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色警戒下的苏维埃-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都知道?”王虎的脑门瞬间冒了一股子冷汗。本来,他已经高估了克格勃,没想到现在克格勃表现的实力竟然这么强,连苏科查夫的那点小动作都一清二楚。
“那列火车主要是一些军装和靴子,真正的武器不多,只有一个车厢装的是武器。”王虎快速的回答“苏科查夫抽掉了五百条枪和十箱枪弹,其中有三百支枪在工会,他们组建了一直工人纠察队,陈永海是队长,政委是苏科查夫。”
“另外两百条枪呢?”莫然皱了一下眉头,再次问道。
“不知道。”王虎摇了摇头,无奈的说道“我得到的消息很少,只知道那些枪去了南方,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点了点头,莫然知道王虎没有撒谎。根据克格勃的情报,那些枪应该是到了蒙古境内,至于到底给了谁,克格勃还没有那么大的势力。
一节车厢能够装的东西不多,就算全部装填枪弹,撑死了不过三四十万发,那一节车厢里的武器只有两千支步枪和二十万发子弹,可是却抵得上莫然用三千多个功勋点兑换所得。
系统的局限性,让莫然恨不得把自己能够见到的人全部杀光,然后换成子弹和步枪,装备更多的军队,接着杀人换枪。
想想列宁现在干的事情,莫然羡慕的直流口水,契卡疯狂的杀人,连个数字都没空统计,赤卫队到处作战,杀的人更是没数,那样是换成功勋点,简直令人暴狂。
“有组织的杀人,才最是高效!”一声畅谈,莫然只能考虑怎样把治下的几十万人炸出最高的数字。
ps:第二更。明天小爆发一下,看看能写多少。
………………………………
一百零四章 一溃千里(第一更)
早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之后,新成立的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的《和平法令》没有获得任何响应的时候,列宁就已经开始策划单方面与德国人议和,让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尽快的退出战争。
三年多的战争,已经耗尽了这个国家的元气,国内的粮食产量下降了近四成,最年轻的男人有一千多万先后被运到了战场上,这占了人口总数的将近十分之一,更可怕的是,这些大部分家庭里的支柱,都死在了战场,或者被俘虏,就算是侥幸生还,缺乏医药的俄国,也无力照料他们,很多人同样要死在医院里。
那些不到一半活下来的人,还要忍受着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
从来没有一个民族比斯拉夫人更加能够承受战争,在东线每一次进攻或者防守,都会有数十上百万人死伤,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这样的结果。
火车从东方源源不断的运来新兵,然后运回去无数的伤员和尸体,握着捆在木棍上的刺刀,新兵们连枪都看不到,就要排着整齐的部分向机枪和大炮冲锋,这种根本没有希望的冲锋出现在东线的所有战场上。
军官们每天都随意的把伤亡数字甩到一边,然后疯狂的命令手下的士兵冲锋。
没有面包,没有步枪,甚至没有干净的水和靴子,寒冷和饥饿燎烤着斯拉夫士兵的神经,如果换做是稍加感性的民族,恐怕早已集体疯了。可是俄国的士兵们却坚持了无数个日夜,躺在积水的战壕里,忍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煎熬。
当列宁签署的《和平法令》传到东线战场的时候,麻木的执行上级命令的士兵们,才突然发现,战争似乎要结束了。
无数的政委和布尔什维克党员过来了,他们和每一个士兵讲述俄国发生的事情,他们推翻了残暴统治着俄国的沙皇(当然,在士兵们心里,沙皇还是可亲和蔼的),他们让农民分配了土地(实际上,在二月革命成功之后,农民就开始抢夺国家和地主的土地了),他们宣布士兵们不用在参与这场残酷,令人厌恶的战争……
没有了战争,可怕的德国人不在进攻,除了同样没有面包和靴子,一切仿佛变得美好了起来。越来越多,太久没有休假的士兵开始逃跑,在政委们的口中,这不是逃跑,这是解散军队。
名义上,俄国在东线还有数百万的军队,可是军官和将军们已经控制不住他们了,士兵们带着枪跑了,前线的武器没有了补充,弹药匮乏的可怕,面包少的令人触目惊心,如果分配下去,军官们甚至担心士兵们能不能有一粒面包屑。
德国人没有同意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条约,那个苏维埃的外交部长带领的谈判代表团离开了布列斯特,德国的军队再次在东线集结,将军们得到了消息,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所剩不多的士兵们身边。
“逃跑……”这个念头不知是谁最先起的,它就像洪流一样,在每个士兵们的脑海里回荡,像恶魔一样,诱使着士兵们放弃阵地。
军官们慌了,他们是真正的爱国者,接受过完整的爱国教育,比士兵们更加明白战败的可怕。
“快回去,我们不能让德国的军队占领阵地,它会让俄国战败的。”一个军官站在战壕的边上,举着手枪,竭嘶底里的喊着。
“我们不能打仗了,没有枪,没有子弹,除了胸膛,我们别无所有。”一个士兵哀求道“军官,放我们回家吧,这不是战争,是屠杀。”
“你难道要用德国人打不完的子弹,杀光俄罗斯的男人嘛?”
