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入画-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王听了就是一愣,惊异的问道:“刘兄,你为何不早说呢?我这就命祀儿率兵前往成城,指日攻克城池,救下刘兄的家人,你这一耽搁,不是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日吗?!”
听着平王的抱怨,刘安心里就是一苦,心说:这平王是错会自己的意思了,看来平王是认为自己求他发兵去攻打成城,这和自己的本意完全背道而驰了!
刘安就对平王说道:“王爷且慢呀,您先听我说完。”随后刘安就将蜀王希望求和的意思说了,希望齐国能保留蜀国,蜀国愿做齐国的属国,对齐国称臣,年年纳贡。
平王听完,就是一笑,对刘安说道:“这真是刘胜的一厢情愿,他居然有这样的想法吗?如此派刘兄来,确实是要将刘兄派来送死。刘兄若是把这个意思和我那祀儿说了,只怕他立刻就把你推出去杀了。”
说罢,平王似是沉思,未再言语。刘安在一边瞧着心急,他担心齐军一旦出征,那么万事皆休了。正在此时,刘安就看到一队人马过来,前面的正是无忧王齐祀。刘安现在见着无忧王,心里就有些恐慌。他不由自主的就伸手拉住平王的衣襟。
无忧王到了近前,冲平王和刘安见礼,然后就问道:“父王,城外的十万大军已经集结完毕,我军将士们正等您下令出征!”
平王转头看看刘安,刘安是一脸的企盼。平王就略一沉吟,说道:“你且令大军在城外等候,没有我的军令,不得擅动!”
无忧王的双眼就瞪大了,嘴里就嚷起来,问道:“父王,这十万大军集结,已经完毕,还要等什么,那蜀王暗算我的顺王叔,禄弟发誓要攻进成城,捉了蜀王,绑在旗杆上用乱箭射死!”
刘安在一边听着,心里又是一颤。他在无忧王面前也不敢说话,只是用可怜的眼神,望着平王。
平王长出一口气,然后说道:“我知道了,我和你刘伯父说件事情就来,你先等在这里!”说完就招呼刘安走到一边,说道:“刘兄,不是我不愿体恤您,只是大军调动,不能儿戏,我的人马已经就绪,我也不好朝令夕改!”
刘安想了想,就对平王说道:“王爷,你我之间,我也不再遮掩什么。我此来固然是为蜀王求和,也是为齐国献策!”平王一听就是一愣,看着刘安‘哦‘了一声。
刘安见平王已经被自己的话语打动,就接着说道:“王爷,我也知道,齐国所谋并非只是越国、蜀国,而是天下对吧!现今你们齐军和越楚、大理已然夺了大半蜀国疆土。那成城也只在早晚间就可拿下。但是王爷您也该知道,即便齐军强悍,蜀国也有可战之兵,成城一战,也绝非是一朝一夕可得。”
刘安说着,看着平王,见平王听的仔细,便接着说道:“而且成城内也有十余万蜀军,且都是蜀王的亲军。蜀军拼死抵御,齐军攻伐,死伤恐怕也不会是少数。到那时,王爷耗在成城的人马和时日,恐怕会很多呀!若是拖到秋后,入冬后蜀道上积雪,您的粮草就接济不上,三军断粮,不战自退,要想再战就要等明年了!”
平王依旧未语,但神色上已经有了些缓和。
刘安见自己的话语已经凑效,就趁机往前凑了半步,轻声说道:“若是王爷肯居中调和,接受蜀王的求和,蜀王称臣,则蜀国战事一了。王爷正可乘机,将大军挥师向北,此时的秦国或是陈国,皆不会想到齐蜀休战,待到王爷大军兵临城下,无论秦、陈,都将是毫无准备,到时齐军正可长驱直入,尽占先机!”
平王听完,轻轻笑起来,说道:“刘兄这计策倒是妙,只是刘兄,若是我军挥师北上,而你们蜀军乘机又暗中勾连其他各国,前后夹击我军,那我岂不是腹背受敌,反而逼着他国与你们蜀国结盟,到时全力对付我们齐国!”
刘安略一沉吟,说道:“王爷担心的也是,那么依王爷看,是要如何才好?”
平王抬起头,闭目想了一下。然后转头看着刘安,问道:“刘兄,现今蜀国之事,在蜀王面前你能左右几分?”
