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符命令道,黄忠无奈,只好将愤怒藏在心里,没有再继续言语,那士卒也是有些无奈的低着头,又偷偷看了一眼王符,想要在王君面前刷个脸,没成想,却被黄校尉记恨上了,这可如何是好啊。。。
当船只停歇完成,又留下人手照看之后,王符便率领士卒,跟随张角之后,踏进了这座大汉从未来过的陌生土地,当他们走了许久之后,便看到了围在外部的士卒们,王符等人立刻赶了过去,这些士卒们手持长刀,正围着一群身形瘦弱,面色黝黑的土著民。
这些土著民,以毛皮包裹着身子,身上还挂着树叶,长发一直垂到了腰间,被大汉士卒包围之后,有些惊恐的望着他们,蹲在地面上,目光里满是哀求与绝望,王符点了点头,说道:“有人便好,你们让他带路,到他的村庄去看看,其余人,继续探查周围。。。。”
士卒们推搡着这些土著,用动作语言让他们前进,比划着,也有几个士卒在闲聊,讲述着方才张角是何等的开心,甚至都跳了起来,口称仙人,走进一看,却是一些土著民,讲到妙处,他们都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在远处的一颗大树前,张角闭着眼睛,靠着树干,双手屈在胸口,静静的坐着。
一阵海风吹来。
忽然,有几滴泪水从他的眼眶里一路滑落,最后凝聚在了在他的下巴,
“啪嗒。”
掉落在了他无力的手背上。
他愁苦的脸色忽地松懈了下来,嘴角边有了微笑。
他找到了,他的仙岛。
………………………………
第0370章 西凉三儒
一直到王符下令,让张角前来的时候,士卒们方才发现,张角早早便与世长辞,他静静的坐在树下,再也不能对众人谈起他的哪一座仙岛了,士卒们愣了许久,方才急忙赶去禀告王符,王符想了片刻,便让黄忠去处置张角后事,自己则是与土著们一同前往他们的村庄。
黄忠仅带了四五个士卒返回,因为对此地并不了解,王符也不知道这里是否还有会敌人,或者类似与贵霜那般的强大势力,因此不敢将士卒们过于分散,黄忠返回了故地,看着微笑着逝去的张角,他重重的行了一礼,便令人将他抬起来,抬回岸边,留守的士卒们看到之后,也是不断的询问了起来。
得知张角已逝,他们沉默着,将他抬回了大船上。
汉人身死之后,近亲之人,通常会在他的嘴里放一块玉或者金银,黄忠翻来覆去,找出了一块不大不小的白金,放在了张角的嘴里,并且令人好生照看,便又前往王符那里。
王符并没有把张角的消息透露给士卒们,那些土著被士卒们驱赶着,在最前方的是一些原先的山民,也正是由尤突带领着,他们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生活环境与此地是相差不大的,为了能够抵御南方的湿热以及丛林虫害,黄忠更多的是从那些山民,乃至诸蛮之中招募士卒,其余人也全然是南方人。
并没有出现什么水土不服的情况。
尤其是那些山民,常年在树林之中,对于陷阱以及各种障碍,都是极为的熟悉,这些土著民的陷阱,可比他们要差多了,有好几次,这些土著民想将他们引到陷阱去,都被尤突所识破,尤突按着这些陷阱,一点点的追寻,还是在天黑之前发现了土著民的村庄,王符一声令下,士卒们便攻进了这残破的村庄。
由于土著并没有进行对抗,王符也就没有下令杀死他们,反而是开始在村庄内搜寻起来,首先便是要搜寻那些单独的木屋了,这些木屋比之周围的显然要奢华的多,若是此处有什么贵重的物品,那定然会是在这几座木屋之中,王符没有亲自参与这些,他心里有些担忧,他早先就看出张角身体不适,怕是坚持不了太久。
可是他没有想到,这张角竟如此无用,这才刚出海,便死掉了,那么接下来的路,又该让谁来引路呢,张角是为数不多知晓南下海域的官员,除了他,可就没有人能够再安全的引领这支船队南下搜寻,他们这可是百艘大船,可以算是集合了扬州几乎全部的水军实力,若是出现了什么差错,那还了得?
