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点,他还从董卓手里借来了太史慈,他知道,昔日太史慈是曾出过海的,对水军也是有过经验的,他希望太史慈能够帮助自己,操练一支能够经历海洋作战的大汉强军,太史慈因昔日与张角困在海外,心里对于水军都是有些抵触的。
可是董卓亲自下令,要他前往曹操那里,相助曹操,他也无奈,他知道,董卓也是为了他好,如今吕布在东濊,随时都可以出击高句丽,获取战功,董卓达到如今的地位,也不必心急,就只有他,必须得要不断的获取军功,这番操练水军当然就是一份美差事。
当他赶到了东濊之后,曹操对他极为的亲热,曹操便是这样的性格,无论何人,他都能言谈甚欢,以为好友,曹操早先便在三韩征募了士卒,将士卒交给了太史慈操练之后,曹操也就没有加以干涉,他虽也读过兵法,可是这海战之法,他还真是不精通。
因为并不精通,他也就没有干涉。
整个东濊,都在擦拳磨掌,为了明年的外贸而做着准备。
一伙上千人的军旅出现在了东濊的东北部边界上,他们背负着弓箭,身穿毛皮,马匹在雪地上有些吃力的前进着,好在东濊境内,并没有太大的降雪,马匹也能继续前进着,他们一路进入了东濊境内,谈笑风生,商量着东濊境内的诸多趣事。
东濊人不善战,却极善逃亡,有过很多次,高句丽骑着马都没能追上几个逃亡的东濊人,先前曾经进行东濊境内的不少老卒正在为新来者讲述诸多的事,如何去寻找东濊人的村庄,如何追上他们,包括如何抵挡东濊人的一些陷阱之类。
新来者都是认真的听着,每年,族里年满十六的男丁,都会参与到这样的厮杀之中,将东濊人作为猎物,进行狩猎,这便是他们的成人礼,他们完全就是将东濊人作为自己放养的牲畜,其乐融融的前进着,忽然,他们发现了远处滚滚而上的烟火。
老卒猛地抬起手,众人都寂静了下来。
为首者仔细的看了一番,忽然开心起来,笑着说道:“这里竟有一处东濊人的村庄!那是在煮食啊,正好,许久未曾进食,我有些饿了!”
“哈哈哈,东濊人做好了吃食来迎接我们,我们岂能拒绝了他们的好意?!?”有士卒兴奋的大吼道,为首者笑了笑,冷冷的说道:“看来,我等三年未来,却是让这些东濊人长了胆子,竟然如此行事,村庄都已经建在这里了,若是不让他们长长记性,岂不是要建到我们境内去了??”
他回头,看着众人,大叫道:“诸位兄弟,拿起长矛,我等这便去进食!”
他带头便朝着那村庄的方向冲了过去,数千人也是高高举起了手中的兵器,大声吆喝着,想要吓倒那些准备进食的东濊人,的确,他们是吓到了正在营帐内休歇的吕布,吕布急忙从营帐内跑了出来,有些疑惑的询问道:“可是又有野兽误入了营帐?”
有几个斥候指着远处,说道:“校尉,一批。。。流寇正在奔袭!”
“流寇!!哈哈哈!!”吕布大笑起来,猛地抽出了腰间的佩剑,笑着说道:“这些流寇定然是从高句丽跑来的,他们朝哪里逃了?”
“这。。。他们朝着我们冲来了。。。”
“恩???”
吕布自从来到这东濊之后,便看到了很多奇妙的,前所未闻的事情,可是从来没有这般离谱啊,一伙流寇朝着大汉最为精锐的铁骑冲来了??吕布心里大怒,顿时要求士卒们起身上马,做好冲锋之准备,他们就列队在高岭上,冷冷的望着下方,有些人已经拉开了弓。
这些人都是跟随董卓的匈奴骑兵,马上拉弓对他们而言,并不困难。
没过多久,果然,一群人乱糟糟的朝着他们冲了过来,很多都是些半大小子,手中持着各种各样的武器装备,也有一些人骑着瘦马,冲了过来,当对方钻过了一片树林之后,便来到了这些整齐的,列好了阵,准备进攻的大汉骑兵面前。
吕布骑着马,在最前头,冷冷的望着他们。
冲在最前方的那个高句丽将领,脸上的兴奋与狰狞渐渐凝固住了,他停下了脚步,呆滞的望着前方,整个队伍也随着他停了下来,在看到了前方的精锐骑兵之后,他们也沉默了下来,一时间,气氛很是寂静,为首者浑身都在颤抖着,他认得这些军旅。
昔日,不就是这些军旅,冲到高句丽,四处抓捕,作为劳力麽?
