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上古当大王-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了事。
他可是要解放上古华夏之人,理论上只要是存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的势力,都是自己的敌人,都是自己要打倒的对象。
杨浩一开始想要直接拒绝这毫无意义的要求,不过转念一想却放弃这个行为。
因为他忽然想到了南方的香料与远比北方多得多的蔬菜,也许这些东西在那些苗人看来都是一些山中疯涨的杂草,当在杨浩眼中那些都是堪比黄金的东西。
如果能通过这次贸易,从这些苗人手中弄来这些东西,那将极大的丰富齐国的物资。
甚至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让他提前数年品尝到后世久违的茶叶。
毕竟中原还没有统一,打到南方去解放全华夏的伟大目标也不知道何时能够完成。
想到这里,杨浩大笔一挥,准许了苗人与自己谈判的要求,不过他也无形中装逼一次,为了显示自己的身份尊贵,不是什么小鱼小虾就可以目睹天颜,特别规定访齐的使者必须是苗人中尊贵之人。
写完公文,让人送到吏部后,杨浩在书房内继续造成他思考了月余的占领区开发计划。
有莘氏的地盘是齐国本土的数倍之多,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他还是第一次掌管如此庞大的领土,一切都要从头做起。
想要在通讯与交通如此落后的年代,想要保证诺大的领土上数十万臣民都安分守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杨浩的第一个计划就是扩军,有了还算可观的人口支撑,他打算在秋天之前将军队的规模扩充到八千人左右。
而这八千人只是战兵,另外他还准备组建两千余人的后勤部队,这些部队不负责上阵杀敌,专门负责转运粮草,与齐国境内各个军事驿站的维护工作。
没有水路,想要在如此庞大的领土内,快速的传递消息,驿站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提到驿站,杨浩不仅想起了后世事业下岗的明朝快递小哥李自成同志,他不仅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容。
他不知道在这个时空的未来,会不会也有这么以为快递小哥下岗,在中原大地掀起狂风暴雨,华夏会不会因此而沉沦。
杨浩看不到这个时空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只能喃喃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
想要当帝王要有作为帝王觉悟,他很清楚没有万世一系的王朝,王朝灭亡之后,皇族子弟,比起前朝大臣们也许是无比悲惨的,稍有不慎就是血脉断绝,除非他大公无私恢复曾经的公天下,或者成立所谓的共和制度。
但杨浩并不是圣人,和华夏千百年来的族人们一样,都希望能够光宗耀祖为自己的后代们打下一片基业,即便这很可能是一种慢性毒药,是这亘古宇宙漫长的时光中,留给世人的一种时间纬度的公平。
杨浩叹了口气,不去想这些,用竹片拨了拨跳动的蜡烛,伏在书桌上规划着尚未完成的占领区重建计划。
………………………………
第二百九十章 凯旋
对于千里迢迢支援前线的十几名掷弹兵成员来说,这一次他们是注定无法亮瞎别人的狗眼了。
洪武二年二月,齐国与南方的苗人达成了名义上的和解。