一丝羞愧和无奈在脸上闪过,军官很快就恢复了冷静,这是国运之战,不可能因为人性而停止,如果失败了,一个国家就会崩溃,它的人民也会成为受奴役的人,女人们保不住贞洁,男人们随时都会被吊上绞刑架,那种结果比战争上死亡再多的人都要可怕。
“坚持,俄罗斯需要你们坚持下去,只要打退德国人的进攻,我们很快就会结束战争的。”军官大声劝道“美国人已经参战了,上千万的美国士兵正在坐船来到欧洲,德国人坚持不了几天,只要我们……”
“别骗我们了,战争打了三年,你们一直都是这么说的,可是至今战争还没有结束,德国人还是那么强大。”一个胸前佩戴着镰刀锤子徽章的人喊道。
他是政委,是布尔什维克派到士兵们中间宣传革命的政委,在士兵们心中,是个不错的人。他的话也获得了所有士兵的共鸣。
“砰”
军官一枪打死那个企图煽动士兵的家伙,严厉的命令道“我命令你们,立刻返回战壕。任何人逃跑,我都会枪毙了他。”
官兵两条线,无论是德国还是法国,亦或者是日本和俄国,军官和士兵都是截然不同的两类人,军官们的权利大得惊人,他们享受着贵族般的待遇,能够在战场上对任何士兵进行处罚,甚至是枪毙。
几百年传承下来的这种封建的官兵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个人的脑海里,军官的威胁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有些人已经开始退缩了。
“德国人进攻了!”
“德国人的坦克冲上来了!”
士兵们瞬间慌乱了,德国人的可怕已经让所有的俄国士兵,发自心底里的颤栗。那些怎么都打不烂的坦克,在没有重武器的俄军面前,已经压死了无数的士兵。
军官愤怒了,他发现士兵们已经有些不受他的控制了。
正当他准备找出那个煽动人心的人的时候,机械噪音夹杂着机枪射击声传来过来,这是坦克的声音,所有人都听得出来。
士兵们面面相觑,恐惧使得他们的眼睛变得赤红,回家的念头从来没有这一刻强烈。
“跑啊……”
谁的一声呐喊,引爆了士兵们的情绪,数百名士兵疯狂的越过战壕和障碍,朝着东方跑去,那里是家的方向。
“不许……”军官愤怒的呐喊声被士兵们淹没了,军队瞬间就崩溃了。
“砰砰……”无法接受的军官把枪指向了跑得最快的士兵,纳甘左轮射出了致命的枪弹。
一个士兵扑倒在地,毛呢军大衣和加了报纸的**,无法阻挡枪弹的穿透,他的胸前飞出一道血剑,生命快速的流逝着。
“打死军官”一个愤怒的士兵健步冲了上来,一拳狠狠的砸在军官的鼻梁,鲜红的鼻血流了出来,鼻梁也断掉了。
不等军官举枪,又一个士兵的拳头也到了,直接砸在他的耳门。
军官晃动着脑袋,感觉天地都在旋转,一头栽在了战壕里。
崩溃的不只是一条战线,从波罗的海沿岸到里海沿岸,再到黑海沿岸,德意志、奥匈帝国和奥斯曼的军队,发起了一股猛烈至极的攻势。
俄国的军队疯狂的溃逃,数百万人朝着东方狂奔,哥萨克还有战马,可步兵只能靠着两条腿狂奔,不知有多少人被俘虏,总之,所有还有力气的人只知道跑,枪被丢光了,刺刀也没人带了,一切可能拖拽自己的东西,都被抛弃,士兵们没有一丝的勇气抵挡。
唯一还属于国家的正规力量只有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赤卫队(红军刚刚开始组建,大部分的武装还是赤卫队的名头),可是这些全部由缺乏训练的工人组建的武装,就算是面对士官生,也需要数倍的兵力才能战胜,更遑论面对德军了。
那个从容应对多个国家攻击的德国,陆军强大的令人咂舌,赤卫队在纪律严明的德军面前,就像是顶着角的山羊,除了逗笑,就只能被驱赶了。
德军进展顺利的可怕,除了极少数的赤卫队拿着步枪螳臂当车,浪费了德国士兵们的一些弹药,就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抵抗了。
进展迅速的部分德军在两周之内甚至突进了五百公里,这是有史以来最疯狂的突进,就算是赫赫声名的闪电战也不过如此。