刘安想了想,回道:“蜀王已是无计可施,才听了我的计策,来与王爷求和。他也已经派丞相苏朗去秦国求救,若是秦国不肯出兵,那么蜀王只有两条路好走:一是与齐国血战到底;二是与齐国求和。以我对蜀王的了解,他是断不会降的!”
平王听了,就对刘安说道:“刘兄既然如此说了,我也不敢视刘兄为外人了,这蜀国战事,我在此主持,自然能当机立断。若是蜀王真心求和,愿向我齐国称臣,那么我也能停止进兵。只是蜀王称臣,即不能再统御军队。蜀王可率领文武迁都到我这渝城来,我们齐军接掌蜀军,蜀王仍做他的蜀王。”
刘安一听,就是一愣,以他的想法,蜀王率文武留守成城,偏安一隅,齐国尽占其他蜀地皆可。但是若按平王之意,那么蜀王几乎就是一个傀儡了,都城迁到渝城,蜀军交由齐军掌管,则一切都是齐军的操控下,那这与降了有何区别?自己虽然也有私心,但终是蜀国之臣,这样的结果,是断不能接受的。
刘安想到这里就说道:“王爷,您如此说来,太过逼迫,恐让人无法接受。”
平王‘哦’了一声,转身朝无忧王那边瞥了一眼。无忧王一直盯着这边,一副不耐烦的样子。见平王望向自己,就大步走来,问道:“父王,您倒是快下令呀!我这可要出发了!”
平王就轻点着头,无忧王一见,转身就走,冲着随行的将军们说道:“传令三军,即刻出征,明日赶到成城!我要杀进城去,活捉了蜀王给顺王叔报一箭之仇!”
刘安一听,又慌乱起来,赶紧拉住平王的手,哀求道:“王爷且慢呀,王爷且慢。”
平王看着无忧王等人正在上马,就轻笑着叹口气,说道:“他们少年意气,总是觉得杀伐才能建功立业,正是有我们当初的影子!”
刘安自然听的出平王话语里含着的骄傲之情。刘安望着无忧王他们已经上马,正待催马离去,不由得大急,对着平王喊道:“王爷快传令收兵,我代蜀王答应了!”
平王就是一笑,看着刘安,问道:“刘兄可能决断了此事?!”
刘安连连点头,然后催促平王赶紧喊下无忧王他们。平王听刘安如此说了,就招手对无忧王说道:“祀儿且住。”
无忧王就拨转马头,回望着平王,满眼的困惑。平王和刘安走到战马前,上了马。随后传令:大军解散,各回营寨,何时起兵,等候军令!无忧王就叫起来:“父王,您这是何意?大军已经集结,怎可随意解散!”
平王脸色一沉,呵斥道:“你敢违令吗?!”
无忧王一时张口结舌,但是看得出是满眼的不服。回身就拨转战马带着众将离开了。
平王就朝刘安笑笑,说道:“刘兄不要见笑,这个孩子也是自统领大军以来,每战必胜,心性傲了!”
刘安在心里暗暗叫到:好险,幸好自己来的及时,若是晚来一天,齐军开拔,等到了成城,只怕依着这无忧王的脾气,立马就会攻城,两军攻防,再想休战可就难了。
刘安随平王回到帅府,紧接着就和平王又商议了蜀王献出成城,到渝城来主持蜀国事务;蜀地军机大事交由齐国派重臣来执掌;蜀国每年向齐国纳贡银两及粮草;齐军与联军停止对蜀作战。
刘安与平王商议妥当,又与平王约定,自己即刻赶回成城面见蜀王,将此事回禀,三日后将消息飞书给平王,若是三日内收不到答复,平王则挥师直取成城!
平王派亲兵护卫刘安离了渝城,快马加鞭赶回成城。刘安将平王之意说了,蜀王听了勃然大怒,喊嚷着要与齐军拼死一战。
刘安待蜀王发完怒火,才上前劝解:“陛下,秦国能否出兵,还未可知。而齐军人马不出三日即可杀到,到时数十万大军围困成城一座孤城,破城只在早晚间。若是能如越王那般被囚到鲁城,做个挂名的王爷还好;若是落到无忧王或是那齐禄王子手中,只怕即可就要对陛下不利!我们即便拼上成城一战,也只是拖延几日而已,终将被齐国占领。倒不如献了成城,去渝城,陛下蜀王之份仍在,就如废帝那般,起码不必被囚禁在鲁城,或是被人迫害。”
蜀王听了,颓然的坐下,久久不语。刘安也只得垂手立在一边,不敢言语。直到听到更鼓声响,蜀王才抬起头,看着刘安,说道:“回复平王,朕答应了!”
