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之国士无双-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番,都将对方捧得很高,彼此给足了面子,一片和谐。这倒不是大家明里一套暗里一套,而是出于真心的佩服,况且朱元璋这个人从来都不小气的,也不是瞎子,是功是过心里一本账,根本不用你自己去表功,该是你的,让都让不掉,大家也没必要勾心斗角,这就是主子的核心作用。

    宴席上,朱元璋将众人都是毫不吝啬的表扬了一番,赏赐什么的根本没必要,大家都不缺吃不缺穿的,干脆做个人情,说些现在正是打天下的时候,军费很紧张,还是好钢用在刀刃上,留着扩充军队、购置物资吧之类的话,几位将领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他们不需要什么赏赐,只希望不要亏待了麾下的弟兄们,都是拿着命去拼的,无论是拼死的,还是活着的,都是功臣。

    朱元璋当然也不会吝啬了,本来吴国的军饷就已经是当时最高的了,再行赏赐,士兵们都足以发家致富奔小康了。

    如此高额的军饷,当然是具有着无与伦比的吸引力,再加上朱元璋如今势头正猛,前来投军的青壮直接是络绎不绝,门槛一步一步的拔高,当真是精挑细选,尽管如此,最终的数量还是十分的惊人。

    濠州城收新兵十万,滁州七万,和州五万,徽州十万,集庆十五万,包括汉阳在内的大汉旧土各城共三十万,如此一来,光是新兵就有七十七万之多。

    朱元璋旧部,攻打汉阳城,四路联军共四十万,剩余二十五万,然后俘虏了敌军近五十万,经过一番筛选之后,剩下四十万;长江水战,十万虎狼水师战损四成左右,还剩下六万,陈友谅四十万水军全灭,濠州城十万守军,剩余八万,滁州支援的三万人剩余一万五千,总兵力也在七十万左右。

    两方面加起来,就是足足一百四十多万人,已经是一个极为恐怖的数字了,以后朱元璋也是用兵百万的大军阀了。

    朱元璋首先照顾的是朱文正,濠州城继续恢复十万守军的建制,通过这两次堪称奇迹的保卫战,朱元璋对姚盛大加赞赏,也不问姚盛现在自认为能统多少兵了,直接是滁州五万,和州五万,算起来竟然也是十万大军了,姚盛和朱文正的配合亲密无间、十分默契,姚盛麾下的军队何尝不是朱文正的后援团呢?其实就是将二十万大军都交到了年轻的镇北将军朱文正手中。

    其次是俞通海的虎狼水师,无论是当年渡过长江攻占太平和采石,还是两次与陈友谅的正面作战,都让朱元璋充分的尝到了拥有一支强悍水军的巨大甜头,对俞通海的本领也是丝毫不加质疑,这一次直接是一挥手将虎狼水师给扩充到五十万人,俞通海一跃成为麾下统兵最多的大将。

    战争是最直接、最残酷的大浪淘沙,通过数次战役的观察,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常胜将军周德兴和虎威将军耿炳文在统兵才能上是有所欠缺的,至少在这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二人已经落伍了,虽然都是当年二十四条好汉中的老兄弟,周德兴还是自己的结拜弟兄,但是该割舍的时候还是要割舍,最终,耿炳文统十万大军镇守徽州,周德兴统十万大军镇守汉阳,安稳的在后方过日子去吧,别瞎掺和前线的战事了,将位子让出来给更称职的年轻将领吧。

    对于朱元璋做出的如此安排,周德兴和耿炳文也是只能谢主隆恩了,尽管不舍,尽管不甘,但是没办法,打天下不是过家家,逃不出个谁行谁上,容不得半点私情。

    江山代有人才出,有人让位,自然也有人上位,经过数次历练脱颖而出的冯胜和花云分别取代了周德兴和耿炳文的称号,重新组成吴国四大将军,各自统兵十五万,徐达直接升级为无敌大元帅,能调动吴国所有兵马。

    武将之后是文臣,这一次,朱元璋直接封王闲为齐肩王,众人都称闲王,心悦诚服,实至名归,神医府也改名为闲王府。这个闲字,倒也精髓,王闲虽是齐肩王,但是并无封地,也无实权,然而却具有和朱元璋同样的权威,这也正是王闲的特殊之处。

    李善长称太师,汤和称军师,宋濂称太傅,冯国用称国士,也是在此时,李善长才郑重的推荐了一个高端人物,这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做:刘基。

