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要将炮台重修。

    相比于巴达维亚和吕宋,麻六甲港城对大明的意义非凡,刘鸿渐甚至打算在这里建造一个水师基地常驻。

    “大人,普鲁士国送来了一船银币,但重量好像不对,卑职命人称了,好像得有七万多斤呢!”戚老三大大咧咧的走过来似乎是想邀功请赏。

    按照中欧麻六甲条约的补充条约,普鲁士国需要给大明的补偿金数额为八十万两,八十万两换算成大明的计量单位也就是五万斤,可现在却多出来两万多斤。

    “老三觉得咱们赚了吗?”刘鸿渐放下望远镜轻笑了一声道。

    “那咱指定是赚了呗!这可多出来两万多斤呢!”戚老三不以为意的道。

    “元功觉得呢?”刘鸿渐不答,而是问向了戚家老大。

    “回王爷,欧罗巴人没有理由多付银两,卑职认为这银币中必定不是百分百的白银含量。”戚元功到底是老辣,一语中的。

    “哈哈!看到没,老三你可得跟你大哥好好学学,别只顾着吃酒吃肉!”刘鸿渐训诫道。

    普鲁士是德国统一前最强大的德意志联邦王国,其民族以严谨著称,刘鸿渐不认为普鲁士人敢在条约的约束下第二天就违反条约,所以,这批银币的含银量肯定不会超过五万斤,而且还需要二次炼制。

    “玛德,这群白鬼,竟然敢诓老子!”戚老三一听自己非但没占了便宜,竟然还吃了亏,一时气恼的开始骂骂咧咧。

    “老三啊,你在北洋水师也呆了两三年了,感觉怎么样?”刘鸿渐没有理会普鲁士的小动作,反而话锋一转道。

    “感觉?咱没啥感觉,能吃能喝,吃嘛嘛香。”戚老三也看出刘鸿渐言辞很正经,于是也很正经的回答了刘鸿渐的问话。

    “老三!王爷问你话呢,正经点!”戚元功一看这兄弟这般做派,立即严厉的训斥起来。

    戚老三一听憋屈坏了,心说自己哪里不正经了,王爷又没问咱哪方面的感觉。

    “诶,元功,莫要如此严厉,本王也只是随便问问,北洋水师的发展壮大,你们兄弟三人居功甚伟,只是大明的海洋之路才感刚刚开始,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呀!”刘鸿渐突然意味深长的道。

    “咱现在酒都戒了,那扑克也不打了,咱大哥每天教咱的兵法咱也学到了七八分,咱二哥的那套辎重补给理论咱也了解了个大概。

    就是觉得吧,这些东西咱也用不上啊?”戚老三也不知道是郁闷还是怎么的,心情突然变得十分不美丽。

    “是觉得没有用武之地吗?”刘鸿渐补充道。

    “咱没王爷文采好,嘿嘿。”戚老三又挠了挠头表示被说中了心事。

    “本王现在倒是有个让你有用武之地的差事,就是不知你有没有信心做好,唉,罢了,本王还是再考虑考虑吧。”刘鸿渐说到后来又摇了摇头。

    “别啊王爷,到底啥事儿啊?咱别说话说半句,咱虽然没啥大能耐,但咱不怕死,只要王爷一句话,咱现在就敢去死。”戚老三一听就急了,他这种急性子最讨厌的就是别人说话说半句。

    “这事儿要是办不好,只怕就算你死了也无济于事呀,此事实在是事关重大,可麻六甲城也确实缺个总督,唉,真是愁人!”刘鸿渐又道。

    “这活儿咱能干呀王爷!”戚老三一听眼睛开始放光。

    “老三,不得妄语!”这次戚元辅也看不下去了,戚老三从小就是个惹事儿精,老大和老二这些年没少给他擦屁股。

    “咱就是能干,有啥不敢说的,王爷,您就把这活儿叫给咱,咱一定拼了命也要把这总督干好!”戚老三执拗道。

    他早就在北洋水师基地待烦了,倒不是说不喜欢水师,而是在北洋水师里上头一直有大哥、二哥在,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手下都以为他是凭着关系才爬上来的。

    这让戚老三已经苦恼了两年了,他想证明自己,并因此还戒掉了酒。

    “本王用人从来都是别具一格,元辅啊,襁褓中是孕育不出强者来的,依本王看老三倒是可以试试。

    不过丑话可说前头,倘若本王得知你办事不力……”

