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明本土。
至于移民,这是个老大难,草原地带还好说,盟古族人相对来说不存在故土难离的问题。
他们本就是四处放牧,盟古包安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难的是汉人问题,毕竟罗刹国原有疆土内还是有不少产量区的,刘鸿渐又不建议使用强硬的暴力手段去移民。
毕竟他夺来这么大的疆土是为了给百姓谋福利的,而不是给百姓带来苦痛的。
简而言之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首先免除三省内除却商税外的全部税赋,商税也可减半。
甚至于还给补贴,这样自然有在关内混得不好的百姓自动的往外头迁移,而一旦商路也贯通了就好多了。
三省内有大部的针叶林,可出产大量的木材和野生动物皮草,也可以派遣工匠们去探矿,刘鸿渐心里清楚后世罗刹国的各类资源还是很丰富的。
探明了矿藏,工部和户部联合起来开矿,只要敢发薪俸,自然也会有民壮和匠人去做工。
总之罗刹不是贫瘠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好大明迟早会受益,而城市也迟早会出现。
刘鸿渐几乎如一个万事通般,将阁臣以及朱慈烺百思不得姐的问题娓娓道来,让得众人眉头微皱细细想来却又确实如此。
除却罗刹三省外,原来察哈尔汗国的属地也并入大明,刘鸿渐建议也独设了一个外蒙行省,而先前的蒙古行省则改为内蒙行省。
区划和移民计划敲定了大致的思路后,刘鸿渐借机又开了各地总督述职的事情。
朱慈烺的原本意见是各地总督继续原职任用,但内阁以为这样不妥,时间久了各地总督积威良久容易发生问题。内阁建议将总督调离原来防区与其他防区互换。
而刘鸿渐认为朝鲜、盟古、东北已经没有必要设总督,此言一出令在座的阁老们都颇为惊讶。
尤其是东阁大学士张天禄,他本来还以为刘鸿渐会赞成皇上的意见,毕竟那样对他来说才最为有益,很显然,几个阁臣把刘鸿渐想得太自私了。
而如果刘鸿渐知道他们的想法,肯定会说一句:
‘哼,这便是以小人之心夺君子之腹吧’!
………………………………
第896章 安排(第十五更)
起初设立总督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应对新纳入版图的地域时常遭遇的反叛。
军政财三位一体之下,驻军将领不仅可以快速出击击溃叛军、保护百姓的财产,还可不受制于其他官员独立行动。
这样的方式最明显的优点就是效率高,缺点也同样明显,时间久了容易使官员拥兵自重,且积喂过甚令将士和当地百姓只知总督,不知朝廷。
而总督限任三年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弊端,在刘鸿渐看来三年时间足可以让新纳入版图的疆土太平下来。
如果不能做到,那只能证明这个总督不合格,那么也需要撤换下来让有才能的人去干。
比较幸运的是,凡是刘鸿渐推荐的总督诸如东北总督冯敦厚、内蒙总督巴巴喇、朝鲜总督曲建宏、北海总督王元霸干的都挺不错。
各地一片承平,鲜有叛乱发生,而且这些大老粗们每年居然还都能上缴不少税收给国库,这也是三年以来朝廷的键盘侠没有对各地总督下手的原因。
但设置总督毕竟不是常态,既然三省的百姓已经逐渐安稳太平,那么军、政、财三位一体的模式就得打破,否则早晚会出事。
刘鸿渐建议是撤销三省的总督编制,原东北行省总督冯敦厚与原朝鲜行省总督曲建宏对调,冯敦厚赴朝鲜行省任总兵,曲建宏赴东北任总兵。
并且总兵不再管理辖区的政务和财务,而是交由朝廷指派的布政使司官员去干,但布政使司无权干涉总兵军务,且需负责当地总兵的军饷和粮草。
在此之外将多余的财政盈余上缴国库,并接收督察院以及东厂的监督。
而原盟古行省总督巴巴喇则调往外盟任总兵,又撤销原九边之宣府镇总兵一职,远宣府镇总兵魏鹏鸿赶赴内蒙行省任总兵。
新设西罗行省总督,总督为原盟古行省副将苏克图。
撤销九边之一的固原镇总兵,原固原镇总兵刘文携三万边军向西北迁至西罗行省,受西罗行省总督苏克图节制。