看来,这一次,自己是要无功而返了,没有张角,王符是不会冒着风险继续航行的,如今之计,也只能先退回扶南,以小股舰队探查周围海域,尽快培养出新一批熟悉周围海域的人才来,才能够继续自己的谋划,王符无奈的叹息着,刚刚到来的黄忠恰好看到了王符有些惆怅的叹息的模样。
黄忠一愣,心里不由得想到,世人皆言王节信奸贼,却不想,他也会为张君逝世而叹息,看来,他也是有情之人啊。。。。
建宁十八年三月到九月的这次航行,共持续了六月,因张角的病逝故而停止,不过,王符却没有返回扬州,继续处于扶南地区,不断的遣派小船,作为打探周围海域之所用,王符也如实的写了奏告,上表庙堂,在奏文里,王符先是写出了这番南下的收获,比如发现了多少岛屿,探查了多少地区,绘制了最新舆图之类。
随后,又表明了伤亡,沉船之类,最后表明,因张角身死,无法继续航行。
听闻张角身死,虽说不该,可天子心里还是有了一样莫名的兴奋,自从登基之后,自己就一直在担忧着,时刻都在防备着,百官皆知绣衣使者计以万数,却不知,绣衣使者十至八成都在冀州,时刻的监视着各郡县里的方士,这些年,张郃处死最多的也正是方士,先前天子对于冀州王芬之事如此愤怒,也正是因为对方士的忌惮。
这么多年来,他心里一直在迟疑,究竟是要杀还是要用,何师一再的劝阻他,国家太平则妖孽不出,可他心里始终还是对张角有着杀意,到了如今,就好像巨石落地,他的内心无比的轻松下来,天书上所记载的,始终没有发生,本该是扰乱天下的逆贼张角,为大汉身死域外。。。这可真是造化弄人啊。。。。
是日,天子极为开心的宠幸了王美人。
张角身死,在这波澜壮阔的天下间,并没能引起一丝的波澜,总是有人要死,也有人在诞生,百姓和官吏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缅怀一个逝去的方士,庙堂之中,也就只有袁公为他哀叹,若是他没有死,这个时候,说不准便有大批的财富已经上了船,前往国库啊。
南方的诸事因此而暂停下来,而北方的赈灾事,崔寔做的极为的出色,在他的统一协调之下,邢子昂,卢植,陶谦,贾诩等人发挥出了自己全部的能力,原本崔寔是指挥不动这些人的,可是贾诩告知小胖子,若是想要事情圆满,就必须要站在崔寔的身后,让崔寔进行全盘调度,自己万不可插手。
小胖子虽也想做出一番事业,可是他有自知之明,像他这样的孺子,是绝对没有能力与这些大佬们商议大事,荀彧那般的孺子,终究还是少数,事实证明,贾诩的劝解是正确的,小胖子支持崔寔之后,崔寔完全可以指挥整个北方的官吏,以太子的名义,官吏莫敢不从。
就是卢植,邢子昂,董卓这般极为不和的官员,曹操与陶谦这样长年的对手,也只能共同听从崔寔的调遣,崔寔不善实干,却善出大策,为了抵灾,他分别从火炉,衣服,房屋,道路,墨石,干柴等物品上进行了新的举措,有些物品需要大量的囤积,有些物品则是需要进行改进,提倡。
到了十月的时候,崔寔已经是很有信心了,对于雪灾的一切举措,他都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了,甚至,他还编写了三部书籍,一部赈灾篇,是给与庙堂诸公天子的,主要是讲述在地方遇到大灾之后,庙堂应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天子简单的看了一遍,虽然写的有些粗糙,并不精致,但也足以为后来者所用了。
第二部则是写于地方官吏的,自然是教导他们如何尽快进行赈灾事务,最后一部或许是崔公执笔以来,文笔最差的书籍了,满篇的俗语,极为通俗,这是因为,这部书乃是写于民间百姓所学的,也是有着教化作用,如今百姓大多也是从官学走出的,认字识字的不少,故而崔公便没有让官吏们为他们普及,而是直接散发到了民间,让百姓们自发学习。
