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极品皇叔-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问题就让卢建斗来说吧”
“回王爷,末将是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天启年间进士。在末将的家里,爷爷任过知县,老爹是个秀才。爷爷致仕之后,就回到乡间,和老爹侍弄那几百亩地去了,末将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虽然是江南的文人,但天赋异禀,百八十斤的大铁刀,在末将手里虎虎生风。”
“练功会不会食量大增”,朱常浩问道。
“回王爷,这练功最大的本事是熬打身体,那食量不但增大,而且,每餐必须要有肉食。末将自己十六七岁,每餐三四斤牛肉,还是轻松下肚的。有时候,外出游猎,一只兔子都是全归我的。”
“那你吃的,用的都是咋来的”
“回王爷,我们卢家在宜兴县,是当地的大户,除了家里上千亩的土地之外,在县城,我们数十间店铺,吃喝拉撒,家里从小都没有亏待过我。据末将所知,我家近年来海鸥买土地,这就意味着还有许多佃户要进我家了。”
“本王明白了,也就是说,你所有的用度都是这些店铺和佃户提供的。”
“是的,王爷。”
“那你家的店铺和土地,一年交多少赋税”
“王爷,末将不太清楚,但爹爹说过,我家基本上就没交过税,因为家里有读书人,土地都划拨到永业田的份额上。店铺的税赋,就是九牛一毛,何谈交税。”
朱常浩和卢象升的对话就到这里,只是众人也听懂了,那就是“士绅”阶层,只有从国家社稷身上拿钱,却不会给钱。
用朱常浩的理解来说,明朝现在的财政危机,导致国家财政困难,导致发生饥荒,没有钱去赈济;发生战争,没有钱支付军饷。
没有钱赈济灾民,饥民作乱;没有钱发军饷,致饥兵作乱。饥兵与饥兵结合就会导致大规模的国内叛乱。
政府军队缺乏战斗力,导致国家既无法消除外部侵略,也无法肃清内部叛乱。财政危机导致军事危机,军事危机导致更大的财政危机,如此恶性循环,明朝最终走向灭亡。
朱常浩不会讲自己所看到和所想到的这番话,说给在座的众人,毕竟他们不是穿越客。但利害关系的话话还是要说的。
“众位,这说明我大明现在是国贫民富。这里的的“民富”其实是一种倒退,大明建国到现在都有多二百六十年了,在洪武爷时代,就规定税收定额。
洪武九年,老祖宗就分谴各部官员、国子监生和宦官巡视1一百七十八个税课司局,固定他们的税收额度。
洪武十七年,老祖宗命令将各省和各府税粮课程一岁收用之数刊刻于石板上,并树立在户部厅堂内。
洪武二十六年年,田赋收入达到三千二百二十七万八千九百石,洪武皇帝对此很满意,宣布北方各省新垦田地永不起科。自此各地定额税收作为不成文的法律固定下来,后来也偶尔进行过小的调整,但基本定额从来没有被摈弃。
本王这里有一份户部收入的资料,刘正,你给大家发一发。”
“是,王爷。”
刘正从旁边的桌案上拿来一叠文书,然后发给众人。
只见文书上面有这样的例子,“洪武二十六年,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七千馀石,钱钞三万九千馀锭,绢二十八万八千馀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馀石,钱钞五千馀锭。
永乐中,,天下本色税粮三千馀万石,丝钞等二千馀万。计是时,宇内富庶,赋入盈羡,米粟自输京师数百万石外,府县仓廪蓄积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嘉靖二年,御史黎贯言:“国初夏秋二税,麦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九万;米二千四百七十馀万石,今少二百五十馀万。而宗室之蕃,官吏之冗,内官之众,军士之增,悉取给其中。赋入则日损,支费则日加。
万历时,夏税,米麦总四百六十万五千馀石,钞五万七千九百馀锭,绢二十万六千馀匹;
秋粮,米总二千二百三万三千馀石”
每人手里也就是三张纸,是用小楷抄录成的,上面都是这样的例子。
朱常浩看到大家都看完了,说道,“你们都看了,那本王就说说,这份从户部誊抄而来的年份收入,告诉在座的诸位。
