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石溪激动的问道。

    而那面具男见此却是沉吟起来,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

    石溪的举动证明,这些陌生人很需要这些东西,就这么轻易的告诉他们,这让他觉得有些亏了。

    良久之后,面具男转头对一旁的族人说了些什么。

    很快离开的人便再次回来。

    而这一次,那人手中却多了几个红彤彤的辣椒。

    石溪见此再也坐不住了,连忙起身接过这辣椒,仔细的和图册上所绘的目标作物对比起来。

    虽然有一些出入,但是大致的形状相差并不大。

    小心翼翼的掰下来一小块,用舌头舔了舔,辣味顿时顺着舌尖传遍整个口腔。

    让他脸色顿时位置一变。

    这下他十分确定这就是自己要寻找的东西。

    “你们这里有多少,包括种子在内我都要了。”

    一时激动之下,却是忘了这些土人听不懂自己的话。

    意识到这一点后,石溪连忙将那一小袋盐和这些辣椒放在一起,示意他们,自己可以用盐来交换这些。

    土人有些诧异,辣椒这东西他们部落并不种植,主要是因为这东西的味道并不好,也就是部落的巫师驱除邪祟的时候偶尔会用到。

    虽然他们不特意的去栽培这东西。但是在他们的部落附近这玩意的数量却是有很多。

    用这无用的东西居然能换来那白色的晶体,怎么想都是一笔划算的交易。

    如此大好的机会,这些土人如何能够错过。

    面具男示意多少辣椒才能换一袋盐。

    而这一次石溪表现的很是大方,可能是因为心情比较好的原因。

    破天荒的没有在这上面讨价还价。

    他想要一袋盐袋分量的辣椒种子,能换五袋食盐。

    若是成熟的辣椒大约三十斤换取一袋盐。

    为了将自己的意图准确的表达出来,石溪用尽了浑身解数,才勉强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土人们明白石溪的意图之后,很明显的露出兴奋的表情。

    面具男迫不及待的答应了下来,好像只要自己慢上一些,对方就会返回一般。

    双方很愉快的敲定了交易的全部细节。

    石溪没兴趣在土人部落中逗留,他要马上返回部落,加快寻找其余农作物的脚步。

    如今时间已经过去一年之久,距离约定的返航日期只剩下不到一年半的时间。

    他必须尽可能快的将目标物品找齐,这样回到齐国之后,自己再次出海的几率才会大上几分。

    光靠着毛皮的利益,不足以说服朝中那些顽固份子。

    将杨浩要寻找的全部搜集完毕,才是他最大的筹码。

    而此时的长安城。

    春雨过后,天气有些阴冷。

    杨浩吃着略苦辣之味的饭菜,总感觉是少了些什么。

    “也不知道,船队那边进展如何了。”

    杨浩有些出神的想着。

    女娇见此,不由得问道:“大王再想什么?”

    杨浩回过神来,道:“哦!没什么?吃饭吧!”

    女娇放下筷子,柔声道:“大王若是有心事,可以和臣妾说说,臣妾虽然愚笨,不能为大王分忧,但心事说出来也会舒服一些。”

    杨浩闻言,笑了笑道:“我哪有什么心事,无非一些政务罢了。”

    “大王,最近志儿经常与一民妇出没于长安之中,此事大王可清楚。”

    女娇语气中露出一丝恼怒。

    杨浩点点头道:“嗯,我知道此事,你想说什么?”

    “大王,志是您的长子,志儿如此做,岂不是有损您的威严。”

    杨浩放下筷子,沉声道:“这件事我与志儿谈过,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无论他最终是否要娶那女子,今年他的婚事必须要定下来。”

    女轿闻言顿时柳眉一挑,眼皮狂跳。

    “什么?大王怎么能答应志儿娶一下贱之人为妻。”

    杨浩脸色刷的一下冷了下来,重重的拍了一下桌子。

    “我允许你重新把这话说一遍。”

    女轿见杨浩有些动怒,也是有些害怕。

    只是仍旧不甘心道:”方才是臣妾说话不周,只是大王,区区民女,如何配得上的志儿的身份,就算是您不想让志儿娶那些重臣家中之女,但也不至于选**女啊。“

    “民女又如何,只要他能当得起母仪天下这四个字,我不管她是何身份,普天之下无论贵贱,皆是我大齐子民,在我眼中都等同视之。”

    “臣妾恳请大王三思啊!”

