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要想能在那里建立大型据点,王符就必须步步前进,控制大汉海外的诸多岛屿,一步步的靠近,这些年,大汉的水军在南方,让交州之外的扶南,真腊二国越来越惊恐,这俩国并没有贵霜那般的实力,论国力,两国尚不如扬州一地,扬州水军常常骚扰二国周边地区。
真腊倒还好,他处于交州之外的陆地上,靠海的领土并不多,仅有靠南的一部分领土才接近海域,可是扶南就悲惨的多了,他原先便靠着交州,在交州之南,占据着良好的耕地,以及优良的港口,随着一位唤作黄忠的南军有功将领被委派到了扬州,担任水军校尉之后,他们的好日子便到头了。
这位校尉行事有些霸道,强行从扶南国手中抢走了一些靠海的领土,并且在这里建立了据点,他并没有与扶南国进行武力,扶南国一直对大汉恭敬有加,没有天子的命令,他是不能擅自开战的,可是,他就是靠着战船与交州方面的武力压迫,逼着扶南国让出了四处沿岸领土。
这些沿岸的领土,都成为了大汉扬州水军对外探索的桥头堡。
原先,扶南国的国力要远超真腊国,真腊国还是扶南国的附属,可是在现在,就因为太过于靠近大汉的领土,扶南国的国力一次次的被削弱,真腊国也摆脱了扶南的控制,渐渐不降扶南放在眼里,不过,扶南国已经没有能力去对他进行制裁了,自身难保啊。
大汉士卒的装备便甩开了他们太多,何况操练,战斗方式之类都要比他们要先进的多,他们的士卒,如今还是战时为兵,平日为农,总数量在三万左右,可是大汉在他们的边界上有一万的战兵啊,这些士卒是完全脱离了农耕,全日操练的士卒!
何况,在交州还有近万的郡县士卒,这些士卒的装备也远超他们,在扬州,还有一万的水军,可以随时前来支援作战,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毫无胜算可言,面对黄忠的步步压迫,他们也只能不断的退缩,孙坚担任南军校尉之后,大力推荐了先前的战友们。
典韦如今在益州,担任校尉,防备南部羌人。
黄忠与徐荣等人在扬州,黄忠担任校尉。
从前跟随段颎痛苦的训练急行军的士卒们,如今都是成为了各处的顶梁柱,成为了大汉最得力的将才,镇守四方,而跟随段颎很长时间的他们,也或多或少的感染上了段颎的恶习,好军功,治军严厉,不择手段等,卢植这般的人还是很少的。
真腊已经做好了向更西扩张的决定,他们可不像跟大汉成为近邻,以免落得与扶南一般的下场,在这期中,为了能够获取足够的物需,他们对扶南进行了一些骚扰与掠夺,扶南怒火中烧,却迟迟不敢有什么举措,真腊长期被扶南压制的矛盾终于爆发了。
真腊悍然的派出了士卒,并不是为了占领,只是为了掠夺,面对这样的强盗行为,扶南也忍不住了,战争一触即发,可是没有想到,面对真腊的攻势,士卒数量更多的扶南,却是一败再败,他们军队士气低落,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国内也没有像样的将领。
在这种的情况下,扶南国王最终派人前往黄忠那里,向黄忠求援,并要求黄忠帮助扶南,停息真腊的无端攻伐,黄忠心里大喜,还是义正言辞的表示,大汉定然会主持公道,绝对不会坐视附属国被欺辱,听到了这个消息,扶南的大臣面无血色,返回报告。
最终,国王写下了一篇长文,告知大汉天子,愿为大汉年年进贡,愿大汉为其保护。
是月,天子大喜,令黄忠发兵。
黄忠立刻发兵,扬州水军赶到了扶南,登陆之后,便参与了战争,黄忠先是令扶南国大臣为使节,前往真腊,表达大汉想要两国休战的意图,并且提出,若是再继续战争,大汉便会直接干预战争,连续的胜利或是烧坏了真腊国将领的头脑,他狞笑着,杀死了前来的大臣,并且将他的头割下来,还给了黄忠。。。。
黄忠大怒,大汉士卒进入战场。
