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皇叔-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常浩想到这里,就打发人把孙传庭,瞿式耜,王怀珍,华芝廉,张公礼,刘正叫到正气堂,有要事相商,来时携带笔记本。
六人乘着初秋夜色,来到了正气堂,布木布泰引进书房以后,六人行礼后,朱常浩让大家落座,自己赶紧奋笔疾书。
不到一盏茶的功夫,朱常浩拿着自己所写的东西,就在一张五尺见方的圆几边坐下。
虽然被看起来是圆几,但朱常浩毫不礼让地坐在了正北的位置。
一张圆几上坐着七人,朱常浩让布木布泰上茶以后,看了一眼众人。
“今晚本王乘着夜色将诸位叫进来,是有一件大事和诸位相商。这件大事,其实就是京师朝廷的失误造成的。
本王决定,将这件失误的事情揽到自己手里。近日有情报显示,元年进士毛羽健上奏皇上,要求裁撤驿站,就地解散驿卒,为朝廷减轻负担。
只是说起这个毛羽健,在八月份的时候,来到京师,由一知县变为御史,只是这厮到京师后,养了个身体丰腴,肉肉的二奶。
没想到,一天他大老婆突然从老家杀到京城来捉奸,二奶被大老婆打个半死,毛羽健也被罚跪一天一夜。
他忽然明白了,老婆是靠什么才这么快赶来的,于是他恨驿递,便上疏崇祯皇帝,废除驿递制度。”
朱常浩说到这里,边不再多言,他想留给在座的诸位一点思考时间。
(本章未完,请翻页)圆几上六人老少皆有,但绝对没有一个弱智的,他们结合回忆开始之时,王爷所讲的,“事情揽到自己手里”,顿时明白王爷要朝廷的驿站,但是六人不清楚王爷到底要将驿站如何揽到手里?
带着这个疑问,作为最年长的孙承宗,说道,“王爷,老朽明白您是想将驿站置于自己手中,但是,这不合朝廷规定,要知道驿站是太祖爷下令。而且,那个时候,太祖爷登基不到二十二天,就下令恢复全国的驿站,而且还颁布谕旨,驿通天下,就连奴儿干都司都有驿站啊。除了驿站之外,还有递运所,不说别的,现在就一条运河水路驿,人夫搬运之数不下二十万。
再说将驿站归于王爷,这事情有些违背祖制,更大的是全国驿站,数以万记,除了驿官,驿卒而外,人夫之数不下百万,这百万之数,对于王爷来说,是莫大的负担啊。”
“老帅是为本王考虑,本王心里有数,你们其他人是不是也有这种想法啊?”
“王爷明断”,七人齐声答道。
“想必诸位也清楚,我们大明是三十里为一驿,只是驿递原本只为递送使客,飞报军情,转运军需物资,可历经百年,名存实亡,驿递成了大小官员享受外出旅游的一种免费服务,现在这个驿站贪腐的事情,本王估计只有我那侄儿皇帝不晓得。
从京师得来的消息,有个叫毛羽健已经上奏皇上了,不过皇上因为祖制不敢下手。可惜他有个亲戚刘懋在刑部当官,刘懋很欣赏毛羽健这个愤青,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再次向皇上建议裁驿,理由是,如果将裁掉的驿卒的工资用在对付满洲人身上,实在是两全其美之计。
正在为财政伤脑筋的崇祯,听了正中下怀,立马裁驿。
所以,本王为天下驿卒计,决定吸收这些人,给他们一条活路。这个除过之外,就是本王想着老瓶装新酒,驿站不变,不过职能却要改变一下。相信诸位也清楚,本王曾经想过,要发行银元,想着将钱庄生意汇通天下,本王的襄阳汇通榷市其实代表的就是这种信念。
既然三十里为一驿,而且本王也研究过驿路图,那三十里的距离,一般就有一个大一点的集市。
