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湖有信-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第九章 苏七的过去(二)

    忍县旁,丛山下。

    炙热的太阳散发的光芒,犹如满天的箭雨铺天盖地的投射在大地上。

    瘦弱的苏七一面垂泪,一面吃力的把父母草草的掩埋在山谷中。穷苦人家,人如贱命,只能如此了。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一个问题,不让父母抛尸荒野,入土为安,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苏七对着坟头磕了几个头,抹泪离开……

    “你才十岁啊,人生地不熟,身无分文,你怎么抗过来的?”知道苏七在眼前,心里还是为母亲的遭遇揪心。李信忍不住坐起身来,抓住苏七的手。

    “唉……”

    饿了几天,头昏眼花。苏七实在受不了,只能偷了一个馒头边啃边跑。这个年代信奉的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遇到偷东西的,抓住就是打,打死为止。所以,苏七没跑几步就被抓住了。店家看她实在可怜,年龄又小,只小小的惩戒了几下。

    在半死不活的情况下,遇到一个“好心人”,给了她一个馒头,于是苏七就跟她走了,结果就被卖进了青楼。

    “青楼,现在就有青楼?”李信诧异道。

    “是啊,我儿不知道青楼是什么,很正常,毕竟你还小。青楼只有繁华的地方才有。”苏七并没有给李信解释什么是青楼,毕竟自己从那种地方出来的,虽然只卖艺不卖身,对才子来说,高级的青楼也算一种身份,对自己的儿子,实在是有点说不出口。

    拥有几千年知识的李信,当然知道青楼是什么,只要是古代的小说、电视剧、电影等,怎么少得了青楼的出现,他只是觉得在战国时期出现“青楼”二字,有点意外吧了。

    青楼由春秋时齐国的宰相管仲,作为国家妓院,目的一是满足青年男子的需求,二是保护良家妇女不受骚扰。而管仲的妓院作用更大。一是通过税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二是有利于社会安定,三是吸引大量人才,四是送妓与敌,兵不血刃。管仲的发明很快被其他各国效仿,一时官妓大兴。

    到战国这个时期,青楼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大大小小的青楼开始纵向发展,也有横向发展。

    纵向发展的靠床上功夫致胜,大多属于中下级别的。横向发展的就多样化了,有满足精神需求的,有当红姑娘穿梭于各大聚会,最NB的是组织各学派学子开启论政大会……这样的基本上属于高级别。

    巴国出现了大量的青楼,有官营;也有各大世家豪族把控的私人青楼。

    苏七进的青楼叫“瑶羽阁”,取自于《楚辞‧招魂》:“瑶浆蜜勺,实羽觴些。”是由某个家族控制的私人青楼,在忍县大大小小的二十几座有名号的青楼中算是顶级的。

    青楼的负责人王月王妈妈一直是有眼光的,曾经也是当家花魁,后来年纪上来了,东家觉得她有不错的管理能力,就提升她为“瑶羽阁”的管事。王妈妈见到苏七的第一眼,就看出舒七的潜质,简单的问了苏七两句,就决定对苏七培养。

    所以,苏七开始学习琴棋书画政。琴棋书画,作为高端的青楼这是必修课,没什么好说的,如果不能精通这个,基本上你只能沦为低级妓女,满足别人的*。政就是各大学派的为政之道,这个在战国时代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秦始皇还没统一中国,还没实行罢黜百家,焚书坑儒。最重要的几大学术学派以: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等流派为主。

    论政的流行,犹如唐宋时期的“诗会”一样流行,上到朝堂,下到各种聚会都会代表各自的学派进行宣扬和驳斥其他的学派。

    论政还有一大好处是,只要你论政水平高,在论政届打出名声,会被推荐出仕,这对寒门来说,是一个出人头地的捷径。后来秦国宰相李斯就是一个例子。

    苏七对主要的学派都懂一点,但是最推崇的是道家。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天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无为而治、崇尚贵虚守雌、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等苏七15岁的时候,苏七在姐妹中以“道家”学说出类拔萃。

    “娘,看不出来你这样推崇道家啊!”李信拉着苏七的手,摇了摇,笑道。

    “不是,作为一个女子在社会上能干什么?无为而治,我只是想世上少一些征战,少一些伤亡,少一些流离,和平相处,轻松点过日子。”

    “娘你是这样想的?”