    “你觉得本王是不知思考之人否,我告诉你,这件事你不得插手,若是不想志而因此怨恨与你,你最好接收这个事实。

    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准备好教导你儿将来的妻子,熟悉宫中礼仪,熟悉如何在王宫中生活下去。

    你就不用做多余的事情了。

    ”

    女轿还想在求,但是杨浩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就这样吧!”

    说着,不理会脸色无比的难看的女轿,起身离开了女轿的寝宫。

    愤怒不已的女轿气的银牙紧咬,重重的的拍了一下桌子,喝道:“来人!”

    守候在门外的女官闻言,连忙进来垂首听命。

    “去查查跟着志儿的那贱婢家住何处,我不想在见到她出现在长安城中。”

    女官一听这话,就明白女轿要做什么。

    她也没有多说什么,躬身道:“娘娘放心,奴婢定会做的周全。”

    “嗯,你去办吧!”

    只是正当女官准备离开的时候,女轿却将其叫住。

    她想起了杨浩的警告,若是在这个时候将那女人弄死,不用想杨浩也知道是她做的,这很可能对她造成不利的影响。

    毕竟现在后位空悬,若是这时候惹怒的杨浩,恐怕没什么好果子吃。


………………………………

第四百五十四章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不能杀人女娇顿时觉得这件事有些难办了。

    烦躁的在房间内踱着步子,秀眉紧皱。

    “娘娘不必忧心!奴婢觉得这事并不难办!”

    那女官阴森森的说道。

    女娇停下脚步,冷声道:”哦!你有何办法。“

    那女官走到女娇身边,附耳将自己的计策讲述了一遍。

    女娇听完后,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很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事成之后少不了你的好处。”

    “奴婢谢过娘娘!”

    女娇点点头:“本宫有些乏了,你下去吧!”

    “是!”

    女官退下后,女娇嘴角露出一丝冷笑。

    长安城外。

    杨志左等右等,终于等来了姗姗来迟的娥竹。

    “今天怎么来的这么晚!”

    杨志有些不满。

    娥竹撇着嘴道:“我哪像你这般清闲,现在正是农忙的时候,我能找借口出来已经不易,你还不满意了。”

    杨志摸了摸摸鼻子,嘿嘿一笑,将准备好的礼物拿了出来。

    “看!这是什么?”

    “呀!风筝!”

    “想玩吗?”

    娥竹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怎么了?你之前不是很想要一个风筝吗?”

    杨志见此有些不解。

    “娥竹知道木公子家中颇有积蓄,但是风筝本就昂贵,娥竹觉得将钱用在这上面有些不值。”

    杨志笑了笑道:“无妨,些许钱财而已,只要你能开心,这钱就花的值。”

    娥竹脸色微红,有些羞涩的问道:“木公子乃是高贵的人,为何会对娥竹一个平民女子这般对待。”

    “你听说过一见钟情吗?”

    “一见钟情?何意?”

    “就是第一眼见到你,就觉得此生你我乃是上天注定的夫妻啊!”