不过,为什么他们会出现在这里啊???
他张开嘴,正要言语,“嗖~”,一支羽箭直接刺穿了他的喉咙,他从自己所骑乘的那匹瘦马上掉落了下来,血液四溅,后方的老卒大吼道:“速速离去!!”,吼完,他们便朝着吕布他们发动了进攻,他们是想要护住那些新来者,这些人之中不少就是他们的子侄。
新来者愣了片刻,很多人都是朝着周围逃了,也有人与老卒一同发动了冲锋,吕布脸上出现了狰狞的笑容,这些人,在他的眼里,就是一千多颗军功,他带头发动了进攻,士卒们呼啸而过,狠狠砸在了那些士卒的身上,这场战争,根本不足以称为战争,这只是一场屠杀。
吕布带头便斩杀了六七人,浑身沾染着血迹!
他没有要放过那些逃亡者的打算,令士卒们继续追击,这些高句丽人,靠着步行,完全没有办法逃离这些骑兵的追杀,毕竟,他们并不是他们所嘲讽的那些东濊人。
………………………………
第0386章 剑指夷国
吕布在马侧挂了四五个头颅,各个面色狰狞,死不瞑目,他们到死也没有想到,为什么在东濊地区,竟然会出现汉朝的精锐骑兵,其余人朝着周围逃散,哭嚎着,想要借着周围的树林来脱开大汉骑兵的追杀,可是,对于周围的地形,这些驻扎在此处半年之久的士卒们,是非常熟悉的。
这些人又是初次前来,慌不择路,根本逃离不了此处。
众人算着自己的军功,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高句丽人方才疯狂的反扑,也扑倒了他们几个同袍,可是这些在他们斩首上千的大胜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吕布立刻向董卓上报战况邀功,头颅都被他运到了幽州,为军功之算,原本还有四五人是幸运的逃脱了的。
可是他们却被东濊当地的百姓所抓捕,扭送给了吕布,高句丽人没有想到,东濊人竟有了这般的胆色,在高高飘荡的大汉旗帜下,他们心里也有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对于这些高句丽人,他们甚至不屑,蛮夷之民,也敢犯我强汉?
拿起了刘备所给予的铁制农具,便将这些高句丽人痛打了一顿,险些打死。
吕布好不容易抓到了几个活口,自然便是各种审问,得知了他们前来的目的,又问清了他们的部落所在,直接率人出击,高句丽人还在等着这些士卒们满载而归,没成想,等来的却是吕布的精锐骑兵,吕布在高句丽四处征伐,抓获了四千余人,这才作罢。
若不是大雪封山,骑兵受阻,只怕吕布也不会这么轻易的放过这份军功。
作为回报,吕布将这四千余人交于了曹操,曹操将他们留在了东濊,以为劳力所用,刘备心善,不愿打杀他们,又规定政策,只要为奴三年,有功者便能获得民身,在东濊自行耕作,刘备的政令,让这些奴隶也是变得更加用心,行事更加认真。
曹操没有精力插手东濊的政务,他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海贸诸事上,就等待着来年出海,刘备也并不干涉港口之事,专心处理东濊政令。
此刻,邢子昂尚且还在北方,今年并没有发生雪灾,这让邢子昂也是松了一口气,他因驰道之事,来到了北方,已经过去了三年,却也没能做出任何的成就,这让他心里有些急切,好在他与北方待了数年之后,对于各地都是极为的熟悉了,制定的驰道修建舆图也是更加的成熟,谋划更加的完善。
他与曹操一般,也是在等待着建宁二十年,明年,他便要在北方全力修建驰道。
天子坐在大殿里,心里也是在思索着,因谋害太子之事,朝中大多九卿都被诛杀,出现了很多的空缺,这些位置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出现空缺的,故而,天子决定,将几位出色的边疆大员调回庙堂,将年轻士子们委派到他们的位置上去。
