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子这才点了点头,令宋典将那两篇奏文递给了贾诩与荀攸,说道:“二位好好看看这些,另外,往后几日,便将其中内容讲述给太子罢,过段时日,朕会亲自询问他。。。”,这不仅是要考察太子,也是要考察这两位太子太傅啊,荀攸与贾诩领命,天子有些无奈的看着太子,说道:“这些时日,因为你两个弟弟,朕也没有太多召见你。。。。”

    “可是,你若是敢耽误你的学业。。。。”

    “孩儿不敢!”太子连忙说道。

    天子这才点点头,坐在了一旁,看着荀攸,说道:“你继续教。。。”

    一旁的王越,连忙又后退了几步,荀攸在天子的注视下,还是有些紧张的,教课也没有方才那般流畅了,有些磕磕巴巴的,将内容讲述完毕,一旁的贾诩上前,他似乎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直接从楚汉这段史诗讲了起来,就好似在讲述故事,他也不怕天子在场,将很多敏感,甚至对太祖不敬的内容,也一一讲述给了刘辩。

    当他说起了太祖战败,将惠帝扔下车之类的事情的时候,荀攸吓坏了,浑身都在微微颤抖着,这厮是真的不怕死啊,他有些畏惧的望向了天子,没有想到,天子没有半点的不悦,反而也是津津有味的听了起来,太子听到这些事,脸色抽了抽,有些狐疑的看向了天子。

    “若是阿父,会那样做么?”,太子心里想着,又暗自摇了摇头,自己这般讨喜,想来阿父是不会如此的。

    可是天子根本没有注意到太子的注视,他瞪大了眼睛,紧紧的盯着贾诩,听的入了神,脸上甚至还有些激动与喜悦,当贾诩讲到了两军对垒的精彩处,天子险些激动的拍起手来,这讲述故事的方式,像极了一位故人,天子在此处坐了两个时辰,都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一大一小两个胖子,就静静的坐着,听着贾诩讲述史实。

    贾诩讲史,并不是将大段的文献念出来,而是犹如讲述着一件亲眼所见的事情,在他的口中,太子与天子都几乎能看到两军正在战场上疯狂的厮杀,而各种将星辈出,都在为了争夺天下而厮杀。

    贾诩讲完了今日所要说的内容,缓缓停住。

    “善,刘公!!”

    天子笑着说道,忽然,他一愣,脸色很快便恢复了原先冷漠的模样,缓缓起身,说道:“恩,不错,好生教导太子。。。”,天子离开了,众人大拜恭送,太子却有些不解,抬起了头,看着贾诩问道:“阿父方才,可是说了什么刘公?”

    “刘公何人耶?”

    “唉,乃是一位大贤。。。”荀攸摇着头感慨道。

    天子走出了东宫,有些茫然的抬起了头,看向了蔚蓝的天空。

    “师君,刘公,望你们的在天之灵,佑我大汉江山。。。。”

    雒阳,闻人府

    闻人袭坐在书房内,手持笔,皱着眉头,不知书写着什么。

    忽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闻人袭抬起了头,有些疑惑的看着,莫不是出了什么大事,一人推开了门,只见那人浑身漆黑,只能看到一双明亮的眼睛,要不是已经习惯了马均这个模样,闻人袭只怕当场便要被吓得跳起来,闻人袭无奈得说道:“这几日,你已经烧毁了我两处房屋了。。。”

    “我府总共三处屋啊,我都已经住进书房了,你为何还是不放过我呢?”

    “师君,我做成了,我做成了!”马均激动的高呼着,手中举起一块黑黝黝的石块,大笑着说道:“有此物,百姓再不惧寒冬矣!”,闻人袭双手压着木案,用尽全力,才勉强起了身,有些好奇的走到了他的面前,仔细的盯着他手中的石炭看了片刻,忽然捂住了心口,咬牙切齿的说道:“为了这般小的物什,你竟烧了我两处屋!!”

    “师君,这初次做出来之后,日后是能做出更多的!”

    “你还想再烧两屋??你是要我露宿街头是不是!”闻人袭大骂着,举起了手中的拐杖,猛地砸在了马均的头上,马均见到这情况,也来不及解释,转头便跑,闻人袭痛心疾首啊,自己为何要将这厮从凉州带回来,造孽啊,我花了一千三百四十六钱买下的屋子啊!!


