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昏君自救记-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朱由校,来到了皇祖身边,安排在了乾清宫,由着专人教导他读书识字,这位起步较晚,杨广也不填鸭式的法子,反而为他安排了许多的有趣的活动。

    这位真不愧是有名的木匠皇帝,心灵手巧的很,做起手工活儿来,惟妙惟肖。

    杨广也不阻拦他的爱好,不过引导他将这种体力活当成是放松的玩意,甚至是兴趣来了,和孙子一起刻个印章,雕个玉石之类的,也算是一种难得的放松了。

    朱由校并不笨,性格也没有完全形成,尽管贪玩了一些,不过这在杨广看来,并不是什么坏事。

    民间不是有句话么――淘小子出好的,淘丫头出巧的。只要不出格,就随他去吧。

    不过是个人爱好罢了,杨广并不限制这个,不过功课方面,无论是骑射还是读书,都抓的比较紧。

    朱由校倒也争气,并不觉得这些功课有什么难度,学的很快,杨广很欣喜,看吧,孩子是好孩子,不过是没有人教导罢了。

    万历四十一年,皇长孙朱由校被封为皇太孙,算是彻底地稳固了太子朱常洛的地位。

    儿子在老子跟前讨巧,朱常洛在高兴的同时也隐隐地有些嫉妒,有些着急,生怕一直不满意自己的老爹越过自己,将皇位直接地传给儿子,那可糟糕。

    所以朱常洛也一改往日的模样,最起码在杨广面前,表现了几分大气出来,有了一国储君的模样。

    朝堂上,开仓赈灾之事和补官之事一直都进行的比较顺利。皇帝对于贪官污吏厌恶至极,但凡有一个,清算一个,绝对不留着过年。

    万历四十年开始,皇帝便派了十个所谓的钦差出去,对全国的官吏展开了调查。

    这个时候,有人上疏,请求起复万历三十九年离开朝堂的李三才,皇帝欣而允之。

    正愁没钱花呢,这不,立马就有人来送了啊!

    杨广第一次瞧着大明的言官顺眼了些……
………………………………

第125章 明神宗3

    李三才很快地就起复啦,成为了户部尚书,这位不是最爱财么?当然也算是敛财有术,杨广觉得要是这位能在户部有所作为的话,自己说不定会放过他一马!

    呃,不是,会留下他的小命儿。网

    可惜,没想到的是,这位竟然在试探了皇帝的底限之后,又上疏弹劾皇帝了。

    杨广也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啊还是郁闷为好了。

    不过显然,李三才这是狗改不了□□!

    既然如此,朕就成全你。

    反正朝堂上看他不顺眼的多了去了。

    皇帝略微地暗示了几句,十三道言官就开始弹劾他与民争利啊,谩骂君王之类的,总归罪名五花八门。

    杨广有些遗憾,做人失败到这个地步,其实也不容易。

    当然,他也不是没有洗白党,首辅叶向高,去年死了的顾宪成等人都是他的盟友,李叶向高甚至不顾结党之嫌,帮李三才说好话。

    杨广也不是没有准备哇,他虽然没有安排人手专门去查李三才的罪名,可架不住自己有外挂啊。

    李三才为官这多年,干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儿系统哪里记载的清清楚楚的,蓝后,看到他的家产数额时,饶是叶向高等人也不算清廉,可也震惊不已。

    也恼不得皇帝生气哇!

    堵住了大臣们的嘴之后,李三才很快地就被皇帝给下了大狱,着三司会审。

    落井下石的绝壁不是一个两个,有了这些人动作,李三才要是还能翻身,杨广觉得自己就不用当这个皇帝了。

    李三才倒了,这是毫无异议的!落了个满门抄斩,也实属咎由自取。

    随着李三才的倒台,杨广下了一道御旨,告诫朝臣们别结党,别触探自己的底线:“年来廷臣纷争,议论混淆。朝廷一再优容,置之不理。近日更加怀私逞忿,沽名妄言,攻击排挤,致大臣不安其位,皆欲救去,杜门不出,甚伤国体。自今以后,务必秉公奉职,勿徇己私,各立门户,结党乱政,互相纷争,颠倒是非,诬诋要誉。否则,必罪不宥。”