郑玄,卢植,皇甫嵩,王允,都在他召回的名单之中,这些地方大员们返回庙堂,来弥补庙堂之中的空缺,不过,他心里的这个打算,暂时还没有公布于众,一方面,他还没有想好,那些人可以接替他们的位置,另一方面,他也是担忧过早公布会对他们如今的政务产生影响。
就这样,来到了建宁二十年。
不知不觉,天子执政已有二十载,他也从一懵懂无知的孺子,变成了如今的圣天子,轻抚着短须,天子看着大殿诸臣,这是建宁二十年初次朝议,百官坐在座位上,低着头,听着尚书太史奏报年事,也就是给群臣宣布建宁十九年的诸多情况。
等到他说完,天子这才下了诏,说道:“令凉州刺史郑玄返回庙堂,拜司农。”
“令贺州刺史卢植返回庙堂,拜太常。”
“令射声校尉王允返回庙堂,拜卫尉。”
“。。。。。。。。”
百官皱着眉头,听着诏令,郑玄,卢植等人在外久矣,如今召回庙堂,来填补朝中空缺,并非不可,他们的资历与功劳都是足够的,只是,若是将他们全部召回,那又该派何人去接替他们呢?天子随后又下下令,拜议郎贾诩为凉州刺史,拜太史令钟繇为贺州刺史。。。
王符皱了皱眉头,他脸色本就不好,这些日子,他在府中气的险些拔剑杀人。
此刻,听到天子之诏,他缓缓上前,朝着天子一拜,说道:“陛下,郑玄卢植等人,才能胜于庸人,为九卿可,只是,陛下所表之人,大多年轻官吏,若是为一方刺史,只怕不妥。。。。”
“王君,刺史者,为朕监察一方,朕自有定论,不必多言。”天子冷冷说道,王符心里顿时明白了天子的意思,这些年来,为了能够让地方迅速的发展起来,天子给予了刺史不小的权利,如新州,贺州,凉州,幽州等地,刺史之权,盖过了当地太守,隐有诸侯之姿。
可到了如今,地方有了起色,天子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继续发生,因此才要将那些长期在外的大员们召回庙堂,让一些不足以服众的年轻官吏们前往地方上,这样,就能避免他们如同上任一般继续把持地方政务,王符心里虽然明白,却还是有些疑惑,天子为何这么匆忙的要清除各种隐患呢?
郑玄,卢植这些人,在处理地方政务上,能力是非常出众的,若是天子能让他们再安心的待上三年,或者五年,这些地区肯定都有会新的发展,天子如今的行为,便是宁肯打断地方上的发展,也不要让隐患继续下去,可天子尚且年轻力壮啊,不到半百,为何如此急切呢?
王符心里实在是不能理解。
朝议结束之后,王符却没有离开,找了黄门,说道:“我要拜见陛下,速速禀告!”
黄门有些无奈的说道:“国家早有诏令,身体不适,不与群臣相见。”
王符咬着牙,说道:“能可否能将我之书信,递交与陛下???”
“可。”
小黄门拿着书信,返回了大殿,天子有些悠然的坐着,小黄门将书信递交给了他,天子接过书信,读了片刻,便哈哈大笑起来,笑着对黄门吩咐道:“你去告诉王节信,东濊君乃是朝中议郎,东濊之诸事,他都是极为熟悉的,王节信要处置东濊事,便不能不与他相谈。。。。”
“另外,东濊君诚心投效,令王符不得对其无礼,不然,朕便烹了他!!”
“遵旨!”
天子看着小黄门离开,有些兴奋的拿起王符的书信,不断的翻阅着,心里大喜,叫你这厮打我闺女的主意,朕杀不了你,难不成还收拾不了你麽?呵!
正在欢喜着,小胖子忽然出现在了门外,探出头来,有些小心翼翼的张望着,天子一看,心里大怒,叫道:“你这竖子,小臣之姿,猥琐至极,岂有半点为君之威仪?速速进来!!”,小胖子被大骂了一顿,低着头,便跑了进来,朝着天子大拜。
“竖子不可教!”天子心里还是恼怒。
小胖子抬起头,有些委屈的说道:“阿父勿要恼怒,儿臣听闻,阿父要将贾师派遣凉州?”
“是又如何?”
