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教育局长-第10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向沉稳的孙红军情不自禁地搓起手来,兴奋与紧张伴随而来。他看着方圆,仿佛方圆就是这播撒希望的人,他期待着方圆能够给他指一条通往教育局党委书记的光明大路。孙红军说:“说实话,这是王书记第一次要见我。我以前被叫去的最大领导就是纪委黄书记,通过还不是直接来叫我,而是通过牛书记。如果不是方局长给推荐见过盛部长,恐怕连盛部长也只是知我名而不知我的其他方面。”方圆说:“有的时候,人是需要别人给搭一个梯子。至于有了梯子,能不能爬上楼,那么就要看自己的。”孙红军说:“方局长的情义,我孙红军都记在心里。请方局长指指路,我该怎么做。”
孙红军的态度很诚恳,调子放得很低,仿佛方圆是上级,而他是下级一样。
方圆说:“我们一起商量吧。见王书记,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孙红军说:“是呢!”方圆说:“我们分析一下,王书记见你,可能会谈到哪些问题吧?这个很重要,这样子我们就能比较从容地面对了。”孙红军说:“听方局长的。”
方圆与孙红军围绕着干部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干部廉政建设、预防腐败、东州教育怎么发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阮少修到了病房外,为两位大领导“站岗放哨”。围绕着东州教育怎么发展,方圆建议,孙红军要从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的角度出发,谈三个问题:一是东州教育需要有一个超前的行政领导者,他要年富力强,他要有相当威信,他要有先进的理念、较高的工作水平。二是东州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校长,在教师,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就像是东州5中一样,一个好教师,就会带好一个班,带活一个学科。作为党委副书记,就是要尽最大的努力为东州教育选拔好的干部。好的干部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与时俱进。为东州教育培养更优秀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办好更多的学校,教好更多的学生,让人民群众对东州教育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三是要团结。内斗,最影响教育的决策,教育的和谐,教育的发展。
方圆说:“如果王书记问你,如果你来当局长,会怎么办,我建议,你强调自己一直是政工干部,虽然长期在教育工作,了解知道,知道教育的症结,但还算半个门外汉。咱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党委书记。”孙红军说:“是的,方局长说得对。”
方圆说:“恐怕王书记还会问到我,问到翟局长。谈我的时候,多批评。”孙红军大惊失色:“这我绝对是不会做的。”方圆说:“你一定要这样说。你如果只表扬,不批评,你的党委书记就悬乎了。你肯定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但要强调我现在太年轻了,有的时候分寸把握不好,有的时候做事对后果考虑得还不充分。你就说,方圆需要有一个老成持重的同志经常给提个醒,必要的时候阻止。当然,一切都是为了东州教育事业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孙红军明白了方圆的苦恼和其中的奥妙,点头说:“虽然我不得不这样说,但我的心里,还是很敬重方局长的。”这一句话也是相当地妙,连方圆越看孙红军越顺眼。
方圆还提到了,可能要评价翟新文。方圆说:“翟新文的工作能力、大局观,都是相当了不起的,孙书记你如实评价即可。肯定要谈缺点,你可抓住一点,就是过于一言堂,对不同意见的容忍能力不强。恐怕这也是多位市委常委都了解的缺点。”孙红军说:“好。”
方圆说:“可能还要对郝丁一有个评价。要充分肯定郝丁一的人品、能力,指出郝丁一在当前遇到这么多的困难,不是他的能力和人品,而是对教育系统的特殊性了解不够,对教育系统缺乏深度的理解。”
孙红军说:“是,我一定这样说。”
方圆说:“可能还要推荐一个党委副书记人选,我的建议是曹本松。”孙红军不知道方圆为什么要推荐曹本松,不过把全局的人都扒拉扒拉数了一遍,曹本松还真是比较合适的人选。孙红军提出自己的小疑问:“其实汪兴邦一直有这个意思,想从虚职转实职。”方圆直言不讳:“汪主任的能力没得说,可是,他年龄与你相当,他长年为翟局长服务,你觉得你如果当了党委书记,能够驾驭吗?”
