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混在南宋当权贵-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风浪。此番出征,定能凯旋而归。”

    安慰再三,上马出发。

    刘飞燕和完颜希延目送虞丰年走去,率领文武回城。

    且说虞丰年,统领雄兵十万,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直奔南宁州进发。茫茫三千里,大军苦行。

    先锋官屠恶虎、秃熊带领人马,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长驱直入,遥遥领先。三个越后终于来到镇南关外,安下营寨。次日,四更起床,五鼓造饭,平明列队,讨敌骂阵。(未完待续……)

    第390章平叛安天下(1:
………………………………

第391章 平叛安天下(2)

    自立广西王王宣手下的大将李克雄,杀出城来,与中华军搦战。秃熊一马当先,大战李克雄,只用了十多个回合,镔铁大棍抡飞李克雄手里的大枪,又一棍大李克雄于马下。

    广西兵大败,秃熊屠恶虎乘势攻占了镇南关。入城后,出榜安民,并派专人向皇上红旗报捷。

    翌日,虞丰年进城,嘉奖有功人员,并命大将范松年留守镇南关,余者继续向西南进军。

    书要简短。中华军所经之地,攻必克,战必胜,势如破竹,捷报频传,眼看离南宁州越来越近了。虞丰年心情非常舒畅,心中也骄傲道:可笑王宣自不量力,竟敢与我为仇,不自量力!等我攻占了南宁州,一定为柴排福报仇,再好好庆贺一番。想到这里,恨不能一口将南宁州吞掉。他不断传旨,催促三军速行。

    这一天,虞丰年正督军前进,忽然,先头部队不走了。他不解其意,派人前去打探。

    时间不长,蓝旗探马跑来启奏:“启禀万岁,前面有一出家道人,拦住去路,口口声声要见陛下。牛通将军不允,他便躺倒在地。牛将军命人将他抬走,可是,十个人也抬他不动。现在还在争吵,请旨定夺。”

    牛皋闻听,喝喊道:“我儿子真给我丢人,饭桶,把妖道杀了算啦,还用这般麻烦?待我去收拾他!”

    牛皋要走,被虞丰年喝住:“慢!福王不可莽撞。依我看来,这个道人必有来历,咱将他唤到马前,问个原委。”

    牛皋不服气地说道:“哼!出家人没有好东西,理他做甚?”

    虞丰年一听,笑了:“话不能那么讲,诸葛锦就是个小老道,怎么说没有好人呢?”

    “我是说,除了他之外。没有好人。”

    虞丰年知道牛皋一贯嘴硬,无理搅三分,便也不再与他斗口,传旨道:“速将道人带来!”

    “遵旨!”探马答应一声。转身而去。

    片刻,只见军兵往左右一闪,牛通领着一个老道,来到虞丰年面前。众人闪目一瞧,只见老道马前一站。相貌不凡,头上戴着鱼尾冠,上面安嵌无暇美玉,身上穿八卦仙衣,圆领大袖随风飘摆,肩上斜挎百宝囊,脚上穿水袜云鞋,看脸上,面白如玉,前额宽大。狮子鼻,大嘴巴,两个眼睛倍儿亮,五络长髯飘散胸前。手里晃着一把拂尘,一派仙风道骨。

    虞丰年看罢,暗自称奇。

    老道转着眼珠,四处蜇摸了一番,单手打问询:“无量天尊!贫道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虞丰年问道:“请问老神仙在何处修行。法号怎么称呼?”

    老道说:“贫道自幼在广西天道宫出家,法号妙善是也!”

    虞丰年又问:“仙长见我,有什么指教?”

    “贫道斗胆问一句,万岁意欲何往?”

    虞丰年答道:“去南宁州讨伐王宣。”

    “俗家征战之事。与我出家人无关。不过,今有一事,不可不奏。”

    “有话请讲,愿闻高论。”

    老道说:“如今是金秋八月,农家正在秋收农忙。万岁引兵十余万,辎重连轸数十余里。所到之处,人踏马轧,对庄稼危害极大。为此,百姓怨声载道。万岁兴仁义之师,名为拯救天下黎庶,实则却给他们带来了苦难。言行相背,此乃大不义也!贫道斗胆,冒死进言,请陛下三思。”

    虞丰年顿时对老道高看三分。可是牛皋听着刺耳,把牛眼一瞪,说道:“你这老道真来无理!自古行军打仗,哪有不在地上走的?我们又没长翅膀,能飞到南宁州去吗?糟踏点庄稼算得了什么,用不着你瞎操心!”

