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华夏之剑-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雪如布山石隐,长淮迷雾遮河带。苍茫天地披银沙,白绢铺下贫冷逝。茅屋骸骨霜如雪,朱门暖堂肤似纸”。欧阳轩看着这白茫茫的天地,情不自禁的吟出这首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主簿和司马相如唰唰的在竹简上书写。“扈候,如此辞令,在下敬佩,只是稍作些改动更加绝妙”。“哈哈,司马从事不知改何字?”。“铺改冰,即可”。“哈哈,好,就改此字。略词小作让主簿和从事见笑了”。
大雪还在下,白狼兄妹自从回来就有些焦躁不安,对雪应该是他们最喜欢的,现在好像是很敬畏。回了帐篷,翻出吉他,弹了几首舒缓的曲子,给白狼放松放松神经。等它们睡了,才去各营查看。已是深夜时分,雪厚已经近一米,依旧没有减小的趋势,北风吹在脸上,如同刀割,行走很困难。虽然有军兵不停地清扫,但依旧挡不住铺天盖地的大雪。巡视一圈,在细节上又嘱咐了一遍,才回帐睡觉。
一觉醒来,已是巳时时分。赶紧起来洗漱一番,出帐,雪已经小了很多,但也是鹅毛纷飞,能见度不到百米。未打扫过的地方雪已经有一人多高,温度维持在零下二十度。各个校尉来报,各营暂无冻伤,营房亦无坍塌。坍塌房舍之户已安排在城楼之上,县府公堂之内。“房舍不足时,可挖雪洞暂避一时,开粮仓,熬些粥饭,送与灾民”。“诺”
大雪整整下了两天方停。这场大雪之大超出了欧阳轩的想象,没清理过的地方雪深已经没了帐篷顶部。这个年代雪灾在这个地方不应该叫灾害,都是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除了城里的庶民,其他的粮食不用购买,只要房子不塌,不冻死,就没什么问题。强冷空气过后,气温回升,雪自然就化了。除了春播会出现些问题,其他无大碍。所以在当地多个县的地方志里只记载“景帝前元三年正月己丑日,大雪,厚及屋”。如果这场雪发生在游牧部落,那绝对是最大的天灾。牛羊被雪埋冻死,导致断粮,那才叫恐怖。北匈奴之所以会败在卫青手里,就是因为前一年的雪灾减少了一半的人口,只好带着王庭北遁,等缓过气来,才有了北庭南下,三国时期肆虐北方,甚至掳掠了蔡琰。当时的口号就是“忘我者汉,当以等汉充之”,南下的匈奴人建国百年后最后融入当地,现在山西河北陕西高鼻梁黄体毛的基因绝大部分来源于此,匈奴人和汉人的区别就在于深眼眶,高鼻梁,黑发,黄体毛(这个别问我哪来的,自己找历史书看)。突厥之败也是类似,都是因雪灾。看来田禄伯今天也是要败在这场大雪之下,紧缺的粮食和物资,不知道会怎么熬过这两天。
命令郎誓带着羽林军向着田禄伯军营方向挖雪清路,张剪和赵周带领羽林从军铲除城内积雪。这也是一个相当大的体力活。一干就是三天,羽林军清理速度还算是快的,三天内清理出十丈宽进九十里的雪路。之所以叫雪路,是因为出了城门以后不是清理,而是用盾牌压实雪,弄出一条雪路。远远的已经能看到吴楚军营的将旗,其他的都是白茫茫一片。欧阳轩让每名士卒都用透明的羊肠外衣染色后,用竹条编个眼镜框,蒙上染色的羊肠,充当太阳镜。虽然很影响视力,但总比患上雪盲症强。从军都是在城内,有城墙和树木影响,患雪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像这旷野里,都是湖泽,没有干扰色彩,不雪盲那才怪了。
命兵卒继续压雪向前,雪已经停了四天,气温回升到零下六七度,太阳正当空,雪面反光很强烈。剩下的十里路欧阳轩都是带着自己后世带来的偏光镜左手提着刀,右手提着上好弦的弩,骑马在最前面。十里路很快清理完,距离吴楚军营只有百步远,里面静悄悄,营门也只剩下一个顶在外面露着。整个营地帐篷已经全埋在雪下,营地里的雪要比周边低些,明显是清理过。让兵卒继续清理,在营门处将雪挖开,雪下面埋了四名值哨的吴军士兵,已经死亡。两侧门楼上也有二十多名吴军士卒,也都被冻死,还都穿着普通麻布袄,其实就是两层麻布之间塞上些麻线、芦花、羊毛和短干草一类的东西。还有的士卒就是一层厚麻布衣物。不像是羽林军都是羊皮袄,欧阳轩让从军一直大运动量的清雪,也是怕他们衣着单薄冻死。库房里有不到三万件羊皮袄,也都是给了值哨的士卒。