………………………………

第0314章 朕想静静

    马均将他制作的,或者是加以改良的墨炭交给了闻人袭,并且当场进行实践,原本燃烧并不完全,也不能起到多少御寒作用的墨炭,却在火炉里剧烈的燃烧起来,几个小块的墨炭,已经不逊于等量的柴火了,当然,或许燃烧的威力并没有柴火大,可问题是,在寒冬季节,边塞地区,使用这样的墨炭自然是要四处捡柴火要方便得多。

    并不是所有地方,四个季节都能找到可以砍伐的树木,山川水泽,当这个年代,是私有的,属于封地里的王侯或者是庙堂里的天子,另外,寒冬时节,柴火就更加难找了,马均的墨炭,若是能够大量的生产,送到四方,显然对于即将到来的寒冬,有很好的抵御能力,不过,若是成本过高,对于平民百姓而言,就不算是善事了。

    至于马均是如何做到的,如何进行了小小的改进就能让墨炭变得燃烧威力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的,闻人袭是半点不知晓,哪怕马均已经给他解释了数十遍,他也依旧是一头雾水,为了不在弟子面前失去脸面,他也只能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点着头,马均有些欣喜的说道:“此物当献天子!”

    闻人袭带着此物,再次到了皇宫。

    宋典亲自出来迎接他,天子看着他身体有所好转,心里格外的欣喜,拉着他的手,与他面相而坐,两人面相而坐,天子先是问道:“闻人公,身体可还安康?”

    “多谢陛下关怀,臣已无碍!”闻人袭答到。

    天子点了点头,又与闻人袭寒暄了片刻,方才问道:“闻人公前来,不知是有何事啊?”

    “为此物!”闻人袭从怀里拿出了一个被麻布包着的物什,轻轻翻开,露出了里面那块墨炭,浑身漆黑,结在一起,黝黑发亮,天子认真的看了片刻,有些疑惑的问道:“这可是墨石?”

    “正是,陛下可知,此物是用以何事的?”

    天子大笑着,说道:“闻人公莫要小看了朕,朕幼时家贫,也曾见过此物,此物乃是放置与炉,以火折燃烧,有御寒之用,朕说的可对?”,闻人袭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

    “闻人公是想要朝廷用此物?”

    天子有些疑惑的问道。

    “陛下,臣也知晓,此物燃烧极慢,大不如柴火,采取又极为不便,却是文人士子多爱此物,加以雕琢,只是,此物绝非凡品,乃是臣之不肖弟子马均所做。。。。”闻人袭又讲起了此物的种种妙用,天子一听,双眼顿时冒出了火光,他连忙大叫道:“宋典!”

    宋典急急忙忙的赶了过来,天子指着此物,叫道:“带一炉前来!”

    没过多久,宋典便取来了一个小的手持烧炉,放在了大殿之外,天子也不顾帝王威仪,手里接过墨石,便直接丢进了火炉之中,又令人上了火,没过多久,炉里便燃烧起了火焰,不是很剧烈,但是当天子将双手伸到了火炉外的时候,还是能感受到那股热意,天子咧嘴笑了笑。

    “闻人公,此物是如何制成的?耗费可高?”

    “这。。。还得询问马均。”

    “那你为何不带他前来呢?”

    “他一介罪人,不敢前来。”

    天子一愣,随后才想起了闻人袭曾举荐马均的事情,马均还是个半大小子的时候,天子就已经与他相识了,记得昔日,他还曾经想要雕刻文字,天子摇着头,说道:“若是此物能大用,朕赦免其罪,你速速令人将他带来。。。”,闻人袭做出有些为难的模样,说道:“臣不知以何身份带他前来。。。”

    “哈哈哈,你先将他带来,白身入宫,未必白身出。”

    闻人袭立刻派人前往自己家中,将马均接到了宫中,马均看到了前来的阉人之后,心里还是有些紧张的,他本以为天子不会召见自己,立刻做了准备,翻出了家里唯一干净的衣裳,穿戴整齐,便随着阉人进了宫,当马均有些慌张的站在天子面前,拱手行礼的时候,天子还有些愕然。

    他只记得当年,那个胆小懦弱的小家伙,一转眼,此子都已经立冠之年了,这时日,过的还真是快啊,天子感慨了一声,上下打量着马均,闻人袭更是瞪大了眼睛,往日都是灰头土脸的这厮,今日竟穿的如此整洁干净,唉,不对,他身上这套衣物,怎么与自己留在家中的那般相似呢?

