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扛着AK闯大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其名曰大病初愈,高兴!
当然,老方没啥钱,这请客也只是名义上的,晚上还得找老阎报销去。
宴请的客人除了安国伯刘鸿渐外,还坐着一位红光满面的老头,此便是刚逃出虎口的顾大通。
顾大通为人豪爽,而刘鸿渐也没什么架子,在得知自己是被面前的年轻人所救,顾大通激动的不能自已,非要拉着刘鸿渐拜把子,让身后的顾然一阵尴尬。
最后得知面前之人乃是大明伯爵,还曾在关外大败鞑子,惊的顾大通再也不提拜把子的事了。
自从事发后顾然便依照刘鸿渐的嘱咐,携家带口躲入了万岁山千户所的军营之中。
由于昨日回到临城已十分晚,直到今天顾然才得知自己父亲得救,顾然也是火急火燎的赶来。
半月未见父亲,顾然双眼含泪,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父亲,你……胖了!”顾然跪在地上抬头望向顾大通。
本来气氛酝酿的挺煽情,前半句确实如此,但后半句直接让老方把刚喝进嘴里的酒都喷了出来。
是啊,牢里呆了大半个月,出来不仅没瘦,反而胖了!这是在令众人匪夷所思。
老顾虽然身为孟县大佬,但平时却没少给穷人施粥,关进孟县大牢后,看守的狱卒感念老顾为人仗义,不仅没让老顾受什么苦,反而偷偷给他加餐。
到得后来,刘鸿渐以八子要挟王登库好生招待老顾,王登库担心自己儿子安危,便自己出钱让狱卒好生招待老顾。
在牢里呆了那么许久,天天也没啥事,就是吃吃睡睡,于是乎……
“你这小子,扭扭捏捏的,跪我作什么,得跪伯爷!”顾大通最看不惯的就是自己这儿子,性子一点都不像自个。
说话办事都是一番书生做派,没有一点他的豪爽,顾大通甚至有时在想,这是不是自己的崽子。
“感谢伯爷搭救我父,伯爷大恩,在下没齿难忘,请受在下一拜!”说完顾然对着刘鸿渐磕了个头。
古人最讲究的便是礼节,受了别人大恩,就得郑重的行大礼表谢意,如若被人拒绝,便是一件难堪的事。
本来搭救顾大通便是随手之劳,以刘鸿渐的性子是懒得如此行事,但接下来的发财大计还要他们的帮助,刘鸿渐面带微笑,承了这个礼。
刘鸿渐、老方、老顾一番寒暄入了席。
老方是几人中心情最好的,昨晚睡了整整一宿,还睡的特别香,本来昨晚身子还有些虚弱,一觉醒来却感觉身体恢复了大半,除了鼻子还有点不透气外,力气也回来了。
“伯爷,老夫当这临城县令也当了三十余载了,本来以为大限将至,以后再也不得喝酒,顿感伤悲。
可没想到,没想到伯爷的那个,那个白加黑竟如此奇效,才一晚上老夫这病就好了大半,伯爵真乃神人也!老夫敬伯爷一杯!”
又能愉快的饮酒了,这世界如此美妙,能活着,有酒喝,老方开心的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老方,感冒了……哦着了风寒不得饮酒,还是少喝些吧,那药接着吃没?”刘鸿渐端起酒盅抿了一下说道。
“谢伯爷关心,老夫知道,可老夫喝酒五十载了,一日不喝,浑身难受,这不喝酒啊,活着都感觉没意思!
伯爷说那白加黑啊,今日醒来下官感觉已经好多了,身子也有了气力,我老方昨晚吃了一顿就没舍得吃了!
那是宝贝呀!救命用的,一下子吃完岂不是暴殄天物!老夫以后都不吃了,要留着给儿孙们保命!”
老方边说边给自己又倒上一杯一饮而尽,完事龇牙咧嘴的说道。
刘鸿渐不禁莞尔,这老方倒是活得自在,可这药也有保质期呀!
“方大人真乃性情中人也,我老顾就喜欢性情中人,别光自个喝呀,老夫也好这一口!来,干!”
顾大通端着酒盅举向刘鸿渐,然后又是方县令,之后也是一饮而尽。
得,这俩老家伙算是找着知音了。
“听犬子说伯爷此次来山西是为了边军的军粮,我老顾京营孟县许久,也颇有些家资。
如今承蒙伯爷大恩,我老顾打算把家中余粮悉数献给伯爷,也算是为咱大明尽一份力!”