继续向前清理积雪,最先挖到的是靠近辕门的哨营帐篷,等拉开帐篷门的那一刻,欧阳轩后面很多士卒,张口就吐。太惨了,整个帐篷里50具尸骨,其中有三十多具下肢已经只剩下骨头架,其他二十多具嘴角还带着血。不用想,一定是剩下的二十多人吃了已经死去袍泽的尸首,最后还是被冻死。由于雪的覆盖,温度比外面低十多度,对面那个帐篷基本上也是如此,连着挖了二十多个帐篷,也都是凄惨无比。每个帐篷里也有烧过碳的痕迹,但明显准备不足,雪封门之后,还在烧炭,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最后死亡。不像是欧阳轩命令的及时清雪,用的是泥炉子,保证通风等措施。其他的帐篷欧阳轩没有再让挖,直奔中军大帐,也好认,有杆将旗于门外。
等欧阳轩推开中军帐的门,里面有把剑迎面而来,急忙用刀隔开,刀背斜上反挑,重重的砸在袭击者身上,欧阳轩不想再杀了,应经够惨了,好不容易有个活人当然得留着。后面的士卒立即进账,将仰躺倒在地上的袭击者俘获。帐内总共有四个人,都是有气无力的躺在羊皮褥上。屋内火盆早已经熄灭了,只有一点点的灰烬。要不是他们穿的是皮袄,估计也冻死了。“赶紧生火,弄汤食过来”。
片刻功夫,羽林士卒拆掉辕门,收集了很多木头,弄不到泥土,只能开门烧炭盆。厨者赶紧做了一锅羊肉汤,里面泡上干饼,舀了四碗给四个人灌下去。“集合所有军伍,继续挖掘各帐。注意防范,如有吃人活者,斩杀”。
欧阳轩坐在主位案几后,那四个活着的人被放在中间火盆两边,喝完汤泡饼,明显精神了一些。“我乃扈候欧阳氏轩,镇北将军领征南将军兼羽林将军,汝等如何称呼?”。
一个穿着皮裘长袍,头戴丝质方巾,头发花白,方脸大眼塌鼻的老者起身,整了整裘衣勉强起身拱手道:“老夫,东帝架前大将军田氏禄伯,余者皆为本将侍卫”。
“可别提尔等东帝了,现已经绝粮多日,败亡尽在数日内,唯有一死。汝等此番可是来夺粮护仓吧?只可惜,天不允汝,如此大雪高寒,尽毁十万精锐吴楚之军,可认命乎?天变而应不及,焉有不败之理”。“某此败于天,焉有不服乎。只是某想不到,扈候孤军长驱吴楚后方,就不怕截断后路?”。
“本候来时未曾考虑后路,后路无非粮草而,步骑万人,车架行军,强机动,日行两百尚有富足。粮草以月余之量足以,何况截取汝等粮道,卑库”。
“某佩服扈候勇气,绝后而游骑。只可惜,东帝未听老夫言,未开它路而迫长安。独有一道进长安,断其粮,焉有不败。唉,可惜,可惜”。
“哈哈,即使有它路,如此大雪高寒,吴楚后方依然不保”。
“唉,天命使然,老夫认了”。
“来人,将田大将军带回营地,好生款待。雪后与吴王幼子一同押赴长安”。“诺”,门外侍卫应诺而行。
下午时分,从军也参与到挖掘大军之中。清理了三天,气温回到了零度以上,雪渐渐融化。坐在吴楚联军的中军大帐里,听着郎誓和主簿汇报。十万大军,最后活下来的不到两千,马匹无一存活。“主簿命随军祝人做法事。郎将军命人按礼制厚葬阵亡吴军将士。速度要快,免生疫患”。“诺”。
欧阳轩以前看史书时就不明白为什么周亚夫轻兵劫粮道,而未毁仓。吴军为何会断粮,粮道可不止通过泗水运输,也可以通过山东运送。史书上记载的粮仓位置和周亚夫所截取位置相差近三百里,泗水入淮口(今淮安附近),而东阳粮仓(今盱眙县马坝镇)在三百里外,淮河东岸,根本就是两个方向,而且吴国地方志上也记载有四座粮仓,欧阳轩也只是截了两座,其中一个还是粮道。断了泗水粮道,可以走沛国,经楚国送粮,那个时候这一地区当时还在周丘的手中,也可以筹粮供应吴楚联军。另外完全可以派兵回保,而不至于断粮。而最后率领这支轻兵的将领,居然未封侯,这就让人很不理解,最后吴王败退也未回吴国,而是经楚绕行吴国过江投东瓯。现在迎刃而解,一场大雪,彻底切断了粮道,也埋葬了轻兵而进的周亚夫军队。如果不是欧阳轩察觉得早,也会和回援吴军一样冻死困死。地方志上略略数语,才是导致七国惨败的元凶,看来周亚夫是隐瞒了这一情况而邀功。
想通此节欧阳轩才开口道:“主簿,此事如实禀奏朝堂。幸好本候早有察觉,否则后果亦如吴军现状。赵周,命你带所部速去甘泉山下伍庄救灾”。“诺”。欧阳轩还真有点担心公良疏的安全,不知道这大雪和高寒能不能挺过来。
。。。