孙红军终于知道方圆为什么推荐曹本松了。但其实,也只有方圆自己才知道,为什么会推荐曹本松。方圆说:“曹科长年纪很大,能有这样的进步,已经是意外之喜,更不会有什么别的想法。孙书记将来如果要和我一起为东州教育事业发展做一点事的话,曹科长的稳重和谨慎,正是我们需要的好帮手。”孙红军说:“是啊!”
第二天,孙红军先赶到了市委组织部,见到了盛治仁和群峰。在盛治仁的引领下,第一次来到16层市委领导所在的楼层。当孙红军进入了王国栋内间的办公室后,发现市委常委、副市长毕全力也在这里。看起来,这还真是最后的考察了。孙红军的心怦怦地跳起来,连忙问好。王国栋走过来与孙红军握手:“红军同志,欢迎。”孙红军说:“谢谢王书记。”毕全力走过来:“孙书记,欢迎。”孙红军说:“谢谢毕市长。”王国栋说:“到隔壁小会议室吧。”
市委书记的办公室旁边,有一个小型会议室,能容纳七、八个人开会或座谈。王国栋、盛治仁、毕全力坐在一边,孙红军坐在了另一侧,还真有一点三堂会审的感觉。孙红军定了定神,等待领导们的提问。
王国栋笑着说:“我看红军同志还是有些紧张。大家就是随便聊一聊,我和盛部长、毕市长,也想通过你这个教育局党委副书记,了解一下东州教育的情况。”孙红军说:“我一定如实汇报。”王国栋说:“好,要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果然,与方圆设想的思想差不多,王国栋从干部队伍建设的角度入手,切入了话题。整整一个下午,整整一个晚上,孙红军都在消化与方圆交流的共识,都在反复看自己所写的两份材料。孙红军从开始的略微紧张,慢慢放松下来,虽然不是侃侃而谈,但谈干部队伍建设,谈教师队伍建设,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谈预防腐败重在机制建设,谈扩大监督的参与度,从党内监督拓展到党外监督,社会监督,让王国栋、盛治仁、毕全力都频频点头。
王国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很显然,他对孙红军的真正第一印象还是相当不错的:业务熟练,善于思考,恪尽职守,敢于创新,步子稳妥,思路清晰,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党委副书记。现在,开始真正地考验了。王国栋说:“红军同志,你对方圆同志怎么评价?”
此刻的孙红军,就像是看到了剧本,想起了台词,心态完全放松下来了。孙红军说:“王书记,我怕我说不好。”王国栋说:“大胆地说,客观地说。我们的谈话,就属于私下交流。”孙红军说:“那我就把我的不成熟看法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觉得,方局长是东州教育近年来涌现的非常难得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他是东州教育的希望,不久的将来,如果可能,东州教育会有新的历史性突破。”
孙红军从王国栋、盛治仁的脸上读出了微微的失望,感叹方圆算得真准。孙红军说:“但是,我认为在方局长为东州教育做贡献的道路上,他还需要进一步地锤炼,需要必要的监督,需要经常地提醒,因为无论是年龄上讲,还是从阅历方面看,方局长离着成熟稳健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王国栋看了盛治仁一眼,点了点头。盛治仁说:“你具体说一说。”孙红军深情地回忆了方圆在过去几年为东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让王国栋等三人也重温这段历史。孙红军说:“像方局长这样的优秀人才,如果能够放到教育的重要岗位,一定会让教育有更光明的未来。但是,因为还欠缺成熟,考虑问题的时候有时会不够周全,对于印象不好的干部,好恶都写在脸上,这会让方圆同志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许多同志的感情。在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个对党忠诚、对教育负责的同志提醒他、监督他、约束他,让他在体制的框架内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突破体制,信马由缰。”