    “倘若咱办不好,咱提头来见!”戚老三脸都憋红了。

    “别急着保证,你可知当这总督的责任何在?”话被打断,刘鸿渐也不生气,戚老三这性子就是如此,刘鸿渐已经习惯了。

    戚老三挠挠头无言以对。

    “首先,要保证港口以及城内百姓的安全,其次是过往的诸国商船要按船型收税,所有船都要收。”

    “那咱大明的船呢?”戚老三十分认真的道。

    “所有船,就是包括大明的。”刘鸿渐解释道。

    “税务征收是个肥差,但戚家目前为止还从未出过贪官,你自己要好自为之,除此之外还要负责收集诸国的消息,并将税银和消息如期传递到朝廷。

    本王给你五千陆战士兵,四十艘战舰,怎么样,有信心吗?”刘鸿渐说完看了看戚老三。

    戚老三眉头紧皱似乎是在思量,他性子虽大大咧咧,但在大事前又总能保持清醒,这也是刘鸿渐看重戚老三的原因。

    戚老三虽然活在两个大哥的庇护下,但也实在是个被低估的将才,这人不贪财不怕死,还受过两个兄长的悉心教导,只要磨砺一番,定又是大明的一员大将。

    “咱有信心,但王爷最好能在这儿多待些日子,等咱熟悉了流程……”

    “呵呵,没有几个名将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成名的,本王可还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去做,本王看号你哟。”刘鸿渐调侃道。

    “王爷,可还有甚重要事?”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戚元功十分认真的问道。

    刘鸿渐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在城墙上向东北方望了望。

    “回家!”

    ……

    PS:本卷到此也就写完了,第六卷也是最后一卷,将会交代男主的最终归宿,以及大明帝国的发展方向,不会太长,另外答书友问,男主不会通过篡权自立。

    PS:推一本老友的书,《崛起崇祯》穿越崇祯十一年,半地狱模式,且看老哥如何笑傲大明,疫情期间在家闲着无聊的书友一定要看看。


………………………………

第923章 最大的错误

    泰顺三年十一月初,在海上漂泊了两个多月的大明舰队终于抵达泉州,郑森带着南洋水师的舰队继续驻守台弯,北洋水师则继续向南,他们要带着满载的战利品去往京师。

    刘鸿渐则在泉州就下了船,并且打算走陆路,海上飘惯了下了船总觉得天在摇晃,刘鸿渐几乎是迷迷糊糊的到了泉州的豪宅。

    刘鸿渐出征南洋的这段日子,妻小们没有返回京城,一直在泉州的豪宅里等他回来,一家人又分离了好几个月,见了面自是一番家长里短。

    李香君上个月为刘家诞下一位公子,依照刘鸿渐的嘱托男娃取名凌寒,如今刚满月不久,正是需要照顾的时候。

    不过这段日子刘鸿渐也很疲惫,正好打算在泉州再呆些日子,吃了午饭后刘鸿渐换了便装打算去泉州城转转。

    泉州城由于是大明五大海关之一,比之几年前更加繁华,几年的时间,城内再也不见曾经满地的乞丐,即便是平民着装也很得体,这让刘鸿渐倍感自豪。

    江南与北方的酒文化不同,谈生意的、聊天扯淡的都喜欢去茶馆,刘鸿渐溜达着溜达着就带着几个手下进了一家名曰齐盛的茶馆。

    茶馆内稀稀疏疏的坐了好几桌客人,也不知在聊些什么,刘鸿渐见没人注意他就自顾自的找了个边角的位置坐下,侧耳听邻桌几个喷子侃大山。

    “你听说没,秦王殿下从海外回来了,听说啊整了老些东西回来。”客人甲端着茶碗喝了一口道。

    “可不是嘛,我家隔壁老王的外甥在咱海关做衙役,他亲眼看到咱王爷的战利品,装了得有几千艘船!那是浩浩荡荡一眼都瞧不到头儿!”客人乙回道,其表情丰富竟如亲临一般。

    刘鸿渐闻言差点没把嘴里的茶喷出来,大明此番出征算上辎重船满打满算也就三百多艘,怎的到了百姓口中就变成了几千艘。

    常钰见刘鸿渐如此,便打算上前训斥这些屁民,但被刘鸿渐拦下。

    “以前啊,有传闻说咱们王爷是天上的神仙下凡,专门来拯救咱大明的穷苦百姓,当时咱还不怎么相信,如今看来咱是信了。

    你瞧瞧,如今咱老百姓的日子比之五年前不知好了多少,就说咱家那小子吧,在龙江船厂做工,隔三差五的就能割三两肉回去解解馋,还割的全是肥肉,那个香啊!”远一些的客人丙扯着嗓门道。

    “别的咱不清楚,咱只知道王爷为咱百姓减免了田赋,还撤掉了套在咱头上的军户名头,要不然俺儿子咋能考上秀才?

