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就闹出了这么大的乱子,如果还有下次,恐怕自己只有切腹谢罪了。
长安李世民的秦王府,李世民听刘树艺说了来意,其实,刘文静被李渊关押的事情后,李世民马上把长孙无忌找来商议:
“辅机,此次刘文静被父皇压入了监牢,你说本王救还是不救!?”长孙无忌最近也在考虑着这个事情。当初晋阳起兵,最大的功臣,公认的有两个人一个是裴寂,另外一个是刘文静。对于刘文静,长孙无忌心中也是不忍,裴寂时而站在太子李建成的身后,但一旦发现太子李建成有危险,就将自己隐藏起来,而刘文静却一直是站在李世民身后的铁杆,一直在为李世民的地位奔走着,可是,刘文静失去圣宠却是公认的事实。不要说自从李唐建立起来,裴寂一直官运享通,如今更是已经达到了首辅的地位,反观刘文静,一直在二品官员的官位上徘徊,一直都没有往上升,而且,就连当初萧瑀和后来萧瑀举荐过来的陈叔达的官职都在刘文静之上。而据长孙无忌密访得知,此事的起因是因为刘文静的夫人嫉妒小妾得宠,而暗中拉拢巫师陷害,此事如果说大也大,说小也但是如今闹得满城风雨,这难保说不是李渊故意而为之。长孙无忌看着李世民:
“殿下,你想不想保全刘文静啊!?”李世民听到了长孙无忌的话后,陷入了沉默。长孙无忌慢慢的猜出了李世民的心思李世民也是顾忌到刘文静从龙老臣,也是晋阳起兵第一功臣的身份,如果刘文静倒下了,在李世民的阵营之中就没有能与裴寂抗衡的人了,更何况,刘文静一直在为李世民成为太子殿下而奔走,如果李世民袖手旁观的话,恐怕也会寒了其他人的心。
“难道,本王就真的无能为力了吗?”长孙无忌低着头,对李世民悄悄的说道:
“殿下,不如我们这样办!”长孙无忌一边说着,李世民一边点点头。
“好!我们就这样办!”刘树艺也心满意足的离开了秦王府。李渊面前摆着李建成写来的奏则,又向残月问道:
“太子殿下真的身体不舒服吗?”
“是的陛下!奴婢问了太医,太医说是因为急火攻心,所以才吐血,需要休养!”
“是因为什么事情?”
“奴婢听说,刘文静大人小儿子说动了太子殿下的小舅子和齐王殿下的女婿,让他们找了两位娘娘,从中说情,因而引发太子殿下震怒”残月并没有说太医还说,是因为长时间的关押而导致的虚弱,作为梨园的额贴身太监,残月知道,自己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李渊看到李建成奏则上面写着儿臣李建成恭请父皇圣安,儿臣最近身体不适,太医说需要静养,儿臣特请父皇准许儿臣休假数日,另外刘文静是晋阳的从龙老臣,此案蹊跷,请父皇详查!儿臣李建成拜首!李渊看着李建成的奏则,继续向残月问道:
“刘文静的儿子还去找了什么人?”
“陛下,奴婢听说刘文静的小儿子去了秦王府。”
“哼!好啊!看世民这回会怎么做!残月,传旨,太子殿下身体不适,准假十天,另外,命裴寂和萧瑀从速审理刘文静巫蛊谋反一案,钦此!”裴寂和萧瑀接到了李渊的圣旨之后,一起商量:
“老萧,这次刘文静落到了我们的手里,这回我们一定要好好把握啊!”萧瑀自然知道裴寂的心思当初刘文静与裴寂的地位差不多,并且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刘文静是最先为李渊谋划的,其自问才能也在裴寂之上,且又屡建军功,但地位却远不如裴寂,因而心中不平,常在议论朝政时与裴寂对立,凡是裴寂赞同的都要加以反对。二人之间从此矛盾颇深。而自己当初刚刚归顺李唐的时候,刘文静借酒装疯,也是在暗示李渊,自己待遇不公。不过萧瑀还是心中不忍:
“裴相,此事是不是做的有些欠妥。”裴寂心中知道,萧瑀为人信佛,相信轮回转世之说:
“这样吧!萧相,我们一同审理,至于到时候上奏的时候,我们各自上各自的则子。”在审讯的时候,刘文静还是摆着自己的官谱官威,见到裴寂和萧瑀之后,脸色还是很倨傲。旁边的属吏看不下去,对刘文静大声喊道:
“大胆,见到主审官大人为何不跪!”刘文静笑道:
“哼!我刘文静为什么要跪!”属吏拿起水火杖就要打刘文静,裴寂喊道:
“住手,不得对刘文静大人无礼。”刘文静丝毫没有对裴寂领情的意思。裴寂笑了笑:
“来人啊!给刘文静大人搬一把椅子过来。”属吏搬了一把椅子让刘文静坐下,刘文静大马金刀的坐下后,却是背对着裴寂。属吏大声呵斥着刘文静:
“大胆,罪犯竟然背对着主审!”刘文静还是倨傲的说道:
“嗯!我刘文静只面对天地、父母、君王,从不对着自己的敌人说话,有什么就问吧!”