在唤做坚江的地区,痛击了前来的真腊军队,战斗了半个时辰之后,斩杀三千,俘虏近万,而大汉士卒。。。仅仅伤了四人,无人阵亡,黄忠自己都是有些茫然,仅仅在两军接触的那一刻,对方就直接被杀崩了,黄忠都没有来得及指挥,友军也没有加入战场。。。对方便兵败如山倒。
黄忠心里都有些郁闷,好不容易能够发起一场大战,可惜啊。
而真腊国王呢,听闻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吓得站不起身,便直接带了仆从逃离,却在半路上被奴仆所杀害,奴仆持着他的头颅进献给了黄忠,黄忠却以他弑主不德之罪,将奴仆也一同处死,真腊王子与大臣们递交了降书,黄忠接受,与扶南一般的,他们也选择了上书天子。
甚至,他们做的比扶南还要彻底,他们请求大汉派出官吏前来,相助年幼的王子治国,黄忠也有自己的打算,当仁不让的拿到了真腊国在半岛下方的领土,并且在这里驻扎了士卒,在这个时候,扬州水军,已经建立起了从扬州到夷州,夷州到海南,海南到扶南,扶南到真腊的一个海域圈。
在这片海域上,大汉拥有了绝对的权利。
大汉的舰队,包括战船与商船,在海域上往来不止,无数的财富,也滚滚流向了大汉的国库,若是闻人公能看到这些,想来定然是无比欣悦的,唉,可惜。
另外,在夷州,王符本是为海贸之事而来,这场战争,他没有任何的权利干涉,可是他也没有想到,一场战争让他的目标又缩短了几步,不过,他并没有着急,依旧待在夷州,用心开发夷州,周边新占据的几处据点他也没有放过,他要的不是一时之利,他确信,今日之所为,乃是千秋万载之功。
8)
………………………………
第0352章 驰道遍布
南方的战事,在黄忠眼里不值一提,与他作战的,不过是些拿着破铜烂铁的农民,不对,他们连破铜烂铁都没有,有些甚至手持木棍,当汉卒手持大盾,朝着他们逼迫过去的时候,这些农民扔出了手中的石子,这是他们唯一的远程武器了。
他们不懂军事,甚至不知军阵,乱哄哄的便冲了过来,完全靠着自己的无知与鲁莽,当汉军拿出了黄弩的时候,战争差不多就已经结束了,前方的人被黄弩收割,巨大而又迅速的伤亡吓坏了这些只凭一时之勇的农民,他们惊恐的扔掉了身上的装备,掉头就跑。
瞬间在敌阵之中引起了混乱,互相踩踏,互相撞击,汉军的步兵都没有与他们全面交战,这些人就已经崩溃了,他们没有中层的将领,这些农民完全就是对方将领的私有奴隶,将领还会设一个督军官,通常由自己的子侄担任,在后方驱赶这些农民。
黄忠也没有对这些农民下死手,看着这些懦弱,恐惧,颤抖的农民,他也不好令士卒们大开杀戒,士卒们所斩获的大多是死在弩箭下,或者被同泽误杀的尸首,其余人大多被抓获,剩下的便逃回了家里。
这样的军旅,不,这根本不算是军旅,他是如何击败了扶南的?对此,黄忠心里很是疑惑,不过,既然已经击败了对方,黄忠也就不再思索了,扶南国与真腊国之中,黄忠没有驻军也没有委任官吏,这里的多林多雨,只有少部分土地是适合耕作的。
黄忠只是占据了俩国周围的几处港口,并且征召了他们的大船与船工。
别看这些小国的国力不足,可是在造船业的方面,还是较为先进的,毕竟,与大汉不同,他们少耕地,多部分百姓一直从事渔猎,出海之事也常有,他们的船很小,可却是平底,这样的制式似乎引起了大汉船工们很大的兴趣,他们开始对此进行钻研。
黄忠前来水军不久,也仅仅是知道些战术方略,对于造船,一无所知,这些事情,他也就没有进行干涉,倒是王符,对此很有兴趣,常常与漕运校尉徐荣,沟通此事。
雒阳之中,百官并不知晓真实的情况,听闻汉军无有一人阵亡,喜出望外,不知多少年了,大汉对外,从无败例,而如今这样夸张的战绩,更是让这些百官们挂在嘴边,全然归功与天子与自己这些贤才们啊,天子是知晓内情的,黄忠上奏,将南部的小战役详细的告知了天子。
不过,看到这战绩颇能振兴人心,令百姓欢悦,他也没有过多解释,对黄忠又额外赏赐了一番,弄得黄忠心里反而有些难安,王符并没有参与这场战役,可是不少人认为他在战中是有功劳的,大臣们并不同意这一点,可是尽管没有战功,他在海外搞得也是颇有起色。