孙红军把话说到王国栋的心里去了。王国栋说:“红军同志说得真好,我们每一个同志做事,都要自觉地在体制的框架内,而不能超越限制,自我膨胀。红军同志,听说你在教育局党委会上,三次阻止方圆的提名,而其他党委成员,包括翟新文同志、郝丁一同志,都没有反对方圆的提名。你是怎么想的?”孙红军说:“我当时想的就是,怎样做有利于工作。我反对陈秋苹继续留在东州5中,是因为陈秋苹因为长得漂亮,又是办公室主任,给方圆同志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继续留在5中,不利于方圆同志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王国栋说:“方圆与陈秋苹之间有特殊关系吗?”孙红军说:“据了解,方圆对陈秋苹的工作是比较满意的,但仅限于工作。至于陈秋苹是不是暗恋方圆同志,这个就不好说了。我坚持把陈秋苹调离5中,也是有预防腐败的考虑。”王国栋说:“你做得对。党和政府培养一个优秀人才不容易,党管干部,不但要管,更要关爱,要防止优秀人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孙红军说:“我一定牢记王书记的教诲,该直言的时候一定会直言。反对在有的时候其实更是一个对同志的关心。”王国栋说:“盛部长,红军同志的话里,包含着辩证法啊!”盛治仁说:“是啊。红军同志,还有两次反对提名,你是怎么想的?”孙红军说:“我第二次反对那红调离5中。那红同志是一个艺术专长突出,但也有很多小毛病的同志。她好虚荣,爱显摆,喜欢把功劳记到自己的身上,遇到责任有的时候会逃避。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这样的同志。我之所以阻止方圆同志调离那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东州5中的工作还需要那红。那红有艺术特长,东州5中正在大力彰显艺术特色和科技特色,需要有那红这样的同志来强化艺术教育的广泛深入开展。第二个是提醒方圆同志要有容人之量,每一个同志都是有缺点的,作为校长,要做的不是把有缺点的同志赶走,而是要扬其长,避其短。方圆同志最后能够听取我的规劝,本身就说明了方圆同志是一个胸襟宽广的同志,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同志。”
嘿,本来是自我表扬,现在又给方圆小小表扬了一次。
孙红军继续说:“第三个原因是,那红一些缺点造成的名声比较响,其他学校的校长没有人愿意接收这么一个副手。想来想去,还是方圆同志能够驾驭得了。其他学校都不要,那就把这个困难交给方圆同志处理吧,这本身也是对方圆同志的锻炼与考验。”
王国栋、盛治仁、毕全力都笑了。王国栋笑着说:“你呀,你呀……”孙红军说:“王书记,我分管组织工作,我其实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王国栋说:“不,你做得很好,也很对。做什么工作都很不容易,安排教育的人事当然也有很多的困难。我当市委书记,感受很深。我相信,盛部长、毕市长也同样感受深刻。红军同志能够如此稳妥地找出比较合适的办法,是一个合格的党委书记呢!”
毕全力心里不是滋味,说:“听说那红还让退下来的马顺田同志到教育局,求郝丁一、翟新文等同志,要求不调那红离开5中。有没有这回事?”
孙红军说:“有这回事。但我在分析那红去向的时候,是不会把马顺田老书记的请求摆在最前面的。如果工作需要,该调还是一定要调,不会因为马顺田的求情而改变。为什么那红留下,确实有马顺田老书记因素的影响,马顺田老书记这么做,让其他学校的校长更不敢接收那红,谁也不愿意接收一个不听指挥甚至想当慈禧的太上奶奶呢!既然如此,那还不如留在5中,让方圆同志在领导那红同志的过程中,磨砺品格,促进他更早地成熟,从而能够为东州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国栋以孙红军简直是太满意了。看看毕全力,王国栋心里多了几分轻视:工作能力不突出,心胸不开阔,只是仗着特殊的系统出身,加快了仕途进步的速度。但境界与能力,根本达不到一个副市长所应具备的素质,这一点比宋云生也有很大的差距。宋云生再差,工作能力摆在那里,确实是难得的干将。而毕全力,有什么专长?
