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皇叔-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粮食没了,钱财也没了,这还不算,问题是这个哑巴亏,福王爷还这得捏着鼻子,自己咽下去。
这一下子,诗画终于知道,“原来这个纨绔子弟就是福王府大管家的侄儿啊,那家里有一千顷肥田也是说得通的。既然这样,那老娘施展美人计,让这位傻侄儿,和我们白莲教里应外合,将福王府的钱财和粮食给偷出来,那将来,我们白莲教获取这大明的万里江山,也不就指日可待了吗?”
想到这里,诗画立即施展自己的身体优势,不顾疲惫,开始尽心地服侍起朱常浩来。
一刻钟后,诗画嘴唇发麻,脖子都酸了,朱常浩才将千万子孙释放出来。
诗画也总算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于是张嘴说道,“大爷,奴家有一个生意营生,不知道大爷做不做?”
“哦,你还知道生意营生,给爷说来听听?”
“大爷,是这样的,我们百花楼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互通有无,接济天下,商贾之流,亦从之。今年以来,大明北地,已经是赤地千里,这粮价,一日千里。如果大爷能弄来粮食,奴
(本章未完,请翻页)家让我们百花楼贩运到陕,宁,甘,豫等地,那绝对是一本万利,让万民活命的大好事,还积阴德。”
“家里是有些粮食,不过,二叔说过,粮食不能卖,如果敢买,那……”,说道这里,朱常浩故意做出害怕的样子,仿佛看到什么非常恐惧的事情似的。
“大爷,您怎么不说了?”诗画听到朱常浩不言语了,故作天真地问道。
“二叔说了,一旦有人敢卖粮食,那就剁碎了喂狗!”
诗画听到这里,轻蔑地笑了,“大爷,你二叔对你好吗?”
“爹爹说二叔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好,但我感觉不到,二叔对我很凶的,有时候我想和我们村里的李寡妇一起睡觉,被二叔听到后,直接让李家族长将李寡妇给浸猪笼了,唉,想到李寡妇那有一股奶香味,还白嫩白嫩的大馒头,我就恨不得杀了二叔,这老匹夫太可恨了。”
诗画一听这话,心里暗暗鄙视,“一个二十六七的大老爷们,竟然连心智都没有成熟,竟然连一个为自己家业操心的二叔都想杀掉,看来这纨绔就是傻吊,老娘绝对有把握,让他拜倒在老娘的石榴裙下。”
朱常浩不知道自己的这一番所作所为,已经被一名青楼女子定位成“傻吊”了!
就是知道了,朱常浩应该为自己又多了“傻吊”这一桂冠自豪呢?还是因为自己高超的演技,被别人定义为“傻吊”而高兴呢!
就在诗画还想挑拨朱常浩要对所谓的二叔,加深仇恨的时候,突然王怀珍叩响了房门。
朱常浩直接一声“进来”。王怀珍就进了了,怯手怯脚地说道,“公子,家里有事急招,请公子速速穿衣离开。”
朱常浩听到在这话,知道有紧急事情需要自己去拍板,赶紧一咕噜起身,三下五除二就穿好衣服,临走之际,对你王怀珍说道,“王伯,给诗画姑娘奉银百两。”
说完,朱常浩就夺门而去,王怀珍给诗画一张大明户部所发行的一张百两银票后,就离开了。
朱常浩下了百花楼,就朝河边的十八里铺码头缓缓走去,目的是等待王怀珍赶上来,告诉自己啥事。
一盏茶功夫,王怀珍就到了朱常浩身边,小声说道,“王爷,刚才王府发来急信,一是俞将军的运粮大船已经到了安康府,二是赵元义他们的北洋水师已经成功驻守在庙岛列岛,三是华管家派人从榆林府运来的五千匹乌珠穆沁战马抵达了汉中,请王爷前去观看。”
朱常浩这时心已经完全放下大半了,毕竟安康府属于汉江流域,那就是自己的势力范围,粮食也不怕出事。庙岛列岛驻扎,那就说明以后辐射京畿和辽东,让皇太极心急胆颤的战略布局已经完成了四成。乌珠穆沁战马的五千匹抵达,这就可以组成一个骑兵师了,那整个北地五省,有这股快速反应部队作为瑞王府的机动力量,那战力绝对提高了三成!