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刻意的回避了有虞有些被杀的族人,还有被齐国俘虏的那个部落。
这些人仿佛就不存在于这个时间一般,人命在这个时代可能只是一个数字罢了,对于在上古苦苦挣扎求生的先民们来说,活着就是一种奢望,人命贱如狗莫过于此。
洪武二月中,苗人向齐国派出了使团,准备面见北方这个新兴势力的首领,他们对这一次的交易充满了信心。
今年的冬天,气候没有那么极端,杨浩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完善的齐国发展规划,已经开始一项项的开展。
二月末,待占领区的局势彻底稳定后,杨浩回到了离开数月的长安城。
齐国的百姓们已经得之杨浩得胜归来的消息,这一天,长安城热闹无比,在士兵的维持之下。
长安百姓纷纷涌出城池,在城外夹道迎接凯旋而归的战士。
这场战争,在齐国朝廷的刻意宣传之下,被描述成一场正义的进步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解放战争。
齐国不是去那边掠夺与杀戮,而是为了解救处在水深火热的民众,只不过普通人根本不知道,那些被齐国解救之人,正在工地上忍受着繁重的劳动,与工头的厉声喝骂。
对于掌握了绝对话语权的齐国朝廷,疯狂的宣传齐国政府的正义与伟大,长久之下,即便是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但在汹涌的民意浪潮之中,根本掀不起一丝波澜。
大军回城,一身铠甲的杨浩骑在马上,向两侧的百姓挥手致意。
如此亲民的举动,顿时点燃了百姓们热情,山呼万岁之声震耳欲聋。
尤其是那些接受新思想的学生们,更是狂热无比,声嘶力竭的呼喊着,那架势仿佛只有靠着大嗓门才能将自己对杨浩的爱戴抒发而出。
欢迎仪式持续了半日之久,即便是归来的大军已经渐渐的消失在远处,城外的百姓们也久久不曾散去。
王宫内,杨浩脱去沉重的铠甲,坐在椅子上,心中不仅感慨,这装逼也是一件十分累人的事情。
“大王,这次吾国以雷霆之势荡平有莘,真是扬吾大齐之天威啊,这一战之后,吾大齐乃是些中土之地,最强大的势力。”
寅兴奋道。
杨浩点点头道:“某也想不到有莘居然不战而逃,这一仗居然如此轻松。
不过吾等为不可骄傲自满,有莘的主体实力并未受到毁灭性的打击,这次他们向西而逃,不出意外应与夏启小儿合为一处。
夏启虽败于吾国之手,但其实力并不容小看,诸夏部族,还是有很多听命与他夏启。
”
“大王,按我看,咱大齐就不应该怕那夏启小儿,到时候只需吾等领兵数千,定能杀的那夏国酋首顿足而逃。”
渠自信满满的说道。
再看其余武将。也都是一副深以为然的表情,杨浩只是笑了笑,也没有多说什么。
看着留守外此处的几名文官,问道:“出征的这段时间,各项政务有何进展。”
寅闻言,面容一肃道:“回大王,大军出征期间,吾大齐境内并无异动,新晋升为吾国公民的百姓已经分到了田地,等到开春就可以进行开垦耕种了。
”
见杨浩点点头,寅继续道:“根据各地的官员上书来报,分到各地的先生已经将学府办了起来,进展较快的已经开始为当地的学生授课了。”
杨浩道:“这些都是在他们的政绩考核之内,吏部不得徇私,将他们的政绩都记录在案,除了相关人员之外,任何人不得进行查看与改动。”
寅点点头道:“臣谨记。”
杨浩道:“户部呢?”
少炎连忙道:“回大王,月前,新城那边有仍氏那边派来了使者,送来一些礼物,说是送给淑妃与大王的,那些东西吾已经让人送到了王宫库房之中,大王稍后可以去看一看。”
杨浩皱了皱眉,道:“有仍来人了?他们除了送些东西过来,还说了什么没有。”
少炎摇摇头道:“这倒是没有,他们送了一些东西,听大王领兵讨伐有莘后,在长安呆了几天就离开了。”
杨浩冷笑一声,道:“继续吧!”
“是!