    闻人袭越看越像,马均看了他一眼,有些尴尬的笑了笑,他自己的服饰,在之前做事的时候已经脏乱的不成样子了,若是穿那身前来,岂不是对天子不敬?

    天子问道:“你可还认得朕?”

    “陛下,臣不敢忘。”

    马均低着头说道。

    “哦,你这嘴也变得利索了,好,来,讲讲这墨石是如何制成的吧。”

    “陛。。陛下,臣曾以火烧诸物,有的早燃,燃烧之速不同,臣经屡次试验,若是去除墨石之中。。。”马均讲述了起来,天子瞪大了眼睛,朕还真是自找罪受啊,先前找刘洪便是如此,这厮也是如此,不讲人话啊,他有些尴尬的偷偷瞄了一旁的闻人袭,这厮竟然摇头晃脑的,看起来对马均的话语身为了解的样子!

    天子咳了咳,说道:“原来如此,只是不知,制作之成本,可会太高?”

    马均有些狐疑的看着天子,说道:“陛下,我方才讲过,只需简单的冶炼一番,便可。。。”

    “哈哈哈,好,好,若是以此物,供以边塞受灾之民,与国与民,都是大善!”天子起身,走到了马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又称赞了他几声,等天子称赞完了,闻人袭瞪大了眼睛,原来,在马均的肩膀,留下了两个黝黑的手印,天子显然也是注意到了,看了看自己的手,双手漆黑。。。。

    “我的衣服啊!!陛下,这可是臣之祖父留给臣的啊!!”闻人袭嚎淘大叫道。

    “哦?是你的?好了,莫要如此了,宋典,稍后给闻人公拿些钱。。。。”宋典点了点头,天子要他拿钱,自然不是要他掏钱,而是要动用皇室的钱财,闻人袭又有些委屈的望着天子,说道:“为了炼制此物,我家中三屋都已被烧毁,如今,我师徒二人,家徒四壁,连个居处都没有。。。”

    “唉,朕知晓了,你现在便去何公府邸周围,选个屋子,入住罢,朕会让宋典陪你过去的。。。”

    “多谢陛下!”闻人袭笑着点点头,便与宋典一同离去了。

    天子看着他离开,有些无奈的摇着头,对马均说道:“闻人公啊,极有才华,可就是。。。有些吝啬啊,想来,你整日跟随在他的身边,也是受苦了。。。”

    “陛下,臣并未受苦,师君待臣很好。”

    天子满意的点着头,尊师重道,可用也。

    “只是,陛下,臣也没有居住的房屋啊。。。长期劳烦师君,臣心里惶恐不安。。。”

    “好了,你也勿要多说了,赶快去跟上宋典罢。。。朕想独自烤烤火炉。。。”

    ps:听闻老狼的一位小书友沐月,明日准备高考,在这里,老狼祝你高考顺利,梦想成真,加油!8)


………………………………

第0315章 建宁大帝

    建宁十四年,十月

    全国各地都开始了采取墨石,这种原先不受重视的石料,首次成为了与铁铜同等的矿产,在并州,很快就被当地官吏发现了极大批量的墨石,另外,在全新的贺州,同样发现了巨大规模的墨石,这两州之中的太守们,也并不愚钝,他们靠着朝廷发下来的技术介绍,开始提炼长时间高温燃烧的墨石。

    之后,便是卖到了周围那些不出产这些墨石的地区,在冀州一些地区,这些墨石已经卖到了与粮食同等的地步,不过,庙堂很快就反应过来,虽然没有直接禁止州郡之中的这种交易方式,可是却明确规定了官衙不能参与商贸活动的禁制令,又规定了墨石的价格,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即将迎来寒冬,郡县们都在准备快要到来的寒冬,庙堂对此事也是重视,派出了一些御史前往北地巡查,另外就是增加了一些地方都邮的人数,加以督促各地的官吏。

    很快,进了寒冬,各地都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雪灾,不过,好在官吏们都上心,及时的赈灾,才使得这些地区没有出现大量的伤亡,随后,墨石的作用也是体现了出来,价格并不高的墨石成为了北地百姓所必备的一种物品,马均甚至还为这些百姓设计出了一种新的火炉,这火炉与床榻是相连的,一个火炉就能够让整个屋子热起来。

