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入画-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段克坚自然不怕,马上答应,英靖也是跟着为段克坚助威。
废帝和黄吉相视,不为人察觉的一笑,并未阻止。无忧王不知道刘畅这些年增长了多少本事,但是大理段王子的本领,他是知道的。所以,无忧王也未劝止。李弼和赵晟也是各怀心思,只是淡淡看着。几位老臣虽劝解了几句,但年轻人火气上来,哪是那么好劝的。
刘畅就与段克坚约在校武场相会,要在那里一决胜负。
众人辞别废帝,就赶到校军场。校军场位于城东,燕军驻地不远。赵晟提前让王炳文安排军兵,将校军场收整一番,然后围起一个圈子,方便大理与蜀军的交战。
蜀太子刘畅直接回了自己的驻地,更换了盔甲,带了兵器,率领一哨蜀军轻骑就到了校军场。
大理段王子却是被无忧王拉到齐军大营,然后两人一起带着齐军与大理亲军,一起赶到校武场。
秦王子李弼、燕王子赵晟、吴王子英靖以及陈国、越国、楚国、项国的几位丞相早已到了校武场等着了。
众人到齐,共推无忧王和秦王子李弼为裁判,由蜀太子刘畅与大理段王子亲自上场比试。无忧王与李弼商议了下,决定由两人各执一根木棍,无论马上步下,只要打倒对方,就算赢。段王子昂然不惧,大咧咧的点头应允。蜀太子刘畅见段王子答应了,自然也不肯示弱。
两人各自骑在战马上,跑到校武场两边。大理的亲军站在校武场西边;蜀军的轻骑站在校武场东边,各自为自己的王子助阵。
四周很快就聚满观看的百姓,一面观看一面议论纷纷。
刘畅看着百姓越聚越多,心里暗暗得意。刘畅少时因为体弱,与其他王子在大都时,常被打得鼻青脸肿,所以会蜀国后,就延请高人,学了一身的本领,马上步下,兵器拳脚都是颇有造诣。他在这次朝议上,屡屡被段王子轻视、冲撞,心里早已怀恨。刘畅还是个心思极重的人,他在大殿上一直隐忍,就是故意让人觉得自己有些懦弱。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和无忧王叫阵,但借机除掉大理王子是有把握的。
刘畅骑在马上,远远望着段王子,然后举起手中的木棍,示意了一下。段王子也把木棍往前一指,算是回应。刘畅见段克坚还是那样轻视自己,心里暗暗冷笑,想着这次一定要乘机将段王子致成暗伤,让他身怀暗疾,慢慢死去。想到这里,刘畅一催战马就往段王子冲了过来。
段王子神情冷淡,依然是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也不答话,同样催动战马迎来上来。两人在场中相遇,各自挥动木棍,狠狠的击向对方。两只木棍就碰在一起,这两根普通的木棍显然是经受不住两人的力量,喀嚓一声断为四截。
借着双马错蹬的瞬间,刘畅挥动手里剩下的半截木棍,砸向段王子的后背。那段王子也似早已知道,往前一伏身,就趴在马背上,躲过了这一击。
两人带住战马,再次回身相对,段克坚用木棍指着刘畅,冷冷的说道:“兵器已断,我们下马比试拳脚如何?”