“刘文静,你说你府中闹妖鬼之事,请道士是为了捉妖鬼,却为何是诅咒圣上。”刘文静大声背对着裴寂说道:
“哼!裴大人,裴相国,太原起兵时,我是司马,与你裴长史地位相当。而如今你裴长史官居仆射,而我的官衔与赏赐却远不如你裴长史。我刘文静东征西讨,家属却无所庇护,我确有不满之心。但是,要说我谋反,绝对不可能!”裴寂大笑道:
“哼哼哼!那你的小妾春绿的死是怎么回事?”
“那是我的小妾春绿背夫偷汉,却不肯说出奸夫是谁,所以被我失手打死了。”这时,从一旁闪出一个人来,与刘文静厮打起来:
“畜生,奸贼!如果不是你强行要了我妹妹的身子,她也不可能做你的小妾,你不要忘了,她的肚子里头还有你的孩子,你这个畜生,奸贼,你竟然不但害死了我的妹妹,还有她肚子里头的亲生骨肉,你这个畜生,奸贼。”那个人被在场的衙役和属吏拉开之后,还狠狠的看着刘文静。刘文静的脸上到处都是被抓的一道道血痕。萧瑀呵斥衙役和属吏将那个人拉了下去。
“刘大人,念在我们同僚一场,有些事情,你还是讲清楚为好!终归这件事情”
“哼!萧瑀,你这个靠着裙带关系而得高位的小人,你有什么资格来说我。”刘文静的话使得萧瑀也涨红了脸,裴寂暗中拉了萧瑀一下。
“来人啊!送刘大人回去。”刘文静走了以后,裴寂对萧瑀说道:
“萧大人,你也看到了,这个刘文静冥顽不灵,看来,这件事情还是得由我说的办啊!”萧瑀不置可否。
………………………………
第四百六十五章 刘文静之死(四)
李渊静静的听着裴寂和萧瑀的汇报:
“陛下,刘文静居功自傲,并且死不悔改,还一再的狡辩。”裴寂在李渊面前也不忘给刘文静上眼药。李渊望向萧瑀,看到萧瑀的嘴巴在濡动着,却又没有说话,李渊向萧瑀问道:
“萧瑀,你是不是有什么话说?”萧瑀先向李渊行了礼道:
“陛下,要说刘文静心怀不满这的确是事实,但是,要说刘文静谋反,恐怕人心不服啊!”李渊听了萧瑀的话后,心中左右为难,裴寂看出了李渊的左右为难,本来向插上一句嘴,这时,就听到残月在殿门外喊道:
“启禀皇上,秦王殿下求见!”
“宣!”李世民走进殿来。
“儿臣参见父皇!”
“世民啊!你来也是为刘文静求情的吧!”李世民点点头说道:
“父皇,刘文静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师平定时,二人地位和待遇却有了悬殊。他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李世民的耳边回想这长孙无忌在秦王府对自己说过的话“殿下,如今刘文静已经被陛下所弃,如果殿下强行出头,恐怕会失去圣心啊!”
