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且罗刹国大部分区域冬天冷的吓人,夏天虽然也暖和但极为短暂,朱慈烺在朝会上废了半天口舌也没问出个所以然来。
甚至朝臣们还不如他,朱慈烺起码还去过罗刹,知道那边长啥样,这些个臣属出过关的都没有几个。
下了朝后朱慈烺又召集内阁议事,但一直商议到下午仍旧没定下调子,最后还是次辅韩郁说了一句,‘要不,等安国郡王来了再作商议吧’,才算是终结了新疆土的会议。
于是乎从那天起已经过了青春期的朱慈烺每天都在度日如年,盼星星盼月亮般的盼望远征军凯旋。
数天后,消息传遍了顺天府,又半个月后得幸于大明宣传部内缉事厂的传播,安国郡王东征一年为大明开疆拓土的事迹传遍北方,并迅速的向江南扩散。
焦躁的六月慢得吓人也热得吓人,终于在昨日朱慈烺得到了准确的消息,远征军明日午后便可抵达京城。
这一天,从锦衣卫到五城兵马司,从内阁到普通的百姓,所有人都忙碌了起来。
五城兵马司(相当于后世的公安局)甚至还给京城的百姓发了不少礼花,因为朱慈烺特令,全体百姓狂欢三日,皆可出城与百官一起迎接远征军。
卯时三刻,锦衣卫开始在安定门外作最后的布置,四处都被布置的红红绿绿,从安定门往城外三十里,皆以红绸铺地,彩绸为栏。
道路宽约六丈,起始位置由礼部、兵部官员相迎,而后在安定门外又搭建了高台,高台上自然是为朱慈烺和内阁成员留的位置,高台下则由百官相迎。
司礼监秉笔庞大海吆五喝六的指示下人们搬东西,此番盛事大明三百年鲜未有之,他很清楚的知道如果事情办砸了朱慈烺肯定会大发雷霆。
在宫内庞大海几乎万人之上一人之下,在宫外也与外臣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内外加在一起,他也不敢去触安国郡王的虎须,至少现在不敢。
巳时刚过,京城的百姓们已经将安定门外围得里三层外三层,五城兵马司努力的维持着现场的秩序。
午时未到更多的百姓加入迎接的浪潮,内阁首辅担心出事情在朱慈烺未来临前又紧急从北大营调派来五千禁卫军负责警戒。
禁卫军以来百姓们的秩序果然好了不少,这时的禁卫军全部是上过战场的,大家的目的一致都是为了见见为大明立下不世功勋的安国郡王,犯不着因为看个热闹被抓紧刑部大牢。
午时二刻,朱慈烺身着常服在虎贲营的护持以及锦衣卫仪仗队的包围下登上了高台,他手里拿着一根望远镜,在路两旁百姓们山呼万岁的浪潮中,一边时不时的挥挥手对子民们微笑,一边时不时的举起望远镜朝着三十里外的方向眺望。
“来了来了!皇爷,安国郡王距离咱这儿只有不到一里路了!”庞大海托着肥胖的身体腾腾腾腾的登上高台向朱慈烺报喜。
“恩,朕看到了。”朱慈烺也笑了笑。
说实话,刘鸿渐被空前的迎接场面给吓了一跳,路两旁聚集的百姓们实在是太多了,欢呼声之下以至于他都听不听礼部官员对他说了些啥。
毕竟作为统帅他还要时不时的给路两旁的百姓们点头致意,时而挥一挥手就能引得百姓们欢声雷动。
“老顾,你说咱现在想不想超级巨星?”刘鸿渐回头对顾佳道。
顾佳这短时间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去年西行遭遇那次大变后顾佳由于受冻时间过长便落下了病根,三个月前又得了一场严重的风寒。
若不是刘鸿渐的特效药,顾佳很可能已经回不来了。
“呵呵,大人现在就是超级巨星,一直都是。”顾佳欣慰的道。
超级巨星这词儿顾佳从刘鸿渐口中听过两次自然知道是什么意思,从兵部侍郎到讲武堂院长,顾佳几乎是全程看着大明从积弱到中兴,而这一切的操盘者就是刘鸿渐,所以刘鸿渐自然当得上这一殊荣,虽然他这话听起来会让别人以为他在拍马屁。
“只是大人……当心功高……”顾佳满脸的疲惫皱着眉头说了半句话没有接着说下去。
“呵呵。”刘鸿渐权当是没有听到笑了笑继续与民同乐。
又走了大约一刻钟,刘鸿渐终于看到了安定门下的高台,他甚至在高台上看到了自己的老爹。
老爹是真的老了手里还拄着拐杖,快七十岁的人了,头发花白脸上的匹夫也都是褶皱,但刘德隆仍旧带着老花镜举起手挡着阳光朝着队伍里的人眺望,似乎是在找自己的儿子。
远征军在距离高台三百步的距离上全体下马,步行向高台而去。
“圣旨!安国郡王接旨!”