    如此**裸的深情表露,未经人事的少女春心顿时一荡,羞涩中又带着些许的甜蜜。

    “今日天气正适合放风筝,来吧!我教你怎么玩这东西。”

    青山绿水之间,热恋中的男女,相拥肩靠肩看着漂浮在空中的风筝,仿佛自己便是这天地间最幸福的人了。

    但是相聚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黄昏时分杨志派人将娥竹送回家中,并将她借口来长安成要买的药材也一并交给了她。

    只是这对热恋中的男女,并不知道,他们的结合,并不受到所有人祝福。

    数天之后,杨志有些郁闷的发现,原本对自己的婚事没那么上心的母亲,这几天忽然无比的热心起来。

    听着女娇教书那家的小姐长得多么美丽,多么有教养,杨志便觉得无比的头大。

    应付完女娇的唠叨后,杨志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有些昏昏沉沉的,隐隐的觉得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

    日理万机的杨浩,并不能时刻注意自己妻儿的小动作。

    经过一年的多的准备工作,东门主持修建的齐国第一座跨河大桥在月初的时候已经开始动工。

    这是路途遥远,知道四月下旬杨浩才得到具体消息。

    东门送来的奏折,时分详细的介绍了,他这一年来都做了些什么。

    工程如何实施都按着公布制定的项目样本,详细的把施工计划罗列出来。

    厚厚的奏折将近万字,可想而知,完全凭借手写如此多的字,东门是多么重视这项他自己主持修建的工程。

    奏折中,东门介绍,建造跨河大桥的所有技术难点,已经大部分找到了办法。

    如果不出意外,这座桥将在一年内完工。

    当然前提是,朝廷的拨款能够及时,这关乎这工程的进度。

    杨浩对这个桥梁也是时分的重视。

    虽然大齐的官道每年都在修建,但是受限于技术条件,道路只能选择地势平坦河流较少的地方进行修建。

    这么做往往会绕很远的距离,极大的更加了通行的成本。

    若是这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桥能够通过检验,积累的经验将会在全国推广开来。

    这样一来,齐国的低劣的交通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杨志仔细的将一万多字的奏折看完,对东门的施工计划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拿起笔,写了一些勉励的话语,让东门吃一颗定心丸,将全部的心思都用在建造桥梁之上,其他的事情都由他们这一国之君顶着,不用担心有什么掣肘的问题。

    “大王!左相求见!”

    杨浩放下笔,沉声道:“宣!”

    已经两鬓斑白的寅,进来后,躬身想杨浩施礼。

    “臣参见大王!”

    “不必多礼了,走吧!‘

    “谢大王,不知大王唤臣前来有何要事?”

    “也没什么大事,我最近有个想法,想听听你的意见。”

    “哦!大王请讲!”

    杨浩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出一份卷轴,将其平铺在书桌上。

    “你先看看这个!”

    寅有些狐疑的上前,之间这卷轴上画着一些图案,在这图案旁边还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在卷轴的最左侧,写着几个大字。

    “南北运河示意图?”

    寅喃喃道。

    杨浩点点头。

    “不错,我打算人工挖掘一条河流,这条河将大齐南北贯通,若是此河建成,将会极大的增加我过南北之间的往来,你觉得如何!”

    寅没有急着回答,捻着胡须沉吟起来。

    良久之后,寅道:“大王的计划是用几年建成此河!”

    “我也知道这件事不容易,能有十年建成此事就行了。”

    “十年?大王可曾想过若是开凿此河,将耗费朝廷多少赋税,这件事乃是改天换地之公,臣觉得别说十年,二十年估计都很难完成。“

    杨浩沉默了,盯着图纸看了良久,喃喃道:“不行,二十年太久了。”

    “大王还请三思,这件事若是操之过急,臣担心百姓会有怨言,臣明白这件事对我大齐有利,但是若是这工程开始,耗费的人力将数之不尽,如今国库好不容易才充盈许多,若是将百姓的精力用在这上面,将会使多少的田地无人耕种,几年下来,后果可想而知。”

    杨浩烦躁的走了走,停下脚步道:“若是我们不用百姓呢?”

    “不用百姓?”

