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刘鸿渐的担心是多余的,阿拉贡接下来的话直接让刘鸿渐一脸黑线。

    “请问王爷,什么是关税?”阿拉贡表情十分认真。

    他们回归部落制已经一百年,即便是印加帝国最强盛的时候,收税也只是按人头来算,更有甚者按部落实力来核算。

    刘鸿渐不得不向阿拉贡解释关税的含义,阿拉贡听后却并未当回事,直接一口就答应了。

    “还有其他吗?”阿拉贡十分平静的问道。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复国,能赶走惨无人道的侵略者,他们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而大明的条件并不苛刻,事实上阿拉贡觉得大明的条件都很温和。

    当然,这限于他的见识,以印加人的文明水平,他并不理解这些条件里究竟蕴含着多大的利益。

    “暂时就这些了,待本王面见了大明皇帝陛下,会有正式的公文签署,有任何的变动,可到时再商议。”刘鸿渐也很平静,这对于两国来说,是个互利的买卖。

    对于印加人来说这事关生存,只要能活下去就足够,但对于大明来说仅仅是利益。

    “阿拉贡再次拜谢大明王爷的帮助,印加人会永远铭记大明帝国的慷慨!”

    阿拉贡说完又对刘鸿渐行了大礼,这一次,他是代表他的全体族人,此来大明,不虚此行。

    “只是王爷,大明的舰队什么时候可以出发。”阿拉贡起身道。

    他已经在大明呆了将近两个月,阿拉贡担心时间托的太久部落会出问题,毕竟即便舰队立即出发,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印加。

    “长则三年,短则两年。”刘鸿渐估摸了一下南洋和北洋水师的情况后道。

    “这太久了,我们的族人不希望等那么久,我……”

    “印加人!这是战争,战争你懂吗?需要远渡重洋,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刘鸿渐直接打断了阿拉贡的话,他理解阿拉贡的心情。

    毕竟挣扎了一百年,大明如今就如同印加人救命的稻草,他们急于上岸。

    他的祖辈曾经求助过荷兰人、葡萄牙人,但是这些白人与弗朗机人一样的凶残,在大明呆的这两个月,让阿拉贡下定决心,将最后一次赌注压到了大明这里。

    亚马逊丛林中恶劣的生存环境在摧残着族人的身体,部落已经快支撑不住了。

    “印加人,本王理解你们的处境,不用担心,舰队或许需要等待,但大明的援助会立即兑现!”刘鸿渐安慰道。

    “等明日,本王带你去大明的军营里看看,让你见识一下大明的军容!”

    ……


………………………………

第767章 大明的援助

    两到三年时间也是刘鸿渐给自己、给大明定的目标,他需要至少两年时间来搞定南洋的敌人。

    锦衣卫带来的最新消息,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拿骚伯爵威廉二世得知南洋战事后震怒,并发誓要让大明付出代价。

    荷兰东印度公司每年向政府交纳巨额的税务,两位总督先后死于大明北洋水师之手,这让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以及荷兰属民感到耻辱。

    荷兰人自从击败了小弗朗机的无敌舰队,就自认为天下无敌,议会的议员、甚至普通民众大多都是东印度公司的股东。

    这家空前庞大的、富有的跨国公司,实际上与荷兰掌权者、议员与百姓紧密相连,两位总督的死,让荷兰民众群情激奋,大战或许已经不远。

    第二天,刘鸿渐如约带阿拉贡去禁卫军沙河大营参观。

    由于刘鸿渐并未提前告知李怀忠,一行人到达大营时士兵们都还在进行每日例行的训练,整齐划一的队列、精良的战刀、火枪,令阿拉贡及其部下眼花缭乱。

    尤其是大明的骑兵更是让阿拉贡眼热,因为墨利加没有战马,甚至没有可供骑乘的任何牲畜,他们大多数的族人并非死于火器,反而是死于骑兵的战刀之下,印加人对战马的渴望甚至超过对火器。