大家想一下,如果每一个集市,都有本王的一个钱庄,再加上驿站发送货物,那大明所有的银钱不就是归于本王一人了吗?当然,最后,本王会在合适的条件下,将这个驿站归于朝廷。而且,钱庄本王要改一个名字,叫做大明银行。”
众人听到这里,只有刘正最清楚,因为他知道,王爷最先的本意中,是让王府商号的府县省会开设银行的,现在既然接纳朝廷的驿站,那基本上就是覆盖全天下了。
众人也清楚了,只有瞿式耜说道,“王爷,这百万驿卒人夫不是小数目啊,历来官员出行食宿,还有一些阉人的拿捏,恐怕王爷您的驿站,每年花费不下五百万钱之数啊。”
“起田兄(瞿式耜,字起田)说的不错,也是为本王考虑,不过,本王已经为这些驿站、递运所设置的第一条规定就是,官员出行的所有菜肴住宿,只收成本费,如果有赖账,本王会派遣相关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人向他们收取食宿费的,除非他们死了,嘿嘿”,朱常浩阴险地说道。
在朱常浩心里,已经做好了应对赖账之人的预案,自己的情报组织除了鹰眼,天鼠,红粉之外,还有王府商号的人,都会朝他们要钱。当然,最先是此官员开衙的驿官去要钱,如果还不给,那就是王府商号,一旦鹰眼出现,那此官员就是吃大亏了,天鼠,那就要破家了。
七人明白了,想到现在大明的情势,整个社稷已经堆在一个干草堆上,如果再加上这百万驿卒,那破坏力不可限量。
再说,驿卒们平常接收传递大量朝廷的公。文,邸报,他们对于朝廷的虚实都很清楚,好多还都是识文断字之辈,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既然没有人接纳这些驿卒,那到时候,他们进入流民队伍,那后果不敢想象,毕竟有百万之众啊。
而且,只有朱常浩明白,推翻大明朝的李自成就是驿卒起家的。
既然所有的事情都考虑到了,再说,他们也知道王爷的家底不薄。
这事情众人都同意了。
朱常浩看到这点很高兴,刚好秋干物燥的季节,立即邀请六个男人在王府花园边的水榭上,来了个烧烤。
吸取二十一世纪的烧烤家什,朱常浩让人加工了三个长三尺,宽半尺的无盖长方体的铁皮打造烧烤炉子。
果子清酒,西安府周边的羊肉,还有一些韭菜,香菇,肥公鸡,就连白菜也被抱来两棵,最特别的是,青辣椒也送来三斤。
朱常浩立即将芝麻香油抹在青椒上,在木炭火上烧烤起来。
羊肉,鸡肉,蘑菇韭菜,白菜青椒,有荤有素,在孜然粉的提味下,众人大吃起来。
亥正(晚上十点),这顿烧烤吃食才结束,七人告退之后,朱常浩又回到书房,立即向崇祯书写关于全面接纳驿站的折子,还提出,可以给朝廷在秋粮之际,送二百万斤粮食给京师,作为接纳驿站的孝敬。
这二百万斤粮食,也就是一千吨的量而已,但朱常浩相信,崇祯一定会答应的。
写完这份奏折,朱常浩将王怀珍叫来,“王伯,明日一早,三百里加急,急送京师,用王府商号送达。”
“是,奴婢遵命”,王怀珍躬身说完,拿着这份奏折出去了。
九月初三一早,十八里铺上游水域的水师码头,旌旗招展,兵器林林。
朱常浩吃完早饭,携带王府里面,所有的内政军政人员,在码头上等待着俞开义的到达。
站在码头上的朱常浩,看着远处的河滩已经裸露,看来今年的旱情不浅啊,朱常浩想着,从宁强那里的阳平关,将嘉陵江的水给引过来一部分,注入汉江,这样通过水路直达甘肃和四川了。
想到这里,远处的水面上,一艘艘的木质帆船在船工的摇橹下,朝码头驶来。
最前边,这小半年来,脸色发黑的俞开义正在船头上,向自己招手看,朱常浩知道,粮食这会是真的来了。
(写书不易,有钱的打赏一点,订阅一下,没钱的就给来点推荐票吧,谢谢!)