去年收上来的粮食已经拿出来一部分开始酿酒,如今新设计的酿酒作坊已经出了第一批酒,臣自己让人将这批酒放入地窖之内。
”
“这些酒可有蒸煮过的。”
“这个暂时还没有,这第一批酒数量并不多,不到百坛而已。
臣觉得如果按大王所说的那种蒸煮办法,这些酒水所出实在太少,臣想等着积累到一定数量后,才开始弄那叫酒精的东西。
”
杨浩看了一眼,听到新酒酿出来时,口水差点流出来的那些文官武将们,轻声叹了口气。
按他的想法,这些酒都应该拿去优先制作成酒精以备不时之需,不过看他们的模样,他也不想断了这些人难得的口腹之欲。
只好道:“这些酒先拿出一半,随军出征的军官们美人赏赐二斤,士兵每人赏赐三两,就定在明日晚饭时候吧。
其余的官员每人领一斤,剩下的拿去先蒸煮,先把酒精弄出来一些。
”
众人闻言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唾沫,连忙道:“臣等多谢大王。”
接下来杨浩又询问了一下刑部的事情,原的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除非出现当众杀人一类的事情之外,刑部衙门可以说是诸部之中最清闲的一个部门。
这些人如今的工作,除了处理一些重大案件,维持城中治安之外,剩下的活就是完善齐国的法律。
毕竟杨浩制订的只是一个大致框架,不可能面面俱到,其中一些法律条款,只是他想当然的东西,并不一定符合大齐如今的国情,法律只有不断的完善才能更好的服务与人民。
………………………………
休一天
今天有事休一天。端午节无事,每天两章。粽子还是甜口的好。
………………………………
第二百九十章 阴暗
用了半天的时间,将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了解一番后,杨浩还是比较满意这些官员的表现的,虽然有些地方做的并不是太好,但瑕不掩瑜,以目前的情况,他们的政务能力进步还是很大的。
齐人如今已经完全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隐隐的有了后世封建王朝的模样,这要继续这样发展下去,杨浩觉得自己距离这个时空的千古一帝又进了一步。
大臣们离开后,杨浩疲惫的坐在铺了柔软毛皮的椅子上,深深的呼了一口气。
出征在外数月之久,如今回到自己的宫殿,一种久违的安全感充斥在他的心中。
御驾亲征说起来轻松,但杨浩很清楚这其中凶险,齐军虽然比这个时代的大多数部落都要强大,但杨浩并不是百分百安全的,杨浩很怕死,但即便是怕死,这御驾亲征之事,他也不得不去做。
这关乎到他未来的赫赫武功,历朝历代没有哪个开国君主不是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他不敢安安稳稳的坐在舒适的长安城中,作出一副运筹帷幄的样子,最后看着一名名功高震主的文臣武将冒出来,最后跳出来与自己争夺这个皇位。
可能是杨浩又受迫害妄想症,即便是平时他表现的对大臣们好一派君臣和睦的样子,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再提防身边每一个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人。
只有他自己知道的间谍系统,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初步成型,这间谍遍布了长安城的宫内与宫外。
从老实巴交的农民,到最底层的劳改犯,还有杨浩那些嫔妃身边的宫女,都是杨浩留在这里的眼睛。
杨浩回到书房后,一名宫女鬼鬼祟祟的趁着别人不注意,快速的来到书房之中。
见到杨浩后,立即跪拜道:”奴婢春红拜见大王。“
杨浩面无表情道:“起来回话!”
“这段时间宫中可有异动?”
“回大王!几位娘娘都很安分,不过!”
杨浩脸色一沉“说!”
“大王,原嫔与淑妃倒没什么,虽然偶尔有些走动,不过大多数时间都在各自宫中照看小主人们,只是另外两名才人,女婢却是从一些宫女中听到她们又抱怨过大王。”
“抱怨了什么?”
“两位才人怨怼大王冷落了她们,看着原嫔与淑妃娘娘都有了小主人,她们心中可能又不满。”
这宫女说完,有些忐忑的看了杨浩一眼。
她之所以说那两位才人的坏话,有自己的私心存在,女轿与蒹葭一个是与杨浩同甘共苦走过来的结发夫妻,一个是东夷大族的贵人美貌无比,自然是她高不可攀的存在。
而那两位才人算什么东西,被别的男人用的残次品而已,是的就是残次品,这个流行于工匠之间的名次,她认为用来形容那两个才人再合适不过了。
与她们二人相比,她的容貌并不逊色与她们,而且自己还是二八年华处子之身,凭什么自己就要当卑微的宫女,而她们享受着杨浩的宠幸,却还有如此抱怨,嫉妒有时候让人心理扭曲,只不过春红是个聪明的女人,此时她虽然有些窃喜,但不敢表现出任何的异样。
如果被杨浩发现自己再搞小动作,她知道以杨浩的脾气,自己绝对不会吃不了兜则走,最总要的是,那样就断绝了自己爬上杨浩龙床的机会。
杨浩盯着春红的脸看了良久,防护要将其看穿一般。
压抑的气氛仿佛让春红有些喘不过气来,后背早已经被冷汗打湿。
就在她以为杨浩发现了自己的那点小心思的时候,杨浩忽然笑了笑。
“些许抱怨而已,且不去管她们,你做的很好,下去吧,记住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否则,后果你知道。”
看着杨浩人畜无害的笑容,春红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连忙应是,恭敬无比的匆忙离开了书房。
春红离开后,杨浩的笑容渐渐的凝固了。
“哼!”
