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皇叔-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现在,因为纺织业的盛行,好多地方都已经开工,只是这纺织原料现在不足。
因为最初的原因,淮北,还有河南地界上棉花,都已经被福王朱常洵给控制了。导致现在北方棉路不畅,现在就只有淮南,淮安,扬州等地的棉花了,问题是,这些地方的棉花,自古以来,就是苏州府,江宁织造的地盘。
由于当地官员的设卡拦截,棉花基本上很难流通到汉中去。现在,唯一就是织麻,蚕丝还可以,棉花估计要等明年了。
按照朱常浩的意思,这棉花种植,就交给当地的老百姓去做,毕竟棉花来钱快,大庄园因为田地面积租金低,基本没有什么农税,就种植谷物,就不要和老百姓争利了。
所以,这一次,为了对大庄园种植情况有个确切的数目,朱常浩对徐拂直接说道,“你下来,让你的掌握的一部分情报人员,到汉江等地,特别是河谷地带,去暗访一下那些大庄园种植业的情况,给他们半个月时间,统计一下,最后的的数目一定要精确。”
“是,奴家这就去安排。”
“恩,现在那个在汉中城里面养伤的索尼和鳌拜现在怎么样了?”
“王爷,现在两人的伤势已经好了,这几天每天不是读书,就是下棋,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
“哦,两人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最大的问题了,下来,让这两人到被服作坊里面去做工吧,但是,不要放松对他们的监督。”
朱常浩给两人安排了一个裁缝的活,这样徐拂有些纳闷了,作为王爷的机要秘书,她必须提醒道,“王爷,那被服作坊里面,多是女工,如果将两个大老爷们安排进去,会不会制造一些风言风语啊,或者做出一些不检点的事情啊。”
徐拂这番话,朱常浩听了,笑着说道,“那索尼可是读书人,他们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觉悟啊,让他们在被服作坊找个女人,其实就是“齐家”的意思。鳌拜虽然是武夫,但我知道,这厮是重情之人。以后两人就是回到辽东,估计他俩也不会安生,心也记着汉中城里面的妻子儿女啊”
“王爷,奴家明白了,这就去做。”
“堂堂的一代权臣,鳌拜和索尼,竟然别我放到饥渴的的裁缝女工那里,不但两人学不到大明的先进文化,说不定还要搞一身的家庭孽缘,难道本王真的这么卑鄙吗?”朱常浩感叹道。
(本章完)
………………………………
第241章 鱼肉和砧板
鳌拜和索尼被朱常浩打发到被服作坊里面,对于好多大明男性来说,这其实是一种福利,因为那里面女人多,有些女人,都是前年逃荒来到汉中府的。
年龄都是三四十岁的妇人了,她们的娃儿在瑞王的帐下当兵,她们在王府女眷所执掌的制衣作坊,被服作坊,还有纺织作坊里面打工。
可惜三四十岁的年纪,正是如狼似虎的时候,问题是这些作坊里面,基本上都是女工,男工也有,但她们和男的基本上绝缘,毕竟男工不是保卫工作,就是搬运工。
现在,这些女工不说看见男人了,就是看到一条公狗都觉得比西门庆好看。
索尼和鳌拜进去,那基本上就是羊入狼口,这些狼还是一群母狼。按照最初的意思,先让两人在制衣作坊里面绣花穿针引线,那确实于有些为难。
最后,给两人最合适的工作就是熨衣服。
索尼鳌拜两人的命运决定下来了,朱常浩现在要为明天的委任徐光启和李之藻的职务进行思考。
结合两人的学历,经历,还有能力,必须要给两人再加点务实的职位,什么礼部侍郎,在朱常浩的眼里,只要大明的国力上去,随便一个人充当礼部侍郎,那到其他邦国去,都是受人尊敬的。
如果大明国力萧条,苟延残喘,就是让当世大儒充当,其他邦国也是看不起的。
虽然说大明是礼仪之邦,但朱常浩认为,礼仪之邦这个封号后面,还应该要有强大的经济力,文化力,还有军事力。
朱常浩回忆起二十一世纪的一些社稷部门,决定按照大明当前最需要的,为两人安排职位。