(本章完)
。。。
………………………………
第一百三十九章 出行商榷
七千多人的水师,在俞开义的率领下,经过近百天的航行,一个来回,终于不负众望,带着大量粮食回到了汉中。
只是这带回来的五百万斤粮食,朱常浩已经暗暗地向京师的皇上预定了二百万斤,作为管理天下驿站的供奉。
朱常浩也有自己的打算,二百万斤粮食,也只是解决饥荒的一部分,接下来自己要进行移民,那才是主要的。汉中地区的移民计划,主要就是周边比较干旱的府县,先前说过的延安府,庆阳府,榆林府,西安府,还有一部分是宁夏卫周边。
这一次移民,朱常浩估摸着,至少要有二千余户,按照人均四人计算,也就是万把人左右,这些人,到了粤西南地区后,移民实边,要让他们为大明南方粮仓的农夫。
再说,从莫朝,后黎,广南,占城,爪哇,这数千里的土地,从半岛,到岛屿,这一万人放在肥沃的热带雨林土地上,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按照朱常浩的预计,现在大明关内的人数不下二万万之数,也就是二亿多,主朱常浩觉得,在自己有生之年,大明的偏南半岛到岛屿地区,移民充边之数不下千万才成。
再加上华夏民族儒家文化“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文化体系,偏南这块地方,在生产力高度发展,说白了也就是大明近代工业体系建立以后,京师就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这个地方。
在朱常浩的目光下,经过鸣礼炮欢迎仪式之后,俞开义和七千多水师丁卒向朱常浩行过礼之后之后,就是开始搬运这次从粤西以南地区运来的大米。
朱常浩看到元一袋袋地将大米朝安民大营旁边的粮仓运去的时候,灵机一动,对俞开义说道,“老俞,你去让搬米兵丁装作不注意,将袋子里面的米洒出来,你看,周边好多老百姓都看着,还有,多洒几处。”
“是,王爷,末将遵命”
朱常浩说完,笑盈盈地看着周边观望的百姓。
一刻钟的功夫后,在五里地的水师码头上,靠近人群的两边位置处,突然,有几袋大米,由于绳子没有系紧,里面白花花地米粒洒在地上。
水师里面,一个连长模样的人看到此景,暴怒一般地呵斥道,“赶紧将这大米清扫了,否则,军法从事。”
这名连长的声音好大,最起码水师码头周围二里地附近的人都听到了。
由于大米太多,最后朱常浩让人将白虎军和青龙军一部,抽了了一万四千余人也加入到了搬运队伍当中。
就这样,整整搬运了一天,朱常浩也只是在码头上呆了半个时辰。
酉初,王府的紫气阁里面,除了折忠信以外,基本上所有的王府大员都齐聚在这里,就连打理军器监的孙元化和宋应星也回来了。
王怀珍,张公礼,华芝廉,刘正,卢象升,孙传庭,俞开义,孙承宗,俞俞子老道,瞿式耜,王在台,刘紫莲,朱常浩等人已经坐在最中央的圆几上,旁边就是一些王府不可或缺或者值得尊敬的人,有童子军学堂的祭酒,副祭酒,董奉孝,班若成,从京师
(本章未完,请翻页)请来的七名锦衣卫致仕的侦缉阿梅,阿兰,阿竹,阿菊,王天,王地,李阴,李阳,徐拂……四十余人都在一起。
本来朱常浩还想将布木布泰招来就坐,不过想到现在自己的羽翼未满,如果皇太极用布木布泰做文章,那以现在大明京师朝廷的尿性,自己绝对会坐蜡。
想到这里,朱常浩给布木布泰,解释了一下自己的顾虑。布木布泰也理解王爷的担心,就在自己的后院里面看书去了。
紫气阁,其实也叫紫气堂,紫气堂里面,已经开始觥筹交错起来,不过,喝酒之前,朱常浩沉下声来对自己这一桌的人说道,“接风宴席完后,本王要有要事要对诸位说。”
众人也都暗暗点头。
当然,接风宴上,俞开义他们讲了一下在这次打通湘江水道,走漓江,走后进入珠江,船到广州府的战事琐事。
然后在珠江三角洲的外面,和一些欧罗巴的洋鬼子进行交谈琐事。
起初这些洋人看到朱常浩他们,还以为是广东地区的卫所官兵,鄙视不已。
后面近四十艘的苍山船,每船携带着二十八门佛郎机的火炮,出现在这些洋人面前的时候,他们彻底傻眼了。
其实在大明标准的水师配置里面,这苍山船还属于小型战船,海沧船才是中型战船,福船和蜈蚣船是大型战船,只有三桅炮船和郑和宝船才是巨型。