几乎没有遇到丝毫的抵抗,顺利的让德军总部都不知道该欣喜还是担忧,德国没有那么多的军队控制那么大的土地,如果俄国投降了,德国皇帝都要考虑一下,能不能接受了。
1918年2月18日,前线的消息传到了彼得堡,苏俄中央人民委员会立即举行了紧急会议,十三名在彼得堡的委员都参加了。
“我们必须签订一项能够让德国人停止他们的进攻的合约,为此,一切条件都是可以接受的。”列宁第五次在类似的会议上提出自己的意见。
很遗憾,布哈林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企图让俄国打完这场即将结束的战争;而托洛茨基和捷尔任斯基、越飞等人,则是继续期盼着能够进行保持着战前那种不打不和的场面,直到一战结束。
斯大林和其他五名中央委员支持列宁的主张,可是他们仅仅占据了不到一半,会议的表决结果很明显的出现了6:7,列宁的主张被否决了。
“如果不能让德国人停下脚步,苏维埃政权将会崩塌。”愤怒的列宁离开了会场。
ps:这是一个开始,支持吧,今天要爆发哦。
;
………………………………
一百零五章 兴奋的谢苗诺夫(第二更)
“托洛茨基同志,放弃你的幼稚的天真的渴望的吧,帝国主义的德国是绝不会把同情给予苏维埃俄国的,我们必须冷静的理智的快速的做出抉择,不然苏维埃政权就会葬送在拖延之中。”列宁咆哮着对托洛茨基喊道。
作为中央人民委员会的外交委员,托洛茨基承担的压力也很大,这份条约如果被他签了字,那么他本人在党内国内的威望将会大降,甚至有可能在某一天被批判为罪人。
“弗拉基米尔同志,你应该知道,德国人的条件是多么的苛刻,乌克兰和波兰等地的那么多的土地被割让,人民是不会接受的。”托洛茨基坐在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面色憔悴,心中很是难受。
列宁急躁的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脚步声踩得很响,他是一个坚定的布尔什维克党员,同样是一个意志无比坚韧的革命者。
列宁转过身来,直视着托洛茨基,“托洛茨基同志,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任何人的一切都是可以牺牲的,荣誉、尊严,甚至生命,为了最高的信仰,抛弃你心中的那些顾虑和担心吧。”
苦笑一声,托洛茨基有些后悔当初接下这个外交委员的职务了,只要这个不平等的条约不签订,他就是坏党祸国的罪人;可是签订了之后,作为谈判代表团的团长,和外交委员,他同样是国家的罪人。
“也许这是一个圈套,正如他所说的一样。”托洛茨基想道。
从十月革命的开始,其实这个结局都是可以预料的,一个立志要退出欧战的俄国,绝对不会获得协约国的原谅,更不可能得到同盟国的支持,他注定是全世界的敌人。在这样的政权里,最困难,最艰辛的职位就是外交委员,无论是功是过,外交委员都不可能获得荣誉,有的只是咒骂和憎恶。
除非,外交委员能够签署一项既不割地,又不赔款的条约,让俄国体面的和平的退出战争。可谁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孩子才会产生这样的期盼。也许当初自己就是被十月革命的胜利**了头脑,才会产生这样幼稚的念头。
当晚,前线越来越可怕的消息不断的传来,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失守,卡尔斯、敖德萨、日托米尔、基辅、哈尔科夫,德国人已经到了彼得堡百里之内,赤卫队奔赴前线,带回来的只有被歼灭和击溃的消息。
连夜召开的中央委员会,讨论十分激烈,列宁训斥布哈林顽固短视,布哈林则说列宁出卖国权,争论了几个小时,双方谁也没能说服谁。
以列宁、布哈林、托洛茨基为首的三大派系,各有自己的观点,饱经折磨和流放的他们,每一个都有钢铁般的意志,绝不会轻易的服软。若说自己没有野心,恐怕托洛茨基和布哈林都不相信,就算是列宁也只能用坚定的革命信念来掩饰。