心里盘算两人的职位之后,已经到下午了,这一天时光就这样被浪费了。就在准备回八喜宫的时候,徐拂送来了王大梁这千八百人的最新战报。
按照战报上所说,昨日,王大梁所带领的一千八百流民,现在已经朝瑞王爷的封地,南郑县驱赶。
就在南郑县的王家坪,这些人就在北面的白马庄,进行休整,明天一早,就会被陆师驱赶到宁强县去。
现在王大梁其实也明白了,自己带领的这些兄弟已经成为瑞王府砧板上的肉,想怎么切割就怎么切割。可怕的是,兄弟们一旦让那些王府里面的陆师不满意,那就是人头落地。
从石泉县出来,经过西乡,现在在南郑,都已经死了十几个人人,原因就是这些流民不想在像驱赶牛羊一样驱赶他们,十几人想投降,都不行,一旦行动迟缓,无情地被陆师射杀。
可以说,王大梁现在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只好被人逼着逃窜。就在汉阴县的时候,他向府谷王嘉胤、宜川王左挂、安塞高迎祥等人求助,但是他们一听到是瑞王府的陆师,都只能打哈哈,左右而言顾其他。王大梁虽然气愤不已,但是也知道他们真的是为了保存实力。
今晚,在南郑县王家坪的白马庄,在庄子的外围,青龙军的第十五团(甲寅)
(本章未完,请翻页)团长,王佛佑派出两人,赶着三头骡子,拖着米,还有两吊子猪膘肉,向王大梁营地走去。
王大梁手下的几名伙夫,手法很娴熟的就从骡子身上把米和肉卸下来,顺便还和十五团的这两名丁卒说了几句闲话。
王大梁远远地看着这两吊子肥膘肉,心里抽了抽,他明白,这两吊子肉差不多有五十斤。这五十斤肥肉,还有六百斤的大米,就是他们三天的伙食啊。
每次思虑到三天伙食,王大梁的心里面,就不由自主地问候朱常浩家所有雌性,乃至十八代祖宗,为什么不给自己十天的伙食呢?。
但他无法,也不敢就这么放弃,也不敢大声咒骂,一是他拉起的这个队伍,自己舍不得,第二个是因为他无处可逃,毕竟现在汉江流域每个村寨都有自己的堡子,一旦出现陌生人,就会遭到盘问逮捕。第三个,自己队伍里面的那些流民,现在已经习惯了王府陆师送来的食物,这些食物,比他们做流寇的时候好多了,有大百米,还有肥猪肉。
无比憋屈的王大梁,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已被王爷决定,那就是到滇西南作为开拓者,到那里传播大明的“文明火焰”去。
白马庄子的外围的官道上,堆堆篝火已经燃起,好多的流民围着火堆,横七竖八地躺在草垫子上,等候火头军的开饭。
当人按,最显眼的是王大梁,这厮不知道从那里搞来了一顶牛毛毡帐篷,帐篷前面前面也有一堆篝火,但这篝火旁,一个人都没有,也许这个篝火就是为王大梁照明的吧。
帐篷里面,王大梁靠在一根木桩上,看着自己手底下两名好手,还有一名童生,那种英雄末路的滋味,让人无言以对。
两边山林,还有东西大道上青龙军和白虎军,也做起了饭菜,相对来说,瑞王府陆师的饭菜不错,一般都是标准的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大米饭和馒头管够。
官道上的流民,看着瑞王府的陆师饭菜,现在也不怎么渴望了,毕竟自己也可以喝一碗肉汤泡大米饭的。
一封军报就到这里,朱常浩最终给獠牙行动的陆师们,批了八个字“小心谨慎,持之以恒”。
夜晚来临,今晚,朱常浩提了两坛清酒,准备了烤肉,去喝大舅哥聊聊天。
只是今晚的吴克善,这会已经在床上睡着了,毕竟他在中午的时候,就在汉江边的闻香楼上,找了个花魁,释放了在汉中城里面,这段时间里,朱常浩给他造成的压力。
吴克善在花魁的身上,折腾的太厉害了,毕竟关内的姑娘皮肤白皙,柔软婉约,没有科尔沁的那种羊膻味,因此他就蛢命地折腾。
导致身体的极端疲惫,吴克善这会在床上呼呼大睡。朱常浩一看这情况,得!还是回去吧。
不过烤肉和清酒放下来了,最主要的是,还拿了半斤羊腰子。但天气太热,朱常浩怕放坏,走的时候,就嘱咐巴特,让他烤了吃掉。
巴特此人也真的很是忠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他将羊腰子烤好后,愣是将吴克善叫醒,让他把腰子吃掉。