(请注册纵横会员,订阅此书!如果打赏五十,书生就加更一次,打赏一百,书生就加更二章,打赏一百五,书生就加更三章,然后就请停下来,不然,这一天书生绝对会累死!)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一章 本王有种了(求订阅)
朱常浩从百花楼的诗画哪里,明白了这个白莲教教会,确实不是单纯的教会,而是一个综合性的大集团。
从男人的野望,女人的撩拨方面下手,她们确实是做的很好,一旦定力较差的人,在红粉骷髅的怂恿下,一定会家破人亡,身无分文。
这是因为白莲教经过长期流传,元代白莲教的组织和教义都起了变化,戒律松懈,宗派林立。
一部分教派崇奉弥勒佛,宣扬“弥勒下生”这一本属弥勒净土法门的宗教谶言。
有的教徒夜聚明散,集众滋事,间或武装反抗元廷统治。
至大元年(1308),朝廷忌白莲教势力过大,下令禁止。
仁宗即位(1311)后,曾恢复合法地位。但十年后英宗即位,活动又遭限制。因此,许多地方的白莲教组织对官府抱敌对态度。
加之其信徒以下层群众居多,故当元末社会矛盾激化时,一些白莲教组织成为率先反元的力量。红巾起义领导人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邹普胜等都是白莲教徒,他们以明王(即阿弥陀佛)出世和弥勒下生的谶言鼓动群众,产生很大影响。
明初严禁白莲教。
洪武、永乐年间,川鄂赣鲁等地多次发生白莲教徒武装bao动,有的还建号称帝,均被镇压。明中叶以后,民间宗教名目繁多,有金禅、无为、龙华、悟空、还源、圆顿、弘阳、弥勒、净空、大成、三阳、混源、闻香、罗道等数十种,有的一教数名。它们各不相属,教义颇多歧异,组织、仪轨和活动方式也不尽相同,但或多或少地带有白莲教的印记。统治者认为它们实际上仍是白莲教,民间也笼统地称为白莲教。
由于派系众多,信奉的神祇极为繁杂,有天宫的玉皇、地狱的阎王、人间的圣贤等等;而最受崇奉的仍是弥勒佛。从正德年间开始,出现了对无生老母的崇拜,又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所谓八字真言。据称,无生老母是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她要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是真空家乡。各教派撰有自己的经卷,称为宝卷,常对信徒宣讲。内容庞杂,但从中也可看到儒、释、道三家对它们的影响。
明代白莲教信徒众多,主要来自下层社会。各派内部实行家长制统治,尊卑有序,等级森严。首领的成分十分复杂,对明廷的态度也很不一致。有的借兴教欺骗信徒,聚敛钱财;有的凭撰写经卷攀附上层,取悦朝廷;有的在宫廷太监、官僚豪门中发展信徒;有的则与下层群众反对官府的斗争相结合,发动武装起义。如永乐十八年(1420)唐赛儿起义和天启二年(1622)徐鸿儒起义皆是。
现在,朱常浩明白了,汉中真的有白莲教的教众来了,再结合百花楼现在日进百金的手段,朱常浩觉得,大明崛起的希望不能败坏于这一部分野心家的手中。
其实,在早期的时候,白莲教崇奉阿弥陀佛,提倡念佛持戒,规定信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它号召
(本章未完,请翻页)信徒敬奉祖先,是一种半僧半俗的秘密团体。它的教义简单,经卷比较通俗易懂。为下层人民所接受,所以常被利用作为造反的工具。
既然现在有人要让广大白莲教众作为垫脚石,来满足自己的野望,朱常浩自然不能让其满足。
从百花楼回来,朱常浩顺便来到了知府衙门,知府王在台正在后衙看书。
闻听瑞王爷到来,赶紧出门相迎,朱常浩让其免礼后,直接一杯苦丁茶,述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朱常浩说道,“王知府,本王也知道你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可惜现在汉中已经乱象出现,需要你这位知府大人乾纲独断,不知知府大人意下如何?”
“王爷,你让卑职乾纲独断,是独断什么呢?”