    “你们几个,给本王的客人展示一下手榴弹的威力!”刘鸿渐对着正在训练的投掷手招呼道。

    “是,王爷,使用训练用弹还是……”百户官请示道。

    “废话,当然要用真家伙!”刘鸿渐直言道。

    “好咧!王爷您稍候~!”百户官得了确切的命令也很兴奋,底下的部下已经半个多月没碰过真家伙了,每天用铁疙瘩训练哪里有真家伙令人振奋。

    少倾,两个士兵搬来一箱子手榴弹,百户官亲自带头将手榴弹远远抛向营地内的沙坑。

    轰——轰轰——霎时间数声沉闷的巨响响彻大营,沙坑内的沙粒石头飞出去老远,阿拉贡以及他的部下们都惊呆了。

    由于墨利加与欧罗巴距离遥远,弗朗机国内最新型的投掷火器还并未在印加境内的弗朗机士兵间广泛配备,阿拉贡压根没见过这么神奇的火器。

    与装弹复杂的火枪相比,手榴弹这等火器更适合山地作战,阿拉贡以及他的部下们都深悉这等火器的妙用,眼神瞬间炙热起来。

    “倘若合约签订顺利,大明朝廷将会给予印加人援助,包括但不限于火枪、火炮和手榴弹。”刘鸿渐平静的道。

    而且与察哈尔汗国不同,这援助是免费的,算是大明对墨利加的第一笔投资。

    刘鸿渐并不担心火器技术被印加人窃取,底火技术已经突破,大明的火器即将迎来新一轮的革新,以印加人目前连冶炼技术都不完善的科技水平,根本做不到。

    至于同在墨利加的弗朗机人、荷兰人刘鸿渐也不怕,手榴弹已经被欧洲人学会并逐渐装备,大明的火枪技术、炼钢技术也是早晚的事儿。

    想维持大国领先地位,技术保密是一条,加快科研速度是另一条,而刘鸿渐认为,后者更为重要。

    只要大明的匠人们不断保持技术的更新迭代,军械所不断的研制出更加精良的武器装备,大明的军队就能永远傲视天下。

    “此外,西山商合将以公司名义每年支援给你们族人米粮十万石。”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以西山商合的名义不过是临时起意,倘若以后跟墨利加人有贸易往来,这期间怎么能少得了西山商合,这份恩惠与其说是负担,倒不如说是投资。

    “阿拉贡代表印加族人谢过大明王爷恩典,我们将铭记此恩!”算清楚了十万石是多少后,阿拉贡与其族人们对刘鸿渐深施一礼道。

    阿塔瓦尔帕刚被弗朗机人杀死时,印加帝国皇室及其部落族人有十数万人,但经历百年来的围剿和战争,只余下一万多人。

    日渐衰微的皇室部族迫不得已退入亚马逊丛林,靠着狩猎为生。

    更加恶劣的生存条件使得部落勇士寿命大为降低,而今全族人不过三千多,能上战场的勇士更少,十万石粮食够他们用很久了。

    “阿拉贡,你们在说什么?”刘鸿渐看到一个印加族人嘀嘀咕咕的不知对阿拉贡说些什么,阿拉贡皱眉训斥了这部下几句,疑惑的问道。

    “没有,大明已经帮助我们很多,我们不能再提更多请求。”阿拉贡瞪了一眼那部下,十分歉疚的道。

    “呵呵,说说吧,力所能及之下,本王更希望墨利加成为黄种人的天下。”刘鸿渐也不管阿拉贡是否听懂,调侃道。

    “他们希望大明能赐予族人一些马……”阿拉贡不好意思的道。

    “小事,只是你们部族所处的地形并不适合蒙古军马,这样,本王想办法给你们找一批滇马吧!”

    滇马虽为矮脚马,但耐力稳健、且尤其适合山路、险路,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

    印加皇室部落全族总共有只有千把士兵,三百匹滇马足够,这对大明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

    “明日本王就去请见大明皇帝陛下商议此事,若事情顺利,或许下午礼部的人便会寻你,你当准备好印信。”回去的路上,刘鸿渐对阿拉贡道。

    事实上,在外事上刘鸿渐几乎一把抓,朱慈烺压根很少插手,刘鸿渐与朝臣们也算有了最低限度的默契,除非国策出现了大的偏差,刘鸿渐也很少过问朝中之事。

    但是,令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朱慈烺竟然对此事持否定意见。

    “刘卿,既然墨利加已经为欧罗巴人占据,我们为何要帮助弱小的皇室部落,出兵直接占据那片土地不是更好吗?”

    朱慈烺对开疆拓土有着炙热的渴望,他不理解刘鸿渐为什么如此做派。

    “皇上,我问你,若是出兵墨利加,你能命令杀尽整片大陆的印第安人吗?”