农业税收,从永乐达到高峰,以后就是不断递减,在嘉靖时期,和洪武年间相比,已经是麦减少了九万石,米减少了二百五十余万石;而到了万历年间,麦子减少了十一万石,而米减少了二百六十九万石。
表面上看,这些减少的也不算太多,但如果考虑到万历时期的人口至少是洪武年间的两倍多甚至是三倍,而农业税收不但没有显著增长反而绝对数量减少了,那么这就是相当惊人的减少了。
以上是农业税长时间内没有增加甚至减少的情形,
至于工商业税收不增加反而降低的情形,其实在年份中已经顺带说明。
本王在这里说一点,在历代王朝一直倍受重视的商业税,在我们大明朝却并没那么受到重视。
关于这一问题,本王认为这是因为洪武、永乐爷为恢复流通经济的结果,为了恢复流通经济,当时采用宝钞作为商业税缴纳,然而随着宝钞的贬值,商税也不断降低”
简单地说,我大明商业税是用宝钞来计算,而宝钞不断贬值,商税自然也就不断降低。不管是否原因真的如此,总之商税不断降低甚至在一些地方接近取消的事实是肯定的。但关于商税降低这一点也没有必要多说,因为在洪武永乐年间,商税很大程度也没有认真征收。
商税到现在都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降低不降低都已经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
朱常浩说到这里,这七人明显的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主人,也就是瑞王,一点也不糊涂,他现在已经一针见血地明白了大明社稷里面,的这个弊端,只是不知道接下来,自己的这位主子,该怎样破局。
想到这里,作为里面的老臣,孙承宗说道,“王爷,那朝廷的赋税该怎样收啊老朽每次看到辽东的战报,就恨得直痒痒,只是朝廷没钱,无法出兵啊”
“老帅,你坐下,这事情,本王已经有想法了,那就是从商人手里拿钱。也许你们会问,王爷,这定商税的事情,是皇帝下旨的,你也不好操作啊,怎么拿钱”
朱常浩说道这里,七人谁都不说话,不过,面上的表情,已经告诉他,大家心里都是这么想的。
“这样,本王再给你们说件事,我大明有七大钞关,除了九江外,其余六个河西务、临清、浒墅、北新、扬州、淮安都在运河沿线;
门税、崇文门税的征税对象是出入北京的货物;通过税中有五十万两左右都集中在运河沿岸及北京南京附近。
其时关内的商路的开辟已经有相当规模,而征税设卡相对滞后,连江湖要津的设榷都难以充分”
还有就是各地区商税征收之间的不平衡,发达繁荣的地区,商业税反而更少“分省区营业税额与各省区商业水平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具体表现有二:对多数省区而言,商业水平和营业税额与其在全国的地位不相符合;各省区商业水平与营业税额之间不相称,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尤为明显。
再说另一点,再比如盐茶业。
以前唐宋,朝廷收入中的大头,盐茶专卖,到了明朝,政府却获利极少。关于关于盐的专卖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户部尚书估计实际上朝廷仅仅征收了两淮产盐总量的四成,其余六成的食盐则落入了贩卖私盐的商人手中。
正盐根本无望截断私盐市场,因为正盐的价格毫无竞争力。到万历朝后期,私盐贩卖在一些地区已经有固定的市场,分配给巡卒私盐定额实际上更象是对变化了的余盐银的随意管理。
简而言之,盐的专卖,由于朝廷投资不足和接连的管理失误而受到妨碍,完全不能有效地利用可获得的全部资源。尽管这些资源十分丰富,可以想象其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但是专卖制度无力去开发这些资源。”
野议盐政论中的记载也足够说明问题:“万历盛时,盐商资本在广凌不啻三千万两,每年子息可生九百万两,只以百万输帑”
至于茶叶方面的收入就更是少的可怜,本王就说了。
所以,这些商贾们的税收朝廷收不上来,那本王就要想办法圈走他们的应该给朝廷的税收。当然,这种圈钱不是抢劫,也不是掠夺,而是通过白纸黑字的契约精神来搞定。
