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皇叔-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竖”的方面,就是以湘江,贯通灵渠,接连漓江,珠江,这是长江以南的“竖”。长江以北的“竖”,通过荆州,襄阳府,南阳府,西安府,然后沿着黄河水道,一直往北,抵达延安,东胜城,宣府,最终在河套地界上,完成南北“竖”的战略。这条地界上,是大明未来十年之内,抵御北方侵袭的主要战略,这一部分,就是陆师和骑兵了。
这大“十”字战略,就是以汉江河口的荆州府为中心,按照朱常浩的预计,大明现在的经济中心已经南移,虽说现在襄阳繁荣,但襄阳地界太小,只有荆州府,这五省通衢之地,水路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在朱常浩三大产业,新兴生产模式的刺激下,成为大明帝国的经济,军事中心不是难事。
心里渐渐明晰自己所想的了,朱常浩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怎么做,第一点,那就是需要睿智的人来辅佐自己。
只是这人,何时能来啊?
当朱笔在疆域图的上面,划下东西――南北相交叉的大十字计划后,朱常浩抬起头看了徐拂一眼,“拂拂,按道理说,徐光启和李之藻就要来了,现在他们走到那里了?”
“回王爷,从鹰眼传回来的消息,他们快到西安府了,最迟最有五天时间,就到汉中了。”
“恩,让大管家进来,本王有事问他。”
不一会儿,大管家被徐拂传了进来。
“王伯,现在咱们的三十六官庄,立即布置,装修三套宅院出来,本王要安排徐光启,李之藻,傅宗龙他们。”
“是,王爷,老奴这就去做。”
安排完这点琐事,朱常浩心里面,一直在惦记这“蒸汽机”的事情,从军器监传来的消息,目前大明蒸汽机已经交给军器监大匠――戴仓负责了,理论虽然有了,但操作起来,还是有些不成熟。
另外,如果蒸汽机真的制造出来,那大明南边,特别是半岛上的一些属国,朱常浩就要立即整理,规划,让他们种植橡胶树。
因为在机器制造业时代,橡胶这玩意,那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唉,千头万绪都在心头,既要改变大明帝国内部的各种顽固势力,还有生产模式,经济模式,还要对外面的一些虎视眈眈的蛮夷之国,进行抵御和训导,还有太多路要走,现在的朱常浩,心里面对目前的局势,可以说是内外交困,但最主要的还是辽东问题。
辽东只要是因为没有同化,在朱
(本章未完,请翻页)常浩的心里,只要打碎后金的统治中心,然后改变他们的生产模式,经济基础,不出十年,这辽东就是大明工业发展的引擎了。
思考了好多,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在饭堂里面吃饭的时候,朱常浩看到身边的四位美女,都不知道自己以后要怎么办?
好在自从修炼了《内经》之后,自己的功能很是强劲,持久,在满足女人的问题上,不会有什么力不从心的感觉。
四女看着王爷看着自己,表情先是忧虑,后面舒展开了,刘紫莲作为大妇,就问道,“王爷,你有什么美事要说吗,妾身也想听呀?”