    咱没啥文化,倘若王爷今儿在这儿,咱肯定要给他老人家磕上一百个响头!”另一桌客人丁也加入了扯淡大局,但很显然这厮是在显摆自己的秀才儿子。

    “哼,你们这些屁民光说不练,冯某人刚从河南回来,开封府都在为咱王爷建生祠了,听说是为了感激咱王爷在前年地震期间拨的赈灾粮。

    老百姓可都是免费出工,那边的商团也感激咱王爷开通的商路,兑出银子购置的物资。

    瞧瞧人家,你们可就会逞口舌之欲。”客人丁一身绸缎,一看就是商人模样,说起话来也比其他人有条理。

    “切,生祠有啥好的,死人才搞祠堂咧,咱大明也只有魏阉才搞这套,河南人这是咒咱王爷是魏阉吗?”客人甲一听急了。

    自大明大修泊油路、水泥路并鼓励经商后,商人的地位和积极性大为提高,只是农民仍旧与商人不太对付,处于互相看不起的状态。

    刘鸿渐听到此处也很惊讶,自己这两年征罗刹、征南洋鲜少在内地,竟不知在民间自己已经拥有如此声誉。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他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妥。

    “你这糙人知道啥?魏阉能跟咱王爷比吗?那时建生祠都是迫于魏阉的淫威,那是被迫的,如今那时人家河南人自主自愿的,这叫感恩,明白不?”商人丁反驳道。

    “都是排面功夫,谁说咱不知道感恩,在座的诸位家里哪个没给咱王爷供奉牌牌,咱现在每次吃饭前都要给王爷供一碗粥喝咧!”客人乙也不怎么看得上那肥胖商人。

    “哼!我瞧着王爷最大的错误,就是让你们吃得太饱了!粗俗之辈,冯某懒得与你等说道。”冯姓商人说完便转过了身子,自顾自的听起了茶楼上的戏曲儿了。

    “忒!谁稀罕跟你说话,来来来,咱们聊咱们的不搭理这厮,昨天听西街张家婆娘说呀,咱们王爷跟陛下关系好得不得了,听说陛下夜宿秦王府时还被王爷……”

    客人甲一见那商人被自己喷的败退下来,如同斗胜的公鸡般继续跟同桌的朋友聊起来,刘鸿渐听到这儿再也忍不住了。

    “敢问兄台,这张家婆娘是谁?你所言皆是这张家婆娘告诉你的吗?”刘鸿渐起身走到客人甲桌前平静的问道。

    客人甲眼见刘鸿渐仪表不凡,身后还跟着四五个五大三粗的打手,被吓了一跳,但见刘鸿渐神态平静顿时觉得表现自己的时候到了。

    “这位公子,咱现在聊的是秦王殿下,不是那张家婆娘,您要是想听听咱秦王殿下的趣事,且听在下跟你细细道来。”客人甲将屁股挪了挪,还拿袖子抹了抹想请刘鸿渐坐下。

    “不了,你就告诉本王,这张家婆娘是谁?她又是从哪儿知道的这些事儿?”刘鸿渐盯着这人道。

    “王爷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倘若敢有所欺瞒的话,锦衣卫的大门知道在哪儿吧?”常钰见那人呆愣当场,又提醒道。

