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县城之中,已经完全看不出道路来了,不见人影,没有人敢在这样的寒冬在外走动,在道路上,一伙人哆哆嗦嗦的前进着,他们下肢都快陷在了大雪之中,双手用力的划开大雪,才能够前进,他们怀里抱着大包裹,看到有人烟的屋子,便有随从将包裹送进去。
“阳。。。阳。。。阳公。。。”
“这些事,有我们做便好了,你又如何亲自前来?”有官吏言语,顿时从口中喷出了一股热气,话语都有些颤抖着,耳边呼啸着风雪,阳球带头在前方走着,并没有听清他说什么,官吏又靠近了他几步,放大了声音,又重复了一遍。
阳球缓缓回过头,脸色通红,嘴里不断的喷出热气,官吏从他的眼里看出了不悦,连忙低下头,没有再言语,阳球又继续前进,他没有什么言语的气力了,他也不希望这些官吏把精力费在话语上,新州,是大汉受灾最为严重的一个地区。
他几乎派出了全部的官吏,四处赈灾,动用了新州储藏的全部资源,也没有能够做到让百姓们无一冻死,想要求助,可是周围的数州,各个都遭受到了灾害的袭击,没有人可以伸出援手,而庙堂的援助,又被大雪无情的阻断,在无人可用的情况下,他自己亲自外出,赶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进行赈灾。
刚刚他所发放的,便是一些棉衣,墨炭,以及干柴。
至于食物,早就发放完成了,新州的粮仓没有食物可以动用了,幸好这里的牲畜极多,靠着宰杀牲畜,百姓也不至于挨饿。
冰天雪地,整个县城都是空荡荡的,就连犬吠声都已经听不到,青烟滚滚,却被这雪色所掩盖,看得不清,阳球一行七人,背负着包裹,孤身前进着,脸色通红,嘴唇青白。
他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却还是抵御不住这刺骨的寒冬,在肩膀,头顶,衣裳上堆积着厚厚的雪,他们每走一步,这些雪花便随着他们跃动,飘落。
官吏剧烈的颤抖着,附身,抚摸着腿,惊慌失措的叫道:“阳君。。。阳君,我好似没了足。。。足。。。”
“嗯?”阳球转过头来。
。。。。。。。。。。。。。。。。。。。。。
次日,阳光透着茫茫落雪,艰难的照射在地面上。
寂静的秦中县内,依旧被雪掩盖着。
在白雪之间,隐约能够看到一行人的身影。
七个人被白雪掩盖了大半的身躯,却是一动也不动,他们都逼着眼睛,穿着厚厚的棉衣,背负着包裹,保持着前进的姿势,其中一人痛苦的低身,握住了右腿,而为首的阳球则是转过头,正在凝视着后方。
在阳光的照射下,他们犹如玉石雕像,晶莹剔透,反射着光晕。
很快,县中百姓便发现了这七具雕像。
人们互相告知,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沉默着,没有一人能够说出话来。
不久,人群之中出现了哽咽声,声音渐渐变大。
“扑通。。。”
一人跪在了这些雕像面前,眼泪融进了地面上的积雪。
不知坐在炉火边忧国忧民的大贤们,若是得知日后不能再以最为恶毒的言语来攻击这位奸邪酷吏,心里当是多么的愁苦?
………………………………
第0358章 新州丰碑
因大雪封路,秦中县的消息并未传播至外。
县中仅存的县令,冒着呼啸而过的暴风雪,徒步走到了新州治所,跪倒在门口,哭诉,阳公已逝。
这个消息,对于正在灾难之中摇曳的新州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新州新立,只有两位太守,这两位太守,还在地方上火热的进行赈灾,其余的官吏们坐镇官府,不知所措,他们也没有时间来思索,整个新州的赈灾事务还是由他们进行调遣的。
他们只能打断被寒冬凝固住的泪水,继续投入到了赈灾之中。
县令返回了县城,又不敢擅自移动阳公他们的尸首,不过,他们的尸首也没有被掩盖住,每天都有百姓自发前来,为阳公清理掉周围的积雪,甚至,还有人在阳公面前放了祭坛,将仅剩的一些粮食肉食放在了上头,日夜祭拜,县令焦急的等待着官吏前来,一连等待了七八日。
好在风雪极大,阳公的尸首还没有出现腐烂发臭的情况。
终于,裹着棉的老牛拉着车,艰难的赶到了县里,县令立刻带人前往迎接,在这个时候,风雪已经小了很多,随着南北军出动,道路被打破,而曹操也从东侧进行了赈灾救济,这才让贺新幽三周的情况有所好转,贺州最先接到了庙堂的救济物资。
随后便是新幽二州。
从牛车上跳下来一位陌生的男子,年过而立,短须长襟,又接连下来数个随从,男子浑身颤抖着,脸色通红,看着下方的县令,县令并不认识这是何人,不过,看着他随从所携带的黄弩,他还是抢先拜见,随后才问起了其身份。
“贺州刺史卢植。”
县令连忙再次拜见,心里却有些疑惑,他本以为前来的会是哪方的太守或者主簿之类,没有想到,贺州的刺史亲自前来了,不过,自己听闻,他与阳公的关系素来不善,今日又为何冒着风雪亲自前来呢?