朱常浩听了,自然不能说自己先前想到和女人那个的时候,力不从心,后来修炼功法后,强劲,持久的事情。因此,他改变话题说道,“本王觉得,你们的制衣作坊应该扩大规模,本王打算,要生产十万套衣服,其中,草绿色的陆师服装五万套,还有天蓝色的水师服装五万套,另外,生产衬裤,十万套。这样,吃完饭之后,本王给你们把服装设计图画出来。”
“那王爷,这尺码怎么算?”董婉宁问道。
朱常浩一听,心里很是欣慰,想不到这位闯关东之人的女儿,心思就是缜密。
“兵部里面,有各年龄段的兵卒,然后你们按照这各个年龄段,设计出一定标准,按照孤现在设立的统一度量衡新规,你们可以划分为一百五十厘米――一百六十厘米,然后是一百六十五,一百七十,一百七十五,一百八十等各个标准,来制衣。”
“王爷,我们被服厂的针线娘有些太少,能不能让军器监研制出一种缝衣服的机关来,这样我们速度就快一点”,巧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朱常浩听到这话,心里暗自惊叹,“这就是社会发展的力量啊,只要有需要,人类总会想尽办法的走捷径,这也是机器出现的原因,用大明本地的话来说,就是机关出现的原因。”
心里记下了发明缝纫机的事情后,朱常浩心里,立即出现二十一世纪华夏街头出现的那种补鞋机器。
街头出现的那种补鞋机器是用手摇的,但朱常浩觉得,如果用水力驱动联动轴,代替手摇,那生产效率绝对够快,还有,那些针脚也是标准的,对于军服的标准化,大明的服装业也是一个革命性的里程碑。
心里总算有数之后,三下五除二就吃完桌上的饭菜,来到书房之后,直接用碳条在白纸上设计出军服。
这些军服,说实话,其实没有多少难度,毕竟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朱常浩虽然是学汉语言文学的,但也算得上是一个军事迷,尤其是各种军服,他都穿过,闲暇的时候,也拿出来对比过。
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两套军服的设计图都画好了,最后一项,就是对衬裤的设计。
按照现在瑞王府水师,陆师,还有战地医馆里面,女郎中的配置,这衬裤(内库)除了平角之外,还有三角形的。
刘紫莲挺着大肚子,看见王爷连女人用的亵
(本章未完,请翻页)裤都设计出来后,红着脸暗自骂道,“真是个下流胚子,登徒子啊登徒子。”
其他女人心里面,也对王爷的这个做法有些不齿,不过,朱常浩不在乎。在他的世界观里面,这只是审美的需要,艺术的需要而已,总比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好多男女在校园里,大街上“果奔”,美其名曰“行为艺术”好多了吧!
在两刻钟的时间里,朱常浩就画完了这,大明帝国历史上,最有近代化气息的制服装。
四女看见设计图就这样搞定了,连忙要欣赏,朱常浩又说道,“孤设计出来的这种衣服,要两种皮带,现在本王将这两种皮带画出来,还有皮带的铁扣,以及军服的纽扣,要送到工部,让宋应星他们进行打制。”
其实,这两种皮带,一种就是裤子的皮带,还有一种就是腰间的武装带。
事情基本上完工了,纽扣和皮带的铁扣必须通过尺规作图,来设计,要标记出纽扣的直径,厚度,还有皮带的边长,大小,武装带的花纹等。
未时末,朱常浩立即来到军器监,按照一定的观察和推理。理论导轮的作用,画出了补鞋机器的构造图。
这补鞋机器,按照构造来说,所需的零件的也不少,朱常浩就在军器监的设计室里面,直接将二十一实际的手摇式补鞋机器复制出来了。
经过众人的推理之后,也对这个补鞋机器达成了一定的共识:扳起压脚,避免压脚与针板摩擦;检查各部固定螺丝的紧固情况;各部加油点加上润滑油;摇动导盘无卡扎声即可使用。
最费事的就是穿线绕线。
其中有一个,朱常浩在和孙元化,宋应星,还有戴仓论证的时候,差点就导致这个补鞋机器夭折了。
因为在这款补鞋机器中,梭心绕线:扳下绕线机,抽出线头绕梭心几周套入绕线轴,摇动导盘待绕满取下梭心,随手拔回绕线机。装梭心先将梭心的线头传过梭钱的线洞,同事将梭心嵌入梭内,再将线头穿到面线洞,拉动线是否活动。放梭的位置即手摇导盘,在针刚要上升时,梭尾要对准针槽,并将线头抽出二三寸长,按如梭床半月槽内再关上上针板。
还有穿穿面线的使用:摇动导盘,将针升到最高位置,放下压脚。在线卷中拉出线头,穿过中轴搅绕簧,通过夹线板和线架,穿过搅线簧和线挑,进入针杆孔,再将线穿过针孔拉出线头二三寸长,左手拉着面线线头(不可过紧),用右手顺摇导盘,放在针带线穿过针线板孔引出底线,并将面底线一起使机压脚缺口左后方。
最后,一算,竟然要生产二十五种零件,其中,最难是机针和螺丝的制造,宋应星估算了一下,现在机针的制造,应该有些难度,但现在有机床,切割机,锻压机,还有打磨,抽丝等各种机床的配备,这也不是什么问题。
只是朱常浩在推理完了之后,心里暗自流泪,“老天啊,别的穿越客,发明的都是高科技的东西,我怎么第一件就是补鞋机呢?”
