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什么劳动价值的小孩子,抢不到多少肉,饥饿的他们,甚至将树枝上和锅里残留的肉渣舔得干干净净。

    这一切杨浩都看在眼中,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便是他如今变得越来越冷漠自私,但心中还是很不舒服。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来解救这个世界的,仿佛就像是站在高处的众神,以一种局外人的眼光,俯瞰着脚下的芸芸众生。

    可是看到这些如同非洲难民一般的孩子,他知道自己和这个时代的人并没什么不同,只是这众生当中一员,谨小慎微的活着,要说有区别,可能只是他为了心中的那一丝光明而奋斗的目标罢了。

    如今部落里除了军队之外,基本上是私有制和公有制相互混杂。

    虽然绝大多数的物资都是由部落集中配给,但是个人也是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的,只不过部落里连商业的雏形都没有,私有制的特点不那么明显罢了。

    而这顿全部落的鱼宴,杨浩自然是有所不同的,作为现代人的他,在吃的方面自然会讲究一些。

    亲自下厨,用简易的食材弄了一顿还算丰盛的美味。

    看着女娇吃的满嘴流油的样子,杨号知道,自己的厨艺在这个时代应该是顶尖的。

    用筷子夹了一小块鱼肉,味道有点腥,不过比起其他人简单的烤熟,这已经称得上是美味了。

    这一顿饭,杨浩吃了很多。

    “如果部落能不为下一顿还有没有的吃而发愁,那该多好。”

    想到此处,杨浩心中很是无奈。
………………………………

第七十章 霸道

    也许无知也是一种幸福,在杨浩看来悲惨无比的部落,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却是个不错的地方。

    基本上适应了大齐部落的任仲,还是有些不理解,为什么杨浩会这般仁慈的对待那些下贱的奴隶,在他看来奴隶的价值就是为主人劳作,就是一种工具而已。

    而杨浩虽然也会奴役这些人,但这种奴役和奴隶的性质完全不同,他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种现象。

    当见到那些得到赏赐的人,发自内心的感激杨浩,任仲心中隐隐的有了一丝触动。

    看着地上那些已经做好的弓胚,任仲感到一丝恐惧,齐部落如今缺乏弓箭,他不知道,如果齐部落装备了弓箭之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毕竟那些使用古怪阵型的战士,在他看来已经十分强大了,如果这种战士再多上一些,任仲不敢再想下去。

    “也许真的能复国吗?”

    任仲心中有些恐惧和期盼的想着。

    在第一批鱼收货颇丰之后,杨浩没有再次进行捕捞,只是让人继续编织更多,更大的渔网。

    族人们都看的出来,杨浩正酝酿这着一次大行动。

    尝到了捕鱼甜头的战俘们,自然是十分卖力的编织渔网,捕获的鱼越多,他们能得到的残羹剩饭也就越多。

    大齐部落所有人都在忙碌着,和这个时代其他部落截然不同,仿佛时间对于这个新生的部落十分无比的宝贵。

    甚至于那些小孩子也被赶去河边捉鱼虾,这是杨浩允许的,他不能让这些小孩子吃饱肚子,只能给他们些许自由,去外面自己找吃的。

    部落的围墙以每天数公分的速度在增高,如今的围墙已经到了齐腰的高度,按照这个进度,入冬之前完成全部的防御设施,应该不成问题。

    围墙是夯土墙,与之前的围墙相比,这一次只要建成,大齐部落的驻地,勉强称得上是城池了。

    城门,望楼,胸墙,阶梯一应俱全,在这个时代的防御体系中,大齐部落可以说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大齐东部,三朡国议事大殿。

    三朡国君小心翼翼的应付面前的一名强壮的青年,额头已经布满了汗水。

    “小邦不敢欺瞒使节,吾族遭灾,今岁的贡品只能这么多了,再多,小邦恐有异变。”

    年轻人冷笑一声道:“今吾王,平定天下,万族来贺,四方承平,你三朡国向来富庶,以区区灾祸就可诓骗与吾否?”

