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时代的弄潮儿-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最感迫切的是退张勋的兵。因此,黎大总统急如星火地电令在天津的夏寿康去找李经羲,请他劝告张勋切勿轻举妄动。

    13日,黎元洪在步军统领江朝宗副署下,下令解散国会,并通电宣布苦衷。

    14日下午3时,张勋偕同李经羲、张镇芳、段芝贵、雷震春等乘专车到北京。黎大总统派丁槐、钮传善、方枢为代表,到站欢迎的还有北京军警长官江朝宗、陈光远、吴炳湘等。

    由前门车站到南河沿张宅,沿途用黄土铺在地上,军警夹道警戒,并分段布置辫子军的步哨和岗位,城楼上和墙上都站有全副武装的兵士。这是以前皇帝出巡的气派。张勋的汽车所经路线,先派马队驱逐行人,东城和西城的交通断绝达4小时之久。在警戒线内。行人不能通过,但是一切外国人却不在此限。黎早已传令打开中华门迎接张勋。从民国成立以来,中华门为了迎接贵宾只打开过三次:第一次袁世凯迎接南京政府派来的宋教仁等五专使,第二次迎接孙中山,这是第三次。北京市民从门角弯里偷看“张大帅”,只见他头戴瓜皮小帽,帽子中央嵌有宝石一方,脑后垂有大辫,身穿纱袍,套以佛陀金边的玄色大马褂,脚穿乌缎鞋,这真是一个不伦不类的大怪物。

    16日,张勋头戴红顶花翎,偕同定武军四个统领乘汽车到神武门,换乘肩舆到清宫,由清室内务府总管世续导入养心殿谒见溥仪。张勋行跪拜大礼,自称奴才恭叩圣安。溥仪赐坐,赏以紫禁城骑马,四个皇妃也都到养心殿来和他接谈。溥仪赐宴,并赏以古磁及名画多件。接着又到东交民巷遍访各国公使,日本林公使设宴予以招待。

    此后两个星期,张勋一直在京城联络各方,并与大总统黎元洪商讨新任内阁人选,丝毫没有要进行复辟的征兆,着实麻痹了很多人,就连远在宣化的唐之道都有点疑惑了,他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压根记不起来具体的日期了,只好早做准备。…;

    

    还好等得不算太久,30日傍晚,张勋偕复辟派陈宝琛、刘延琛两人偷偷地溜进了清宫,举行了一次“御前会议”,会议完毕后,张勋从容不迫地前往参加迎宾馆宴会,然后再赴江西会馆的堂会,这是江西同乡为了欢迎同乡上将军,请了北京的名伶大会串,张到达时已是夜晚11时,他好整以暇地问梅兰芳的戏何时上场,主人问招待员,招待员说要黎明4时上场,张即命提前于12时上演。待梅的戏演完后,张即站起身来,拱手告辞,乘车回寓。返抵张宅,立即命人分途邀请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和吴炳湘来寓会商要公。

    这晚上步军统领江朝宗接二连三地接到安定门和西直门守城兵士的电话,报告辫子兵在叫城开门。江朝宗感到有点不妙,命令守军不许开门。电话挂上,他想找王士珍请示,怎知王士珍已深夜来访,这位平素很有修养的北洋大将,今晚也慌了手脚,只说:“复辟就在顷刻”一句话。

    江朝宗主张立即去报告黎元洪,可是还来不及动身,就驶来了一部汽车,车中走出一个副官模样的人,拿了雷震春和张镇芳的名片,“请王大人和江大人到大帅公馆,有紧急要事待商。”

    巧不巧,近畿第十二师师长陈光远和第十三师师长李进才也都举着慌乱的脚步来了,还来不及开口,就被一并请上汽车,陈、李还待反对,又有一部汽车驶到,下来了四名全副武装的军官,说是奉大帅的命令来催驾的,王士珍、江朝宗、陈光远、李进才只好目瞪口呆,身不由主地上了车。

    两部车疾驰而至张勋寓所,只见灯火辉煌,屋前屋后都站满了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辫子兵,一个个都像凶神恶煞的门神,完全是戏台上的鸿门宴。王、江、陈、李四位大人就这样如痴如呆地被请了进去。