撤销原九边之一太原镇总兵,远太原镇总兵向雄携所部三万边军向西北赶赴中罗行省任总兵,并受西罗总督节制。
东罗行省由于四处皆无敌人且荒无人烟,暂不设总督。
大明将内蒙以及外蒙、罗刹纳入版图后,大明的北方不再有任何敌人,是以原来被朝廷倚为防线的九边地位逐年下降。
九边到如今已经只余大同、宁夏、甘肃三镇。
于此同时军械所必须继续扩充,以尽快为大明各地边军的武器装备更新换代。
刘鸿渐甚至给军械下了死命令,督促军械所务必在两年之内完成全军的火器大换装。
即火枪兵全部换成栓动步枪,火炮营全部换成最先进的榴弹炮和迫击炮,骑兵在现有战刀、手榴弹的配置基础上,必须每个骑手配备一把后装短铳。
大换装包括边军、禁卫军、羽林军和虎贲军,目前大明各地军队数量总额包括陆军和海军在内,为一百四十六万余人。
朱慈烺本来还想扩军但被刘鸿渐否决了。
他本来以为大明的疆土扩大了不止一倍,那么军队也应该相应扩充,殊不知刘鸿渐根本就没打算靠数量取胜,虽然大明目前的军队数量已经是绝对的世界第一。
商议完了区域划分以及各地调兵的事项后,内阁成员便马上被朱慈烺赶回了衙门干活儿,宽敞的乾清宫里又剩下了兄弟俩。
“皇上,还有一事臣需要跟你说一声,我计划在大西洋的一处小岛上建立一个军事基地。
这个基地将专门负责牵制欧罗巴诸国,并在合适的时机可以从欧罗巴西部发起进攻,与西罗行省互为犄角。”
考虑了一下,刘鸿渐还是决定将雇佣兵团的事告诉了朱慈烺,纸终究包不住火,他不想二人之间产生间隙,只是他并没有说明这支部队是雇佣兵形式。
“战事之上刘卿你来做决定就好了,朕也不懂。”朱慈烺道。
“为了迷惑欧罗巴诸国,这支部队的兵源并不从大明调取,而是从遥远的利未亚征兵,但武器装备还需从国内调派。”刘鸿渐又道。
“那欧罗巴的国家难道不能从武器分辨出来归属吗?”朱慈烺疑问道。
“呵呵,只要我们黄种人不露面,只凭武器谁又能确定是大明呢?我可以将消息散布出去,就说这支部队的武器是从大明走私过来的。
而且这支部队的补给也不从大明甚至西罗走,而是采买自欧罗巴,我已经与欧罗巴之波兰和弗朗机商议好,这两个国家都受了大明的恩惠,并且于周边邻国有世仇,并不会将消息透露出去。”刘鸿渐简单解释道。
“朕也不懂,战事全由刘卿做主就好了。”朱慈烺还是老样子,甚至连语调都没有变。
“唉,皇上,这些事早晚都要你自己来管,可不能总是当甩手掌柜。”刘鸿渐叹了口气道。
“为何?刘卿你才二十几岁呢!”朱慈烺随口道。
“当年我答应先皇,摄政三年,如今三年期限将至。”刘鸿渐认真的道。
“朕是皇帝,朕准允刘卿你继续摄政便是。”朱慈烺突然也想到了当年的约定。
本来他还想着被人管着会不舒服,但其实这三年来刘鸿渐压根就没插手什么,基本上就是跟着战争的车轮在为大明忙活。
“是臣不想摄政了,这江山是朱家的江山,长久以往到底会引人非议。”刘鸿渐疲惫的道。
是啊,他才二十几岁,但这六年来经历过多少腥风血雨只有他自己清楚。
他很明白,这不是他想要的,但对崇祯大叔的承诺已经基本完成,同时他认为朱慈烺也应该独自面对惊涛骇浪了。
再过半年,也就是今年年底,三年摄政期限已至,他不认为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他自己留在这位子上。
“可是刘卿,你这三年好像并未尽职尽责呀,朕认为你从来都没主动摄政过,你这是玩忽职守,所以朕不同意。”朱慈烺一句话差点没噎着刘鸿渐。
………………………………
第897章 协定(第十六更)
朱慈烺所言说的倒也都是实话,这三年来刘鸿渐几乎很少主动来上朝,即便是他有解决不了的事,也多是派太监们去请。
说是别动摄政一点也不为过,内阁首辅他在刚登基时就有意让刘鸿渐接任,奈何这厮不应。
身为摄政王从来不上朝,且想让其摄政还得找人去请,而且经常数月、甚至半年、一年见不到人,就是出了问题也连想被摄政都找不见人的那种。
毕竟刘鸿渐三年来几乎大半时间都在外头打仗,南洋一去几个月,西征罗刹一去一回又是一年,如果再加上平定江南叛乱和第一次征罗刹那就更多了。
综上所述,朱慈烺认为刘鸿渐这摄政王当的十分不合格,所以他要求重来三年并且要求刘鸿渐主动摄政。
“什么话?你大爷的!”刘鸿渐终于忍不住爆了粗口。
心说老子三年来几乎两年半都呆在外头晒日头、吹冷风、海上也飘过,为的个啥?