随着三部书的修著完成,士子们相继抄写,流入民间,崔公的威望大涨,成为了儒学大家之中,唯独能与郑玄,蔡邕抗衡一二的大儒,因三人都曾在凉州任职或求学,是时,百姓们将他们称为西凉三儒。
………………………………
第0371章 大将袁术
张角的身死,对于国库还是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原先的国库,是由地方税赋,凉州外贸,扬州海贸,这三个最重要的部分所够成的,张角逝去,扬州没有实力再去阻止大规模的海运,这就让国库又有了一个空缺,袁逢也是无奈,只能继续加大对凉州外贸的支出,到现在,凉州外贸之时,车马不计其数,浩浩荡荡。
这样大规模的商旅,自然也是引起了他人的窥探,如康居,大宛,琉勒,且末等实力稍微强大国家,也对外贸极有兴趣,当然,作为西域都护府名下的小国,他们并不是要劫掠商旅,而是希望能够参与到这些商贾之中,共同进行外贸。
当时,西域都护府设立在轮台,有驻军两千,以戊巳校尉曹宽,西域长史张晏为首,曹宽为人宽厚,能善待士卒,在西域治军十年,军法甚严,深得众人敬爱,而张晏则是一位难得的人才,他在西域多年,精通焉耆,车师,疏勒,且末等地之言语,就连他的幕僚属从都不知道这位长史究竟知晓多少言语。
总之,只要在西域境内,无论哪国出了事,都会首先来寻找张晏,他也是热情的招待,便能熟练的与来客进行交流,他可不是像王符那样只会说一句,他是真正精通的,西域有他们二人坐镇,倒也少有什么动乱,在之前,琉勒大臣杀汉朝册封的琉勒王,自立为王,琉勒王子前来寻找张晏。
张晏表明要对琉勒动武之后,便立刻有六国响应,组建成了三万余人的联军,攻破了琉勒,将琉勒王子封为了王,在这里,地方小国与汉庭的关系是极为亲近的,他们都是经过庙堂册封的,王子继承王位的时候,也是需要有长史在场,手持诏令,对他进行册封,而他们赶来拜见天子的时候,庙堂采用的也是诸侯王拜见所用的礼仪。
而在汉朝讨伐不臣,以及对羌作战的时候,这些小国也是会出动兵力相助。
当诸国大臣前来拜见张晏的时候,张晏正在书房内欣赏自己今日所买来的一些书画,张晏为人博学,平生只有两大嗜好,一好书画,二好美衣裳,在蔡邕创造出了飞白体的时候,这位长史连派出六位官吏前往雒阳,去求蔡邕之文书,蔡邕与他素未相识,最初是拒绝了他,可是他连番派人求见之后,蔡邕也是无奈的给他写了书信。
书信里是劝他,经学为大道,书画不过小术耳,要他不要再为了这些小术而误了国事,没成想,张晏接到了对方的书信之后,极为开心,将蔡邕的书信保存下来,作为书画来欣赏,这是他第一大嗜好,第二则是好美衣裳,他自幼便爱穿一些华丽的服饰,也曾为此遭受到过非议,不过,他依旧不管不顾。
大臣们被士卒们带到了书房里,看到张晏之后,便立刻拜见,张晏也是热情的与他们交流着,士卒都听不懂他们究竟在说什么,不过看着张晏洋洋得意的模样,他心里猜测着,张君很可能是又要给他们看自己的那些珍藏书画了,果然,他刚想着,张晏便领着他们前往观看他收藏的书画。
张晏虽在地位上不如曹宽,可是曹宽专心治军,西域诸多要事还是落在张晏的手里,而张晏又在西域待了近十年,为了能够与张晏亲近,交流,西域诸国的大臣们也是花了不少的心思去学习的,他们每次前往拜访张晏的时候,都会穿上华丽的衣裳,同时还耗费多年的精力去研究书画。
再往后,这简直就成为了西域当时文化的最新潮流,甚至还发生了很多趣事。
据说,郑玄昔日曾拜访西凉儒学大家马融,拜他为师,学经业,学了三年,又向马融求问书画之事,马融当时很是生气,他认为郑玄这是过于傲然,学了三年的经文,便想要接触其余旁杂,故而,让郑玄做了书画一副,又将郑玄之书画驳的一钱不值,郑玄时还气盛,不大心服。