    说是火炉也不合适,他只是改变了一些火炉的摆放位置,他本来是想要镂空墙壁的,可是寻常百姓的家中,若是镂空了墙壁,连上火炉,只怕会承受不住,出现崩塌的情况,马均为了能够更多的照顾到贫民百姓,特意想出了镂空床榻的方法,在建立了这样的两个功劳之后,天子赐予了马均官职。

    给了他议郎,却没有再召见过他。

    过了年,到了建宁十五年。

    天子登基的第十五个年头,庆幸的是,大汉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雪灾,冻死的牲畜是有的,可是没有接到各地有百姓冻死的噩耗,对于这样的成就,天子洋洋自得,而汉中郡里的商贾们,与凉州商贾们也做起了春时便要赶往贵霜的准备,汉中地区的变化,引起了益州商贾们的注意。

    他们并不知晓汉中商贾们与庙堂的谋划,静静的观察着。

    大汉的户籍数量在疯狂的增加,在太平盛世下,人口的增加还是非常的恐怖的,先前,王符曾提议,为了避免世家大族私藏户籍,要隔五年进行一次天下性的户籍普查,这项规定在建宁六年定下,到如今也不过是经历了两次的大普查,到了明天,又得要进行一次了,天子心里对此事也是有些憧憬的。

    在农耕方面,大汉的耕地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深度的开发北方,大规模的开发南方,这两个决策让大汉迅速获得了大量的耕田,如今的民屯,已经渐渐走向了衰亡,这是因为北方大多地区的耕地已经逐渐趋向了饱和,王符多次上谏,要求天子开放一些属于天子的山泽鱼盐之地,让百姓能够继续屯田。

    天子还没有允许,只是让出了一些地区。

    百姓们有了耕地,原先占据着大量耕地的豪强与世家,不是受到了打压,便是直接被强制移民,到达了凉州,贺州,新州等地区,这些大量的耕地让给了百姓,这才让整个北方都迅速的富足起来,至于南方,则全是王符一个人的成就,他在扬州的各项政令,被荆,交,扬等州的太守县令们所采用。

    这才让南方获得了开发。

    尤其是邢子昂,他通过水路,大规模获取了苦力,通过他们进行对扬州等地区的开发,这些人在死亡的威胁下,进展迅速,为扬州开垦出了大量的耕地,抓捕了很多的野兽,填平了沼泽,他继续施行王符所留下的各项政策,让扬州的生产与日增加,南方的大规模开发,三州之地,已经找到了富裕之路。

    北方,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原先被认为是蛮夷之地的并州,贺州竟出产了大量的墨石,在进行对墨石的采取过程之中,竟然又发现了大量的铁矿,这让两州迅速一跃而上,贺州甩开了新州很多倍,阳球极为愤怒,可是新州就是没有这些矿产,他也没有办法,为了能够不被卢植超过,他苦思许久。

    方才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他在新州内建立了很多的马场,箭场等等,他开设这些,是为两州之外的士子们提供的,这些士子们可以在此处学习马术与箭术,因为这里少人烟,土地辽阔,这些士子完全可以在此处体会到纵马射箭,逍遥原野的乐趣,他还放出了消息,日后朝廷在考核的时候,是要进行马术与射术的考核的。

    新州刚刚建完马场,阳球又安排了一些牧民,来担任这里的主管,这个时候,卢植拍手叫好,草原?我贺州也有啊,于是,他立刻便在贺州建立了与新州一模一样的马场箭场,同样用了贺州的牧民,阳球听闻到这个消息之后的表情,外人是不清楚的,只知道他亲自赶到了贺州,与卢植进行了一场非常友好融洽的交谈。

    这场交谈的最终结果,是眼眶青肿的卢植微笑着送走了缺了几颗牙齿的阳球。

    大汉天下,各个州郡的形势一片大好,扬州靠水运,交州,荆州靠开发耕地和外贸,冀,青,兖,豫靠驰道与大量的耕地,并,贺,新靠矿产与士子外游,幽州靠与三韩之间的贸易来往,凉州凭借着极为良好的地理优势,成为了大汉大规模对外贸易的桥头,西域更是不用提,光是棉种植,就已经能够承担西域驻军的军事费用了。