    至于多少人能察觉出来皇帝起了杀心,又有多少人觉得陛下是在虚张声势,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归,杨广觉得自己能做的都做了,他们要是不听,再犯到自己手里,那可千万别怪自己心狠手辣就是了。

    万里四十一年,朝鲜国王李珲奏言:日本使者频频前来要挟和议,大有兴兵入侵之势。请大明□□选将带兵入朝鲜,督同本国训练军队,防备日本。

    辽东巡抚张五典上疏:可用南方兵教练朝鲜水兵,用北方兵教练朝鲜陆军。兵部尚书王象乾说:出水陆兵到朝鲜。饷银难继,宜以中国之事责中国,以属国之事责朝鲜,朝鲜是属国,只能如此处理。

    杨广却不同意王象乾的意见,他刚刚才白白得了四五百万的意外之财,所以有的是钱招募士兵,修造军械、兵船。

    当然,还有沿海地区频出的倭寇,总之,大明和小倭国迟早有一战,有了朝鲜现成的借口,一点不费事儿,不用琢磨找借口,善莫大焉。

    不过事情也没那么简单,想要招募练兵,想要修造军械、兵船,也是需要人手和时间的。

    尽管利用系统,挑了百十号人可以用,不过剩下的需要时间啊,只能慢慢来。

    多事之秋的万里四十一年,两畿、江西、河南、山东、湖广、广西、辽东大水。

    灾民无数,向京都移动,杨广没法子,只能拿钱出粮救灾。

    正好开河运,修筑要塞,大量地招收流民,能吃口饱饭,喝口热汤,百姓谁会去造反?

    这些活计,却是男女,甚至是老少都招,如何能不让百姓们动心?

    皇帝在民间的口碑一直不错,这下子更加英明神武起来了。

    说的也是,尽管皇帝一直不上朝,可是在民间的口碑却是很不错,真是让人想不通啊想不通!

    想不通就算了,歌功颂德的折子将乾清宫差点就淹没了,小孙子朱由校崇敬的目光让杨广很受用,至于其他人,一边儿玩去吧。

    比如说太子什么的。

    就是酱紫不待见朱常洛。

    没用的东西,成天地跟个小鹌鹑似的模样,真是让人看不惯的很呐。

    如今朱常洛的地位稳固,他的儿子也很受皇帝的重视,可是这个朱常洛还是大气不起来,杨广也算是明白了。

    这位已然养成了这种性子,想改,只怕是难了!

    他就是看不上这种上不得台面的,没有气度,一切完蛋!

    看脸看颜的世界就是酱紫残酷!

    以工代赈度过灾荒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儿,只是没想到,这效果如此之好。

    过了荒月之后,流民百姓们返回了自己的家乡,因为圣上有旨意,只要返回家乡,按人头分地,这有了地,又是自己的家乡,谁会离开祖辈的栖居之地,去外乡讨生活呢?

    要知道这物离乡贵,人离乡贱啊!

    流民返乡,并没有引起什么大的波折,这总算是让朝野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万历四十一年十二月,户部言:该年漕粮永折的为344347石,因为灾伤折色的计为199762石,被漂流毁坏的28939石,解进京、通、边仓的计3545889石。

    然后根据这个折子,皇帝又大肆地置换了一批地方官,当然,京中也没少换就是了。

    整个漕运几乎全军覆灭,一个不剩。

    皇帝的手段太过狠辣,着实也让朝臣们胆战心惊了一阵子,很多心里有鬼之人差点儿吓破了胆子。

    这次不仅是大老虎被拿下,就是小猴子,小鸡什么的也都不留,皇帝整肃吏治的决心十分地坚决。

    经过这次的肃清之后,整个朝堂总算是焕然一新了。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齐楚浙党,经过这次的打击之后,如何还能成气候?

    大家反倒是联合起来,开始应对皇帝了,实在是如今的陛下是个十分让人头疼的皇帝,做事总是出乎意料。

    皇帝彪悍了,显得弱势的朝臣们自然是顾不上党争了,大家摒弃前嫌,一起联合起来应对皇帝比较重要。

    朝臣乖巧了之后,杨广很欣慰,告诉自家小孙子朱由校,看吧,其实他们就是一群乖巧的小猫,不过要时时刻刻地注意帮他们修剪爪子。

    如若不然,恼不得被抓伤的就是你了。

    经过了两年多的准备,终于与万历四十二年颁布了大明朝历史上第一部的《商税》,开始对经商行为收税。

    这种情况,该怎么评价呢?

