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入画-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王率军离了京都沙城,不几日就到了楚越边境,此时边境已有几只从楚棋军中撤回的人马,那几位将领见楚王亲征,也纷纷像楚王表了衷心,大骂楚棋谋反,罪该万死。楚王会合了几只人马,继续想楚棋军营进袭。楚棋在营中也听到了探马的回报,说楚王亲征,讨伐自己,不由得仰天长叹。而楚棋军营内,各种消息已是传播开去,那些不明真相,跟了楚棋的军兵,此时得知真相,纷纷逃离军营,投向楚王。楚棋的六万大军不消几日,就只剩下三四万人。楚棋此时也是骑虎难下,想要请罪,岂不是白白闹了场荒唐;想要与楚王对阵,那又坐实了谋反的罪状。
此时越国的军队也已悄然对楚棋的军队形成了包围。
平王得了东方胤的密信,和齐王商议了,飞书驻扎在越国的齐军,也悄悄向楚越边境进发,待楚王离了楚国边境,就迅速插到楚王大军身后。同时让探子在越境内散布消息,就说楚王追剿叛军是假,率大军为楚桓报仇才是真,楚军此次定要捉了皇甫念丰,用他的人头祭奠楚桓。
皇甫念丰正带着大军远远与楚棋的军队对峙,得了这个消息,心里自然也是暗暗发狠,命令越军做好准备,誓要让楚军有来无回。越王也与齐王传书,说楚国不尊约定,率兵进犯,齐国不能偏袒,应当为越国主持公道。齐王回信,驻越齐军定会协助越军,共同对付楚军。越王得了齐王的允诺,心下大定,传令皇甫念丰,势必将楚军歼灭,最好能擒拿了楚王,讨回被楚国侵占的疆土。
楚王出兵以来,所谓叛军均与丞相所断定的一样,纷纷归降。自己帐下的军队已收拢了四五万人,照此下去,到楚棋大营时,楚棋所带领的楚军基本就回到自己帐下了。楚王还在盘算如何处置楚棋,却不知道,各方势力已经对他不下了黑手。
………………………………
第九章 楚王身战死
第九章楚王身战死
第九章楚王身战死
楚王率大军逼近楚棋的军营,安营扎寨,两边楚军遥向对峙。
楚王亲自来到两军阵前,对着楚棋大声喝问:“楚棋,见了孤,还不下马认罪?!”
楚棋此时已知,万无回头之机了。他骑在马上,朝楚王拱手施了礼,大声的回道:“陛下,我楚棋绝无背叛楚国的意图。您不要受了奸人所骗。我此次出兵越国,只是要报了皇甫匹夫的杀兄之仇。待大仇得报,我定自提人头进京请罪。希望陛下成全。”
楚王冷冷的笑了,说:“好你个绝无背叛楚国之心。你擅调军马,不从军令,违抗本王旨意。现如今本王御驾亲临,居然敢摆兵相应,你这还不算谋反,那算什么!我今日不擒了你,按大楚律法严惩于你,我大楚的国法何存?”
说罢,传令手下将领,上前去捉拿楚棋。楚王身后冲出一员战将,名叫郭图,摆动兵刃就向楚棋杀了过去。
楚棋也不迎战,拨马回了自己的阵中。那郭图就在阵前讨敌叫阵,大骂楚棋是叛国逆臣,喝骂楚棋营中的军兵俱是叛贼。楚棋手下的将领,见军心被那员将骂得已有变动,急忙相互示意一下,知道此时,已是到了破釜沉舟的时候。就有一员叫李元华的将领,向楚棋请命:“大将军,楚王一意孤行,不听您的苦衷,这郭图嚣张,末将出战,先擒了他,再慢慢和楚王说吧。楚王若执意要战,事已至此,也就只有一战了。大将军,我们已无退路了!”
