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教父三国-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拔业饶耸撬岛投鴣怼:喂嗜绱恕!薄

    郭汜大笑道。“李傕可以劫掠天子。我怎不可扣押群臣。”。

    杨彪怒道。“你李榷和郭汜二人。一个劫掠天子。一个劫掠群臣。你们究竟想要干什么啊。”。

    郭汜被这杨彪说的恼怒。便欲拔剑杀了此多嘴多舌之人。却被他的副将拦住。“此人乃是朝中老臣。名声在外。杀之恐不能服天下。将军且三思啊。”。

    郭汜拔剑凭空。思虑一番。便把宝剑归鞘。不复怒意。却被众位大臣当作囚犯一般监押在一起。不准走动。少给饮食。太尉杨彪抬头望天。叹息曰。“天之将亡汉室矣。竟有佞臣如此。”。

    这李傕扣押献帝。郭汜扣押群臣。两个谁也不想让。至此。此二人每天都要带兵在阵前厮杀一番。一连月余。死者无数。而长安城内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却说这李傕平日里最喜欢邪道神术。经常让女巫在军中击鼓。以求巫神将于军中。以期战胜郭汜。

    献帝居于郿坞之内。缺衣少食。苦难不已。正在思虑完全之策的时候。李傕突然带剑而入。献帝面如土色。问李傕來者何事。

    李傕说道。“郭汜不臣。监禁群臣。意欲劫持陛下。非臣则陛下危矣。”。

    献帝拱手谢道。“李傕乃是国之栋梁。非汝朕无以至此。”。

    李傕哈哈大笑。继而走出。当时献帝身边有一宦官。名为皇甫鹂。乃是能言善辩之辈。又与李榷郭汜二人具是同乡。帝便思之。不若派遣皇甫鹂带着诏书到郭汜处求和。说不定会有胜算。

    皇甫鹂有心为帝建功。便只身前往李傕军营处。见到李傕其人。便言说。“某乃是奉皇帝之命。前來讲和。今帝以某为西凉人。与公乃是同乡。请将军垂怜。”。

    李傕说道。“吾有败吕布之功。在朝中经营数年。功勋显著。天下共知。郭汜乃是盗马贼出身。竟然敢劫持百官。与我相抗。势必诛杀之。以解心头之恨。而且我军中之兵比郭汜多矣。安有不胜之理。”。

    皇甫鹂却道。“不然。将军身为上将。假钺结杖。子孙宗族。何其显耀。国恩不可不谓之厚矣。今郭汜劫持百官于军营之中。而将军劫持皇帝于郿坞之内。孰轻孰重。君当思之。然将军军多兵众。而出师无名。能胜乎。”。

    当时李傕大怒。拔剑而出。叱咤曰。“天子使汝來辱我乎。先斩汝头颅。以祭军旗。”。

    未知皇甫鹂性命如何。且看下章。

    第四卷《长安乱》完。请看下卷《英雄四起》。
………………………………

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戏开场

    却说李傕拔剑要斩皇甫鹂。时左右副将却阻止道。“将军不可。杀了皇甫鹂便给郭汜留下了口柄。到时候便出师有名。于将军不利啊。”。

    皇甫鹂见到李傕拔剑。不为所动。反而骂道。“李傕不奉皇帝谕诏。意图谋反自立矣。”。

    李傕犹豫不决之间。见到皇甫鹂出言不逊。更欲杀之。而左右副将阻拦。方才止住李傕。当时献帝于郿坞之中。听闻皇甫鹂险境。便急使宫内之人前來召皇甫鹂。未保其性命。献帝罢黜皇甫鹂回西凉老家。躲避此难。

    却说李傕之军队里。大半都是西凉人士。西凉之人骁勇。而兼有不少羌人助阵李傕。所以李傕的军队倒是有几分的实力。皇甫鹂见到自己已经不能再助力皇帝。便有心自戕谢恩。但是转念一想。便潜入了李傕的军营之中。在军中不少西凉人面前谣言。“李傕谋反。从之者即为贼党。后患不浅”。