    杨广才不理会,他要的是发展大明,保住大明江山,至于别的,什么资本主义的萌芽之类的,干朕何事?(那么秘密地使人去弄什么蒸汽机的又是谁?难道是鬼么?系统吐槽ing……)(注:此刻历史上应该还没有蒸汽机,第一台蒸汽机是英国人纽克曼在18世纪中叶发明的。后来瓦特改进了蒸汽机,便是工业革命开始的象征了。)

    隆庆开关之后,大明朝的海贸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过更多的是被海盗们把持着。

    这里头,有倭寇,也有大明人,当然,还有洋人,佛郎机人之类的。

    既然国家开支比较繁重,那么就发展海贸好了,赚谁的钱不是赚呢?

    福建等地的造船厂接到了最新的旨意,开始建造宝船,当然,是经过了改进的。

    据说是皇帝命人秘密设计的新式宝船,只是不知道这制造出来之后,效果如何了。

    反正是谕令,大家就遵守好了。

    建造宝船,这也需要时间,东南沿海的倭寇盗贼自然也是要修理的,可别让他们再嚣张下去了。

    尽管有过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历史,只是这海寇似乎是无法灭绝一般,生生不息地骚、扰东南沿海。

    万历四十三年,著名的“梃(ting)击案”仍旧是顽固地发生了。这让杨广震怒不已。

    这个张差,不过是一介平民,手持木棒闯入太子的居所――慈庆宫,并打伤了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张差。

    这简直就是荒唐,荒谬至极!

    这是杨广的第一反应,紧接着就是震怒!一个普通的猎户竟然能大剌剌地进宫,而且还通畅无阻地摸到了慈庆宫,这要说里面没鬼,谁信?

    锦衣卫苦逼了,接手这种案子,简直是作死么!审出来什么都是左右不讨好啊,恼不得小命都搭进去了,就更甭提什么前程了。

    所以锦衣卫的动作特别地凶残,一点也不顾忌张差就是个庶人,大刑伺候之下,也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似乎这个张差就是莫名其妙地出现的一样,有如神助一般地出现在了慈庆宫。

    不过杨广却是知道真相的。

    这是他第一次和贵妃面对面,物是人非的赶脚,真是诡异!

    杨广倒是平静,恩,贵妃也很坦然,两人面对面,似有千言万语,又似乎是无话可说(嗷呜,作者你入魔了吗?所以画风骤变!)

    杨广奔着快刀斩乱麻来的,没想到,自己遇上了个聪明人,贵妃娘娘倒也不愧是曾经的宠妃,比他还利落!
………………………………

第126章 明神宗4

    “没想到啊,我这小庙,竟然有朝一日能迎来无上的君王,臣妾实在是荣幸之至哇!”

    皇帝贵妃二人落座之后,郑贵妃还是忍不住地口中含酸念叨。超快稳定更新小说;本文由 。。 首发

    “朕来此是所为何事,朕想,你比朕应该清楚,不是吗?”

    杨广不为所动,尽管这个女人举手投足之间都很有味道,可是架不住自己最不爱的就是这一款啊,所以对于她的抱怨并没有什么感觉。

    这若是原主,还不定怎么心疼呢。

    “是呀,是为了有人刺杀你的宝贝太子么?”

    郑贵妃刻意地咬重了“宝贝”二字,问道。

    要知道曾经的皇帝厌弃长子朱常洛的要死,主要是因为他的母亲出身低贱,皇帝自己出身也不高,自然是更加地忌讳厌恶朱常洛了。

    贵妃郑氏所出的福王朱常洵便是他的心头肉了,这是自己所爱的女人生了,身份又高贵,才配得上一国储君啊。

    可惜的是,朝臣们反对他越过长子,立老三为太子。(万历皇帝没有嫡子,都是庶子的情况下,自然是朱常洛占便宜了)

    尽管皇帝用不上朝这种大招和朝臣们对抗,可惜的是,臣子们实在是太过彪悍,一国之君的朱翊钧竟然对抗失败。

    万里二十七年,立了朱常洛为太子。

    身为大权在握的皇帝,这种失败显然就是一种耻辱,他要是想上朝,那才不正常呢。

    尽管杨广瞧不上朱翊钧的这种软弱的手法,不过他更厌恶的是咄咄逼人的朝臣,一点儿规矩都不懂了,是不是?