………………………………
第十二章 齐禄封监国
第十二章齐禄封监国
第十二章齐禄封监国
平王送走刘安,就立即动身去了武城,在武城平王与顺王计议了良久。
平王将蜀王所提及自己的答复都告诉了顺王,因为当初齐王与他们兄弟谈论天下时,是要将蜀国交由顺王管理。
顺王此时伤势好转,已能下地行走。他早已得知前线消息,知道平王统帅大军占领了渝城,指日就可挥师西进,与联军会合,包围成城。此时见到平王,获悉蜀王要和谈,愿意交出成城,将蜀军交付齐国,自己只保留蜀王的名号,蜀国军机大事由齐国派人执掌。
顺王在心里就暗自思量:自己此时伤势未愈,齐禄在军中尚无嫡系亲随;平王与无忧王父子自接掌征蜀大军,连连获胜,长此下去,这蜀境内的大军就要被平王所掌控,自己的龙骧军也可能心生易变。若是此时答应蜀王求和之请,则平王就要回到齐国,准备对秦国或陈国的征战。这样蜀国虽然保留蜀王之位,军权却尽在自己与齐禄手中,等齐禄彻底接掌了蜀地的大军,则随时都可以废掉蜀王自立,料想齐王也不会反对。
想到这里,顺王就对平王说道:“王兄,现今蜀国之事尽有王兄做主,我箭伤未愈,齐禄年幼,一切王兄但据情而断,我无不听从!”
平王听着,轻摇着头,对顺王说道:“三弟,此言差矣,齐王前曾说过,蜀地之事由三地做主,我此来蜀国只是为着你受伤,替你执掌一阵而已。如今战事已定,渝城既得,成城是战是接,但听你的意思。只要你决定了,我们就禀报齐王,请齐王恩准。”
顺王就点点头,说道:“王兄既然如此说,那么为弟觉得,还是能不战而受蜀国,虽留着蜀王名分,也只是一个虚名,属地还是归于我齐国了。这样一来,既免去军兵的征战之苦,又可提前部署对秦国、陈国的征伐,其利大矣。”
平王见顺王爷有此意,就笑着说:“三弟既如此说,那么我们兄弟就一起禀奏齐王,请齐王恩准。”
对于平王和顺王的奏章,齐王一应照准,并召平王即刻回鲁城。无忧王待蜀王献城后,协助顺王父子接管蜀军,而后率大理、越国、楚国之军与临城之军会合,挥师北上,陈兵秦国边境。顺王伤重,不宜再为国劳神,就在蜀国修养,封齐禄为蜀国监国,接掌蜀国境内所有齐军及蜀军。蜀王仍为蜀王,蜀国迁都渝城。
蜀国既得,顺王有伤,齐禄尚需人辅佐,调越国护国公李渠前往蜀国,以助齐禄监国。同时,应楚国之请,筹办齐禄监国与楚国新月公主的婚礼。
苏朗在秦国尚在对秦国王子李弼游说,想着说服李弼,由他出面禀奏秦王,出兵救援成城之围。接着就收到密报,说是蜀王已经同意将都城迁到渝城,将蜀军尽皆交出,蜀国成为齐国的属国。苏朗闻报,也不和李弼告辞,带了几个亲随,就悄悄潜出王子府,消失了影踪。
蜀国与齐国和谈的消息迅速传遍华夏各国。越国、项国、吴国、楚国、大理等国纷纷向齐王道喜。秦国和陈国、燕国却是一下子走动的紧密起来。
蜀国迁都渝城,蜀王与文武百官也到了渝城,有些蜀国的官吏自思在齐国监国治下,唯恐一时不慎,反受惩责,便直接向蜀王提出辞官;也有的官吏直接挂冠而去。虽蜀王到渝城蜀国官员已不足半数。幸在齐王自齐国和越国派了能臣前往,所以蜀国吏治倒也还应付得来。至于蜀境内的齐军,以龙骧军与徐州军为主,留下十万人马,自然是尽归齐禄掌控;整编的蜀军也有十万人,同样由齐禄节制。
越王派来的护国公李渠过不几日,就带着全家到了渝城,与顺王、齐禄见了,又一起去见了蜀王,在朝堂上与百官也想见了。李渠在越国,身为护国公,对于治理国事,颇有经验,所以在他的帮助下,蜀国虽然官吏大减,但是吏治井然,蜀国内各项事务,也慢慢恢复。顺王虽整日卧床,但是听到各方的禀报,对李国公也是器重有加。
齐禄得知李国公前来蜀国相助自己,心里却是另有心思。
在顺王府中,顺王将齐禄喊来,当面叮嘱齐禄,要以子侄辈礼遇李国公。齐禄听了欣然同意,事李国公如师。顺王和李国公也只觉得齐禄被封监国,是有了上位者的大胸襟,也都是各自欢欣:一个是看到齐禄成熟了而欣慰;一个是为服侍一位谦恭的监国而释怀。