    “使节明鉴,小邦怎么如此胆量,三车粟稷与一车麻已是小邦的全部了,今岁新粮还未收获,实拿不出更多。”

    三朡国君一脸悲苦的诉说着自己难处。

    “这么点东西,你让吾如何回去面见王上,四车粟稷,两车麻,少一点也不行。”

    年轻使节蛮横无比道。

    “这。。。这。。。”三朡国君心中无比愤怒,眼前这人着实贪得无厌,六车的物资,几乎将三朡国的家底,拿走了一小半,让他如何不怒。

    “怎么,你小小三朡国,还敢作乱不成。”见三朡国君脸色不善,年轻使节冷声道。

    此话一出,其身后的战士,连忙将其护住,抽出短剑警惕的盯着三朡国君。

    “护卫主上!”

    三朡国的战士,见到自家主上有危险,连忙冲过来,双方一副剑拔弩张之势。

    三朡国君见此,吓得冷汗直流,斩杀这令人厌烦的使节固然简单,但想到那恐怖无比的夏,顿时所有的不满全都烟消云散。

    “退下,快退下。”

    三朡国君厉声喝道。

    侍卫们不甘的收起武器,退到三朡国君身后,恶狠狠的看着夏启的使节团。

    年轻的使节,挥挥手,让自己战士将武器收起来,冷着脸道:“再有一次,吾将认为尔等作乱。”

    三朡国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赔礼道:“小邦岂敢,惊扰了贵使,吾在此赔罪。”

    “哼,贡品一样都不能少,给你三天时间,必须准备完毕,告辞!”

    冷冷的留下这一句话,转身离开。

    三朡国君呆坐在地上,脸色铁青。

    “黄口小儿胆敢如此辱吾,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暴怒的三朡国君一把将案几掀翻,发泄心中怒火。

    “主上,吾愿为主上除去此獠!”

    一名侍卫拜倒道。

    三朡国君撇了一眼这名侍卫,冷冷道:“休得胡言!”

    这名侍卫道:“那夏人跋扈,吾族若真应他所求,吾族今后从何而食。”

    三朡国君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从牙缝中挤出话“滚!都滚出去!”

    侍卫悲愤道:“诺!”

    这一夜,三朡国君没有回到自己的寝宫,而是跪在祭祀之处长跪了一夜,没有人知道他对神明和祖先说了什么。

    三天后,年轻的使节,趾高气扬的接收了贡品,扬长而去。

    “国君,自启继位,夏后氏越发跋扈了。”祭司悠悠道。

    三朡国君没有回答,只不过眼神中闪过一丝杀意。

    而此时,大齐部落这边,在杨浩归来的第七天,渠终于将第一批的盐运送了回来。

    这一批盐不多,只有数十斤左右,杨浩检查了盐的品质,确认和自己所制作的相差无几后,很是满意,大大赞扬了一番制盐众人。

    在确定制盐基地没有出现意外后,杨浩没有让渠在部落逗留太久,第一批盐运送回来的第二天,便赶着牛车,拉着四五个大陶缸返回盐场。

    有了这几十斤盐,加上部落里还剩下的几十斤粗盐,杨浩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开始着手准备捕鱼之事。