    王士珍等进入张宅内室,只见张勋、万绳栻、雷震春、张镇芳和辫子兵吴、刘两个统领都坐在里面。张勋见到来客,只淡淡地挥手请他们就座,面孔很难看,不屑地望着江朝宗,厉声说:“你为什么不开城门?”江朝宗战栗地答说:“没有陆军总长的命令,不到时候,不能开城。”张立即转过头来问王士珍:“那么聘老怎么办呢?”王士珍乃命江朝宗立刻用电话通知守城部队开城门,于是,辫子兵就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城。

    正在这时,李经羲赶到张宅要见大帅,张摇头说没有时间,不让他进来,然后大声地说:“今天马上就要迎接皇帝复位,你们有不赞成的,都不许走。”

    没有人敢不赞成,也没有人开口说话,张勋就拉王士珍和江朝宗与自己同坐一车,余人分乘数辆车,驰进了清宫,这时是7月1日凌晨3时左右。溥仪升了殿,张勋跪在前面叽里咕噜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就站起来,溥仪也不知道有没有回应,其余人就跟着张大帅退了出来。

    凌晨4时,张勋指定王士珍、江朝宗为民国代表,梁鼎芬为清廷代表,李庆章为自己的代表,一齐道总统府逼迫黎元洪在已经拟好的“奉还大政”的“奏折”上签名盖章。这个时候我们的黎大总统再次发扬他的泥菩萨精神一言不发呆坐在那里,他轻蔑的瞥了王士珍一眼,王士珍立刻低下头去,不敢拿正眼看他。梁鼎芬说了许多威胁利诱的话,黎大总统才开口说道:“你是什么人,我不和你说话!”之后干脆连眼睛都闭上了。…;

    

    不过这一样无法阻止张勋复辟的进程,上午九时,张勋与康有为又来到清宫,用“御玺”盖上一道道的伪谕,由张勋副署发表,其中第一道就是宣告复辟的伪谕。复辟宣布后即改五色旗为黄龙旗。官制仍照宣统元年官制。即日以上谕封黎元洪为一等公。授张勋、王士珍、陈宝琛、梁敦彦、袁大化、张镇芳为内阁议政大臣。万绳栻、胡嗣瑗为内阁阁丞,梁敦彦为外务部尚书,张镇芳度支部尚书,朱家宝为民政部尚书,雷震春为陆军部尚书,王士珍参谋部大臣,徐世昌弼德院院长,康有为副院长,一场酝酿已久的复辟就这样戏剧性来开大幕。

    复辟本来是徐州会议的预定计划,所以张勋天真的认为发出这个电报,参加徐州会议的督军团都会响应盟主的号召,遵用正朔,悬挂龙旗。张勋认为北洋军阀无论对袁对段,对国会问题或者对外交问题,都是无所用心,只要他们的权力地位有了保障,是不会不跟着盟主走的。

    不过他还算猜对一些,确实有很多不开眼的地方土军阀欣然的接受伪朝廷的新官职。7月2日,伪谕授为民政部大臣的直隶省长朱家宝,写了一道“谢恩折”说:“天道无往而不复,人心久乱而思平”。伪谕授为长江水师提督的第七师师长张敬尧,到清宫叩谢圣恩,并向“当朝宰相”张勋递了一张门生帖子。

    复辟通电发出来的第一天,除了南方几省与一些社会团体之外,地方上的实力派陷入一片沉默之中,大家都在惊讶、观望、踌躇,不过清廷的复辟通电发出仅仅不到半个时辰,一道来自京城西北方向的通电如同闪电一般响彻大江南北
………………………………

第九十四章 通电先行

    

    恐怕有不少人都还记得,小学时代的应用文训练里总有练习写电报的内容。老师先给出一件事,然后要求大家拟定电文,谁能用最少的字数把事情说的最清楚,就能得一朵小红花,让邻桌女生多看自己一眼。我那时候好奇,问老师为啥作文都是字越多越好,电报却是字越少越好。老师回答说因为电报比较贵,所以要省钱。我生性不求甚解,没继续问下去为啥电报会那么贵。

    电报最大的特点,就是惜墨如金。电文和其他文体截然不同,讲究言简意赅,能一个字说清楚的绝不用两个字。没办法,贵啊。一直到电报行将消亡的时候,它的费用在邮政手段里还是属于比较高昂的。