……
………………………………
第890章 秦王(第九更)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皇天后土,昭昭日月。
安国郡王刘鸿渐,自崇祯十七年三月始,挽狂澜于既倒,灭闯贼、剿晋商、征建虏,给万民以温饱,提匠人之生艰。
改制户籍制度,活万民之生,改制兵制,使万军得勇,建军械所,使万军得虎翼,组讲武、工学,使大明得干才。
复又征罗刹得北海,灭建虏得东北、朝鲜、盟古,征叛臣扶正统,为先皇肱骨,先皇常有言,自得佑明始,大明中兴矣,遂晋爵郡王。
然又三年,荷兰国意图染指宝岛台湾,安国郡王以新建之水师,扬大明之国威,远赴南洋救大明之子民,得郑卿之能臣以安四海。
遂又东征罗刹,往返距离者数万里,披荆斩棘万人而往,遇敌则战,战之必胜,使大明得罗刹之辽阔疆域,为万民之福、朝廷之幸,此朕之亲临矣。
卿之功劳,由此上诉两千年,自春秋始无出其右,朕思量良久又于太庙拜祭,寻得先皇之意,破例之,晋卿之爵位为秦王,世袭罔替。
特此。
昭告天下,以慰世人。
钦赐。”
旨意刚宣读完台下的百官到处是吸气声,似乎都被这道旨意给镇住了。
也由不得百官们不震惊,大明三百年连异姓郡王都没有几位,而且全部是死后追封,刘鸿渐头上这世袭罔替的郡王已经是头一个活着的,这才几年就又晋封为异姓亲王,还是世袭罔替。
很显然这道旨意朱慈烺并未与百官、甚至内阁商议,完全是朱慈烺以中旨的形式拟定,从规矩上讲皇帝草拟的中旨如果没有得到内阁的同意,就无法发布出去。
而朱慈烺仍旧这样做了,完全是因为朱慈烺已经开始绕过内阁行事了。
当然,从旨意来看,朱慈烺在措辞间也有心虚,什么思量良久又拜祭列祖列宗,还寻得了先皇之意才敢册封,呸,都是借口罢了,借先皇之口,封现世之臣。
内阁首辅李邦华与东阁大学士张天禄对视一眼,微微摇了摇头。
百官们都知道这是违反祖制的,而且还违反的尤其严重,但愣是没有任何一人在此时站出来义正言辞的反驳。
所有还能在朝中为官的臣属们心里都清楚,在这样的局势下站出来反驳朱慈烺的,结果只有一个,叉出去!
然后罢官,永不录用。
自战国时期秦国立国之日起,历朝历代几乎都有秦王的爵位,出名的有唐代的秦王李世民,隋朝的杨俊,以及大明朱元璋次子朱樉。
只是大明危难之际,皇亲国戚置若罔闻,并发起兵变继而叛乱,让得先帝崇祯失望以及大发雷霆,又因刘鸿渐很早就说出了大明宗亲弊病,遂趁势夺爵于宗亲,叛乱中亡故者十之二三,被夺铁券者十之六七,并全部被降爵。
如今仍在袭爵的宗亲仅仅剩下不到五百人,其中绝大多数还都是流爵。
而亡故并夺爵的宗亲中就有秦王朱樉后世子孙朱存极,是以秦王之爵位三年来已空置。
“吾皇万岁,秦王殿下千岁!”
“吾皇万岁,秦王殿下千岁!”
圣旨由锦衣卫大汉将军负责复述,由于朱慈烺尽量将措辞写的白话,使得所有百姓都能听得明白,是以刚刚宣读完毕,百姓们便自发的山呼万岁,并同时向朱慈烺和刘鸿渐跪拜。
王二喜合上圣旨在刘鸿渐行礼后将圣旨交到刘鸿渐手中。
“秦王殿下,恭喜了。”王二喜小声的给刘鸿渐道了声喜,他知道刘鸿渐接下来还要去见皇爷,说完后也不耽搁刘鸿渐时间,自去高台上复旨。
刘鸿渐将圣旨交给亲卫又解下战刀,独自步上高台后,他立马就看到了朱慈烺,但看到他那张脸刘鸿渐吓了一跳。
这厮哭了!