    刘基早有贤名,强如李善长都是自认不如,宋濂直接是惶恐的坐起身来,朝着刘基鞠了一躬,刘基两眼一翻,坦然接受,给宋濂气的要死要死的,捧捧臭脚而已,你还真是不自觉啊。

    刘基号称是当今天下第一高人,韩山童、徐寿辉、张士诚、陈友谅甚至是张明鉴都曾试图将其招至帐中,结果连个人影子都没找到,也就是李善长这种名士能够读懂刘基的心思,将刘基给挖了出来并且予以说动,让他为朱元璋出谋划策。

    既然李善长和宋濂都是如此推崇,朱元璋也是给足了刘基面子,直接封为国师,然后问题来了。

    “本王素来敬重贤人,不知先生对目下的局势有何见解?”朱元璋问道。

    “并无见解,殿下做的已经很好了,就照这样发展下去,江山社稷唾手可得。”刘基摇了摇头,说道。

    “那先生不准备为本王建言献策了吗?”朱元璋眯了眯眼睛,继续问道。

    “并无计策,殿下身边有高人,每一步都踩的很稳,区区在下么,做个刀笔吏已经算是万幸的了。”刘基依旧是一副不咸不淡的样子,混吃混喝也是混的理直气壮。

    “哦,呵呵,先生太过谦虚了,以先生之才,可经天纬地,一个小小的刀笔吏也太委屈先生了。”朱元璋正强压着心头的怒气,你这个老小子,要是再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话来,老子就真的让你去做刀笔吏,做什么国师,废物!

    “本王想要对东南动手,先生可有妙计要献于本王啊?”朱元璋真的是一忍再忍了,台阶都扑到刘基脚底下去了,他要是再不识相,就麻利的滚蛋吧。

    “东南地界,安危全在于张氏兄弟,与黎民百姓无关,杀一人止戈,杀两人止战,盘踞江南,图谋天下,这世间难道还有什么可以阻挡殿下的脚步么?”刘基反问道。

    朱元璋心中一动,下意识的朝王闲的方向看去,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刘基字里行间的意思不也正是建议自己除掉张氏兄弟就可以消弭一场纷争么?正与王闲的意见不谋而合。

    看到王闲朝自己微微点头,朱元璋心下大安:“先生的意思,本王明白了,且待本王好生斟酌斟酌吧,先生良言定东南,妙计安天下,真不愧是我吴国的国师。”朱元璋话说的很客气,却没有一点儿称赞的意思,实际上,有王闲这个高人在,还有什么样的贤人能将之超越呢?李善长已经甘拜下风,刘基也照样无所作为。

    正在此时,一道人影出现在大厅门口,也不行礼,对桌上众位大人视而不见,直接是绕到了朱元璋和王闲身后,伏在二人耳边,窃窃私语。

    少顷,朱元璋点了点头,那人影便来也如风,去也如风,飘飘忽忽的又消失在门外。

    “我去准备一下。”王闲向着朱元璋低声交代了一句,起身离席,约莫一盏茶的功夫又去而复返,继续与众人相谈甚欢,兴致渐渐高昂,直接是痛饮了好几大碗酒,一下子将宴会的气氛推向了**。

    正在此时,一道洪亮的声音吟唱道:“诚王殿下亲自道贺吴王殿下大战告捷。”

    声音刚刚落下,张士诚的爽朗笑声也已经是传入了众人的耳中:“哈哈,恭喜吴王兄,贺喜吴王兄,一举踏平西南,威震天下,本王不请自来,专程道贺,还望吴王兄不要见怪啊。”

    一言既出,大厅众人都是急忙起身,朝着张士诚遥遥一拜。

    “哎呀,原来是诚王兄驾到,真是令本王不胜惶恐啊,区区小胜而已,况且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哪里算得上威震天下,诚王兄谬赞了。”朱元璋笑的一脸灿然,离开座位迎了上去,与张士诚手拉着手,互相扶持着走进大厅。

    “吾等参见诚王殿下。”李善长等人同声说道。

    “诸位大人不必多礼,快快请起吧。”张士诚笑道。

    “诚王兄,本王与麾下弟兄亲近惯了,向来同欢同乐,让诚王兄见笑了,稍等片刻,本王与诚王兄移桌就食。”朱元璋道。

    “吴王兄莫慌,本王与二弟、邓将军不过三人而已,吴王兄与兄弟们同欢同乐,本王难道便要摆谱了么?更何况,在座的诸位可都是名气响当当的大人物,本王还要好好与诸位一叙,沾沾吴王兄与在座诸位的喜气呢,同桌就好,同桌就好。”张士诚推辞道。

