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捡到一本三国志-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荀彧的言语,孙权忽然觉得有些不妙,他疑惑的问道:“这小吏的调任现在就要开始麽?”
“那是自然,首先就是给你自己任免一批能干的官吏,能够在你的府邸里帮你,官吏的资料,先前的政绩,考核内容,都在我这里,很简单的,你只要看着这些资料,选出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好了。。。”
孙权恍然大悟,点了点头,问道:“那些资料在哪里啊?”
荀彧笑而不语,只是看了看周围的书架。
“这些都是。”
孙权脸上的笑容缓缓凝固。
。。。。。
深夜
孙权缓缓走出了荀府,站在门口,呼吸了一番这户外的空气,揉了揉额头,方才清醒了片刻,看了看周围,都有些模糊,擦拭了眼睛,这才朝着自家府邸走了过去。
当他回到了府邸的时候,家中近亲竟然都没有睡觉,孙坚与孙策坐在院落里,不知在吵着些什么,至于孙翊,当然也在,不过,他趴在了远处的案上,早已熟睡,孙权一脸疲惫的走了进来,拜见了父兄,这才坐了下来,舒展了番身子。
“二郎,你怎么去了这么久?可把我担心坏了,你再不回来,我就要去荀府找你了。。。”
孙策说着,看了看一旁的孙坚。
孙坚皱着眉头,问道:“难道不是你的任命之事?荀彧为何找你啊?”
孙权无奈的长叹了一声,说道:“的确是任命之事。。。我做了吏府仆射。。。”
“吏府仆射?我家二郎,如此大才!!如何能做那什么吏府仆射?!我去找他说理去!”,孙策顿时起身,一旁的孙坚一脚踹在了他的身上,孙策惊呼了一声,连忙坐了下来,孙坚瞥了他一眼,“你这个蠢物,知道什么是吏府仆射麽?就要去找荀彧??”
“嘿嘿,我虽不知,可看二郎的脸色,我觉得,这个职位定然就不高。。。是不是啊?”
“这个职务类似于司徒,乃是掌管官吏调动升迁的,从地方的亭长,到庙堂三令,都需要我来委派上奏。”
“啊!!”,孙策大惊,瞪大了双眼,“那你为何还如此表情啊?”
“唉。。。莫要提了,太累了。。莫要担忧,我无碍。。明日还要去找荀令公,我就先休歇了。。。”
看到孙权离开了此处。
孙策方才有些好奇的问道:“阿父,你说二郎有没有可能任命我做个南军统帅之类的?”
“呵呵呵。”
………………………………
第0775章 郭侍中令
延康八年
第二次的朝议正式召开。
大多数群臣心里都是格外紧张的,这一次的朝议,将会决定他们日后的地位,乃至所有的利益,奈何荀彧是个油盐不进的,先前有几个去贿赂他的傻子,如今正待在廷尉地牢,有脑子的人是不会如此去做的,且不提荀彧的个人道德,就是要送钱,莫非你觉得如今居于天下第一等世家的荀家家主会缺钱?
你得要送多少才能让这样的人心动呢?
有些人啊,真的不知道是如何混进庙堂之内的。
这次的朝议,距上次的朝议,已经是隔了数个月,在这个月内,随着荀彧一一的接见众人,大多人心里也就有了底数,明白自己是担任什么职务的了,最先被大家确认的就是三令,荀彧,吕布,郭嘉,荀彧成为尚书令,掌握大局,大家能够接受,吕布能够成为中书令,负责朝议,大家也都没有意见。。。
只是,郭嘉???
总感觉有什么混进了三令的行列里啊。
当然,没有人不承认郭嘉的优秀,大汉第一位四科全才,就是担任尚书令,也是绰绰有余,奈何啊,他就是有两点致命的缺点,首先呢,这个人太浪,浪荡不羁,嗜酒服散,目无众人,无比倨傲,这是第一点,也是众人觉得他不适合担任要位的原因,至于第二点嘛。
他是王节信的弟子!!
正是这两个致命的缺点,让郭嘉成为侍中令这个传闻变得很有争议性。
让这厮来监察百官,要是服了散胡乱抓人怎么办?