布哈林坚信,只要自己不低头,列宁就无法获得足够通过的票数,因为托洛茨基也有自己的坚持,三派人大约都占了三分之一上下的票数,列宁只能算是稍占优势,但是并不明显。
“我们用投票来表决一下吧!”托洛茨基突然提议道。
布哈林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姿态。
所有的委员都不会害怕某一个人,到了他们的地位,单纯的领袖的厌恶或者是憎恨,都不可能把他们打压下去。
“赞成弗拉基米尔(列宁)主张的请举手!”托洛茨基提议道。
斯大林毫不犹豫的举起了手,坚定的支持着列宁。季诺维也夫、斯维尔德洛夫等人也先后举起了手,有一丝丝的犹豫,不过他们都明白这个选择的意义,倒也没有人中途反悔。
“我也支持弗拉基米尔的主张,尽快答应德国人的条件!”托洛茨基举起了手。
“……”
会议上出现了短暂的寂静,布哈林不敢相信的看着托洛茨基,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支持列宁。
有了七票赞成,结果已经出来了。十三个在场的委员中,只剩下了六个,除了一个亲近托洛茨基的委员放弃了投票的权利,其他的五人都反对了,可是已经无济于事。
会议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当夜,就把消息传到了德国,同意签署那项割让了大片土地的合约。
已经尝到进攻甜头的德国人,自然不可能轻易的止住脚步,毕竟在欧洲历史上,这样的缓兵之计并不少见。
三天后,德国人的军队距离彼得堡只有二三十俄里(俄里≈1。067公里),彼得堡的城中甚至能够听到战场传来的枪炮声,城中的工人组成的赤卫队一批批的开赴前线,可是并不能挡住德国人的脚步。
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召集了所有的十五名委员,召开紧急会议,列宁依然主张接受德国人的更加苛刻的条件,让苏维埃政权获得喘息之机。可是大部分的委员依然不赞成列宁的主张。
“彼得堡的粮食供给已经彻底断绝,如果在僵持下去,这样一味的空谈,我只能解除自身的职务了!”列宁愤怒的咆哮着。
布哈林眸子里闪过一丝喜悦,很快就掩饰了下去,装作毫不在乎的样子。
本来,托洛茨基同样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苛刻的条约,可是如果列宁被逼辞职,遭受咒骂最多的只能是他这个外交委员,所有的人都会认为是他无能和罪过。
心中满是苦水的托洛茨基只能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力劝服一些委员,结果同样以七票赞成通过了列宁的提案,只是有四名委员黯然投了弃权票。
接着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上,两百二十七名执行委员参加了投票,列宁以一百一十六票的过半优势,得以通过自己的方案。
作为对托洛茨基支持自己的交换,列宁宣布解除了托洛茨基的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并且由他的助手格奥尔基・契切林担任新的外交委员,代替他去签那份合约。让他免受这份屈辱和责任。
但是直到合约签订之后,这个消息才传出去。
布列斯特和约签订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柏林和彼得堡,然后是伦敦、华盛顿……世界上所有的大中型城市,报纸也立即做出了反应,长篇累牍的报道这一惊世骇俗的消息,一个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和一个即将战败的国家签订了媾和条约,这是对全部协约国的出卖,赤*裸裸的出卖。
