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极品皇叔-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变中后期,逃兵胁裹难民,流动掠夺,并以此为职业,不接受政府的赈济安置,他们的行为漫无目的,带有强烈的流寇色彩,对经济、社会造成的破坏比自然灾害更巨大、更持久,导致更多难民加入其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不值得提倡和美化。

    内忧和外患犹常常相生相伴。大明朝的内忧,从根本上说都是由外患引起的,无论是山东孔有德的叛

    (本章未完,请翻页)乱,还是陕西发生的民变,都是士兵惧怕打仗而作乱,只是作乱的方式和呈现的景象不一样。山东的孔的德的军队不愿去辽东打仗,成建制叛乱,意欲割踞一方,掀起巨大波澜;陕西的士兵三五成群地脱离部队,各占一处穷乡辟壤,落草为寇,呈现星火燎原之势,后又迫于压力四处流动,如水银泄地。相比较而言,由于陕西的民变散处各地,以大山为依托,且具有流动性,比山东孔有德的叛乱更加难以剿灭。

    还有就是进入小冰期,气候持续恶劣。皇权旁落,离心离德,期间又不合时宜地增收三饷,激起民变。

    另外,民变类型一般有三种。

    第一类是聚众闹赈,大多数情况下是当地或有小荒,但不达救赈之标准,而有民众到地方官府求赈。求赈的方式大多先是以ba市要挟,或是直接到官府哄闹告灾,偶有毁公堂物或殴差役的暴力事件发生。

    第二是反地方官与保留地方官运动,在明代反官事件中,反对的理由牵涉到地方官失职的原因,如私自加派、敛钱自肥等等。而且集体行动都相当激烈。如殴打地方官后再驱逐之,清代的反官事件反对的理由并不都是因为地方官行政措施失当,而是税收的改革有碍部分既得利益者所致。至于保留地方官一则可能是因为当事人本身的确是个好官,才会有许多人民请愿或ba市要求保留。

    第三类就是地方的贪官污吏发动叛乱,蛊惑民众

    话说回来,朱常浩想摆出“獠牙行动”还有一层深意就是去年的“奢安之乱”。

    1628年(崇祯元年),明政府启用在成都保卫战中立下首功的朱燮元,总督贵、湖、云、川、广五省军务。朱燮元令滇兵下乌撤,遏乌撤安效良援奢安之兵。蜀兵出永宁、毕节,扼其交通四裔之路。自己亲率大军驻陆广,逼大方。

    八月,奢崇明号“大梁王”,安邦彦号“四裔大长老”,合力攻永宁。奢安先进兵赤水,朱燮元侦知,令守将佯败,诱敌深入。估计其已抵达永宁,分遣林兆鼎从三岔入,王国桢从陆广入,刘养鲲从遵义入,安邦彦之兵穷于应付各路兵力不支,罗乾象复以奇兵绕出其背,奢崇明、安邦彦被杀。奢安联兵被击败。此时,只剩安位据水西。朱燮元以叛兵已基本剿灭,不愿再用兵,而安位年幼被人挟持,负险顽扰。

    朱燮元因水西山深林密,深入难出,乃扼其要害,四面迭攻,使其乏粮坐困。于是明军封锁水西周围百余里,或斩樵牧,或焚积聚,百余天后,安位感到难以支撑,乞降。至此奢安之乱终于平定。

    平息奢安之乱的的军费开支对于已疲于应付北方战事及各地农民起义的明政府无疑是雪上加霜。仅天启六年一年,明政府不得不将辽东战事的支出由770万两减少到680万两,而平定西南奢安之乱的军费支出则由400万两增加到500万两。

    朝廷就这样那些野心家消耗光了,这也是自己八千人要拓宽大西南的茶马古道的原因了。

    书生微信号:gz21921;欢迎和诸位读者一同商议此书的情节架构。极品皇叔群:331276890,欢迎大家的进入。

    (本章完)
………………………………

崇祯的亡国路(上)

    盘点中国历史上所有的皇帝君王,最悲剧的莫过于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

    李自成的平民革命军攻陷大明首都北京之日,崇祯皇上去煤山上了吊。

    人死不算什么,末路自杀也在情理之中,无限悲剧的是,崇祯皇上在上吊之前,为了防止爱女被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叛匪强暴凌辱,亲持上方宝剑把把公主砍成重伤。