    “娘只能这样想。”苏七感慨无力道。

    ……

    苏七15岁了,开始了卖艺不卖身的生涯。在“瑶羽阁”的聚会和举办的论政大会上崭露头角。

    论政没有对错,靠的是论政本人的智慧和才学,能不能说服别人,能不能打动人,代表的学派只要不偏离本身的核心思想,其他都是靠自由发挥。

    精致的面容,得体的衣着,不疾不徐的话语,思路清晰的娓娓道来。苏七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和喜欢……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指的是众生和一切出现在大千世界的天地自然,自然在千百年来不停的变化,沧海桑田,人死人生,都是自然规律……在国家管理上,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在不同的时期,应该有不同的主张和侧重点,不能逆水行舟,要顺其自然……只要生活好了,治下的民众会自发的起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苏七坐在一张古琴后面,娓娓道来。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是老子的开篇,我们后世看到的《老子》开篇是“道可道,非常道”,是为了避讳,汉文帝的名字叫刘恒。大家为尊者讳,就写成常。这个常是恒常的意思。

    今天是苏七第一次主持“论政”的活动,心情是忐忑的。还好来的人大都是熟人,以前在其他聚会上见过,也有过一些交流。

    “苏姑娘说得好!”周边的几个士子对苏七喝起采来。

    苏七站起一来对大家道谢。

    “某有不同的看法!”不远处有个陌生的男人说道,对舒七和周边的人捧了捧手。

    身材魁梧,浓眉大眼,下巴上留了一戳胡子,衣着士子打扮,大约30来岁的年纪。这个人是第一次遇到,应该是旁边的士子带过来的。

    “某叫李瑶,来自江州,某有不同的看法,请苏姑娘和各位朋友赐教!”叫李瑶的男子,自我介绍道。

    “娘,这就是我爹?”我爹终于出场了,哈哈,李信忍不住笑了起来。

    “嗯,这是我跟你爹第一次见面!”
………………………………

第十章 苏七的过去(三)

    巴国,忍县。

    傍晚的夜色已经来临。黑色的幕布下星光无存。

    热闹的忍县城里夜生活开始了。

    有一堆人围着江湖卖艺的地方,看他们舞着刀枪剑戟,胸口碎大石,翻跟斗等传统表演。

    有带着亲朋好友在酒楼上吃饭谈笑。

    还有纨绔子弟带着仆人打望着穿梭在人来人往的小姐们。

    ……

    “瑶羽阁”也是热闹非凡。

    每个夜晚都热闹非凡。

    大堂座着各种阶层的人儿,或单人,或三三两两吃着花酒。旁边的姑娘或高挑、或小巧、或温柔、或知书达理陪着客人欢声笑语……

    “瑶羽阁”最尊贵的地方属于“谏政堂”。 “谏政堂”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议政的地方,犹如后世的诗会。

    “谏政堂”每次议政会由当红的清倌人组织,会提前几天送上请柬。没请柬的人必须由有请柬的人带来,才能进入“谏政堂”。 “谏政堂”是王家的产业,在忍县,没人敢不给王家的面子。

    青楼打开门做生意,吃花酒可以,玩姑娘可以,进入这样的圈层是难的。

    “谏政堂”聚集着20来人,有博学的蔡家二老爷蔡有礼,有王家米店的掌柜林裴,有方家书宛的方御剑,有仗剑江湖人称“断门刀”的段一刀,有刘家纨绔子弟刘斌,有走南闯北的车马帮周冰,有寒门子弟温仁书等等。

    这些人是江湖上都有些名气的,至少在忍县是大名鼎鼎,今天苏七第一次主持论政大会,都来捧场,给苏七不小的面子。

    李瑶就是刘斌带进来的。

    上首的苏七作为活动主持人,才学上是早就得到在场的人认可的。

    “……苏姑娘的道家思想,是针对个人而言是非常好的,天人合一,追求自然,探索天道,我是认同的。但是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对于治国、开疆辟土是毫无用处的。”李瑶开始侃侃而谈,说得直接而浅白。

    苏七微微一笑:“请李先生赐教!”