好在朱常浩在剿灭三尺青的时候,获得了郑和宝船的造船图副本,再结合闽浙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造船大省的传统,从马尾造船厂还是可以打造出郑和宝船的。只是郑和宝船,朱常浩当做航空母舰来打造的,就现在大明当前的生产力,打造三桅炮船和福船就不错了。
马尾造船厂的是大型战船,襄阳的汇通榷市才是打造苍山船,海沧船,还有一些车轮舸之类的小型战船。
话说回来,这些西洋人看到伏波水师里面,有火炮战船,才低下了傲慢的头颅。
俞开义又唾沫子乱飞般地说道,“后来末将在广州府等地,只有弄来了二百万斤大米。在琼州府等地,又和后黎朝,莫朝,南掌,真腊,暹罗等地的商人筹措了三百万斤,在最后走的时候,末将还说道,三个月后,还要收购大量的大米回到中原,那些番邦之人都答应了。”
在座的众人一听,心里也就放心了,现在王爷手里的粮食就有五万石。可以让两万人吃一年。
问题是三个月之后,还有第二批粮食啊。
粮食源源不断地来,只要手中有粮,那才心中不慌,差不多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次接风宴才结束。
打发走众人以后,在紫气阁后面,王爷书房里,王怀珍,张公礼,华芝廉,刘正,卢象升,孙传庭,俞开义,孙承宗,俞俞子老道,瞿式耜,朱常浩都已经就坐。
大家都没有喝多少酒,一杯浓茶端上来之后,朱常浩说道,“诸位都是本王信得过的人,现在俞将军凯旋归来,本来应该休整一下,但刚才诸位也听到了,琼州府那边的商人,给了我们三个月的时间,但现在已经九
(本章未完,请翻页)月了,天气转寒,露珠为霜,本王说过,要进行移民充边,振兴大明。所以移民之事,刻不容缓,本王就要给孙将军,卢将军指派任务了。”
孙传庭和卢象升一听,王爷要给与他们二人下达军令了,立即起身,躬身听令。
“延安府,庆阳府,西安府,第一批次移民一千户,着孙传庭负责。榆林府,宁夏卫,一千户,着卢象升负责。移民搬迁条陈由孙承宗,卢象升,俞开义,孙传庭,瞿式耜你们进行商酌,三日后后由本王批阅实施。”
“我等遵命。”
“恩,移民搬迁条陈不可马虎,本王给你们两人一月的时间进行移民搬迁,十月初,所有移民就要乘船南下,所以,孙将军,卢将军,不可马虎啊。”
“是,我等必定不负王命”,孙传庭和卢象升站起来抱拳说道。
朱常浩看见这种表态,压压手让两人坐下来,接着对俞开义说道,“七月时分,本王为了遏制皇太极和京畿海商,又组建北洋水师,当时对他们他们,九月时分,本王去给他们拜将授旗,这不,现已九月,约莫几天后,本王到时候就要到庙岛列岛哪里去,届时,俞将军必须出海,除了锻炼保护本王之外,还要去威慑一下辽东。在这之前,关于洞庭湖水师和鄱阳湖水师的人选,按照俞将军的推荐,就等两人上任,不知道邓如蛟和陈琪何时能来?”
朱常浩刚说完,俞开义站起身抱拳说道,“王爷,末将遵命,关于邓,陈二人何时归来?就在末将返回途中,已经接到两人的回信,按照时日来算,再有两天左右,两人就会抵达汉中,到时候还须王爷把关把关。”
“恩,那好,本王到时候拭目以待。”
正事情说道这里,接下来就是风花雪月了。
朱常浩作为王府主人,这些事情自不敢畅言直抒,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这不,这回见过世面的俞开义看到王爷贱笑地样子,就说道,“这回末将到了滨海那里扎营收粮,哎哟,哪里姑娘长得真黑啊,一年四季都光着膀子,估计是太阳晒得,而且,也不值钱,我们水师里面的一些弟兄,都到哪里面找娘们开过荤,虽然皮肤不白,不过,滋味和我们中原的女子差不多,三十个大钱就可以睡一晚。后面,好多人牙子(人。贩子)都想把那些姑娘介绍给我们水师的弟兄们,结果,军纪处一听,立即将这个人牙子进行闻讯,发现是为了从弟兄们身上诈娶几个银财,后来,这些人牙子就被我们……”
朱常浩听到这里,就想起自己在二十一世纪里面,听到好多yue南新娘的事情,想不多在这十七世纪的大明,就有这种事情发生,看来这是南边哪里,一种文化传统啊。
感谢呆呆的闹闹、坑货滚开,秦宋唐,螃蟹向天笑,步子跨大了,糖醋地瓜,南极神圣对书生的打赏,书生在这里祝福他们在2016年里,数钱数到手抽筋,睡觉睡到自然醒,最后笑口常开,万事如意,!