王国栋说:“红军同志说得真好。我听说你还反对方圆提拔本校的教导主任?”孙红军彻底放开了,他感受到了王国栋的欣赏,决定说得更透:“是的,王书记。作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必须要站在全局全系统的层面来考虑干部的调整。在过去的一年,东州5中有5位中层提拔成副校长,这在全市72所局属中学里绝无仅有。在暑假,又有一位副校调到68中主持工作,又从5中为68中提拔了一位副校长。这算起来就是6个副校,其中还有一个常务副校。作为分管干部的副书记,我们还要考虑另外71所学校校长、书记们的感受,要考虑另外71所学校的中层干部的感受。不能让他们以为,别的学校当教导主任,当办公室主任,就没有机会提拔,这会影响到教育的和谐稳定,影响到其他学校中层干部的积极性。”
王国栋越看越喜欢孙红军,说的话越听越符合党的组织原则,越听越觉得孙红军的大局观、党性立场,都相当不错。
孙红军说:“另外,教育的活力要增强,重点在教育人才的流动。如果东州5中的副校都从东州5中提拔,变成了自我繁殖、近亲繁殖,其实对东州5中的长远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只有从其他学校调入新的同志,才能为东州5中引入活水,而不会造成一潭死水。”
王国栋情不自禁地给孙红军鼓掌。盛治仁、毕全力也鼓起掌来。
孙红军说:“王书记,盛部长,毕市长,我是有一说一,心里就早这么想的。如果说得不对,请领导多批评。”王国栋说:“你说得很对。如果每一个部门的党委书记都能像你这样去想问题,那么东州党和人民的事业何愁不兴旺?”孙红军说:“当然,这也要充分肯定方圆同志开放的思维、宽广的心胸。我只是一个党委副书记,虽然我想阻止,但如果方圆不接纳我的意见,我想,最后的结果或许不是从外校调入了三个同志进入5中,一个党总支书记,一个副校长,一个工会主席。方圆同志能够同意我的意见,更说明了方圆同志虚心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说明了方圆同志是站在工作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我很敬佩。”
王国栋说:“两好搭一好。盛部长啊,你给市委推荐了一个好干部啊!”盛治仁说:“是红军同志自己做得好,是红军同志很出色。”王国栋说:“红军同志,假如市委把更重的担子交给你,你有信心做好吗?”
孙红军内心激动万分,但想起了与方圆达成的共识,他压住激动的心情,平静地说:“王书记,我一直在教育局从事的都是党务工作,组织工作。虽然天天在教育上,对于教育的行政工作,对于教育发展的规律,对于东州教育该如何发展,我还是一个门外汉。如果组织上一定要给我加担子,那么我就算是头拱地,鞠躬尽瘁,也要努力地去做。但就怕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王国栋说:“市委倡导的是人尽其才,肯定不会让你去从事行政工作,肯定是要发挥你的特长。红军同志,如果你不再担任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后,让你来推荐一位新的党委副书记,你觉得谁合适?”
孙红军惊叹,方圆想的,跟现在的节奏几乎完全一样,只是缺少了评价翟新文和郝丁一的环节。孙红军想了一会儿,说:“报告王书记,我觉得现在的政工科长曹本松同志比较合适。”王国栋说:“这个不是近亲繁殖吗?”孙红军说:“曹本松同志担任政工科长才一年的时间,之前一直担任教育局的体卫艺科科长。曹本松同志今年接近50岁了,比我还大不少。如果从情感上讲,没有一位领导希望副手资历比自己老,年龄比自己大,因为这样的副手在领导起来的时候有相当的困难。但是,王书记让我推荐,一定是希望我能从工作需要的立场上来推荐。所以,虽然曹本松同志年长,但他的人品,他的党性修养,都可以充分肯定。在担任政工科科长一年的时间里,教育局的党务工作扎扎实实。更重要的是,曹本松同志谨守本分,保密意识强,权责分得清。如果他来担任党委书记,以他的年龄,以他老成持重的品格,一定会成为新任党委书记和局长的得力帮手,对东州教育事业的发展,肯定是有正面的作用。”
王国栋点点头:“好,今天跟红军同志的谈话,我收获很多。红军同志,安心做好你的工作。我想说的是,东州教育需要你这样的同志,市委需要你这样的同志!”孙红军站起来,冲着三位领导深深鞠躬:“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希望与重托,恪尽职守,全力以赴。”王国栋说:“希望你能保持本色,不管是谁,只要做有损于东州教育的事情,就坚决抵制。”孙红军说:“一定!”