    “哈哈,诚王兄果然爽快,既然诚王兄并不介意,那好,本王也就不客气了,来人,给诚王奉座。”朱元璋一声令下,从旁伺候的奴婢即刻搬来了三张椅子,众人又相互谦让了一番,这才欣然就坐。

    。。。
………………………………

第一百四十章 暗手

    伴随着张士诚的到来,饭桌上的气氛自然不会再向刚才那般热烈了,两位大王坐在那里,其他人谁敢随便说话,不过是埋头吃饭,或者点头附和罢了。

    “吴王兄果然大手笔啊,强如陈友谅这般对手,一旦吴王兄兵锋所指,也直接是手到擒来,一把大火烧光了陈友谅引以为傲的水师,四路大军冲破了陈友谅百万军队合围,这种种场面,真是令人不由得为之震撼啊。”张士诚说道。

    “诚王兄有所不知,本王此战之所以侥幸得胜,全是运气使然啊,若不是天降大风,恐怕全军覆灭的就是本王了,哪里还能与诚王兄一同把酒言欢。”朱元璋道。

    “运气有时候恰恰才是最强大的实力啊,吴王兄大势所趋,连上天也要出手相帮了,更何况,汉阳城前的一战,那可是实打实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大战,本王收到消息,禁不住心驰神往啊。”张士诚道。

    “吴王兄,本王有个不情之请,能否请吴王兄将在座的诸位英雄为本王好好介绍介绍,本王对吴王兄麾下的各位英雄可是仰慕的紧啊,这一次,一定要一睹各位英雄的风采。”张士诚道。

    “既然诚王兄开口,本王自然是乐意效劳,都是些不争气的兄弟,让诚王兄见笑了。”朱元璋嘴上谦虚,实则是一脸傲色的说道。

    “以十万虎狼水师打的陈友谅落荒而逃在前,一举荡平陈友谅四十万水军在后的俞通海俞将军是哪一位?”张士诚问道。

    “末将俞通海见过诚王殿下。”俞通海起身道。

    “俞将军不必多礼,混江龙俞通海的大名本王早已知晓,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不想俞将军投入了吴王兄军中,竟建立了如此不世之功,实在是可亲可佩啊。”张士诚赞道。

    “统领四路大军,坐镇战场中央,稳如泰山,动如雷霆的徐达大将军是哪一位?”张士诚继续问道。

    “末将徐达见过诚王殿下。”徐达起身道。

    “大将军挺拔伟岸,果然英武不凡,当真虎将也!”张士诚赞道。

    “率领东路大军,率先突破陈友谅大军防御的常遇春将军是哪一位?”张士诚接着问道。

    “末将常遇春见过诚王殿下。”常遇春起身道。

    “常将军,我们又见面了,炮轰徽州城在前,炸死南霸天在后,此次又率先打破僵局,一招制敌,常将军之勇猛堪称天下无匹!”张士诚赞道。

    “会同常将军大胜陈友谅军的周德兴、耿炳文、吴京三位将军又是何人?”张士诚一口气问道。

    三人也一并起身见过张士诚,张士诚的目光在众人面上仔仔细细的扫过一遍,不住的点头赞赏,越看越是喜欢,不由得羡慕嫉妒恨,何以苍天独爱朱元璋?

    “吴王兄,本王此来,恭贺吴王兄大战告捷乃是其一,一睹诸位英雄风采乃是其二,但是最为关键的却是这第三点。”张士诚顿了片刻,方才说道。

    “哦?不知诚王兄说的是哪一点?”朱元璋问道。

    “吴王兄踏平西南固然令人称奇,可依本王看来,真正令天下人为之震惊的却是发生在另一处战场,以十万守军迎战扩廓帖木儿及其麾下血杀军团固守濠州城,令敌军无奈退走的朱文正朱将军又是哪一位?还望务必让本王见上一见。”重头戏终于来了。

    “末将朱文正见过诚王殿下。”朱文正起身,不卑不亢的说道。

    “原来这位就是朱将军,当真是少年英才,后生可畏啊!合青帝张明鉴麾下百万青衣军都难以抵挡的扩廓帖木儿竟然被朱将军以同等兵力拒之城外半月有余,最终无奈退走,朱将军真乃神人也!有朱将军做表率,我义军彻底杀灭扩廓帖木儿,推翻蒙狗暴政,指日可待也!”张士诚振声说道。

    毫无疑问,对于身为反王的张士诚来说,朱文正的所作所为,堪称偶像楷模,真是给各路反王打上了一针强心剂,彻底打破了扩廓帖木儿与血杀军团不可战胜的神话,将扩廓帖木儿给一把拉下神坛,这其中的意义又哪里是一句半句所能表达的清楚的?