    “这……这张家……张家婆娘就是西街布店的老板娘。”客人甲喉结动了动,结结巴巴的道。

    在官家面前,古代键盘侠们一如后世般识趣儿。

    刘鸿渐闻言便带着亲卫离开了齐盛茶庄,他走时茶馆内鸦雀无声。

    “老李头,刚才那位公子自称啥?王爷?咱没听错吧?”好一会儿客人甲才回过味儿来,问向客人乙道。

    客人乙似乎也心有余悸,想了一下才重重的点了点头。

    客人甲闻言脸上立即呈现出狂喜的表情,如今大明敢自称王爷的屈指可数,可二十几岁的王爷只有一个,那就是……

    客人甲腾的一声站起来,他决定要赶紧回家将这事儿告诉自家婆娘。

    ……


………………………………

第924章 立天改命,如之奈何

    一路上刘鸿渐脸色阴晴不定,这让身后牛大棒槌等几个跟班都颇为不解。

    “老爷,那些百姓虽然言辞粗糙,但俺听着他们都是在夸您呢!为啥您还面色不愉?”牛大棒槌问道。

    “十个百个夸没事,倘若全天下的百姓全都夸一个人,如果你是那个人,你还能睡得安生吗?”刘鸿渐轻叹了一口气道。

    “那为啥不安生,俺又没做啥亏心事,难不成还能因为俺办的好事儿多就问罪与俺吗?”牛大棒槌牛眼瞪得老大,他这人性子直,最看不惯不公之事。

    “牛大人,常某现在确认你跟着王爷没选错,真若是到了朝廷里啊,你会被啃的渣都不剩下。”常钰摇了摇头道。

    他俩职位和爵位差不多,平时也经常开玩笑,不过常钰到底是明白人,他也隐约觉得刘鸿渐的处境不是很妙。

    大明从来没有一个臣子的声望高过皇帝,若这臣子掌控了天下兵权,还赢得了民心,皇帝还能容忍吗?

    同时常钰也很纳闷儿,出征南洋前刘鸿渐在民间虽早有盛名,但远不及如今满大街都是歌功颂德的地步。

    这才小半年时间,何以竟变成了这样?

    常钰见刘鸿渐面色沉静并未多言,只是默默的跟在刘鸿渐的身后。

    刘鸿渐并未打算亲自去找那布店掌柜对质,身为当朝秦王去找屁民的事儿犯不上,他直接去了泉州府的锦衣卫办事处,并交代其代为审讯。

    他之所以如此慎重,是因为朱慈烺夜宿郡王府的事十分机密,根本没有几个人知道,但如今竟在市井流传,这不正常,肯定有幕后推手,但会是谁呢?

    从锦衣卫办事处出来刘鸿渐顿时没了逛街的兴致,遂又回了家。

    “夫君,可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吗?忧心忡忡的。”孙秀秀作为发妻一眼就看穿了刘鸿渐伪装。

    “是啊,挺烦的,大街上老有人夸为夫。”刘鸿渐大咧咧的坐在五个老婆中间大言不惭道。

    “老爷净臭美,哪有烦别人夸赞的。”杨雪抱着秦王府最小的公子道。

    虽然已为人母,但或许是在秦王府的庇护下,杨雪的性子与几年前几乎无异。

    “夫君不是早就说肩上的担子太重了吗,如今大明国泰民安的,实在不行您可以卸下来呢!”孙秀秀立刻猜到了大概,安慰道。

    朱慈烺唤她一声嫂嫂,孙秀秀不认为朱慈烺会卸磨杀驴,只要自己夫君卸下那些名头,她认为自己一家定然可以安枕无忧。

    “姐姐,那怎么行,夫君若撂挑子不干,我皇兄根本玩不转呢!”坤兴闻言调皮道。

    “为夫倘若失业了,你们养我呀?”刘鸿渐腆着脸道。

    他不想将那些负面情绪带到家中,是以半开玩笑道。

    “好呀好呀!我们养你!婉儿会做好多好吃的,香儿会做衣服,秀秀姐会算账,咱家可有钱了夫君知道吗?”杨雪一听就乐了。

    “倘若夫君能一直在家陪我们,我们就养到你走不动路!”

    “哈哈哈哈!得,那为夫以后就吃软饭了!”刘鸿渐闻言大笑。

    ……

    三天后锦衣卫的人来给刘鸿渐汇报,经反复审问与核实,消息是从一个叫庞民有的人口中传来的。

    这庞民有在京城也开着家布店,其妻子与泉州张家婆娘是亲戚,只是庞民有从哪里来的消息就不得而知了,需要回京后再做盘查。

    刘鸿渐又在泉州呆了三两日,由于有心事,便带着五个老婆、五个孩子准备返回京城。

    先走水路,再转陆路,一行人终于在十一月中旬抵达北京城。

    当天晚上,已升任内阁首辅的韩郁便亲自拜访了刘鸿渐。

    韩大爷与刘鸿渐的老爹年纪差不多,刘老爹前两年就拄了拐,但韩大爷仍旧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大人,一路上可曾听到市井上百姓对你的评价?”韩郁捋了捋胡须道。