    更具悲剧意义的是:皇上去煤山上吊时,文武大臣不但没有一个追随他,还争先恐后去迎接革命军首领李自成,妄想在李朝谋得一个能继续贪污受贿玩**的官位。

    据说崇祯皇上投缳自尽时,身边只有一个地位卑微的小太监。皇上平时无限宠信的太监总管曹化淳则拿着皇宫钥匙欢迎李自成去了。

    崇祯皇上临终前的众叛亲离可谓前无古人!孤家寡人状破了历史记录。

    历史上就算昏庸残暴如隋炀帝杨广者,被叛军勒死前也有尽忠赴死的宫女大臣。专好和儿媳爬灰的杀猪皇上朱温,被儿子一刀捅死后也有不少文武大臣为其讨还公道。

    …………

    崇祯皇上孤家寡人到了如此地步,是不是因为昏庸残暴在帝王家族空前绝后啊?

    非也!

    崇祯皇上虽然算不上治世明君,但勤政和责任心却是没得说的。

    大明王朝的的十七任皇上,勤政有责任心的就只有区区四个:除了开国皇帝朱元璋,三任帝朱棣,七任帝朱祁钰外,再就是末代皇上朱由检。

    朱由检在位时的勤苦辛劳甚至超过前三位皇上。

    大明多数皇帝的懒惰昏庸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

    历史上无论多么昏庸残暴的帝王,都要按时出席和文武大臣进行政治互动的早朝,连对美女有亡命爱好的隋炀帝杨广也不例外。

    可大明王朝中后期的多数皇上,居然长年龟缩深宫不上朝办公,不出见政府官员?

    十二任帝朱厚骢在位46年,1540年起不出见政府官员,一直到1566逝世,27年间总共跟群臣只见过4次面,平均7年出席早朝一次。

    十四任帝朱翊均在位49年,自1589年开始象被皇宫吞没了似的不再出现,一直到1620年死亡,三十多年只在1615年才勉强到金銮殿上亮了一次相,一味龟缩在深宫吸毒酗酒和打杀宫女宦官。

    十六任帝朱由校在位八年精力充沛,但把过剩精力不是用于治国安邦而是用于木工活上,经常在宫中赤膊短裤挥汗如雨地运刨轮斧,制造桌椅案柜雕刻屏风;对政治则是白痴,把朝政委托给孩童时带他的玩伴太监魏忠贤。

    和那些玩忽职守不知责任为何物的懒皇帝相比,末代皇上朱由检可谓尽职尽责,不但天天按时上朝理政,还加班加点操劳国事。

    可朱由检的勤政尽责却结出了苦涩的恶果,不但给国家人民带来了空前灾难,也给朱姓皇族带来屈辱的灭族大祸。

    一个忠于职守甚至称得上爱民的皇上,为何最终把自己推入万丈深渊呢?

    因为朱由检的“力道”用错了方向!

    中国人都知道“南辕北辙”的典故:一个人本来要去南方楚国,可却

    (本章未完,请翻页)拚命往北方赶车,结果他出的力越多,离要达到的目标就越遥远。

    末代皇上朱由检就陷入了类似的悲剧,因为“力道”用错了方向,那么他越勤奋辛劳越尽职尽责,就离治国安邦的目标越遥远,最终给国家和自己的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这要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创立的一套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说起。

    朱元璋出身卑微的底层,骨子深层有深重的自卑情结,对贵族和书香世家出身的上等人有着与生俱来的敌意。他只有在没有任何智识的文盲和无道德底线的痞子面前才能感受到安全和舒畅。

    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和自卑,朱元璋把有治国才能和家国责任心的书香贵族屠杀一空,把不肯泯灭良知责任心的上等人排挤出政坛,取消了中国历史上沿续几千年的宰相制度,把公权力高度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为此创立了一整套登峰造极的“唯上是从”森严等级制。

    个人服从官场,下级服从上级,众官服从皇上!

    因为只知“唯上是从”,官员的个人能力和职务责任心不但可有可无,甚至成为当官的负面因素,越无能越渎职的官员越容易得到上司的赏识,因而提拔得越快!

