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回隋唐之我是李建成-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姐姐,话我已经说的够明白了,废话多说无益,你还是识相点,别让我下令赶你走。”高夫人比吴夫人还小五岁,但因为是正室夫人,所以吴氏还是称呼高夫人为姐姐。
“妹妹!老爷刚死,尸骨未寒,你现在就要分家,恐怕不太合适吧!”
“有什么不合适的,俗话说的好,人大分家,树大分桠,还管什么时机,再说了,现在长孙家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家里就那么点进项,养不活那么多的闲人。”长孙无忌听到这话,脸上马上挂不住了。
“你说谁是闲人?”长孙无忌愤怒的回道。
“反了,反了,你在跟谁说话,来人啊!把这个忤逆不孝的东西给我拖下去打五十大板!”话刚说完,就有两个下人恶狠狠的要把长孙无忌架出去打,由于杨广即位后大兴土木,穷兵黩武,文武百官的俸禄经常被拖欠,而且杨广还加重了赋税,搞得全国各地百业萧条,各大世家名下产业收入大减,吴氏虽然是平民百姓,但她的娘家哥哥是从事官盐贸易的,家资丰厚,府中的很多开支都是他们吴家支付,而且高夫人由于是出身于北齐宗室,家教甚好,经常跟随长孙晟入宫参加宫廷活动,所以家中的琐事都交与了吴氏掌握,用家法和钱财掌控了所有的下人管事,长孙晟在世的时候,吴氏还有所顾忌,如今长孙晟一死,吴氏自然要发难了。
“混账东西!也不看看你们是什么身份!不要以为老爷走了我就好欺负,无忌可是进宫见过皇上和皇后娘娘的。我倒要看看你们这些不长眼的东西以后怎么收场?”长孙顺德一听,赶快拦住下人。
“且慢!弟妹,无忌再怎么说也是季晟的幼子,年轻人吗!口无遮拦是难免的,你身为长辈也应该担当一下嘛!”长孙无傲也从旁劝说。
“二娘!四弟年幼无知,还望二娘恕罪!”长孙无傲因为兄长的功勋被文帝赐了官职,再加上母亲早死,高夫人没有进门时是吴夫人把她养大的,所以彼此的感情还有一些。在长孙顺德和长孙无傲的劝说下,吴氏也知道板子打不到长孙无忌的身上了,也就就坡下驴。
“好吧!年轻人的话我也就不计较了。但今天家族长辈在这,该怎么办就请你说句话吧!”说完,看了长孙顺德一眼。心想:‘妈的,老娘我送了你一百两黄金,怎么,你这个老狐狸想脱身,没门!’高夫人也看着长孙顺德,希望他也说句公道话。长孙顺德知道自己自己不表态不行。
“高弟妹,这个家的环境我也是知道的,吴弟妹的难处我也知道,所以。。。。。。”虽然收了吴氏的黄金,但高夫人在宫中和官场的人脉他是知道的,他也不愿把事情做绝。
“好吧!既然妹妹把话都挑明了,那我在留在这里也没有多少理由了,可以,但今天天色已晚,再说季晟刚死,我们就离开恐怕招人非议,就请妹妹让我们母子再呆三天,等季晟下葬后我们立即搬走。”话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吴氏只要他们能够离开,就是再等三天也无不可。
“好!这是姐姐说的,三日后,就请姐姐自觉点,不要让妹妹我难做人啊!无宪,咱们走!”吴氏趾高气扬的带着自己的儿子离开了正堂,长孙顺德红着脸不声不响的走了,长孙无傲来到高夫人面前。
“大娘,四弟,我。。。。。。”长孙无忌冷冷的看着他,双眼如刀,长孙无垢紧紧抱着自己的娘,满脸泪痕,高夫人向长孙无傲宽慰道。
“无傲,你不要自责,你是个好孩子,大娘知道!”