几杯酒下肚,本来就是红脸汉子的顾大通,脸色红的发紫,活像个大茄子,说话也有点大舌头。
“父亲,孩儿无能,咱们顾家的粮食,如今……全没了!”
坐在下首的顾然听父亲说要捐粮,脸都绿了。
前两日事情败露,顾然走的匆忙,只来得及带走家中的细软,粮铺、库房的粮食哪有时间处理,都便宜了王登库。
“啊!都没了吗?哦,那应该还有银子吧,如果连会票都没带出来,老夫要你这犬子有何用?”
顾大通不愧是天生的乐天派,家没了,铺子也没了,竟不当回事。
顾大通出身贫寒,小时饥寒交迫,受过别人的恩惠,以至于自己出人头地后,也不忘施舍余财,他性子就是如此。
家产没了便没了,只要人还活着,没了便可以再挣嘛!
“哭毛线,你当真是连会票也没带出来?”顾大通眼见儿子只是低头抹泪就气不打一处来。
想着若连点银子都没带出来,当真是白养了个傻子,而且他受了伯爷的恩,竟然连伯爷的一个小忙都帮不上,面子往哪搁?
“父亲息怒,家里的会票儿都带来了,这便是。”顾然又被顾大通奚落了一番,从腰间取出一沓子会票递给顾大通。
“伯爷,我老顾这辈子没受过别人如此大恩,刚才您也听到了,那粮食都被王登库那老杂毛弄走了,老夫也没啥钱,这三十万两银子,一点小意思。”
顾大通数了数,约有三十几万两的样子,也不多想,抽出两三张,其余皆塞给了刘鸿渐,眉头都不皱一下。
顾大通的想法很简单,虽然他已五十岁出头,但自觉身子骨硬朗,再活个十年八年一点问题都没有,有几万两银子打底,他敢保证,几年后,又是一份家业。
“老顾果然豪爽之人,本伯爷也不矫情,如今大明缺钱缺粮缺兵,什么都缺,这银子本伯接下了。”
刘鸿渐也不推脱,接了票子,便递给身后的杨雪。
这面前的几人,心可真是够大的,不能饮酒的偏偏把酒当命,说没钱的,出手便是三十万两,而老爷,竟然也不客气一下,直接就打包带走,杨雪撇了撇嘴,暗自乍舌。
“但是,本伯不会白拿你这银子,本伯最近发现了一个商机,不知老顾你有没有兴趣?”
刘鸿渐卖了个关子,端起酒盅抿了一口说道。
“哦?伯爷也喜欢做生意吗?不知是什么行当,竟让伯爷如此上心?老顾我洗耳恭听!”
顾大通虽豪爽,但却一点不傻,他从刘鸿渐的表情里,看到了一种久违的东西。
那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发现新的商机时,迸发出的睿智,或者说是激情。
对于财富拥有着敏锐洞察力的顾大通一下子来了兴趣,放下酒杯等着刘鸿渐道出答案。
“煤!”
………………………………
第102章 发财大计(求推荐票)
现世随便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都知道,山西盛产煤炭,但在明朝却因为种种原因,煤炭并没有被广泛开发和应用。
究其原因无非如下两点。
其一煤炭挖掘困难,远没有砍伐树木来的方便。
其二大多煤炭含杂质多、含硫量高,燃烧时产生大量黑色烟雾,有毒。
而且在这个时代,一般人取暖,富的人烧炭,贫贱者烧柴,早已形成固有的观念。
木炭因为燃烧比较充分,不会产生太多烟雾,而广受富户士绅的青睐,但烧制木炭需要取上好的木材,且费时费力,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听到刘鸿渐想在煤炭上发财,顾大通本来充满希冀的小眼神,一下子如同被风吹熄的蜡烛般失去光泽。
“伯爷,山西确实有不少煤,不说别的地方,距离此地不远的白云山,山脚下随处都可见黑黝黝的煤炭,可这玩意儿有毒啊!
老夫曾听说之前有一些炼铁的匠人贪图便宜拉那煤炭去炼铁,那煤炭也确实比木材耐烧,一开始那些铁匠还有些沾沾自喜,可你猜怎么着?
只过了半年,听说就毒死了好几个!伯爷,这生意做不得!”
也不怪顾大通失望,有了这前车之鉴,煤炭自然没了市场,还赚个毛线的钱。
可刘鸿渐却不以为然,他可是带着矿产图闯大明的男人!