    只有将食物的问题解决了,他才能抽出手来弄别的事情。

    有了第一次的捕鱼经验,这一次杨浩没有亲自过去,只是让朔相负责此事。

    而先前晾晒的鱼干,也已经出了结果,杨浩发现,两种办法都可以晾晒成鱼干,只不过相比起来,通过风干再晾晒的办法,鱼肉的口感更好一些。

    可能是没有用盐处理过的缘故,两种鱼干保存的时间都不长久,仅过了四五天的时间,就有了腐坏的迹象。

    不过这个试验结果对杨浩来说已经足够了。
………………………………

第七十一章 扩军计划

    原本宁静的河流,在人类闯入之后,开始变得嘈杂起来。

    杨浩不知道这条河流在大规模的捕捞中能承受多久,就算是鱼再多,总有捕捞完的时候。

    但这种担心,随着一筐筐的鱼被运送回来,杨浩便不再关心这种无聊的问题。

    盐被分发下去,部落里顿时忙碌起来,一条条的鱼,被一棍子敲晕,开膛破肚,洗干净之后,撒上一层盐,腌制半天,随后像干尸一般被挂了起来,进行晾晒。

    一排排的的鱼尸,随着微风轻轻摆动,此景杨浩觉得煞是好看。

    食盐在飞速的消耗着,如此奢侈的行为,让寅觉得有一种罪恶感,心中默默向神明祈求宽恕自己的这种浪费行为,即便他知道杨浩这么做是对的。

    而鱼漂是个好东西,杨浩知道这玩意儿熬煮之后能够制成天然的胶水,具体学名叫什么,他并不关心,只要有用,自然就不会放过。

    如今弓箭已经开始制作,而制作羽箭少不了这玩意,贫困的生活,让杨浩不得不利用每一种资源,将它们最大的价值发挥出来。

    这个时代的弓箭是带有箭羽的,这让杨浩不得不佩服古代先民的智慧,恶劣的生存环境,赋予了人类无穷的创造力,如果不是来自未来,杨浩认为自己根本做出这些伟大的发明。

    女人们按着杨浩所说的办法,处理那些橡子,部落里的空地上,到处都是晾晒的橡子面。

    淀粉中的甜味,引来那些嗡嗡乱飞的苍蝇,无所事事的小孩子,有了新的任务。

    拿着棍子驱赶那些苍蝇,成了一种很有意思的游戏。

    精力旺盛的小孩子,乐此不疲的追逐打闹着,仿佛没有意识到生活的苦难。

    对于这些孩子,杨浩犹豫要不要让他们受教育,但是转念间便放弃了这个想法,部落百废待兴,根本抽不出时间做这种事情,教育的问题,只能放在以后再说。

    捕鱼,制盐,筑城,成了大齐部落普通人生活的全部。

    将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下去,杨浩难得的空闲了下来,这段时间由于食物的压力,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时间思考别的事情。

    此刻一闲下来,脑袋中杂七杂八的念头像一团乱麻般冒了出来。

    他觉得自己有些茫然,自己拼死拼活维系着这个部落,不知道是不是一场泡影。

    自己脆弱的胳膊,真的能撬动历史的车轮吗?会不会被碾压的粉身碎骨。

    低头看了看,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他的精神一阵恍惚,心中一直存在着疑惑。

    “我是谁?”

    杨浩低声呢喃。

    “对了!那个奴隶贩子好像提到了有虞部落,难道我是有虞部的人吗?我为什么会成为奴隶?”

    今世的身份,像一个谜团般困扰着他,如果自己将来遇到这具身体的族人,自己又该如何面对。

    杨浩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也许这个谜团他永远也不知道答案。

    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不去想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开始思考关于部落未来的规划。

    就大齐部落目前的情况而言,能够容纳的人口已经到了极限,杨浩觉得短时间内没有必要行兵戈之事。

    但有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是以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大齐部落事实上已经在这个地方定居下来。

    部落暴露只是时间的问题,对于这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部落,周围的势力会如何反应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这个部落与这个世界的主流格格不入。

    杨浩明白,自己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展现自己的实力,最好的办法是,将来犯的敌人,打疼,打的他们畏惧,通过一次次的胜利,逼迫这些势力承认自己的存在。

    只要输了战争,这些势力就会向潮水一般涌过来,将自己撕的粉碎。

    杨浩不想打仗,但周围的敌人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逼着他拿起手中的武器。

    如果不出意外,战争最晚不会超过一年。

    这当然不是杨浩拍脑门的凭空猜测,大齐部落所处的位置并不理想,周围的强大势力太过于密集,能够这么久不被发现,已经足够幸运了。

    等到明年,部落彻底稳定下来后,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展开,不被别的势力注意到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就是说留给杨浩的时间并不多了。