“大娘,我谢谢你!”长孙无傲跪在高夫人的面前,重重的磕了一个头。三日后,长孙晟的灵柩下葬,高夫人带着自己的儿女登上了离开长孙府的马车。长孙无忌骑上长孙晟留给他的战马。对着府门恨恨地在心里说:
‘长孙无宪,吴氏,有朝一日,我长孙无忌一定要堂而皇之的回来,还有,我要掌握权利,一定要掌握权利,我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由我决定他们的生与死,绝对不能让谁把我踩在脚下。’
………………………………
第七十六章 世民娶妻 二
高夫人母子三离开长孙府以后,他的哥哥高士廉把他们接到了自己的家中,高士廉年轻时很有才名,对文史典籍多有涉猎研究,与薛道衡的交情非常好。深得他的赏识和器重,并将他引荐给朝廷的公卿大臣,在文帝的时候曾经被人举荐朝廷,但他认为杨坚为了得国的手段残忍,再加上开国元勋王谊、虞庆则等人的下场后,想起祖父北齐清河王高岳的遭遇,便以自己是北齐宗室,不宜广交名流为借口,隐居在终南山,闭门谢客,但终为生活所迫,在杨广登基之初,薛道衡初任秘书监的时候受到了薛道衡的推荐,被封为治礼郎,主管朝廷礼仪事务。官小职微,俸禄不多,高士廉的母亲又年老多病,长年汤药不断。现在又多了妹妹一家子的生活费用,就更加拙荆见肘,高士廉的夫人鲜于氏虽然当着丈夫的面嘴上不说什么,可私下里总是阴一句,阳一句的。高夫人听在耳朵里,忍在心头,除了自己帮鲜于氏分担些家务外,还时常告诫长孙无忌和长孙无垢兄妹二人:
“我们一家三口如果没有你们的舅舅,我们就要露宿街头了,所以,你们要记住,如果有朝一日你们有了出头之日,一定要报答你们舅舅舅妈的大恩!”长孙无垢听了后诚恳的点了点头,长孙无忌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高夫人知道自己的儿子心高气傲,也不好说些什么。这一日傍晚,高士廉从官署下班回来,刚到家,他的夫人和妹妹已经出来迎接他了:
“夫君,大哥,你回来了。饭已经做好了,快吃饭吧!”他的儿子和高夫人的两个儿女也出来欢迎他。
“爹,舅舅,你回来了。”高士廉对他们点了点头。又询问了几个儿子和长孙无忌的学习生活情况。
“履行,今天先生教的功课怎么样,晚上我可要好好的考考你!还有,你们几兄弟没有欺负无忌他们兄妹吧!”
“父亲放心,有孩儿在,绝不会让无忌弟弟和无垢妹妹受一点委屈的。”说着,偷偷的看了看站在高夫人身旁的长孙无垢一眼。高履行的举动没有瞒过高士廉的眼睛,只不过他没有说话。对母亲说。
“母亲,妹妹,夫人,我们吃饭吧!”一群人围在桌上,正准备动筷子,门外有人喊道:
“请问有人在家吗?请问高大人在家吗?”高士廉有些疑问,心里想着这么晚了会有什么人来。高士廉的母亲高老夫人对高士廉说:
“士廉,既然有客人来了还不快出去迎迎!”
“是!母亲。”高士廉离席出迎。
“啊!李大人!唐国公爷!你怎么来了,下官失迎了。”高老夫人和高夫人还有鲜于夫人听到高士廉的声音,也赶快起身欢迎李渊。
“李大人,老身不知道李大人来,寒舍简陋,望李大人不要介意呀!”
“哪里哪里!老夫人言过了。在下前来打扰,还望夫人见谅,这是犬子世民,世民,还不快见过高老夫人、高大人、高夫人、长孙夫人几诸位仁兄”
“小生见过高老夫人、高大人、高夫人、长孙夫人,各位仁兄。”李世民在李渊的指示下恭恭敬敬的对众人行了礼。
哎呀!你们还没有吃饭啊!看我,来的真不是时候。”
“哪里哪里,国公若不嫌弃,就请一起用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李渊与高士廉用过饭后,高士廉把李渊迎入客厅,高夫人给他们两人端来两杯茶。李渊对高夫人说:
“夫人也一起留下吧!”高夫人不解的说。
“我一个妇道人家留在这里有什么用呢?”
“哈哈哈!在下这回前来就是来找夫人有事相商的。”
“哦!是什么事啊!”李渊故意买个关子,笑而不语,高士廉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莫非。。。。。。”
“不错,在下当年与季晟相识恨晚,季晟在时变与我多有交情,这次来是向夫人您求亲的,我的二公子李世民现在已经成人,也该成婚了,听说季晟的小女儿长孙无垢如今已经成年,正好与我犬子年岁相当,所以。。。。。。”说到这里,李渊故意吧话停顿一下,因为他害怕如果话说的太多,会让高夫人他们认为他李渊以势压人,因此一直在观察着高士廉和高夫人的脸色。高夫人听了李渊的话,心理暗中思量,高士廉却没有让高夫人这样想下去。
“国公爷,您的好意我们心领了,而且我看贵公子仪表堂堂,知书达礼,这门亲事我看合适,不如就这么定了,自古长兄如父,只求日后我外甥女嫁过去之后,还望贵公子能够多多善待,国公爷多多照顾一二呀!”李渊听到后大喜。高夫人正想说话,却被高士廉用眼神拦住。
“啊!那我就先在此谢过高大人和长孙夫人了,家中还有事情,就不打扰了,先告辞了。请留步!”说完,就带着李世民离开高府。高夫人在李渊走了后,不解的向高士廉问道:
“大哥,你一向不是趋炎附势的人,怎么这回?”
