子的玻璃容器不由得想起了曾经上化学课的镜头。
“底火研究可有进展?”研究室内充斥着一股酸臭味儿,刘鸿渐不觉皱了皱眉头。
“回王爷,还……还没有。”一个匠人结结巴巴的道。
宋档头当时只告诉他们底火可用雷汞为材料,雷汞需要使用水银和酸来中和,这些天来他们几乎把所有能想到的酸都试验遍了,仍旧没有造出那敏感性极强的雷汞。
“莫要灰心,本王相信你们一定可以制造出来,这样,本王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倘若谁能将雷酸汞研制出来,本王私人赏银一万两,并上报陛下为他请功!”
刘鸿渐觉得这几个匠人有些颓丧,不由得打起道。
几个匠人一听顿时眼睛一亮,一万两银子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他们想都不敢想,但王爷既然说了这话,自然不会诓骗他们。
只是更让他们看重的还是那句上报陛下请功,军械所内因为发明出了有用火器而被陛下授武勋者就有好几个。
与一万两银子不同,一万两银子或许很多,但武勋却意味着荣耀,意味着他们的身份。
“王爷,俺从今往后就呆在这研究室了,倘若不能为王爷研制出雷汞,俺就不下这西山!”一个匠人瓮声瓮气咬着牙道。
其余几人也各自下定了决心,刘鸿渐见这些匠人终于恢复了信心,又鼓励了几句离开了军械所。
回府的路上刘鸿渐心事重重,榴弹,他心心念念的开花弹,究竟何时能够装配到大明的战舰之上,任重道远啊!
可是留给大明和平的时间已经不多,经历了台湾以及巴拉望海战,刘鸿渐不认为荷兰人会善罢甘休。
这个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欧罗巴新秀,又岂能容忍丢失台湾、又岂能容忍两位总督死于大明人之手,他将丝绸、瓷器的代理权交给弗朗机,荷兰人又岂能乐意?
或许,下一次再与荷兰人相见,便是不死不休了吧,刘鸿渐心想。
回到家中刘鸿渐便把自己关在了书房,掏出那本重工业基础就开始翻阅,他将大明的目光引向海洋,就必须掌好舵,所有的压力终究还是会汇集到他这里……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到了九月。
这天刘鸿渐正在书房内看书,却见英国公张为先不经通报闯了进来。
“王爷,咱们的船队从南墨利加回来了!”
……
………………………………
第759章 终将载入史册
PS:上章忘记说明,南墨利加,即南美洲。
当初敲定这个计划好是费了一番周折,英国公、黔国公等几个股东都不同意,问题很简单,他们压根就没听说过南墨利加这地方。
而且听刘鸿渐说,这地方距离大明少说也有数万里,途经的海域又多风浪,以大明目前的商船去南墨利加,几乎就是寻死。
直到刘鸿渐说那里有不亚于大明的金银、橡胶几人才动了心,只是这事儿实行起来还是太难。
首先就是人手问题,即便那边有金山银山,死在半路搬不出来也不划算,张为先把消息一放出来给下头的雇员,压根就没人报名。
去招外人又信不过,最后还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勉强凑了四百来人儿。
刘鸿渐转着地球仪思虑好久,敲定了船队的航行计划。
八艘大船从库页岛出发,一路向东过千岛群岛,再往东北到达白令海,过海峡后沿着北墨利加海岸线一路向南,最终在南北墨利加交界处登陆。
全程约四万里,预计往返需要十一个月。
西山商合赶往南墨利加的船队已经去了一年,上次传来消息还是半年多前,半年来一直杳无音讯,张为先还以为这支四百多人的船队被海浪吞没了。
可哪知今天晌午天津那边竟然传来消息,远航船队回来了,还带来了安国郡王心心念念的橡胶树的种子。
“卧槽!真的假的?”刘鸿渐闻讯兴奋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而后刘鸿渐也顾不上其他,给老婆们打了个招呼便带着老张和一队亲卫奔赴天津。
船队远洋墨利加虽然也带着侦查欧罗巴殖民情况等任务,但其第一目的仍是寻找和收集橡胶树种子,这对刘鸿渐来说太重要了。