难不成老子喜欢在海上飘着吃鱼干?在罗刹吹着冷风当乘凉?还特么不是为了你这龟儿子?
辛辛苦苦打仗三年为你这龟儿子打下那么大的疆域不说,到头来还被埋怨说玩忽职守,这世上竟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吗?
他又没有三头六臂,又没办法实时收到朝廷的准确消息并及时处置,凭啥既要打仗还要帮你小朱解决内政问题?
当然,刘鸿渐其实知道这是朱慈烺故意这样说,他这兄弟虽然有时候欠揍,但为人还是不错的,就是有时候比他还幼稚。
只是他实在不愿意再继续过三年这样的日子了,虽然老朱和小朱给他的也不少,如今已经是秦王了,真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但刘鸿渐觉得自己累了,而且以目前的所得已经完全可以逍遥快活一辈子甚至十辈子了。
孩子的起跑线也足以领先别家孩子两百年。
“刘卿,刘兄!朕真离不开你。”朱慈烺又开始肉麻。
刘鸿渐瞥了一眼朱慈烺压根就不当回事。
“你看,如今大明内地虽然还算太平,可是外海仍旧有很多敌人,比如那荷兰国就曾封锁咱大明外海半年多。
荷兰国厉害吧,朕觉得朕根本打不过荷兰国,除非有兄长你来打。
还有兄长你选的封地,就是那东瀛,朕今天就同意了,可总得把那东瀛夺回来吧?
朕觉得东瀛局势那么乱,听说荷兰国也在插手,还有什么幕府和联军,朕没打过仗,也不信任那些个武将文臣,朕自然是打不过的。
所以啊,这封地还是需要兄长你自己去打。”朱慈烺开始循循善诱,正如刘鸿渐前几日对朱慈烺所言的那样。
只不过朱慈烺的口气更加温和卑微,甚至连称呼都从刘卿变成刘兄,继而又叫兄长。
但刘鸿渐仍旧不吃他这一套,心说朱慈烺这家伙脸皮真是越来越厚了。
“还有那南洋,兄长不是早就说过,大明想富裕起来,最终还是靠海洋贸易,而对于大明来说,海洋贸易的第一步就是拿下南洋。
但如今第一步都还没有走过去,兄长你就要弃慈烺而去,你怎么忍心看咱大明百姓受荷兰国欺负?