说罢,李元华摆动兵刃,促动战马就冲出自己阵中,和郭图战在一起。
楚棋手下的将领常年虽他们兄弟征战沙场,多是有真正本领的;而朝中的将领,多是侍奉君上的,嘴上功夫强过手上功夫。这两人一交手,高低立见,李元华的大刀招招向着郭图的要害而去。郭图原只是想上来,借着楚王威势,喝骂一番,楚棋手下楚军怕了自己,纷纷投降,自己就占了第一功。待见李元华出阵,轮刀就砍,只招架了几个回合,已经连累带惊,出了一身的冷汗,看看再打下去,自己的性命就要交代在阵前,急忙趁着双马错蹬,朝着自己营中就逃回来。
李元华是力主楚棋自立的大将之一。他知道唯有杀了楚王手下的将军,才能使楚棋断了犹豫之心。他见郭图想要逃走,就弯弓搭箭,向郭图的后心就是一箭。
郭图正慌慌张张往回赶,听到自己阵中的军兵呼喊他小心,知道不好,待要俯身,已来不及,被李元华一箭射中后心,一命呜呼,死尸栽到马下。
李元华拍马上来,一刀砍了郭图的首级,用刀尖挑起,在阵前示@威。
楚棋在李元华要射郭图时,还待张口制止,但见一箭射中,又砍了郭图首级,只得长叹一声。
楚王见楚棋手下的将领居然真的敢与自己交锋,并且杀了自己手下的大将,不由得大怒。连声问道:“哪位将军出战,去为郭将军报仇。”
就有一员将应声出阵,去战李元华。
楚王与楚棋在在这里列阵厮杀,各有胜负,打得天昏地暗。
而越军已悄悄从三面围了上来;齐军也已到了楚军身后,截断了楚王的退路。两边只等楚王和楚棋斗得两败俱伤之时,就要收渔翁之利,将楚军全歼于此地。
楚王与楚棋交战,也得了探报,说越军已向自己包围上来,齐军也欲断了自己后路,心下就有些焦急,与军中诸将商议了,觉得不宜再拖,务必速战速决,拿了楚棋,然后急领大军撤回楚地。于是传令营中大军,倾巢而出,全军扑向楚棋的大营,与楚棋进行决战。
楚棋此时,已是无可奈何,他本就是被众人窜弄的出兵伐越,现今楚王亲征,自己与楚王交兵,不是谋叛也是谋叛了,再无回旋的余地了。这时正在阵中,心里苦恼。听见外面鼓声震天,喊杀声四起。急忙带着众将上马迎敌,见是楚王率全军攻向自己,两军前锋已经战在了一起。也就各提兵刃杀了出去。
这场杀又是惨烈异常,楚王终归是一国之主,那些跟了楚棋而来的军兵,见了楚王,多都弃了刀抢,降了。只有楚棋真正的亲信军兵,才守在楚棋身边苦苦战斗。双方交战了半日,楚棋大败,在几员战将的护卫下,带了几千名军兵慌乱的逃了。却不知越军正在等候,又一阵冲杀,可怜楚棋也被越军乱刃杀死。
那边楚王攻占了楚棋的大营,收拢了降兵,也来不及休整,急忙就传令楚军,尽快回撤楚地。楚王的军队还来不及撤退,左右两侧已有越军的轻骑出现。楚王见势,只得传令就地扎营,先稳住阵势。同时派出军兵向越军警戒,另派一支骑兵向着楚境开进,以期先行探路。
越军此次主帅还是皇甫念丰,他带着十万越军,分三路向楚军包抄。楚王与楚棋两厢残杀,他趁楚棋兵败,围杀了了楚棋。然后就迅速向楚王的大营两侧围进。此时楚王大营除了自己带来的万名楚国皇家护卫军,就是沿途收拢及新俘楚棋的不足四万楚军,其中也多是受伤的士兵。
楚王本待带了护卫军先行撤回,但又不人弃了这几万楚军,还在犹豫间,越军已对楚军形成了包围圈。楚王一面下令做好防范,一面飞书给守国的太子楚瑜和丞相东方胤,让他们速速与齐王请求援助。东方胤得了飞书,却私自扣了下来,并没给太子楚瑜看,朝中的知事臣工,已都是东方胤的人,他们在太子面前,只说楚王打败楚棋,不日即可回朝。
楚王在营中等不来太子的回复,又见越军围困日益牢固,如此下去,自己这几万军队被越军吞掉,只是迟早的事了。楚王日夜不安,又连给太子去了几次飞鸽传书,奈何俱是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齐军驻越的大军插在楚越边境间,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动作,只是就地驻扎,旁观战事发展。大将军张彦坤遍撒探马,随时掌握着楚越的态势,然后将情况报给镇守信城的太子齐祎。同时,派出军兵借着协同对楚作战的旗号,积极向越地西部的大理驻军靠拢,半借半抢的占了越国两座城池。