    我记得李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1948年的时候,中国海军在南海抓了一个大海龟,各大报纸都把这当奇闻异事来报道。但其他报纸都说抓到的是玳瑁,唯独《世界日报》驻上海记者说是乌龟。当时的主编成舍我大怒,发去电报责问,全文仅十个字:〃人皆玳瑁,我独乌龟,何也?〃其对字数的计较,可见一斑。

    甚至在新文化运动时争论文言文与白话文优劣时,电报还屡屡现身而出当裁判。黄侃就拿电报举过例子,说如以白话文来写:〃爸爸死了,快点回来呀。〃实在啰嗦,若用文言文写,只须四字:〃父亡速归。〃可见文言可适合于新时代生活。

    另外一个传说是关于胡适的。有一回他在北大给人讲课,免不了颂扬白话文几句,有学生起立质疑。于是胡适说前两天有人邀请他去作行政院秘书,被他推辞。他让学生以此事为例,让他们以文言文拟一封推辞电报。其中一封用字最少的文言电报是“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大笔一挥,用白话文只写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这两个故事都有偏颇之处,故意把反对的文体写的很长,把支持的文体写的很短,权当趣事则罢。但这也反证电报费用之贵,已经使人对字数锱铢必争的地步。

    前面说过了,电报讲究的是惜墨如金,所有人都挖空心思想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可是凡事总有例外,有一种电报,非但不考虑节约字数,反而要求极尽铺排之能事,废话涛涛,洋洋千言乃至万言。这种电报,叫做“通电”。

    熟悉民国的人都知道,“通电”在民国史上出现得极为频繁,深深地渗透到那一段历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乃至于有人说“不读通电,则民国无史矣。”民国人对通电的挚爱无以伦比,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甚至大学老师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电……

    通电的特点是速度快,范围广,实际上属于“公开信”的一种,它是某个政党、团体或者个人为了公开表达自己的主张而使用的通讯手段。民国时代没有电视,无线电台也刚刚起步,新闻报纸传播范围有限,速度又慢,唯有通电才是能够把自己的主张传遍全国的最快方式,抢占舆论阵地和道德制高点,是以大受政客欢迎,简直就是“他们天生的助手”。而通电的另外一大特点与普通电报截然相反,一字记之曰长;篇幅越长越好,词藻越华丽越好,用典越雅越好,讲究悬河千里一泻汪洋的气势。…;

    

    7月1日傍晚,京师的复辟通电发出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时辰,另一封由直隶省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唐之道领衔的反复辟通电从距京城不过百里的延庆县城发出。

    这封由政宣处处长于立夫草拟的《讨清逆张勋檄文》洋洋洒洒数千字,前半部分历数了张勋民国以来的种种罪行:天降鞠凶,国生奇变。逆贼张勋,以凶狡之资,乘时盗柄,竟有本月一日之事,颠覆国命,震扰京师,天宇晦霾,神人同愤。该逆出身灶养,行秽性顽,便佞希荣,渐跻显位。自入民国,阻兵要津,显抗国定之服章,焚索法外之饷糈,军焰凶横,行旅裹足,诛求无餍,私橐充盈,凡兹稔恶,天下共闻,值时多艰,久稽显戮。清末抗拒共和,民一祸乱济兖,民二屠戮金陵,民三搜刮徐海……,

    下半部分无不留情的指出满清朝廷数百年对汉人对华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指出这次复辟的根源就是盘踞在皇宫里的满清小朝廷……,此次讨伐张勋不仅要打到张勋及其辫子军,还要扫除蚁穴将满清小朝廷逐出京城。

    此电一出立刻震惊南北,孙中山在广州看到此电只说了四个字“大快人心”,更多的人在议论这个唐之道与直隶省第三混成旅是何许人也、何许部队?

    就连一向与唐旅长关系相当不错的田中玉接到通电之后也是一脸愕然,此时他正和都统府的一帮子手下商讨对策,看完唐旅长的电报无奈的叹息道:“唐若水太性急了,太性急了,如此大事何不等等再表态!”