父皇若是……”
朱慈烺越说越离谱,越说越来劲儿,刘鸿渐甚至都不清楚这三年来朱慈烺究竟受了谁的影响,脸皮与刚登基时简直已经判若两人。
“打住!你简直比那唐僧都能墨迹,算我服了你行不行?”闻听这厮又开始提先皇,刘鸿渐终于忍不住了。
“你就说吧,打算怎样?我可是答应老婆孩子要带她们游遍全国的,我可是都失信了三年了!”刘鸿渐不满的道。
“嘿嘿,要不兄长继续摄政三年如何?”朱慈烺厚颜无耻的道。
“不行,肯定不行,绝对不行,三年复三年,三年何其多!”刘鸿渐来了个否定三连。
厚脸皮的人往往蹬鼻子上脸,朱慈烺很明显已经青出于蓝,成为个中翘楚。
“那要不……不以时间论?就以平定东瀛给你拿下封地,然后夺回南洋控制权,使得大明海洋贸易通畅为协定可行?”朱慈烺试探道。
“哼,我看还是三年吧!”刘鸿渐冷哼一声觉得还是三年好。
“不不不,朕觉得兄长搞定这些根本用不了三年,朕不是爱贪便宜的人,朕也体恤兄长爱妻之心,是故还是以完成既定任务为准吧?兄长你看可好?”朱慈烺嘿嘿笑道。
三年为期实在是太过短暂了,他担心三年后刘鸿渐真的撂挑子不干了。
但既定任务就不一样了,且不说东瀛和南洋三年内能不能夺回来,只保持大明海洋贸易通畅一事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海洋贸易又不是一直通畅,更不是说夺回南洋控制权就安全。
这两年朱慈烺没少摆弄那地球仪,他知道除却南洋的麻六甲外,天下还有诸多的重要海峡,而且是海洋贸易的毕竟之路。
若想打通所有的航路,并在各航海路线保证安全,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无疑,朱慈烺就是打的这个算盘,他有很大的把握在刘鸿渐完成任务之前,找出新的任务,并且他也清楚刘鸿渐并不是不想帮他。
之所以如此其实全是因为一个字,懒,这事儿当年其父皇崇祯不止一次对他说过。
“我信你个鬼,你这小老弟坏得很!我走了,回见!”刘鸿渐还是第一次在朱慈烺手里吃瘪,而且还是被吃得死死的。
“诶,兄长慢走,慈烺不送!”朱慈烺起身来伸了伸懒腰。
对于刚才他的两个建议,刘鸿渐既没同意也没拒绝,这对于朱慈烺来说就是好事情。
说明以后但凡有事他还可以喊刘鸿渐来帮忙,而且没有限定期限。
至于朝中臣属他心中已经有了定意,如果有朝臣敢因此发起责难的话,他绝对会让那人好看!
从乾清宫出来刘鸿渐一脸不爽的回家去,才走到家门口便见院子内喧闹的不行,又见三个老婆以及婢女都面露喜色,便迎了过去。
“夫君,刚刚收到江南那边的来信,香儿诞下了个女娃,恭喜夫君,又多了个儿女!”
孙秀秀见自己夫君回来了,赶紧满脸笑意的将好消息告诉了刘鸿渐。
……
………………………………
第898章 大国效应(第一更)
“是吗?这些年辛苦你们了!”刘鸿渐闻言也是一喜。
去岁李香君和董小宛曾在京城住过半年,后来有因承受不了北方的严寒又回到了安平的府宅。
刘鸿渐之所以有此言也是有感而发,这几年一家人因为他总是聚少离多,最让他内疚便是老婆生孩子时他竟然没在身边。
“夫君才是最辛苦,我们都理解。”坤兴微微笑着,两只眼睛弯成了月牙儿。
“待处置完手头上的事儿,我带你们去江南转转吧,有没有兴致?”刘鸿渐突然道。
四老婆生孩子了,作为夫君他肯定是得抽空去看看的,料想到一直以来都没能得偿所愿的旅行,倒不如趁这机会去实现了。
说走就走的旅行,奋不顾身的爱情,前者还可以试试,但对于刘鸿渐来说,能让其奋不顾身的就是目前这个家了。
以前还会以旅途颠簸来给自己找借口,如今从北向南的水泥、柏油官道已经贯通,马车行上去已经十分平稳且速度飞快。
“好呀老爷,雪儿还从未去过江南呢!”杨雪最是活泼,一听刘鸿渐要带她们去江南,马上开心的应道。
杨雪生在辽东苦寒之地,孙秀秀祖籍保定高阳,坤兴则一辈子连顺天府都没出过,三女都一次没有去过江南。
但却又反反复复的从别人口中、书籍中得知江南的繁华与娴雅,如今果真能去看看,也让三女都没来由的开心。
刘鸿渐看三个老婆高兴,立即着小白取来纸笔给四老婆、五老婆回了信,信中简单解释了这一年来他的动向,并表示几天后会带着家人去安平看她们云云。
而后刘鸿渐又去了宫里,他得跟朱慈烺打个招呼,免得这小子以为他要跑路。
到得乾清宫时朱慈烺刚刚下了朝会,还在乾清宫里喝粥,其听了刘鸿渐所言后愣了一下。