    西凉人多有信任皇甫鹂者。纷纷听其言。意欲离开李傕军队。不过尚有不少人不以皇甫鹂为意。皇甫鹂便拔出随身携带的匕首。于军中自刎。临死前。仰天长叹曰。“某不才。不能再侍奉在帝侧。今欲以死明志。报效帝王之恩。李傕谋反。臣不能诛之。大恨矣。”。遂一腔热血。尽数抛向空中。身子轰然倒地。

    西凉人尽皆震撼。皆信皇甫鹂之言。不欲再在李傕手下。纷纷逃走回老家。而不少的羌人也怨念李傕不赏赐名爵。纷纷离开李傕。继而军中军心不稳。

    李傕大怒。但是皇甫鹂已死。无以怪罪。逃窜之西凉兵马也都是游兵散勇。难以追击。而李傕倒是派兵去追回羌人。但是羌人早就逃入深山之中。寻不到影子了。

    献帝见李傕喜怒无常。大怒皇甫鹂。便有心安抚之。遂降下昭告。封李傕为大司马。

    如今之时。献帝也只能许给李傕这种虚衔。不过李傕倒是受用的很。当下大喜。不复管军中不稳的事情。乃云。“此乃女巫降神力助吾也。”。遂重赏女巫。却不赏赐军将。

    骑都尉杨奉大怒。谓自己的亲信道。“吾等出生入死。身冒箭矢。功劳反而不及一个女巫乎。”。

    其亲信道。“李傕无义。不若杀了此贼人。以救天子。”。

    杨奉也早有异心。听闻此言。正中其下怀。说道。“某有一法子。汝在李傕军中。我在营外。明日三刻。汝在军中放火。我亲自引兵外应。到时候李傕之军必然大乱。我便手刃此人。以救天下。”。

    副将以为然。便诸般准备。以策万全。不想事情筹划的并不周密。早有一人去李傕之处告密。李傕怒不可遏。当即便派遣人马前去把那杨奉之副将斩杀。枭首于军营之内。以警众人。当时杨奉在外。久久不见火光。便疑心有异。果不其然。一时半刻之后。李傕亲自率军而出。正好遇上了杨奉所部。杨奉知道事发。索性死战到底。一时间。两只人马于李傕的军营之内厮杀开來。死伤者无数。而杨奉料敌不过。便引着一支队伍。逃窜而走。奔着西安去了。

    先是军中的西凉人士逃走。兼有羌人尥蹶子。还有杨奉叛乱。一摊子事情下來。这李傕手底下也就洠в惺裁慈肆恕6岣羌娇兆硬环攀帧L焯炻时鴣硖粽健@顐啾彰挪怀觥R延惺铡

    李傕在军营之内闷闷不乐。只得喝酒。忽然有人來报。言说“张济将军统领大军自陕西而來。欲与二位大人和解。言论如有不从者。必引兵击之。”。

    所谓二公。不过就是李榷郭汜这两个匹夫而已。而言和之事。倒是正和李傕心意。现在他的境地已经不必从前。早就想要议和罢战了。如今却又张济前來说情。却正好卖他个人情。便应允了此事。

    原來这张济和樊稠交好。同在李傕郭汜手下。马腾兵犯长安之时。这樊稠私放韩遂。张济向李傕献计。杀了樊稠。张济事后悔恨。便向李榷郭汜二人辞行。去了陕西之地。不复在长安之内为官。当时李榷郭汜正是如日中天之时。寻常人哪里会舍得离开。不过张济倒是离了这是非之地。也算是颇有智慧。而当他听说长安之内已然大乱的时候。忧心献帝受苦。继而放远了政治目光。以为李榷郭汜二人不堪用。便有心取而代之。总揽朝政。便从陕西之地奔赴而來。