卢植抬起头,用手挡在眉头,问道:“阳公。。人在何处?”
“就在前方。。。大道之中。。。”
“嗯。。。”卢植点了点头,便看向了后方,说道:“我这次,带来了数辆车马,要将阳公送回故乡,厚葬。。。。你不必跟我而来,便在此处等待前来之车马,带到彼处去。。。”
“谨喏。”
卢植温和的朝他笑了笑,这才朝着前方走了过去,身后的仆从们连忙跟上,县令心里不知,为何新州之事务,要由贺州刺史来执行,或许是因为他是离此处最近的两千石罢,县令如此想着,便令人守在城门,见到车马,便前来禀告。
随从们看着沉默寡欢的卢植,心里也是有些困惑,卢植与阳球,同时被任命在两处新设的州郡后,便开始了他们之间的角力,卢植非常看不惯阳球诸多残酷的做法,也鄙视他以苛法治州的方针,当然,阳球也是看不起卢植的温和政策,一直抨击卢植,写诗作赋可,为官多不足。
平常在府邸里,卢植也没少跟这些随从说阳球之恶言,他常常愤怒的告知左右,自己定要在贺州寻一猛士,将阳球这贼子枭首。。。。
可是,没有想到,阳公没有等来卢植所派遣的刺客,便死在了这无情的寒冬。
随从们还清晰的记的,前几日的早晨。
有随从欣悦的入府禀告,大喜,贼子阳球死矣。
可是,他没有得到他所渴望得到的奖赏,反而是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原先正因赈灾物资到来而兴奋的卢植,一瞬间,笑容便凝固住了,他先是询问了事情之经过,在得知缘由之后,愤怒的处死了前来禀告的随从,国之大贤,岂容你非议?
随后,卢植亲自上奏庙堂,讲述了新州之事,并且提出,为了防止阳球尸首损坏,自己想要前往新州,处置阳公遗体,随后,他安排好了贺州各个郡县的赈灾之事,便朝着秦中县前来,秦中也被称为新秦中,乃是整个北方受灾最为严重的地区,这番前来,卢植也没少受苦楚。
在道路中央,有一批百姓正在守护着,看到来人,几人上前阻拦,拱手说道:“有大贤逝与此,还望绕道而行。。。”,卢植身后的随从上前便要呵斥,卢植挥了挥手,让他们无奈的退下,卢植温和的说道:“我乃阳公之故友,奉命前来处置其遗体。。。。”
那几个百姓相互对视了一番,便让出了道路。
卢植从百姓之中挤了进去,这中段的道路都被扫的干净,积雪都被推到了两边,在最中间,一行七人,保持着前进着的姿势,背负着包裹,一动不动,卢植心里猛地颤了一下,走了过去,看着最后一人,这人他是认得的,是阳球的主簿,一位老吏。
此刻,他化作了丰碑。
卢植拱手,对他附身一拜,身后诸多随从也连忙大拜。
一一拜见,赶到了最前头,一人痛苦的附身捂着腿,这人年不过二十,是阳球在新州所招收的得意弟子,在最前方,便是阳球,转过头,望着自己的弟子,一动也不动,卢植艰难的忍着泪水,解下了自己的外衣,随从们想要制止,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将身上的外衣轻轻的挂在了阳球的身上,卢植望着他,久久无言。
“阳公。。。君受罪了。。。如此,温和些。。。”
卢植低声说着,伸出双手,拜倒在了阳球的面前。。。。在他的心里,对于阳球的行事,还是极为的反感,可是这反感,已经随着阳球的仙逝而消散了,如今在他的心里,却只剩下了思念,他们俩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在这两个新成立的州里,造就了无数的奇迹。
可是在如今,阳球不在了。
谁人再会高傲的拍打着胸口,高呼:“请斩臣首”?