(本章完)
………………………………
第235章 这是算挖崇祯的墙角吧
手摇式补鞋机,这是朱常浩到十七世纪的大明,发明的第一台机器,如果被一众穿越客知道第一个发明是补鞋机,那朱常浩绝对会买一块豆腐撞死。只是,这虽是大明制衣的一小步,但是大明工业化的一大步。
手摇式补鞋机的导轮,如果连接上水力传感联动轴,那基本上就可以昼夜不息的缝纫下去,前提要有足够的纱线。
后面的打制过程,除了一些关键性的部件,朱常浩要求换成钢质的,其他的熟铁就可以了。
一个下午,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补鞋机就这样诞生了,就在朱常浩离开的时候,叮嘱宋应星,这打制纽扣,还有皮带扣的事情要抓紧,在四月中旬的,就要启用,皮带扣,不少于十五万个,军服纽扣,不少于一百万。
宋应星听了王爷所说的巨额的纽扣数量,先是大惊,后来想到有机床,有卷压机和切割机,直接用二毫米好的铁皮,切割成圆形,打孔,打磨不就行了。
皮带扣要重新锻压模具,然后利用水力冲压,那基本上也没有什么问题。
朱常浩见宋应星答应了下来,立即带领二十八亲卫,朝汉中城赶去。
王府里面,忙碌了一天了吴克善也在巴特的侍候下,喝着闷酒。
吴克善心里有些腻歪,不是因为自己早xie,不举,而是在安民大营的投掷牛皮筒子的侍候,自己所指派出去五位科尔沁勇士,不知道是智障,还是因为紧张,点燃药线之后,竟然没有将牛皮筒子扔出去,药线的延迟时间,只有五秒钟,他没有扔出去,那牛皮筒子就在他手里爆炸,导致此人身旁的四名科尔沁勇士,就此魂飞魄散,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朱常浩进府,听到王怀珍说自己的科尔沁大舅子在喝闷酒,自然地,来到了王府里面的鸿宾楼,要陪陪大舅子,说两声排忧解难的话。
现在已经是三月低了,如果按照二十一世纪的公历纪年,现在差不多是四月底了。
另外,大明崇祯二年,也就是西历1629年,刚好处在小冰河时期,小冰河时期,最大的气候特征就是全年干旱少雨,夏季奇热,冬季奇冷。
这四月底,就快要进入夏季了,在鸿宾楼的前面的花园边上,青蛙不知道在呱呱地叫着什么,还有一些虫子也在夜吟。
吴克善喝着王府里面的清酒,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巴特说这话,朱常浩进了鸿宾楼的水榭上,吴克善和巴特自然要去见礼。
一声“免礼”之后,朱常浩自然大马金刀地坐在中间位置上,吴克善也做了下来,巴特却不敢坐下来,毕竟自己只是吴克善身边的一个奴才,现在大明的王爷坐着,他这个科尔沁部落王爷的心腹,哪敢坐下啊。
巴特就这样站着,朱常浩感觉到有些碍眼,就说道,“巴特,你还是坐下来吧。”
巴特听到瑞王爷这样说,立即看了吴克善一眼。
“坐吧,王爷让你坐你就坐,看我干啥!”
巴特委屈
(本章未完,请翻页)地坐下来,心想,“你才是我的主子,瑞王爷让我坐下,我要看你的脸色啊,不然,瑞王爷走后,你如果到时候给我小鞋穿,我岂不是憋屈死。”
巴特在吴克善的示意下,坐了下来,朱常浩用眼角的余光,看到吴克善虽然呵斥巴特听自己的话,但是,隐约地满足感,让他觉得,这巴特真的是自己的心腹。
朱常浩自然明白这个小伎俩,但他不会拆穿,而是认真地说道,“大舅哥,咋地,喝上闷酒了?”