杨浩冷笑了一声,不知道这笑声是对春红还是那为才人发出。
黄昏。
因为大军凯旋而归喧闹了一天的长安城,渐渐的平静下来。
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在夕阳的余晖之下显的宁静而祥和。
王宫之中,杨浩将自己的四个女人都叫到了身边,他没有单独选择去见某一个女人,而是难得的与众人一起享受了一次家宴。
自从他位及九五以来,向今天这般平静的吃一次家宴仿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杨浩的大儿子如今已经一岁有余,虽然还不能吐字清晰,但已经能围着杨浩叫父王了。
杨志长得很像杨浩,准确点说,长得像这一世的这具肉身,有时候杨浩看着抱在怀中拽自己胡须的小屁孩,心中的感受很是古怪。
虽然知道这小东西是自己奋斗驰骋一番才创造出来,血统上是自己的孩子,但是按他真正的灵魂来说,这又不是他的孩子。
这中复杂的关系,让杨浩有些不知道如何处理今生与自己子女的感情,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哲学家们才能给杨浩一个答案。
这一场家宴杨浩吃的很满意,前世到死也没享受过天伦之乐,来到这个时空才体会到,这种儿女双全,平平淡淡的生活也许才是人世间最幸福的事情。
夜晚,杨浩选择了让女轿留下。
虽然有莘氏那边也弄来几个貌美女子消解自己的寂寞,不过对于杨浩来说,那些女人与自己的嫔妃相比,就是外面餐馆与家常菜的区别,餐馆的菜可以偶尔吃一吃尝个新鲜,而家常菜才是与自己相伴一生的存在。
女轿躺在杨浩怀中,如同一只疲惫的野猫一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
“大王,您这一走就是月余,奴心中对大王甚是想念。”
杨浩笑了笑,一只手在女轿的身上游走。
“等天下太平了,我就不走了,到时候咱们齐国,咱们的长安城,就如同天上最亮的星星,到那是,我要用世上最美丽的玉石,珍宝亲自为你戴上。”
………………………………
第二百九十一章 武将待遇
杨浩回到长安后,并没有享受几天的天伦之乐便投入到了繁杂的政务之中。
虽然齐国的官员做的还算不错,但许多东西并不能让杨浩满意。
现在对于齐国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对有虞氏矿产的开发工作。
在杨浩离开莘之前,占领区已经开始组织修路建城,为将来矿产的运输做准备。
虽然金属的冶炼可以放在矿区进行,但是那样做很容易将齐国掌握的高新技术泄露出去。
毕竟冶炼的工作科技含量并不高,只要掌握了步骤很容易就能将其复制出来。
最保险的办法,还是把冶炼工作放在齐国腹地,也就是长安城周朝来进行,敌人如果能从长安获取这些技术,那就说明齐国高层已经腐朽不堪了。
占领区的建设需要庞大的人力资源,这些人不仅仅包括原有莘氏各氏族的劳工,还需要齐国派遣大量的监管人员。
如果用军队来做这件事,将会极大的影响齐军新兵的训练进度。
因此杨决定从现有的齐国公民之中,征召数千人专门从事劳工的监管工作。
从齐国原有的近十万公民中抽出数千人,这是个很复杂的工程。
如果不能有详尽的规划,很可能会影响到齐国现在的生活状态,也不利于今年的耕种。
毕竟齐国立国的基础就是领先于这个时代的农业技术。
农业是齐国的头等大事,杨浩在莘城的时候就为此思考了很长时间。
他想出的办法就是将有莘那边缴获的耕牛,有偿的租借给农民,只要农民能够支付起租金,在租约到期前这一头牛便可以说是一个农户的私人财产。
而一头母牛产下的幼崽,农民只要交付一定的钱财,便能够完全总有牛犊的所有权。
有莘氏虽然并不是以农业为主,但其部族之内,驯养过的牛数量却是颇为可观,只不过这些牛却不是耕牛,而是用来拉车,或者是用来食用的肉牛。