    最终导致大明王朝覆亡的四大政治毒瘤一是贪污受贿;二是宦官干政;三是公务支出恶性膨胀;四是禁言控制舆论。

    开国皇上朱元璋对贪官的惩罚最为严厉,官吏贪污区区10两银子就处以剥皮实草的酷刑!各州县都建有专门惩治残杀贪官的“剥皮亭”。

    可大明王朝的贪官规模却超过先前的任何一个王朝,后期几乎是无官不贪。一个贪官剥皮倒下了,千万个贪官站起来。

    为什么大明王朝的贪官不惧酷刑前赴后继死而后己呢?

    因为朱元璋创立的那一套“唯上是从”和“不负责任”的官僚体制是造就贪官的肥沃培养基。

    因为“唯上是从”,各级官吏的命运牢牢掌握在政治权力上司手上,就只有挖空心思贿赂讨好自己的权力上司,否则不但升不了官,多数还要丢官甚至锒铛入狱。为了筹措巨额贿款,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就誓所必然。

    因为“不负责任”,只要和权力上司保持“高度一致”就能官运亨通,各级官吏就没有任何正当的职务情操,贪污受贿玩享受就成为为官一任的主要甚至唯一爱好。为了多快好省地贪贿享乐,弄权拉帮结党就成为当官的必备技能。

    于是大明王朝的各级官吏英勇无畏地贪污**弄权乱政!

    崇祯皇上在位时差不多每年都要杀一个国防部长,可想当国防部长的人依旧排起望不到头的长队。一个想当国防部长的官僚的一句话很有启示意义:

    “如果皇上一天杀一个国防部长,我不会想那职位;如果皇上一个月杀一个国防部长,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去争取!”

    大明官场的巨大含金量由此可见一癍。

    朱元璋的“反贪”措施等于是一方面无情屠杀女支女;一方面又创立一套体制使漂亮女子只能在妓院里谋生存求发展。

    大明王朝的官场就是一个庞大的妓院,正经淑女根本没有容身之地。

    ………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对历史知识感兴趣的朱元璋深知宦官的危害,对“宦官干政”的警惕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君王。

    为了防范宦官伤害大明王朝,朱元璋在宫门处专门立了一块牌匾:

    “不准宦官干政!”

    没想到大明王朝的宦官灾祸超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王朝?

    一是大明宦官规模空前绝后,王朝后期宦官数量膨胀到十多万人。取代大明的大清早期只有区区一百多名宦官,后期也只膨胀到五百多人。大清后期疆土仍有1200多万平方公里;大明后期疆土则萎缩到区区350多万平方公里。

    二是大明宦官的权力空前绝后,不但垄断了国家的行政大权,还把握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命脉。

    三是大明宦官的活动空间空前绝后,不只限于皇宫和中央政府内活动,而且派驻全国各地指挥监控军队和征收赋税。

    除了朱元璋,朱棣,朱祁钰和任用大贪官严嵩的朱厚骢外,大明历代帝王在位时都有权倾朝野的宦官领袖把持朝政为所欲为。

    大明十一任帝朱厚照在位时的大宦官刘谨牢牢掌控朝政大权。他有一个名为“八虎”核心集团,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名字。一天早朝时,朱厚照发现了一份揭发刘瑾种种罪行的匿名信,但皇上拒绝相信,把信转交给刘瑾。刘瑾大发雷霆之怒,命部长以下高级官员三百余人跪到奉先门外的烈日之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级官员们从早晨跪到天黑,国防部科长和北京地方法院法官焦渴过度,当众倒下来死掉。天黑之后,未死的人再被囚进锦衣卫诏狱。后来还是刘瑾发现匿名信来自宦官内部,跟朝臣无关,才把他们释放。

    刘瑾当权的五年中,整个政府都围绕着他转圈。宰相焦芳、吏部尚书张彩、兵部尚书曹元,几乎跟他的家奴没有分别。政府大小措施都在刘瑾的私宅决定,既使最荒唐最恶毒的大政方针也没有人敢提出半点异议。

    大明十六任帝朱由校是一个热情似火的木匠,整天在皇宫赤膊短裤挥汗如雨地营造各式各样的木器,对政治则既无热情也无智慧,朝政大权自然而然地滑到离他最近又最受信任的魏忠贤手中。

    魏忠贤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也最有权势的宦官,他的势力集团比刘瑾的要庞大百倍,最后几乎包括大多数达官显贵,核心组织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一看这些名号就可窥知他们是些什么狗东西!