没有和大舅哥喝成酒,朱常浩就回到王府,刚好看见府里面的四个女人,正在白纸上涂涂画画的。
靠近,朱常浩发现他们正在设计衣服,只是没有使用尺规作图,那衣服的线条,被这几个婆娘,画的是惨不忍睹。
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她们是从旗袍的设计得到了灵感,正在画连衣裙呢。
朱常浩本来想直接画出二十一世纪成品的连衣裙,显示腰细的那种,但是想到这服装设计是一种底蕴的积累,自己还是不要拔苗助长的好。
朱常浩这会注意到,四个女人里面,王妃有些无奈,巧儿看起来怨气很大。董婉宁有些不好意思,不敢看自己,布木布泰一脸的坏笑。
朱常浩只好装作视而不见,对着几张图纸说道,“这是一裙子吧,比襦裙长多了,直接和上衣接连,你们就把它叫做连衣裙吧。
还有,这个叫连衣裙的衣服,你们可以在后背或者前胸的位置上,用系带连接,在系带上订两颗纽扣就行了。”
朱常浩说了这么一点,心思灵巧的董婉宁,就已经画了出来。
朱常浩看了,指着其中的一点说道,“这个腰围,最好收紧一点,穿上以后,显得女子腰肢美妙,还有这个位置不要太长,最好在膝盖以上三寸的位置就好了。布料颜色,最好选取花色靓丽的。”
就这样三言两语的提点下,大明朝的第一件连衣裙的设计图就出现了。
四女一下子很是高兴,朱常浩借此机会,就将刚才一脸怨气的巧儿给抱到怀里。
就朱常浩这一举动,四女一下子就惊呆了,就连巧儿也惊呆了,只是,这惊呆也是一瞬间,霎时,一丝甜蜜的喜悦充填了巧儿那颗渴望被爱的心。
既然被王爷抱住了,巧儿也放开了,她立即埋下脑袋,使劲将自己的身体往王爷的身上贴。
一瞬间,朱常浩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巧儿心跳急速的喜悦,这种喜悦,朱常浩也是计上心头,直接一把按在巧儿那月巴润的*部……
身边的三女都看到王爷这么放肆,既惊叹又羡慕,为什么王爷怀里的那个人不是自己。
最终朱常浩今晚没有“吃掉”巧儿,再说他也不是禾中马啊,哪能见女人就想上呢?
由于今晚四女画出了服装设计图,到现在还是那样的兴奋,朱常浩立即决定,为这枯燥的夜生活加点料。
灵机一动,决定要制作一副扑克牌,这牌面按照四御,分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花色。牌上的数字从子丑寅卯……戌亥,再加上一个“元”牌,刚好就是十三张牌。大王为周朝的周穆公,二王为周定公,显示周朝的“恭贺制政”。
好在王府的书房里面,有一些硬纸板,朱常浩裁剪了五十四张牌,自己讲解,王妃和玉儿往上面写数字,画花色。颜色为朱砂和墨汁。
(本章完)
………………………………
第242章 汉江水道,岌岌可危
朱雀和白虎用朱砂,青龙和玄武的花色用墨汁。一直到亥正时分,一副古香古色的华夏味的扑克牌出来了。朱常浩给四人说了几个套路之后,四人一下子玩的不亦乐乎。
什么升级,斗di主,挖坑,都到子时了还不能停下,倒是刘紫莲因为身孕,要早点休息,牌局才散。
就在散的时候,董婉宁说道,“王爷,妾身认为,将这扑克牌刊印切割后,将来可以大行天下,一定可以为王府赚来滚滚财源。”
朱常浩听了,笑着说道,“那扑克牌发财的这事就交给你。”
第二天一早,朱常浩在巧儿的服侍下,换上王爷的冕服,八蟒明黄色的王爷蟒袍,足底一双龙纹登云靴,另外,亲王的行头,一样都不能少。
身着九旒冕,以桐木为綖(yán)板,覆绮于外,玄表(上)朱里(下),前圆后方,前后各垂九旒,每旒以五彩缫(zǎo,同藻)贯赤、白、青、黄、黑五色玉珠九颗。用玉衡维冠,两端以玄紞(dǎn)垂青纩充耳,用青玉珠,下承以白玉瑱。冠插金簪,系以朱纮、朱缨。
手里还拿着七寸的玉圭,这玩意在朱常浩手里,就跟王府里面,教书的老夫子手里的戒尺一样。
就为了为了穿这一套王爷的衮冕服,愣是在近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将朱常浩折腾出了一身汗。