整个占领区境内,这种牛的数量不小于五千余头,算上野外活动的野牛,理论上齐国能获取的耕牛数量还能够再翻一翻。
算上齐国原有的耕牛数量,一万多头耕牛,完全能够保证农户,每家每户至少有一头耕牛可用。
这样一来将会极大的提升荒地的开垦速度,即便是种地的人少了,最起码在效率上不会比先前慢上太多。
再加上占领区那边也会种地,虽然其效率不可能像本土这边高效,但蚊子在小也是肉,所产出只要能保证那些劳工的消耗,就不会对齐国9造成太过于沉重的负担。
只要占领区的道路铺设完毕,有莘氏的地盘将被齐国牢牢的控制在手中,到时候再大力扶持当地的农业发展,将会事半而功倍。
杨浩的计划做的很详尽,在洪武二年三月初,齐国朝廷从原有的公民中征召了五千名新兵,算上原本的三千军力,齐国的常备军已经扩张到了八千人。
如此庞大的军力,以齐国的人口来说,绝对称得上是穷兵黩武了。
只不过这八千余人,不可能全部都是精锐之师,杨浩觉得,只要能够保这五千名新兵,能够达到目前老兵三成的水准,在防守上,齐国能够保证现有领土的绝对安全。
只需数年,齐国将会傲视群雄,不会再有一名想样的对手。
杨浩有这个底气,这底气就是来自于齐国远盛于中土诸部的物质基础。
说白了就是齐国的粮食能养活更多的人,有足够的东西,支撑自己养这么一支只负责作战的军队。
也许这个世上有天生勇武之人,但杨浩更相信后天的训练,从齐国正规军走出的士兵,放到任何一个部落都是一等的骁勇之士。
军队的扩充,也让齐国的军制发生了变化。
军官的级别已经从最高的营长,提高到了团长,而八千大军共分为了四个团。
只不过这团长虽然是最好长官,但之前相比,却也受到了更多的限制。
军权目前牢牢的掌握在杨浩的手中,除非遇到战事,这四名团长只能呆在长安城之中,没办法调动一兵一卒。
虽然有些弊端,但他们的俸禄与地位却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杨浩允许他们在长安城附近自己选择位置修建自己的庄园,只要不超过王宫的级别,随便他们怎么搞,甚至他们仆人的数量也从原本的数人提升到了二十余人,可以说他们是除了杨浩这个帝王之外,最为奢华的一群人。
当兵打仗,死心塌地的跟着杨浩打天下为的是什么,不就是让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一些吗。
现在杨浩给了他们地位,给了他们享受,虽然无法向以前那般吃住在军营之中,但现在也足够了。
反正到时候领兵打仗的还是自己,平时窝在长安城里也能好好的享受享受,在他们眼中,这个世界上,除了长安之外,其余地方都是化外之地。
按齐国的官方说法,那些地方就是蛮夷之地,不通王化,与野人无异,自己脑袋抽筋了才会放弃长安城的奢华,呆着没事干往那些地方跑。
杨浩不怕武将贪财,正如后世的那句话所说,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天下便也就太平了。
毕竟武将都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帮自己打天下的,如果自己再像要求文官那般苛责他们,那么他杨浩岂不是非人哉。
该享受的时候就老老实实的享受,只要到了战场给老子打胜仗,就是他杨浩眼中的好兵,好将领,好臣子。
在新兵被分到各自的驻防地点后,南方的苗人也千里迢迢的来到了长安城。
当这些苗人,看着服装统一,铠甲鲜明的庞大军队向着从自己身边经过时,他们心中的震撼根本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到现在他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