    虞丰年怕牛皋再说难听话,忙接过了话头:“老神仙言之有理。我本不忍心糟踏庄稼,怎奈人多路窄,进军不便啊!但不知仙长有无良策?”

    老道笑着说道:“主公果真是仁德之君也!贫道自幼生长在此地,对这里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万岁如不嫌弃,贫道愿为主公领路,既不糟踏庄稼,又可早日到达南宁州。此乃两全之法也,不知万岁龙意如何?”

    虞丰年闻听大喜,边笑边说道:“承蒙仙长惠愿。等我平定了南宁州,一定与你重修庙宇,重加赏赐。”

    “贫道不敢贪欲多求,但愿黎民少受涂炭,已是求之不得的了。”

    虞丰年命牛通拨给老道一匹快马,在前边带路。老道千恩万谢,策马而去。

    此时,牛皋又说道:“哼,我看这妖道来得蹊跷,不像善类。万岁因何听他胡言?”

    虞丰年其实也想到了,可是一来觉得为民绕路,传扬出去,有利于以后再广西开展工作,二来心里没把王宣放在眼里,心说金国都被我灭了,还怕你一个小小的王宣?

    因此说道:“福王言之差矣!人家说的俱是正理,咱们焉能不听?况且,人家至诚进言,咱却之也不恭呀!”

    牛皋还是犟着他的死理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哼,还是多长几个心眼儿为好!”

    诸葛锦最明白虞丰年的想法,附和着说道:“我看不会有什么差错,就随他去吧,我们多多提防也就是了。”

    从这天开始,中华帝**队便离开大道,绕山路而行。起初,山路还不太难走,车马辎重仍可以通行,可是到后来,山路越来越难走了。翻过一架山,又是一道岭,古木廊林,道路崎岖。军兵累得呼呼喘气,通身冒汗,一个个口出怨言,叫苦不迭,都想返回原道。

    虞丰年一看装逼装大发了,也后悔,命军兵去寻问老道妙善,问问他此处是什么地方,因何这样难走?还需几时才能到达南宁州?

    时间不长,军兵回来奏道:“禀知我主,妙善道长说,这个地方叫铜山。转过这架大山,就是南宁州。他还说,最多再走两日,便可到达。”

    虞丰年心想,如此说来,不论往前走、往后退,都一样费劲,还是继续前进有利。于是,马上传旨,晓谕三军,再鼓一把劲儿,冲过难关。(未完待续。)
………………………………

第392章 平叛安天下(3)

    到了第二天黄昏,山路变得宽阔多了。掌灯以后,大军来到一块盆地。

    虞丰年刚要传旨安营,突然间,屠恶虎慌慌张张来到马前:“启奏陛下,情况有变,那个老道不见了!”

    “什么?!”虞丰年倒吸了一口冷气,忙问道:“何时不见的?”

    屠恶虎答道:“掌灯时分。”

    牛皋说道:“嗐!我说出家人没有好东西吗,你偏不信,怎么样,我没说错吧?”

    诸葛锦道:“事已至此,后悔也无用。我看咱们往后撤吧,呆在这里,于军不利。”

    虞丰年说:“后退山路崎岖,不便行军,传我的命令。就地分兵驻守,寻找出路!”

    口旨传出,军心浮动,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正在这时,探马来报:“启禀陛下,大事不好!”

    “何事惊慌?”

    探马道:“我军的归路已被南宁州官兵截断,粮草全被劫到山外。”

    诸葛锦忙问道:“后军主将宗良哪里去了?”

    探子道:“下落不明,无法探听。”

    虞丰年听罢,额角上渗出冷汗,紧咬牙关疾呼:“快找出口,一定要冲出去!”说罢,他把御鞭一晃,双脚点镫,当先飞马在盆地中寻找出口。

    有兵丁来报,右前方有个出口,虞丰年赶去,只见韩起龙韩起凤兄弟正指挥军兵搬运石块。原来,山口已被南宁州兵用巨石和叉车堵死了。什么是叉车呢?就是装满石块的普通马车。南宁州兵把它从山顶扔到山口,左一辆,右一辆。横七竖八地交错在一起,搬不好搬,挪不好挪,是最厉害的障碍物。