刘畅也正想着用自己的拳脚暗伤段王子,一听对方居然率先提出,正和心意。把手中的短棍一扔,就下了战马。然后脱掉软件,扔到马背上。
段王子也将木棍扔了,把展架扔到马鞍上,然后一拍战马,战马就跑回自己的阵中。
刘畅也把战马赶回,空出中间的场地,两人摆开架势。刘畅跟随青城山慈远道长苦学了三年,自己专有一套拳法,能击中碗口粗细的树木,树干不倒,而树叶隔日凋落,树木枯萎致死。这倒不是这拳法的精义,而是被刘畅自己延伸出来的一种功法。
刘畅今天就是想借着这套拳,暗算了段王子,让他中了自己的拳,当时无事,隔两日暗伤发作,即便有名医国手,也是难以活命。此时见段王子就站在自己面前。冷哼了一声,抬起手,起个手势,然后揉身而上,一记拳就奔段王子面门而去。
段王子全然不怕,待刘畅拳近了,才一个闪身,就躲开这一拳。伸手一搭刘畅的手臂,往后一引,使了个顺手牵羊,想要把刘畅借势甩出去。刘畅见段王子身手居然如此灵敏,而且手上功夫也颇了得,心里不觉就是一惊,心说:难怪这大理王子如此傲气,果然是有些本领,看来自己还要多加几分力气。
刘畅不等段王子的手抓实,急忙就一进身,同时变拳为肘,用手肘就击向段王子脖颈。
段王子抬起左手往上一迎,同时身子往后一闪,两人各自分开。再次相视,刘畅心里已是暗自吃惊。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功夫乃是慈远道长亲传,虽然慈远道长在宫中只教了三年,但所交手的全是青城山道家的绝学,内功身法俱是一流。慈远道长隔段时间也会到蜀王宫检验刘畅的功夫,也是赞誉不止,说在当今华夏年轻辈的习武者中,刘畅太子的武学已算的上乘,罕有敌手。如今自己的拳打肘击皆被大理王子躲过,而且看样子,对方躲的还很轻松。看来这段王子也是受过高人传授。
刘畅想着,手上就暗暗发力,将功力贯到手臂及拳头上。待觉得力道已足,刘畅才再次挥拳,横扫向段王子的太阳穴。段王子依旧是往后一闪,躲过刘畅的这一拳。刘畅料到段王子会躲,所以不等拳势变老,接着就往前一进身,继续用肘部击打段王子的前胸。
段王子见刘畅招招狠毒,全是照着自己的要害击打,摆明是想置自己于死地。于是也急忙双手往胸前一护,正挡住刘畅袭来的肘击,然后借势再退一步,化解了刘畅的攻势。
刘畅接连几个照面均是无功而返,不由得有些急了。身子往上一纵,飞起一脚就踢向段王子的下巴。
段王子此时已不再退,伸右手快如闪电,抓住刘畅的脚踝,同时抬起一脚,就踢向刘畅的另一条腿。刘畅此时身子还在空中,右腿脚踝被抓,避无可避,被段王子一脚踢中,身子就往后就飞了出去。
刘畅腿上挨了一脚,就觉得被踢中的地方如被击断一般,一阵痛彻心扉的苦楚传来。刘畅人在往后飞,急忙在空中变换身法,落到地上时,才感到左腿已经无法用力,扑腾一声就坐到地上,用手撑住身后,才堪堪没有摔得四脚朝天。
段王子冷眼瞧着他,却并没有趁机跟上再施狠手。刘畅急忙挣扎的起身,单腿站着,咬着牙望着段王子。刘畅心里不肯相信,一个大理的王子,居然只用几招,就把自己打败,而且一脚几乎踢断自己的一条腿。
刘畅又疼又惊,说不出话。旁边的人虽不明白场内两人的状况,但刘畅被段王子击倒在地势众目所见。于是无忧王就看看李弼,说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不如此时就止住吧!”
李弼自然也看得明白,而且远远瞧着,刘畅站得并不稳当,左腿明显是不敢用力,知道刘畅已然受伤,再比下去只会被段王子殴打。于是借着无忧王的话说:“齐祀王子所言极是,我看是段王子稍胜一筹,就算是段王子赢了吧!”
吴国王子英靖在一边听着,却说道:“我看着段王子赢得可不是一筹两筹,简直就是轻松至极。这刘畅看着是出手攻击在先,却被段王子一招打倒,我看段王子是大获全胜呀!”
李弼也不愿争辩,就高声的喊道:“两位王子,我看比试就此结束吧,拳脚无眼,伤到哪个也是不妥。今日段王子击倒刘王子,是大理获胜。”
段王子就望着刘畅,冷声问道:“还敢比试吗?!”
刘畅强忍腿疼,点点头说道:“多谢段王子手下留情,我刘畅今日输了!”刘畅虽然心里想不明白,这段王子如何有如此本领。但他不是蠢人,知道刚才段王子是有意踢在自己腿上,若是段王子阴损,一脚踢在自己胯间,那么自己此时哪里还有命在?