孔融便把他带到了县内的市,拉住了一位穿着华丽衣裳的西域胡人,请求他做书画一副,并表示有酬金,那胡人手持笔墨,当场书写,那文体之美,对仗整洁,让郑玄是目瞪口呆,他心里不信,又找了数个西域胡人,结果都是一般,所作之书画,都要远超他自己所作,他这才醒悟,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经学上。
最后方才成为了马融最为得意的弟子。
书房里,在参观完了书画之后,众人皆坐,便商谈起来,这些大臣们前来,是要能够参与到下一次的外贸事中,西域也有很多的商品是可以用来贩卖的,他们言语道,若是能与益州商贾一同前往,定然对吾等有大益,认真的听完了他们的叙述,张晏又思索了许久,西域之地,不同于益州。
这里诸多小国林立,若是要参与外贸,定然是有国参与,也有国不会应允,而且各国之间也有矛盾,要外贸,便要通过对方的国土,他实在是不想看到自己耗费大量经历所稳定下来的西域再一次陷入混乱与动荡,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如今,庙堂在西域驻军高达一万,由校尉曹宽所统领。
这样的兵力,已经能够迅速的平定任何的混乱,至于过界的问题,则可以修改商贾西进的路线,让大汉商旅直接将他们裹藏其中,一同带去,这样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了,不过,这事还是需要跟庙堂诸公进行商议,听取天子的命令。
宾客们离开,张晏也是连忙上奏,表西域之事。
另外,他还给凉州郑玄,以及新任北军步兵营校尉袁术写了书信,郑玄是负责召集商旅的,而袁术则是因作战有功,迁为了步兵营校尉,如今在凉州也算是名将之一,深得郑玄信赖,负责商旅前往之安危,他若是要西域参与外贸,就必须要与他们二人求助,他们二人,只要一人不允,上书庙堂,庙堂便直接会斥退他的上奏,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
这些年来,袁术在边塞待了六七年,经过长期的磨砺,也是逐渐成为了骁勇善战的将才,麾下又有华雄,关羽之类的猛士,更是如虎添翼,这些年,袁术多有战功,未曾有任何的败绩,百姓常以袁纪明称之,纪明者,乃是天下名将段颎,以彼称之,可见袁术之勇,就在今年,太尉张温亲自上表,以袁术为北军校尉。
………………………………
第0372章 中郎来访
“袁校尉,来,再饮。。。”
切里撤朝着袁术举杯,一旁的华雄,与关羽也被他拉着坐了下来,按切里撤的话来说,在军中是同泽,平日里都是兄弟,不必拘束,袁术也没有反对,华雄便与关羽一同坐了下来,切里撤目前担任护羌中郎将,论军职,他是要高出袁术的。
他也是目前整个大汉,军职最高的羌人,他曾在张奂麾下担任军侯,又参与了姑臧战役,在对檀石槐的作战之中多有军功,作战英勇,与战中断了左臂,却也未曾有半步退却,在后来,天子不顾群臣反对,将他任免为了护羌校尉,后又升为中郎将。
对于天子的厚爱,他也没有辜负,在担任军职的多年里,他安抚了整个北地大汉境内的羌人,在对外作战之中,他率领的羌人士卒也是英勇难挡,屡战屡胜,袁术对他很是敬重,一直有心结交,郑玄知道之后,便将切里撤招来,介绍他与袁术认识。
二人一来二去也就成了好友,切里撤很欣赏袁术这般从底层士卒出头的将领,因为他本身也是如此,从饱受他人鄙夷的胡人,成为了如今名震三辅的大汉中郎将,后来,袁术又给他介绍了麾下的华雄与关羽二人,华雄是个大老粗,切里撤为人豪爽,华雄便很快与他相熟。
而关羽虽对士大夫多有不屑,但是对这样的军中悍将,他还是极为尊重的。
这番,切里撤忽然来找袁术交谈,袁术刚刚从西域归来,有四日休歇,便找来了美酒,设宴款待切里撤,切里撤与他们谈笑风生,却忽然又皱了皱眉头,抿了抿嘴,可很快,这份不安又被他隐藏起来,场中,也只有袁术与关羽注意到了他心里的不安。
“中郎。。。你我可是好友?”