    虞丰年仔细观看,见叉车、巨石已把山口封严。若想打开。谈何容易呀!可是,事到如今,怕费事也不行了。他亲自指挥三军,动手消除障碍。

    正在这时,忽听山头上锣声震耳,炮号连天。霎时间。箭矢、火铳、飞石、土炮,一齐奔中华军射来。势如狂风,疾如暴雨,直打得硝烟弥漫,火光冲天。中华军死伤惨重。鲜血染红了山野。虞丰年见势不妙,忙引兵退出险地。

    简短捷说。一夜之间,明军连冲了七次,也未冲出山口。结果,损伤了人马五、六千名,把虞丰年急得五内俱焚。暗暗自责,小瞧了王宣,错在自己。

    次日天亮。虞丰年等人才看明白。他们四周全是大山。这些山,山势险恶,立如镜面。无处可攀。山上旌旗林立,布满了伏兵,只有背面和西南两座山口可以出入。但是,两座山口都已被叉车堵死,稍一靠近,乱箭齐发。这样一来。想要出去,比登天还难。

    虞丰年看罢。不住地捶胸叫苦,对牛皋、诸葛锦等众将说道:“千错万错。都错在我身上,我小瞧了王宣,中了妖道的诡计,致使各位跟我受累。”

    诸葛锦道:“智者千虑,难免一失。诸葛亮乃古之圣贤,还错用马谡,失了街亭。何况我们君臣?”

    牛皋也说道:“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你日后多听我老人家的话就好了。如今后悔能顶何用?”他还得着理了。

    正在这时,山头上突然炮响三声,打断了他们的谈话。众人抬头观看,只见山上绣旗摇摆,闪出一簇人马。紧接着,人马列立两旁,中间露出一把销金伞。

    伞下罩定一人:头顶金冠,身披黄袍,腰横玉带,足蹬龙靴,肋佩宝剑,面如重枣,三络长须,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此人并非别人,正是广西王王宣。

    虞丰年举目再瞅,见王宣左侧站立一人:身高体壮,头戴卷檐儿荷叶盔,斗大皂缨飘在脑后,身穿大叶乌金甲,外罩青缎子战袍,面如锅底,黑中透亮,豹头环眼,燕额虎须,真好像三国的张飞再世。此人正是南宁州兵马大元帅,姓乌,叫乌黑龙,绰号赛张飞。

    王宣右侧站立着一个出家道人,正是那个领路的妙善。其实,此人并非什么妙善,真名叫张计长,绰号赛张良,是王宣手下的军师。在他们左右,还站着几十名大将,一个个威风凛凛,气宇轩昂。

    虞丰年正在观瞧,就见一个偏将朝山下喊话:“中华军听着!请你们的皇上出来答话!”

    虞丰年也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催马出阵,站到队伍最前边,仰面答道:“老子就是中华皇上陛下,尔等有话就讲,有屁就放!”

    广西王王宣得意洋洋地说道:“丰年兄安好啊,数年前我曾到临安朝拜你,可那时你根本不认识我,屈指算来,已有五载。不期在这憋死狼峪再见面,幸会啊幸会!”说罢,哈哈大笑。

    虞丰年直气得浑身战栗,面色苍白,用手点指广西王:“王宣!老子与你一无冤、二无仇,尔何故不宣而战,夺我城池?今日,你施奸计将老子困在此处,意欲何为?”

    王宣听罢,满脸奸笑道:“本王对你实说了吧!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你能自封为帝,我也能自封为帝,你是个明白人,若能依我三件大事,我便马上放你们逃生;如若不然,定叫你们都死在这憋死狼峪中!”

    虞丰年问道:“哪三件大事?”

    王宣说道:“一,你咬破中指,马上下一道血诏,以长江为界,把长江以南的地方划归我有;二,你必须脱袍让位,北面称臣,让我做皇帝;三,把你的军队如数交出,归我统率。这三件缺一不可,你想想吧。”

    还没等虞丰年说话,牛皋早就忍不住了,扯开大嗓门骂道:“放你娘的狗嘟噜屁!别说三件,就连半件我们也不答应!”

    王宣大怒:“哼,良言难劝该死的鬼。尔等已死到眼前,还敢如此放肆!来呀,放火烧山,把他们都给我烧死!”

    老道张计长急忙拦住:“大王息怒,贫道有话,要对虞丰年去讲。”

    “讲!”