………………………………
第二十章 雪后的陨石
回到卑库营地,已是傍晚时分,太阳西斜,在冰壳笼罩的雪原上洒下金色的光芒。虽然化了两天,雪还是有一人多高。刚进帐篷,随军的医官来报,“将军,从军中有十数人眼有红肿,畏光,脉象平稳。请将军示下”。“嗯,蒙上眼睛,都带到中军营帐,命人弄些牛羊奶煮沸备用”。“诺”。欧阳轩唤起正在趴在窝里熟睡的白狼兄妹,刮下小半碗唾液,扔给它们两个肉干去啃。
不到半个时辰,十五六个吴军士卒蒙着黑麻布在袍泽的搀扶下已经在账外候命。欧阳轩命他们进账,与案几后坐下,逐个检查,都是很严重的雪盲症,结膜充血一个比一个严重,眼泪不断线的流。对医官说道“无妨,先用牛羊奶给他们洗洗眼”。从带来的包裹里找出未加入蜜丸供外敷用的青霉素,倒入牛羊奶中,搅拌均匀充分溶解。“用这个牛羊奶给她们洗洗眼睛,多洗一会儿”。拿过小半碗的白狼唾液,递给医官,“洗完眼,把这个每人眼里滴几滴,蒙上眼睛。明天早上即可康复”。欧阳轩对白狼唾液的修复能力还是相当有信心的。这些个吴军军卒双膝跪地,磕头谢恩。“都起来吧,男人膝下有黄金,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跪我算何事?赶紧起来,等眼疾好了,上阵杀敌立功,才是最好的报恩”。赶紧从案几后面起来,把人一个个扶起,让医官带他们下去。
借着灯光,继续誊写《本草纲目》,这是欧阳轩每天必做的工作,再有几天就能全部誊写完毕,近千幅彩色插图。欧阳轩誊写的是清前版本,而不是清朝和天朝修改版本。这还是老院长当年的珍藏,欧阳轩拍了好几天才把全书拍完。有些古老医书都是欧阳轩在各地图书馆和博物馆逐页拍的,光这些古书照片就占了欧阳轩平板电脑内存的三分之一。(可能有人会说,户外运动为什么会带平板电脑?这个我以我亲身的经历为诸位解答:第一,是地图和定位。第二,长时间户外,每到一地就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名胜、既往历史,这也是户外的乐趣所在。本人第一次去集安的高丽古城时,当时只是知道那里是古代高丽的王城,对其历史一点也不了解。后来回去上网一查,才知道过往历史,好多见证历史的地方都错过了,只是去了一次旅游。从那以后本人出户外时每去一地都会带上平板电脑,查询一番,从地图、地形、历史人文等详细了解要去的地方。第三就是各地风俗禁忌需要及时了解,遇到时必须马上查询,不然会很麻烦。如在哈萨克族人吃饭时洗手后不能甩手等等。第四,为了防骗。第五,也是最关键的就是识别植物、动物,哪些能吃,哪些能用,尤其是蘑菇和蛇,还有就是要查询利用野外条件制作一些工具和化学药物。第六,就是了解气象条件。第七,就是行程日记。第八,就是睡前欣赏一天的美景,这个有个前提就是otg线。如果你喜欢户外,你的背包里也应该有一台能通话的平板电脑和电子版的百科大全。手机有些功能是代替不了的。所有这些还有一个大前提就是有个高性能的折叠太阳能板充电电池和转换器)。
第二天早上起来,欧阳轩去看了那几个雪盲的士卒,都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巡视了一番各处营地,强化了一番训练。才来到关押吴王幼子和田禄伯的屋子,两个人都是背靠在墙壁上无神的发着呆。欧阳轩进来,田禄伯只是欠欠身,拱手一礼。刘驹则是在欧阳轩进来那一刻,起身跪在欧阳轩跟前,不停地磕头。带着哭腔道“请扈候绕小人一命”。田禄伯扭过脸,极不愿意看到这一幕。“起来吧,你们的生死,我做不了主,等到了长安由陛下发落”。“求扈候救命,小人来生做牛做马定报答扈候大恩”。“太子,不要辱没东帝一世英名,否则休怪老夫无情,当初若不是尔等,岂会有今日之耻。”,田禄伯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大喝一声。
欧阳轩没有理会刘驹,而是走到田禄伯跟前,命侍卫取两杯茶水来。“不要再想了,人各天命。你当初如攻取荆湘之地,定会引起淮南、长沙二王反抗,未必会如愿。陛下定某来此,也是为解南线二王之困。淮南王安虽是陛下族兄,其为人狡诈,有厉王之败为鉴,定不会与尔等做这无把握之事。衡山、庐江二王,皆以其兄为首,更何况长沙王乃上六子乎?”