“哦,是本王马虎了,是这样的,王知府,你也知道,现在汉中城的江边,新开了一家青楼,叫百花楼,本王接到秘密情报,才知道这百花楼是白莲教的汉中分舵,现在汉中城里秘密发展教众,攫取资财,妖言惑众,对于我大明的社稷造成巨大的损坏。
因此本王想让王知府,让捕快,有司衙门,本王的亲兵,里长,保长等人,行动起来,对于平常乡间街坊之中,来妖言惑众,或者秘密结社之人,进行缉拿,举报,举报者只要举报情况属实,奖励其一两银子,这银子由本王出。不知道王大人意下如何?”
“王爷,既然您都这样说了,况且缉拿白莲教教众,也是朝廷的律法,卑职更应该照办。”
“那好,王知府,本王有个要求,现在姑且不要打草惊蛇,只需将相关人等控制起来。到时候,本王会派军士将其一网打尽。”
“那王爷,你不是要让众人举报吗?这一举报不就是打草惊蛇了吗?”
“知府大人,此言繆也,本王不让你打草惊蛇,是不想让你对其缉拿,但白莲教众,本王也知道他们都是一帮侥幸之徒。
这些教众都有“灯下黑”的想法,相信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因此,当知府你放出缉拿白莲教众风声后,在一个多月里面不见行动,那就会让他们觉得雷声大雨点小,安之若素尔,最后麻痹大意,到时候,本王要让他们明白,野心家的**,那就是鲜血浇筑的地狱。”
“卑职明白了,那王爷,不知道这事情何时放出风声好?”
“半个月后吧!”
“是,王爷,卑职记下了”,说完这话,王在台还有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只不过不想说话,而是端起茶碗,将苦丁茶一饮而尽。
朱常浩看着着汉中知府难言之隐的样子,心里恶毒地想,“这王知府现在看起来已经年过四旬,现在这副难言之隐的神情,不会是房事有心无力吧?看他胡须稀疏的样子,就是雄性激素不足,用二十一世纪的话说,就是性冷淡。”
想到这里,朱常浩心中对这位知府大人动了恻隐之心,想到其官居五品,竟然是雄风不振,这对一个男人来说,是怎样的一副折磨和憋屈啊?
朱常浩用男人都懂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怜悯表情,看着王在台,顿时让这位年过四旬的知府大人气得咬牙切齿。
问题是朱常浩竟然好心地对王在台开解道,“王知府,本王理解,你也不要沮丧,yang痿zao泄这对于朝廷的太医来说,都是难以治愈的,你既然有了这个痛苦,那就说出来,或者哭出来吧。毕竟有一位哲人说过,‘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本王以太祖爷发誓,绝不会泄露出一点,就是我的管家王伯也不会说出去的,你就说出来,心里或许好受一点!”
王在台听完朱常浩的话。先是气得面红耳赤,接着便是哭笑不得,最后,脸色一阵红一阵青的。
最后,实在受不了朱常浩的挤兑了,赶紧倒了一碗茶,喝完后,嘴里说道,“王爷,卑职没病,雄风依旧,刚才是有话要对王爷说,可是,怎么也张不开嘴,就没说,这一下子,就被王爷挤兑地,差一点气死。”
“哦,王知府有何话要对本王说?”
“王爷,这只是卑职的一个恳求,就是您看,今年过来,灾荒年已经是定了,王爷您既然就藩汉中,去年旱灾就有赈济黎民之举。
今岁,卑职希望王爷还是对这些百姓能够伸出援助之手,昨天,卑职到乡间农田看了一圈,这绝收已经成定局了,现在就是希望这个冬天,希望王爷伸出援助之手,给汉中的百姓一条生路。”
朱常浩还以为这位知府大人有何事呢?竟然是为汉中的百姓求一条生路。其实,朱常浩已经想好对策了,那就是移民,因此,对于王在台的要求,朱常浩直接斩钉截铁地说道,“王知府,要救济他们,本王绝对不干!”
王在台听了朱常浩这话,脸色一下子就乌云密布,不过,朱常浩又接着说道,“本王会给他们一条生路,一条不需要接济的生路。”
“王爷要做什么?”