天然橡胶有优良的回弹性、绝缘性、隔水性及可塑性,经过处理后还具有耐油、耐酸、耐碱、耐热、耐寒、耐压、耐磨等宝贵性质。
在民用上,可以制作雨鞋、水袋、雨衣、绝缘手套甚至是泳圈、排灌胶管、气垫船……
最简单的就是轮胎,有了这东西,车轮再也不用木质的,有了橡胶的缓冲,也再不必忍受颠簸。
刘鸿渐早在刚来大明时便有研制自行车的打算,一直没有执行除了太忙没时间外,没有橡胶就是最大原因。
在国防和军事上的作用就更不必说了,大到科学实验用的密封防震设备、火炮、战舰,小到炮弹、火药的储备箱……
如果说肥皂、玻璃和水泥是穿越者三个利器的话,那么橡胶就是神器。
因为这玩意儿能垄断,只有南美洲的亚马逊丛林有。
天津的大沽口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商用的多元化港口,各国的商船云集于此,导致黄道周不得不上奏朝廷又新加了天津作为关口。
一行人到达大沽口时天色已近黄昏,但港口区域仍旧热闹非凡,人数最多的便是最近才在大明兴起的港口搬运工,水手们吆喝着指示货物搬运方向,四处嘈杂一片。
刘鸿渐没工夫去观摩港口的繁荣景象,在张为先的带领下径直到了西山商合船队所在的位置。
西山商合在大沽口专门设了办事处,商船全都汇集在港口的东南角,只是与刘鸿渐料想的嘈杂场面不同,西山商合船队这边十分的安静。
一群黑不溜秋、瘦不拉几的人有气无力的蹲坐在岸边,这些人面前都各自放着个大碗,碗中多有吃剩下的食物。
“怎么了这是?谁是管事儿的?”张为先当先一步冲面前的人喊道。
“国公爷稍待,诸葛管事闹了肚子,在后头拉屎呢!”众人闻声都努力的站了起来,其中一人似乎认识张为先,小声道。
“这便是本王的功臣们吗?怎么个个都无精打采的?不是去了四百多人吗?怎么就只剩这点?”
刘鸿渐赶上前去笑呵呵的一连问出了好几个问题。
“回王爷,他们吃饱了撑的,从南墨利加回来的就只有我们了。”正言语间,诸葛管事从船后头溜了过来,此人身材高大,却也是瘦得只剩个架子。
“撑的?怎会如此?食物没带够?”刘鸿渐皱眉道。
“哪儿能啊王爷,出发之时只粮食就带了整整两艘船。”这管事不敢怠慢,一五一十的给刘鸿渐讲起了船队的遭遇。
原来船队从库页岛到到白令海的一个月路程都很平静,船员们也都沉浸在第一次远洋航行的希冀之中。
但到了白令海峡却遭遇了风暴,虽然最终逃出生天,却导致其中一艘补给船沉没,另一艘补给船也大量进水。
从白令海到北墨利加海岸是这支船队最艰难的岁月,当时正值夏季,进了水的米面压根就不能长时间保存,只没几天便全部发霉变质。
好在是海上并不缺吃的,不少水手又充当了渔夫。
一路边打渔边晒网直走了半个多月,好不容易挨到北墨利加海岸,一群人兴冲冲的登陆去寻摸果子和食物,却又被北墨利加的土著印第安人部落迎头痛击。
这些人似乎很仇视他们,按照诸葛管事的说法本来他们是想用带的茶叶和丝绸去换些吃的,只是刚一碰面就被他们的箭羽射倒了不少人。
好在是他们也带着枪及时击退了那群土著才算作罢,只是这么一折腾更多的土著聚集而来,他们不得已只好又过上了捕鱼的日子。
经历了千辛万苦在南墨利加登陆后,本以为苦日子终于过去,谁曾想刚进入丛林没几天便得了疟疾,只一个月时间三分之一的船员倒下……
个中心酸不得而知,漫长的远航过程中无人知道前面将经历什么,也没有回头路,只得在无边的寂寞中煎熬,甚至有两个船员支撑不住跳海自尽……
“你们……辛苦了。
你们是大明第一支远洋到墨利加的船队,你们为大明带来了橡胶、带来了财富,你们的经历也终将载入史册。”听完诸葛管事的叙述刘鸿渐皱着眉久久不能平复,而后叹了一口气道。
“老张,给所有牺牲在远洋途中的兄弟每人抚恤一千两,回来的兄弟每人加赏银五百两,就从西山商合的账户里出吧。”
“是,王爷!”张为先也听得心中甚是难受,赶忙答应道。
“你叫什么名字?”刘鸿渐问向诸葛管事道。
诸葛这姓在大明也很少见,刘鸿渐心中叶只有诸葛村夫的一点模糊印象,以至于刚知道这管事复姓诸葛,还以为这人跟诸葛孔明有什么渊源。
哪儿知诸葛管事一句话差点让刘鸿渐噎着。
“回王爷,俺叫诸葛铁牛!”