唉。。。。
城内响起了喧哗声,前来迎接的阳公的车马终于赶来了。
卢植想要起身,猛地一个踉跄,险些摔倒,随从急忙上前扶住他,他双眼含泪,望着阳球不动的丰碑,还是哭了出来,“阳公,我来接君归家。。。。”
。。。。。。。。。。。。。
天子方才还因为灾害得到控制而欣喜,便接到了来自新州的噩耗,阳公壮烈的死在了赈灾途中,卢植已经前往新州,准备处置他的遗体,天子听到了消息,坐在坐席上,呆滞的坐了许久,双眼都有些迷茫,阳公尚且力壮,为何会如此啊?
他早已有了腹稿,寒冬一过,便让阳球进入宫中,代替当今之廷尉。。。。
“唉。。。唉。。。唉。。。。”
天子什么也没说,只是悲伤的叹息了三声,也没有进食,呆愣着,空坐了数个时辰。
。乐文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
第0359章 奸贼密谋
建宁十八年,元月
肆虐多时的灾害也渐渐被控制住,为了抵御这样的情况发生,天子派遣崔寔为使节,前往北方,一方面是为了能够探查当地的灾情,另一方面,则是要健全御寒的政策与举措,崔寔虽不通政事,可他算得上是朝中最为渊博多学的贤才。
他曾书写的诸多书籍,就连百官都不愿相信是他亲手完成的,毕竟在他看来,崔寔不过是靠着吹嘘谄媚的能力才成为光禄勋,位居高位的,他的文赋写的的确很好,如今庙堂里吹捧天子功德的文赋,大多都是从他这里学来的,他也可以算是建宁时期的文风引领者。
可他也有自己的缺点,他对于治国行政是完全不懂的,就看他的著作,其中大部分都是涉及民事,例如如何农耕,如何筑工,如何畜牧,如何赈灾之类,却完全没有如何治国的理念,天子完全不担心他赶到新州之后,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毕竟那里还有个邢子昂会帮助他。
崔寔所要的,就是大方面上给予当地一定的建议与大略,其余的施行,自然不会再由他来继续施行,崔寔性情温和,没有半点桀骜的文人秉性,这也是天子厚爱他的原因,这些年来,他可是满朝之中唯独没有被天子责罚的大臣,就连一心听从天子的曹嵩都曾受到过责罚,就他从来没有。
很快,崔寔赶到了北方,邢子昂亲自前往迎接,崔寔也是不慌不忙的到处走访了一遍,随后便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知书写着什么,邢子昂几次拜见,都没能见成,随从有言,崔公是在书写关于抗灾之策略,听到这个消息,邢子昂也不敢再去打扰他了。
邢子昂在北方的工程,就因为这场寒冬,无奈停止了,在这几州没有回复民力之前,他是不可能继续动工的,如今,他的职责已经变成了相助崔寔,在北方建立一套能够抵御灾害的举措来。
北方的事情便这样继续,阳球是被带回故乡,厚葬,沿路的百姓相继护送,悲痛欲绝,百官之中,纵然是那些嫉妒厌恶阳球的大臣们,也沉默了下来,对阳球的行为表现出了足够大的尊敬,在刺史卢植的建议下,天子应允在新州秦中县为阳球设庙为祭。
很快,这些事情也就平息了下来。
晌午,袁公正在书房之内,查阅各地之税赋琐事,便有小厮前来,给予了他一篇书信,袁逢接过了书信,书信乃是太仆陈耽所写,内容是希望袁逢能够前往他的院落,与他一聚,有要事商议,还特意写明,此事与税赋关系重大,还望袁公必要前来。