    面对可能的灭族威胁,杨浩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扩军备战。

    如何扩军,杨浩心中已经有了一套方案。

    面对拥有战车的敌人,依靠纯步兵对抗战车肯定是不行的。

    不过战车再强也有它的局限性,那就是这种战争方式对地形的要求十分严苛,而大齐部落所在之地,地形复杂,并不适合战车冲锋。

    这一点是大齐部落仅有的优势,但是杨浩不想被动挨打,缺乏物资的大齐部落,想要靠自身的积累强盛起来,没有数年的时间根本没戏。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掠夺,通过掠夺快速的积累财富,迅速壮大自己的实力,最起码强大到别人不敢轻易冒犯自己的程度,才能安心的进行发展。

    对抗战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骑兵,这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但没有骑兵的情况怎么办,这让杨浩有些为难。

    想要主动出击,就得找到在野战之时克制战车的办法。

    杨浩将脑中所能想到,与之有关的战争信息都回忆了一遍。

    战车唯一的动力就是马,只要将马弄死,弄残,战车就是个活靶子,只能任人宰割。

    而让战马失去战斗力,后世之人的经验是很好的借鉴。

    铁蒺藜,陷马坑,拒马,这三种办法都能有效的克制战马行动。

    而且战车不是骑兵,没有灵活的机动性,理论上这些办法比对付骑兵更加有效。
………………………………

第七十二章 战争理念与盖房子

    铁蒺藜这玩意对杨浩来说实在是过于奢侈了,不要说现在是青铜时代早期,就算是到了铁器时代,这东西也属于奢侈品。

    杨浩自然不会奢侈到打算用铜代替铁来做这东西。

    那么对付战车的办法只剩下两种办法了。

    拒马这玩意用来固守还可以,只不过打造起来,并不容易,而且不易于携带,在野战当中能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

    最有可行性的就是陷马坑,当然这陷马坑也不是想挖就挖的。

    如果是遭遇战,敌人怎么会给自己时间挖坑,有挖坑的时间估计都死上四五次了。

    想要利用好陷马坑,硬拼肯定是不行的,杨浩虽然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经验不多,但他也不是白痴,先秦时代什么是牛人,自然是善用计谋之人。

    杨浩自认比不上史书上的那些牛人,但和这个时代人比,自己应该算是弄阴谋诡计的老祖宗。

    想到此处,再次将那幅简易的地图拿了出来。

    战车最有力的作战位置是平原开阔地带,而他的假想敌就是三朡国。

    而大齐部落到三朡国之间平坦的地形并不多,能够让战车有发挥空间的地方只有两三处而已。

    杨浩在地图上一个位置敲了两下,嘴角露出一丝冷意。

    “此处,将是决胜之地。”

    良好的战术想要发挥出作用,必须依靠一支强力的军队,无论什么时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都是人。

    杨浩有心想要扩军,但现在并不是时候,他在等,等一切稳定下来,就是大规模的扩军之时。

    虽然他将部落的人分为三六九等,在他的眼里其实并没有区别,这么做只不过是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优越感,更好的维护自己的统治罢了。

    如果有必要,他会把不犹豫的将战俘提升为族人,至于什么战争是贵族间的游戏,在他看来只是一句屁话。

    战争就是无所不用其极,处于弱小的一方,想要崛起,不仅对敌人狠,更要对自己狠。

    杨浩将扩军计划看做一次军事改革,将心中所想,详细的记载下来。

    而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这次军事改革,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后世史学家,将这次改革定义为人类文明战争模式从贵族游戏到血腥厮杀的开端。

    捕鱼,打猎,织网捕鱼,时间就在这平淡的忙碌中悄然流逝,转眼间过去一月有余。

    初秋时节,早晚已能感受到凉意,河滩边的抢种的农作物长势良好,如果不出意外,在入冬之前,应该能收获不少谷子。

    一切看起来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制盐的产业已经初步形成规模,在改进了煮盐的容器之后,盐的产量增加了不少。

    从最开始一天六七斤,如今已经达到了二十几斤左右。

    经过这一个月的努力,部落的盐,从入不敷出慢慢的开始有了剩余。

    风干的腌肉占据了部落很大的面积,各种经过腌制的野菜和树叶,被埋入地下,作为过冬的储备。

    仓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有了这么多的存粮,无论是杨浩还是低贱的战俘,都感到了心安。