简而言之,那就是本王要开办大明最大的钱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大明皇家银行。
这个钱庄,不,应该是银行,不但可以铸币,还可以汇通天下,将士绅的银钱,通过契约,也就是“单据”,收归到朝廷,但他们对自己钱财的使用和掌握,不会受到任何阻碍,相反,他们存在银行里的银钱还有一定的利息。
“那王爷,您的这个钱庄,也就是银行,怎么才能掌握我大明士绅的财富呢”宋应星有些紧张地问道。
………………………………
第一百七十章 杀人不见血
宋应星问的话非常直接,也是在座的七位下属对朱常浩所问的,朱常浩当然要回答,因为办银行这件事,是属于自己的阳谋。頂點小說,x与其藏着掖着,还不如正大光明地说出来。
“本王来说说,怎样将士绅的财富收归朝廷,不如说是成社稷。本王的这个银行,从设立之日起,就有这方面的动作,你们听了就明白了。”
“王爷,快给我等说说”,孙传庭着急地说道。
“本王的大明皇家银行,第一个业务就是指经营吸收士农工商的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钱庄。主要的业务: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等。
另一个就是负责控制大明的货币供给、信贷条件,监管金融体系,特别是要做好对以后出现的其他银行和钱庄的协调管理工作。
简而言之,这就是目前暂且挂靠在户部名下的一个货币银钱衙门。主要工作是代理国库;代理朝廷债券,银票,宝钞的发行;向朝廷给予信贷支持;保管外国货币和黄金准备;制订并监督招待有关货币的法律法规;调整存款贷款的利息,制定货币政策。”
朱常浩很直溜地说完了,但是在座的,竟然都显露出困惑不解的表情。
是的,朱常浩使用的是未来三百年以后,银行的职能,这个职能不但包括商业银行,还有中央银行。
因为观念和运营方式的不同,朱常浩明白,自己的这个大明皇家银行,不可能在一年之内遍布大明国内了。
按照当前大明国内的账房先生,还有文化氛围,这个大明皇家银行要开遍十三个布政使司,还有辽东,乌斯藏,粤西南,漠北等地,估计要三到五年的时间。
而且,也只能遍布大明所有的县治之地,其他地方也没有那么多的财务人才等其分配。
当然,这大明皇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就由朱常浩自己担任了,毕竟在大明,谁也没有朱常浩懂得银行方面的业务多,这行长职位,非他莫属。
话扯回来,朱常浩讲了这么一大套,既然大家都不明白,那就必须用当前大明人听得懂是例子来说出来。
就从存款,贷款,结算方面来给众人进行说明。
“我们大明皇家银行,以后就是存钱也要给人利息,贷款也要给银行利息。当然,这个支付结算,就是我们大明皇家银行可以接受一些私人,或者衙门的委托,来收取一些费用,例如,我们可以接受盐政衙门的委托,让盐商到我们银行里面交税,当然,盐政衙门要给我们一定的劳务费。”
“那王爷,这个支付结算分开来说,就是银行的一项大收入了”,瞿式耜惊奇的问道。
“恩,对,对于我们大明皇家银行的结算支付,本王现在整理出来八条,先在大家可以听听,当然,最好记在本子上。”
“第一个,那就是银行汇票,银行汇票是客官将款项交存当地银行,由银行签发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这样可以避免许多运送银两的不方便和不安全,便于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
第二个,叫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收款人或付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画押签字,由承兑人承兑,并于到期日向收款人或被背书人支付款项的票据;