巳正时分,汉中府里面所有的七品以上的官员都齐聚在正气堂里,就等待为徐光启和李之藻委任何等官职,所有人心里都没底,因为朱常浩的委任的官职,有时候是天马行空,话说虽然跟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关系,但是现在已经被王爷改的面目全非了。
黄钟大吕的声音已经起来,这就说明巳正时间要来。话说这黄钟大吕,委任文官,奏的是上古时期的音乐《太平令》,拜武官的时候,也是上古音乐《秦风·岂曰无衣》。
这两种乐曲,都是由五音二十律编钟进行演奏,朱常浩这样做,就是想告诉大家,这是我们华夏民族的传统,自己民族的东西,那就是最好的。
《太平令》在余音袅袅的编钟声中,朱常浩进了正气堂,众位王府属官见礼之后,由孙承宗作为这次的礼仪官,宣布委任各项程序。
从忠于大明,忠于王爷之后,就进行了授印,委任状,还有佩剑。佩剑的意思就是,王府里面的文官,不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要具有君子六艺的全能,‘礼、乐、射、御、书、数’都不能差。
最后宣誓完毕,这授官仪式就完了。最终的结果就是授予徐光启教育衙门侍郎,水利衙门侍郎;授予李之藻刑部衙门侍郎,国土衙门侍郎。毕竟李之藻在年轻的时候,曾经测绘过大明十三布政使的地图,那测绘的是相当的精确,后来,还和利玛窦一起,为万历皇帝制作了万国坤舆全图的屏风。
这些宣布完了之后,朱常浩直接宣布了政事内阁中枢,有“孙承宗,瞿式耜,宋应星,徐光启,李之藻,王徵,俞俞子,孙元化”
“兵事内阁”的也出来了,“孙承宗,徐光启,李之藻,卢象
(本章未完,请翻页)升,孙传庭,陈琪,邓如蛟,吴延凯,赵元义,王徵”。
“政事内阁”标准是九人,虽然以前规定是七人,那是因为朱常浩先前的考虑有些差错了,故设计为九人。“兵事内阁”为二十七人,但是,一旦有内阁成员外出领兵,他的内阁权利就要作废,只有回到内阁,才行,政事内阁也一样。
就这样,内阁成员全部确定以后,事情以后就可以得到极大地缓解了。
差不多花了一个半时辰,到未时初的时候,所有内阁的事情,包括各个衙门主官的职能划分,还有内阁成员的以后进阁的标准,例如,要管理那一项,必须要此主官必须分管过此项工作。
例如,做教育衙门侍郎的,一定要有过教书先生的经历,不要外行领导内行。国土衙门的,要对国土有过充分的了解,什么丘陵,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冰川,还有海疆,都要有一定的认识,每年如果有新开拓的疆域,国土资源衙门就要将这些新开拓的疆土划入大明疆域图里面,海洋上的海岛,珊瑚礁也是。
朱常浩对国土资源衙门侍郎李之藻说道,“大明的海疆和陆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大明的疆域,只能增长,没有缩减,谁如果缩减,谁就是大明的罪人,千夫所指,遗臭万年。”
对于这各个衙门的职责,还有晋升条例,朱常浩说的非常严肃,特别是对大明的国土,海疆,还有律法方面,要求特别严。
在座的王府属官们,听到朱常浩的这一番定位,心里对于王爷的表现,那是大肆的赞扬了一番。
这一次委任,说实话,朱常浩说了好多非常严肃的话,也让王府所有的属官,都有了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下来的王府午餐,朱常浩竟然安排的是农家饭。什么饽饽,野菜团子,麦麸粥,榆钱饼子,还有一些野菜,什么蒜泥茄子,凉拌蒲公英,凉拌核桃花,槐米花汤饼。
吃的王府里面的一干大员,直接是伸长了脖子,为什么,因为都是一些清汤寡水的饭菜,连一丝油花都看不到,吃起来,太粗糙了,刺喉咙。
这相当于一顿忆苦思甜饭,期间,孙承宗说道,“自己在天启二年,到辽东抗击野猪皮努尔哈赤的时候,吃的就是榆钱饭,但是,最终还抗击还是失败了。”
说完,顿时老泪纵横。
徐光启也说道,“那年自己南下,到广州教书的时候,吃的就是蒲公英,和可以看见锅底的米粥,愣是生存了下来。”