“阿父,儿臣尚且还在从贾师进学,怎么能让他离开雒阳呢?”小胖子有些焦急的问道,天子瞥了他一眼,冷笑着,没有回答,小胖子也不好再问,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来,说道:“这是马均所作的,听闻,他与好友做一物,唤作翻水车。。。”
天子有些无奈的叹息了一声,说道:“辩儿,为君者大道,你尚未精通,又为何着迷与此等小术?明日起,你便跟着王符那厮,学着处理政务。。。”
小胖子还想说什么,却迟迟说不出口,低着头,接了诏令,他心里知道,阿父对于这些新奇的事物,一向都是不在意的,自己幼年曾与马均为伴,好弄这些,却时常被阿父所骂。
马均,在自己心里,他是大才,他能够做出很多新奇古怪,却又对国大用的物什来,可是阿父对他并不在意,若不是看在闻人公的旧情上,只怕马均早就被革除了议郎之职,小胖子心里有些无奈,走出了大殿,心里暗自想着,等日后自己登基,便召集如马均这般的大才,让他们做出更多新奇之物。。。
他按照天子的诏令,前往王符的府邸,刚刚走到了门口,他就看到王符孤身站在门口,来回走动,不知在思索着什么,他也没有看到小胖子前来,小胖子收好了马均所发来的图纸,走到了王符的面前,拜见王符,王符看着面前出现的这些宿卫,吓了一跳,随后看到小胖子,这才缓过来。
“王君,你为何站在此处啊?”
“唉,殿下不知,此处清闲,无烦杂声噪耳。。。”王符有些无奈的说道。
小胖子从未见过王符这般模样,心里更是好奇,笑着说道:“不知王君有何烦心事,竟不入家门?”,王符转身,看了看自家的府邸,犹豫了片刻,这才说道:“殿下,请~~”
小胖子有些狐疑的走进了府邸,刚刚走了进去,便看到一人有些焦急的在府内等待着,那人身后竟还有几位宿卫,宿卫看到了太子,立刻行礼拜见,那人有些呆愣,上下打量了一番小胖子,也立刻行礼拜见,说道:“东濊君拜见太子殿下!”
“哦,我知道你,你便是那位一心向汉的东濊君?”
“殿下,正是如此,臣今日能够与殿下相见,乃是臣之福分也,臣早听闻,殿下仁德之名,殿下昔日曾与北方,可惜,臣彼时未曾知晓,否则,定然前往拜见,方才臣一见殿下,见得殿下气度不凡,身材魁梧,极类陛下,臣故而呆愣了片刻,还望殿下恕罪!”
“臣这番从东濊带来了些大鱼,听闻殿下好吃鱼,臣愿令人送之与东宫,不知殿下可能接受?殿下是爱吃鱼还是虾?我们东濊有虾数丈,颚边有须,极为难得。。。。”
小胖子深吸了一口气,转头看向了王符,眼里闪过几丝的同情,王符更是欲哭无泪,小胖子连忙打断了东濊君,说道:“这鱼,送到东宫便好。。。”,他又立刻看向王符,说道:“陛下要我跟随王公,随同处理政事,今日便是来告知王君一声,我还有事,这便告辞了!”
“告辞!”小胖子又对着东濊君行礼,慌忙带着数十个宿卫逃离而去。
东濊君看着小胖子远去的身影,摇着头,赞叹道:“太子有陛下之风,大汉当兴。。。天命也。。。。”,他说着,慢慢转过头去,看向了王符,咧嘴一笑,问道:“王君以为呢?”
回到宫里,小胖子心里已经做好了打算,那厮一日待在王符府邸里不走,自己就一日不去王符府中,听闻东濊君是天子亲自派到王符府上的,也不知王符是做错了什么,实在是欺人太甚啊!
好在过了三四日,王符想了法子,将东濊君送到了太学,言之要让他更好的学习汉礼,知圣人之道,东濊君心里对于儒学也是敬仰已久,听闻自己可以去太学学儒治经,他心里极为开心,到了太学,蔡邕亲自迎接他,蔡邕性情温和,少焦躁,并没有对东濊君有什么不耐或者恼怒。
只是,当东濊君兴奋的告诉他,自己想治公羊的时候,蔡邕也怒了,我是治谷粱的!你到我面前就说这个??