“移民,由本王出资,提供粮食,农具,还有种子,向南边移民,主要地域本王都决定了,就是粤西以南的河川地带。那里土壤肥沃,撒一把种子,都可以丰收。”
“好,王爷快人快语。卑职也知道王爷是一诺千金的人,希望王爷不要食言。”
“王知府,你放心,本王九月底就开始移民,主要移民的是延安府,庆阳府等地,然后是榆林府,西安府,最后,看情况,才是汉中等地。好了,本王看你今天心情一惊一乍的,这天也不早了,告辞,有事派人到王府通禀一声。”
“恭送王爷”
从知府衙门出来,朱常浩回到王府,刚好王妃要给朱常浩说点事情,刚走到他身前,就闻到一股脂粉味,还有男女欢好之后的那种气味,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接着,王妃就三两步跑回寝宫,呕吐起来。
朱常浩连忙要进去解释,结果巧儿幽幽的声音传来,“王爷,今早王府医官给娘娘诊脉了,娘娘有喜了,刚才娘娘刚想把这个喜讯要分享给王爷,但不知怎的,娘娘却突然回到寝宫,眼圈发红地,呕吐起来。”
(求订阅)
(本章完)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青葱岁月
朱常浩知道自己有孩子了,顿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本来想着要给王妃道歉的,既然现在有孩子了,朱常浩已经将道歉的事情放到了九霄云外。
巧儿的话刚说完,朱常浩就三两步冲进寝宫,看到刘紫莲正坐在圆几上看着偷偷地抹着眼泪,二话不说,就一把抓住了刘紫莲的手,急切地问道,“莲儿,是不是有喜了,辛苦你了,肚子里的是本王的种吧?”
刘紫莲听到朱常浩说的辛苦自己的话语,心里颇是感动,就在她刚要展现笑脸的时候,又听到王爷说“肚子里的孩子是不是他的种?”这让她火冒三丈,本来已经按下去的火气顿时又冒出来。
刘紫莲气呼呼地说道,“王爷,这如果不是你的种,妾身今天就喝红花,将这孩子打掉,然后,妾身从此青灯古卷,削发为尼,以证清白”
朱常浩一听,心里就明白自己刚才的这个玩笑开大了,在大明时期,女人对于自己的名节,看的比性命都重要。
朱常浩这样说话,就是谋杀一个女人的性命。
知错就改历来是朱常浩最大的一个优点,况且,他没有觉得向女人认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
朱常浩立即说道,“莲儿,是本王错了,你也知道,自从本王不修行佛法以来,对于好多事情都已经是口花花惯了,今天还是犯了老毛病,希望王妃原谅本王的鲁莽。”
说完,朱常浩开始用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刘紫莲,特别是那种深情,温柔爱意不断的目光,让刘紫莲的心有些抽的紧紧的。
而且,由于这些“无声胜有声”的目光,让刘紫莲一下子觉得,真正的爱情不是金玉满堂,富贵逼人,而是彼此之间的一个眼神,就让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朱常浩看到刘紫莲的眼神变软了,心里一喜,就一把留住了她。
大概是因为心里因素吧,朱常浩的手轻轻地搭在刘紫莲的腹部,好像感受到里面有生命在悸动的信息。
朱常浩在最激动的时刻,忍不住撩起刘紫莲的对襟衣服,狠狠地从她的肚皮上吻了一口。
据说女人的耳垂,脖子是最敏感的地带,但对于刘紫莲来说,肚脐眼周围,就是她的兴奋的死穴。
朱常浩的一嘴深吻,就让刘紫莲心跳加速,差点窒息。
过了半晌,刘紫莲才恢复过来。
朱常浩由于今天刚和百花楼的花魁诗画进行过一场友谊赛,再加上王妃现在代表的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两条生命,朱常浩感觉要对王妃“深入了解”,那个方面还是要做好万全准备。
接下来两人只是亲昵一下,朱常浩就说道,“莲儿,本王终于有后了,想我朱明皇室,瑞王爷就我这一支,想不到从今天开始,瑞王府的这一脉也要生根发芽了,本王也有脸面对列祖列宗了。”
朱常浩说完,眉开眼笑的表情让刘紫莲顿时感到一种久违的似曾相识浮上心头。