    张济到得长安之时。派出了两队人马。一队往李傕军营中去。另一队往郭汜军中去。两边都传來了好消息。尽言愿意讲和。原來这郭汜见张济势大。也便失去了当年的硬气。欣然答应。

    却说这李榷郭汜二人尽皆到张济军中。握手言和。张济倒是开怀。不复管此二人。而是到郿坞之内。上表天子。言说。“长安霍乱。苦不堪言。不适宜帝王居之。请天子移驾弘农。”。

    当初张济向李榷郭汜二人请辞的时候。去的就是弘农。乃是陕西之境。正好是张济的大本营。而弘农之所在。又离东都洛阳相近的很。所以献帝也是大喜。“若是能够得偿所愿。再见东都之地。当是无憾。仰仗张济将军了。万万幸也。”。

    献帝当即册封张济为骠骑将军。而张济也把自己军营之内的酒肉饮食贡献了出來。分给献帝及众位官吏。这张济一到。李傕便安稳了起來。不敢再围禁献帝。而郭汜也不敢再关押着百官。纷纷收手。俨然他们两鹬蚌相争。张济这个渔翁倒是得到实惠的利益了。

    张济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车與具备。马匹无虞。献帝遂上了銮驾。百官也一起随行。在张济的押送下。浩浩荡荡的朝着陕西进发。

    不提李榷郭汜二人。单说此时的冀州之内。一人端坐在椅子上。有人來报。“銮驾已经出了长安范围。”。

    “再探。”。端坐之人的神色似乎洠в惺裁创ザ7炊脕肀ㄖ思绦教ⅰ

    “好茶啊。”。一杯茶水轻拭。一缕郁香飘出。品一口。倒是令人气定神闲。门外有一人走入。乃云。“主公。似乎衮州方面已经有了动静。”。

    抿茶之人抬头一望。笑道。“原來是奉孝啊。快來尝尝这新鲜的茶叶。乃是山巅之上。刚刚采摘下來的上品啊。”。

    郭嘉字奉孝。而古人亲近之间。方才以表字称呼。所以品茶之人便是冀州刺史高飞。

    郭嘉并洠в邢胍炔璧囊馑肌V皇撬档健!爸鞴蔡傲当兄锪恕!薄

    高飞哈哈大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茶水可不是贪恋。茶道精髓的很呐。品茶如品人。世事如茶。都在一杯之中啊。”。

    “主公妙论。只不过奉孝并不懂茶道。倒是衮州曹操已经准备出手了。不知道主公以何应策。”。郭嘉拱手道。以便拒绝高飞的茶水。

    高飞倒是并未有什么关键的说辞。只是说到。“我知道奉孝喜酒不喜茶。酒水浓烈。茶味清淡。若是单单以味蕾來判别。当然是先酒后茶了。不过这茶之妙处。还得用心体会啊。滚水泡茶。茶叶沸腾。热不得凉不得。恰到好处的温度。才能泡出绝美的味道啊。”。

    这高飞自从徐州归來。身受重伤。然后就像是换了一副脾气一样。待到身子调理好之后。便喜好饮茶。心平气淡。而郭嘉以为奇怪。高飞只是言说。“挨了一刀。便长了一刀的智慧。岂能白痛一回。”。

    刚开始的时候。郭嘉以为主公有异。便处处留心。但是数日观察之下。确定眼前之人确实是主公高飞无疑。这才略有放心。不过主公换了这样的一副面孔。倒是让郭嘉感到奇怪。

    郭嘉低首道。“奉孝明白了。谨听主公之命。”。

    郭嘉终究是洠в幸叻傻牟琛F涫蹈叻梢仓馈U夤尾换岷炔璧摹6诠瓮讼碌氖焙颉8叻砂咽种械牟璞畔隆R还勺硬杷娜绕蟻怼S稚⒖恕

    其实人的秉性哪里会那么容易改变。而高飞之所以从徐州归來之后。便像是得道之人一样。风轻云淡。一切漠不关心的模样。其实。高飞所做的不过是掩人耳目罢了。而他所防备的人当然不在徐州之内。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作戏作足。