晕,你丫的哭个毛线?才一年不见就想成这样了?
倘若是个漂亮妹妹想他想得哭,刘鸿渐估计还会我见犹怜,你这好几十个娃的大男人见到老子哭什么样子,嘶——起鸡皮疙瘩啊有木有?
“咳咳咳——微臣幸不辱命,罗刹国隐患已除,特回京来!”
刘鸿渐咳嗽一声提醒朱慈烺,这厮一直盯着他眼里还含着泪水,着实让刘鸿渐浑身不舒坦。
“回来好,回来好,刘卿辛苦了。”朱慈烺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仪态有问题,边说边转过身去擦了擦眼睛。
好在是前排站着虎贲营护卫以及大汉将军,百姓们压根看不清楚。
二人站在高台简单的聊了几句后,王二喜又打开了第二道圣旨,册封了远征军中功勋最卓著的数个将官。
整个西征过程中的军功记录早在一个月前就送到了京城中,刘鸿渐还在给朱慈烺密信中着重点了几人的名儿。
比如盟古总督巴巴喇晋为侯爵加封太保,林河晋爵为伯爵,加封太子太保,领总兵衔,陆海波晋爵为伯爵,加封太子太傅,苏克图等其他十几个将官也都得了子爵,官职也都得了晋升。
令人意外的是火炮营参将孔二毛,这厮先前身上只有男爵的爵位,原因是崇祯大叔觉得这厮长得太猥琐了,有损为宜。
不过在这次西征过程中孔二毛的火炮营表现绝佳,刘鸿渐在密信中专门提了此人,被朱慈烺越级晋为了伯爵,领副将衔。
除却给刘鸿渐晋爵为秦王的旨意为诏曰昭告天下外,其余将官的加封皆为制曰,但需要受封的将官实在太多了,还有些战死的主将需要追封。
虽然安定门外的恩赏只封赏游击以上官职,但饶是如此仍旧是忙活了好久,到最后王二喜的公鸭嗓都快成了母鸭嗓。
庞大海站在一边愁眉苦脸的,因为朱慈烺压根就没有按照剧本儿来。
按照礼制,给诸多将士包括刘鸿渐在内的封赏,应该是在远征军献俘后,而朱慈烺大概是太过焦急了,在献俘仪式前就先让人宣读了旨意。
而且宣读旨意的是王二喜,而非他庞大海,朱慈烺为此还略作解释了一下。
因为刘鸿渐自发迹起到现在,负责给他宣读旨意的一直都是司礼监掌印王二喜,这个老实巴交的年轻太监很是得刘鸿渐欣赏。
“皇上,臣开始献俘吧!”刘鸿渐也知朱慈烺坏了规矩,提醒道。
……
PS:寒寒从早上8点写到现在,连饭都没吃上,如果现在有打赏,我觉得我还能继续下去,嘿嘿,大家都要加油鸭!
………………………………
第891章 贬庶(第十更)
献俘!”
朱慈烺冲庞大海一挥手,在一旁愁眉苦脸的庞大海立即龙马精神的走到高台边,朝着下头的远征军将士高喊道。
远征军将士立即退到道路两旁,让出了道路后随即十几辆囚车吱呀吱呀的从后方行来,每辆囚车中都关着一个罗刹人。
当先的一个便是罗刹国最后一任沙皇——阿列克谢一世。
阿列克谢已经在刘鸿渐的军营里呆了半年多,此人眉头紧皱,衣服也十分得体,如果罗刹人会说大明语,肯定会有人高呼,陛下竟然还胖了。
阿列克谢确实胖了,他虽然是俘虏,但由于是罗刹国的皇帝,是以刘鸿渐不仅没有怠慢他,还一路上好吃好喝的养着。
唯一的禁令就是不得出牢房一步,阿列克谢在行军途中有自己的帐篷,当然帐篷周围都有士兵严加看管。
即便是行军途中也有挡风的马车,由于军中带顶的马车很紧缺,很长一段时间随行的老顾都一直与阿列克谢共同呆在一辆马车。
老顾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监视阿列克谢,防止这厮自尽,而在大营营帐中时,负责防卫的士兵也是每隔一小会儿就会撩开帐篷看看。
只不过很令士兵们失望的是,这阿列克谢是个软蛋,早已经失去了自尽的勇气。
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刘鸿渐担心这厮没能带回大明就撒丫子去见上帝了,同行的俘虏有数个罗刹城池的城主、以及罗刹国议会的议员和大臣。
事实上本来俘虏有三十多个,但能平安来到大明的也仅有这二十个出头,原因很简单,除却阿列克谢享受着VIP的囚禁待遇外,其他罗刹官员并没有。
他们不得不被锁在囚车里,吱呀吱呀的颠簸了将近半年,几个年老的罗刹俘虏没出莫斯科城多久就被冻死了。
“这位就是罗刹国沙皇,也就是他们的皇帝,阿列克谢一世,就是他挑起了罗刹国与大明之间的战争。
导致两国因此而死的百姓足足有上百万,如果加上大明的盟友察哈尔汗国的话,因此而死的百姓至少有一百四十万!”