第三个,叫银行本票,银行本票是指银行向客官收妥款项后签发给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帐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第四个,叫支票、支票是存款人画押签字的的,委托其开户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第五个,叫汇兑,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汇给外地收款人的结算方式。这个以后可以让我们的兵丁,将每月所得的饷银,通过汇兑,交给自己的家人。
第六个,叫委托收款,委托收款是收款人委托银行向付款人收取款项的一种结算方式;
第七个,叫托收承付,托收承付是一些商贾还有衙门根据契约文书发货后,委托银行向购货的商贾和衙门收取货款,购货商贾和衙门验单或验货后,向银行承付货款的一种结算方式;
第八个,对于一些儒商,商贾豪富,可以颁发信用证,信用证是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由银行凭以发行的一种赋予信用的证书。”
这八种方式说完,所有人的人基本上都听懂了,只是听懂以后,他们有一种恐惧,深深地浮现在心头,久久不能散去。
第一条,银行汇票,吸纳走了商人的财富,因为银钱的繁重和运输安全,很多人绝对会用汇票这一条道路。
第二条,有时候卖主不一定是给钱的,这一条就把卖者也圈了进去。
第三条,同一种货物,和以在一定范围内得到的利润和货币又韩航给你结算周转,麻痹的,这不就是将当地的经济垄断吗
第四给,给钱发钱,不一定由东家负责,只要东家给支票,由银行给你发钱。
第五条,所有异地做工的,或者服役的人,所获得的银饷,可以通过银行的的汇兑,给千里,万里之外的人给钱。
第六条,对于一些老赖,这银行收钱,那肯定是无往不利,毕竟银行是朝廷的,这就连一些黑恶势力的钱,都可以拿来。
第七条,这一条就可以让各地的巡检司,漕运衙门,户部各个衙门的赋税,利润收入,都要走银行这条线,这就让银行控制了朝廷的经济命脉了。
第八条,是算计豪强巨富的,其实,这一条是朱常浩针对那些世家皇族的,当你将财产存入银行后,你是方便,还没有安全银行,还可以凭借信用,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就让占大明百分之二的人口,占据百分之八十财富的人,最后将这些财富,通过信用证扔到银行,虽然方便,可惜朝廷也间接的经营你的财富,当然所有权和使用权在你手里。
最后一条,也就是第一条,吸纳存款给利息,那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钱财都给吸引进来了,毕竟谁不喜欢钱生钱啊
最终,大家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王爷所开的这家大明皇家银行,就是把天下所有的钱财都给弄到手,最后连安身立命的本钱都放在银行里面了,到时候,如果王爷一旦要对你来点什么,那你不就成穷光蛋了,这简直就是杀人不见血啊
大家差不多都知道银行的作用了,那自然支持王爷的银行大业,只是,历史上该来还会来。
因为这会,徐拂进来,递给王爷一份情报,是关于“固原乱兵作乱”的急件。
说起固原在明代陕西三边的地位,明代陕西;其地域为北方最重要的边省之一早在景泰元年;就升刘广衡为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陕西所属延缓宁夏;甘肃三地;亦予正统年间从陕西划出;三地分别专设巡抚;由陕西固原,三边总制府节制。史称西三边。
崇祯元年162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兵变的直接原因是边兵缺粮饷所致。
这急件上说道,“时边兵缺饷;乱卒乘饥民之起;相与泮澡乱卒劫固贼党。”
问题现在是崇祯初年,就饥馑遍地;不但农民;既使明朝军队的粮饷成为最棘手的问题;陕西三边饥军更是如此。
就在崇祯元年七月;陕西巡抚御史李应期上奏朝廷请求蠲税和赈济;希望朝延能拿出点残羹剩饭以施舍农民与边军但大局己不可牧拾至季世;流寇首祸于西陲;浸了蔓延;中原为之糜烂;金汤之固不足以制土崩;皈宇之广不足以猗角。
急件上也说道,参加兵变的士卒劫取固原州库的粮饷;现在遂转攻泾阳;富平;三原;明军游击也被俘虏。大部分投入农民也投入到乱兵行列。