“妹妹,你我一母同胞,你认为我还会害你吗?那李世民我看过后觉得他定不是凡品,日后必定成大器,无垢日后也可妻凭夫贵,再说了,李渊的家世官声颇好,窦夫人持家有道,我把无垢嫁过去,一方面是为了无垢,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无忌,无忌从小心高气傲,这次被逐出家门对他的打击很大,所以我让无垢嫁给李世民后,也是为了日后无忌重新夺回长孙家族做准备呀!”高夫人知道,自己的哥哥看人一向很准,从没看错,另外他也知道自己的儿子从小不愿居于人下,如今虽然住在兄长家中,哥哥和履行侄儿对他们百般维护,可在无忌心中难保还是会有些芥蒂。
“但哥哥!你有不是不知道履行他。。。。。。”
“我自己的儿子,我这个做父亲的难道看不出来他对无垢有情,如果他们结亲,到时亲上加亲,母亲也一定高兴,可是你嫂子不是什么善茬,她日后做了无垢的婆母,无垢难保不会受什么委屈,我也只好牺牲自己儿子的爱情了。再说了,天涯何处无芳草,大丈夫何患无妻,不能让他儿女情长太甚,这样只会害了他。而且;我看着大隋天下难以太平下去了,朝事难料,交趾太守丘和一直来信希望我能去他那里做幕僚帮忙,母亲有那么大的年纪,不能跟我长期奔波劳累,你留在这里帮我照顾一下,有唐国公李渊这个亲家在旁边帮衬你,我也放心了。”听了哥哥的解释,高夫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第二天,李渊派来的媒婆和送来的彩礼到了高府,双方约定三日后便是良辰吉日,为了女儿嫁人的体面,高夫人将自己从长孙家带出来的细软和当年萧皇后送给她的几件首饰都拿了出来,全部作为了女儿的嫁妆。到了女儿出嫁的那天,李世民骑着高头大马,穿着大红的喜袍,亲自来到高府接新娘,望着女儿离去的轿队,高夫人洒下了几滴晶莹的泪水。
李府张灯结彩,长安洛阳的所有世家权贵不是亲自到访,就是派遣家中子女作为代表来道贺,金银财帛,珠宝玉器送了不知道多少,李渊和窦夫人坐在中堂,笑脸盈盈的看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垢恭恭敬敬的跪拜。长孙无垢从喜娘手中接过一杯茶:
“爹!喝茶!”
“好!乖!早生贵子!”说着,递给了长孙无垢一把虎头黄金锁。
“谢谢爹!”又接过喜娘手中的一杯茶递给了窦夫人。
“娘喝茶!”
“乖!”喝完后,拿出一副上等碧玉打造的玉镯子。
“无垢,你嫁到我们家我也没有什么好送的,这是前些日子我回娘家时我们家长辈送的西域玉镯子,今天就送给你吧!”
“谢谢娘!”
“都是一家人了,何必客气,世民呀!无垢现在就像我半个女儿一样呀!以后可不能欺负她呀!”
“是!娘!孩儿一定善待无垢!”李世民对窦夫人点点头。窦夫人笑着看着他们。心里不知道有多美。在把长孙无垢送入洞房后,李世民在宴席上招待客人。一桌桌的敬酒,在场的勋贵子弟不断的向他敬酒:
“世民兄,如今你小登科,这杯酒你一定要喝啊!”
“世民兄,今天晚上可得加油哟!我看好你呀!哈哈哈!”