    “那是肯定的呀,百姓们都把本王夸上天了,以前啊,本王都不知道自己竟然有这么好,这么牛逼!”刘鸿渐自嘲道。

    “呵呵,大人可要当心了,门下此番前来主要是为了提醒大人,民间很多讯息来路未知,朝中或有居心叵测者故意针对您。”韩郁叹了口气道。

    “他们这次可真是打了一手好牌呀,竟然想到以退为进,通过夸老子击垮老子,高!实在是高!”刘鸿渐说到此眼神已经颇为不善。

    他这人说话做事自有一套准则,就是不服输,这位子自己坐烦了可以自己退下,但绝不能容忍被人逼着退下来。

    “韩老可知都是哪些人在背后推动否?”刘鸿渐又问道。

    “回大人,朝中与您政见不和者就那么几位,又能是谁呢?”韩郁微微笑道。

    刘鸿渐闻言立即想到当朝内阁的那几个老头儿,内阁中除了韩大爷,估计心里都不知道如何想自己,以前迫于国家危难暂时隐忍,现在可都绷不住了吗?

    “正如大人所言,他们这次的招数看似没什么招数,但却是最为致命的,就算大人您找到了证据,又能治他们个什么罪呢?夸人罪吗?

    更何况我们目前还没有拿到证据。”韩郁道。

    韩郁浸润儒学一生,在修身养性以及为人处事上皆是圆滑世故,在他看来,如刘鸿渐这般性格和做派,根本无法在朝中立足。

    太张扬、无视祖制、无视礼教、虽说不得骄纵,但也绝不会谦虚,虽说不得仁慈,但也绝不会手软,不通权谋官术,却位极人臣。

    在位几年来,将皇亲、国戚、各派系官员得罪了一遍又一遍。

    其实当时韩郁就曾对刘鸿渐说过,万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但刘鸿渐嫉恶如仇,恨不得将贪官污吏、皇亲国戚打入十八层地狱。

    历经好几次打压,如今敢于反对刘鸿渐施政的朝臣勋贵早已变得隐晦而又聪明,他们或许暂时服软,但韩郁绝不相信他们会屈服。

    这些将儒学奉为圣典的老家伙们呀,或许在民族大义上没什么骨气,但在官场争权上却又视死如归。

    韩郁不禁苦笑,倘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输了,作为名副其实的王党,他自己的官场生涯或许也会终结。

    “韩老就对本王这么没信心吗?其实本王根本没将他们放在眼里,本王所思所虑皆是为了中兴大明,为了六千万百姓能过上好日子。

    本王就不信,这煌煌天日、烈烈豪疆,竟容不得一个为民请命之人。

    倘若真到了那一步,本王也不会难过,只能怪自己看走眼了,非立天改命,如之奈何?”刘鸿渐正襟危坐、云淡风轻的道。

    想他起于危难之际,刀山火海都走过几遭,难不成还受不得夸吗?

    韩郁闻言大惊,直呼不可妄言,但刘鸿渐压根不在乎,他这些年也算是为大明呕心沥血了,自认为没有做过什么亏心事,当然不希望最终落得个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更何况,那几个狗贼也太看不起皇帝陛下的胸怀了吧!”刘鸿渐话锋一转言语变得冷冽。

    ……


………………………………

第925章 立生祠,加九锡

    同一时间,乾清宫内,朱慈烺坐在书案前满脸的不爽。

    大明水师击溃荷兰海军的消息已经传过来一个多月,甚至于大批的战利品都已经归入国库,可身为水师提督,刘鸿渐却并未与水师一起返回。

    听说好像是走了陆路,这让朱慈烺嘉奖水师将领时格外的分心。

    就好像一个怨妇等待未归的郎君,结果郎君在家门前拐弯出去喝酒了,还顺手将一堆小弟留给她招待一样难受。

    两个时辰前朱慈烺接到东厂番子汇报,说刘鸿渐一家已经回了京城王府,本以为刘鸿渐到京城后会立即来宫里汇报,这也是朱慈烺十分不爽的原因,刘鸿渐根本没来。

    “皇爷,您该歇息了。”东厂厂督、司礼监秉笔太监庞大海笑盈盈道。

    “朕还不困,再给朕取些奏疏来。”朱慈烺呷了一口茶水道。

    正是二十出头的年纪,朱慈烺精力充沛常常挑灯夜战。

    “皇爷,今日递上来的奏疏都已经批阅完了,最后一部分才送去内阁,估计要到明天才有结果。”庞大海一边给朱慈烺倒茶一边道。

    “今儿老奴在东厂衙门办差,听闻继河南之后,山东济南府、山西太原府也都在为秦王殿下建造生祠。

    如今秦王殿下又打了胜仗回来,老奴想见,用不了多久大明各地定然会掀起为秦王殿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