    “赐教不敢,对于当前巴国来说,无为而治根本不可能,我们看看周边相邻的国家,楚国地大物博、曾经的中原霸主,人口千万,拥兵百万,我国与他素来摩擦不断……秦国自从商鞅开始变法以后,国力强盛,虽然地势偏僻,人口还没我国多,但是他们常年生活在苦寒之地,却民风彪悍,能吃苦耐劳,在变法之后,又有了晋升之道,更坚定了他们在战场的决定,斩人头,论功绩,是秦国能在夹缝中生存下来的基础……蜀国现在虽然一直跟我们和平相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自强,终究有一天会和我们刀兵相见……这些是我们要重视的。周边大大小小的国家,如陈国、允国等笑国家,虽然人少地窄,但是也不容小视,他们也在为生存而战……”说到这里,李瑶环顾四周,有人在思索,有人在点头,还有人觉得危言耸听。

    “李先生说得很对,这是现状,百十年来就是如此,我想这个情况还将继续下去。周边环境如此,我们巴国历史也是悠久,民风也是彪悍,商业也算发达,井盐也把控着周边国家的命脉……如此,方某认为,我们巴国应该重视启智,让更多的人读书,明事理,选择好的方法让国家国富民强,孔子曾经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运用儒家思想,读书的人多了,国家自然强大,周边的诸侯国必定诚服如斯,绝不敢对我们巴国虎视眈眈。”方家书宛的方御剑侃侃而谈。肯定了现状,强调了巴国要想强大,必须要培养读书人,集读书人的智慧,感化教化周边的诸侯国。

    苏七对着方御剑笑了笑,微微点头,觉得他说得不错,教化育人跟天道合一还是有些相通的。

    方御剑30多岁,干瘦略矮,寒门子弟出生,后投到方家门下,一直没得到重用,只是在方家的内部学堂教授方家子弟。作为读书人,他喜欢与人结交,经常出入大大小小的论政集会中,不管对方是谁,他都会起来驳斥。在方家的不如意,现在想来也许是为了引人注意,求得一个出路,也许是现在他的学说没得到认可,一直以来都没得到别人的赏识,十几年过去了,也没得到能出仕的机会。

    “方先生,某认为,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现在危机四伏,道家、儒家都不是现在巴国需要的。现在我们巴国应该是强兵,只要我们兵强马壮,才能守护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家人,就说我们忍县,你看看灯火辉煌、生意兴隆,人民安居乐业,靠的什么?靠的是我们子弟兵在前线挡住了敌人的侵略,是他们用生命,鲜血,为我们打造了稳固的后方。前年楚国出兵五万,如果不是我们巴幔子巴将军挡住楚国进攻,我们能在这里侃侃而谈吗?”李瑶摇了摇头,全国各地,每年到处烽火四起,儒家想法是好的,周边国家能给你时间?

    巴幔子是现在巴国的战神,先后经历二十余战,多数以胜利告终,就因为他的存在,周边战乱较少了。

    看来,李瑶推崇的是兵家,有实力才有说话的权利。苏七如是想道。

    这是,“谏政堂”的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军士悄悄的走到李瑶的身边,对他说了几句话。

    李瑶站起身来,举杯对各位告罪道:“各位,不好意思,某有公事需去处理,先干为敬,我们下次再聚,告辞!”

    说完,李瑶同那位军士匆匆告辞而去。

    “刘贤弟,李瑶是谁啊?干什么的?”周边开始询问带李瑶过来的刘斌。

    刘斌哈哈一下,右手持扇轻轻拍打着左手,缓缓而道:“李瑶就是一个当兵的,听说是江州李氏家族的人,刚刚到我们忍县的驻兵任校尉。”

    忍县的驻兵有2000人,驻扎在忍县的长江边上,主要职责是维护县内治安、缉盗抓贼,也要维持长江来来往往的船只安全,还有协防巫山的盐井的安全。

    以忍县校尉为首,下设水师1500人,战舰20余艘;步兵500人,战马100骑。在内陆地区算是很大的军营了。

    “你跟他很熟吗?”

    “不熟,前几天来我们府上拜访认识的,说要了解了解忍县的论政聚会,于是今天我就带他来了。哦,你们继续啊……”

    就这样,苏七认识了李瑶。

    ……

    “哈,我爹还是个校尉啊!”