    徐州的亏。高飞吃的太大了。被刘备算计。差点身死。这种局面高飞绝对不会让其发生第二次。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高飞比谁都懂。背后的一刀。绝对不能白挨。而高飞此刻所图谋的。便是献帝其人。

    衮州曹操。采纳荀彧之计。早早的在献帝东归的路上。埋伏下了伏兵。准备静候以待;而徐州刘备、吕布。也在陈宫的建议下。出奇兵拦截;只有冀州高飞。在轻轻的品茶。似乎与世无争。显得无时不刻都很淡定。但是他真的淡定吗。冀州方面会束手无策放任献帝东归吗。还有“鬼才”郭嘉又会使出什么奇招。献帝争夺大战。才刚刚开始。而这片动乱的土地上。究竟会有多少英雄崛起。这是一个传奇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的时代。好戏才刚刚拉來帷幕。请记住。三国真正精彩的篇章。就在这里。好戏即将登场。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徐晃徐公明

    大队车马,一字排开,左右多有羽林卫士,銮驾之上,献帝侧躺,而身边端坐着一个妇人,多有美貌,乃是献帝之皇后,姓伏,号为伏皇后,当初从洛阳迁都至长安之时,献帝便在董卓的安排下,迎娶了这位皇后。

    古人早shu,大概男子十五岁,女子十三岁便可以婚娶,而皇家的规矩更多,规定帝王者必须在十五岁之前,便已婚娶,更要立后,以掌后宫,当然汉朝的规矩也是有理可依的,娶妻收性,以便于帝王可以抛却童稚,心安天下百姓,所以献帝娶妻立后,这对于少年帝王来说,还有一个更大的意义,因为立后便代表其可以亲政,可以掌管朝廷,可以接手江山了,不过献帝倒是略显悲催,因为即使他已经婚娶,并且立下皇后,朝政依旧在董卓的手里把持着,不复旁落,而董卓之后,还有李榷郭汜。

    当初董卓还在长安之时,便给献帝安排了一门亲事,本是想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少帝,但是膝下之女,尽皆许配出去了,而董卓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献帝,便在李儒的主意之下,认了一个干女儿,便是当朝侍中伏完之女,却说这伏完之女其年十四,正值豆蔻年华,为人也乖巧,董卓便中意之,认伏完之女为干女儿,许配给献帝,立在皇后。

    却说献帝当时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懊恼不已,都说这个伏完之女亲近董卓,必然是一丘之貉,然而献帝却不能违背董卓相国之意,只得应允下来。

    一切操办具定的时候,这献帝硬着头皮与他的皇后洞房,献帝以为其必然是董卓派来监视他的,不与同寝,而伏皇后立在大喜之屋内,久久不见献帝前来,虚心不已。

    当年献帝十三,伏皇后十四,献帝以为伏皇后有异心,而伏皇后却对献帝忠贞不渝,待到董卓身死的时候,伏皇后才对献帝说道,“我爹伏完乃是汉室大臣,当然忠君之忧,见帝王身边无人,便意欲遣小女来陪伴君主,奈何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所以万般无奈之下,爹爹才会投于董卓门下,而伏儿也违心认其为父,方才入得宫内,陪伴君王左右,实无异心矣!”。

    明白了伏完及伏皇后的良苦用心之后,献帝以为能够过上好日子,不想死了董卓,又来了李榷郭汜二人,送虎迎狼,献帝的生活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依旧被视作傀儡,左右摆布,不过这献帝身边倒还有个说知心话的人,就是他的皇后,所以献帝的日子倒没有原先那么苦了。

    先董卓,再李榷郭汜,最后张济,献帝的心里倒是打起了拨lang鼓,这张济到底是比董卓之流还要狠毒,还是真的是心怀汉室天下?献帝暗自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但是俗话说的好,此身有人不由己,献帝却也做不了自己的主,一切皆看天命吧!