李建成在酒席上没有跟着他们一起起哄,他一直在注视着一个人――长孙无忌。也许是看透了人生的趋炎附势,师太炎凉,他一个人在桌上,自斟自饮,不搭理任何人,如果别人邀他碰杯,也只虚应一下,不大理人。就连长孙顺德借故跟他攀关系给他敬酒,他也爱理不理。李建成默默的看着长孙无忌,脑中回忆着旧唐书中关于长孙无忌的记载。长孙无忌鹰眼狼鼻,双目绿光,而现在他长的可以说是眉清目秀。这位在唐朝建立初期,在李建成和李世民争储夺嫡时,力主发动玄武门之变,又在唐太宗晚年时,利用太子李承乾和李泰之争,把长孙皇后的幼子李治扶上了皇位,又利用唐太宗的三儿子和小女儿高阳公主的谋逆案打击了一大批的唐朝宗室和开过功臣,宰相大将,如果不是李世民事先安排了李绩这步棋,还有李治并非像长孙无忌那样想像的那样懦弱,借废王立武这件事情把长孙无忌和他的同党亲族全部排除出了朝廷,并赐死,也许大唐王朝就要改性长孙了。想到这里,李建成记起了后来社会的一位学者说过的话:善良的人很多时候是一颗包裹了糖果的毒药,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快乐和利益建立在他的痛苦上,而一旦外层的糖皮被吸干,毒药就会发挥它的作用。
‘哼哼!长孙无忌,如果是以前的李建成,也许你会成功,而现在,我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我了,历史将会因我而改变。’李建成心里想着。
唐朝小知识:唐太宗时期,李承乾和李泰的太子之争株连了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高祖儿子汉王李元昌,唐朝开国大将侯君集,开国宰相杜如晦、魏征等人被搬出忠贤祠,魏征墓碑推到,杜如晦两个儿子流放。
到高宗李治即位后,高阳公主和太宗子吴王李恪谋逆案株连高祖儿子荆王元景、太宗女儿高阳公主、驸马房遗爱、太宗女儿巴陵公主、驸马柴绍的儿子柴令武、儿子吴王李恪、高祖女儿丹阳公主、驸马薛万彻、房玄龄的两个儿子等人。通过这几件事情,唐太宗开国到高宗即位时的开过大将和宰相就只剩下长孙无忌和李绩两个人。
在唐太宗在立李治为太子后,一次秘密招待李绩,交托后世,李绩醉酒后,李世民亲自解衣披在李绩身上御寒,数日后,李世民卧病密召太子李治,嘱咐他:“李绩是当朝功臣老臣,你对李绩无恩,我贬他去外地任职,我死后,你招他回朝,用为宰相,他会感你的恩德!”说完,诏命李绩为叠州都督,李绩街道诏命后没回家就去上任,李治即位以后,召回李绩,用为宰相,终于铲除长孙无忌一伙,成为名符其实的大唐天子。
………………………………
第七十七章 一征高句丽 二
在全国战马粮草壮丁齐备后,杨广率领来护儿等战将北寻来护儿等战将齐聚在杨广的面前恭请杨广下旨,征讨高句丽,杨广微笑的摆了摆手:
“各位爱卿不要心急,自古道,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朕看,还是派为使臣前去高句丽,让那东夷小王先来朝见朕,如果不来,朕就提天下精兵前去征讨,势要踏平他的国都,到时鸡犬不留。”说着,杨广哈哈大笑了起来,在场的文武大臣都知道兵贵神速的道理,你要浩浩荡荡的去打别人,还要让别人知道你去打他,但因为对方是皇上,所以一个个自能在肚子里腹诽,不敢多说一句。而杨广还沉寂在高句丽臣服于他的美梦里。
高句丽王宫,高句丽王高元召集他的大臣商议,高句丽的莫离支渊太祚起身向高元说道:
“咳咳咳!老臣以为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此事本该老臣来做,但老臣年迈,因此推荐臣之子渊盖苏文继任莫离支之位,统管大军,负责抵御隋朝兵祸,请大王恩准!”渊太祚家族在高句丽是仅次于王族的第二大家族,世袭的莫离支(在高句丽语中有国相、摄政王的意思),隐隐约约已经影响到了王权,而且他的两个儿子更是专横跋扈,所以,高元并不希望渊太祚接手,并且暗中扶植了一些与渊太祚意见相左的大臣。看到高元沉默不语,大将军乙支文德出班奏道:
“大王,臣以为,不必太过担忧,臣以为,我过与中原的问题,用中原的话说是一山不容二虎,要解决隋朝问题,必须伤其根本!臣有一计,可先派使臣前往中原,先激怒中原夷狄,再。。。。。。”说着,乙支文德停顿了一下。高元挥退了众人,乙支文德在高元耳旁轻轻的说。
十日后,派去高句丽的使臣回来,也带回了高句丽的使臣和国书。
“什么,小小高句丽的蛮子胆敢如此。难道不怕朕的天威吗?”杨广当着高句丽的使臣大嚷道。高句丽的使臣崔义献喊着脸看着杨广。
“陛下还是息怒吧!怒大伤身,我国大王不是不想来,而是国事缠身不能来,希望皇上见谅。”话语里偷着冰凉,让杨广的脸色降到了极点。而后来的话更是让杨广测低的发了狂。
“陛下,中原虽大,但据微臣所知,贵国皆因陛下即位后穷兵黩武,使得民生凋落,百姓卖儿卖女,不纳忠言,滥杀大臣,使得名将大多蒙冤,不得善终,下臣敬告陛下,须知中原先圣孟子有言在先,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还有春秋时司马田穰苴说过一句话,国虽大,好战必亡,若陛下一意孤行,恐怕离亡国之日不远。”
“碰!”一个茶杯砸在了崔义献的额头上。血顺着崔义献的脸庞流了下来。
“来人啊!快来人,把这狂徒给朕拖出去,砍了他的脑袋,用他的血祭旗!”麦铁杖早都按捺不住,吧崔义献像提一只小鸡一样的提了出去。
“杨广,你这个暴君,自古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你却杀我,你逆天行事,必遭天谴。杨广,啊!”随着一声惨叫,崔义献的人头被送到了杨广的面前。
“下旨,全军出征,征伐高句丽,但有一条,对于高句丽投降的人等一定要善待,以示我天朝胸怀。”听完这句话,在场的武将心里又是一片叫苦的声音。‘打仗本来就是要死人的,如果人家是诈降怎么办?到时我们在前面打仗,那些诈降的人在我们背后捅刀子怎么办?’可是是皇上下的命令,做为臣子只能执行。
大业八年,大将军来护儿、于仲文率领水路大军一百一十三万人,号称二百万人渡过辽水,一开始,大军进展顺利,一路报捷的快马络绎不绝,好消息不断从辽东传来,高句丽的军队不堪一击,遇到随军立即退却,一路推进道达了高句丽的首都平壤,辽东国王高元派遣他的国相乙支文德来到于仲文的大军帐中请罪,并且还说会马上率领回下的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向杨广负荆请罪,于仲文写下奏则报告杨广,杨广大为高兴,下旨恩准,并命大臣刘士龙为宣慰使,全权负责高句丽的宣抚事务,整个朝廷都沉浸在喜悦中。只有李建成心里难过,熟知历史的他知道这只不过是夕阳西下的余温,过不了多久,坏消息就会传回来。李建成猜的没错,辽东前线又有消息传了过来,一个小太监以为又是捷报,慌忙拿给杨广看,结果直接被杨广踹出了门。
“混账,于仲文这个笨蛋,竟然中了高句丽小儿的奸计,死了那么多的人,朕要把他碎尸万段!来人,宣随驾文武觐见。”太监们谁也不知道杨广为什么发脾气,但他们只觉的他们的好日子又到头了。满朝文武通过战报知道了高句丽国相乙支文德利用奸计,以平壤城城池狭小,容不得大军为名,希望于仲文把大军驻扎在城外,后又以开城投降人员众多为由,希望隋朝大军后退至离平壤城四十里的平原地区,于仲文同意了这个请求,大军驻扎在平原,谁知道乙支文德早在上游拦河筑坝,等于仲文大军一道那里驻扎马上开闸放水,大军营地马上变成了一片泽国,无数的人在水中呻呤,于仲文在亲兵的保护下刚脱离了险境,那些诈降的城池马上一起哗变,歼灭了随军的留守人员,麦铁杖大将军死在了高句丽刺客的刀下,断绝了隋朝军队的粮道供给,并以游击战术袭击从内地往辽东增援的隋军宇文述的部队,来护儿前去接应救援于仲文,与他一路厮杀,终于来到了出海口,在水师将军周法尚掩护下才脱险,一百一十三万大军回到中原的不足万人,并且,全部军械粮草都丢在了高句丽,更可气的是,高句丽人为了炫耀自己的胜利,用隋军战死者的尸体堆成了一道城墙,号位京观,杨广听说后更是大怒,回到汲郡后,身受重伤的来护儿、于仲文不顾自身的伤势和宇文述、周法尚一起跪在杨广面前,杨广很生气。
“来护儿,于仲文,你们征讨辽东,朕本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