刘鸿渐站在台前指着阿列克谢对台下的百官以及百姓们高呼。
“杀死罪魁祸首!”
“惩罚他!”
“陛下万岁!”
“秦王威武!”
“将沙皇斩首!”
……
刘鸿渐话音刚落,京城的百姓们就开始对阿列克谢口诛笔伐。
不少京城的老居民知道大军凯旋必有献俘仪式,示意早上来时便准备了不少烂菜叶子、吃完鸡蛋已经发臭了的鸡蛋壳等秽物,并开始向俘虏们投掷。
这可把五城兵马司的长官吴纲给吓坏了,这俘虏可不是一般的俘虏,乃是另外一个强大国家的皇帝,即便是作为战胜国也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
而且朱慈烺还没有发话,谁敢如此放肆?
吴纲一面命令手下制止百姓们投掷烂菜叶子、臭鸡蛋壳子,一边将扔得最凶的几个老油条提溜出来,送进兵马司的监牢。
兵马司的监牢与刑部大佬还不同,一般都是关些小偷小摸罪名不大的青皮,而这几个老油条估计心里也门儿清。
被抓了还大声呼喊着杀死罪魁祸首、陛下万岁、秦王威武等口号,足是让吴纲哭笑不得。
朱慈烺摆摆手示意激动的百姓们停下呼喊,百姓们看到当朝天子站了出来自然听命,没过多久喧闹如菜市场般的安定门外就安静了下来。
“Богваснакажет……”阿列克谢似乎认出了朱慈烺就是大明帝国的皇帝,在囚车内冲着高台上的高喊了一声。
朱慈烺和刘鸿渐都没听明白这厮说的啥,礼部尚书立即喊来了懂罗刹语的通译,经过翻译才得知阿列克谢是说上帝会惩罚他们。
只是朱慈烺不信上帝,也不知道上帝是谁也就没当回事。
一般献俘之后如果群情激奋,皇帝会立即下令就地处决以泄民愤,但朱慈烺还是犹豫了一下。
身为战胜国的皇帝,他有绝对的权力处置俘虏,但是他想听听刘鸿渐的意见。
“刘卿,你认为这俘虏该如何处置?”
“皇上,臣认为,皇不杀皇,他已经失去了他的国家和全部的子民,倘若他肯臣服,不妨饶他一命。”刘鸿渐说完又走到朱慈烺身边低吟了几句。
朱慈烺闻言也是一乐,随即对那通译道:“你告诉他,对这朕跪下可以饶其不死并获得自由,倘若不肯跪,上帝就会惩罚他。
而上帝就是刽子手手中的鬼头大刀。”
通译闻言皱了皱眉头才明白过味儿来,随即小跑着下了高台将朱慈烺的原话以罗刹语告诉了阿列克谢。
阿列克谢闻言眉头紧皱,但终究是没有下跪,朱慈烺也不生气,他觉得这只不过是刘卿的恶作剧。
皇不杀皇的说法他还是头一次听说,不过他并不在乎是不是杀了罗刹国的皇帝,罗刹国已经灭国,并且仅有的数十万百姓也都分散迁出到了欧罗巴各地,即便这厮回到了莫斯科也没人去帮助他复国。
况且这里距离莫斯科足足有上万里之遥,凭一己之力根本回不去。
庞大海自然听到了朱慈烺对那通译说的话,见这罗刹毛子并不下跪,当先气急败坏的命令刽子手动手。
囚车很快被打开,刽子手的鬼头大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一声令下刽子手们手起刀落将除了阿列克谢外的所有罗刹国俘虏斩杀当场。
阿列克谢稳着浓重的血腥味儿,又看着昔日的臣子相继殒命,那惨状直接不仅把他吓晕了,而且还小便失禁了。
刽子手用刀背拍了拍阿列克谢的脸将其唤醒,这阿列克谢腿软的根本站不起来,他又看了一眼倒在血泊中的同僚,一边高呼着一边跪倒在朱慈烺面前。
‘Яготовнаколени,пожалуйста,дайтемнесвободу!’