    “诚王殿下过奖了,末将以守对攻,兼具城池地形之力,城内百姓倾力相助,损失惨重,才得以逼退来犯之敌,然而也仅仅是逼退而已,脱脱帖木儿的血杀军团几乎没有什么损伤,依旧保持着极其强悍的战斗力。”朱文正说道。

    “朱将军所言固然全部属实,可是,只要打败了扩廓帖木儿和血杀军团这个暴元政府最后的屏障,就算付出再大的牺牲又有何妨?”张士诚激动的说道。

    “如果末将真有什么功劳的话,那也是凭借着神威大炮的威力,血杀军团纵使武力再强,终究是血肉凡躯,难敌炮火连天,如果没有神威大炮的震慑,扩廓帖木儿想必也没那么容易退兵的。”朱文正分析道。

    “朱将军所言甚是!以先进的军械克制强悍的武力,正是对付扩廓帖木儿的不二法宝啊,朱将军的功劳正在于为天下人提供了一条克制扩廓帖木儿的有效途径,在连天炮火面前,血杀军团纵使各个能飞檐走壁、勇猛非常,也终究难以逃脱失败的命运。”张士诚道。

    “诚王兄果然一语中的,轻描淡写就揭示了此次濠州保卫战的奥秘,然,如今天下,唯有本王与诚王兄掌握着制造神威大炮的核心科技,我军能克制扩廓帖木儿,诚王兄也同样能够克制扩廓帖木儿,正如本王早前所说,未来天下,必是你我二人纵横驰骋的疆场。”朱元璋道。

    “到那时,本王与吴王兄各占半壁江山,共同统治黎民苍生,岂不是最好的结局?”张士诚默认了朱元璋的说法,直接展望未来。

    “诚王兄说的不错,天下何其之大,无论是本王,还是诚王兄,能力毕竟有限,不如各退一步,占据半壁江山,励精图治,如何不是万世千秋的功业?”朱元璋配合道。

    “正是如此,吴王兄所言深得本王之心,本王就是要与吴王兄永结盟好,同克强敌,平分天下,共享太平。”张士诚心里那个得意呀,当今时代,什么最重要?当然是科技了,你朱元璋强,不就强在神威大炮么?现在可好,老子也有炮,任凭你将肠子都给悔青,也是无力改变这个事实了,本王与你都掌握了核心科技,纵使不能将你吞灭,也至少能与你分庭抗礼,本王不贪心,半壁江山,说大不大,说小,却也不小了。

    朱元璋笑的一脸真诚,心中却是无限鄙夷:“瞧你那个小人得志的样子,好好乐呵去吧,继续做你的春秋大梦,造了几门徒有其表的大炮,就想着与本王平分天下,真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自信,大兄弟,你要明白,未来的中国,只能有一个皇帝,而那个人,就是我,朱元璋!”

    “来人啊,上酒,诚王兄,为了尽早推翻暴元政权,为了你我的美好未来,痛饮几杯!”朱元璋举杯道。

    “好,吴王兄真是痛快,本王就暂借吴王兄的美酒涨涨士气,提前预祝你我合作愉快,共享太平!”张士诚面色涨红,仿佛已经看到他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了。

    王闲起身,亲自为众人斟酒,张氏兄弟以及邓拓将军推让再三,不胜惶恐,然而酒入腹中,却是异常的安心,毕竟,王闲的人品是有保证的。

    金樽美酒,香气袭人,众人同乐,宾主尽欢,说不出的和谐美妙。

    宴席作罢,张士诚起身告辞,这家伙的酒量真是大的可以,到底是私盐贩子出身,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过惯了,喝酒就跟喝水似的,一碗接着一碗,当真是海量,把李善长、汤和两人都给喝的不省人事了,自己还跟没事儿人似的,朱元璋特意派了一队士兵护送张士诚返回镇江,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张士诚一走,大厅内的人也纷纷告退,一个个站起身来,腰板挺得溜直,哪里有半点喝醉酒的样子,酒场之上尔虞我诈大抵就是如此吧,开玩笑,哪个下属敢在自己的主子面前喝大?

