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合锦回文传-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学赵州茶,不仿临济喝,不添拾得足,不饶丰千古。只述现前因果,便是真正佛法。以彼不惑,因果,固为悟通;若云不信因果,又堕恶孽。既有了净禅师的妙解能空,少不得真和尚的实话来说。

    不说祠堂得真行看管,香火流传,且说桑家这些旧仆,闻梦兰小姐十分荣耀,都来投奔梁府,希图复用。梦兰道:“当初父亲没于任所之时,他们尽散去,只剩乳娘一个作伴。今见时移势转,又来相投,这班无义奴才,断难复用。”梁生劝道:“人情势利,衣冠中人,尚然不免,何况此辈。昔杨复恭擅权之日,满朝文武半附权珰,今见我与岳父当朝,又皆来纳交献媚,若拒之,则不可胜;拒责之,又何可胜责?只得优容他些,使他改邪从正便了。”梦兰依言,仍复收用。于是,梁家旧仆打听得梁生不念旧恶,也来恳求复用,梁生也都收了,只是不肯重用。却念梁忠患难相随,始终如一,老成可任,替他报名户部,擢为掌京库的库官,与钟爱两个,一管京营兵马,一管京库钱粮,一样荣贵。至于府中大小家务,仍着梁忠妻子和钱乳娘、张养娘三人分理。凡重来的旧人,与新取的僮仆都要服他三人调遣。此皆梁生赦过录功处。自此,一门上下,无不欢喜。但梦蕙小姐未膺封诰,回文半锦尚未团圆,只此二事是阀典。

    一日,梁生取了半锦入朝,面献与天子。天子看了,问道:“此锦原系宫中之物,则天皇后曾为作序,后遭天宝之乱,散失民间,购求未得。近因籍没杨复恭家资,取得此锦之半,正惜其不全,不知卿又于何处得此半幅?”梁生奏道:“复恭这半锦,亦从臣处窃去的,臣向非敢怀而不献。因臣婚姻在此半锦之上,欲待婚姻既遂,然后献上,故尔迟迟。”天子道:“卿婚姻如何却在半锦上?”梁生把前前后后情由独细奏闻。天子道:“原来卿以半幅回文,两谐佳偶,今桑氏已锡诰命,刘氏尚未受封,既俱系名贤之后,又同为柳丞相义女,当一体赐诰褒荣。但卿夫妇三人所绎回文章句,可即录出,与朕一观。”梁生叩首称谢。

    天子即降敕并封刘梦慧为一品夫人,一面取御案上珀管龙墨玉砚花笺赐与梁生,即于殿侧录诗呈鉴。一面命内侍于宫中取出那半幅回文锦来,铺放案上,将梁生所献半幅配合而观,恰是一幅全锦。龙颜大悦。少倾,梁生录出所绎诗句献上。天子取来,对着锦上文字细细观看,果然一字无差,却又出人意表,因咄咄叹赏道:“朕只谓苏若兰之才不可无一,不容有二,今得卿夫妇三人,不唯有二,又有三矣。况从来才人与才女往往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至于才女与才女,又往往相妒者多,而相悦者少。卿何幸与桑氏相遇,又何幸桑氏与刘氏相悦?真古今最难得之事。”梁生奏道:“臣与桑氏既聘而相离,几番阻隔,几不能配合。臣与刘氏,初亦落落难合,今日相聚,诚非偶然。”便把梦兰错认杨栋,矢愿不嫁,自己误闻凶信,誓不续弦的事,又细细奏闻。天子道:“据卿所奏,卿夫妇三人往复的诗词甚多,可尽录与朕观之。”梁生道:“儿女子唱和之词,不敢上读圣览。”天子道:“朕欲观卿夫妇才藻,不妨奏献。”梁生只得把前后诗词尽行录奏。天子看了,笑道:“卿之才,朕所素知,但恐桑氏、刘氏其文词,未必遽臻此极。从来才媛未必皆贤,贤媛未必皆才。卿莫非为细君作东里润色耶?”梁生道:“此实系各人自作,臣岂敢欺诳陛下。”天子道:“朕今即以苏氏回文锦为题,命卿夫妇各咏回文诗,如能立就,朕当以全锦为赐。”于是,一面命梁生当殿赋诗,一面遣内侍赍花笺赴梁府,立候两位梁夫人赋诗奏览。梁生承命,染翰挥毫,顷刻赋成五言、七言回文绝句各一首。其五言绝句云:

    多文奏短幅,妙语写深情。

    孤镜伤鸾舞,远天悲凤鸣。

    到读:

    鸣凤悲天远,舞鸾伤镜孤。

    情深写语妙,幅短奏文多。

    其七言绝句云:

    肠断当时妾忆君,别离怅望一天云。

    行行字就流珠泪,缕缕愁成织锦文。

    到读:

    文锦织成愁缕缕,泪珠流就字行行。

    云天一望怅离别,君忆妾时当断肠。

    天子览毕,大加叹异。

    须臾,内侍复命,将桑、刘两夫人诗笺献上。天子展开看时,也是五言、七言回文绝句各一首,却是两夫人交互联成的,一吟上句,一吟下句,都注明桑氏、刘氏字样。其五言绝句云:

    香罗绮绣合(桑),丽锦织文回(刘)。

    长恨幽人别(桑),永怀天女才(刘)。

    到读:

    才女天怀永,别人幽恨长。

    回文织锦丽,合绣绮罗香。

    其七言绝句云:

    天上飞仙飞下天(桑),世人留得锦来传(刘)。

    篇分字读章分句(桑),千万诗成愁万千(刘)。

    到读:

    千万愁成诗万千,句分章读字分篇。

    传来锦得留人世,天下飞仙飞上天。

    天子看了,抚掌称叹道:“卿夫妇三人,皆旷世逸才,罕有其匹。这回文二绝,不让卿作。”说罢,把诗递与梁生看。梁生接来细看多时,奏道:“臣妻所联七言一绝,不止二首诗在内,以臣意绎之,可得诗词十数首。”天子道:“卿试奏来。”梁生便取纸笔,一一绎出,写道:止将四句中三句回环读之,又成二首:

    天上飞仙飞下天,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千万诗成愁万千。

    到读:

    千万愁成诗万千,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天下飞仙飞上天。

    将四句中每两句回环读之,又成二首:

    天上飞仙飞下天,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天下飞仙飞上天。(其一)

    千万愁成诗万千,章分句读字分篇。

    篇分字读章分句,千万诗成愁万千。(其二)

    止将第四句与第二句回环读之,又成一首:

    千万愁成诗万千,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千万诗成愁万千。

    用仄韵读之,又成二首:

    天上飞仙飞下天,传来锦得留人世。

    千万诗成愁万千,篇分字读章分句。(其一)

    千万愁成诗万千,篇分字读章分句。

    天下飞仙飞上天,传来锦得留人世。(其二)

    不拘拈读之,又成二首:

    天上飞仙飞下天,千万愁成诗万千。

    传来锦得留人世,句分章读字分篇。(其一)

    世人留得锦来传,千万诗成愁万千。

    篇分字读章分句,天下飞仙飞上天。(其二)

    于四句中任取三句,不拘拈读之,又成四首:

    天上飞仙飞下天,千万愁成诗万千。

    传来锦得留人世,天下飞仙飞上天。(其一)

    千万愁成诗万千,天下飞仙飞上天。

    传来锦得留人世,千万诗成愁万千。(其二)

    天上飞仙飞下天,千万愁成诗万千。

    篇分字读章分句,天下飞仙飞上天。(其三)

    千万愁成诗万千,天下飞仙飞上天。

    篇分字读章分句,千万诗成愁万千。(其四)

    将四句衍成八句读之,可作古风一首:

    天上飞仙飞下天,千万愁成诗万千。

    句分章读字分篇,世人留得锦来传。

    传来锦得留人世,篇分字读章分句。

    千万诗成愁万千,天下飞仙飞上天。

    每句各减二字读之,成五言二首:

    飞仙飞下天,留得锦来传。

    字读章分句,诗成愁万千。(其一)

    愁成诗万千,句读字分篇。

    锦得留人世,飞仙飞上天。(其二)

    各减二字用亥韵读之,又成五言二首:

    飞仙飞上天,锦得留人世。

    愁成诗万千,字读章分句。(其一)

    愁成诗万千,字读章分句。

    飞仙飞上天,锦得留人世。(其二)

    每句各减三字,任意读之,成四言一首:

    天上飞仙,留得锦传。

    分章读句,成诗万千。

    将四句任意各减一字读之,可成三言八句:

    天上仙,飞下天。诗千万,愁万千。

    章分句,字分篇。留得锦,世人传。

    将四句任意增减伸缩,纵横读之,可得长短句词调共六首:

    世传天上下飞仙。传得诗千,传得愁千。句分章读字分篇,留得篇传,留得仙传。(上调一剪梅)

    章万千,句万千,天上飞仙飞下天。锦留人世传。分锦篇,读锦篇,世人留得锦来传,天仙飞上天。(上调长相思)