朱常浩现在明白了,这个固原乱兵作乱,那就是个搅屎棍。
崇祯元年十一月;如陕西府谷王嘉胤等,十二月当然;在固原兵变之前;己有七月的辽东宁远兵变;十月的锦州兵变;这些辽东的就是不说了。
固原是西北边备总指挥所在;又同延绥相邻;靠近陕北;在地域上和高迎祥,大梁王等人有互溶连带关系。
固原兵变之后;反攻泾阳;富平;三原等地;对陕北己经起事的王嘉胤及正在酝酿的造反者无疑是一个声援和有力地鼓动。
就是固原兵变之余部该部连遭明督粮参政洪承畴部官兵万余人之围剿;突围后走淳化今陕西淳化。
历史上曾有这样的说法,固原贼犯耀州是固原兵变之余部崇祯三年六月;明兵部给事中刘懋曾上言,秦之流贼;非自他省;即延庆之兵丁土贼也至近年荒旱频付兵变明未农民起义之听以能声东击西;并很快发展壮大起来;是与固原兵变有直接关系的。
固原乱兵作乱虽然时间较短;但在兵变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加入了农民起义行列否则;史料记载不会说他们尽入贼党。
还有,参加固原兵变的士卒;都是比较精干者;且索质尚好,秦地山高土厚;其民多臂力;好勇敢斗,西兵皆沿边劲卒,即延缓;固原;宁夏甘肃边兵;陲劲卒固原兵变后参加农民起义者;他们都受过军事训练;有一定作战经验所以;当他们加入起义军行列之后;对于提高起义军的作战能力;起了一定的作用过一点是不可忽视。
这份急件,朱常浩看完后,才给大家说道,“唉,再这样下去,亡明者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啊,你们现在看看这份急件吧”
………………………………
从宝钞看明代商品赋税的失败(一)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发行太明通行宝钞,明代经济政治生活因之受到重大影响,学者们对此颇为重视,纷纷撰文探讨。
从源头上说,一、滥发宝钞出於财政目的朱元璋声称,发行大明宝钞目的在于“便民”。但史实证明,他的真正目的是在于财政需要。
宝钞发行之初,明朝就规定,百姓可用金、银兑换宝钞,金1两兑钞4贯,银1两兑钞1贯,但宝钞不许兑换金、银。这种单向兑换,使宝钞实际上成为不兑换纸币。明王朝依仗国家权力发行这种不兑换纸币,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洪武时宝钞的年印制量,《大诰续诰钞库作弊第三十二》透露说:“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造钞起,至十二月天寒止,尽力所造钞六百九十四万六千五百九十九锭。临奏钞数,已(被宝钞提举司和户部)匿一百四十三万七千五百四十锭,……”据此,洪武时年造钞是6946599万锭。宝钞印制量当然不等於它的发行量。宝钞依仗国家权力,通过财政支出单一渠道,被强制地投放于市场。
洪武时发给各盐司食盐工本钞数额:
盐司岁盐引(万引)每引给钞(贯)给钞总额(万锭)
两淮盐运司35225176
两浙盐运司2204251102
长芦盐运司6312252
山东盐运司14332573
福建盐运司14452578
河东盐运司30421216
广东盐提举司46821872
海北盐提举司272027
四川盐课提举司1;012*****08
云南盐课提举司71822872
陕西盐课司13152526
合计1;16314(万引)
470164
据《洪武实录》卷一五九、《明史食货志盐法》制表。从上面记录可知,洪武时全国年办盐引116314万引,应给工本钞约470万锭。
在宝钞的经常性支出中,这是最大的一笔,也是唯一的生产性支费。如果加上军兵月盐钞,洪武十七年以后仅这两项岁支钞就超出700万锭,超过了每年宝钞的印制量。除上述各项经常性支出外,宝钞还供临时性支出,包括赏赐文武官员、士兵、内外使者、工匠,以及赈灾,采购粮食、马匹等。临时性支出在洪武十九年至二十六年间达到顶峰,数量之多,实在惊人。洪武十九、二十两年,临时性支出在万锭以上,仅就《洪武实录》记载,就有上面所列的10项。还有洪武十九、二十年临时性支钞万锭以上项目数额。
时间项目数额(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