不过,荀彧似乎已经下了决心,要让他来担任,那就没有办法了,众人也就只能认了这个侍中令。
其次呢,就是一些重要的位置上的官吏了,吏府仆射乃是孙权,这一点让很多向往这个职位的人感到了不满,他们做梦都想要得到这个位置,到了最后,竟然是这个长着胡人面相的家伙得到了这个位置,凭什么呢?因为他的阿父乃是太尉麽??
诸多对孙权不利的传闻在雒阳内外传播着。
不过,没有人敢当面对他不敬,当孙权出现了皇宫门口的时候,那些正在腹议着他的臣子们,都是笑呵呵的前往拜见他,他们的升迁罢免,都在孙权的手里,比起荀彧,这些人甚至更忌惮孙权,面对这突然的热情,孙权倍感不适,说起来,也是这些人想多了。
哪怕作为吏府仆射,他也没有直接罢免官吏,任免官吏的权力,这权力,只有天子才有,他不过是统计众人的政绩,进行合理的提拔或者罢免,而这些还都要先上奏天子,经过侍中台的审核,才能下达,众人的热情,对他来说是多余的。
对于他们的寒暄问候,孙权表达的并没有太热情,只是回了礼,便退到了一旁,也不理会这些人,这使得众人心里都有些恼怒,也不肯拉下脸继续去跟他言语,只能在心里咒骂他几声,方才散去,孙权平静的看着他们,他心里当然明白,他放弃了一个能够交好群臣的机会。
不过,如今的时代,不同于往常了。
时代已经变了,这不是谁在庙堂里的好友最多,谁就能发达的时代。
在延康,谁的好友最少,反而能够爬到最高处去。
尤其是他担任的这个位置,最好还是跟众人都保持些距离的最好。
众人正在聊着,大臣们也是逐一到来,负责工府的工府仆射马均,负责刑府的满宠,负责农府的。。叫什么名字来着??邓艾??为何都不曾听说过此人啊,众人都有些好奇的看着那个年轻人,年轻人面色赤红,在如此多大臣的注视下,心里更是惶恐不安。
他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在雒阳官学好好的,忽然就被叫去了荀府。
当他茫然的过去的时候,荀彧表现的非常的和蔼,甚至,连他口吃的问题,荀彧似乎也是知道,跟他聊了许久,还提及了司空刘备,随后,当他告别荀彧,刚刚回到了府邸的时候,就接到了任免文书,他成为了大汉农府的农府仆射???
邓艾不确定这是不是真的,但是随后送来的官服,官印,还有天下的农田资料,这做不了假,邓艾不明白,自己为何忽然就得到了这个职务,同样不理解的,其实还有荀彧,刘备曾与他举荐了这位年轻人,虽然有些口吃,但是处事能力真的是不错的。
荀彧原本是想给他安排一个小一点的职务,先看看他能否承担,可是天子直接下达了命令,提议邓艾来统帅农府,负责天下屯田,乃至耕田的事情,荀彧即使一头雾水,也只能按着天子的吩咐去办,就这样,这位不被他人所知晓,还有些残疾的年轻人,顿时成为了庙堂的新贵。
众人查询他的资料,出人意料的,他没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拜过什么名师,而众人找到的,也只是他在凉州担任县令时的资料,他在凉州担任县令的时候,竟让一个新筑的县城成为了凉州耕地最多,产粮最高的县城,而这个过程只用了三年?!
或许,他在这方面,的确是有些能力的罢,众人思索着。
另外,荀彧增设的户府,负责百姓户籍的,竟然是王粲,王粲这个人,先前是在邸报府,作为延康六子之一,名声很大,不过,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与邓艾一样,王粲也是分外的茫然,荀彧没有召见,反而是亲自去见他,因为他的年纪很大,荀彧不想失礼,让他来找自己。
王粲最初是没有答应的,他如何能担任这样重要的职位呢?
这是直接关系百姓的重要位置啊,不过,荀彧还是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王粲大抵是大汉最为聪慧的人,他的记忆力是非常好的,王粲有一次和友人同行,路过一座古碑,就站在那儿朗读起来,友人问他:“你能背诵吗?”