“唉,一步错,步步皆错”
“战事无所谓错,名利尔,与国无益,与民甚伤。内事虽强,外事皆若,匈奴虎踞盘边,日常扰之,何来?还不是内耗所致。安心为王即好,如若上昏庸,讨之,则天命顺也,现今如何?狂雪高寒断了根本。另现天下定,无威而伐,民心亦不从之。”欧阳轩一边喝着茶水,蹲坐在田禄伯对面说道。
“听扈候所言,不似出自尚未及冠少年之口,反倒似知命之人所述”。田禄伯也没客气,接过侍卫递过来的玻璃茶杯,也学着欧阳轩慢慢品尝。
欧阳轩只是笑笑,没有再说下去,回头对刘驹说道“太子,如若不想进长安,本候可送你一丈白绫,不知可否?”
“扈候救我,扈候救我,某不想死,某只想活着”。刘驹还在那里跪着哭着说道。
“早知当初何苦今日,来人弄两副床踏与田大将军与吴太子”。转头对田禄伯道:“等雪化之后,送二位去长安,如需饮茶酒餐食,可自行吩咐卒役取之”。叫过看管卒役吩咐了一些事情,才要离开。田禄伯忽然开口道“扈候,莫不是相里氏有些干系?”
欧阳轩面无波澜的看看田禄伯,起身道:“相里五候之后,据此百里之外,某曾拜访过”。说完转身出了牢房。田禄伯在后面接着说道:“老夫只恨未听公良公所言,有今日之获,还请扈候善待家小,老朽拜托了”。欧阳轩没有说话,回了自己的帐篷,继续誊写《本草纲目》。
直到傍晚时分,赵周带着公良疏一家。问了下赵周村子情况,还不错,只有几户房子发生了坍塌,村里各家的柴木都烧得光了,才挺过最冷的那几天。这个时候家中都有炉灶,也不会出现吴军营帐用火盆取暖的事,都是用炉灶取暖,烟囱都是泥和石头垒成,这个可以参看一些秦汉古城遗址。公良疏上前拱手施礼道:“有蒙扈候挂念,老夫此次前来辞行,回长安”。“嗯,也好”。欧阳轩挥退帐内其他人,独留公良疏在帐内,小声说道:“公良公,本候还有些事烦请代办”。“扈候所求,老夫自是无不办之理”。
“请公良公将田禄伯家眷隐匿至闽越或岭南诸国”。
“哦,此事,老夫自当办理,这就差人去办”。
“此事需隐秘进行,另与广陵找寻少将军桓茂家眷,一并隐匿”。
“老夫这就去办,就此告退”。说完公良疏拱手施礼退出帐篷。
第二天中午,气温达到了七八度,雪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综合各方探马回来的消息,此次大雪覆盖了方圆千里之地,以淮南国最严重。这次的大雪很蹊跷,来得很突然,气温降的也快,升的也快。
在这里欧阳轩等了整整八天,冰雪才消融到能行走,这里是沼泽之地,车马行进会很危险。每天都有五人组的探马远出百里探路,已经有好几个陷到沼泽里差点没命,终于探清了去往广陵和回长安的一条路。分出千人步骑押送刘驹和田禄伯绕道淮南回长安。其余人马,除留下五千步卒和一千骑兵守卫卑库,将淮仓的粮食全部水路运到卑库,集中管理。带着剩下的全部十三万多的人马杀奔广陵,摧城拔寨,连下数个县城。赵周和张剪配合的很不错,将欧阳轩所教的战术运用得极为灵活。一路打一路收编,到达广陵城下时,已达到了二十万人的规模。羽林军除了一个百人的步卒队,作为欧阳轩的直属,全都分散到从军里任什长校尉之职。西汉的军队善战可不是盖的,男子20岁傅籍,此后每年服劳役一月,称“更卒”。23岁以后开始服兵役,役期一般为2年,一年在本郡、县服役,称为“正卒”,另一年到边郡戍守或到京师守卫,称为“戍卒”或“卫士”。如遇战争需要,还须随时应征入伍,至56岁才能免役。沿用秦时军训规定,西汉军队除演练射御、骑驰、战阵之外,每年秋季都进行教阅,这个叫秋训(后面会专门章节描写平民秋训的生活),又称“都试”,并按成绩优劣进行奖惩。边郡则常有太守“将万骑,行障塞,烽火追虏”,这种训练带有实战演习的性质。所以这些兵质量无忧,弓骑马步皆是上等之手,有的甚至比羽林军经过欧阳轩特殊训练的还要强。一边行军作战,一边进行训练。