    在銮驾之内,献帝止不住的叹息,一旁的伏皇后见状,便说道,“陛下不必担忧,有张济将军于路上护送,必定安然抵达东都,到时候再去弘农,天下已经渐安,正是陛下亲政的时机!”,伏皇后突然声音变小,继续说道,“若是张济将军也有异心,陛下可暗中传令天下诸侯来助阵,臣妾相信大汉之天下,终究会有贤臣忠将来助陛下,来助大汉!”。

    献帝听闻伏皇后一番话语,倒是略有安心,正是一颗心落定的时候,前方突然人声鼎沸,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銮驾刚刚过新丰地界,至于霸陵区域,路过一架石桥上,突然喊声大作,闪出数千带甲的军士,羽林卫大惊,为首一人便厉声喝道,“此乃大汉天子之銮驾,尔等何人,竟然胆敢阻拦?”。

    时值深秋,大风发作,从霸陵桥上闪出的一众人马,趁着风势,把走在前面的銮驾围住了,军中走出一将,乃云,“吾等奉郭汜将军之令,把守此地,以防奸细,既然汝云此乃圣驾,须得亲眼见到皇帝,方才准信!”。

    羽林卫的首领略有怒色,但是此时的皇帝都身不由己,他这个小小的羽林卫头目又能有多大的脾气呢,便亲自到献帝銮驾之前请旨。

    伏皇后也听到前方有异,便下了銮驾,正好逢上羽林卫首领,便问何事,其人回答道,“郭汜手下的一位将军在前方堵路,扬言须得面见圣上,方肯放行!”。

    伏皇后把消息言说于献帝,献帝大怒道,“一个小小的偏将也敢如此,气煞我也!”,献帝正欲叫来在行驾后方保障的张济将军,却被伏皇后止住了,“陛下不可,如此琐碎之事,见他一面也是可以的,若是张济将军前来,恐怕又要仰仗自己的军队来对陛下施威,虎狼不可近,陛下宜思之!”。

    献帝执拗不过皇后,而且伏皇后所说之话也确实有理,张济并不可靠,而献帝实乃是为了摆脱李榷郭汜二人才会依附于张济将军之下,所以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伏皇后的陪同下,献帝走出行辕,左右侍卫尽皆让路,走到灞陵桥上,献帝谓曰,“朕在此地,卿如何不退下!”。

    拦路之将,大呼“万岁!”,而左右之兵,也尽数散于两边,献帝之銮驾方才得过!

    献帝之行,过去灞陵桥上,有张济的亲信赶往行辕之后,来报知张济,“将军,刚才有郭汜手下之将在前方拦路,扬言见到圣驾方可放行!”。

    张济闻言哈哈大笑,“此乃计策矣!”,并且问道左右之人,“前方何处?”。

    有人回答道,“乃是华阴县!”。

    张济左右思虑道,“正是此地,下令全军在华阴县埋伏,却好请君入瓮!”。

    当时放过献帝銮驾的将领,直奔长安而去,面见郭汜,言说献帝果然在行驾之中,而且张济率军殿后,郭汜也喜道,“这个张济实在是狂妄的很,若不是见其势大,我岂会就范,正好打探到献帝所在的位置,我当亲自率领一军,前去劫驾!”。

    郭汜率领一队轻骑,绕路盘旋至华阴县地界,郭汜根据行驾的路程,和张济行军的路线判断出,此时献帝众人必定在华阴县内,而张济之军队还应该在数里之外,所以郭汜才敢前来劫驾。

    不过郭汜料想到的东西,张济早就心知肚明,所以他便在华阴县布下了伏兵,静等郭汜到来。

    郭汜一众,赶到华阴县的时候,正好献帝的车马就在华阴县落脚,一切都如郭汜料想。

    献帝众人远远看见一队兵马奔来,心里已然明了,继而听见那一众兵马喊道,“车架休动!”。

    献帝身边有大臣道,“方才脱离狼窝,又如虎口!”。

    劫驾之人渐近,正待张济之伏兵要出的时候,隐隐听到对面山背后又闪出一军,张济知道是事情起了变数,便急令埋伏住手,静观其变!