建宁二十年,二月
曹操亲自出海,率大船五十艘,太史慈领水军四千余,朝着海外航行而去,这番出海,他们并没有载货物,船上都是些航行所需的补给,这番出海,因为是初次出海,曹操需要去查探当地的情况,要知道当地的军事力量,国家政体,以及出产之物。
在这些都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贸然载运货物出发,是非常不合理的。
当大船出海的时候,曹操站在船头上,胸口隐约有些不适,尽管这些日子,他在船上待了很久,可是依旧还是有些不能适应,好在他招募的水军都是当地的百姓,常出海捕鱼,故而未有这样的情况,太史慈看到曹操这个模样,便立刻让他返回休歇,自己指挥船队前进。
随行有不少的向导,这些向导都是先前的弁韩人,他们曾与夷国有过交往,也知道半岛之外的情况,按他们所言语,在半岛之外,还有一处无人小岛,在小岛之侧,便是夷国,曹操这番是要先赶到那座小岛,也好作为日后的据点,便与夷国通商之所用。
………………………………
第0387章 黑船事件
曹操有些艰难的站在船头上,强忍着眩晕,眯着眼睛,看着远处,自从开始航行之后,他很少出现在船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船舱内休歇,并且有医在他的身边服侍,熬过了许久,曹操心里的那种不适感也在渐渐的减少,在这个时候,忽有士卒前来禀告,发现了那座小岛。
曹操从未如此的思念过陆地,他有些迫不及待的赶到了船头,却没有看到任何陆地的影子,瞭望台上的士卒却是非常的肯定,那座小岛就在对面不远处,就这样,曹操又苦熬了近半个时辰,他才看到了那座岛屿的轮廓,这个时候,他也有些压抑不住心里的激动了。
他哈哈大笑起来:“子义,今日方知地之实也!”
太史慈勉强的笑了笑,也没有回答,他自从出海之后,脸上便再也没有喜色,曹操心里疑惑,按理来说,这位悍将,不应该是怕水的,操练水军也是一好手,为何出海之后,脸上总是极为担忧呢,他并不知道,正因昔日与张角出海,吃尽了苦头,才让太史慈对于大海有了一种深深的忌惮。
曹操看到太史慈没有开口,也就没有再言语。
船靠了岸,曹操与士卒们一同最先走下了船,走在陆地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曹操只觉得是那么的惬意,他有些随意的看了看正在命令士卒们的太史慈,叫道:“子义!”
“曹公!”
“来,与我走走,士卒们也多有疲惫了,就让他休歇片刻罢。。。。”
“谨喏。”太史慈又吩咐了军司马几句,便走到了曹操的身边,与曹操一同漫步着,曹操走了片刻,只觉得鞋履有些难受,便直接将鞋履脱了下来,丢在了一旁,赤脚便要行走,太史慈大吃一惊,有些诧异的望着曹操,曹操笑着说道:“如此好受些。。。君何不一试?”
“不敢无礼!”
“哈哈哈,这等海外岛屿,还讲什么礼数,你我又不是那般酸臭腐儒,来,脱了,脱了!”曹操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太史慈迟疑了片刻,也将鞋履脱下,两人便赤脚走在海边,曹操笑着问道:“子义将军,可是好受了许多?”
太史慈也没有以往那般拘束,笑了笑,说道:“果真如此。”
曹操这才有些随意的问道:“子义将军可知倭国之事?”
“倭国??”太史慈有些疑惑的问道。
曹操笑着,说道:“便是这夷国之一。。。”
“莫不是这夷国还有很多,君何以知之?”太史慈有些疑惑,按理来说,就是长期与夷国厮混的弁韩人,也并不清楚那里的情况,曹操是怎么知晓那里的国家的呢?
曹操大笑,说道:“孝光武皇帝,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曾派遣使者前往雒阳,天子赐其金印。。。其赠送一百奴隶,据说,他们便是从弁韩得知了大汉的情况,故而从乐浪郡登陆,一路官吏护送,到达雒阳,之后,此国又渺无音信,孝安皇帝永初元年,倭国再次派遣使者,献上奴隶。。。。”
太史慈认真的听着,曹操便又讲道:“据闻,夷国有数百,倭奴国稍强,却不比大汉一郡之力。。。吾等此番前往,便是寻找倭奴国,此国,乃是大汉之附从,有天子金印,我等前往也是有理据的。。。。”
“那我们此番前往,便是为了与倭奴国进行外贸?”
“倭奴?为何是叫这个名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