也许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同的苦难,正如诗曰“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如此而已。
朱常浩想起了二十一世纪,好多人也是喜欢吃野菜,什么纯绿色食品,壮阳,保健,无公害之类的。但在十七世纪的大明,这些就是苦难的象征。
政事和兵事内阁建起来了,但也不能说是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那就朱常浩估计要被人撕了。
委任完毕,下午的时光是那样的悠闲,朱常浩和大管家一起,微服到汉江边来看看。
农历四月初的汉江,如果用阳历
(本章未完,请翻页)计算,那刚好就是五月。
在江边,汉江的水位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大的六百料的帆船已经无法航行了。如果在这样下去,那汉江有可能在七八月份就会断流,朱常浩绝对不能容忍,自己的这条水上商道的生命线,出现断流。
因此,开拓水源的就成了当下的燃眉之急。记得以前翻阅过郦道元的《水经注》,了解到这汉中,其实说的是汉江的中间,那么,汉江的开端,源头在那里?
朱常浩就想起了汉中东南边的广元府,还西北边的阶州府。
广元府的上边,就有一条嘉陵江,嘉陵江的源头,主要就是在阶州府境内的白龙江和白水江。
这里面,白龙江的上游就是属于西汉水,汉江过去就叫汉水,这西汉水就是属于汉江的支流,问题是这条支流,在南北朝时期,被地震给截断了。
也就是说,汉江本来发源于,甘肃秦州府,史书记载在古代被嘉陵江,东面一条支流从略阳强jian!然后汉江顺着那条支流汇入嘉陵江。从此汉江上游被称作西汉水,变成嘉陵江西源。宝鸡只是嘉陵江的东源是最小最短的源头,嘉陵江正源,白龙江是最正宗的嘉陵江源头。
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漾水丹水》原文曰;“漾水出陇西氐道县嶓冢山,东至武都沮县为汉水。
这里面所说的武都,就是大明的阶州府。
常璩《华阳国志》曰:汉水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县漾山,为漾水。
《禹贡》导漾东流为汉是也。西源出陇西西县嶓冢山,会白水,迳葭萌入汉。白水就是白水江,嘉陵江的源头之一。
始源曰沔。按沔水出东狼谷,迳沮县入汉。《汉中记》曰:嶓冢以东,水皆东流,嶓冢以西,水皆西流。即其地势源流所归,故俗以嶓冢为分水岭。即此推沔水无西入之理。刘澄之云,有水从沔阳县,南至梓潼汉寿,入大穴暗通冈山。郭景纯亦言是也。冈山穴小,本不容水,水成大泽而流,与汉合。庾仲雍又言,汉水自武遂川,南入蔓葛谷,越野牛,迳至关城合西汉水。
后来,根据陕西省史志办公室1986年刊载史料,汉水古源头不在陕西省宁强县北的米仓山,50年代勘查宝成铁路略阳和宁强段地形时,专家确认这里的古河道遗迹是连接汉水和西汉水的故河床,汉水的发源地应该是西汉水的源头甘肃省天水境内的嶓冢山。据史学家和地质学家分析推测,西汉水和汉水分流的年代大约在南北朝,分流的原因有三种可能性:1、战争割据中人为改道流入嘉陵江;2、地质结构中岩石浸溶凹陷发生河床改道;3、地震裂隙造成断流改道。西汉水和汉水分流后,人们习惯上把东面的叫做汉水,把西面的叫做西汉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中国地图上看的汉水和西汉水,好像是两条完全没有关联的河流,其实在历史上,这是两条河是完全连在一起的同一条河流,统称为汉水。
(今天为了写这个汉江源头,差点都搞糊涂了,写历史的人,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啊!)
(本章完)
………………………………
第243章 大书籍文明的火光
郦道元的《水经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