越国军队忙于围困楚王所帅的楚军,也无暇顾及齐军,只想着尽快打败楚王,全歼了楚军,再请齐军离境。所以越军在困了楚军几天后,就在主将皇甫念丰的指挥下,向楚军大营发起攻击。楚越两军十几万人,在广阔的地带,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越军人马占优,是楚军的近三倍,加上此地原是越国疆土,地貌熟悉,天时地利人和占尽;楚军连日作战,伤兵满营,劳累不堪,在越军的强势冲击下,顿时溃不成军。
楚王在越军冲进大营时,就知道大势已去,在身边几员战将的护卫下,带着皇家护卫军,拼死向着楚境败退,想要杀出越军重围。
皇甫念丰既杀了楚棋,此时一心就是要拿住楚王,见楚王的旗子要向楚国方向而去,就知道楚王是要突围,急忙调令手下大将皇甫端,死死咬住楚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决不能让楚王逃了。
几万楚军被越军冲杀的四散奔逃,死伤无数。楚王在几千护卫军的保护下,左突右冲,堪堪就要冲出重围,却有一只越军在后面死死的咬住不放。楚王此时身边仅剩不足两千护卫军,看后面紧紧追击的越军有三五千人,都是轻骑猛追,就有楚军将领,带了一队人马准备阻截,让楚王尽快逃离险境。
楚王连发数次飞书,国内均无音讯,他已料到京城生变,此战先是与楚棋内耗了大量人马,又被越军围杀,即便逃回楚国,国内恐怕也已不再属于自己掌控,还不如就和身边的这些护卫军,与越军拼杀一番。生死有命,全凭天意吧。
楚王厉声对身边的军兵喊道:“我楚国的勇士,本王德薄,用人不查,楚棋谋乱,致使我楚军自相残杀,今###们随本王又陷入这危难之地,都是本王还了你们。今天本王绝不偷生,誓与你们共进退。我们打退眼前的越军,就一起回楚国,打不退他们,我和你们一起在这里陪死去的将士!”
这队护卫军,均是忠于楚王的亲军,此时听楚王说的如此悲壮,都喊叫着:“誓与陛下共进退!杀退越军,护送陛下回国。”
所谓哀兵必胜,楚军退无可退,都报了必死的决心,转身就迎着追袭的越军冲上去。皇甫端一路追杀,已经追到楚王近前,眼看就能得手,却不料这些楚军不再逃跑,反而迎头出击,朝着自己冲过来,不由得吃了一惊,待楚军杀到竟有些措手不及。两队军兵一场混战,越军的战力远不如楚国皇家护卫军,加上轻敌,居然被楚军一个冲杀,乱了阵脚,皇甫端也被一名楚军将领刺了一枪,落荒而逃。越军一时四下散了。楚王带着手下的军兵,也不追杀,赶紧继续朝着楚国边境而逃。
逃出几十里地,看后面一时再无追兵了,楚王摇摇晃晃,一头从马上栽下来,身边的将军下马扶起楚王,军兵也赶紧纷纷下马,围着楚王。只见楚王肋下鲜血渗出,原来在刚才的交战中,楚王被偷袭的越军砍中软肋。楚王为了不影响军兵士气,咬牙强自支撑。此时暂离险境,心上一松,伤疼发作,掉下马来。
这队军兵俱是轻骑兵,那军医早不知是死是活,逃到哪里了。几名将领找了布条,为楚王缠绕了伤口,扶楚王重新上马,缓缓而行。
这一耽搁,后面越军又已追到,这次追杀过来的是皇甫念丰,他派皇甫端追击后,并不放心,自己带了一队军兵也跟在后面。皇甫端受伤而逃,正遇到叔叔赶上来,两人又合兵一处,朝着楚王逃跑的方向急忙追上来,追了一阵,远远就看见前面楚军的身影。皇甫念丰往楚军方向一指,催动越军奋力追杀上来。
楚王此时已经神智恍惚,他费力的回身望着追上来的越军,长叹一声,命令身边的楚军不必管他,各自逃命去吧。那些楚军也不言语,纷纷围在楚王左右,各拿刀抢,做好了最后一战的准备。
………………………………
第十章 大军压蜀境
第十章大军压蜀境
第十章大军压蜀境
越军杀死了楚王,皇甫念丰原想带着楚王的尸首回国都请功,却被张彦坤拦下。
张彦坤受了无忧王的指派,带着一队人马,出了所驻扎的城池,远远观望着战局。无忧王嘱咐他:楚王若要逃回楚国,只管出兵阻截,却不可开战,只等越军来追杀;越军击杀楚王,不必阻拦,但越军要活捉楚王,则出兵攻击,势必让越军杀死楚王,而后再抢得楚王尸首,还给楚国。
皇甫念丰见楚王已死,且齐军有备而来,只好弃了楚王尸首,斩了楚军几员将领的首级,押了被俘的楚军得胜而回。
张彦坤也把楚王尸首送到楚国边境,有那楚国守军迎了楚王的尸首。