还记得十年前,在那个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海子边,作为官宦之女的刘紫莲,跟随自己的父亲,到京师来述职。
(本章未完,请翻页)顽皮好动,古灵精怪的她,在身边两名健仆的保护下,坐着马车,童心未泯地来到什刹海边放风筝。
那时的朱常浩,贪财好佛,身为大明的五皇子,为了一文钱就可以和宫里的公主厮打。
这天,刚好和几个太监在武英殿摇骰子,最后输了三文钱。虽然那个时候的朱常浩嗜钱如命,但赌品却不错,从不耍赖,哪怕就是输钱,也从不赖账。宫里的好多太监,虽然对于朱常浩的死要钱性格有些不齿,但就是喜欢和他赌钱。
朱常浩输了三文钱之后,闷闷不乐,身边的亲卫李有信和王怀珍就想到了让王爷外面去散散心。
鲜衣怒马,身边跟三五随从,开始朝海子边奔来。
看到海子边,看到好多少男少女,都在放风筝,朱常浩也按耐不住,随手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只飞天蜈蚣的纸鸢,兴高采烈地放起来。
强劲的东风猎猎作响,朱常浩的纸鸢越飞越高,最后,竟然和刘紫莲的风筝绞线了。
朱常浩打算分开风筝,结果,约分线越绞在一起。
刘紫莲也非常生气,毕竟自己放风筝的好心情竟然被一只大风筝给破坏了。
生气的刘紫莲和心情难受的朱常浩,由于风筝,慢慢地碰面了。
就在朱常浩想找对方算账的时候,却发现和自己绞线的那个风筝,竟然是一位豆蔻年华,明媚皓齿的少女所拥有。
本来好佛不近女色的朱常浩,心里的那根弦这时真的被拨动了。朱常浩觉得,这个女子一定前世就是一位女菩萨,来到凡间,就是度化自己的。
冥冥之中,自有注定,朱常浩立即决定,自己未来的另一半,就是身边的这名女子了。
为了获取这名女子的好感,朱常浩立即手忙脚乱地去分开风筝的绞线,忙乱中,手指触到了一个柔软的地方。
朱常浩觉得手感不对,只不过好奇的本色,促使他用手指还捏了捏那处柔软。
从来没有被袭胸的刘紫莲被气哭了,想破口大骂,可惜,没有足够丰富的词语;想扇朱常浩一巴掌,可是自己也不是泼辣的主啊。
最后没法了,只好丢下风筝,嘤嘤地哭起来。
身边的一名健仆还问道,“小姐,你是怎么了,怎么哭了?是不是谁欺负你了?”说着,对朱常浩等人怒目而视。
只是由于朱常浩触摸的那个地方,是女儿家非常难以启齿的,刘紫莲当然不会说出来,边哭便说道,“回府!”
说完,率先上了马车,离去。
就在走了不到半里路,朱常浩才醒悟过来,连忙打发人去跟踪刘紫莲,看看他是那户人家的女儿。
最后,才发现,他是安徽布政使刘永宁的长女。
于是,回宫后,朱常浩开始求自己的母妃――周端妃。端妃周氏一听,自己的儿子现在竟然想女人了,那是好事,连忙问是谁家的姑娘的时候,才知道是一名布政使的千金。
那时,朱常浩的老爹万历皇帝正在吞服丹药,梦想长生不老,连朝政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不理会。
不过,对于自己儿子的婚事,他还是上心的。
万历皇帝听到端妃周氏的话语后,立即下旨,让安徽布政使刘永宁立即让女儿刘紫莲和五皇子朱常浩择日完婚,时限半年。
刘永宁听到自己的女儿嫁给当朝的五皇子,感到这是对老刘家莫大的荣幸。
就在那个初春的季节,初春的天,冰冷的夜,刘紫莲的回忆慢慢袭来。因为她今天听到,那个官迷的父亲要将自己嫁给什么五皇子。
心情顿时就像落叶,已故被遗弃的感觉让她觉得,人生一片黑暗。就在灰色的天独自彷徨。京师的胡同弄巷的老地方,刘紫莲孤单地走过,只是她那忧伤心还要逞强。强颜欢笑地对父亲说道,“莲儿今天非常高兴,感谢爹爹对女儿说成的这门婚事。”
谁也不知道,说完这话,刘紫莲回到闺房以后,狠狠地大哭了一场。
就在九月初三,当刘紫莲坐上花轿,走进皇宫的时候,已经明白,自己从现在开始,就要去侍候那个什么五皇子了。
洞房花烛之夜,有些烂醉的朱常浩看到人比花艳的刘紫莲,就打算行周公之礼,忽然意识到,自己身边的这个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