    寅不由得愣了一下。

    杨浩道:“没错,我们只要我大齐子民,就不会耽搁了耕种,南方不是有一群光屁股的野人吗,听说这些人在江北已经成了隐患,既然如此,倒不如将他们利用起来,这些人给点吃的就可以了,用他们想来能节省朝廷不少的钱财。”


………………………………

第四百五十五章 科教兴国,实干兴邦。

    “这倒是个办法,不过大王,朝廷将来定是要将百越之地纳入版图的,若是现在过于奴役他们,臣担心会对将来的统治不利。”

    寅有些担忧的说道。

    杨浩闻言也不禁沉吟起来,寅的担忧不无道理,百越之地虽然如今尚处于蛮荒阶段,但是总有一天这里势必会是自己的地盘,他可不想征服那里后,就要面临此起彼伏的反抗。

    仔细的想了想后,杨浩道:“这样,如果我们给那些越人一个承诺,只要他们在挖掘运河的五年之内,能够听从命令,比违反我大齐的律法,我们可以让这些五年后得到齐人的身份,一切权利与我齐国子民一般无二,这样如何?”

    寅想了想道:“大王高见!”

    杨浩笑了笑:“既然如此,这几天我会把详细的计划写出来,朝会的时候在与群臣进行商议,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能完成,对我大齐的统治也是有极大的好处,具体的所耗费的钱财,就由爱卿费心算个大概了。”

    寅沉声道:“大王放心,臣定不负所托。”

    远在千里之外的百越人根本不知道,在他们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被两个人简单的商议就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这不得不说是弱者的悲哀,命运完全不由自己所掌握。

    越将来面对繁重无比的劳力,可能让人买了还要帮着剥削者数千,露出感恩戴德的模样。

    杨浩知道自己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剥削者,曾经是,现在也是。

    只是相对于其他的剥削者,杨浩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这民智未开的年代,自己的剥削显得是那么高尚,毕竟自己的在剥削的时候,还能给这些可怜人一口饭吃。

    但不管如何的进行粉饰自己的行为,他心中很清楚只要自己坐在这个位置上,这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别说是现在这个物资极为匮乏的年代,即便是自己前世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乌托邦模式的社会也只是可空想。

    共产大同,是杨浩的心中对自己国家美好的期待。

    但同时他也是个时分现实的人,明白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蛋。

    比如准备开凿的这个南北大运河,他预计的工期将近二十年,而且这个工期只是个保守的估计,也许实际挖掘起来,所用的时间远比这个时间要漫长。

    另一个时空中,杨广虽然用了七八年来挖掘,但是这哥们所挖的运河是在数个朝代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建。

    以隋朝的时期的人口规模与技术水平都用了七八年之久,可想而知,运河工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杨浩敢这么做,是他自信自己的国家的组织能力,动员能力,远比隋朝要强,即便是人口上不足,但是在工具上已经远超当初隋朝。

    这么多年的发展,火药经过数次的改进,其威力已经达到了齐国技术的极限。

    有着火药等其余工具的辅助,二十余年建成运河,杨浩并不认为这是天方夜谭。

    只要不影响到民生,大齐就不会想隋炀帝那般因为横征暴敛而弄的民不聊生,也没有世家大族对自己进行掣肘。

    几番对比之下,杨浩的出境绝对要比杨广好太多了。

    只要运河一开通,齐国南北之间就有了四条贸易往来的通道。

    其一是海路,其二便是铁路与官道,其三就是这个南北大运河了。

    三条通道全部完成的那一天,齐国对国家的掌控力将会达到所有封建王朝望尘莫及的地步。

    不禁如此,另外一个能增强自己统治能力的大杀器,还在酝酿之中。

    只要这些全部实现,自己统治九百六十万平凡公里的梦想,将会变成现实。

    这些东西,只要在自己临死之前给弄出来。

    就会为自己的继承人打造一个固若金汤的帝国。

    只要不出现内乱,杨浩甚至觉得自己的大齐有希望打破封建王朝数百年一个轮回的怪圈。

    他不希望大齐能万事一系,能传承个七八百年,也不枉自己操劳一生。

    数天之后,杨浩将完整的运河施工计划拿到朝会上与百官一起讨论。

    熟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做事好商量。

    百官们虽然没有杨浩的远见,但是也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也能发现其中一些杨浩没有察觉到的问题。