    “你爹其实不止是个校尉,他来忍县是巴将军委派到地方整顿军务的。他是巴将军的心腹大将。还有李家多出战将,在巴国的军中势力一直很大。”

    ……
………………………………

第十一章 苏七的过去(四)

    “就这样,我算跟你爹认识了。慢慢的他会一个人过来跟我聊聊天,说说他军营的琐碎的事情,我也会给他弹首曲子……”苏七回忆她与李瑶的日子,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的甜蜜。

    李信没有打断苏七的思绪,他继承过来原主人的记忆,清楚的知道苏七这几年的苦楚,也发现过苏七在背后默默的垂泪,但当着李信当面的时候都会表现出,吃苦耐劳,积极开朗,稳重成熟的生活态度。

    “就这样,我们相爱了!”过了半响,苏七继续说道,说到相爱还不由得微微害羞,只是在夜色里,李信并没有发现,就算发现作为成长在21世纪的现代人,小学生就把爱来爱去挂在嘴巴上,不会奇怪和惊讶。

    “在我18岁的生日那天,我们走在了一起。那年他37岁。这个时候他已经调到了巫山县,负责盐矿的防御。一直以来楚国对我们的盐井一直虎视眈眈,在巴将军的坐镇下,一直没占到便宜。巫山与忍县离得不算远,但是上来坐船也要1天多的时间,因此我们基本上一个月才能见一面次。19岁的时候,我有了你,你爹把我从青楼里赎了出来,在忍县给我买了一个院子,把我安顿在里面,也满足了我多年的愿望,有了一个自己小小的家。”说道这里,苏七的笑容更浓了,这段时间是她最开心,最无忧无虑的时段。

    “娘,爹为什么不把你接回江州的家?”李信有点好奇,在这个时代妻妾成群,太正常不过了,为什么李瑶会把苏七安置在外面,难道是为了方便,离他近点,那为什么不能带她去巫山,那不是更方便?

    “其实你爹有不得已的苦衷。”苏七轻轻的说道,语气中没有怨言,为李瑶不得已的苦衷理解。

    “什么苦衷?”这有什么苦衷?又不是娶妻,只是一个妾侍的身份,有那么难吗?

    “主要是你大娘的问题。”

    “大娘?”李信一时没过来,难道穿越了,智力降低了?

    “就是你爹明媒正娶的夫人。她跟你爹是家族之间联姻的。她娘家也是江州的大户。你爹原来也娶过2个妾侍,但是你爹常年在外地,极少在家,那2位妾侍在他不在家的时候,或生病,或意外都死了。你爹怀疑是大娘害了她们,但是没有证据,也为了后宅安宁,都息事宁人的不了了之。你爹为了我跟你的安全,就安置在了外面。”

    “靠,善妒的女人没有好下场!”李信不由得在心里对江州的那位女人诅咒道。

    “你爹陪我生下了你,当时高兴坏了他,说他终于有后。你上面有3个姐姐,你是他这一房唯一的男丁。没过几天,你爹就被巴将军调到了西北方,边境受到蜀国的挑拨,出现了叛乱,你爹需要去处理叛乱。等你1岁的时候,他才找了一个空隙,回来看望我们。”

    “目前,你是我们李家唯一的男丁,终有一天,我会让你出现在我们李家的家谱上……我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就叫李信……”一个高大的男人对着他和蔼的说道。

    1岁多,父亲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他面前。

    李信终于知道了上面这个画面,是怎么出现的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你爹。”

    “我爹出了什么事情?”说到这里,苏七叹了一口气。“那次你爹离开后,回到了西北,继续处理一些内乱的后续事情。你开始慢慢张大,开始走路,开始牙牙学语……”苏七想到李信小时候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在你2岁多的时候,某一天中午,我们正在吃饭,你爹的贴身侍卫宋海洋来了。他以前陪你爹来过,所以我们认识。这次他孤身前来,我预感到不好……”