在哈尔滨住了一段时间之后,谢苗诺夫本来已经失去斗志了,对未来看不到什么希望,可是当巴隆握着一份日文报纸,愤怒的冲进他的府邸的时候,机会似乎来了。
“布列斯特合约签订,苏维埃出卖国权……”艰难的拼读出报纸的标题,谢苗诺夫的眼睛突然亮了。
“将军阁下,这是布尔什维克和德国人签订的条约,他们出卖了俄国,把一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拱手送给了德国人……”巴隆愤怒的喊道。
多少年了,俄国一直都是逼着别人割让土地,什么时候把土地送出去过,而且还是这么大的一片土地,全俄最富裕的地方。
“乌克兰、俄属波兰、立陶宛、格鲁吉亚……”每明白一个单词的意思,谢苗诺夫的眼睛就亮上一份,这些地方都是革命闹得最火热的区域,许多都已经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布尔什维克签署的这份条约,无意是把他们自己的人出卖给了德国人,这影响……
“巴隆,你立刻去准备一下,让恩琴男爵和我们的哥萨克活动起来,不要养出了肥肉……”谢苗诺夫微笑着说道“如果我所料不错,可爱的小松井和荒木贞夫很快就要来了。”
“说不定,那个娇媚的日本姑娘,也会过来的。”谢苗诺夫一脸yin笑。
“将军阁下,俄国失去了那么多土地和人口,你还高兴的起来?”巴隆愤愤的质问道。
相比于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那超过六千万的人口,无意是俄国真正的灾难,失去了全国四成以上的人口,俄国的国力将下降到一个可怕的地步。再加上一半的工业损失,和铁矿、煤炭等七成以上的开采量,还有粮食产量的三成三,俄国以后的日子无意要难熬很多了。巴隆的愤怒是很正常的,任何一个俄国人知道这件事情,都不会高兴。
如果论起这份条约对俄国的打击,绝对超过了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任何条约,因为布列斯特条约里有一向就是要复员俄国所有的军队,包括赤卫队,这等于要俄国缚其双手,等待着同盟国的瓜分。当然,俄国也没打算真的履行条约。
“亲爱的巴隆,你应该看到,我们的盟国是不会同意这份条约的,他们会千方百计的阻碍这份条约的执行,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也许一个泛蒙古的大帝国,应该出现在西伯利亚。”谢苗诺夫一脸向往。
巴隆只是一个哥萨克,并不是神圣的爱国者。他和大部分的哥萨克一样,忠诚的第一选择是沙皇,然后才是俄国。
如果他们的利益和俄国发生揪扯,有多少哥萨克会忠诚于国,真的不好说。
ps:第二更!
………………………………
一百零六章 最后疯狂(第三更)
就在《布列斯特和约》引起世界一片哗然的时候,恰克图也有一些异样的气氛。布尔什维克在所有人的心中,地位陡降,就算是过去最虔诚的布尔什维克成员舒米亚茨基,也愤怒的向彼得堡发出了反对的电文。
一个新生的政权,向宿敌之国签署这样一份屈辱的条约,对他的支持者的伤害是巨大的,反对这项和约的人从欧洲到美国,从高加索到远东地区,都开始汇聚力量。
一部分已经放弃国内政权的政治家和军人,聚集到了一起,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四处活动,联络那些破败的地主,失势的贵族,甚至是商人,反布尔什维克的力量在短暂平静的浪潮下汇聚着,如同海面下的汹涌洋流,随时都可能爆发。
3月9日,也就是《布列斯特和约》签字(尚未得到两国政府通过同意)之后第三天,协约国中一支英国的陆战队在摩尔曼斯克登陆。借口就是履行盟国义务,防备德国舰队入侵俄国。
当然,更大的原因是那里有大批的军事物资,英国人不希望他们落到布尔什维克手中。
摩尔曼斯克是一战爆发后,沙皇迫于德国封锁波罗的海,阻碍了各国援助俄国的通道,在俄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