段王子面无表情,只略一点头,就回身走向大理阵中,早有大理军兵送过来战马,段王子就飞身上马,策马来到无忧王及众人身边。
蜀国军兵也赶忙上前,扶住刘畅。刘畅咬咬牙,在军兵搀扶下也上了马,策马跑到众人跟前。对着李弼及众人一抱拳,缓缓说道:“今日演武,刘畅败了,还望诸位不要见笑,我也就此别过,他日若是有缘再聚,刘畅再与诸位相谈。告辞了!”说罢拨马就走。
………………………………
第九章 禅僧说因果
第九章禅僧说因果
第九章禅僧说因果
校武场上,众人见胜负已分。相互客气了一番,各自离去。
无忧王和段王子等人并马回到齐军大营。其他诸人坐在帅帐休息,无忧王就和段王子先去了偏帐。偏帐内,居然还有一位段王子,两个段王子相见,各自一笑。
原来,无忧王担心蜀太子刘畅有诈,就在段王子和自己来齐营的时候,让古月天扮作段王子,随自己去校武场迎战刘畅。段王子虽然觉得无忧王有些过于小心,但知道也是为了着想,这份情谊,段王子心里自然感念。于是古月天有习摩了一下段王子的声音、举止,就随无忧王去了校武场。
此时回到帐中,古月天恢复本来模样,段王子向他拱手致谢。无忧王就让古月天说下刘畅的底细。古月天说道:“这个蜀国太子绝非一般的武者,他的功夫极其霸道。若是常人,被他的拳脚击中,极易受到内伤。我试了他的几招,很像是蜀中青城山的功法,内劲深厚绵缠。”
段王子听古月天如此一说,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没想到这蜀国太子居然还是一个内家高手。自己虽然受大理国内高手的传授,有些本领,但也知道,和青城山的门人弟子比起来,那肯定是大不如人。这次比试,看来那刘畅是算计好了,要致自己于死地。幸好无忧王即使阻止自己前去,派古月天化妆替自己出战。
段王子想到这个,对着无忧王又是深施一礼。说道:“王兄,段克坚感念大恩。”
无忧王赶紧伸手相搀,说道:“段王子何必客气,你我本就是兄弟吗!”
说着,无忧王就大体把校武场的情形说了一下,古月天也讲了比试的过程。然后无忧王就陪着段王子走出偏帐,一起到了帅帐中。
英靖与东方胤、李国公、戴荣祯等见到段王子换了一身便装,都是再次道贺。段王子也是回礼称谢。无忧王传令安排酒宴,大家在齐营一醉方休。
处理完大都朝议、和谈之事,蜀国征战暂止刀兵,各国的军马均停止攻伐,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休整。无忧王及到大都来的各国使臣也都纷纷离开大都回国。
无忧王去辞别了废帝,就带着莹儿等人回到鲁城。齐王率领文武为无忧王接风,在鲁城又是热闹了几天。
这天无忧王在自己府中正在看书,外面有侍卫来报,说是老王妃喊少王爷、少王妃过去。无忧王就带着莹儿,到了平王府。一进大厅,却发现净明禅师正在正座坐着。平王和平王妃相陪。无忧王和莹儿也赶紧和父母、禅师施礼,得了父母允肯,然后一起坐到一边。
净明禅师望着无忧王和莹儿,说道:“小王爷与莹儿姑娘完婚贫僧正在云游,未能前来道贺,还望见谅。
无忧王赶紧合十说道:“大师您客气了,我们本该亲自去佑安寺拜会禅师的,只是无暇脱身,安排人去的,回报说大师云游去了,心里还觉遗憾。现在大师来了,我们两个正是欢喜还来不及呢!“
净明禅师看看无忧王,又望着莹儿,伸手掐算了一下。转头对平王妃道:“老王妃,您先陪莹儿去内屋休息,我和王爷父子说些事情!”
平王妃听了,就起身向莹儿示意,婆媳二人转到内屋去了。
净明禅师带屋里只剩下自己和平王、无忧王三人了。才沉吟一下,问道:“小王爷,你和莹儿成婚也有八九个月了吧?”
无忧王赶紧回道:“已有八个月了!”
净明禅师点点头,说道:“我与平王算是故交,与小王爷也是极有渊源,所以这些红尘俗世,我也难免就夹杂进来。”
听净明禅师说到这里,平王与无忧王一起合十称谢。
净明禅师接着说道:“小王爷与莹儿已经圆房了吧?”
无忧王讪讪一笑,点头说是。
净明禅师也是一笑,说道:“但是莹儿至今应该还是没有身孕吧!”
无忧王点点头,说道:“是呀。”
净明禅师望着无忧王,说道:“小王爷,贫僧有句话,不知道你能否听的进去?”
无忧王一愣,呵呵一笑,说道:“大师,您只管说,我恭听教诲!”