    这些告辞的人里,自然是不包括王闲。

    “七哥,有多大把握?”朱元璋幽幽问道。

    “万无一失,一月之后,张氏兄弟定然暴毙而亡,八哥及早做好准备就是了。”王闲道。

    “那个邓拓呢?”朱元璋问道。

    “我将解药弹进酒杯里了,张氏兄弟与邓拓一同前来,如果三人同时暴毙,难免惹人怀疑,留下邓拓就不一样了,况且邓拓这个人还算容易控制,说不得也是一招暗器。”王闲道。

    “还是七哥虑事周到,那我就放心了,用张氏兄弟二人的性命换一国百姓的安稳,张士诚也算是死得其所了,乱世纷纷,各谋其利,诚王兄,你可不要怪本王心狠手辣啊。”朱元璋喃喃道。

    。。。
………………………………

第一百四十一章 此一别,真是永恒

    早在讨伐陈友谅之前,朱元璋就已经开始派人修建朱家祖祠了,衣锦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哪一个男人没有光宗耀祖、显赫门楣的梦想?如今,朱元璋已经足够资格告慰祖先了,当然要将祭祖这件事情给做的妥妥的。

    朱家祖祠修建在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县太平村,这一次的祭祖大典也是在太平村新落成的朱家祖祠进行。

    严格说来,老朱家现在已经只剩下朱元璋和朱文正两个后人存在于世上了,顶多再加上朱元璋的大嫂也就是朱文正的母亲,还有就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贞和外甥李文忠,也不过五个人而已。

    不过,朱元璋现在已经是吴国的大王了,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朱元璋的爹就是全国百姓的爹,朱元璋的祖先就是全国百姓的祖先,想攀还攀不上呢。

    想要全天下的百姓都披麻戴孝同穿素缟那当然是不现实的,但是朱元璋集团的各路文臣武将肯定是要尽数到场的,就连王闲都是亲自充当起了本次祭祖大典的大祭司,将一整套繁杂的礼仪牢记在心,严格操办。

    阔别凤阳二十年有余,再次回到这里,王闲也是感慨万千,凤阳如今是镇北将军朱文正的辖区,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很多,到处都在称颂朱元璋的恩德,劳苦贫农朱五四也是人人都尊称一句朱太公。

    朱元璋和陈友谅是有很大区别的,陈友谅得势之后,将以前老家的同乡,不管是欺负过他的,还是他自以为欺负过他的,通通杀了解气,搞得鸡飞狗跳腥风血雨,朱元璋呢,不停的造福桑梓,扶持乡里,就连当初差点要了自己命的地主刘德也是一笑泯恩仇,正所谓大人不记小人过,堂堂吴王还犯不着和一个小地主计较。

    当然了,老地主刘德早已经一命呜呼了,大体是病死的吧,现在继承家业的是刘小德,猥琐管家也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子猥琐小管家继续给地主刘小德当管家,但是这一主一仆现在已经老实多了,为人处世谨慎的不行,总感觉头顶上有一双雪亮亮的眼睛在盯着,只要稍微为富不仁、做错事情,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双雪亮亮的眼睛就是朱元璋的威严虎目,人家不跟你翻旧账,已经是祖坟冒青烟,值得你夜夜烧高香了,在人家地盘上过活,哪里还敢放肆,地主刘小德现在也是远近闻名的大善人,经常的搞搞慈善活动,猥琐小管家就是新闻发言人,还请了朱元璋邻居家的小美女给做形象代言人,各种赈灾济困、冰桶挑战、爱心传递之类的活动也是搞得有声有色。

    这次朱元璋荣归故里,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别的地方的人关不关心不知道,整个凤阳县反正是轰动了,太平村那简直就是疯狂了,从朱家祖祠落成的那天开始,就每天派人轮流到村外去站岗放哨,一看见朱元璋还乡,赶紧发信号,大家就穿上花衣服,收拾的体体面面的出来跪地迎接,高呼万岁。

    朱元璋如期而至,乘坐王辇,身着王服,前面大军压阵、鸣锣开道,后来文臣武将,紧紧跟随,场面着实震撼,话说回来,老百姓爱看的不就是这一幕吗?你要是办的太寒酸了,老百姓反而不愿意。

    因为到场的大神太多了,附近那些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的什么村长、乡长、县长、市长之类的根本没有你的位置,看哪凉快哪呆着去吧,悄悄在地上跪着,连头都不敢抬一下,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