噩耗报进沙城,楚太子楚瑜闻讯大哭,满朝哀伤。东方胤劝止太子,且勿悲伤,一是要尽快接回楚王尸首,安葬;二是太子即位,以安楚国民心;三是与齐国结成联盟,取得齐国的庇佑。只有这样才能使楚国内安稳,四邻不止生觑盱之心。
楚瑜六神无主,全凭东方胤安排,交代朝中军国事务暂由东方胤处置,他要为楚王守孝。东方胤与大臣们力主新王应尽早登基,与齐国结成联盟。先王再天之灵,也不希望新王以个人悲痛,误了楚国的千秋大事。楚瑜也就从了群臣之议,择日登基。
楚国新王登基,第一件事就是向齐国递交了国书,请求与齐国结盟,成为齐国的盟国。楚国愿以新王之每新月公主与顺王之子和亲。齐王与顺王、平王朝议,准楚国所请,与楚国结盟,待太子完婚后,顺王之子齐禄即迎娶楚国新月公主。
齐国在南征作战中,先是割占了楚国四城,太子齐祎率十万大军据守四城;又借占了越国两城,由大将军张彦坤以为屯兵;无忧王在大理国王子协理新占越地三百里,子龙率一万青州兵前往协助。吴国和大理国与齐国结亲,楚国与齐国结盟,齐国在华夏南部已经站稳了脚跟。
太子齐祎回复齐王,待信城等四城稳定后,即回鲁城,到时迎吴国公主英萍到齐国完婚。时间定在初秋之时。齐吴两国也就紧着忙活这件大事。
无忧王和大理王子段克坚选定柳城为府衙所在,治理属地。同时积极与张彦坤的驻军对接,子龙以大军驻防为由,也向越国借占了贺城,两军遥相呼应。
这天无忧王与段王子在府衙内,说到送银屏公主来大理,蜀国与楚国勾结,使楚军入境,劫杀公主,险伤了公主,段王子气咻咻的痛恨不已。无忧王就说:“现今,我们所占越地已基本平定,越国被我们四国所伐,又与楚国交兵,元气大伤,已不足惧;楚国大军被歼,新王初立,又已于齐国结盟,更不需虑。这蜀国往年也多侵占大理之地,不如趁着现在,大理军队新胜,士气高昂,寻个由头,把蜀国此前侵占大理之地,尽皆收回!”
段王子一听,正合心意,两人计议一定,秘密写了奏章,报与大理国王知晓,大理国王也同意自大理国境内发兵三万到蜀国边境,以作支援。
得了大理国王的准许,段王子与无忧王集合属地三万大理军队,张彦坤也派出一万精兵,交由子龙统领,向着蜀国边境进发。太子齐祎得了无忧王的飞书,也从信城发兵,进逼蜀国边境,与大理军互为呼应。
蜀国边境探得消息,急速回报蜀王,蜀王听了也是暗自心惊,齐军最近连败楚国、越国,势头强劲,大理国得了齐国之助,也是占了越国许多疆土。现在大理王子以当初齐公主过境蜀国曾屡受攻击为由,要为公主报惊扰之仇,大理与齐国三路大军压倒蜀国南部及东部边境。
蜀王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就有大臣建议:此时,南方各国均以齐国为首,大理用兵,也是打着齐公主受惊的旗号,不如派使臣去齐国,借太子与吴公主即将成婚的由头,送去国礼,由齐王说服大理罢兵。
蜀王以为此计可行,一面备了国礼,安排使臣出使齐国;一面传谕南部蜀国守军,切不可与大理军队及齐军冲突,遇到挑衅暂避其锋。东部守军严密防御,增派守军,威阻齐军即可,也不要与齐军冲突。
无忧王在军营已经知道了蜀国的安排,就对段王子计议,要趁齐王旨意未下的时候,尽量挑起战事,收复蜀国楔入大理的疆土,将蜀军赶出上述各地。
大理军队在滇蜀边境便频频活动,时时侵袭蜀军,蜀军得了军令,遇有大理及齐国军队袭扰,暂避其锋,于是纷纷后撤。大理军队步步紧逼,竟然将蜀国先占的大理国土,尽皆返归了大理。无忧王看看再进已近蜀国的宜城,蜀军在宜城陈兵数万严阵以待。算算蜀国使臣也该到齐国了,就与段王子停了攻势,稳固所占之地,加强边防。
齐王在鲁城,接见了蜀国的使臣。蜀国使臣将大量的奇珍异宝送上,作为给太子的贺礼。说到当初银屏公主过境,楚国派刺客假扮蜀军偷袭,蜀军并不知情,幸好有一队泸城的蜀军经由此地,协助护送公主的齐军,全歼了那支楚军。所以恳请齐王谅解,蜀国与齐国也将永远交好。
齐王倒也没有追究此事,只说了些两国交往的事体。
蜀国使臣看齐王并无怪罪的意思,就急忙将大理军队在无忧王与段王子指挥下,侵袭蜀国的事情和齐王说了,恳请齐王居中协调,让大理军队罢兵。
齐王故意装作不知,沉吟片刻,问平王:“果有此事吗?”