净明禅师点点头,又望了一眼平王,说道:“平王当初可曾记得,小王爷出生时,贫僧曾看过,小王爷天生带有杀气,性格暴烈。所以为他取了个无忧的禅号,后来齐王爷以此封他王位。后来在灵岩寺,遇到前朝薛学士的夫人带莹儿去上香,那莹儿日夜啼哭,但见到小王爷却转哭为笑,两人见了竟不能分开。所以我也为莹儿看了,他俩正是天作之合。”
平王听着,也点着头说:“大师所得是,齐祀这孩子和莹儿也是姻缘。齐祀生来暴烈,三两岁上,除了我和他的娘亲,无人能禁制他,整日顽劣。一般大小的孩子居然没有敢与他玩耍的,多被他打得鼻青脸肿。唯独见了莹儿居然变得温顺起来。”
净明禅师看着无忧王,接着平王的话,说道:“这就是天意,上天有好生之德,正是要让莹儿来平复小王爷身上的杀气。但是适逢乱世,各国纷争,小王爷身在此位,也难免要征战杀戮。我佛慈悲,我也想度化小王爷。但小王爷却又有大心胸。这乱世之中,也只有以杀止杀,以战止战。待天下统定,才能有太平盛世,才是百姓的福祉。但这杀戮罪孽却要小王爷来背负。”
无忧王听了,脸上神色一黯,轻叹一声。
平王望着儿子,也是轻轻摇头。
净明禅师看了,说道:“小王爷也不必沮丧,我此来是有个事情和小王子说的。”无忧王听了,抬起头望着净明禅师,问道:“大师,不知是何事呀?”
净明禅师笑笑说道:“五台山潭清庵的净慧师太最近要收个弟子,我和她说了,想着带莹儿去师太那边做个俗家弟子。”
无忧王一听,脸色一变,接着笑道:“大师说笑了吧,你要送莹儿出家?那我该如何!”
平王皱眉看了无忧王一眼,说道:“你听大师说完!”
无忧王赶紧低头,向净明禅师合十致歉。净明禅师也不以为意,摆摆手说:“小王爷想的多了!我的意思只是让莹儿去净慧师太那边记名,由师太为她开化,修习一些佛法也是好的,在师太身边多做修行,凝练心性,也是为小王爷减去一些杀孽。”
无忧王听到这里,大体也就明了,轻声的问道:“那莹儿要在那边待多久呢?!”
净明禅师听了,呵呵一笑,说道:“多则三年五载,少则一年两年,就看莹儿和小王爷的造化了!”
无忧王看看净明禅师,又望望平王,眉头皱着,满脸的不情愿。平王看了,对无忧王说道:“大师说的这样也好,你这段时间,也要和你顺王叔准备蜀国那边的事情,你的属地也好久没去处理公务了。忙着这些事情,一年半载的也就过去了。那时莹儿或者就回来了,你们两个还是可以在一起。”
见父王如此说了,无忧王也不再争执,只是低着头,不说话。
平王就对净明禅师笑笑,说道:“大师为小儿的事情费心了。只是莹儿此去五台山,她一个女孩子在我府中娇宠的惯了,她若一个人去师太身边修行,我怕她受不了苦;我那王妃恐怕也舍不得!她待这莹儿直如女儿一般呢。”
净明禅师点头说道:“平王爷不必牵挂,莹儿去潭清庵自然可以带着两个侍女,跟随伺候,她此去是修心为主,并非身体力行的苦修。”
“哦,那还好些。”平王说着,看着无忧王。无忧王听平王和净明禅师说到这里,也就抬起头。他心里明白,平王此问,无非是说给他听。
平王妃听了净明禅师的意思,老大的不高兴,沉着脸说:“莹儿和祀儿刚刚新婚,再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俩都还没有孩子呢,你们这是要干什么?我家一脉单传,我还要莹儿给我抱个大孙子呢!再说莹儿这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什么时候离开我那么久,去那些什么寺庙,那份苦不是要我家莹儿的命吗?我是不舍得的!”
平王听着也只是咂着嘴,不再说话。无忧王就有些欣喜的望着平王妃,嘿嘿直笑。净明禅师就写了几个字,交给平王妃。平王妃拿在手里看看,然后满眼惊异的望着净明禅师,见禅师连连点头,也就不再说什么。
平王妃拉过莹儿,望着她说道:“我的乖乖莹儿,做母亲的舍不得你,但你却是要去的。我让明慧姐妹陪你一起去,她们也会好好照顾你。你在那边,若是住得惯就住些日子,住不惯只管回来,母亲我在家等你。想我了就给我写信,我马上去看你!”