(本章完)
。。。
………………………………
第一百四十章再组水师,移民条陈
(第一更)
虽然俞开义说了些伏波水师在南掌哪里收粮的时的见闻,朱常浩却是闻弦而知意,知道这兵丁的个人问题必须要有一个解决方略。毕竟在任何一个时空里面,男人离不开女人,女人也不能缺少男人。
对于手底下的这些水师,陆师,以后要逐渐解决这个配偶问题,只是现在朱常浩觉得还没有跟上,但对于这些兵丁的女人,也丝毫不担心。
大明现在刚好处于一个灾难阶段,逃荒的人那么多,女人和儿童基本上就是弱势群体,这就决定女人是充足的。况且在朱常浩的心里,也没有什么贞节牌坊之类的说道。
兵丁们也不会对自己的女人是不是“处”,过多的在意,只要有个女人,老婆孩子热炕头,自己在挣点军功,那就是大多数兵丁人生的归宿。
有明一代,好多兵丁都是光棍,于是行伍间的有些人,为了解决生理问题,就有了龙阳之好,这还不是因为缺少女人给闹腾的。这和京师里面,给别人提供龙阳之好的兔儿爷,让权贵得到别样刺激的人不同。
对于兵丁的个人问题,朱常浩决定一方面是从随军郎中里面的女护士进行自由择配,还有就是打算要组建一支女兵队伍,专门处理以后女性犯罪的问题,这支女兵队伍的主要配偶就是自己手底下的那些男兵。
说起女性犯人问题,这事情还是有一次,朱常浩向刘正请教,大明各府县里面,牢房是怎样关押犯人的问题。
其中刘正说道,“监牢里面的牢头,狱卒,还有一些差役,随便就可以对女犯人进行凌辱,有时候,直接就整死在牢房里面,触目惊心,不堪再言啊。”
朱常浩听到刘正没有说破,但心下一思量,这里面的龌龊,那就不说了,毕竟在牢房里面,好多女犯人都疯了,还有的无故失踪,活下来的基本上是没皮没脸了。
*****
两天的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朱常浩在给王府大员交待一番之后,就决定去看看这邓如蛟和陈琪。
按照先前规划,这洞庭湖水师和鄱阳湖水师也只是一个师而已,标准的配置是八千七百四十八人,这只是朱常浩的理论依据,在朱常浩的心里,只要不超过一万人,那就没事,毕竟一支队伍超编有十分之一,在行伍里面,那是很正常的。
现在朱常浩在白虎堂里,看到刘正已经将二人的生平琐碎送来。
这邓如蛟,邓子龙的儿子。
邓子龙早年行伍于福建、广东沿海抗倭,由小校升至把总。后又参与镇压江西、广东等地黎民叛乱。
万历年间,又平定了金道侣的叛乱和五开卫兵变。
万历十一年(1585年)于攀枝花痛击缅甸军队,升任副总兵,后因偏袒军卒导致军卒叛变而被夺职。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邓子龙参加万历朝鲜战争,于露梁海战中殉国。
邓子龙善书法、好吟咏,著有《风水说》、《阵法直指》和《横戈集》等,他还自题丛林作战。
邓如蛟出生在万历十一年,十岁后,常年跟随着父亲邓子龙南征北战,幼小的心灵在乎行伍之间锻炼的甚是坚毅。
十三岁那年,就在“壬辰抗倭”的那场大变化中,邓子龙牺牲了,从此以后,邓如蛟回到他的江西,现在在广西陆丰县城做了一名九品守备。
从人品和节操,还有才能上来说,常年浸淫于海战的邓如蛟确实是一头蛟龙,如果朱常浩给他提供云雾,这头蛟龙就会龙归大海,兴云起雾,斩金破浪了。
邓如蛟朱常浩已经打算任用了。
陈琪的资料也放在了桌案上,朱常浩看到此人的父亲也是一名文武全才的悍将,帅才。
陈琪的父亲陈璘,字朝爵,号龙崖,韶州翁源县人。
陈璘先于嘉靖末年屡平广东贼兵,万历二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