王粲回答:“能。”
友人当即叫他转过身去背诵碑文,结果一字不差。
还有一次,王粲看别人下围棋,有人不小心碰乱了棋子,他说能帮着人家恢复棋局。下棋的人不信,拿出块手帕盖在棋盘上,让他换个棋盘重摆,结果,没有一丝差错。
这样的记忆力,实在是惊人,直到如今,王粲还能一字不差的说出自己的所有著作,荀彧觉得,让他来负责户籍这一块,实在太合适了,户籍统计是最为麻烦的,要记忆的事情很多,当然,此人也是孙权所举荐给荀彧的,荀彧二话不说,就直接任命了。
经过荀彧的劝说,王粲也是无奈的接受了这任命。
另外还有税府,税府算是分去司空的一部分权力,负责征收各种税赋,需要一个精明能干的人,而且还必须要在数科上拿过名次才行,众人商谈了一番,最后却是由曹冲来负责,尚书台改制,这位自然也不用继续在郭嘉手下熬了,而拿过四科全冠的他,数科更是不用提。
还有少府,少府倒是不用更改名字,负责看守国库的,各种支出与收入,负责此事的,荀彧都不要多想,直接让刘巴来担任这个位置。
学府依旧是王朗,王朗竟然在百官眼里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德高望重的大儒了,可荀彧还是觉得,作为天下对官学最为痴迷的人,他最合适继续担任这个位置,学府的职权也大到涵盖了如今的考核,就看王朗肯倾家荡产的为官学出力的模样,荀彧就不会罢免他。
外府,乃是先前的大鸿胪的一份部分职权,乃是对待外邦,负责使节来往之类,荀彧思索了许久,一直都没有合适的人选,这个位置需要一个能说会道的,需要一个有辩才的,当然,若是可以,荀彧真的想将诸葛亮召回来,让他来担任,不过,这是不可能的。
诸葛亮,司马懿这些人,在外熬完资历之后,或许就要回来接替他们。
三令之中,尚书令的职位,定然是他们两人所要争夺的。
还是孙权向荀彧举荐了一人,此人唤作邓芝,字伯苗,义阳郡新野人,与邓艾没有什么关系,但是此人口才了得,道德也是上佳,自从考核入官之后,从未听闻过半点的劣迹,在地方上,总是能通过言语便得到百姓的推崇,也曾在大鸿胪为官。
于是乎,邓芝得到了这个位置。
祀府,乃是掌祭祀之事,说起来,荀彧对此很不上心,想要随意糊弄一番,或者干脆让远在凉州的仲长统来担任,可是孙权还是很认真的审查了百官,最后提议,让袁席来担任,袁席乃是袁绍之子,后因避讳而改名,此人性子淳厚,勤勉认真,定然不会让祭祀这等重要的事情出现什么差池。
反正仲长统是万万不可的。。。
军府,负责军械,乃是将领调任,算是掌握了一部分的太尉的职权,荀彧便令曹丕来担任。
卫府,乃是负责皇宫周全,由史涣来担任,这位起初是个游侠,后来负责保护太子,也就是当今的天子。
太府,乃至负责天下牲畜的,最适合养老的位置,嗯,贾诩。
宗府,乃是过去的宗正,需要一位宗室近亲,首选乃是刘懿,奈何刘懿不从,便以刘璋为此职。
济府,过去之济民府,以赵爽为此职,此人乃是昔日考核之次冠,仅此于刘备,在数科方面,造诣是相当的了得。
还有很多很多,多的就连群臣都不是清楚,这尚书台下究竟有多少府?
当这些重臣到来之后,三令姗姗来迟,最先赶来的,乃是尚且不知道自己已经是侍中令的侍中令郭嘉。
什么情况?
下了马车的郭嘉看着众人的参拜,一脸的茫然。
ps:献祭一本好友的书,叫《汉末豪杰》,奶死勿怪,奶死勿怪。
………………………………
第0776章 初次朝议
群臣恭敬的朝着郭嘉行礼。
这实在有些让人惊讶,在这里的大臣,几乎都是知道这个消息的,新制的事情,他们密切的关注着,如此重大的事情,他们也不可能装作不知,至于守着皇宫大门的宿卫,就是真正的惊讶了,这位尚书令与群臣的关系不是一直都很恶劣麽?怎么会如此呢?
同样惊讶的,还有郭嘉本人。
他茫然的看着面前的众人,不对啊,我没服散啊??