    “无量天尊!”张计长口颂法号,冲虞丰年喊话,“陛下,事到如今,悔也无用。方才,我家大王所提的三件事情,听起来似乎有点苛刻,其实不然,起码能保全你们的性命。只要你认罪服输,称臣纳贡,还不失你封侯之位,这有什么不好?”(未完待续)
………………………………

第393章 平叛安天下(4)

    张计长接着说道:“话又说回来了,如今你被困憋死狼峪,已成了瓮中之鳖。那三件吗,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退一步讲,是我们大王体恤上天好生之德、不忍心将你们置于死地,才提出了那三条。只要你一点头,就算把二十万余条性命救下了。难道你忍心让那么多人马,陪着你一起送命吗?”

    赛张飞乌黑龙也大声喝喊:“虞丰年,你放明白一点。如今,尔等的粮草已被本帅截获。人以食为天,如不投降,就把你们活活饿死!”

    诸葛锦听着听着,眼珠一转,接了话茬儿:“这件事非同儿戏,我们得商量商量。现在就逼哑巴说话,我们死也不从!”

    王宣听罢,与乌黑龙、张计长耳语了一阵,说道:“好,本王就等你们一时。不过,咱可把话说清楚,侥幸是不存在的。到时候,休怪我张某翻脸无情。”说罢,带领兵将扬长而去。

    再说虞丰年。他无精打采地率兵来到一块盆地,安营下寨,挖战沟,设鹿角,把四周护好,所有将官皆到中军议事。

    虞丰年长叹一声,说道:“王宣欺人太甚!各位弟兄,有何良策,可解此危?”

    诸葛锦奏道:“贼兵把守得坚如磐石,突围断无成效。依我看来,最好是搬兵求救。这憋死牛峪从里面往外打不好打,倘若救兵前来,从外面往里打,里应外合,何愁此危不解。”

    “好!”众人听了,点头称是。

    虞丰年略思片刻。说道:“王宣已布下天罗地网,恐怕难出重围。”

    众将也说:“是啊!咱们能想到的,人家也能想到。该如何闯出去呢?”

    牛皋接过话茬儿:“嗐!活人还能让尿憋死?现在是逼上梁山,不上也得上,别的路没有哇!”

    虞丰年道:“福王说得有理。不过……谁能挺身走险呢?”

    牛皋道:“什么走险不走险的。看你说得有多可怜。你是皇上,说话就是圣旨。派到谁头上,谁就得去。反正在这儿呆着也是死,还不如死到战场上痛快呢!”

    众将听了牛皋的话,都说道:“请万岁传旨,绝不推脱!”

    诸葛锦摇了摇头。说道:“此事非同小可,不可草率。派谁突围,得慎重挑选,不能摸脑袋就算一个。个人死活是小事,主要是能把事办成。这可是关系到十多万条性命的大事啊!”

    虞丰年点头说道:“有理。军师。你看派谁合适?”

    “这个……”诸葛锦四下蜇摸了一眼,说道:“依微臣之见,此事非我牛皋牛将军不可!”

    牛皋一听就急了,他把牛眼一瞪:“牛鼻子,少胡说八道!在座的哪一个不比我强,你怎么专看我别扭?你二叔我年龄多大了你知道吗?”

    诸葛锦说道:“吓死我也不敢拿福王开玩笑。我不是当面夸奖您,福王子出世一来,每到了紧要关头。都是由福王出面解危。人们在背地里经常议论,说福王是隋唐的程咬金转世,福大、命大、造化大。除您之外。谁也办不了这种大事。请让大家说说,我提得对不对?”

    这几句话,把牛皋说得飘飘然、然飘飘,都美到云眼里去了:“啊……”

    众将也齐声附和:“此事非福王干岁不可,您就辛苦一趟吧!”

    牛皋是个顺毛驴,被大家这一顿恭维。早把“危险”二字抛到了九霄云外:“好吧!既然诸位看得起我,那我就走它一趟。不过。咱可得把丑话说到前头,此事能不能办成。我可没有把握,也许刚出门就被人家打死,也许闯营时被人家抓住。也许……这么说吧,我这一去,真是千难万险、九死一生啊,说不定会遇上什么意外。”

    诸葛锦说道:“福王千岁久经疆场,经多见广。此番突围,定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牛皋说道:“你别念喜歌了。这一回呀,我心里连一点儿底也没有。”

    虞丰年理解诸葛锦所说,闯重围与平日打仗不同,不是硬拼有本事就行,诸葛锦是看牛皋足智多谋,粗中有细,所以推荐,但牛皋年近五十,怎么能冒这个险?

