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扛着AK闯大明

    扛着AK闯大明


………………………………

第826章 装逼时刻(第六更,为白银盟加更20/20)

    想起来昭仁,刘鸿渐就一阵头痛,这个小萝莉虽然个头起来了,但心性还是小孩子心性。

    其实这么说也不严谨,在某些方面这小妮子似乎又显得早熟,比如小妮子没事儿就去找坤兴谈心,想让坤兴给周太后和小朱递软话,意图以后也嫁到郡王府。

    天可怜见,娶妻生子这是小事吗?怎么搞得跟过家家似的。

    家里已经够乱的了,五个老婆,四个娃,好在是四老婆和五老婆不习惯北方的生活,一开春就搬回了胡建安平的豪宅。

    不过李香君似乎再有几个月就要生了,到时候保不准还要跨越千里去安平陪产。

    现在家里又多了俩小妖精,每日没事就往他屋子里钻,试问这谁受得了?

    坤兴没事就经常找她说昭仁的事,一开始刘鸿渐还没太在意,可后来他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昭仁这妮子心里已经有了执念,而执念这东西一旦在人年幼的时候种下,长大后就很难消除,这在后世的心理学书籍中多有提到。

    只是刘鸿渐也很蛋疼啊,若是个普通人家的女孩也就罢了,你偏偏生到帝王家。

    自己已经娶了一个娇小稚嫩的小公举,若是再娶一个毛都没长齐的,朝廷里头怎么即使,见到周太后又怎么解释。

    人崇祯大叔总共就这俩女儿,都被他给拱了,以后下去了,他担心大叔拎着棺材板揍他。

    到了西山的安国郡王府,朱慈烺立即就将庞大海打法回了宫里汇报,只留下两千来个虎贲营侍卫守在山腰。

    甚至于连营地都是现成的,刘鸿渐的亲卫营由于战损不小还未来得及补充,虎贲营也都是大小伙子干脆挤一挤就能凑乎。

    朱慈烺已经来郡王府不止一次了,进了院子甚至还喊了孙秀秀一句嫂子。

    刘鸿渐娶了坤兴,坤兴是朱慈烺的妹妹,单纯按辈分算的话,刘鸿渐按理应该叫朱慈烺大舅哥,但刘鸿渐又比朱慈烺大了足足五岁,关系有点乱,刘鸿渐强势的选择了按年龄来分。

    晚上郡王府自然是摆了酒席,属于一家人的宴席,这让朱慈烺重又感受到了久违的温馨。

    “刘卿,此去东瀛可有什么收获吗?”

    晚上二人又是同睡一屋,不过鉴于上次的经历,刘鸿渐明智的选择打地铺。

    朱慈烺又睡不着了,没话找话道。

    “若说收获,收获可大了去了,我抢了幕府的一座银矿,一座很大很大的银矿。”二人喝的都有点高,这是吹牛逼的最佳时机。

    “哦?那究竟有多大,比之盟古省内的哈答山银矿如何?”朱慈烺问道。

    哈答山的那座银矿经过两年的开采,产量已经超越大明内地的其他银矿,达到年产白银六十多万两,刨除挖矿工、炼矿工、矿兵等的薪水、吃用、一应物资之外,年纯盈利达四十多万两。

    这已经十分的难能可贵了,毕竟这时候的工业水平还很低,事实上明清之际开采银矿多有得不偿失的例子。

    而唯一能提高白银产量的就是矿石的品质,也就是所谓的品位。

    品位越高,代表着每吨矿石产出的白银越多,成色也好。

    “呵呵,与那座大银矿相比,哈答山的体量不值一提。”刘鸿渐装逼的道。

    “那……一年大概能产出多少白银?”朱慈烺果然对银子很是上心,闻言直接从床上盘腿坐了起来。

    刘鸿渐醉红着脸咧着嘴伸出了一根手指头。

    “一百万两?”朱慈烺惊呼。

    “不,不对,再猜!”明明知道再猜一次朱慈烺肯定能猜对,但为了装逼刘鸿渐仍旧没有明说。

    “一……一千万两!刘卿,你可不能诓朕!”朱慈烺舌头有点打颤。

    虽然关税和商税如今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大明目下的开销也比之前几年要大了数倍,而且关税和商税成本都比较高,反而是直接挖银矿来的最实在。

    一千万两白银的年产量,这谁敢想象呀!

    一年一千万两,十年就是一亿两,外加上越来越多的关税和商税,天呐!朱慈烺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银子花不完了怎么办?