“可是!如果本王见死不救,日后恐怕”
“殿下,不是卑臣非议陛下,一开始,陛下还力求在两人之间寻找平衡,希望能够化解两人之间的恩怨,可渐渐的,陛下的天平就倾向于裴寂,对刘文静也渐渐不满起来。同是故人,同样很有才干,李渊为何厚此薄彼因为裴寂能投其所好,让李渊充分感受到一位老友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裴寂和刘文静虽然都是李渊的故人,可是交情并非等同。李渊和裴寂相识已久,两人在太原时期就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下棋赌博等等。而后来之所以李渊肯起兵,也源于裴寂用晋阳宫宫女为诱饵,逼迫李渊起兵。李渊本安于现状,不敢奢望夺取天下,而裴寂说,现在天下大乱,太原城外就是战场,这时候再讲究什么臣节,也难保性命,若是举旗造反,不但能够免除祸患,还能够成就大功。虽然定下计策的是刘文静和李世民,可是在李渊眼中,真正让自己走上帝王之路的功臣,却是裴寂还有在之后的很多时候,裴寂大人都能站在李渊的立场上陈诉问题,成为李渊最为信任的心腹。此时的刘文静在政治上,被政敌裴寂打压,被皇室所厌弃,已经成为秦王府的绊脚石。千万不能感情用事啊!所以,即便王爷要箱管,也只能明帮暗推。而且,以卑臣推测,太子殿下也一定会为刘文静上则庇护的,王爷再插上一手的话,恐怕会让裴寂感到刘文静大人会咸鱼翻身。所以王爷”长孙无忌一边说着,一边在手上写了一个裴字。
“辅机,你的意思本王明白了。”李世民来到了李渊的面前:
“世民啊!你来是不是也为刘文静讲清的。”李世民点点头:
“父皇!刘文静在起兵之初,先定非常之策,事成才告知裴寂,京师平定时,二人地位和待遇却有了悬殊。刘文静只是有不满情绪,并无谋反之心啊!请父皇明察!”李渊发现自己的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在为刘文静求情,心中开始犹豫,是不是将刘文静的事情大事化小事化了。裴寂发现了李渊心中的犹豫,马上趁机进言道:
“陛下,刘文静的才能、谋略确实在众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阴险,忿不顾难,其丑言怪节已经显露。如今天下刚定,外有突厥劲敌,若赦免刘文静,必贻后患啊!请皇上三思。”李渊沉思了片刻之后,马上向裴寂下旨:
“裴寂,明日你就将刘文静、刘文起处斩,抄没其家产。另外,朕念其是从龙老臣,刘文静的两个儿子和夫人,朕就赦免了。”
“是!臣接旨!”裴寂心中冷笑着哼!刘文静,劳资总算出了这几年的恶气。到了晚上,刘文静发现自己的弟弟刘文起也被关押进来了,马上隔着牢房喊道:
“二弟,你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也把你抓进来了?”刘文起正要回话,突然响起了裴寂的声音:
“哈哈哈!刘文静大人,陛下怕你黄泉寂寞,又知道你们兄弟情深,所以,让本官将令弟也送进来,给大人您做个伴!并且,大人,明天就是良辰吉日,陛下已经下旨,明天就送你们上路。”刘文静指着裴寂大骂道:
“裴寂,你这个无耻小人!”裴寂回敬道:
“哼!刘文静,你不要装作无辜,还记得当初在晋阳的时候,我们一起饮酒,突然看到了边关烽火时的情景吗?”刘文静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当初,自己还很年轻,刚刚到晋阳那里做县令的时候,那个时候,裴寂是自己最好的酒友知音,时常空闲的时候一起饮酒交谈,有一天,突然在晋阳城头看到了远处的烽火台点燃的烽火,以及城头下,百姓呼喊着:
“突厥大军来袭,警报,突厥大军来袭,警报!”裴寂放下酒杯叹息道:“贫贱到如此地步,又赶上世事离乱,我们当如何保全自己呢?”