夷州,乃至海外诸多岛屿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县城的雏形,水军能够航行的范围,也逐渐的扩增,不再只仅限于扬州周围,相比较而言,处于北方的邢子昂,却还没有开始驰道的动工,从他离开雒阳,也有了数个月,可是到目前为止,他在北方也没有任何的起色。
反而,他还寻找张郃与阳球等大臣,三人也不知密谋了什么,邢子昂不断的北方来回转悠,没有停歇,大臣们起初还是认为邢子昂这是蓄势待发,谋划周密,可是过去了足足四个月后,大臣们的耐心也逐渐有些被耗完了,有人言语,邢子昂不知政事。
本来因太子之事,一直不太平稳的雒阳,顿时又陷入新的风波,不少人上奏,要求严惩邢子昂之罪,可惜,自从王符,邢子昂外派之后,天子很少展开朝议,一般都是将袁逢,崔寔,张温,蔡邕,曹嵩这几位拉过去进行密探,群臣并不知内情。
邢子昂的确是另有谋划的,他心有壮志,并不满足与王符所提出的五州驰道之策,他亲自赶往北方之后,方才得知,北方幅员辽阔,并州冀州,多有山川,即有驰道,也只能满足州与州之间的联络,可是在各个郡县之中,运输还是极为困难的。
若是要搞大规模的建设,那就搞最好的,日后勿要再让后人抱怨,邢子昂有了注意,便上奏天子,希望天子能够支持自己的大谋划,对于邢子昂,天子极为的信任,在清点了国库后,天子便应允了邢子昂的上奏,又派出了张郃前往相助,并且,要各州刺史太守全力相助。
在这样的情况下,邢子昂便开始绘制起极为详细的北方舆图,包括了并,冀,幽,贺,新,乃至于三韩,都被他涵盖在内,四处探查,四处走访,进行策划,并且召集了数十位本地名士,要求为自己出谋划策,邢子昂的政策是对整个北方诸州都有利的,这些名士也没有拒绝。
精心的策划了近四个月,腹稿已经形成,可邢子昂还是没有动工,一方面,他不想在途中出现了什么差错,另一方面,这项动工需要耗费的民力是巨大的,要等待秋收过去,还要给百姓修养的时间,等到了十月,邢子昂便立刻命令诸多太守县令,全面开始动工!!
邢子昂的目的,是要在整个北方建立一个大略的道路线,将郡县连接,让车马能够更加方便的通过,当然,朝廷所能够征收的车船税,也会提高很多倍,这对日后朝廷的税赋来说,也是有利的,邢子昂相信,即使闻人公还在,也会答应自己的谋划。
百姓们对此事还是有些迷茫的,不过,在各地县令出面之后,他们迅速的被组织了起来,开始了动工,材料与钱财都是从国库之中提出的,还有一部分是天子特赐,令地方上直接使用,不过要由张郃亲自督查,以免出现贪污的情况,百姓们热火朝天的开始了动工。
由于大部分地区都是同时动工的,邢子昂也变得极为忙碌,行踪不定,四处监察,还好有张郃的绣衣使者在四处,不然,光靠邢子昂一人,或许是不能够同时进行的,另外还要感谢各地的州刺史,这些刺史们以及督邮,都是协助办理,邢子昂一动工,便吓到了整个雒阳的大臣们。
这是要在五州遍地修建驰道麽?
当然,邢子昂在郡县之中,修建的只是些小型的道路,并不是大型驰道,若是要让驰道遍布北方,国家的财政是支撑不住的,至少,目前是支撑不住的。
8)
………………………………
第0353章 大儒之威
“此番官吏考核。。。王公与邢君皆不在,不知,诸君可有什么建议?”
天子皱着眉头,看着群臣问道。
临近年末的时候,天子总算是开了一场朝议,群臣都以为是邢子昂之事,急忙赶来,心里充满了疑问,他们想知道,邢子昂究竟在北方做什么,想要做什么,不过,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天子这般急忙的将他们叫来,结果就只是为了考核之事。
不对啊,曾经邢子昂与王符争夺主官位置的时候,天子便下令,要蔡邕为首,太子监察,为何今日又要询问我们呢?