……
………………………………
第760章 印第安人
“嗯?”刘鸿渐顿时觉得画风不对。
人诸葛孔明听着多么高端大气上档次啊,同样一个姓怎的到你这儿就成了诸葛铁牛?
这谁起的名字,简直是败坏诸葛战神的名头嘛。
“那你爹叫什么?”刘鸿渐还有点不死心。
“回王爷,俺爹叫诸葛壮。”诸葛铁牛不知道王爷为什么对他和他爹的名字感兴趣,但也不敢造次老老实实的说道。
“哦对了,此番你们共带回来多少橡胶树种子?”刘鸿渐决定跳过这个话题,他担心一会儿再蹦出来个诸葛螃蟹。
“回王爷,不少呢,王爷请看,那艘船里全部是橡胶树种子,还有三艘船装的全是橡胶树上留下来的胶乳。”诸葛铁牛道。
刘鸿渐闻言直接登上了船去查看,只见船舱内果然存放着一框框的橡胶树种子,罗列的整整齐齐的,足有数百斤。
“好啊!好!”刘鸿渐兴奋的拍了拍诸葛铁牛的肩膀,连说两个好字。
橡胶树实在是经济价值最高树种之一,而且提炼工艺并不复杂。
在树皮上割开一条囗子,让含有橡胶的树乳渗出,收集乳胶,在常温下安放两天放入水中煮熟,取出来冼冼便是天然橡胶了,若是进行再加工便能进一步生产轮胎等工具。
不用说其他,只是轮胎便足以改变大明现有的出行工具。
有了轮胎马车再也不必颠簸的五脏都受不了,有了轮胎,或许是时候将自行车的设计思路交给匠人们了。
贯通南北的水泥公路已经修葺完毕,想想看吧,待自行车问世,一群身穿大明服饰、背后扛着火枪,腰间挎着战刀的士兵骑着自行车招摇过市的样子。
若是在头上在扎个头巾,像不像低配版的敌后武工队?
或许马车即将就要被淘汰了吧,军械所那叫孙云球的小子得好生培养,内燃气啊内燃气,只要你一问世老子就能把汽车搞出来。
虽然是拖拉机内核,但那也比马车拉风多了不是?
嘿嘿——嘿嘿——刘鸿渐陷入未来憧憬之中无法自拔。
“王爷,王爷?”诸葛铁牛觉得这个王爷脑子似乎有点问题,竟抓着一把橡胶树种子痴痴的笑着,活像个二傻子。
“啊?什么?”
“回王爷,这些树种以及胶乳多亏了阿拉贡,否则我们根本搞不来这么多。”诸葛铁牛想了想道。
“阿拉贡……阿拉贡是谁,阿拉丁的叔叔吗?”刘鸿渐被打断了意淫也不恼,随口问道。
“他是南墨利加西海岸一个小部落的首领,他现在就在咱们的船上呢,王爷要不要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