“自然是好友。。。”
“那有何事不能与我等叙说?”袁术问道。
华雄有些茫然,笑了笑,又给他们倒上了酒,笑道:“中郎能有甚么事啊,他是中郎将,我们这凉州,郑公都不敢寻他的麻烦。。。。”
袁术转头,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华雄立刻讪讪不言,专心倒起酒来。
切里撤笑了笑,没有言语,拿起了酒盏,喝了一口,说道:“莫要多言语了,来,再饮。。。”,袁术冷哼了一声,说道:“中郎饮的是水,吾等饮酒,你饮水倒是不怕,我等可不能再饮了。。。”
“谁说我们不能饮。。。”华雄刚刚开口,便注意到了袁术冰冷的眼神,立刻将接下来的话语咽了进去,点点头,说道:“确实不能再饮了。。。”
切里撤有些尴尬的笑了笑,说道:“水更涨肚。。。”,说来也奇怪,身为以豪爽著称的羌人,切里撤却不善饮酒,每当饮酒,只是一口,他也是面红耳赤,夜里头疼难忍,故而他从不饮酒,前来袁术府邸,也是以水代酒,这也成了切里撤一个把柄,一旦有宴会,华雄他们总是以此为把柄,嘲笑他。
“中郎有什么烦忧,告之吾等便可。。。”关羽说道。
“唉。。。不提也罢,家中琐事罢了,我父写了书信,要我前往拜见。。。可是。。。”切里撤摇着头,没有言语,袁术一听,便立刻明白了,华雄与关羽却有些茫然,不过看到袁术有些肃穆的表情,也没有开口询问,袁术知道,昔日檀石槐入侵的时候,切里撤的父亲,强行要带走他。
走到了一半,切里撤发现被骗,便率领族中子弟前往支援,与鲜卑血战,也未能抢回张奂尸首,泣血大哭,而他的生父则是率领其余羌人,走出了凉州,在外等待战事结束,檀石槐大拜,可凉州之内依旧有瘟疫为患,他们也不敢回来,这么一待便是数年。
这期间,切里撤与他族人的关系也是彻底的破裂,便居住在湟中边外地区,为了能够稳定羌人的局势,切里撤特意将他们招进了湟中义从之列,所为义从,便是归化大汉者,如董卓麾下的匈奴骑兵,便是义从,可是,在前几年凉州遭灾的时候,这些人竟然逃离了居所。
逃到野外,为寇凉州,切里撤可谓是羞愧难当,这可都是他的族人,还是他亲手任命的义从,他们的背叛,让这位正在壮年的大将一夜白发,亲自带队剿灭,也迟迟没能消灭,如今看起来早已没有了昔日那般的强壮体魄,他阿父如今想要见他,那么切里撤就只能前往塞外了。。。。
“中郎,若是你愿见你阿父一面,可率精兵前往。。。。”
“若我率大军前往,族中鼠辈,怎敢与我相见。。。”切里撤无奈的笑了笑。
“不说了,来,饮!”
“饮!”
几人饮起酒来,喝的身子有些暖和,华雄便缠着切里撤,要他说些昔日姑臧战役之事,切里撤思索着,缓缓讲述起来,讲起张将军之英勇,谈及鲍校尉之不屈,说道鲍校尉,切里撤又看了看面前的袁术,那位曾经也是步兵营校尉,他率领不到三千的北军,竟与十万鲜卑精兵对抗了十余日。
到最后段将军前来的时候,步兵营只剩不到百人,而鲍校尉看到援军前来,浑身再无半点气力,气绝身亡,说起这些事,切里撤总是双眼含泪,张奂视他为弟子,亲自教导过他,他视之为师君,而鲍校尉等人,亦然是他的同袍,在那场战役里,军中的将领,就只剩下了他一人。
华雄与关羽握紧了拳头,华雄更是嚷嚷,若是我早生十年,愿与诸多英烈共赴死,关羽深以为然,与他再饮,袁术沉默不语,他或许是初次感受到,营帐外飘荡着的步兵营旗帜的含义,他闭着眼睛,也能从那旗帜上听到鲍校尉率北军在城头咆哮的画面来。
看众人都被他说的有些伤感,切里撤笑了笑,又讲起了当时的趣事。
“当时啊,我被人从后砍了一刀,以为必死无疑,忽见一人从后冲来,一剑便将那贼枭首,你们可知,那是何人?”
袁术等人摇着头。
“郑公啊,哈哈哈,郑公如此温和的一个人,当时那狰狞的模样啊,你们根本想不到,那日,若不是他带着城内的士子游侠们冲上城头,只怕如今我也不能安好喽。。。。”
“还有,我们在野外抓了一贼,那人被抓进了城内,他说自己乃是张将军之族孙。。。。结果,后来发现他根本不是,他还曾厚颜无耻的谎称是段公之外孙,屡屡得活,如今却也在庙堂得势,你们可知是何人?”
“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