    他并未与朱慈烺讲太多什么华夏民族千年名声的大道理,而是直言道。

    “这……”朱慈烺沉默了。

    他自己本身就受儒学浸染,灭全族之事向来不为守成之君所喜,毕竟这是要写进史书的,历朝历代没有任何一个皇帝不在乎自己的声誉。

    “如果不能毁灭一个文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之合作实现共赢,皇上,这对双方都好。”

    当一个部落拥有了文明,就形成了民族,除非拥有文化认同,否则早晚会在压迫中奋起反抗,与其陷入无休止的平叛,还不如温和的处置。

    欧罗巴之所以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分裂成那么多的小国,就是因为民族问题,而华夏之所以能实现最终的大一统,儒学的文化认同居功甚伟。

    而且以如今的科技条件、通信水平,大明根本没有能力长期统领太平洋彼岸的疆土,那太遥远了。

    南洋几乎已经是大明的极限,既然分裂是早晚的事,又何苦去趟殖民的浑水。

    “好吧,就依刘卿之意,朕容后便给礼部下旨。”朱慈烺思虑了一会儿,最终妥协了。

    “朕听闻荷兰国意欲攻伐我大明,刘卿你可有把握应对?”墨利加毕竟距离大明太过遥远,朱慈烺更担心的是不久之后无可避免的战争。

    ……

    扛着AK闯大明


………………………………

第768章 星星之火

    “当然,皇上勿需着急,臣心间已有计策,您只管看着便是。”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之所以没有将这计策说给朱慈烺听,是因为他这计策跟没有计策没什么差别,一个字——守。

    北洋水师不是没有与荷兰国一战之力,但北洋水师的底子还是太薄,只南洋一途便损毁不少战船,余者也大都返厂维修。

    之所以守,是因为既然已经暂时放弃南洋,就没有必要再逞一时之爽,荷兰国敢不远万里来征伐大明,那便得做好漫长战线的补给。

    北洋水师或许在南洋捉襟见肘,但在大明海域,配合紧要关口修筑的众多炮台,刘鸿渐有把握让威廉二世把肠子悔青。

    第一批三十艘铁甲战舰已经交付给南洋水师,以天津、龙江两处宝船厂的建造速度,半年后南洋水师便可恢复郑家水师巅峰时期的一半战力。

    自皇宫回来后,刘鸿渐再次召见了阿拉贡,并给阿拉贡列出了大致的计划。

    大明支援的武器足够装备两千人的士兵,但印加皇室族裔人数实在是太少了,正因为实力不济,反而更应该韬光养晦,在大明舰队出发前不可显露于弗朗机面前。

    任务还是有的,在加紧训练的同时,要搜集南墨利加大小弗朗机以及荷兰国的一切情报,包括但不限于港口、军备、舰船、各城防卫力量。

    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条,皇室部落必须继续为大明收集橡胶树乳胶以及种子,西山商合会定期派船队过去贸易,顺便给印加人带去必要的补给。

    他们部落所居住的丛林中遍布着橡胶树,这个条件对于他们的族人来说根本不算条件,虽然阿拉贡不清楚大明王爷收集那黏糊糊的乳胶做什么,但对于大明为印加人所做的一切,他全都看在眼里。

    他空手而来,回去时却带着满载着粮食、武器的船队,甚至部落勇士梦寐以求的战马……

    半个月后,天津大沽港。

    正是深秋时节,秋风瑟瑟西山商合船队整装待发,刘鸿渐背手站在码头上,阿拉贡则跟在刘鸿渐身后。

    “多余的话本王也不说了,你是明白人,到得那边后务必保护好你们的族人。

    且记住,等待虽然煎熬,但不是坏事,印加人曾有过辉煌的文明,作为后人,你们的担子很重,不可急于一时。”刘鸿渐意味深长的道。

    对于这个跟自己年纪相仿的印加人,刘鸿渐心中有种没来由的怜悯,他想起两百年后,华夏民族也一样遭受着欧罗巴人的奴役和压迫,看到印加人,就好像看到了华夏的近代史。

    阿拉贡是个十分勤学而刻苦的人,这一点从他仅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可以使用简单的大明语交流就可以看出。