文静却笑道:“世途如此,时事可知。形势是可以预知的,你我二人相处投合,又何必忧虑贫贱?”看着刘文静不说话的样子,裴寂继续嘲笑道:
“刘大人,一切并非是我这个小人作祟,一切都是你自己咎由自取,你一心只觉得你的官职待遇比本官差距甚远,可是你想过没有,俗话说的好,雷霆雨露,均是君恩,你却居功自傲,总在陛下面前发牢骚,你也许一直将陛下当做当年的晋阳留守,但是你忘了,如今当初的留守大人已经成为了九五之尊,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你忘了,还有,你参与秦王的夺嫡斗争,一次次明目张胆的公开为秦王殿下张目,你不觉得,陛下对你的这种行为不甚反感吗?刘文静,宦途是迷途,人人皆糊涂,走了也好!咯!刘文静,念在我们相识一场的份上,这杯酒,就作为本官给你的送行酒,你吃好喝好,明天上路。”裴寂说完后,让狱卒给刘文静、刘文起两兄弟各送去一个食盒,就头也不回的走了。到了刘文静、刘文起被处斩的日子,刘文静的夫人李氏披头散发的跑到法场上面,抱着刘文静大声哭喊着:
“相公,相公,是我对不起你啊!相公!如果不是我对春绿心怀妒忌,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相公,我的好相公啊!”刘文静的眼中含泪:
“夫人,不要说了,古人有云,高鸟尽,良弓藏。此言不虚啊!”刘文静的夫人李氏抹干自己的眼泪说道:
“相公,你走好,路上太黑,我先走一步,为你掌灯!”李氏夫人说完后,马上向一棵树跑去。
“快拦住他。”刘树义和刘树艺听到刘文静的喊声,准备拦住自己的母亲,结果没有拦住。刘树义和刘树艺抱着自己的母亲,大声向刘文静喊道:
“爹,娘先走了。”刘文静心中沉痛。整个人好似精神崩溃了,在刽子手砍下刘文静的头颅之前,刘文静只说了一句话:
“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长安外面两座孤坟,刘树义和刘树艺两兄弟披麻带孝的在刘文静夫妇墓前哭泣着:
“爹,娘,你们死的好惨啊!”刘树义拉起刘树艺:
“哭,哭有用吗?树艺,哭是没有用的,我们走,去突厥!”
“去突厥干什么?”
“哼!突厥,突厥有我们的外援,我就去突厥,有朝一日,我一定要为父母报仇,雪恨!让李唐王朝为我们刘氏家族殉葬!”刘文静的死并没有使得朝廷局面一派和睦,不就朝廷又起了风波。长孙无忌暗中找到了刚刚下朝回来的李世民:
“殿下,殿下!”
“什么事情?”
“殿下,太子东宫有密报,太子殿下正在暗中挖我们秦王府的墙角。”
“哦!什么?”原来,自从刘文静死了之后,长安的世家大族和文武大臣对于秦王李世民的态度大变。大家都在谈论刘文静的下场。
“哎!刘大人死的真是够委屈的,当初,刘文静大人为秦王殿下那么出力,到头来落的如此下场,真是不值啊!”
“哎!自古嫡庶有别,秦王偏要学杨广,那杨勇怎么能跟当今太子相比,那杨勇生活奢靡,身边侍妾无数,而太子殿下身边只有正妃郑婉珍郑娘娘,侧妃杨艳娘娘和曹氏之女曹语嫣并且杨广无才无德,而当今太子注重民生,解决关中盐荒,又得到了太上老君的真传,生产出了雪糖,而且其才华横溢,一首石灰呤,还有陋室铭,这两首诗词名扬天下,如今当今的世人谁都希望得到太子殿下一张墨宝而且,又有识人之名,想当初,庐江王李瑗那是出了名的纨绔子弟和废物,一经太子殿下的推荐,一下子就成为了朝廷栋梁,手握重权。还有刘黑闼,当初秦王殿下在刘黑闼手里屡战屡败,结果太子殿下一出手,呃!一下子灰飞烟灭,贤士录,列举当初的英雄人物,评价那些人物各领风骚,一个一个字,号称字字珠玑,而秦王殿下,除了出征在外,落得一个知兵之名,什么都比不上当今太子。”
“是啊!再说了,秦王殿下麾下大都是草莽降将,自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在秦王殿下麾下做事,实在是我等上品人物的悲哀呀!”李世民听说了长安贵族圈子里头这些评论之后,马上暴跳如雷,暗中叮嘱长孙无忌严密监视秦王府属官,不得让人心失散。李世民向长孙无忌问道:
“辅机,是谁?”长孙无忌回答道:
“殿下,据卑臣的密报所知,是杜淹!”