    天上飞仙下世,留下锦分章句。章句世分传,字字仙。分得诗成千万,读得愁来千万。仙锦得人留,字字愁。(上调昭君怨)

    飞仙下世,传来仙锦分章句。章句分留,千万诗成千万愁。愁千愁万,分章读得诗千万。锦得人传,天下飞仙飞上天。(上调减字木兰花)

    天仙锦字留人世,传读分章句。分来章句世人留,千万诗成留下万千愁。(上调虞美人)

    天上飞仙飞下世,传来仙锦分章句。章句得人留,诗成字字愁。愁分字千万,读得诗千万。锦字世分传,天仙飞上天。(上调菩萨蛮)

    梁生写毕,献上龙案。天子看了,惊叹道:“不想二十八字之中,藏着如许章句,任读者增减伸缩,无不成文,又成一幅苏氏璇玑图矣。”梁生奏道:“据此看来,臣两妻之才,十倍于臣,臣实不及。”天子笑道:“非才女不能作,非才人不能题,卿能绎之,才正相敌。这回文锦乃稀世之宝,必归于旷世之才。朕今将此全锦赐卿夫妇。”梁生再拜受锦,谢恩而出。

    回至府中,见了柳公与梦兰、梦蕙,述说绎诗赐锦之事,大家欣幸道:“且喜今日锦与人俱得团圆。”遂将红绫一方,把两半幅回文锦用彩线缝缀于上,依然一幅囫囵璇玑图,不见合缝之痕。柳公、梁生、梦兰、梦蕙无不欢悦,连钱乳娘与张养娘见了,也十分欣喜。当晚,大排筵宴庆贺。自此,凡遇宾朋宴会,便将此锦出来赏玩,不比前番私藏在家,不敢示人。今乃御赐之物,正欲使人人共赏。看官,听说凡天下才女、才郎有离,必当有合。这回文锦是才人造下的异宝,既分开两下,也如夫妇一般,亦必有离终有合。他的离合,又关系才郎、才女的离合。当年织成一幅,亏他合了窦滔夫妇两人。今分作两半幅,又亏他合了梁栋材夫妇三人,比当年更自有功,岂不是千古风流佳话?后来,梁生夫妇偕老之后,子孙传此异锦为镇家之宝,亦尝肯出以示人。一日,正把来与宾朋赏玩,忽然,仙乐鸣空,彩云来集,一阵香风过处,此锦遂飞入空中而去,可见,异宝不留人世,奇文终还太虚。此是后来传闻的话,未知有无。当日只有一篇古风,单道此锦初时分开,后复配合的情由。其诗云:

    锦心织就回文图,当年苏惠感连波。

    夫妻相感赖文字,才不可已如是夫。

    文字相传数百祀,又为人间合伉俪。

    伉俪之合合尤新,残文断字皆奇珍。

    图欲圆兮人未合,人既圆兮图又缺。

    离离合合不可知,生生死死两猜疑。

    初被宵人窃锦去,后逢君子巧相试。

    美哉夫义遇妻贤,旧弦未断添新弦。

    新旧和谐称姐妹,妹胜阳台姊胜蕙。

    奇情异采动君王,半图从此得成双。

    泰国最胸女主播全新激_情视频曝光 扑倒男主好饥_渴!!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在线看:baixingsiyu66(长按三秒复制)!!


………………………………



    23。244。120。2; 23。244。120。2;0;pc;3;磨铁文学

    尝见稗官小说记载剑仙侠客之流,殊足娱心悦人,羡无已。第类皆雪泥鸿爪,略见一斑、偶叙一事,如神龙之首见尾隐,令人追想其生平,未必别无惊人之事更有可观,惜无从考之为憾。友人宏仁堂主人携来《七剑十三侠》一书,嘱余为序。翻阅一过,乃余门人唐生芸洲所纪有明宁藩作乱始末也。其时俞谦、王守仁手下一班豪杰,类飞檐走壁,毅勇绝伦,如昆仑奴、古押衙一流。然卒难奏其全功,当时逆藩之势焰可知。幸赖众剑仙相助,始得荡平巢穴,藩逆成合。其间奇踪异迹,不胜枚举,源源本本,尽致淋漓,令人色舞眉飞,拍案叫绝,诚集历来到侠之大观,稗官之翘楚也。吾知是书一出,其不胫而走也必矣。是为序。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立夏后三日

    听珊江文蒲序并书

    第1回 徐公子轻财好客 黎道人重义传徒

    诗曰:

    善似青松恶似花,青松冷淡不如花。

    有朝一日浓霜降,只见青松不见花。

    这首诗,乃昔人勉人为善之作。言人生世上,好比草木一般,生前虽有贵贱之分,死后同归入土,那眼前的快活,不足为奇,须要看他的收成结果。那为善之人,好比是棵松树,乃冷冷清清的,没甚好处;那作恶之人,好比是朵鲜花,却红红绿绿的,华丽非凡。如此说来,倒是作恶的好了不成?只是一件:有朝一日,到秋末冬初时候,天上降下浓霜来,那冷冷清清的松树依旧还在,那红红绿绿的鲜花就无影无踪,不知那里去了。此言为善的虽则目前不见甚好处,到后来还有收成结果;作恶的眼前虽则荣华富贵,却不能长久,总要弄得一败涂地,劝人还是为善好的意思。所以国家治天下之道,亦是勉人为善。凡系忠臣孝子,节妇义士,以及乐善好施的,朝廷给与表扬旌奖,建牌坊、赐匾额的勉励他;若遇奸盗邪淫,忤逆不孝,以及凌虐善良的,朝廷分别治罪,或斩或绞、或充军或长监的警戒他。特地设立府县营汛等官员,给他俸禄,替百姓锄恶除奸,好让那良善之辈安逸,不放那凶恶之徒自在。朝廷待百姓的恩德,可为天高地厚。只是世上有三等极恶之人,王法治他不得。

    看官,你道是那三等人,王法都治他不得?第一等是贪官污吏。他朝里有奸臣照应,上司不敢参他,下属谁敢倔强,由他颠倒黑白,刻剥小民。任你残黩的官员,凶恶的莠民,只要银子结交,他就升迁你、亲近你;由你二袖清风,光明正直,只要心里不对径、他就参劾你、处治你。把政事弄得大坏,连皇帝都吃他大亏,你道利害不利害?第二等是势恶土豪。他交通官吏,攘田夺地,横暴奸淫。或是假造伪券,霸占产业;或是强抢妇女,任意宣淫;吞侵钱粮,武断乡曲。你若当官去告他,他却有钱有势,衙门里的老爷、师爷,都是他的换帖,书吏、皂隶,都是他的好友,你道告得准是告不准?第三等是假仁假义。他诡谋毒计,暗箭伤人;面上一团和气,真是一个好人,心里千般恶毒,比强盗还狠三分。所以吃了他的亏,告诉别人却不相信,都道他是好人;或者吃了亏,说不出来。并且他有本领,叫你吃了大亏,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还算他是好人,等到去感激他,你道惫懒不惫懒?所以天下有此三等级恶之人,王法治他不得。幸亏有那异人侠士剑客之流去收拾他。这班剑客侠士,来去不定,出没无迹,吃饱了自己的饭,专替别人家干事。或代人报仇,或偷富济贫,或诛奸除暴,或挫恶扶良。别人并不去请他,他却自来迁就;当真要去求他,又无处可寻。若讲他们的本领,非同小可:有神山鬼没的手段,飞檐走壁的能为,口吐宝剑,来去如风。此等剑侠,世代不乏其人,只是他们韬形敛迹,不肯与世人往来罢了。如今待我来讲一段奇情异节,说来真个惊天动地!

    话说那大明正德年间,江南扬州府有个富人,姓徐名鹤,字鸣皋,原系广东香山县人氏。他的父亲唤做徐槐,生下八子,那鸣皋最幼,人都叫他徐八爷。他家世代书香,却是一脉单传。至他父亲徐槐,弃儒学贾,到江南贸易,遂起家发业,一日好一日,发至百万家私,财丁两旺起来。

    那鸣皋天资颖慧,生就豪杰胸怀。童年进了黉门,只是乡场不利,遂弃文习武,要想学那剑仙的本事,只是无师传授,也只得罢了。他心里总要想遍游四海,冀遇高人。到了二十多岁,生下二子。他父亲把家财分开,各立门户。他就在扬州东门外太平村,买田得地,建造住宅,共有一百余间。周围有护庄河,前后四座庄桥,墙墉高峻,屋宇轩昂,盖造得十分气概。宅后又造一个花园,园中楼台、亭阁、假山、树本、花卉,各样俱全,只少一个荷花池。看官要晓得,花园里没有树木,好比一个绝色美人,却是癞痢头;若是花园里没有了池沼,好比一个绝色美人,却是双目不明。所以花园里边,最要紧的是树木、池沼。当时徐鸣皋见少了池沼,心中不悦,送命人开挖起来,择日兴工。那知开到一丈多深,只见下有石板。起开石板看时,一排都是大甏,甏中雪霜也似的银子。鸣皋见了大喜,即唤家人扛抬进去,总共足有扛了七八十甏,顿时变了个维扬首富。遂起了个好客之心,要学那孟尝君的为人。从此开起典当来,就在东门内开爿“泉来当铺”。数年之间,各处皆有,共开了三二十爿典当。