王国栋站起来,伸出手,紧紧地握住了孙红军的手。王国栋感到了孙红军手的坚定有力,也感觉到了那微微的颤抖。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2030、拼“爹”
read336();
百度搜索本书名+看最快更新
'第3章 第三卷局长之路'
第136节
东州市教育局新学期会议,在方圆缺席的情况下,在奥运会前夕隆重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毕全力出席会议,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孙红军主持会议。会上,党委书记郝丁一宣读了人事任免的决定;翟新文作了过去一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和新学期工作部署的报告,同时,会上颁布了《东州市教育局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意见》。这是一次隆重的大会,团结的大会,成功的大会,为东州教育在秋季新学期开学前指引了光明的前景,正确的方向。
方圆在部队医院的病房里,接到了盛治仁打来的电话。盛治仁关切地询问了方圆的病情,嘱咐方圆好好养病,不用担心党校的学习,会安排方圆进入下一个批次的党校学习班再学习。盛治仁说:“郝丁一同志即将离开教育岗位,小方你是局党委成员,我现在代表组织部征求你的意见。”方圆说:“我一定会站在有利于东州教育发展的立场,公正客观地向盛部长推荐。”盛治仁说:“要的就是这个态度。因为组织部还要征求其他班子成员,以及有关市领导的意见。小方同志,你认为谁来接替郝丁一同志比较合适?”方圆说:“我推荐两个人选,谨供部长参考。”盛治仁说:“好,你说吧。”方圆说:“我推荐的第一人选是孙红军副书记。孙书记长期在教育局从事组织干部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也非常熟悉东州教育几百个科级和副科级干部的情况。同时,他人品端正,党性修养好,为人公正,在教育局有较高的威望。应该说,孙书记任党委书记,比郝书记要好。不是说郝书记没能力,也不是说郝书记人品不好,关键是郝书记不熟悉东州教育系统的情况,到现在恐怕连教育局直属学校的校长和副校长都没有认全吧?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为东州教育事业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干部。郝书记的劣势,恰恰就是孙书记的优势。”
盛治仁说:“是啊!不熟悉有关的人和事,又怎么能做好工作?不过,小方,我可是听说孙红军同志在局党委会议上,对你的建议提出不同意见。”方圆说:“部长,这件事是有的。在前几天召开的局党委会议上,孙书记否定了我的多个提名,而且还是5中的提名。否定谁谁心里都不太好受,但是部长让我推荐的是合适的局党委书记,而不是推荐谁是我的好朋友,谁和我走得近,我必须站在谁当局党委书记最有利于东州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来推荐,不能因为孙书记曾经反对过我,而不推荐他,因为他确实很合适。”
盛治仁在电话的另一端忍不住点点头:“好,小方你这个态度,要的,要的。那么你推荐的第二人选是谁?”方圆说:“我推荐和平副局长。”盛治仁说:“为什么推荐他?”方圆说:“我推荐有三点理由:第一,他本身就是正处级干部,任党委书记是平级升职;第二,他长期担任部队的政委,本身就是搞党务、搞组织的,在组织人事方面经验非常丰富;第三,他现在干分管体卫艺科的副局长,却存在着业务不熟,难以驾驭的问题,干着比较辛苦。”盛治仁说:“是啊,和平同志一直是部队的政工干部,工作经验没得说。可是,他同样也不是很熟悉东州教育的人和事。”方圆说:“那么和局长是不是转任党委副书记,更有利于发挥他的专业特长。上面有熟悉业务、熟悉人事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