    魏忠贤执政的末年,各地官员竞相为魏忠贤建立“生祠”。最先发明这种新型拍马屁招数的是浙江军区司令官潘汝桢,他于一六二六年出奇制胜,第一个建立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对这个无耻之徒大为欣赏,各地遂纷纷效尤,俨然成为一种一窝蜂的效忠运动。魏忠贤的权势大到什么程度?对国家的伤害达到什么深度?各地“生祠”就是最好的说明书。

    一个曾经高度警惕宦官作恶的王朝,为何宦官为祸的惨烈空前绝后呢?

    一样是开国皇上朱元璋造的孽!他创立的高度畸形中央集权**体制,自然把宦官推向权力的近水楼台,宦官要想不干政都不可能。

    (以上资料来自于网络)

    (本章完)
………………………………

第211章 獠牙行动(中)

    通过京师来的这份质询圣旨,也让朱常浩明白,这朱由检其实就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治国理念的君主,让这样的人做皇帝,那大明的两万万苍生确实要命硬啊。、

    这个“獠牙行动”,也是一个显示朱常浩实力的过程,这王大梁既然现在在汉阴县城外外面,聚啸山林,伺机还打算要攻破自己到汉中府城,那朱常浩就以这王大梁开刀,让这厮作为探路者,走到东吁,南掌那里去,岂不是更好。

    再说,王大梁现在盘踞在汉阴,对于汉江水道也是个威胁,毕竟三月末的谷雨之后,就是旱季,这汉中周边也会下雨。况且,在清明的时候,汉江流域常常就会下雨,不但汉江,就是山西,陕西靠南的地界也会下雨,君不见诗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汉阴县,虽然没有在汉江边上,但这个地理位置说起来还是有些刁钻古怪,这个县西北之地是石泉县,正南的地方是紫阳县。紫阳县和石泉县现在已经成为汉江水道的重要县府。

    瑞王府现在已经在汉阴县设置了一个营巡检司,但仅靠汉阴县巡检司力量,是无法围剿王大梁的乱民。

    围剿他们的时候,王大梁就可以化整为零,遁入深山,有些退守到周边的一些村民家里,什么龙垭村,观音河,中池子后,农夫打扮,看上去和当地的农夫的一样。

    巡检司的官兵总不能去围歼农夫吧?再说,巡检司里面有军纪处,还有副营长,一旦出现乱杀良民,军法处置,营长估计就要脑袋搬家。

    但汉阴县巡检司已经给朱常浩打上去了好几份关于王大梁的暴乱行动,还有下山抢掠一些村民,导致生活在汉江边的一些大户,晚上就在地窖里面睡觉,例如威溪乡,汉阳镇,漩涡镇,汉王镇的张家,李家,王家,赵家,这些都是良田超过五百亩的以上的大户,前些日子,王大梁放出风声说,要血洗这四家,导致他们将家里的金银财宝全布存入大明皇家银行汉阴分行,晚上就住在离巡检司三十米远的悦来客栈里。

    这事情现在虽然只是一个矛头,但对朱常浩来说,影响相当恶劣,纺织业,钢铁联营,大庄园种植业,这三大产业最主要的因素就要有稳定的地方环境。

    现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数千的大明士绅豪强来汉中置办新型商业,还有商品谷物农业,这王大梁如果这时候闹出点事情来,这三大产业就是不中途夭折,但也会和朱常浩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

    所以,这一次十人开会,就是要收拾王大梁的,让他知道,也要让天下百姓和朝廷知道,大明瑞王爷,不但是天下最多金的王爷,还是多粮的王爷,最主要的是还有数万兵丁的强势王爷。

    “赢粮而景从”,现在说的就是朱常浩,故此,朱常浩用一根竹棍指着身后的尺规作图做出的堪舆图说道,“诸位都是本王的肱骨,因此,对于王大梁的这两千乱民,本王打算交给孙传庭和卢象升进行驱赶,姑且作为一次实弹演练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这里面说的实弹,就是说你们在驱赶过程当中,允许放冷枪,搞掉几个王大梁的人都是可以的,但不可让其伤筋动骨。”

    朱常浩将自己这次“獠牙行动”的基调定下来,就不在多语,路线他也定下来了,但是,他想考察一下众人对这个驱赶方案是在怎样的想法。

    说道这里,朱常浩就不在多话,他注意观察众人对此事的看法。

    首先,还是孙承宗说道,“王爷,走西南之路,老朽有三条对策。”