    “哼!诓你有意思吗?

    本来我这次回来还带着一百多万两银锭子,可当时被荷兰佬追击包围,为了减轻船的重量,不得已之下被我全部抛洒到了大海里。”刘鸿渐无所谓的道。

    “什么?”朱慈烺一听就有点毛了。

    一百多万两白花花的银子,就这么撒到了海里,还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朱慈烺感觉自己的心有点疼。

    “我还控制住了他们的天皇,天皇也就是东瀛的皇帝。”刘鸿渐继续着石破天惊的表演。

    朱慈烺感觉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使,每次只要刘鸿渐从外头回来,总要给他吃好几次惊,而且每次都只会更甚。

    “刘卿,你才去东瀛两个多月,何以竟能做下这般多的大事?”朱慈烺现在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唉,没办法呀,我也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那天皇还有意无意的要将女儿嫁给咱,唉,真是愁人!”刘鸿渐摇着头露出十分无奈的表情。

    虽然昭子和兴子都算是不错的东瀛美女,可刘鸿渐对他们并无多少兴致,一方面他已经有了好几个老婆孩子,已经过了精虫上脑的年纪。

    不像朱慈烺这厮,没事就在窝里下崽子,所谓男女之事,无非就是一个知粗细、一个知深浅,来来回回就那么点事。

    而且他指挥说个八嘎、一库、呀蠛蝶,言语都不通,充其量也不过是个泻个火儿而已,他甚至决定下一次再去东瀛就把乖巧的婉儿带上。

    有个会做各种好吃的小老婆,实在是件美妙的事。

    可说者无心听着有意,朱慈烺突然的就呆在了床边。

    “刘卿,那个天皇也想请你帮他重振朝纲吗?”朱慈烺失落的道。

    “是啊皇上,你怎么知道?”刘鸿渐醉得都快睡着了,迷迷糊糊的道。

    后水尾确实想通过他来重新收回属于天皇的权力,而且还是刘鸿渐主动提出的。

    朱慈烺沉默了。

    “刘卿以后打算离开大明去东瀛吗?”足足沉默了好一会儿,朱慈烺突然认真的道。


………………………………

第827章 汉人的热血(第七更,为书友们的月票加更1/5)

    朱慈烺确实被吓到了。

    当年他的父亲为了留住刘鸿渐,那是废了好大一番功夫的,包括他的妹妹坤兴,说到底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此后,刘鸿渐与他的父皇一外一内杀得鞑子片甲不留,大明因此逐渐中兴。

    而后刘鸿渐又陆续打败了意图染指大明的罗刹国、夺回了朝鲜、东北、盟古、新疆、台湾等行省。

    如果再算上军制改革、户籍改革、科举改革和军械所、工学院、讲武堂,这一件件的大功朱慈烺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让崇祯和朱慈烺父子最看重的是,刘鸿渐这人从来不留恋权位、甚至还很怕麻烦。

    这在君王心里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好臣子,当然无论是崇祯还是朱慈烺,都没有把刘鸿渐单纯的视作臣子,而是以家人待之。

    这是崇祯临死前给朱慈烺的最大忠告。

    如果只是想靠官位和银子来笼络他,二人知道,这厮早就跑路了,毕竟以他的能耐到哪里还能缺银子花。

    只是朱慈烺没有想到,东瀛的天皇竟然也学会了这一套,竟然也要将女儿嫁给他的刘卿,还要对之托付以大事。

    朱慈烺突然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就好像手里握着的一块宝玉被别人拿走了。

    “刘卿,不如我跟母后说说,再过两三年,将昭仁也嫁给你吧。”朱慈烺呆呆的道。

    作为哥哥,他当然知道两个妹妹的心思,昭仁从小就执拗,认定的事都很难改变,虽然现在还小,但他知道这妹妹的心早就飞出了皇宫,飞到了郡王府这里。

    虽然两个公主下嫁给一人听起来有点惊世骇俗,但转念又一想,他的刘卿一表人才又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还能帮他一起治理大明。