广陵城,现在已是一个空城,只有五万人由吴王长子刘贤率领守城,由于大雪沼泽封路河北山东等地的军情也就断了,八百加急带着欧阳轩招抚降军奏疏和这里的军情才发出去五天。按照时间推算,离吴王兵败没几天了。二十万人马立在护城河外,太阳正当头,暖意洋洋。按营列成方阵,后面是欧阳轩让士兵在出发时在城外百里的树林里按自己的设计制作的千量投石车,可拆卸的轮子,由马拉着走,都是简单的杠杆原理,绞盘抬杆,千斤巨石做压杆重物,抛投的东西只有百斤,每辆投石车,都是百人*作。
欧阳轩在阵前举起长剑,二十万人的队伍齐声高喊:“汉室军至,降者免死”。那气势足可以媲美小型地震。刘贤站在城楼,也是战战兢兢,双腿打颤,“彭将军,城能守住否?”,旁边一员老将缕着花白胡子说道:“广陵成高,沟深,粮足,阻二十万大军一年,还是足余”。
等了半个时辰欧阳轩看城头除了增兵别无他样。让传令官命投石机装沙袋,调好高度投与城下。等投石机全部准备完毕,手中剑一挥,千辆投石车里的沙袋如同下雨一样投向城墙下。不到一个时辰,已经投了数十轮。城墙下已经形成一个30度由沙袋垒成的百步宽的斜坡,护城河已经被沙袋填平。投石车已经损坏了快六百辆。
让传令官再次传令,剩余投石车装石头,对城头自由轰击。命令步兵一组百人一组,按训练组成长枪刀阵准备。又命三床弓弩装黄色**轰击进攻缺口的千步范围。随着手中剑的挥落,城墙上爆炸声先响起,接着是铺天盖地的百斤石头砸在墙头。那些刚集结准备要搬运沙袋的吴军士卒,惨遭屠戮。沙袋垒积登城口千步范围内已经无一兵一卒。城楼里刘贤一众已经躲到不知道哪里。
命传令官通知床弩和投石机停止攻击。“中军随我杀!”剑锋前指,当先打马前冲。后面跟着百人的枪盾阵,然后是一队队的,刀枪方阵。
顺着沙袋垒成的坡道很快到达城墙之上,偶尔有几个杀过来的吴军,也都被欧阳轩斩杀。下马,将马置于登城口一侧让开道路。左手盾牌,反握剑,右手刀,杀向千步之外正在赶来的吴军。整军指挥这回由张剪负责,郎誓负责指挥投石车和右军,赵周负责指挥左军和床弩。
步下作战才是欧阳轩的强项,刀盾剑完美的配合生生阻挡住左侧沿步道增援的吴军。右侧由百人的枪盾阵负责阻挡。两侧几户同时接敌,枪盾阵在城墙上反倒比下面攻击威力还大,数不清的长枪在号令下从盾边整齐刺出,盾牌挡住各种攻击,由于城墙狭窄,各方也展不开。随着从军上墙的人越来越多,欧阳轩身后已经有刀枪阵跟着前进,一点点的将吴军*退。直杀到步道上口,由欧阳轩率领两队刀枪阵守住,其他上墙的军卒严格按方队向下杀,右侧的枪盾阵和后续的刀枪阵配合下*退吴军,一直*到上口,向前推进一点后,后面的刀枪阵沿着不到如潮水般杀下去。没上墙的士卒,还在高喊“降者免死”的口号。斩杀了将近半个时辰,欧阳轩一侧的吴军最后在校尉带领下全体投降,接着是右侧也投降。杀下墙头的士卒没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