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扛着AK闯大明-第3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哼,又有几人能无欲无求,咱大明祸乱朝纲的阉人还少吗?”刘鸿渐烤好了肉串递给朱慈烺一支,朱慈烺没接,他便自顾自的吃喝起来。

    时值夜晚,暖阁内除了刘鸿渐吧唧嘴的声音外一片寂静,朱慈烺面色铁青的坐在烤炉边上不发一语。

    可以说,宫内上万太监,朱慈烺最信任的人就是庞大海了,没有什么比被信任的人欺骗更让人愤懑和难受的了。

    不多时,庞大海的公鸭嗓子在暖阁外请见,他身着一身四爪蟒服,三山帽下白皙的脸上汗水连连。

    庞大海身为东厂厂督、司礼监秉笔,自然从这小黄门口中问出了朱慈烺召见他的缘由,此时的他如丧考妣。

    “让他进来吧!”朱慈烺沉声道。

    少倾,庞大海托着粗短的身材踉跄着走进了暖阁,当头匍匐在地便开始嚎啕大哭。

    “冤枉呀!皇爷,老奴怎敢污蔑秦王殿下,老奴……”

    “多嘴!来人,将这小黄门拉出去杖则四十,发往浣洗局!”朱慈烺见庞大海如此,立即便知道是那小黄门将事情告诉了庞大海,怒道。

    “庞大伴,朕问你,你是否有一个侄子在京城开布店?”朱慈烺没有理睬庞大海精彩的表演,直言道。

    “回皇爷,老奴……老奴确有一个侄子在京城,当时老奴见他衣穿无着,就将那间布店交给他来打理,但老奴绝没有指使他来做那等事,老奴发誓!定是有人栽赃陷害老奴!老奴冤枉呀!”

    庞大海脸上也不知道是汗水还是泪水,犹如不要钱的似的从下颌往下滴落。

    “得了吧,你这演技不去当演员真是横店的一大损失,如果发誓能有用,还要大明律何用?

    再说也不是啥大事儿,你不就指使亲戚夸本王吗?本王都还没生气呢?你何故如此?”刘鸿渐吃着肉串喝着小酒道。

    夸刘鸿渐自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这涉及朱慈烺的信任问题,以及他有没有勾结外臣,庞大海和刘鸿渐对此心知肚明。

    庞大海此时求生欲极强,闻言立即又哭诉道:“可老奴确实没有做过那等事呀!老奴跟随皇爷二十年,一向对皇爷忠心耿耿,皇爷,你要相信老奴呀!”

    说完庞大海就要爬向朱慈烺,可暖阁内大火炉子烧的正旺,庞大海根本爬不过去。

    朱慈烺闻听二人之言也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了,刘鸿渐不会骗他,可庞大海自幼便伺候他,二十年来也从未让他失望过。

    “皇上夜宿西山之事,本就没有几个人知道,不过这好办,本王也不会冤枉了你,着人审问那庞民便可知晓,锦衣卫在这方面可不比你的东厂差呢!”

    朱慈烺最终还是听从了刘鸿渐的安排,将庞大海暂时关押在了司礼监值房,并派遣了虎贲军专门看守以防消息走漏。

    夜已深,东暖阁内朱慈烺轻声叹了口气。

    “刘兄,事情还远没到那一步,所以,朕不同意你离开朝廷,百姓们也不会同意。”朱慈烺执拗的道。

    “呵呵,这出戏可还没开始呢!

    慈烺啊!莫让今晚之事传出皇宫,且看吧,用不了几天,自会有人蹦跶出来,不早了,我要回去睡觉了!”刘鸿渐吃饱喝足后站了起来。

    对于朱慈烺的拒绝刘鸿渐并未放在心上,他若想离开,天下又有谁能拦得住他!

    但既然庞大海和外臣们想演出戏,刘鸿渐就陪陪他们,看看是朝臣们的嘴厉害,还是他刘鸿渐的拳头厉害!