“Яготовнаколени,пожалуйста,дайтемнесвободу!”
“皇上,他说他愿意下跪,希望您给他自由。”通译立即将阿列克谢所言翻译给朱慈烺与刘鸿渐听。
“哈哈哈哈!”朱慈烺闻言便开心的笑了。
没有什么比一个国家的皇帝向他下跪更令人有自豪感的了,朱慈烺也是如此。
“皇不杀皇,上天有好生之德,朕念在你迷途知返,特赦了你,并封你为违命男爵,赐一进小院一座!”
……
………………………………
第892章 媒婆(第十一更)
男爵一般没有名讳,而朱慈烺还特意加了个违命男爵也算是对这罗刹国沙皇的贬低,但他终究是给了这沙皇生路,而且还赏赐了独栋的一进小院,如果阿列克谢足够老实,男爵的薪俸足可以让其安然终老。
“吾皇仁慈!”
“吾皇万岁!”
……
安定门外的民众马上又换了口号开始欢呼,而且声音又开始此起彼伏。
民众总是盲目而盲从的,事实上民众间还夹杂着五城兵马司的便衣,这些家伙有两个任务。
其一是甄别百姓中是否有不法狂徒,其二是负责根据实际情况带动民众们的气氛,比如喊口号就是这些便衣的功劳。
这与后世一些综艺节目花钱请托儿简直并无二致,都是为了效果罢了。
处置完俘虏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朱慈烺早就命令尚膳监准备晚上的庆功宴,刘鸿渐得知后虽然思家心切但仍旧与朱慈烺一起回了宫里赴宴。
他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成熟了不少,现在想想当年当着崇祯大叔的面儿,拒绝崇祯大叔为他准备的庆功宴有多么无理,也明白了崇祯大叔对他的宽容。
朱慈烺如他父皇般让刘鸿渐与其同乘御辇(皇家马车)回宫,百官们没这个待遇,除却内阁中几个年老着被特准乘坐轿子外,其余人皆跟在御辇后头。
只是人一多就会麻烦,从安定门到皇宫其实并没有多远,但由于是皇帝出行,为了这次活动朱慈烺在排场上下足了功夫,只依仗就安排了将近一万人。
再加上虎贲营和众多朝臣,足足走了半个多时辰才先后入了皇宫。
庆功宴上一番觥筹交错,美酒佳肴、琳琅满目,不少年轻些的文臣甚至端起酒杯来给远征军的将官们敬酒,这使得包括林河在内的将官们脸上倍儿有面子。
要知道前些年武官的地位达到最低,一个四、五品的文官见到一品的总兵连招呼都不带打的,一句话,文官看不上武官。
现在文官们不仅来敬酒而且还热络的与他询问罗刹国的征战细节,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这其间最大的功劳还是刘鸿渐,这么几年来刘鸿渐一直都在致力于提升武将们的地位,加饷银、改善伙食、抚恤金、赏银,有功者赏、有过者罚。
当兵的再也不是贼配军,好男不当兵的口号也被当兵最光荣取代。
刘鸿渐则与朱慈烺以及内阁诸位阁老坐在主位的一桌,内阁中除却次辅韩郁起身向他敬酒表示祝贺外,包括首辅李邦华都只是恭维了两句。
刘鸿渐心中纳闷儿,但也并不十分在意,朱慈烺自然知道这群阁老是为什么而郁闷,而且他估计还要继续郁闷个十天半个月,甚至还可能会消极怠工。
原因很简单,今天迎接仪式上的圣旨,严重违制了。
这与朱慈烺父子先前的违制还不太一样,是当着朝臣的面直接越过了内阁,等于是将内阁的颜面在百官面前踩在地上死命的摩擦摩擦摩擦摩擦……
朱慈烺在庆功宴上与一群老头子待了一会儿便借故离去了,刘鸿渐为了避免太过明显又呆了一刻钟才尿遁。
他知道朱慈烺这厮在乾清宫里等着他,所谓的庆功宴其实不过是这小子想找他扯皮聊天,于是直接向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