挖掘困难,不存在的,咱可以找露天的,更何况明人或许还不知道有一种煤叫无烟煤吧!
无烟煤其含硫量极低,且无色无味,燃烧时间长,一种良好的取暖燃料。
虽然无烟煤大多深埋在地下,但刘鸿渐却知道距离此地不远便有一处矿脉,煤矿虽然也是埋在地下,但却极其浅,基本往下挖个几米米,便可挖出。
而且谁说普通的煤炭就没有利用价值了,黑烟是有毒,你没事吸那玩意儿干啥。
刘鸿渐也知道现代的煤都是经过洗煤的工艺,使之变为精煤方可使用,但这工艺也是耗时费力,这年月也没有现代化设备,洗煤是没戏了。
但可以做成蜂窝煤啊,到时候只需在屋中弄一个炉子,然后在屋外置一向上的管道,利用物理作用把烟排出屋外。
刘鸿渐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见到过的那种煤球炉子,一根铁管深到屋外,屋内的炉子不仅可以取暖,还可以做饭烧水。
“嗯,这是个问题,但如果本伯有方法找到不冒那种黑烟的煤呢?”
想明白了具体措施,刘鸿渐胸有成竹的说。
“伯爷,别开玩笑了,这世上怎么会有不冒烟的煤,老夫今年五十有四了,还从未听说过……”
刘鸿渐没什么官架子,顾大通也说的很随意,但说完又发现刘鸿渐的眼神格外认真,没有一点开玩笑的迹象,随即倒吸一口冷气。
“此话……当真?”
“靠,骗你作甚,又没人给钱,本伯爷啥时候说过假话!除了无烟煤外,本伯还知道如何利用那种冒烟的煤!”
这里人多口杂,刘鸿渐点到即止。
“如果真如伯爷所说,有那无烟煤,当是拥有了一座聚宝盆啊!”顾大通双眼重新放光。
明末一斤木炭价格已经飙升至三钱银子,现如今又是小冰河时期,天寒地冻,木炭价格更是供不应求,而那些专门负责烧制木炭的商人都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如果有了无烟煤,即便价格低至一钱银子,那也是一本万利啊!
“嗯,怎么样,老顾可有兴趣?”
虽然明知道这无烟煤能赚钱,可刘鸿渐哪有空窝在山西挖煤,少不得还得找个代理人。
“为伯爷做事,我老顾当然义不容辞啊!”老顾自然满口答应。
“忒,你这老顾说的天花乱坠,还不是想挣银子,我老方虽然不懂这些做生意的门道,但是你老顾若是发了财,可别忘了我老方。
其他的就不说了,每日里需给我老方送美酒一壶,聊作谢意,如何?”
方县令身为进士,自然对商贾之事不感兴趣,但有便宜不占,似乎有点亏,随即微眯着眼,抽了抽鼻子道。
“嗯,好说好说,为了这发财大计,我老顾敬伯爷一杯!”顾大通端起酒盅喝的十分畅快。
“大人!不好了!匪贼杀过来了!”几人正谈笑间,牛大棒槌从院子外飞奔而来,面色惊慌。
“匪贼?老夫治下一向太平,何来的匪贼?”老方疑惑道。
“大人,咱们万岁山千户所的哨骑刚刚来报,说是孟县的官道上有大批军队,正直奔咱们临城而来!现在距离临县已不足二十里!”
牛大棒槌喘了口气道。
“有多少人马?”刘鸿渐皱了皱眉头,玛德,肯定是那八个老杂毛狗急跳墙了。
“至少有一万人马!有骑兵有步军,但行军速度不快,有可能还有弗朗机大炮!”牛壮想了想道。
薅羊毛还是不能紧着一只薅啊,刘鸿渐突然有点懊悔之前的草率。
“传我军令,万岁山千户所所有士兵,立即进城驻防!关闭城门,所有居民不得随意走动!违令者,以奸细论罪!”
………………………………
第103章 敌军来袭(求推荐票)
临县城墙。
刘鸿渐身着银色轻甲站在城墙之上,身后则站着阎应元常钰等人,脸上皆有凝重之色。
临县本就是一座小城,城墙也仅有丈余,皆部分城墙并非青石所铸,一想到匪军竟然携带佛郎机,刘鸿渐的眉头也是皱了起来。
玩大发了!