    “哦。老大人不妨说说。”

    第一个,就是从汉阴县北上,走过宁陕县,佛坪县,然后穿过宝鸡地界,最后进入甘肃武都,然后在凤翔府拐弯像西南,越过岷州卫的地界,到达松潘卫。

    第二条路线,有些惊险,因为他要从汉中府外过境,基本上是沿着河道行进,不过,这条道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对河道两旁的村寨,如果当地村寨的安民队防守不严,那对孙传庭和卢象升对战局控制的精准度有很大的挑战。但是,这一条路线在人口稠密去,对于展示王爷的实力有很好的效果。

    第三条路线就要西进蜀中了,从汉阴县下来,过镇巴,然后是通江,巴中,过广元府地界,进入梓潼,江油,然后北上平武,到达松潘卫。

    只是这第三条路线,有些艰险,因为蜀东北这个地界,群山环绕,大江大河遍布,一不小心,这王大梁的两千多人进入天府之国,那就有可能坐大啊。再说,现在蜀中属于蜀王朱至澍的封地,如果王爷这样进兵,估计宗室里面,这么一个和王爷关系甚好的蜀王,也会对王爷有些想法了,到时候,掣肘,下绊子就会是王爷的这位西边邻居了。

    最后说一下第一条,这第一条主要是汉中府北边的路径,主要经过陕西,甘肃,这些地方虽然河川少,但路途遥远,不利于孙将军和卢将军对战局的精准把握,锻炼不了什么。

    瑞王府现在已经在汉阴县设置了一个营巡检司,但仅靠汉阴县巡检司力量,是无法围剿王大梁的乱民。

    围剿他们的时候,王大梁就可以化整为零,遁入深山,有些退守到周边的一些村民家里,什么龙垭村,观音河,中池子后,农夫打扮,看上去和当地的农夫的一样。

    巡检司的官兵总不能去围歼农夫吧?再说,巡检司里面有军纪处,还有副营长,一旦出现乱杀良民,军法处置,营长估计就要脑袋搬家。

    但汉阴县巡检司已经给朱常浩打上去了好几份关于王大梁的暴乱行动,还有下山抢掠一些村民,导致生活在汉江边的一些大户,晚上就在地窖里面睡觉,例如威溪乡,汉阳镇,漩涡镇,汉王镇的张家,李家,王家,赵家,这些都是良田超过五百亩的以上的大户,前些日子,王大梁放出风声说,要血洗这四家,导致他们将家里的金银财宝全布存入大明皇家银行汉阴分行,晚上就住在离巡检司三十米远的悦来客栈里。

    这事情现在虽然只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矛头,但对朱常浩来说,影响相当恶劣,纺织业,钢铁联营,大庄园种植业,这三大产业最主要的因素就要有稳定的地方环境。

    现在,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数千的大明士绅豪强来汉中置办新型商业,还有商品谷物农业,这王大梁如果这时候闹出点事情来,这三大产业就是不中途夭折,但也会和朱常浩的战略目标相差甚远。

    所以,这一次十人开会,就是要收拾王大梁的,让他知道,也要让天下百姓和朝廷知道,大明瑞王爷,不但是天下最多金的王爷,还是多粮的王爷,最主要的是还有数万兵丁的强势王爷。

    “赢粮而景从”,现在说的就是朱常浩,故此,朱常浩用一根竹棍指着身后的尺规作图做出的堪舆图说道,“诸位都是本王的肱骨,因此,对于王大梁的这两千乱民,本王打算交给孙传庭和卢象升进行驱赶,姑且作为一次实弹演练吧。这里面说的实弹,就是说你们在驱赶过程当中,允许放冷枪,搞掉几个王大梁的人都是可以的,但不可让其伤筋动骨。”

    朱常浩将自己这次“獠牙行动”的基调定下来,就不在多语,路线他也定下来了,但是,他想考察一下众人对这个驱赶方案是在怎样的想法。

    说道这里,朱常浩就不在多话,他注意观察众人对此事的看法。

    首先,还是孙承宗说道,“王爷,走西南之路,老朽有三条对策。”

    “哦。老大人不妨说说。”

    第一个,就是从汉阴县北上,走过宁陕县,佛坪县,然后穿过宝鸡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