    那些寒士都去投奔他,他却来者不拒。无论文人武士,富贵贫贱,只要品行端方,性情相合,他便应酬结交。或遇无家可归的,就住在他宅上。后来来的人只管多了,乃在住宅二旁造起数十间客房来,让他们居住。每日吃饭时,鸣锣为号。你道吃饭的人多也不多?昔年孟尝君三千食客,分为上、中、下三等,他数目虽远不及孟尝君之多,只是一色相待,不分彼此。内中只有几个最知己的,结为异性骨肉,这却照他自己一般的供给。终日聚在一处,或是谈论诗词歌赋,或是习演拳棒刀枪,或弹琴弃棋,或饮酒猜枚,或向街坊游玩,或在茶肆谈心。那鸣皋的为人作事,样样俱好,只是有一件毛病:若遇了暴横不仁之辈,他就如冤家一般。所以下回遭此祸害,几乎送了性命。

    后来那食客到三百余人,其中虽有文才武勇,及各样技艺之人,但皆平常之辈。只有一个山西人,姓藜,没有名字,他别号叫做海鸥子,身上边道家装束,人都呼他藜道人。他曾在河南少林寺习学过十年拳棒。后来他弃家访道,遂打扮全真模样,云游四海,遇见了多少高人异士,所以本领越发大了。闻得扬州东门外太平村,有个赛孟尝徐鸣皋,轻财好客,礼贤下士,结纳天下英雄豪杰,他就到来相访。鸣皋见他仙风道骨,年纪四旬光景,眉清目秀,三缕长须,举止风雅,头上边戴一顶扁折巾,身穿一件茧绸道袍,足上红鞋白袜,背上挂一口宝剑,手执拂尘,似画上的吕纯阳,只少一个葫芦,知他必有来历,心中大喜。遂即留在书房,敬如上宾,特命一个小僮徐寿,服侍这道爷,闲来就与他饮酒谈心。知道他有超等武艺,无穷妙术,一心要他传授,所以如父母一般的待他。每逢说起传授剑术,他便推三阻四的不肯。那鸣皋是爽快的人,见他推托,说过二会,就再也不提。只是依旧如此款待,毫无怨悔之心。

    过了半载有余,见鸣皋存心仁义,为人忠信,到那一天,向鸣皋说道:“贫道蒙公子厚情,青眼相看,一向爱慕剑术、未曾相传,不觉半载有余。如今贫道欲想去寻个道友,孤云野鹤,后会难期远近,故把些小术传与公子,不知公子心下如何?”鸣皋闻得肯传他剑术,心花怒放,即便倒身下拜,口称:“师父在上,弟子徐鸣皋若承师父传授剑术,没齿不忘大德!”海鸥子慌忙扶起,道:“公子何必如此!只是一件:贫道只可传授你拳棒刀枪与那飞行之术,若讲到‘剑术’二字,却是不能。并非贫道鄙吝,若照公子为人,尽可传得;只因你是富贵中人,却非修仙学道之辈。那剑术一道,非是容易。先把‘名利’二字置诸度外,抛弃妻子家财,隐居深山岩谷,养性炼气,采取五金之精,炼成龙虎灵丹铸合成剑,此剑方才有用,已非一二年不可。”鸣皋听了,将信将疑。不知海鸥子毕竟肯教他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2回 海鸥子临别显才能 鹤阳楼英雄初出手

    话说那藜道人说道:“炼成了宝剑,然后再学搓剑成丸之法,将那三尺龙泉搓得成丸,如一粒弹子相仿。然后再学吞丸之法,不独口内可以出入,就是耳鼻七窍,皆可随心所欲,方才剑术成功。此非武艺,实是修仙之一道。只因欲成仙道,须行一千三百善事。你看那采阴补阳的左道旁门,妄想长生,到后来反不得善终,皆因未立为善根基,却去干那淫欲之事,欲想长生,恰是丧身。所以修仙之道,或炼黄白之丹,点铁成金,将来济世;或炼剑丸之术,锄恶扶良,救人危急;皆是要行善事,先立神仙根基。但是为善不可出名;若出了名,就不算了。若说修仙之道,今公子名闻四海,反是坏处了。若公子要学仙道,只要把家财暗行善事,何必学剑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