“宣府那边还是没消息吗?”刘鸿渐对身后的常钰道。
早在几天前,得知山西具体的布防情况后,刘鸿渐就对山西动了念头。
刘鸿渐令常钰派出三队传令兵,一队直奔宣府镇,通知宣府镇总兵魏鹏鸿引所部助剿,一队带着刘鸿渐的奏疏直奔京城,把奏疏交于兵部尚书李邦华。
另一队则去向最远的山海关,命山海关新任参将唐峯率两万铁骑来援。
征调军队是大事,虽然刘鸿渐自信就算不上报,崇祯也不会斥责于他,但难免会遭人诟病,他可是知道朝廷那些吃饱了饭没事干的御史言官的厉害的。
御史言官在明朝可谓独树一帜,朱重八为了惩治贪污不法,专门给了这些言官风闻奏事之权。
所谓风闻奏事,即以告状为业,看谁不顺眼了就打小报告,说对了老子有功,即使是说错了也没事,本来就是风闻奏事嘛,谁知道真的假的。
这些人放在现在,就是典型的键盘侠,逞一时之快,唯恐别人不知道他的存在,见谁喷谁!
但明朝的言官比后世的键盘侠更胜一筹,因为言官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今天张三上奏疏说王二麻子图谋不法,皇上不相信。
没关系,明天李四又上奏疏说王二麻子贪污受贿,皇上还是不相信,后天王五、赵六、马七又上阵。
众口铄金,就算这王二麻子没有犯事儿,皇上心中也必然犯嘀咕,最后轻则罢官了事,重则去与阎王下棋。
言官们获胜,大赞皇上圣明,大伙其乐融融,明天继续。
后世有云,明亡于党争,亦有云,明亡于言官,如此可见一斑。
刘鸿渐相信李邦华接到他的奏疏必定能直达圣听,只要崇祯皇上提前知道了此事,那么就算那些御史言官再咋呼,崇祯必然也不会相信。
而且山西、陕西落入匪军手中已经好几年,以崇祯急功近利的性子,只要他说明这边的情况,崇祯必然无条件的支持他。
经过山海关之战,刘鸿渐已经在边军军中建立起了微信,山海关的调兵命令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最重要也是最让刘鸿渐担心的反而是宣府总兵魏鹏鸿,倒不是说魏鹏鸿这人靠不住,事实上此人也是个狠人。
去年李自成摧枯拉朽般打下大同府后,本想顺道把紧挨着大同的宣府重镇也拿下,宣府镇守军仅有一万余,李自成派了手下大将郝摇旗,带着四万人马猛攻宣府。
郝摇旗原名郝永忠,因为举旗冲锋而得此外号,乃是李自成手下第二大猛将,但郝摇旗猛攻宣府五日,竟然连城墙都没上去,最后只得放弃。
当时宣府镇总兵并不是魏鹏鸿,乃是安逸伯高进库,这厮临阵胆怯想开门献城,被时任宣府参将魏鹏鸿一刀斩于城头,最后率军守住了宣府。
崇祯不仅不怪罪魏鹏鸿擅杀大明勋贵,反而大笔一挥,把魏鹏鸿扶了正。
虽说刘鸿渐是山海关总兵,又是蓟辽督师,但宣府镇远在蓟辽督师的管辖范围之外,而那魏鹏鸿又是个出了名的死心眼子,只认皇帝一人。
即使刘鸿渐把皇上钦赐的尚方宝剑也让送信的哨骑带了去,但他心里还是打鼓。
从真定府临县到京城六百余里,轻骑最快需要两日半,从宣府镇到临县同样六百里,现在已过去五日有余,可宣府仍是没有消息。
送信的哨骑皆是常钰挑选的斥候中的佼佼者,定然不会在路上耽误时间,难道魏鹏鸿……
站在城上,刘鸿渐已经可以看到远处滚起的烟尘,眉头皱的更深了。
“常钰,所部士兵都布置好了吗?要保证全城四周皆有兵力部署,不可偏于一隅!”
“大人,按照您的吩咐,已从临城挑选壮男两千负责搬运雷石、滚木,万岁山千户所全体士兵算上骑兵、火头军共两千两百一十二人,皆已上城墙参与守城!
但……仍是兵力不足,城墙之上四步之内只能有一人防守!”