    ……


………………………………

第929章 十宗罪

    然而使刘鸿渐始料未及的是,根本用不了几天,第二天有组织的朝臣们就蹦跶出来了。

    朱慈烺坐在龙椅上无精打采的,昨晚刘鸿渐再次表示要卸下身上的担子,这让朱慈烺一晚上都没睡好,因为那副担子从刘鸿渐身上卸下来,就要他自己来扛。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朱慈烺左手揉着太阳穴,右手虚抬脸上也尽量露出个仁慈、和蔼的微笑。

    文武大臣们起身后,王二喜高唱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礼部尚书程志和次辅张天禄对视一眼,似乎十分疑惑为何今日早朝不见了庞大海。

    不过张天禄不着痕迹的仍然给后方的同僚打了个手势,示意计划照常进行。

    他们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谁也不想放弃这次机会。

    礼部右侍郎马光远第一个站了出来,他很郑重的跪倒在大殿内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马爱卿请言。”朱慈烺连头都没抬,这几年来他处置政务已经十分熟练,已经跟他父皇一样从来不将今日的奏疏留到明天。

    “陛下,近年来,秦王殿下在民间呼声甚高,百姓间之话题十有八九都跟秦王殿下有关,以至于各地百姓只知秦王而不知陛下,长此以往,于国于陛下无益呀!”马光远十分郑重而认真的道。

    朱慈烺闻言微微抬起头,眼神也立即变的犀利起来。

    “哦?爱卿言下之意是?”

    “陛下刚继位时先帝以陛下年幼,命秦王殿下为摄政王,统领天下兵权,为期三年。

    如今三年之期早已过去,为朝廷计、为百姓计,陛下当亲政而收回秦王殿下摄政之权和统兵之权,如此,于国于民于陛下,皆大有裨益。”马光远斩钉截铁的道。

    “还有哪儿位爱卿与马爱卿意见相同?”朱慈烺闻言笑了笑,心说刘兄看人可真准。

    原来民间那铺天盖地的洪流真是有人推动,原来朝臣们真的如此迫不及待,如此估计,庞大伴的事儿估计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吧。

    朱慈烺眼见着绝大多数朝臣都匍匐着跪了下来,伴随着与庞大伴消失的多年的情谊,他的面色逐渐变的阴沉。

    “陛下,臣与马大人有不同意见!”建极殿大学士、礼部尚书程志出声道。

    他看到朱慈烺的表情,还以为是朱慈烺也痛恨刘鸿渐不放权,不由得心里更加得意。

    不少朝臣们甚至认为,他们早就应该行动了,以至于皇上一直被摄政王压着,君忧臣辱啊!

    “讲!”朱慈烺压抑着心中的愤怒与失望道。

    “臣以为那刘鸿渐强抓着摄政王不放,实在是居心叵测、图摸不轨!明曰尽忠,实为国贼!此子不除,大明江山早晚异主,国将不复啊!”程志声情并茂一副愤懑的表情。

    朱慈烺闻言惊得都不知说什么了,以至于他甚至想放声大笑,笑这世间的荒唐,笑这可恶的嘴脸。

    但是他没有,他决定将这出戏看完,是啊,刘兄言会有一场好戏上演,作为观众,他没有理由不让朝臣们来个大满贯。

    程志话刚说完,内阁次辅张天禄以为时机已到,接过了程志的话茬儿。

    “陛下,臣有罪!”张天禄重又给朱慈烺磕了一个头道。

    “张爱卿何罪之有?”朱慈烺眯着眼问道。

    “回禀陛下,这几年内阁经常收到各地官员递上来的奏疏,大多是对秦王殿下不法之事的控诉。

    当时臣认为秦王陛下一心为国,便与内阁诸位大人商议,将这些条陈全部搁置。

    然近年来秦王殿下所作所为使臣心中生疑,便私下里对那些条陈做了调查,这不查不知道,查出来的结果简直……简直是触目惊心!

    臣实在不该搁置各地官员的条陈,臣有失职之罪,请陛下责罚!”张天禄一脸的痛心疾首,甚至于眼泪都要掉下来。

    “调查结果如何呢?”朱慈烺道。

    他声色平静的令人感到诧异,以至于张天禄也有点犯嘀咕,但如今已经是箭到弦上不得不发了,他索性一咬牙,从琵琶袖里掏出了一封奏疏。

    “回禀陛下,经过臣反复核实,摄政王、秦王殿下共有十宗罪,且皆是抄家灭族之大罪!”张天禄说完将奏疏举过头顶,示意请朱慈烺亲自过目。

    “免了,你读给朕来听。”朱慈烺面无表情的道。

    此时此刻他对自己曾经的老师失望至极,说什么为国为民,怪不得父皇曾言诸臣皆为亡国之臣,真正的忠臣都是被如此打入十八层地狱的吧!

    “回禀陛下,秦王殿下其罪有十。

    其一,私售军火于察哈尔汗国,以谋求在其起事时得到察哈尔汗的支持!