    这一段时间诸葛铁牛也一直向他汇报着阿拉贡的行踪,阿拉贡逛的最多的便是京城内的书铺,买的最多的也是市面上各类书籍,从儒学典籍到天工开物、从数术几何到唐诗宋词足足装了好几箱子。

    刘鸿渐并没有阻止印加人将这些东西带回去,相反还推荐给阿拉贡几本他认为比较优秀的书,像孙子兵法、三国演义,当然,看懂看不懂就不关他的事了。

    华夏民族就是这样,在文化上,向所有外来人敞开自己的大门,得其精髓者被其同化。

    当然,刘鸿渐之所以放心,还是因为如今大明最尖端的科技成果全都在军械所内,而市面上能买得到的都是大众化的科普读物异或。

    刘鸿渐说完忽听身后传来异响,却是阿拉贡带领七八个族人跪在了他的身前。

    “王爷,这些天我学到了大明的一个谚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爷对我印加人有大恩,我却无以为报。

    今日我在此盟誓,不论以后如何,不论您在大明处于何种境地,印加部落门前的石柱永远是您的拴马桩!”阿拉贡眼睛含着泪水起誓道。

    昨日那一跪,他跪的是面前这位王爷的身份,以及他身后的帝国,而今日这一跪阿拉贡跪的是刘鸿渐本人,如果没有他,他不认为大明会帮助他们这个已经没落的国家。

    “呵呵,阿拉贡你客气了,快起来吧,要开船了。”刘鸿渐只是笑笑,拍了拍阿拉贡的肩头道。

    “云南据此十分遥远,滇马至少还要三个月才能筹集并运过来,这批船队运送着除了马匹外的全部物资,望你们一路顺疯。

    铁牛,到了那边机灵点,火器的保管和使用就都交给你了。”刘鸿渐又对诸葛铁牛道。

    此番的领队仍旧是诸葛铁牛,而且刘鸿渐给他升了官,全权负责西山商合在那边的贸易,并负责教习印加人使用火器。

    这批火器中,有火枪两千支,但估计是身处丛林的缘故,阿拉贡对火枪兴趣并不大,反而是手榴弹情有独钟,毕竟这东西不仅好用、威力大,视觉冲击力也很带劲儿。

    所有的火器都装了箱,有了上次浸水的教训,为了防潮还对箱子都做了处理,半个时辰后,船队向西北而去,独留刘鸿渐仍旧望着远去的船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愿他们如期抵达墨利加吧。

    “走了。”刘鸿渐叹了口气,冲亲卫们挥了挥手道。

    “老爷,你听说了吗,工学院在一月前发布了招生告示,连江南地区都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报学呢!”牛大棒槌跟在后头起了话头。