袁公本是想推辞的,可是看到后方这一行字,想了许久,北方遭灾,牲畜多死伤,太仆所言之事,莫不是与此有关?袁逢有些坐不住了,立刻起身准备,便朝着太仆之院落赶去,太仆陈耽,字汉公,东海人,向来以忠厚称,为人极善,多助人。
袁逢急急忙忙的赶到了他的府邸,却看到一行人正站在门外,等候着他的到来。
袁逢心里一惊,所前来的这些人,卫尉许彧,大司农张济,太常张训,议郎韩说,太史令单飏等,都是朝中九卿,名满天下之士,袁逢一一与之拜见,方才被他们热情的带到了府邸之中,太仆陈耽正在等候着他们,看到袁逢前来,他起身便要拜见。
袁逢抢先一步,先行拜见,只因陈耽年纪颇长,与袁逢之父素来交好,袁逢不愿失礼。
众人坐在一起,有小黄门站在不远处,手持笔墨,这是昔日王符所定下的政策,但凡大臣相聚,必定要有黄门为之督查,名义上是督查他们不可多饮,伤身误事,实际上,就是为了监督百官,不要在聚会上有什么不该有的言论。
陈耽开口了,“此番,北方牲畜多伤亡,今年之牧税,只怕难以齐全。。。”
他讲起了有关的事项,袁逢皱着眉头,认真的听着,这些大臣们也不时的进言,提出解决之法,这事还需要袁逢与陈耽进行商议,定夺之后,再与朝议之中提出,其余的九卿也是提出了如今自己对马匹牛羊的所需,尤其是马匹,每个要位都是需要的。
正在商议着,忽有随从进入,向陈耽禀告,低声言语道:“陈公,马监出了大事。。。。”
陈耽大吃一惊,连忙起身,说道:“我这有要事,便前往一步,诸公先行商议。。。”说完,他便急匆匆的离去了,袁逢等人送他离去,袁逢看向了诸多公卿,问道:“诸君可还有献言?”
众人笑眯眯的看着袁逢,眼神逐渐变得有些诡异,他们互相看了几眼,方才说道:“袁公莫急,还有一人,需袁公一见。。。”
袁逢正迷茫着,一人悄悄从屋外走了进来,来到了袁逢的面前,大拜,说道:“将作大匠何进,拜见袁公!”
袁逢耳边巨响,猛地便站起身,指着他,指着其余几位公卿,愤怒的问道:“尔等欲何为?”
“袁公,吾等是为了大汉,勿要焦躁,请坐!”许彧陈恳的说道。
袁逢有些疑惑的看向了不远处的黄门,小黄门低着头,险些将头藏在了怀里,手里还在不断的书写着什么,不过,袁逢心里清楚,他肯定不是在书写他们此刻的叙话内容,注意到了他的眼神,许彧笑了笑,说道:“君勿忧,此人乃是何贵人之心腹亲近。。。。”
“尔等欲何为?”
“袁公,你心里是知道的,公羊之君上位,吾等党人士子,受尽其害,当然,陛下是明君,治国大兴,吾等深爱之,只是,太子殿下,自幼顽劣不堪,生性多暴,他也曾殴打袁公之次子,还曾殴打袁公之兄长,前几日,他还前往河东,逼迫百姓,强娶蔡公女。。。。”
“够了!尔等欲何为?”
“吾等要振超纲,为陛下行换储之事,天子亦不喜太子,天子所喜爱者,乃是二次子,只是,皇子协,体弱多病,三岁尚未能言语,不得为储,而另一子安,则是生性聪慧。。。。”
“住口!尔等这是大逆不道,我袁逢,绝不会参与尔等之贼事!”
袁逢起身,愤怒的吼道。
“袁公不从,难以出门也。。。”大司农张济将手放在了佩剑上,有些冰冷的说道,袁逢冷笑了一声,有些骄傲的说道:“我子为南军校尉,更是何子之弟子,尔等欲杀我?若是不怕被我子日后复仇,诛杀尔等三族,诸公随意!!!”
“张君,收剑。。。”许彧按住了张济,有些为难的看着袁逢,说道:“如此,便请君返回罢。。。”
张济起身,有些不解的质问道:“如此放走他,若是他泄密,吾等当如何?”