    现在好了,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各种手段下去,如今的朝臣们乖巧的跟小猫子似的,谁敢在自己跟前亮爪子,那就要做好了小命不保的觉悟。

    更何况,朝臣们忙的半死,倒也没时间去找别人的茬儿,去弹劾君王“邀名”,善莫大焉。

    皇帝就跟万能的数据库一般,但凡你提起一点,他就能说出与之相关的所有事情,甚至是详实的数据,作为臣子,负责人,你好意思比皇帝知道的还少吗?

    经过了几次整肃之后,朝堂上都留的是比较注重实干之人,擅长嘴炮的,都让杨广给扔出了朝堂,要不然,放在礼部。

    礼部这种清闲衙门可不就是让你们做学问,打嘴仗的吗?

    让这些人去争执一下“存天理,灭人欲”到底对不对?让他们研究一下“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到底有道理在哪儿,总归,没过那么一段时间,杨广都要招了礼部官员过来问问他们的研究成果呢。

    这下子,谁要是还能看不明白皇帝的性子,那就是个傻子,不配在这个圈子里玩了。

    随着皇帝执政方式的转变,朝臣们改的比皇帝还快呢。

    这就对啦!杨广很喜欢。

    可是如今呢,自己面对着郑贵妃,一股子莫名其妙地心虚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张差,就是那个猎户,到底是如何摸到慈庆宫的,你给告诉我么?”

    “臣妾一直都记得和皇上的誓言,一直都以为这世界上会有海枯石烂。只是没想到,这一朝变心,竟是如此地不讲道理了……”

    哎哟,美人流泪,闪现着一股子让人怜惜的脆弱,杨广你好冷酷,好无情!(俺是随行的系统……)

    “是呀,是呀,这一切都是我做的,要杀要剐的,任凭陛下处置吧!”

    郑贵妃刚刚还一副柔弱模样,可是最后这句么,说的平静无波!

    端的好演技!收放自如啊!

    这就是女人啊!

    杨广突然地有些感慨。

    “好好儿地在宫里养着吧,总归你是贵妃,也不会有人敢怠慢,想想远在洛阳的老三吧,恼不得等我将来走了,你还能出宫去老三的藩地,母子团聚呢。”

    杨广说完这几句之后,转身出去了。

    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显然,他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不过贵妃所居住的宫殿,自此关闭,这里成为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冷宫。

    不过这后宫的权力并没有回到慈和孝顺的皇后手上,反而落在了性谨厚的刘昭妃手上,实在是让人想不通。

    皇后性子“平和”,对此也不以为意,只是回宫之后,杖毙了几个调皮不守规矩的宫人罢了。

    杨广听闻之后,露出了嘲讽的表情,然后置之不理。

    经过了张差的“铤机案”之后,太子殿下似乎又恢复到了很久之前的那种战战兢兢之中了。

    杨广对他实在是失望透顶了。

    摸着朱由校的脑袋,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这样的太子,如何能将大明的皇位交到他手上呢?

    万历四十四年初,山东大饥。青州举人张其猷上《东人大饥指掌图》,各系以诗,有“母食死儿,夫割死妻”之语,见者酸鼻,听着落泪!

    皇帝立即地下令开仓赈灾,紧接着,监察御史过庭训及山东巡抚钱士完上救荒事宜十二条:一定赈规;二广赈地;三劝倡义助赈;四留漕米十五万石平粜;五开事例量减银两,自春至夏止;六酌赎罪;七搜帑藏;八清驿递;九宽禁约钱法盐法,权宜便民;十通水利;十一普赈米;十二酌蠲(juan1免除:~免|~除。2积存。)停。

    杨广看完奏疏之后,很是欣慰,让朝臣们照此办理。

    紧接着,河北,京畿等地又发生了饥荒,这次,有了山东的条陈和经验,朝臣们也不用皇帝催促,手脚麻利地就将事情给解决了。

    不过这还不算完,大家都有些纳闷,这皇帝是不是做了什么十恶不赦的大事了,所以老天爷频降灾荒!