“出去转转也好,这段时间刘卿辛苦了,你去就是了,路上可要照顾好嫂嫂和妹妹。”朱慈烺虽然不希望刘鸿渐离开京城,但想着好不容易将他忽悠的能继续帮忙,也就没有过分苛责。
至少目前来看刘卿给他选的人干的都还不错,即便刘鸿渐离开京城一年之久,军械所、讲武堂、工学院、西山商合、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等各处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他甚至希望刘鸿渐在旅途结束后能迷途知返,因为他实在不能理解他的刘卿为什么对权势那般不看重,需要他与他父皇商量着、逼迫着当官的,全天下也估计只有刘鸿渐一人。
刘鸿渐打算五日后启程,但在这五日内他还需要去各处视察一番进度,说走就走的旅行自然不能说走就走,他惟愿能按照计划来就不错了。
军械所在全力扩建火枪和火炮工坊,并将二者二分为六,细化成了火枪、金属弹壳子弹、迫击炮、榴弹炮、迫击炮弹、榴弹炮弹等六个专门的工坊。
除此之外军械所还负责着不少高精尖的新项目,比如继续改进燃油机、研制火车、发电机以及灯泡。
宋应星告诉他根据既定的经验以及他提供的信息,三个月前军械所已经完成了对硝化纤维的研发,但相比于硝化纤维雷汞似乎更易于保存。
除此之外,一个火药工匠研制出了无烟的黄色炸药,其威力比大明现有的黑色炸药更强,而且燃烧释放的过程中不会产生黑色烟雾。
刘鸿渐闻言立即接见了这名叫做黄山的工匠,并当众赏赐了他白银两千两,赐宅院一座。
没有人比他更明白无烟火药的强大作用了,宋应星到底没上过战场,不知道一百门火炮或者数千支火枪齐射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一排齐射过后阵地就变得黑烟滚滚,士兵们不得屏气憋着,因为火药燃烧的味道实在太刺鼻,吸入后很容易引发咳嗽。
而且由于浓烟遮挡视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火器的准头,无烟火药恰恰弥补了这一问题。
刘鸿渐还去查看了汽车和火车的研发进度,事实上汽车还是拖拉机的内核,只不过经过不断的改造这小车的最快速度现在已经逐渐赶超了马车。
火车还正处于试验阶段,但最初的构想宋应星已经琢磨明白,他相信再给他一年时间一定会有所突破。
刘鸿渐觉得既然突破在望那肯定得提前开始修铁路,铁路可不比柏油路,修起来慢多了,但只要提前订好火车的车轨宽度,两者其实并不冲突。
修火车轨道是个大工程,刘鸿渐打算先在京城与天津宝船厂间修建一条试用,一旦技术成熟后,想来工部尚书王家彦可有的忙了。
讲武堂和工学院是最让人放松的两个地方,一个主攻兵学,一个主攻理工,在既定的教材越来越完善、教谕越来越得心应手之后,已经不用刘鸿渐再插手。
讲武堂的一期生在虎贲营镀完金后终于被朱慈烺下放,而且皆已经在边军中开始任中级将官,假以时日经历过几次战争凭借军功问鼎参将、总兵指日可待。
第三天刘鸿渐又去了天津宝船厂,第四艘钢甲战舰已经进入下水试航阶段,在墨桓的陪同下刘鸿渐参观了这艘重型巨舰。
战舰长二十四丈,重三千吨,吃水达三丈,两层甲板,装备火炮六十六门,比一号福船还多了十六门火炮。
而且六十六门火炮全部是榴弹炮,加之使用威力更强的无烟火药,射程要比黑火药远上两成。
战舰以燃油为动力,从吨位以及火炮数量来看,轻松达到了三级战列舰的标准。
看着崭新的战列舰刘鸿渐胸中顿时涌出出海干仗的念头,但新式战列舰与一号福船多有不同,即便是交付给北洋水师也需要至少两三个月的适应。
不过墨桓告诉他如今第五、第六艘同规格战列舰正在加紧建造,而且是同时建造两艘,除此之外他还在规划新的船坞,意欲造更强大的三层甲板战列舰。
按照他的计划,三层甲板的钢甲战列舰可以配备九十门火炮,如果按照刘鸿渐的划分,足将达到二级战列舰的水准。
而之所以天津宝船厂可以肆无忌惮的生产战舰,不仅没有遇到任何阻挠和干预,全是因为大明强大的国力支持。
天津宝船厂是个烧钱颇巨的地方,从研发到试制再到下水试航,每一项都将花费巨额的人力、无力、财力。
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只天津宝船厂的花费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