    十月的阳光,投射在大地各个地方。苏七的小院里也充满了光芒。虽在正午,这个时候已经不太热了。

    苏七这几天的心情只能用很糟,如果要在前面加个词的话——真的很糟。没由来的心情,让她想到了在边境的李瑶。

    “他现在吃饭了吗?”苏七开始想念好久没见到李瑶来。

    “嘭……嘭……嘭……嘭……”敲门声传来,苏七放下碗,开了门,就见到了宋海洋。

    “夫人,对不起,将军出事了。”门口的宋海洋见到苏七半跪着地,行了一个军礼,开口第一句话就让苏七懵逼了。

    苏七只觉得脑子一片空白,天在旋,地在动,一把扶住门框,不让自己倒下去。

    “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我感觉我的心发出一记声响,爆炸开来,我的心碎了。虽然我跟你爹见面次数少,但是在一起的日子是非常开心的。他儒雅、博学、稳重、有时候还开个小小的玩笑,幽默一把。突然听到他出事的消息,我真的懵了,让我们孤儿寡母怎么办?”突如而至的打击,让苏七无所适从。“小时候有个道士给我算命,说我有三克之命。”

    “三克之命?”什么鬼,怎么没听说过?

    “克父、克夫、克子——三克之命。当听到你父亲出事的消息,一下就想到了道士给我算的命,我担心克你!”

    “娘你别这样想,他们的死跟你有什么关系,你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吗?”李信开解道,虽然他是21世纪的新人类不信命,但是他又不得不服道士说得准,李信的身体的原主人是真的死了,虽然身体还活着,灵魂已经换人了。

    ————

    宋海洋给苏七讲述了李瑶出事的经过,他知道的不多。

    那天晚上,李瑶巡军营归来进了大帐。宋海洋当时在大帐门口值班,李瑶刚刚进去,他就听到将军“啊……”的惨叫一声传来。他心里一惊,拔刀第一时间冲了进去。刚掀开大帐的门帘,一刀刀光就迎面袭来,宋海洋提刀挡住,余光看见有几个人,抬着李瑶从划破的大帐空隙中钻了出去。他边与刺客战斗,边大声呼救……

    等周围的将士敢过来的时候,挡住宋海洋的刺客用自己的刀划破了自己的喉咙。其余的刺客犹如遁地的鬼魅,没了一丝踪迹。

    主将遇袭,生死不明。身为副将的朱忠友大怒,惩罚了当值的侍卫,稳住局面后,派出大量的斥候和侍卫在军营和周边百里的范围进行搜捕行动。

    到第3天,还无一丝讯息。

    宋海洋想到出事的前几天,李瑶跟他闲聊的事情,那天李瑶问了很多宋海洋家的情况,进行了关心,最后说了一句:“海洋,你跟了我这么多年走南闯北,出生入死,我信得过你,如果有一天,我说如果有一天,我出了什么事情的话,你帮我照顾好苏七和我的儿子……”李瑶的目光望着远方,目光深邃,淡淡的说道。

    宋海洋当时没当回事,李瑶文武双全、智慧过人,身边也是精兵强将,他以为将军随口说说,现在想来将军好像预感到了什么,托他照顾他重要的人。

    如此再等了几天,李瑶还是毫无音讯,宋海洋就赶到了忍县给苏七报信。

    “宋海洋的到来,不但带来了坏消息,也带来了祸事……”
………………………………

第十二章 苏七的过去(五)

    夜色来临。

    苏七招待宋海洋,早早的吃过晚饭。

    宋海洋千里赶来,身心疲惫。自从李瑶出事以来这段时间,他都没好好的吃过一顿饭,今天厨娘虽然做的是家常菜,宋海洋也吃得格外香甜。吃饭后,苏七安排他在前院的客房住下。

    苏七回到卧室,坐在床前,抱着2岁的李信,轻轻的摇着,毫无思路的东想西想。

    李瑶留给他们的财产,省吃俭用能坚持到李信长大,这点还好。

    但李信早早的没爹,不能认祖归宗,才是她担心的。

    厨娘在厨房正在收拾洗刷碗筷。

    这时,院门处传来一阵声响,门栓被人用刀斩断。“哐当”一声,院门被人一脚踹开。

    随即听见宋海洋的怒喝:“什么人?”

    苏七一惊,怀抱李信,跑到中院门口一看,宋海洋站在院中,应该是事发突然,他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