莫非,是因太子失宠?群臣心里想起了在雒阳之中,众人皆闻的那则谣言,经管传闻已经过去了数月,绣衣使者也是抓捕了大量私议此事的官吏士子,可是这传闻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有些沸沸扬扬,已经成为了众人心知肚明的秘密。
何况,天子可从未亲自出面言语,向群臣解释,不少心里对太子感到担忧的大臣们,心里忽然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可以从旁侧打探一番天子心意,若是天子都有意要更换太子,那可再好不过了,只要不是治公羊的太子上位,那对天下就是大幸之事。
对于治公羊的天子,这些大臣,尤其是那些先帝时期所留下的老臣,是极有怨言的,只是,他们不敢表露,因为他们都知道天子的强势,他们是不敢招惹的,若是在先帝时期,他们可不会如此,想当年啊,孝桓皇帝在位之时,他们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啊。
孝桓皇帝虽开党锢,可是并不会一言不合就要了他们的性命,即使被党锢,他们也是占据在道义的上风,威望暴涨,党锢开始的时候,不少大臣都是上奏,以成为党人受罪为荣,可是当今天子呢,二话不说,人头落地,因威望之高,自己这些大臣,被处死了也得不到什么名声,反而是要遗臭万年的。
再者,治公羊的天子,完全不看他们的资历,他们可都是些老臣,天子不重用他们这些有德操的大贤,反而是什么王符,阳球这般的奸贼欺在他们的头上,还有邢子昂,荀攸这样的年轻士子也超过了他们,天子用人,从不看德操,也不看仪表,只要有才便可。
这样的天子,纵然如今看起来是大盛之世,日后也定然会招来大麻烦,国之不国,在先前,他们也没有胆量敢参与太子之事,不过,如今,天子有意要如此行事,推波助澜的事情,他们还是敢做的,最好,能够让公羊治世就停留在这一世,不要让子孙后代再受其祸乱。
抱着这样的想法,整个庙堂的氛围也逐渐变得有些奇怪。
蔡邕愣了许久,他可是记得,就在前日,天子才将他召进宫里,握着自己的手,告诉自己,要好生掌管考核之事,要照顾好太子之类,如今怎么就忽然问起大臣来了,蔡邕有些茫然,他看了天子许久,注意到天子的目光也大量了他几番。
他无奈的上前,拱手拜道:“陛下,此事。。。不是臣主管,以太子监察麽?”
百官全然盯着他看了起来,目光热切,就等着你这句话,好看看天子的心意,听闻蔡邕如此言语之后,他们发现,天子的脸色竟然有些犹豫起来,这份犹豫,无疑令他们大喜,这不是说明天子已经转变了心意麽?
只见天子犹豫了许久,方才言语道:“蔡公,朕看你今日里,格外的劳累,此事,不若还是交于他人之手,如何?”
天子并没有提及太子之事,只是想要废除先前的决定,百官喜上眉梢,蔡邕何人耶?太子之妻父啊,若是天子连蔡邕都不肯用。。。。
蔡邕更加疑惑,皱着眉头,这位倔老人的脾气也上来了,有些不悦的说道:“陛下,先前,陛下曾令臣为之准备,并不是臣贪图此位,只是,臣早以定下大略,若是陛下更换他人,这里考核不过数日,可还能完备?战时换将,为兵家大忌,治国非焉?”
“蔡公,科考之事,往年便有大略,何来不完备之说,为国取士,乃是重中之重,陛下若是有意,你又何必多言?”立刻便有大臣起身反驳道,他们言语之中,似乎全然都是为了拥护天子,可是他们心里真正想的是什么,就不可而知了。
天子深深的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这番举动,让更多人都走了出来,开始批驳蔡公方才的言语,不过,蔡邕生性倔强,并没有他们人多而畏惧,毫无退缩之意,厉声指责道:“昔日,考核却有先例,可其结果如何?贪污成风,残酷成性!莫非尔等还想以昔日之略,行今日之事?”
“蔡公莫不是以为,百官之中,除公以外,便无人能够想到治劣疾之法?公可知,良医多矣!”