常钰迟疑了一下,但仍是据实禀报。
刘鸿渐左右看了看,除却从山海关带来的八百关宁铁骑外,其余皆是从京城一直跟随他转战山海关的少年。
经历了山海关之战的洗礼,这些少年们已经成熟许多,也习惯了战争,有的手持弓弩,有的手持长枪,个个都面容严肃的看着远处的敌军。
AKM百户所的士兵均匀分布与城墙四周,他们得了刘鸿渐的命令,今日之战,可以开启连射模式,每个人的身旁都摆满了压好子弹的弹匣,这让他们格外的兴奋。
即使冒着损坏枪械的风险,这临城也必须守住,至少得守到援军到达,否则所有人,都得死。
来吧!让我看看是你袁宗第厉害,还是我的万岁山千户所厉害!
………………………………
第104章 厚颜无耻(求推荐票)
临城五百米外,袁宗第的农民军在修整队形,盾牌兵、弓箭手、长枪兵依次排列……
乌压压的阵型真叫个黑云压城城欲摧,日头初上,映照着城下贼将的盔甲,闪着寒光。
兵临城下,这个词用在此处或许让人不爽,可事实就是如此,刘鸿渐抬手挡住日头往城下望了望。
经过半年时间的修整,农民军们再不复之前的散漫,许是有富足的晋商们供养着,不用再为填饱肚子四处打劫,袁宗第明显对自己的部队加紧了训练。
这一场仗不好打啊!
五百米的距离,即使是AKM也没什么准头,权衡了一下,刘鸿渐还是没有下开枪的命令,他本就没想着靠一百把枪能把袁宗第吓跑。
过了约两刻钟,袁宗第的一万多士兵终于列队完毕,一声令下盾牌兵迈着整齐的军步扛着重盾向前进发。
许是袁宗第早已知道他的对手是谁,甚至连对手手中的恐怖火器都考虑到了,所有的盾牌兵皆持方形重盾,且都把头埋于盾后。
举盾的步兵扛着重盾吃力的向前移动。
这些盾牌不是普通的盾牌,坚木为底,内着牛皮,外附一层铁,再外面则是浸透的棉被,显得鼓鼓囊囊格外笨重和滑稽。
这是袁宗第手下的狗头军师赛诸葛绞尽脑汁想出的对策,据说用目前大明威力最大的双人火铳,也无法打破重盾的防御。
刘鸿渐同样也看到了下方敌军那奇怪的重盾,从身旁一个守城的AKM百户士兵手中夺过枪,刘鸿渐趴在垛口瞄向最靠前的一方重盾。
砰——一声枪响,盾牌顿时冒出一股青烟,城头距离重盾兵还有三百多米,刘鸿渐这也不知是蒙的,还是下面重盾实在不少,竟然一枪打中。
“好!”一声大喝,把刘鸿渐吓的一哆嗦,差点把枪撂城下。
“大棒槌你瞎咋呼什么!”刘鸿渐一扭头,见牛大棒槌咧着嘴露着满口白牙,似乎是在夸赞他的‘好枪法’。
“大人,你看,那盾牌兵似乎是受伤了!”常钰眼尖,他一直盯着那冒烟的盾牌,一开始还以为那盾牌真的能抵挡阿卡爱母的威力。
可过了一会,那盾牌后的阵型竟然乱了片刻,两个兵士把举盾的盾牌兵扶到了后方,另一个士兵随即顶上。
看来,这AKM确实可以打穿重盾,但是威力却已经大打折扣了,竟然没把人打死!
此是战场,防守士兵本来就少,本来以为靠着威力强大的AKM,至少可以坚持到援军抵达,可……
正思索间,敌军竟从后方赶出一辆奇怪的马车。
马车以两匹战马为依,后方乃是一方比重盾更巨大的方形盾牌,盾牌外面竟然附着……两条棉被。
马车驮着重盾走到距离城墙两百余米的地方停下。
“城上可是伪明安国伯刘鸿渐?”也不见有人露头,重盾后传来一个中年人浑厚的声音。
“哈哈哈!没错,城下乃是山西老袁吧!久闻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会,不知为何要兴无名之师,犯我大明?”
刘鸿渐对袁宗第的轻蔑视而不见,反而跟老袁套起了近乎,顺便还不忘问一下,为啥来打俺?
此是缓兵之计,反正老子有城可守,先拖着再说。
“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而归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大明气数已尽,留之荼毒,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哎呀,这老袁不得了了,竟然还跟老子拽其了文。
“去你玛德有德之人,你个袁王八有什么德,抢百姓财产以充军资算是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