    位于直隶省府的朱家宝接到唐旅长的通电后欣喜若狂的对杨佳吉说道:“天作孽尤可为,人作孽不可活啊!”两个多月来他一直寻机整治唐旅长,可一时间也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只好多次企图克扣该协的饷。

    在天津府邸里与众位心腹商讨对策的前内阁总理段祺瑞对这个唐之道也颇感兴趣,饶有兴致的问起身边的人来。

    “这个唐若水果然是人才,不过一年时间就从一个代理团长做到混成旅旅长。”小徐对自己无意中载下去的一颗小苗长成大树颇为得意。

    “一个混成旅还是单薄点,不过从西北面压下来也可以分散一下辫子军的注意力。”段祺瑞点了点头说道。

    “只可惜离京师有点远,再加上一个旅的部队分散驻扎在口北十余县从集结到出发至少要三四天。”傅良佐惋惜的说道。

    “又铮、清节,你二人分别去联络驻扎马厂的李长泰部和朱家宝、杨以德,尽快将讨逆军的架子搭起来,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无法号召各路人马。”段祺瑞想了想说道。

    而在紫禁城里等着各方大小军阀拥护通电的张勋等了整整一天竟然等来这一封不知道是何许人署名的电报,气的直跺脚。

    “这个什么直隶第三混成旅是什么东西?”张勋勃然大怒的对身边的谋士们喝道:“还有那个叫唐、唐什么来着的?”

    “唐之道!”潘博赶忙在一旁补充道。

    “那个唐之道又是什么玩意,敢出来反对我张大帅!”张勋红着眼睛说道。

    “大帅何必跟这些小人较真呢,那些大佬们不是没有反对我们嘛!”潘博赶忙劝慰道:“等大势一定再慢慢收拾这些屑小!”

    “这个唐之道可不是简单的角色,据传是小徐的心腹之人!”万绳栻严肃的说道:“他的那个混成旅就驻扎在口北宣化城,三五天就可以开到北苑。”作为张勋的参谋长万绳栻同时也负责定武军的情报部门,因此还能说出一二来。…;

    

    “小徐?连老段到现在还没表示反对,再说老段都是过期的货了,一个手无寸铁小徐算什么东西!”张勋恨恨的说道,他早就看不惯小徐的嘴脸。

    “哼!这小子口气还不小,还要扫除蚁穴。”定武军左路统领刘东恒愤愤的说道:“大帅,给我两千人马我帮您灭了他!”

    “刘统领说的对,我们定武军可不是好惹的!”定武军后路统领吴有光附和道。

    “李、吴二位统领说的有些道理,我们这次只带了六千人马是不是太少了!”这个时候保皇党的扛把子康有为忧虑的说道:“张大帅,你有三万人马,本应该带一万进京,一万扼守津浦路上要地,一万守住徐海的根据地,这样把握要大一点!”

    “现在补救也不迟,立刻就打电报安排!”张勋见一天以来,那些徐州会议上大包大揽的督军们一个个没了音信也有点着慌。

    “潘博,你马上给张文生、白宝山、吕大用他们发电报,让他们立即抽调一万五千人北上控制津浦路上的主要车站!”张勋气势汹汹的吩咐道。

    “是,我马上就去办!”潘博应了一声就走了出去。

    “大家都说说地方上的这些督军什么的怎么迟迟不表态?”张勋又反问道:“这样下去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这些诸侯精明着呢!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我们的封赏还没有下去他们肯定是不会表态的!”刘廷琛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看我们还是尽快把地方上的事情安排一下。”

    “廷琛说的很有道理,已经拟好的诏书还是尽快发出去。”康有为建议道:“大青再起乃大势所趋,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拥护的。”

    “民间都传了好久了‘民国远不如大清国’,你们看这几年所谓的民国出了多少事情。”刘廷琛的说道:“百姓盼大清犹如久旱盼甘露啊!”

    “那就立刻把那些任命都发出去,只要北冯南陆两人支持我们就大势已定了!”张勋赞同的说道,冯国璋是新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陆荣廷是两广总督,同时两人还被封为一等公,张勋认为这么优惠的赏赐这两人是不会拒绝的,至于段祺瑞狗屁都没有封上一个。
………………………………

第九十五章 直下昌平城

    

    南口镇处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接处。因处关沟,居庸关南,故名,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拱卫京师西北的最后一道屏障。民国元年(1912年)即成为建镇,为昌平、延庆两县共管地区,以京张铁路为界,分为铁道南和铁道北两部分,铁道南属京兆地方的昌平县,铁道北属直隶省的延庆县。京张铁路穿镇而过之后,以南口站为中心逐渐形成一个繁华的街镇。