    “万贯家财不如一技之长,百姓们也不傻咧。”常钰接了话茬。

    出外实习的一期生已经陆续的回来,入工部做工的学生大都收到了工部官员的称赞。

    开拓了视野的年轻学生们不断的改良着工部下属各工坊陈旧的做工习惯,以至于早在一个月前工部尚书王家彦便找到了刘鸿渐,要求将这批学生全部留在工部任用。

    但刘鸿渐哪儿能如了他的意,这第一批学生可是工学院的招牌,尖子生肯定是要入西山商合名下的工坊。

    工学院管他们吃、管他们住,还教习他们读书识字、学得一技之长,为的便是这一天。

    也不知道老顾他们到哪儿了,刘鸿渐心道。

    顾佳一行自过了西域便断了联络,如今已经半年之久了,刘鸿渐隐隐有些担心却又鞭长莫及无能为力。

    眼见着就要入冬了,希望老顾能吃上今年的年夜饭吧,唉,刘鸿渐叹了口气,打马朝京城奔去。

    ……


………………………………

第769章 顾佳日记

    泰顺元年,六月辛亥(六月十一)。

    别京城二月有余,甚为想念讲武堂之悠闲。

    自土鲁番一役,余一行再未遇阻挠,念此,沿途皆不敢声张。

    汤若望云,再有月旬可达北高海(里海),按目下计划,但愿中秋能至弗朗查之都城巴黎。

    山高路远,解千户整日以酒度日愁眉苦脸,然余却与汤若望、于勒二人习弗朗查语,兼顾熟悉欧罗巴诸国之风俗,乐在其中。

    于勒云,欧罗巴大部虽面上统归神圣罗马帝国,然其间诸国林立派系复杂,颇有我华夏东汉末年之相。

    各公国组建军队征战,不以诏令为尊,罗马帝国皇帝根本无法统御庞大的疆土。

    泰顺元年,七月壬辰(七月二十三)。

    余至太海(黑海)以南,此地民风与大明迥异,皆头戴高毡帽,女子则敷面纱以掩面。

    据若望言,此范围的属民皆信仰***教,余不甚理解,比于大明之道教、佛教,疑惑若望、于勒之天主教,余以为道教乃天地之教,而朝廷为万民之教。

    余不忍打击若望二人,大明之汉民实难信仰其天主之教。

    汤若望云,其欧罗巴普遍之言皆以弗朗查语为主,余苦学一月有余,忽而发现其与荷兰语、弗朗机语除却发音不同,多有相通之处,问其方知,盖其语系皆属拉丁之语也。

    昨日乃余之诞辰,然仍眠于荒野,余身但重任不敢奢求,唯愿一路坦途。

    泰顺元年,八月癸未(八月十五)。

    已酉癸未中秋。

    本为中秋佳节,然恰逢战乱,此地苏丹征伐边地叛乱,余之一行昨日为歹人所劫。

    陆福明、放大刚受伤,余见歹人众多而只图财帛,遂命解兴华交出银两,其间恰有天主之教徒,得汤若望之言而留得一应货物图存。

    余不敢久留,遂带众人连夜奔离此地,于无名之山露宿。

    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浮精离碧海,分照接虞渊。

    夜,登无名之山,见月而思家小也。

    余之幺女洺旖十又二岁,余之慰也,然四十又八年,于此远离京城者,亦首次矣,心有戚戚。

    幸赖队中吴蓬、翟楚二人,竟以当地之物而制月饼,聊慰众之思乡之意。

    汤若望言,若按目下之行程,过地中海旬月而至雅典,闻之,其亦为古老之城邦也,心向往之。

    泰顺元年,九月丙辰(九月十九)。

    历尽万苦,终至欧罗巴之腹地奥地利亚,此地为于勒之故乡,似刚经历过战乱,四处皆颓没。

    得于勒之引,入奥地利亚之维也纳大学观摩,余观此地建筑与雅典迥异,雅典之建筑风格以三角之型为门楣,下制石柱,而此地建筑多为圆顶拱形。

    余以弗朗查语可与校内多数教谕交谈,其多有傲慢之意,余赠其瓷器、茶叶为礼,方得与其交谈。

    余得之,维也纳大学与讲武堂、工学院不同,其科目繁杂,有医学、数术,更有鲜未闻之神学、教会学、音乐等科目。

    此校竟不归奥地利朝廷所有,而由教会独揽,山长亦为教会中人任之。

    按其法令,修完前三科,可得文学士学位,全部修完后似科,可得文学硕士学位,然若考得其他三个专门系(神学、医学、教会学)者,可得博士学位。

    此与大明之科举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之学士为科举之秀才,其之硕士为科举之举人,其之博士则为科举之进士,由此观之,天下之大有其道也。

    然维也纳大学之教谕,竟无一人愿随余回大明,即使余将薪俸开到了一百两,失望已及。

    泰顺元年,九月丁卯。

    余至此行终点,弗朗查国都巴黎。

    余观欧罗巴之大学,多以乐艺见长,其乡间论资,也多为靡靡之音,虽其逻辑、哲学、天文亦有所长,然难掩其瑕矣。

    此地大明称之为弗朗查,然余考究其语法,应意为法兰克,此国街道之肮脏余平生仅见,国民虽衣着鲜丽,然近五尺则臭气熏天。

    于勒云,法兰克人与大明不同,其旬月一沐(洗头),三月而浴(洗澡),更有甚者,其国王沐浴竟以年计,顿觉粗鄙之国。

    此地大学教谕仍不愿随余归大明任教,然余在其大学之图书馆购得大量书籍,多有其教材之用,心悦之。

    汤若望言,此地再往西,渡过大西洋,有一名曰英吉利之国,其国日盛,余念既然年终无法归国,不如前去观之。

    泰顺元年,十月丁丑。

    余至英吉利,此岛国逢内战,议会军克伦威尔与王党军激战正甚,于勒云英吉利查理国王难以为继,败像已露。

    余拜访牛津、剑桥二所大学,此二校成建竟有五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