    只有三韩地区,苦苦未能取得进展。

    幽州刺史陶谦,因为一直没有能获得对辰,弁二郡的行政监督权,与曹操很是不对付,幽州开始富裕起来,可是三韩还是没有多大的进展,曹操当然在陶谦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天无绝人之路,在代国与平县周围,曹操竟然发现了大量的墨石,铁等矿产,这项物资,堪比在并州地区所发现的,这让曹操极为的开心。

    三韩之地,这些年通过大量的罪犯移居,以及普及大汉儒学,使得辰王都有些不认识面前的三韩了,这里越来越像是大汉的某个郡县了,曹操是个能臣,他行事颇为狠辣,可是对百姓又极为亲善,四处安插亲信,彻底架空了本来就有些难堪的辰王,又借着世子谋反的理由,撤除了马韩王室的兵权。

    重用了一些倾向大汉的三韩大臣,又号召各地的士子们前来,宣化儒学,教化百姓,他竖起了圣人的旗帜,在全国内大建孔庙,以儒学来牢牢的控制住了三韩,三韩在他的带领下,缓缓的改变着,当然,不时也有民乱发生,不过在这样悬殊的力量对比下,他们根本掀不起任何的浪花。

    就连唯独剩下的益州,也即将要通过外贸诸事,来得到发展的机会。

    谁都不会忘记,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

    建宁盛世,天子只是登基十五年,却做到了足以被后人称赞千年的成就。

    天子坐庙堂,宇内天下安。

    正在这大汉蒸蒸日上的时候,南方却频繁传来了噩耗。

    bq


………………………………

第0316章 王符之过

    建宁十五年,元月

    三日,江陵民乱,击杀县令,被郡县士卒镇压。

    八日,长沙民乱,杀县尉以及从吏。

    十五日,柴桑民乱,游缴贼曹伤者十余人。

    十七日。。。

    南方不断传来的噩耗,让整个庙堂都沸腾起来了,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让荆,扬,交三州如此频繁的出现小规模的民乱,官吏死伤极多,还在与日增长,为了阻止事态继续恶化,邢子昂派出了精锐的水师以及扬州士卒们到各处进行驻守,南方诸多官吏们都有些忧心忡忡,甚至都不敢出门。

    消息传到了雒阳的时候,天子暴怒,天子有心要调查南方之事,可是一时间却找不到可以派遣的大臣,作为司空,闻人袭应该是前往南方的不二人选,可是闻人袭并未彻底康复,身体还是不甚安康,天子一时间也不敢将他派去南方,生怕他到了南方之后,便再也不能回来了。

    不能派遣司空,其余王符,袁逢也是身负重任,还不能轻易的离开雒阳,太尉张温却一直提出想要率领南军前往南方,天子并没有答应,若是他去了南方,只怕会引起更大的民变,必须要派出一个有厚望,深得百姓敬佩的官员赶往南方,思索了许久,终于有了人选,派蔡邕前往。

    蔡邕,本身就是天下大儒,又曾参与石经,甚至连何公当年编著启蒙篇的时候,蔡邕也是有所参与的,如今天下大儒,郑玄与蔡邕是齐名的,蔡邕这个人本身能力又不错,因此,派他前往南方巡查,是最为合适的,天子直接令他率领一营北军人马,前往南方巡视,主要就是搞清楚南方民变的主要原因。

    各地官吏都有上奏,告诉天子事发的原因,不过,天子还是不太信任这些人,想要派出心腹亲自去看一看,了解真正的事实,在天子登基之后,各地虽然也有偶尔的民乱,可是从来没有如此频繁的发生变故,天子心里有些担忧,朝中大臣们却认为,这完全都是王符的过错。

    他们发现,这些被杀被伤的官吏们,大部分都是通过科功与考核制担任的官员,这些有才无德的官吏们担任各地的父母,引起了百姓的愤怒不是很正常的麽?天子也时常听闻这样的说法,不过,他有些想不通,若是因为这些官吏们的不德,那么扬州之地呢,扬州先是被王符所管,随后又到了邢子昂的手里。

    按理来说,有邢子昂在那里,官吏们有过失,他应该是能够发现的才对啊。

    在邢子昂开始参与之后,各地的刺史也连忙做出了一些的强制性措施,才让这些频繁出现的民变不再发生,蔡邕也是急急忙忙的赶往了荆州,天子以及百官密切的关注着南方的诸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