    昭仁喜欢刘鸿渐,这他早就知道,关键是坤兴似乎也没有排斥,毕竟是亲兄妹。

    坤兴刚嫁到郡王府时,朱慈烺还担心性子软的妹妹受其他人欺负,可完全没有,不仅没有朱慈烺还发现嫁到郡王府的妹妹比他过得还开心。

    昭仁若是也嫁过去,不仅可以让他的刘卿安心的呆在大明,而且坤兴还能管着些昭仁,否则以这妮子的性子指不定以后要闯出些大祸。

    对她们来说,或许是件好事,虽然作为皇帝他肯定要受百官的弹劾,以及周太后的训斥,但此时的朱慈烺已经能够分清孰轻孰重了。

    只是……朱慈烺似乎想歪了,他的一句话直接让刘鸿渐也一个机灵的从地铺上坐了起来。

    “慈烺,你说啥?”刘鸿渐现在对昭仁这个字眼有点敏感,言辞之余竟连皇上也忘了叫。

    刘鸿渐瞅了一眼朱慈烺如丧考妣的表情,他多聪明,马上便明白过味儿来。

    “你想哪儿去了!我才看不上天皇那俩闺女呢!莫得胡思乱想。”刘鸿渐嘀咕了一句重又躺了下去。

    “那如果是其他的美女呢?”朱慈烺不依不饶。

    “你以为都跟你一样呀!”刘鸿渐不屑一顾。

    他心里有点不爽,每次出征在外累死累活的,回来就听说宫里又多了几个公主皇子什么的。

    昨晚得空问了一下坤兴才知道,好家伙,朱慈烺小小年纪就已经是十二个孩子的爹,这特娘的搁谁心里会舒坦。

    “莫得胡思乱想了,我是大明人,身体里流淌着的是汉人的热血,我的心在这儿。

    除非有朝一日你容不下我、朝廷容不下我,否则再瞎想,老子就不管了。”刘鸿渐放了狠话。

    特娘的,谁不想天天在家陪老婆孩子,没事遛狗出去乱晃悠。

    老子累死累活的给你打天下,你还在家里胡思乱想有的没的,没事还就会下崽子,这便宜可不能都让你占了。

    朱慈烺这回才真正的放下了心,嘿嘿嘿的给刘鸿渐赔不是。

    “东瀛这地儿物产虽然不丰富,但只银矿就足以让我们下大力气去经营。

    想保下这座银山,就必须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好教其他敢于觊觎者不能下手。

    而以大明人的身份难免会遭到东瀛人的排斥,我是想着笼络住天皇,以他的身份号令东瀛,从而为大明谋取利益。

    唉,真是好心当成驴肝肺。”刘鸿渐抱怨了几句,拉过毯子盖在了腿上。

    夏天蚊子多,刚才一会儿的功夫刘鸿渐的脚上被咬了好几个包,挠了挠也不顶事。

    “那可需要朕帮忙吗?要钱?还是要人?刘卿你尽管提便是。”朱慈烺知道自己理亏,示意态度十分的好。

    “哪儿本就是银山,怎么会缺银子,至于兵,咱大明的兵科值钱着咧,让他们东瀛人自个儿打去吧。”刘鸿渐瓮声瓮气的道。

    “哦,倒是还真需要些大明人过去。”

    朱慈烺本来觉得自己帮不上忙有些沮丧,但听闻刘鸿渐提了要求马上来了兴致。

    “什么人?快给朕说说。”

    “恩,东瀛那边需要大量的老夫子。”刘鸿渐随口道。

    “什么老夫子?具体点呀!”朱慈烺没听太明白。

    “就是那种屡考不中只得回老家教小孩识字的老夫子。”刘鸿渐解释道。

    “那太容易了呀,需要多少人,还有没有其他的困难。”朱慈烺失望的道。

    在大明屡考不中的秀才实在是太多了,不说其他,只要他以朝廷的名义发布个诏书,随随便便就能召集来上万盼着、求着为朝廷做事的落魄秀才。

    “不用太多,先准备个千八百吧。”刘鸿渐想了一下道。

    这是他在为以后布局,东瀛一直不讨刘鸿渐所喜,在来东瀛之前他甚至想过来个种族灭绝。

    但踏上这片土地他才发现,根本下不去手呀。

    或许那些大名和幕府的人为富不仁,但凭良心,那边的普通平民是无辜的,所有的一切究其根源还是文化以及幕府长久以来的均国主义,潜移默化慢慢形成的。

    既然如此,那么干脆将这个文化抹除掉算了。

    鬼子当年在东北搞奴化教育,让汉人去学习日语,他现在又有何不可呢?