说着,婆媳两人就抱着哭泣起来。平王无奈,只能好生劝解。无忧王心里总觉不舍,也是紧锁眉头。
净明禅师在平王府待了半日,就写了一封书信交给无忧王,然后告辞,继续去云游四方了。
平王妃就在府中忙着给婴儿准备行装,叮嘱明慧、明媚去到那边要好生照料少王妃,若有什么不便,即刻回来!许诺也自告奋勇,要跟着去照顾莹儿,倒得了平王妃好一顿夸奖,也允准了。
………………………………
第十章 修心潭清庵
第十章修心潭清庵
第十章修心潭清庵
时值初夏,草长莺飞。无忧王要送莹儿去五台山,自己也要去属地:临城和荷城坐镇,就辞别了齐王与平王夫妇。一行人往陈国方向而来。
一路上,无忧王骑在马上,有些无精打采。每到一个城池,都要和莹儿去四处走走,把那美食品尝了,有好玩的也给莹儿置办上。进了陈国,一行人就走得快了,直奔五台山而去。沿途几辆大车,也引得些强人侧目,却还不等强人靠近,就被袭杀一空。他们这一趟,倒是使地方平静了不少。
到了陈国忻城,又走不到一日,就到了五台山下。
五台山地处太行山脉,乃是佛教名山,据传曾是文殊菩萨的教演的地方。五台山的佛法教益,始於东汉,兴于南北朝,大规模建设是在隋唐时期。五台山有五座台峰,隋朝御敕在五座山峰上各建有一座主寺: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山上有僧尼三千余人,多为持戒修行的住寺僧尼,也有云游挂单的十方僧。
潭清庵坐落在五台山北麓,属台外之地。潭清庵就建在一座环秀山上,山势不高,山上青松翠柏掩映。五台山所在,气候寒凉,高山之上皆有雪线,雪线上常年积雪不化。潭清庵内有一处潭水,常年清冽见底,无论旱涝、寒暑,经年潭水不增不减。
潭清庵的主持明慧师太,也是华夏佛教中的佼佼者,经书教义、武功心法,都是当世之魁首。附近的善男信女到五台山,也多有到潭清庵来参拜的,所以这庵堂虽处的偏僻,但香火不绝。明慧师太又兼有一手好医术,山前山后的村镇里,但有百姓患病,也多来庵中求药。明慧师太在众人口中就如同观世音菩萨转世。
无忧王一行装扮成商旅,来的极为隐秘,到了陈国境内,更是分开赶路,莹儿及众女坐在车内,无人知道是有女眷随行。待到了五台山,古月天他们早已将莹儿所需应用之物送到环秀山下一处村庄里,早有人在村里购置了房舍,几天前就住进了一对老夫妻。村里总共有几十户人家,民风颇为淳朴。
无忧王和莹儿到了,已是下午时分,几人就将车马停在村中,轻装向山上走去。莹儿虽娇柔,但常年跟随无忧王游历,又跟着明慧姐妹也练习些拳脚,体质自然好得多。跟在众人中间,居然也走到了山上。
看着眼前的潭清庵,无忧王又望着前面的五台山北麓叶斗峰,这座高有千仞的山峰,如一位巨人,遮挡在环秀山前。有高山俯仰,就更显环秀山的清幽。想着莹儿要在这里过着青灯伴古佛的日子,无忧王心里就觉一阵心酸。无忧王拉过莹儿,紧紧的抱在怀里。明慧及众人都纷纷转回身去。
这时潭清庵的大门一开,一位小尼姑走了出来,走到众人面前,逐个看了,然后对莹儿说道:“这位师姐,你就叫薛莹吧?!”
莹儿被问,就忙还了礼,答道:“我正是薛莹,不知道小师傅怎么知道我?”
那小尼姑生得极为秀巧,看上去又透着一股机灵。她笑着说:“师姐,师傅说你来了,就让我出来迎接呢,我是清悟。师姐随我进来吧,各位施主也请进。”说着就在前面带路,无忧王陪着莹儿,带领众女进了潭清庵,随着清悟小师傅就到了大殿。吕征和古月天就留在外面,观看四周的景色。
走进大殿里,抬头就看到供奉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佛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