    其二,秦王殿下带兵剿灭海盗郑芝龙时,曾为一己私利故意放走郑氏家族,此举与国贼左良玉等同,皆是为了手中的兵权。

    其三,私下结交前朝鲜国主李倧。

    其四,擅杀荷兰国使节,以至于将两国拉入战争之深渊。

    其五,远征罗刹,劳民伤财,使十万将士大部皆受冻伤之害,更使欧罗巴诸国对大明偏见日益加深。

    其六,暗中培植亲信,以手中之权提拔其党羽,以至于大明各地之总督皆为秦王之犬马,实为大明之祸。

    其七,私自培养军队,在欧罗巴西的一处荒岛上,秦王殿下私自雇佣了多达两万人的黑人武装,其心有罪,其罪当诛。

    其八,擅自与他国签订合约,枉顾法度与朝廷,乃至于陛下。

    其九,册封万丹王、册封吕宋王,此举唯有陛下可为之,此举当知刘鸿渐之野心。

    其十,以亲王身份、以商团为器大肆敛财,以权谋财、以权谋私、以权谋国!”

    张天禄语气逐渐变得亢奋,其脸色红润、如同一只骄傲的公鸡般,言辞切切、字字诛心、咬牙切齿、恨不能化身猛士,将刘鸿渐这国贼一拳打入深渊。

    “陛下!国贼不除,朝廷难安,国贼不除,江山将覆啊!”张天禄痛哭道。

    张天禄言罢,本来还有不少站着的臣子也都陆续的跪了下来,并非他们意志不坚定,实在是这十宗罪太过匪夷所思。

    而张天禄如此这般,定然不会信口雌黄,为了与其划清界限,乃至于不少受过刘鸿渐指点的武臣也跪了下来。

    相比于那份恩德,头上的乌纱帽更为重要。

    “肯定陛下下旨,铲除国贼,以正视听!”百官跪伏,齐声呐喊。

    ……


………………………………

第930章 朱慈烺的抉择

    “哈哈哈哈!很好!你们真的很好!”朱慈烺突然坐在龙椅上笑了起来。

    如今的他心里真叫个五味杂陈,面前跪着的,就是他赖以信重的重臣,他们要置之死地的,却是曾将大明力挽狂澜的兄长。

    然而他又何罪之有?

    父皇在时朱慈烺便知道,这些担子并非刘鸿渐想要的,都是被其父皇强加上去的,这几年来,他也同样效仿,如此,才有了大明的中兴,才让面前跪着的大臣们安然享受着太平的福利。

    他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享受着权力带来的荣耀,如今却要杀死带给他们这一切的人。

    尤其是次辅张天禄与同样是内阁成员的程志,这两位曾经是他十分尊重的老师,可是在这件事上也完全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难道现在不好吗?难道非要他将所有权利收回来,都交给你们吗?

    他愤怒、压抑而又悲恸,面对步调一致的大臣,突然生出当年其父皇时的感慨,诸臣误朕,诸臣误国!

    可是他与他父皇当年的情况还不一样,他父皇不敢做的事情,他敢做!

    朱慈烺站起身来一一扫过大殿内的朝臣,而后将目光停留在了内阁次辅张天禄身上。

    “朕问你们,你们真的认为秦王有罪,其罪当诛吗?”朱慈烺步下御阶,走到张天禄身前平静的道。

    张天禄此时也变得如昨晚的庞大海般,额头直冒冷汗,刚才朱慈烺仰天大笑之时他就预感到不对劲儿。

    可他是这次行动的主使者,朱慈烺所说的你们,其实问的便是他,其身后的同僚也都在等着他的信号。

    但是……倘若他真的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果会是什么呢?

    他不知道,他真的不知道,朱慈烺已经不是五年前的朱慈烺,不是那个他说什么朱慈烺都会听的好学生,他现在甚至都不清楚朱慈烺的真实想法了。

    “回陛下,臣……臣听陛下的。”张天禄说完这句话头都快低到了裤裆里。

    他知道,说完这句话,他在朝臣中积蓄多年的威望一朝尽失,甚至于会被曾经倚重自己的同僚嘲笑,嘲笑他没有骨气。

    张天禄其实心里也很苦,想他寒窗十年万历四十年中进士,在翰林院一呆就是八年,从编撰到侍读,再入六部轮值,历经二十年才成为朱慈烺的老师。

    而后又是漫长的等待,才终于盼来了入朝、入阁的机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倘若真因为所谓气节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以及家族的希望,才是他认为真正的难以承受之重。

    他妥协了,这直让身后的程志等东宫派官员颇为不解,但程志想了一下就明白了,虽然心有不忿,但大殿内再无一人敢言语。

    沉默,足足三、四息时间的沉默,终于有一个人抬起了头。

    “启禀陛下,为大明计,为朱家江山计,为天下百姓计,臣以为,秦王殿下必须卸任摄政王、兵马元帅之职,臣……死谏!”