    让所有东瀛人去学大明语,禁止东瀛人使用东瀛文字,服饰和发型自然也要全部汉化。

    当然这其中肯定要遭受东瀛人的反抗,只不过到了这时候刘鸿渐就不会再心慈手软了,因为他明明给过东瀛人机会。

    顺者昌,逆者亡。


………………………………

第828章 眼睛进了沙子(第八更,为书友的月票加更2/5)

    “朕真想跟你一起出去征战呀!”朱慈烺没来由的来了句。

    有时候他还真有点羡慕刘鸿渐,羡慕他的潇洒,同时也羡慕他的做事风格。

    只是有些事是学不来的,限于身份,也限于认知。

    “等我将东瀛调教好了,倒是可以带你去逛逛。”刘鸿渐戏谑的道。

    “那倒不如此番出征罗刹,带朕一块去吧,朕保证不插手任何事务。”朱慈烺又道。

    “怎么又转到这话题上了,不成,要是出了纰漏,我怎么向周太后交代?朝臣们岂不是要拎着砍刀过来砍我?

    睡觉!睡觉!从现在开始,谁在说话,谁就是狗!”

    ……

    第二天刘鸿渐果然跟着朱慈烺入了宫,不过由于昨晚聊到太晚,二人都没赶上早朝,待到了宫里时日头都已经上了五竿。

    周太后见到二人时瞪了朱慈烺一眼,但没有出言训斥,给刘鸿渐看了座儿,反而是朱慈烺在一旁站着。

    “佑明这几年为朝廷奔波操劳,慈烺年幼不懂事,真是让你费心了。”周太后永远是那么的慈祥,就像说给自己家孩子听似的。

    朱慈烺站在一边不敢作声,虽然已经二十岁但在周皇后边上乖的像被检查作业的小学生。

    “担不得太后娘娘如此夸奖呀,臣也只不过是报恩而已,慈烺如今处理政务娴熟,已经颇具明君的风范了。

    倒是太后娘娘你,当多多注意身体呀,没事可以跟懿安太后多出去走走。

    西山上的郡王府是臣的家,臣觉得这皇宫就是您的家,人不可能总是呆在家里,就像臣出外办事一样,应该去外面看看风景。”刘鸿渐言辞十分的恭谨。

    他前世是孤儿,现世也没见到过娘,对于十分关照他的周皇后一直十分感激。

    崇祯大叔驾崩后,周太后明显苍老的许多,这才不过两年时间,就是面前这个伟大的女性,曾贵为庞大帝国皇后的女性,当年与崇祯一起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过日子。

    刘鸿渐知道宫里规矩多,他自己讨厌这些没有什么用的规矩,但又不敢说的太过于粗鲁,只能以委婉的言辞表达心里的想法。

    他有点心疼这个长辈。

    皇后真的幸福吗?死去丈夫的女人幸福吗?

    永远的守着一座宫殿,只能从书本里去看外面世界的繁华,竟没有去看过一次西湖的月、草原的马。

    唉,人生啊总是这般公平,得到了荣华,失去了自由,得到了权力,同时也被束缚。

    “呵呵,本宫老了,走不动喽,唯愿你能够多帮帮慈烺,让他看到大明的盛世。”周太后宽慰的笑了笑随即道。

    这话说完刘鸿渐怔了怔。

    周太后话中的他自然不是指朱慈烺。

    “臣有点想他了,臣想去祭奠一番。”刘鸿渐心中难过,抽了抽鼻子道。

    “去吧,去岁周年祭你还在外头征战也没赶上,慈烺也跟佑明一块去吧。”周皇后叹了口气道。

    “是,儿臣遵命。”朱慈烺很老实的道。

    ……

    出皇宫一路向北,刘鸿渐与朱慈烺照旧没有带依仗,三千多虎贲营侍卫左右开道,一行人只一个多时辰就狂奔到崇祯皇帝的陵墓。

    朱慈烺还没走到陵墓门口就开始哭,也不知道是这些年身上的担子太重,还是太想念崇祯,反正就是哭得稀里哗啦。

    周围的虎贲营侍卫也都是讲武堂出身的同龄人,朱慈烺甚至跟他们大多数人都熟识,他也不顾忌侍卫们,就这么哭着跪倒在了崇祯陵墓前。

    刘鸿渐没有哭,他手里拎着一壶酒,一壶崇祯生前最喜欢喝的辽东烧酒,面无表情的走到朱慈烺的身后坐下,而后打开了酒塞子就开始喝酒。

    过了好一会儿朱慈烺止住了哭泣,回头见刘鸿渐坐着也不言语。

    “刘卿,你怎么不哭呀。”朱慈烺抹着眼泪问道。

    他知道在刘鸿渐的心里,自己的父皇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否则也不会替他坐稳这个江山。