平王就望着下面兵部的主事,然后回道:“此事多半是大理国所为,想那段王子也是和银屏公主新婚燕尔,不甘公主曾经受惊,所以才出兵的吧,我一直未得我大齐军队调动的消息呀。”那并不的主事自然赶紧附和。
齐王就对使臣说:“我华夏各国彼此纷争,前不久楚越刚刚也才平息的战端,各地百姓受苦呀。我实在不忍心再看你们蜀国和大理交兵,平王呀,我看这样吧,你就出面和大理王说下,蜀国即便有些防护不周的不是,看在蜀国也是不查,非有心而为,银屏就受了些惊吓,蜀国若诚心致歉,做些赔偿,就不要再计较了。”
平王就拱手领旨,然后望着使臣问:“齐王的旨意下了,我这就知会大理国王,但不知蜀国要对大理拿出怎样的诚意呢?”
使臣被问,一时语塞,他也算是机灵人,马上上前说道:“蜀王已经准备了厚礼,此时估计已经派人送去大理了。”
齐王点头,平王也就不再追问,说是下朝后,马上将齐王旨意传给大理。
蜀国使臣出了齐王宫,赶紧将齐王的意思飞书给蜀王。蜀王接了书信也只有按齐王的意思,另安排了使臣,带上重礼,说是给大理王子新婚补上的贺礼。至于此次被大理夺回2的疆土也暂且不提了。
各国经过此次乱战,也都各自加强防备,安定国内局势。一时间倒也平静了下来,但各国都知道,此时短暂的平静后,又将是新的血雨腥风。
无忧王在大理住了一段时间,带着莹儿在大理各地游玩了。看看子龙与张彦坤的大军在贺城和越地也连接起来,牢牢掌控了三座城池。就与太子商议,让张彦坤统领了三地的齐军,子龙调防信城,接替太子,统帅四地齐军。太子交割完军务即回鲁城。无忧王则去临城属地镇守。
齐王同意了两人的奏报。无忧王得了齐王旨意,和段王子辞别,就带了卫队,由子龙陪同从蜀国入境,往临城而去。
到了宜城,宜城的蜀军知道了,一面奏报蜀王,一面在城外安排了接待。守军将领的意思很简单,不敢拒绝无忧王一行,但也不敢让无忧王他们进城。无忧王一行接受了守军的礼待,绕城而过,就往泸城而去。
泸城此时的守将得了消息,就急忙传来亲信商议,而这亲信中自然就多了一位新人:唐金虎。唐金虎送了泸城守将西门礼一车的金银,那西门礼自然就拿他另眼相待了。前几日蜀王又问起唐金虎当初狙杀楚国刺客的事,大加赞赏,泸城的守将,又对唐金虎高看了一眼。这次听说无忧王过境,就眼巴巴瞅着唐金虎,让他拿个主意。
唐金虎此时也隐约知道,当初送自己大好前程的少年公子就是无忧王,对于这位恩公,唐金虎听说就要来自己这边,那心中自然兴奋不已。见上司问询,就大声的回道:“如今齐国势大,陛下也派使臣与齐国交好。咱官职低微,见不到齐王,但无忧王此时就在眼前,咱能错失良机。我已经探明,无忧王只带了几百人的卫队,我们泸城守军上万,不用担心他们。只管好好款待,到时候,他得空在陛下面前为将军说上一句话,那您就平步青云了。”
西门礼听了心下大喜,吩咐泸城做好准备,自己带着一众将领出城三十里迎接无忧王。
无忧王远远的就被泸城的守军迎进城中,唐金虎一看果然就是自己的恩公,脸上的高兴,是谁都看得出来。无忧王也自然对他大加赞赏,这让西门礼心下也暗暗兴奋,想着日后有唐校尉的关系,自己也就和齐国的王公贵族搭上了关系。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