“张君,吾等又不是密谋造反,也是一心为了陛下,为了大汉,何惧之有,何况,袁公乃是我的知交好友,若是袁公泄密,诸君可先斩我!”许彧有些严肃的说道。
听到这句话,袁逢内心也是陷入了挣扎之中,冷冷的瞪了他们一眼,转身便离去了。
看着他离开,其余几人都是有些无奈的摇着头,叹息着。
“许君,若是他外出泄密,吾等当如何?”何进还是有些放心的问道。
许彧眼里闪烁着几丝不屑,还是笑着说道:“何公放心,我了解袁逢之为人,若是以武逼迫,他定然会告密,可是我方才说了那番话,他是绝对不会害死自己好友的。。。”
8)
………………………………
第0360章 易储之谋
他们索性也不理会离去的袁公,独自密谋起来,也不知他们是何时与宫内取得联系的,不过,何进对于他们,还是有些尊崇的,毕竟何进论家世是比不在座的诸君的,何况,他的姊妹虽在宫中,却也不是最受宠爱的,皇后,乃至新晋的王贵人,都远比他姊妹要受宠的多。
其余几人,对他倒也是恭敬,看到何进有些惶恐,还不时的劝解,他们这并不是谋逆,他们是要为天子解决忧患,天子心里本就厌恶当今太子,只是有群臣反对,不能行易储之事,他们出面,是相助陛下,日后不但不会受到惩罚,还会受到两世之帝恩。
听到他们如此言语,何进心里也就松懈了些,他们这番私聚,是谋划了许久的,首先,太仆陈耽,那是素来以忠厚而闻名,天子无论如何都不会让绣衣使者盯着这位老臣的府邸,另外,他们也有个理由能够相聚而不被起疑,这位太仆向来和善,他们若是想前来会事,太仆也不会拒绝。
出于这些种种考虑,他们才选择在此处相聚密谋。
“如今之策,便是要为天子寻出由头,能够更易圣贤,救国安民。。。。”
“太子先前,曾主管考核之事,而考核之事,向来多纷争。。。。”
当太仆回到府邸的时候,何进已经私自离开了,群臣做出一番早已商议完成的模样,将早已定好的事项告知了陈耽,便各自返回,陈耽不知情,也忙碌着自己的事情,小黄门走出他的府邸,急急忙忙的朝着皇宫赶去,刚刚走进了大门,便看到宋典正站在不远处,与几个小黄门说着什么。
他心里一颤,走到了宋典的身边,拱手行礼。
宋典皱着眉头,看着他,看了片刻,方才认出了他,温和的笑了笑,说道:“你这是从何而来?”
“奴婢从太仆陈耽府中来,群臣相聚与陈府,商讨北方牲畜受灾之事。。。”小黄门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宋典恍然大悟,点了点头,从他手里接过了密奏,认真的翻阅了一番,问道:“可有什么异常?”
“太仆陈公,为人忠厚,从未有什么异常。”
“嗯,陈公的确是人臣楷模,那你便回去复命罢。。。”
小黄门告别了宋典,便要离开,忽然,宋典再次叫住了他,说道:“掖庭尚缺一黄门令,明日你便前往从事。。。”
“多谢宋老公!”小黄门感激的说着。
他先是去复命,随后便去与何贵人相见,并将宫外之事一一禀告,最后又将宋典的任命也一同告知,何贵人笑了笑,不屑的说道:“这等奴婢,竟能被陛下厚用。。。他要你去,你便去罢,日后若是我没有派人找你,你就勿要来找我。。。还有,你的胞弟,在故乡安置好了,百亩耕田,你不必担忧了。。。”
“多。。谢。。。贵人。”
次日,小黄门起了身,收拾了片刻,便前往掖庭。
这次能够被宋典看得上,也算是他走了运,只怕日后高升也不在话下,只是,唉,贵人之事,还是让自己不能有半点的松懈啊,他心里想着,不知不觉,便走到了掖庭,敲了片刻大门,也没有人回应,他只能亲自推开了门,走了进去。
刚刚走进去,便看到宋典跪坐在不远处,身后站着数个随从,小黄门一惊,正觉不对,却已经是来不及了,身后冒出四五人,迅速将他制服,按倒在了地面上,又关上了大门,押着他,来到了宋典的面前,宋典温和的笑着,没有任何的怒意。
“宋老公,这是为何?这是为何?”小黄门瞪大双眼,没有挣扎,大声的发问道。
“你还来问我?我倒是问你,这是为何?”
“奴婢不知。”
“你不知,我可清楚的很呐,你这吃里扒外,弄虚捣假之犬!”宋典的眼神一瞬间变得较为凌厉,盯着小黄门,小黄门后背发凉,却哆哆嗦嗦的说不出话来。
“陈公府中,他们商议了什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