    “呵呵,我只是来找先皇说说话,你哭完了没,哭完就先出去吧。”刘鸿渐笑了笑,冲朱慈烺道。

    朱慈烺不明所以,跪在崇祯陵墓前又嘀嘀咕咕的说了好一会儿话,什么定会努力做个明君之类云云,而后才一把鼻涕一把泪、一步三回头的走向了陵墓外头。

    沉默,经久的沉默,足足沉默了半刻钟,刘鸿渐才起身来。

    他从身后的托盘中又取过一个酒杯,晃晃悠悠的走到崇祯大叔陵前坐下。

    “大叔啊,我来看你喽,你在下头可安好呀?”刘鸿渐微微笑了笑,而后给两个酒杯都倒满了酒。

    “一晃竟然你都下去两年了,唉,这两年可苦了我呀,我可是都有点后悔呢!”

    刘鸿渐将一杯酒撒在陵墓前,又端起另一杯酒高举起来一饮而尽。

    “你看到了吗?咱们当年大力推广的土豆和红薯如今已经进入所有人的家庭,如今大明的百姓再也不必受饥饿的折磨了。”

    “如今大明已经先后将东北、盟古、朝鲜、新疆、台湾纳入版图,咱大明的地界比您在世时可大多了,怎么样,我厉害吧?”

    刘鸿渐笑了笑,但眼里却已经含着泪花,他又给崇祯撒了一杯酒,而后自己也喝了一大口。

    “北洋水师如此也已经逐渐的强大起来,待新式的铁甲舰研制成功,我就能带着咱大明的士兵驰骋到这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

    可惜啊,当年我可是说过要带你看看这个世界的,可惜只是带你去了东北喝了几个月的冷风。

    还有啊,我与坤兴已经有了孩子,待他懂事的时候,我一定带着他再来祭拜你。”刘鸿渐又喝了一大口酒。

    “其实我根本就不是属于这世界的人啊!”掀起衣袖擦了擦眼睛,但泪水却怎么也止不住。

    “但是我又很感谢那个老人,虽然他可能与你并不是一脉,我不后悔永远的失去了电视、电脑和电子游戏。

    也不后悔这些年的南征北战,我的手上沾满了鲜血,我的足迹遍布九州四海,这些我都不后悔。

    我只后悔当初没有想出法子治好您的病,我悔啊!”说完刘鸿渐趴在陵墓前嚎啕大哭。

    不知过了多久,朱慈烺在外头都等的着急了,刘鸿渐才步履沉重的走出了陵墓。

    “刘卿,你的眼睛怎么红了。”朱慈烺关切的道。

    “没事儿,刚才眼睛进沙子了。”

    ……


………………………………

第829章 朕不怕吃苦(第九更,为书友们的月票加更3/5)

    回去的路上刘鸿渐与朱慈烺都选择了沉默,亲人离去固然令人难过,但作为后人唯有将这份难过藏在心底、化为力量,去完成长辈未竟之业。

    接下来的几天在朱慈烺的施压下,户部紧急调取了两湖、两广、河南、山东等地的粮草。

    从京城到大同后分为两路,一路往西直抵新疆,一路往西北到北海,两条粮草补给线慢慢的成型。

    而刘鸿渐也没闲着,除了督促军械所的匠人们尽快生产新式后装炮以及迫击炮外,就是钻到禁卫军营地里点兵。

    经过这两年来不断的征兵,禁卫军已经补齐了京营最辉煌时的兵源数量,足足有三十四万人。

    只是刘鸿渐并不打算全带上,北海和新疆如今已经从东北和蒙古调派过去六万多人,再加上两地原有的驻军已经足可以防守。

    只不过刘鸿渐这次出征可不是为了防守的,他想永远的解决北境的问题,罗刹国号称十八万大军,但真正有多少刘鸿渐心里是有数的。

    大抵上全世界各地在这事儿上都有吹牛的天赋,比如明明只有十万,就号称十五万,明明只有十二万,就号称十八万。

    罗刹国地盘虽然不小,但人口却稀少的可怜,能出兵十二万已经是刘鸿渐大胆的估计了。

    这次出征刘鸿渐打算从禁卫军中抽调出八万人,然后再从北海、新疆的驻军中抽调出两万。

    相比于大明三百年来的历次重大战役,人数其实并不算多,这倒是给户部减小了不少的压力。

    毕竟打仗就是烧钱,十万人的军队至少就要二十万民壮的忙活,也就是户部就至少要准备三十万人的粮草,这还不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