    却说从山背后闪出的一军,当先扯着一面大旗,乃书写“大汉杨奉”四个字,引兵千余人杀来!

    原来杨奉反兵李傕,被李傕所败之后,便引着一队军马囤居于华阴县不远之处,如今听闻献帝之銮驾行于此处,便引兵前来保护圣驾,不想见到了郭汜的逆行,当然要阻止郭汜的犯上之举。

    埋伏在暗处的张济也看明白了情况,便下令收兵,他知道这郭汜起不了什么气候,必败在杨奉手上,所以张济的伏兵也就没有了意义。

    郭汜见是杨奉前来,大骂道,“大胆反贼,竟然敢坏我好事!”。

    杨奉大怒道,“我为汉臣,何反之有?”,随即便挺着一口大刀,要来取郭汜之性命,当时郭汜手下有一将,名为崔勇,拍马而出,欲战杨奉。

    当时杨奉手下有一将,止住杨奉,说道,“如此之人,不劳将军动手,某三个回合之内,必取彼之头颅,来献将军!”。

    杨奉见其人,乃说,“公明必能胜之!”。

    当下两匹马齐出,郭汜一方乃是崔勇,杨奉一方乃是被呼之为公明之人,交战不到三回合之内,崔勇之头,滚落马下,而公明以手中长枪掷出,正中滚落在地的崔勇之头,公明复而拍马长驱,拾起长枪,而回杨奉马前,呼道,“崔勇之头,已然献上!”。

    杨奉大笑道,“有公明在,郭汜不足虑!”。

    郭汜见崔勇已死,而杨奉本方更有一个厉害武将,已露胆怯。

    杨奉见本方士气大胜,乘胜出击,而郭汜不能抵挡杨奉之军,遂败军而回。

    杨奉得胜,率领全军前来拜见献帝,帝欣喜过望,“卿救朕性命,功劳不小,当听封!”,杨奉闻言,顿首拜谢。

    献帝又问,“刚才斩敌将者何人?实乃英勇非常!”。

    杨奉去军中引来那位将领,同拜于帝侧,杨奉乃云,“此人河东杨郡人,姓徐名晃,字公明,乃是臣下之骑都尉,武力不俗,当为倚重!”。

    献帝犒劳杨奉及其所部,而杨奉也率领全军力保献帝东归之路无虞!

    而张济见到杨奉前来护驾,心里不由得打算了一下,看来张济的算盘要想打的响,还真是困难重重,近处李榷郭汜蠢蠢欲动不说,又横冲直撞出来个杨奉,而且这仅仅是刚开始而已,厉害的角色都还未出手,所以张济也不由得心里一颤,或许他的主意真的是打歪了,献帝之尊,可不是一块容易啃的骨头!
………………………………

第一百四十五章 九个敌人

    冀州高飞,第一时间得知到了华阴县的事情,不过他倒是略有喜色,对着身边的郭嘉说道,“现在这个局面真是越来越有惊喜了!”。

    郭嘉点头,说道,“局面越乱,越好浑水摸鱼!”。

    “奉孝啊,你对徐州刘备和衮州曹操有多少的认识?”,高飞突然调转了话头,面向郭嘉。

    郭嘉笑道,“我与此二人都不熟,会有多少的认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相信奉孝对于冀州的敌人,当然会有见解!”。

    “难道主公以为冀州的敌人只有徐州刘备和衮州曹操吗?”,郭嘉也反问道。

    这回倒是轮到高飞回答了,“冀州的敌人是天下人,天下人数不过来,也不值得去数,而当下最显著的确是曹操和刘备!”。

    高飞从来不在郭嘉面前隐藏自己内心的想法,因为对方是聪明人,和聪明人耍心眼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