郭嘉点了点头,众人方才纷纷起身,站在原地,也不敢言语,过分的恭敬,郭嘉皱着眉头,思索了片刻,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就走到了一旁的曹冲身边,曹冲连忙拜见了他,恭恭敬敬的退到了一旁,郭嘉伸出手就抓住了他的胳膊,将他拉到了自己的面前。
“你可别跑,且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曹冲尴尬的笑着,说道:“郭令公,你就莫要再装了,吾等都已知道了。。。”
“我装什么?你喊我甚麽?”,郭嘉瞪大了双眼。
“郭侍中令?”,曹冲有些不确定的叫道。
郭嘉皱着眉头,忽然问道:“荀彧当上尚书令了?”
“是啊。。。好几个月前,就已经当上了。”
郭嘉难得的沉默了许久,无奈的长叹了一声,他又问道:“你阿父呢?这次朝议,他会来麽?”,曹冲思索了片刻,方才摇了摇头,说道:“阿父想必是不会来了,这番朝议,乃是新制之体现,三公也前来的话,大抵是有些不合适的,这次朝议,就是要竖立三令之威。”
听着曹冲的啰嗦,郭嘉低着头打起了瞌睡。
自从不再触碰酒水和其他东西之后,他日渐的萎靡不振,嗜睡,整个人也都颓废了很多,整日整日的打着哈欠,倒是与诸葛瞻有些相似,不过,与诸葛瞻不同的是,郭嘉变得愈发清瘦,手臂上的皮紧紧贴在骨头上,看不到半点的肉,形如骷髅,脸色也是苍白如纸,双眼浮肿。
一副被掏空了身体的模样。
汉人最是看重相貌,要么就帅的惊人,要么就丑的惊人,郭嘉这面相如今却是最不被众人喜爱的。
就在此时,其余众人也是纷纷到来,很多许久未曾回到雒阳的大臣们,此刻也都回来了,当然,诸葛亮,司马懿这些地方大员并没有离去,他们还要在地方上继续施行新制改革,新制改革针对的不只是庙堂,他们也很忙碌,天子借着十年大策的名义让他们为牧一方,自然就是等着他们此刻能够出力。
从远处缓缓走来了两人。
这两人顿时就引起了众人的注视,大家都是瞪大了双眼,盯着他们,目不转睛的看着,倒不是说这两人地位多高,才使得众人如此好奇,主要是,怎么说呢,一个模样俊美,能够让同僚心生嫉妒的美男子,却是跟着一个五短身材,相貌丑陋的家伙,缓缓朝着皇宫走来。
这两人站在一起,实在是太吸引他人的目光,光是其中一个都能起到如此作用,何况是两个呢?
曹冲也是盯着他们,看了许久,方才低声问道:“郭公,他们是何人啊?”
“郭公?”
曹冲又问了一声,然而,郭嘉只是眯着双眼,低着头,并不理会他。
站在一旁的满宠忽然走了出来,直直的朝两人走了过去,“士元,公瑾!”,满宠叫着,三人走到了一起,笑着寒暄了起来,曹冲这才明白了面前这两人是谁,其中一位乃是庞统庞士元,此人也是出身东宫官学,据说,他被任命为外贸府仆射,主要是负责商贾,以及对外贸易之类。
另外一位大概就是海外府的周瑜了罢,此人原先是负责海外司的,如今改了称呼,新制初立,连他也从扬州赶来了啊。
满宠,庞统,周瑜都是出身东宫的,彼此相熟。
众人认出面前这两人之后,有心上前寒暄,却因满宠而不敢靠近。
就在此事,一脸恼怒的吕布跟着荀彧,缓缓赶来,吕布心里格外的恼怒,自己正跟虎儿玩的那么开心,这厮硬是闯进自己的府邸里,将自己带了出来,自己又不是不来了,何必呢?荀彧走在他的身边,心里也是无奈,还好自己有先见之明,知道去找吕布,不然,这新制第一次的朝议,负责主持朝议的中书令不在,这算什么事啊。
群臣总算是等到了他们,时辰也差不多,是时候进皇宫了。
面对众人的拜见,荀彧笑着与他们点着头回礼,看到了人群里打盹的郭嘉,荀彧猛地皱起了眉头,他迅速朝着郭嘉走去,忽然伸出手,便抓住了郭嘉的衣襟,朝着一自己一扯,正在打盹休歇的郭嘉被吓了一跳,睁开双眼,就看到荀彧伸出头来,正在闻着自己的脖颈。。。自己的脸。。。
说起来,郭嘉这一生,都从未如此的害怕过。
郭嘉浑身颤抖着,惊恐的看着荀彧,“文若。。。你想干什么??!”