就这样进入正题了,吴克善自然不会隐瞒,“妹夫,说起来这事,小王真的有些腻歪,怎么那些夯货就连这么简单的投掷都不会?在草原上的时候,他们可以从西边的饮马河,可以昼夜不停地到达西边的嫩江,在草原上搏斗没有死,想不到竟然在投掷牛皮筒子的时候,倒下了,小王心里很不好受啊。他们可是和小王一起长大的好伙伴啊,可以说,他们就是本王的安达啊。”
朱常浩听了,心里也有些隐痛,想到自己在天启七年的那年冬天,到辽东盛京劫持布木布泰的时候,也牺牲掉了好几个亲卫,现在想想,那些亲卫的音容笑貌,还在眼前浮现。但他们的家人,只是王府给了一些优抚补助,快两年了,自己也没有过问过,真的有些残忍,冷漠。
想到这里,朱常浩也将碗里的清酒一饮而尽,接着,像是抚慰自己的心痛一样的话语,自言自语地说道,“在本王的生命中,有好多人为了大明的社稷,还有民族的脊梁,总是那样地奋不顾身。他们多少次在死亡的长刀下面挣扎,在爷娘妻子的呼唤声中,离开家乡,在山川,在河泽,在海上,他们总是马革裹尸,埋骨他乡。
本王在想,当我们的老百姓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复一日的劳作的时候,我们大明的边关,卫所,还在狂沙,寒风,饥饿中,对着那些劫掠我们的敌人反击,抗争兵丁。
所以啊,本王在想,既然都在同一片蓝天下,都是炎黄子孙,何必那样打打杀杀的,因此,本王决定,当整合完大明境内的那些垃圾之后,本王就会千帆竞发,万马奔腾,朝辽东奔去。要让皇太极明白,不管是后金,还是大明,像他那样,悍然兴兵的野心家,绝对是要从权力的宝座上掀下来的,如果他负隅顽抗,本王就决定把他就地格杀。然后,本王会在辽东进行开发,富裕当地的百姓。
本王这样做,就是要对那些为国泰民安而死去的大明勇士,做出一个交待,不能让他们的血白流。”
朱常浩说完这些话,自己忍不住先流泪了,想到后面,还有很多的家庭,为了大明的再一次崛起,和那些“豺狼”搏斗,最终的倒下……不敢想象。
又一碗清酒灌了下去,朱常浩才感觉自己的情绪好受一些,反而是吴克善,这会竟然忘了自己刚才死去的那五名亲卫。因为他从朱常浩的话里面意识到,“这妹夫是个狠人啊,竟然要将皇太极给干掉,那科尔沁靠近后金,在干掉皇太极的时候,给科尔沁来个打草搂兔子,那我们不也
(本章未完,请翻页)要臣服了,下面的察哈尔估计也好不多哪里去。将来,就是土默特,鞑靼,瓦剌,还有最西边的和硕特,最北边的喀尔喀。这一圈下来,我的娘唉,这是轮圆了包圈啊,瑞王爷难道真的要席卷**,并吞八荒吗?”
朱常浩的一席话,顿时让自己成了“冷场王”,当吴克善为自己科尔沁以后的何去何存思考的时候,不知何时,朱常浩已经悄然离去。
夜空弥漫这初夏的味道,一阵阵槐花的味道传来,那股淳淳的香味,才把吴克善从患得患失的境地中,苏醒过来。
“王爷啥时候走的?”吴克善对巴特说道。
“回主子,王爷已经走了有半个时辰了。”
“你这狗ri的;咋不叫醒本王呢?”
“是王爷不让叫!”
今晚,对于吴克善来说,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朱常浩呢?酒喝得有些轻飘飘的,在巧儿的侍候下,就在书房里面睡了。
一晃眼就五天过去了,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朱常浩和孙承宗,孙传庭,卢象升等人,对东胜城以西的鄂尔多斯北边的河套地区进行了推演。因为在这块地方,朱常浩打算将此地作为大明的军马场,毕竟“黄河一地,唯富河套”的这一句古话,绝对不是吹得。
现在这片地方,是土默特占领着,因此,必须要将土默特纳入到大明的真正治下,而不是那种法理上的。要让大明的政令,在鄂尔多斯高原,畅通无阻。现在正是个好机会,因为连年的旱灾,鄂尔多斯高原的土默特部,现在也在困境中,朱常浩打算,在北上的过程中,要让他们从内到外,回到大明的治下。
这些战略大计,要在后面实施了,只是朱常浩发现,这几天,大舅子吴克善看自己的眼神很是古怪,有一种多疑,幽怨,含情脉脉的情愫。
为这个眼神,朱常浩暗地里还问过布木布泰,“玉儿,你阿哥是不是个玻璃啊?他为什么老是看本王的屁股,看的本王的裤裆里面凉飕飕的?”