    虞丰年不忍心,说道:“福王可以去,但出去搬兵可以,冲锋陷阵不能让福王冒险,这样,秃熊憨虎听令,你们二人保护福王闯重围,牛二叔损伤皮毛,回来我砍了你俩的脑袋。”

    “遵旨!憨虎,你天生一副石铠甲,要处处保护福王。”

    憨虎嘿嘿一笑:“大哥你瞧好吧,回来给我准备牛肉就成。”

    书要简短。虞丰年提笔在手,写了一道圣旨。飞调云南王岳震、泉州王赵昚,以及诸路御总兵,到憋死狼峪救应。接着,用过玉玺,用黄缎子包好,交给牛皋。

    牛皋将圣旨斜挎在身,饱餐战饭,身披重甲,从亲兵手中接过丝缰,说道:“我可要走了。诸位有什么话快点说,一会儿再想说可说不上啦!”

    虞丰年道:“常言说,‘救兵如救火’,请福王不要耽搁!”

    “这个我明白,你就放心吧!”

    诸葛锦也说道:“方才我问过军需官,现在的粮食仅够十天吃用。二叔你可算着点儿,若超过十天,恐怕咱们就见不着面了。”

    牛皋说道:“你们放心。只要我老牛活着,就不能让你们归位。那俩保驾的大个子呢?”说罢,转身往外就走。

    虞丰年率领众将,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牛皋道:“诸位留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你们还能把我送回洛阳吗?”说罢,飞身上马,朝众人抱拳一施礼,奔西南山口驰去。秃熊、憨虎紧紧跟随。

    众人恋恋不舍,又遥望了一会儿,才回营而去。

    按下众人候信儿不提,单表福王牛皋三人。他们辞别众人,打马如飞,奔西南山口而来。

    此时,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星光闪烁,月色朦朦,已到了定更时分。

    牛皋往四外观看;只见那黑乎乎的大山,手挽手、肩并肩,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般,静静地站在苍穹之下。山头上灯光闪闪,漫无边际。(未完待续)
………………………………

第394章 平叛安天下(5)

    第394章平叛安天下(5)

    不用间,那准是南宁州的兵营哨卡。再往前看,山口左右的两架大山,几乎靠在一起。上面有一架飞桥,好像两个和尚拉着手,站在那里。飞桥上风灯摇晃,火把跳跃。看样子,把守的军兵一定不少。

    牛皋看到这里,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暗暗说道:啊呀,成功与失败,就在此一举了。但愿菩萨保佑,让我老牛平安闯出虎口,搬来救兵。到那时,我定要启奏圣上,给菩萨建造大庙,以表诚心。

    牛皋心里想着,打马向前,眼看离山口越来越近了,突然,飞桥上有人喊话:“站住!再往前来,可要放箭了!”

    牛皋三人听了,不由心里一哆嗦,够戗!牛皋暗想,我是站住还是不站住呢?站住吧,就出不了山口;不站住吧,说不定就得变成刺猬。哎呀,这……他心里想着,马可没有停|无|错|蹄,照旧往前行走。憨虎可不在乎,手舞凤翅镏金镋继续往前飞奔。

    “二大爷,你跟我走,我看谁能拦得住咱们?”

    这时,飞桥上又有人喊叫道:“有人要出山口,快准备弓箭,预备——”

    牛皋听人家真要放箭,可不敢再往前走了,憨虎不怕,他怕。他灵机一动,计上心头,一把拉住憨虎,把马带住,扯开大嗓门,高声喊话:“不要放箭!我是奉命来见你们头头的,有要事相告!”

    牛皋的嗓音特别好,又高又洪亮。这一嗓子。能传出三里多地。他喊话出口,飞桥上果然没有放箭。停了片刻。才有人喊叫:“喂!你们听清楚了,不准动。若再前进一步。可别怪我们不客气!”

    牛皋抬头一看,飞桥上闪出好几十人,他们各擎着强弓、硬弩,都对准了自己。牛皋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嬉皮笑脸地冲他们一拱手:

    “弟兄们,辛苦了!在下是中华帝国的大将牛皋,奉我主虞丰年之命,来见你们广西王王宣,有要事面禀。你们可别误会。我不是来打仗的。你们看,若要打仗,能只有我们三个人前来吗?”。牛皋连说带比划,跟真的一样。

    南宁州兵听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