    朝会围绕着这个庞大无比的工程,连续讨论了三天,初步将目前所能想到的问题圈闭罗列出来,并针对性的拿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后。

    这个工程便被敲定了下来,杨浩的计划是,于明年年初的时候,从南北两端同时进行开工。

    最北端是位于后世北京所在,而最南端则是抵达长江边缘。

    虽然具体的施工方案初步的被敲定,但是还有很多时期没有解决。

    比如负责施工的官员,征召越人事宜等等,这些都必须在明年施工前解决。

    清闲了许久的各部,立即开始忙碌起来。

    而大齐的升迁是以政绩为标准,这个时间跨度及长的工程,无疑是他们为自己捞取政治资本的绝佳途径。

    无论是大小官员,都削尖脑袋想要参与到这件事中。

    有竞争,人才会有动力,杨浩对官员如此积极主动的态度很是满意。

    洪武十五年五月,礼部尚书将今年科举的报名人数统计报了上来。

    杨浩看过只会有些惊讶,今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报名人数明显的要比往年多了许多。

    去年的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数乃是一千七百人,而今年一下子突破到了三千人。

    相对于人口将近五六百万的帝国而言,三千人看上去并不多,但是这三千人只是有资格参加的科举的人,他们能够报名成功,就说明这些考生在当地已经通过了一些列的选拔考试。

    这都是建立在海量学生的基础之上,如此不难想象,齐国的识字率正在飞速的提升着。

    杨浩对此颇感欣慰,十几年的时间能做到这一点,完全得益于朝廷推行了三年义务教育与纸张的普及。

    尤其是纸张与印刷术,更是让知识传播的成本变得极为低廉。

    文盲的减少,对于奉行科技兴国的杨浩的而言,绝对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

第四百五十六章 往事

    科技代表一个国家未来的潜力,齐国的科技得益于杨浩这个bug存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实现了超乎想象的成就。

    他作为开国君主,推行新科技并不会向某些穿越者一般,在权利弱小的时候受到太多的掣肘,甚至为了自保,一些黑科技只能藏着掖着。

    但是杨浩根本不顾及那些,什么科技的发展规律,在他看来都是狗屁,若是有可能,他希望吧前世的科技全复制出来才好。

    拿着ak47一阵突突的快感,想想就觉得过瘾。

    只不过杨浩的水平有限,只能玩一些低端科技,即便是他写的那些科学理论也都是半吊子水平。

    不过即便如此,在动用国家的力量之下,硬生生将文明提升几个等级,倒也并非难事。

    作为一个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拥有六百余万的过民。

    在朝廷同意指挥之下,发挥的生产力绝对是封建王朝的顶峰存在。

    杨浩这些年,基本上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所能写明白的知识,都整理的出来。

    科学院的大图书馆绝大部分的资料都出自杨浩的笔下,其余的都是这十几年来,一些地方志,或者其余的文献资料。

    齐国编修的夏史与上古史也存放在大图书馆之中。

    可以说,齐国科学院的大图书馆掌握着这个时代最为顶尖的科学知识。

    等闲只之人根本接触不到这些高深的知识,即便当朝的那些大佬,虽然权利很大,但他们的权利在科学院中就不好使了。

    科学院之外的人,想要这些书籍,必须经过杨浩的同意才可以,并且要说明查阅的目的。

    无论在什么时代,知识就是力量,尤其是这种能够改变人类命运的顶尖科技,只能由少数人掌握。

    科学院基本上都是齐国最为顶尖的人才,不出意外,这些人的一生都将奉献在科学研究的事业之上。

    齐国的知识分子,虽然不敢百分百的保证不信仰鬼神,但是相对于鬼神,科学几乎是成了宗教一般的存在。

    科学是解释自然的一种工具,越是深入了解,就会越发的对自然感到敬畏。

    与其说齐国的知识份子崇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