    李邦华苍老的声音响彻整个大殿,让张天禄、程志等东宫派官员黯然失色,他们的头更低了。

    “臣……死谏!”

    “臣……死谏!”

    督察院左都御史施邦昭、刑部左侍郎王元古、工部尚书王家彦等先后昂声拜倒,与此同时各部侍郎、主事、郎中、通政司、翰林院等相继有官员拜倒。

    除却张天禄、程志外,东宫派系官员也相继出声,这让张天禄、程志等几人更加的无地自容。

    李邦华的想法与张天禄不一样,他没有想让刘鸿渐死,作为三朝老臣,他只是意识到如果摄政王刘鸿渐继续执掌摄政之权,于大明、于朱家江山、甚至于刘家后代子孙来说,都不是好事情。

    他只是希望刘鸿渐退下那个位子,将摄政权、兵权还给朱家、还给朝廷,仅此而已。

    他不结党、不营私、不畏强权更不畏死亡,倘若大明的稳定需要他的鲜血,他将毫不犹豫,以前如斯,现在依然。

    “很好!你们很好!”朱慈烺得到答案后,径直的走向了龙椅。

    “刘卿乃大明之摄政王,他有权代朕行内政、外交之决策权,并无逾矩之嫌,远征罗刹乃朕之意、欧罗巴之私兵也乃朕之意,与摄政王无关。

    至于你们的谏言,现在朕就告诉你们答案,朕不会免刘卿摄政王、兵马元帅之职。”

    朱慈烺也没有想到他竟然能如此平静的面对殿内的大臣,是啊,为君者自当拥有宽广的胸怀,可他仍旧不想做任何妥协,他不想失去一个朋友、一个兄长。

    “陛下!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倘若陛下执意如此,臣……请辞!”李邦华的声音高亢而悲壮,他缓缓的将头上的乌纱除去,并郑重的将帽子放在了地上。

    “臣请辞!”

    “臣请辞!”

    ……

    绝大部分朝臣都将头上的乌纱摘下,以示他们的决心,张天禄不知出于何故也摘下了帽子再次拜倒在宫殿上。

    群臣死谏,这一幕还是第一次出现在泰顺朝。

    这是一次群臣和皇帝之间的博弈,在东林党一家独大的时候,如此的场面绝大多数都是群臣胜利,即便皇帝再强硬,也都会选择息事宁人。

    于李邦华而言,有摄政王在,国将不国,于张天禄而言,有摄政王在,首辅之职永远是妄想。

    崇祯朝就出现过数次场面,无不以朝臣的胜利告终,张天禄微微扭头看了一眼程志,从程志的眼中他也看到了孤注一掷。

    皇极殿内再次陷入沉默,自朱慈烺登基伊始,朝臣第一次如此团结的站在了他的对立面。

    朱慈烺脸色仍旧看不出悲喜,从其紧皱的眉头可看出,他也在做着权衡,甚至挣扎。

    除却朱慈烺外,宫殿内唯一站着的就只有内阁首辅韩郁了,今日之事从头到尾,他都没有说一句话,所有人都明白,他其实也是局中人。

    刘鸿渐若被免去摄政王、兵马元帅之职,第一个被朝臣踩下去的就是他。

    不知怎的,为官四'顶点 booktxt。xyz'十载,满头银发的韩郁第一次感觉如此疲惫。

    足足沉默了十息时间,朱慈烺终于下定了决心,他站了起来将双手负于身后,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朕,准奏!”

    ……


………………………………

第931章 不破不立

    当刘鸿渐知道宫中发生的事时,已经是中午了。

    “什么?皇上罢免了所有朝臣?什么时候的事儿?因为什么?”