    万历四十五年,柳州大旱,融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尤甚,人民死者相继,鬻卖男女不下数千人。

    万历四十五年,全国各地水、旱、蝗灾频繁,饥荒瘟疫严重。先是,去冬无雪,入春以后久旱不雨。至三月,江西发生大水。

    六月,北直隶南部各府饥荒,湖广承天府(相当于今湖北荆州地区)大水成灾,河南开封等处蝗灾。

    七月,江西大旱,江北、山东蝗灾,福建泉州洪水过后饥疫并生。是年,除江西、北直隶、湖广、河南、山东、福建之外,陕西、山东、广东等省亦先后向朝廷报告灾情。

    杨广苦逼了,虽然有方从哲为首辅,就是个现成的背锅侠,可是杨广还真不能让他去背这种莫名其妙的罪名啊。

    还能怎么办?

    只能皇帝自己赤膊上阵了!

    一边下罪己诏,一边祭天,至于朝臣们,自然是忙着赈灾了,谁要是敢在这样的关头上打马虎眼,杨广绝对能不手软地就将他给办了。

    好在这几年,大明各地皆有存库,也不怕没粮食赈灾,朝廷动作很快,可是死亡的灾民还是不在少数。

    杨广还能如何?

    只能让钦天监加强对于各种灾难异常的预测,将钦天监的人手散到全国各地,去了解一下各地的异常情况,能尽早地报告朝廷,让大家能有个心理准备才行啊。

    杨广记得,接下来的几年,大明似乎是发生了好多的地震之类的。

    地动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为皇帝不贤,或者是朝中出了奸佞,所以老天爷在示警,这才降下了这种灾祸。

    杨广想着,若果真到时候又这种流言,自己上哪儿去找个替死鬼呢

    现在的朝臣真是乖巧的小猫子一样,让杨广将他们单独提溜出来当替罪羊,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呢。

    难道说,自己又要下罪己诏?

    麻蛋,朕到底做了什么十恶不赦之事,所以才会这般倒霉地摊上这种频繁的地壳运动啊!

    暴躁的皇帝终于在小孙子朱由校的抚摸下,平静下来了,还是小孩子比较好啊,星湖啊!

    尽管如今的朱由校已然不是之前那个单纯孩子了,不过杨广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对,若果真一点长进都没有,还是那般地单纯,说不定他就能弄死了朱由校,立朱由检为太孙了。

    唉,真是累啊!

    朱常洛你个没用的,生儿子都比不过你老子,你还有什么用啊!真是不知道该吐槽什么了……

    无理取闹的杨广啊,真是让人不知道该吐槽什么了……

    朱常洛似乎是发现了父亲一如既往地不喜欢自己,或者说,是更加地不喜欢自己之后,离老子和儿子远远儿的,没有正事儿从来不出现给杨广添堵。

    也让杨广想要发火,发邪气时,连个理由和借口都没有!

    也是醉了。

    马上要万历四十六年了,杨广已经在谋划着一件大事了。

    武器辎重什么的,不要钱的往东北集中,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扩大大明的疆域什么的,这是难得的好机会。

    国内的天灾显然是自己没法子避免的,可是*呢?总不能束手就策,等着挨揍,又丢失国土,成为罪人吧?

    狼子野心的外族什么的,弄不死你?朕才管你有“七大恨”还是“八大仇”呢。找个借口都是这么没水准,果然是不开化的蛮夷罢了。

    皇帝想想,又派人去了礼部,反正如今滞留在这里的都是擅长口遁之人,也该是派点正事儿给他们了……
………………………………

第127章 明神宗5

    万历四十六年,大明从一开始就是一片的风云飘摇之态,让各处人马忧心忡忡,着实不知道如今该如何是好啊!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二日,陕西骤降大雨雪,苑马寺、广宁、间城、黑水、清平、万安等六监冻死军马一千九百九十九匹,军士死者二十五人。&。。同年闰四月二十一日再次下大雨雪,冻死人畜无算。

    万历四十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卯时,山西介休、寿阳地震。辰时,平遥地震有声,屋瓦皆动,城垣塌倒数处。夜又震,介休为甚。城垣房舍倒塌,压死五千余众。夜二鼓复震,到五月初一日又震。波及榆社、蒲州、静乐、荣河等四十余州县。

    九月三十日,山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