荀彧又认真的嗅了片刻,方才放开了他,笑着帮他整理了一番衣襟,“无碍,走,跟着我们进去罢。”
大汉第一批的三令,领着群臣,走进了皇宫,高高扬起头,藐视群臣,眼里满是凶狠的中书令,谦逊有礼,满脸笑容,谦谦君子的尚书令,一脸惊恐,用衣袖不断擦着自己的脖颈脸庞的侍中令,而在他们的身后,跟着荀彧与孙权精心挑选出的大汉最精英的大臣们。
此刻的大汉,在吏治上,是不缺人才的。
地方上,遍地贤才,诸葛亮,司马懿,鲁肃,田丰,国渊,毛玠,陈登,程立,刘晔,张昭,钟繇,田丰,沮授,蒋济,顾雍,曹仁,荀攸,卢毓等人担任州牧,荀彧又委派了一批的太守,其中包括曹氏诸亲,荀氏诸亲,宗室诸多子弟,包括司徒曹操的几个族弟,荀彧荀攸的家中子弟。
放眼看去,大汉内从县令起,就没有什么庸碌的臣子。
而在庙堂里,能人更是多。
三令带头走进了皇宫,又进了大殿,众人分别坐了下来,不过,却是由吕布坐在了主位上,因为吕布的职责,便是负责这朝议之事,众人正在交谈着,刘熙方才不慌不忙的走了进来,坐在了上位,吕布率领群臣拜见了天子,天子回礼,众人方才坐下。
吕布回忆着这些日子里自己所学的那些,其实,他这个中书令,说到底,也不过是天子在庙堂里的传话人罢了,自己主持朝议,说是有接受群臣上奏的权力,可是呢,上头还坐着一个呢,这完全就是看他同不同意,最后还是要自己来说出他的决定而已,这样虽然麻烦一些,但是出了事就有人扛呀。
“诸君!朝议开始,可有上奏?”
吕布站起身来,看着群臣,大声的问道。
他的眼里满是凶悍,一一扫过面前的大臣,臣子们都被他吓得不敢开口了,张飞缓缓起身,朝着他一拜,方才说道:“臣有奏!!!”
“何事啊?!”
“侍中台还缺个审查府仆射!!!”
“缺几个??!官吏缺不缺啊?!”
“不缺官吏!!!就缺一个仆射!!!”
群臣瞪大了双眼,看着两人在庙堂里大声的咆哮着,显然,但从音量而言,吕布是落入了下风的,吕布转过头,看向了孙权,问道:“你为何不安排啊??!”,孙权急忙起身,说道:“回中书令,此事并非是臣能决定的,得要听从尚书台的意见。”
吕布看向了荀彧,荀彧起身,说道:“我今日正是要上奏陛下,事情紧急,险些一直在忙着安排尚书台的官吏,却是忘却了侍中台的安排,昨夜我才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我准备以故太尉府长史陈公来担任此位。。。不知如何啊?”
吕布看向了天子,看到天子点点头,方才说道:“可,将此事记下来,交予侍中台审核通过。”
这初次的朝议,可以说,非常的顺利,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出现什么混乱,或者是出现什么差错,出人意料的顺利,在这种重要的关头上,可以说,吕布表现得很是出色,虽然凶了一些些,可是将整个朝议主持得井井有条,群臣纷纷上奏,吕布加以记录,或同意,或谩骂。
例如其中一位大臣上奏,希望能够将南北军合为一体。
就险些被吕布打出了庙堂。
总的来说,有吕布站在这里,总算是少了很多平日里那种阴阳怪气的言语,或许还要加上新制的功劳,各个职责分划明确,上奏的内容与什么有关,就让知道情况的负责人起身回答,少了很多的争执,也没有蠢物再敢对自己压根不知情的事情胡言乱语。
而最大的收获,还是来自于马均。
这位工府仆射,在第一次的朝议上,就给了荀彧一个很大的惊喜。
先前对于木轨容易损坏之事,他终于拿出了解决办法。
ps:嗯嗯,出于某种不可抗力,老狼今天就更新一章啦,明天再补上罢。
:。:
………………………………
第0777章 掌控雷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