“尔等庸医也!”
“何人能与老夫论论,新律之要?”
“何人能此时提出,改善之法?”
“犬吠不休,胸中无半点笔墨,尔等岂不知羞?”
蔡邕再也忍不住,对着这群大臣破口大骂,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到了战局,就连贾诩与荀攸也出动了,站在蔡邕的身后,天子认真的观察着这些官吏,将他们一一记在了心里,在这个时候,蔡邕还没有停止他的谩骂,这位一向谦逊有礼的君子,在此刻真正的爆发。
向群臣展示了,大儒之威,大儒不一定都是拔剑砍人的那种,还有一种大儒,一开口便让你反驳不得,骂的你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咬牙苦忍,看到这等罕见的情况,天子也没有打断蔡邕,直到蔡邕将他们每个人都骂了一顿,天子这才挥了挥手。
“蔡公,此事,便按原先之所为。。。不必动怒,不必动怒。。。”
听到天子这么说,蔡邕才平息了怒火,渐渐平静了下来。
“陛下,为君者,当一言九鼎。。。”蔡邕只是平静了说了一句,便返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天子摇着头,笑了笑,没有回话,朝议便这般结束了,回了府邸,小胖子正有些焦急的等待着天子,看到阿父走了进来,小胖子笑嘻嘻的便走了上去,等天子坐了,他才坐在了天子的身边,问道:“阿父,如何了?”
“什么如何?”
“朝议之事啊?”
“嗯。。。还好。。。他们终究还是没能忍住。。。”
“阿父,那还等什么?将他们抓了,处死啊!”小胖子有些急切的说道。
天子低着头,看了看小胖子,却没有搭理他,他留给了小胖子很多可以重用的人才,任用这些人,可以立德,不过,天子不能只是立德,还得要立威,这些家伙之中,对辩儿有所危及的,自己得要提前处置,其余的,还是得留给辩儿立威所用啊。。。
8)
………………………………
第0354章 忠仆逆仆
小胖子又在厚德殿里待了会,天子依旧没有理会他,手中抓着一本有些破旧的《孙子兵法》手抄本,认真的翻阅着,小胖子屡次好奇的探过头来,最终便被不耐烦的天子赶了出来,小胖子也不知道,阿父为什么迟迟没有对这些家伙下手,可是他并没有直接返回东宫,反而是来到了典庭。
找来一位黄门,让他通知宋典前来东宫,这才返回了东宫,宋典原本正在忙着宫中杂事,听闻太子有召,立刻放下了手头上的事情,前往东宫。
当他赶到了东宫的时候,王越亲自守在门口,他和气的与王越拜见,方才走进了东宫,一路走到了大殿,小胖子坐在大殿上,手持一卷书籍,正在认真的阅读着,这番模样,像极了天子,宋典心里一惊,他可没有想到,原先只会舞刀弄枪的太子,如今也会老实的看起书来,这显然是跟天子学习的,宋典知道,每当天子空闲下来的时候,手里总是捧着书籍,安静的翻阅。
宋典静静的站立在小胖子的身边,没有敢出声惊扰,反正他也习惯了,天子便是如此,他每次召见大臣,总是喜欢读着书,让大臣在身边待上一会,太子翻阅了片刻,抬起头,好似这才看到了前来的宋典,脸上堆满了笑容,笑着说道“宋公来了,请入座。”
“奴婢不敢当殿下尊称,还望殿下勿要折煞了奴婢!”宋典惶恐的说道。
“哎,宋公公勿忧,你跟随在阿父身边多时,比之那些大臣,我对你更加亲善啊”
“多谢殿下!”
小胖子又开始与宋典寒暄了起来,聊了许久,小胖子才有些无奈的说道“我看阿父最爱读书,我愿随之,却不知阿父读的都是些什么书,想必宋公是知晓的,日后阿父所读之书,能否也抄写一份,递送与东宫”
“这殿下为何不亲自告知与国家?”
“阿父为国事操劳,我岂能因为这些事而劳烦阿父呢?还望宋公相助啊”
宋典无奈的笑了笑,说道“殿下,奴婢不识字,不知国家读了什么书,若是殿下有意,可自问之”
“唉,那便算了,宋公,这点小事,我也不想去劳烦阿父若是宋公公无能为力,也勿要再惊扰了阿父,不必告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