蜀王刘胜在渝城的行宫中,继续做他的蜀王。至于蜀太子刘畅,被古月天废去右臂,也放归蜀王身边,由齐禄同意,封了一个留王的封号,每日安居在自己的留王府中。
蜀国各地的蜀军接到蜀王的昭告,也知道蜀国已经成为齐国的蜀国,所有军兵都归于监国齐禄统辖,于是就或是跟随将领到齐军的收拢大营报到,或是自行散去;也有那不服蜀王旨意的,想要据城而守,自立自主。齐禄马上就派遣大军,前往征剿,大军到处,严酷镇压,对于反对者一律斩杀,枭首示众。
无忧王在渝城待了两天,就去成城与霍远、段王子、东方义等人会合,往北又与子龙会师,两边军马近二十万,就压到秦国边境。
至此,整个华夏以南,其实已经尽归齐国节制。秦国也是一面在边境集结大军,一面与陈国、燕国勾连,试图三国结盟,共御齐国。
陈国此时已经基本安定下来,陈王对于蜀国的局势也是随时了解。及到蜀王献了成城,将蜀军尽交齐国,陈是的震惊不已。依着陈王的估计,蜀国至少能与齐军纠缠到秋后,然后将战事拖到来年开春,这样自己就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而今齐军虽未占领蜀国,仍留着蜀王,但军权紧握,其实已经是将蜀国收入囊中。齐军又已挥师北上秦国边境,看情形是要在秋季就要对秦国开战。
陈王收到秦国的盟书,也是觉得事关重大。自己陈国虽说是归于平静,兄弟相争暂时休止,陈国的权力基本掌握在陈王的手里,但此时的陈国相较两年前,已经弱了很多;而此时的齐国却是相较当初强大了不知多少倍!
陈王也知道,此时除了和秦国联合,暂时也没有其他途径可以选择,因为唇亡齿寒,一旦秦国也被齐国打败,那么接下来齐国的目标一定是自己。
燕国对于秦国的盟书,却是不置可否。燕王只是改变了对北方荒蛮部落的策略,改攻伐为安抚,将北部的许多部族收归自己的帐下。北部荒蛮常年被燕国攻袭,如今见燕国肯示好,自然也就投靠过来。燕国的疆土往北就延伸了不少。因此上,燕国并不热衷于秦国提出的联合抗齐之议。
齐国在国内也是集结了大军,由平王统帅,由临城和信城一线,向着秦国压迫过来。另外严令项国的项军也集结在项陈边境,临城的齐军在诸葛青云统帅下也往陈国边境推进。要说此前齐国对于越国和蜀国的攻占还有所顾虑,还需要遮掩。如今的齐国,兵强马壮,又尽得越、蜀之地,粮饷充足,根本就不需再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了。
陈国与秦国联合,也是在齐国的考虑之中,现在齐王和平王之计就是要大军压迫,给秦国和陈国施压。
到了夏末初秋时节,无忧王所率的二十万联军已经突破秦军边境,进入秦地百余里。平王的十万齐军也由信城往北压在秦国与陈国的边境。项国的五万项军压向了平关;诸葛青云的两万齐军也到了陈国焦城城外。
齐国此次的主攻方向就是已秦国为主。檄文就是要讨伐秦军趁齐蜀之战,偷袭齐军。秦军将大军部署到与蜀国接境的一侧,由王子李弼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对抗无忧王的联军;大将军李定坤率领十万大军抵御平王的十万齐军。
陈国也按照陈王的旨意,加强了平关的兵力,在平关集结了六万陈军,由大元帅陈琦亲到平关坐镇。陈诚也将自己的嫡系晋城军往焦城调过去,连同焦城的守军,共有六万大军迎击进犯的齐军。
焦城地处陈、秦、齐三国交界,战略位置重要,所以陈王特意叮嘱自己的亲信大将董起超,严防焦城一线,不可随意出击,只要坚守。因为焦城之军,能以一地牵扯临城的齐军,使之无法长驱直入陈国,也无法顺利的与攻伐秦国的齐军会合。
齐国与秦国、陈国的战事既起,蜀国自然也成了前沿,蜀王传旨:蜀地军民应一体努力,出人、出力、出物,协助齐军,打败秦军。监国齐禄也是整日操训军兵,随时准备支援齐军。