“王爷,什么是玻璃啊?”
“哦,玻璃就是龙阳之好,男人喜欢上男人。”
“王爷,我阿哥很正常的,他喜欢女人,不喜欢兔儿爷的。”
朱常浩听了,立即拍了拍胸脯,松了一口气说道,“那本王就放心了。”
对于吴克善的表情怪异,朱常浩不在搭理,因为现在有有一件事情,是他首要解决的,就是明天去东门外迎接徐光启和李之藻去。
王府里面,因为徐光启和李之藻要来,朱常浩的脸上,就像gang门一样,不断的伸缩,但毫不例外的显示出,王爷高兴啊。
对于徐光启和李之藻的安排,朱常浩根据两人的专长,决定先委任徐光启为礼部侍郎,李之藻为刑部侍郎,后面还有其他兼任的项目,要根据王府的日常事务来设立。
当职位在心里面有谱之后,朱常浩忽然有一种领悟,“难道这就是再挖崇祯墙角!”
(本章完)
………………………………
第236章 危机四伏的帝国
徐光启和李之藻的到来,确实是朱常浩极力运作的成果,甚至为了让两人对崇祯失去信心,一些栽赃陷害,龌龊下流的手段也使用了出来,只是这厮这些手段,都是暗地里使出来的,正史里面,是绝对看不到一丝一毫的。也许一些民间野史里面有,但那也经不起推敲。毕竟历史是由朱常浩这个胜利者来书写的。
汉中城,这座从上古时期,就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在大明帝国的运行期间,进过多次的加固和扩展,显得很是巍峨。建有四门和那高耸的城楼城,四门中,东名朝阳,南名望江,西名振武,北名拱辰。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汉中知府东周以砖砌护城墙,同时,开凿护城河,河宽十丈(33米),深一丈八尺(6米),引山河堰水泾流。
朱常浩相信,自己手里有两万人守城,九边军就是有十万人,也会对此束手无策。
现在,汉中城的拱辰门,这是朱常浩第一次到这里来迎接大明的人杰,徐光启和李之藻是走陆路,从京师下来的,朱常浩相信,他们这两千里路的长途跋涉,中途一定可以看到大明的北部山河一片贫荒的景象,就是说成民不聊生,或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不过分。因为就在这拱辰门外,远处的秦岭山脉上,树木看起来也是稀稀疏疏的,有些岩石上柏树,已经发黄了。
城门外的官道上,那厚厚的黄土可以淹没人的脚脖子,现在才是早晨巳正时刻,也就是十点钟的样子。就这气温,朱常浩估计,差不多就有三十度左右。
十七世纪的大明,没有多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但在农历的四月初,汉中就有三十度的高温天气,这就说明的气候的恶劣,还有,预示着今年的又要天旱了。
三十三两马车,在八百安民队的保护下,缓缓地朝汉中城的北门驶来。今天的朱常浩,一身明黄色的王爷冕服,身后上好红木打制的王驾,在王府仪仗队的簇拥下,显得那样富贵,有朝气。
在王驾的后面,十二门新打制的钢炮,已经准备就绪,里面装填的是用礼花的空包弹,作为礼炮,来欢迎最尊贵的客人。相比在整个大明,都没有人用,毕竟每一枚炮弹,那打出去至少是五两银子,现在朱常浩再用,就显示出了瑞王爷的逼格好高。
马车越来越近,这次安民队带队的是一位营长,看到自己的最高上司瑞王爷已经站在城门口边上,立即在百米左右的地方下马,快步朝朱常浩跑来。
“小人安民队第十八营营长王双喜叩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说完,就跪下来,不在说话,朱常浩看着王双喜那风尘仆仆,一脸憔悴的模样,亲自上前将他扶起来。
在扶起来的过程中,朱常浩看到此人结实的肌肉,还有那坚毅的目光,孔武有力的双臂,就知道此人是一把好人,而且从眼睛里看出,是一个忠勇之辈。
立即示意身边的徐拂,将此人记录下来,以后要重用。
这八百安民队的营长头子来叩见朱常浩,那作为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后为王爷效忠的徐光启和李之藻,自然也不会坐在马车上。
六十七岁的徐光启首先从马车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