    自从进驻口北道尤其改编为混成旅以来,唐之道就在这里驻扎重兵,到了六月下旬更是以全旅会操的名义将整个混成旅都拉到这个镇子上,并时刻做好南进的准备。

    通电发出后不过半个时辰,第三混成旅的先头部队骑兵营以及韩子泰的察哈尔独立骑兵营就已经越过京张铁路往昌平方向急进,而大队人马在一个时辰之后也陆续开始越过铁路线。

    站在南口镇郊的一个小山坡上俯视着数千人马前进的场面,唐旅长是踌躇满志、豪气万丈,从这一刻起他唐之道正式开始涿鹿中原,成为各方都不可忽视的新兴势力。

    “旅长,一团已经全部通过火车道口,二团正在通过。”参谋长徐永昌满腔热血的站在唐之道身边,兴奋的指着眼前部队说道:“照这个速度,天不黑就可以开到昌平,明天就可以兵临德胜门!”

    刚接到张勋复辟电报的时候,徐永昌还在盘算着如何说服唐旅长出兵,可人家唐旅长连反复辟的通电稿都事先准备好了,简单的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之后全军就出发了。现在他都怀疑唐旅长是不是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否则怎么能抢得如此先机。

    “先拿下昌平再说。”唐之道表面上还是极为的淡定,至少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想好是直捣黄龙杀进京城,还是拿下昌平城后观望一两天再继续推进,总之走一步算一步,反正声望已经刷出来了,能刷多高,能捞多大的好处就很难预料了,不过至少一个“再造共和”功臣是跑不掉的。

    “昌平城只有第十三师的一个不满编的营,估计宋营长他们就能拿下!”徐永昌笑着说道。

    “第十三师主力就驻扎在北苑,离昌平也不过半日的路程而已,要是师属骑兵团第一时间增援的话极有可能和咱们打遭遇战。”唐之道分析道:“李进才可是在复辟通电里联名的,咱们不能不将这种情况算进去。”

    “旅长,恐怕你太高看京畿驻军的动员能力了。”徐永昌不以为然的说道:“除非早有预谋,否则十三师至少要明天才出动。”曾在训练总监部任职的徐参谋相当清楚京畿周围这几个师的训练情况以及战斗力。

    “能兵不血刃最好,都是国防力量浪费在内讧上面太可惜了。”唐之道无奈的说道,穿越一年多以来除在多伦一战击毙巴布扎布算是为国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其余时间大部分都在盘算着如何算计别人或者不被别人算计。

    “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我估计铁定心复辟的也就是张勋本人和那些个遗老遗少,各方的实力派都在观望而已。”徐永昌信心满满的说道,仿佛第三混成旅一入关就天下大定了。

    “希望如此吧!”唐之道笑了笑说道:“不过这次入京我就不打算再回来了。”

    “旅长的意思是咱们要放弃口北?”徐永昌颇为意外的问道,这天下大小军阀无一不是将这地盘视同身家性命。如今唐旅长虽然没被任命为口北道的镇守使,可是这口北道几乎一切军政大权都被他以及混成旅把持着。口北道虽说比较贫瘠,但也有十个县近两百万人口,同时控制京张铁路的大部分路段,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可以说是扼守京西北的咽喉之地。…;

    

    “不错,这口北道夹杂在直隶与察哈尔之间、紧靠京畿位置极为敏感缺乏回旋的余地。”唐之道点了点头说道,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此战一过直隶督军曹锟势必会做大,到时候自己一个混成旅根本无法跟人家一师两混成旅对抗,直接投靠曹三傻子想要自成体系就比较难了。

    “旅长,轮到咱们旅部过去了!”周文若走了过来低声说道。

    “那就走吧。”唐之道挥了挥手,跟着二团旅部直属的各部鱼贯通过京张铁路。

    此时的昌平城则是另一番光景,原先的五色国旗已经被米黄色的龙旗所取代,大街上大大小小的店铺都毫无例外的挂着龙旗,一时间没有的也用块黄布替代着,以致于几家布行里的黄布都被抢购一空。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效率就是复辟中心京师也未必做得到。

    昌平县衙(县府)内外是张灯结彩,五十五岁的县太爷黄忠奴身着满是褶皱的官服,满面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