顺王与李国公对于属国内的官吏也进行了调换,安插了齐国与越国调来的官员。蜀王刘胜也是个懂得适时装糊涂的人,他也知道这天下终归要统一,自己一个蜀国无力对抗天道往复。与其为着一个虚名拼得粉身碎骨,还不如顺应大势,做个诸侯王,虽然有名无实,但是也没有了操劳之苦。最为关键的是,自己的儿子又可以回到自己身边,免去了杀身之祸。所以蜀王刘胜对于顺王和李国公的官员任免,几乎一律照准,在旁人看来,这个蜀王就是个傀儡,蜀王每日也只管在行宫和妃嫔腻在一起,若是没有顺王的知会,连朝也不上了。
顺王和李国公在蜀国是尽掌朝堂,齐禄在外掌控大军。
自从李国公一家到了蜀国,齐禄闲暇就会去到李国公家中,与李国公商讨治军之道。对此顺王和李国公都是欣慰,认为齐禄是成熟了。而只有齐禄自己心里明白,李国公府里是什么在吸引着他。
………………………………
第一章 齐秦刀兵起
第一章齐秦刀兵起
第十四卷中原大战
第一章齐秦刀兵起
在华夏历史上,能够彪炳史册的一场大战即将开始。这是一场决定华夏分合命运的决战,这也将决定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今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命运。而这场决战的参战双方,一方是以齐国为首的齐、越、楚、吴、大理、蜀、项等国;一方是以秦国为首的秦、陈两国。作为华夏的另一个大国:燕国,在这次大战之初选择了中立。
齐国在这次战斗中,集结了近四十万的联军,从东、南两个方向对秦国展开攻击;齐国此次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以消灭秦军为主。
秦国也是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部署在与蜀国、陈国的边境,他们的防御重点还是无忧王所率的二十万大军。
陈国对于此次大战是以协防为主,陈王以元帅陈琦为统帅,在平关到焦城一线的边境,部署了十余万大军,抵御齐军的攻击,协防秦国的侧翼。
夏季的炎热,在最后的一声蝉鸣中消退,随着秋风的吹起,齐国与联军对秦国的征战随即展开。之所以要选在这个时节开战,无忧王和平王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抢夺秦国的粮食,让秦国无法收获这一年待割的谷麦。同时,无忧王也要借着齐军连胜的气势,迅速杀进秦国,与从信城攻击而来的齐军连结,这样一来,从齐国运送而来的粮草就能方便的供应到自己的联军。从蜀国转运粮草,所耗费的人力和物力,实在是太过庞大,蜀道的难行,是联军粮草接济最大的问题。
无忧王的帅帐内,大理段王子、越国大将军霍远、楚国大将军东方义、吴国王子英靖以及齐军大将军子龙都围坐在帅案两侧,无忧王与众人正在商议着如何突进秦境,并迅速往东攻击,与平王的齐军前锋会合。联军必须在冬季来临前,两军会师,并将整个秦国的东南部尽数占领。
按照无忧王的军令,齐国大将军子龙率领齐军及大理军十万,北上往秦国腹地的汉中城攻伐;越国大将军霍远率领五万越军,自西往东攻击,目标就是安城;楚国大将军东方义所率楚军居中接应。平王的大军从齐国和信城两地往西攻进,一路主攻阳城;一路朝着安城猛攻。
众将领了军令,纷纷起身,点起本部人马就各自行动了。
无忧王与英靖王子留在帅帐,英靖王子此次主要是率领一只吴军,负责整个联军的粮草供应。无忧王招呼英靖王子到地图前,与英靖王子说道:“英王子,现在我军分头攻进,你这粮草运输就更加繁劳,还请王子多费心呀。”
英靖呵呵一笑,对无忧王说道:“王爷说哪里话,此次征伐,我吴国因路途遥远,未能派大军前来助战,王爷却把粮草押运的重任委托给我,实在是对我的信任,我怎能让王爷失望。”
无忧王就点点头,然后问道:“英王子你也知道,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