“什么?是他!”李世民听到杜淹的名字之后,并没有什么惊讶。
………………………………
第四百六十六章 风波再起(一)
杜淹,字执礼,京兆杜陵人,隋朝河内太守杜征之子。是原太子东宫属官、幽云十六州副总管杜如晦的叔父。杜淹出身于京兆杜氏,杜淹年轻时聪慧明辨,学识广博,颇有美誉,与同乡韦福嗣是莫逆之交。杜淹对韦福嗣道:“皇帝喜欢任用隐士,苏威便是在隐居时被征辟为美职。”因此一同隐居在太白山,其实是在沽名钓誉。隋文帝听闻,极为憎恶,将二人流放江南。后来,杜淹返回乡里,得到雍州司马高孝基的举荐,授为承奉郎,累迁至御史中丞。王世充割据洛阳的时候,废掉自己拥立的前隋皇帝杨侗,自立为帝,建立郑国,为了建立自己的声望,下令招贤,杜淹前往自荐,王世充见到杜淹之后十分高兴,任命杜淹为吏部尚书,对杜淹非常信任。当时,杜淹因与侄子杜如晦不睦,而杜陵杜氏子弟大都在洛阳一带停留,便在王世充面前进谗,致使杜如晦的兄长杜某名不详被杀。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在郑国为官,也遭到囚禁。后来秦王李世民攻破洛阳,平定王世充。杜淹作为郑国高官,被定为死罪。杜如晦在李建成麾下效力,杜楚客便请杜如晦加以营救。杜如晦不允,杜楚客哭道:“叔父已经害死大哥,如今哥哥又不肯营救叔叔,我杜家要自相残杀,真是令人悲痛。”杜如晦感悟,向李建成求情,李建成出面向李渊进言,李渊下旨给李世民方免去杜淹的死罪。因为是罪逆降官的关系,杜淹在李唐朝廷里面只做了一个从六品的小吏,一直没有升官,使得杜淹心里一直都很压抑,原本想走杜如晦的门路,到太子李建成的麾下谋个前程,又害怕杜如晦记住自己在王世充面前诋毁,害死了杜如晦的兄长。一直踌躇不前,杜正伦知道了杜淹的心思,悄悄的在李世民面前举荐了杜淹:
“秦王殿下,卑臣向殿下举荐一位人才。”
“哦!是谁呀!?”
“殿下,卑臣想给殿下举荐的是臣的族叔,杜淹!”杜正伦已经看出长孙无忌是一个气量狭小之人,绝对不能容忍李世民身边又另外一股势力崛起,暗地里已经与长孙无忌交锋多次了,但是长孙无忌是秦王府的首席谋士,又有长孙无垢在李世民身边,杜正伦自己觉得在秦王府中势单力薄,一心想找几个帮手,一起对付长孙无忌。
“哦!是他?”
“是的,秦王殿下,您也知道,在下的族叔年少成名,并且也曾经在前隋之时,做过御史中丞的高官。如今只是在洛阳衙门做一个从六品的小吏,心中难免压抑,而且,最重要的是,杜淹此人在京兆杜族中间颇具号召力,可以帮助殿下拉拢关中杜族。”其实李世民也一直在观察着杜淹,觉得杜淹此人还是有些才干的,如今又被杜正伦说到了自己的心头痒处,自然更加高兴。马上下令,将杜淹调入天策府兵曹参军、馆学士。天策府是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之后,在洛阳营造的府邸,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并且在平定杨文干兵变之后,由于没有被封为太子,为了平复李世民的心情,李渊授予李世民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府天策府。雄心勃勃的李世民立即组成了一个大约五十人的随从集团,其中许多人是来自于被他消灭的敌人营垒中的杰出人物。按照李渊建立的朝廷规制,天策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即所谓的“许自置官属”。与李建成的东宫属官宾客制度同出一则。长孙无忌听说了此事之后,也无从反对,不过,从此,内心中便记恨了杜正伦,并且也深深的惦记上了杜淹。后来,太子东宫府的密谈向长孙无忌通报杜淹与东宫有所接触的时候,长孙无忌马上感到这时一次打击关中杜族的机会。
“殿下,据东宫密探所说,杜淹最近与杜如晦之弟杜楚客接触频繁,看来,我们不得不防啊!”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道:
“给孤王严密监视,另外告诉东宫那边,好好的保护自己,还有,绝对不能暴露自己。”
“是,辅机明白,不过秦王殿下,杜淹此人恃才傲物,并且没有一丝的忠诚度,只有功名利禄之心,是不是将杜淹暗中給”长孙无忌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李世民挥挥手,制止住长孙无忌的动作:
“辅机,万万不可!关中杜族实力不千万不可轻举妄动,就先严密监视,日后等我命令。”长孙无忌点点头:
“是!殿下!”杜淹最近也在头疼,如今,整个天策府的形势,明眼人都看的清楚,虽然李渊对于李世民平定杨文干的功给予了肯定,册封秦王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给予了极大的权力待遇,但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