    彼时刘鸿渐正在家里陪儿子荡秋千,闻听此言差点将宝贝儿子荡出去。

    “回大人,今日早朝时,因为……因为您。”锦衣卫指挥同知梁可望道。

    随即梁可望便将早朝时发生的事给刘鸿渐从头到尾的叙述了一遍,刘鸿渐听完表情变得极为复杂。

    罢免全部朝臣,大明三百年来从未有过。

    “真是胡闹!他咋不上天呢!”刘鸿渐将儿子交给了下人道。

    梁可望当然知道刘鸿渐口中的那个他是谁,他两眼望天装作没有听到刘鸿渐的诽谤。

    刘鸿渐其实心里甚至有点感动,没想到朱慈烺这小子竟然为了他罢免了全体朝臣,虽然在他看来太过任性和胡闹,但不得不说,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这些年没白折腾呀!

    “棒槌,备马,咱们进宫!”

    ……

    刘鸿渐一行人刚行至长安街时,便见不少官员未带冠冕,垂头丧气的走在大街上,这些人见到刘鸿渐时大多皱起眉头不理会他,更有甚者还有人敢撇过头冷哼一声。

    没有人能想到年纪轻轻的天子有如此的魄力,只听说过皇帝大赦天下的,还从未听说皇帝大罢天下的,以至于长安街上的百姓一个个也都处于懵逼状态,好奇的看着这些没戴官帽的官员。

    刘鸿渐倒没在意,但这可让牛大棒槌等亲卫看不过眼,抽出战刀就要去吓唬,最后被刘鸿渐给拦了下来。

    不管怎么说,人家的前程没了,还是因为自个儿,心里有怨气是难免的。

    等到了午门场面就更加壮观了,能从午门出来的大多品级比较大的官员,而且年纪也都比较大,刘鸿渐大老远就看到已经满头银发的李邦华颤颤巍巍的走来。

    刘鸿渐轻叹了一口气下了马,而后缓步走到李邦华跟前,与李邦华同行的施邦昭随即对他怒目而视。

    “老大人,何至于此呢?您就对本王如此信不过吗?”刘鸿渐十分歉疚的道。

    满朝文武能让刘鸿渐心生尊敬的人屈指可数,李邦华就是其中之一,即使他在怨恨着自己。

    李邦华命途多舛,入仕途四十载,屡次因为得罪人而被贬谪,四十年中竟然有二十年在家赋闲,究其原因没有人比刘鸿渐更明白。

    想中兴大明必须革除弊政,然这所谓的弊政何尝不是某些人的摇钱树,你动哪儿一块就得罪哪一个集团,也就是刘鸿渐这样的狠人才勉强搞定。

    但李邦华的所作所为仍旧值得人尊敬,历史并不只属于成功者,为理想而不懈努力、头破血流也绝不后悔的人同样值得铭记,这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事已至此,王爷又何出此言呢?”李邦华声音嘶哑而低沉,看的出来他已经极为疲惫了。

    “唉,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昨日下午本王去宫里本来就是提出卸任摄政王等职的,只是皇上他不同意。

    不过他同不同意不重要,本王不在乎,只是目下还有件紧要事需要去办,此事若办好,本王了无牵挂,自会归隐封地。”

    若是一般人,刘鸿渐才懒得解释这些,李邦华不贪不腐仗义执言,也算是为朝廷鞠躬尽瘁了一辈子,他值得这个解释。

    “老夫老了,唯愿王爷谨记今日之言,还大明一分长治久安吧!”李邦华闻言脸色似乎缓和了一点,说完背着手便向长安街走去。

    今日之事李邦华本来就是论事不论人,他承认如果没有刘鸿渐就不会有大明如今的太平生活,是以刘鸿渐的的话让李邦华很受用,

    “老大人,珍重!”刘鸿渐对着李邦华的身影挥了挥手,而后向着乾清宫走去。

    乾清宫内朱慈烺焦躁的坐在桌案边,一杯一杯的喝着酒,庞大海不见了影子,边上侍候着的是刘鸿渐的老相好王二喜。

    看样子朱慈烺喝了不少酒了,脸颊已经泛起了红,早朝时那一声准奏是他继位以来最霸气的一次。

    只是霸气是霸气,冷静下来之后心里也有点后怕起来,六部九卿以及所有重要的衙门同时陷入瘫痪,这局面必须尽快的处理。

    还有就是必须下一道旨意安抚民心,尤其是天下举子,还有些什么呢?朱慈烺皱了皱眉头。

    “皇爷,秦王殿下来了。”王二喜轻声提醒道。

    “哦?快宣!”

    朱慈烺额头不自觉的舒展了不少,若是往常出了大事,朱慈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刘鸿渐商量,但今天他还真没好意思。

    刘鸿渐不请自来,他就如同有了后盾般。

    “哟呵?竟然还有心思喝酒,可以啊皇上,想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