    一个月的捕捞,已经让河中的鱼类数量猛降,零星的收获已经提不起他的任何兴趣。

    因此他决定停止捕鱼,将这些空闲的人手用在别的地方。

    随着冬季的即将到来,防寒已经被他提上了日程。

    杨浩没在这个时代经历过冬天,对于现代人的他来说,冬天有羽绒服,屋里有暖气,并不觉得冬天有多么难熬。

    但是这个时代不同,别说羽绒服,甚至连棉花都没有,他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裹挟兽皮取暖这一种办法。

    更主要的一点,他知道这个时代处在小冰河时代末期,全球性的气候变暖,冰川融化会让冬天变得异常寒冷。

    由于担心自己会被冻死,杨浩询问了部落里的土著们,但得到的答案和他想到办法别无二致。

    他有些无语,只能佩服古人身体素质强悍。

    为了不让自己在冬天的时候冻成狗,杨浩决定放弃帐篷,改住房子。

    对于杨浩突然的提议,寅有些不理解,为何要建造房子那么麻烦的东西,在他的观念里,房子是一种很不实用的东西,倒不如住在帐篷里舒坦。

    杨浩自然不会理会寅的劝阻,之前是没空盖房子,现在人手足够,食物的问题也告一段落,如果能在粮食收获前,把房子盖好,冬天时候自己也能舒服一些。

    他心中很想为自己盖一座宫殿,最不济一座砖瓦房也是极好的。

    冬天时候躲在暖和的宫殿里,像电视剧里的那些帝王一样面对群臣指点江山,或者躺在炕上御女三千。

    幻想终归是幻想,他知道这是不现实的,即便是部落里已经有了一些砖,数量少的根本不足以建造一座砖瓦房,更别说宫殿了。

    认清现实的杨浩,只能老老实实按着这个时代最大众,最简洁的房屋样式来建造。

    在不追求华丽,只追求实用的前提下,盖房子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事情。

    并且杨浩为了追求速度,甚至连土胚都不用,只是让人在浅浅的地基上插上木棍,以这些木棍为支撑,糊上泥巴充当墙壁,扣上一个人字形的茅草房顶了事。

    这么一个简易的房子,不到两天就能建好一个框架,至于房顶,杨浩则采用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式,按着差不多的样式和大小批量生产。

    只要房体的泥巴干燥之后,将房顶扣上去,用绳子固定好,一个房子也就建成了。

    如此偷懒的办法,让寅有些无语,他根本想不到房子还能这么盖。

    这种方式建造的房屋,丑是丑了点,不过相比起帐篷来说,住在里面在冬天确实会暖和许多,只不过让寅想不通的是,不知道杨浩为什么要在房屋的地面上挖一个通往屋外的浅沟。

    如果说这是排水渠,他肯定是不信的,哪有排水渠,往屋里排的道理。

    向杨浩说出了自己疑惑,杨浩只是笑了笑道:“这条沟才是这房子的灵魂!”
………………………………

第七十三章 认清自己

    房子的灵魂是什么,寅自然是一脑袋的问号。

    杨浩对此也不多做解释,只是规定每个房子都要留出这么一条沟出来。

    俘虏们自然是没有这些疑问的,在他们看来,这些房子都是贵族老爷们住的,让自己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样才不会给自己惹麻烦。

    而杨浩的做法也和战俘们想的差不多,大齐部落虽然明确按着阶级划分住处,但是第一道围墙自然而然的将人分成了两个世界。

    围墙里面的自然是高高在上的老爷们,战俘们看着排列整齐的茅草屋,心中自然是无比羡慕的。

    这种羡慕不是房子很华丽舒适,在他们看来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不过杨浩不会向他们想的那般无聊,做这些只是让自己过的舒适一些罢了。

    至于什么身份,对他来说更是个笑话,在没有解决掉外在的威胁前,还有闲心搞什么阶级斗争,简直就是脑袋生锈了。

    在将内城的十几间茅草房的框架搭建出来了后,战俘们听到了一个让他们愕然的消息。

    杨浩居然要在外城也要盖房子,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懵了,这样一来房子便不再是身份的象征。

    战俘们自然对杨浩感恩戴德山呼万岁,只是部落的高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