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虎-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体长方形,然后再塞入上已盖了中华二字品牌名称的硬纸盒中,贴上封条,一包香烟便制成了。
而等到有了十二包香烟之时,这名女工再把这十二包香烟,连同配备的一小块火石与火绒,一起用印中华二字的厚黄纸,裹成长条状,再用胶水与封条包好,一整条香烟便制成了。
李啸接下来,再看了看雪茄车间的生产过程,与香烟基本类似。只不过,雪茄外型更大,每包也是二十根。同样也是十二包雪茄,整装成一条。
最后包装车间的男工,以50条香烟装成一箱的规格,钉装入薄木箱中,贴入封条,放入仓库保存。
李啸点起了一根过滤嘴香烟,用火石点了火,深深地吸了口,好好地品尝了一下,自已费了心血制出来的香烟是什么味道。
李啸感觉,这种自已制出的过滤嘴香烟,味道比现代香烟要冲得多,不够绵合醇厚,烟叶的腥气与焦油味也比较重,只不过,相比这个年代李啸品尝过的那种粗劣呛鼻的山烟与水烟,那味道却是好太多了。
品尝过香烟的味道后,李啸信心更是充足,他相信,只要这批香烟进入了市场,一定会深受广大明朝烟民的喜爱。
李啸本想立刻开发奢侈品香烟种类,专门针对有钱人,研制出高级香烟,这类香烟,会挑选上好烟叶,精心烤制,除赠送火石火绒外,另赠送精雕细刻的烟斗一只,再配以奢华艳丽的木盒包装,这样一来,售价当可大幅提高。
只不过,因现在卷烟初产,李啸不打算一步吃成一个胖子。他打算,等过上几个月,待香烟市场培育扩大后,再来生产高档香烟,应当效果会更好。
看到整个人数浩大的卷烟厂内,各类人、物料、成品皆是井井有条,乱而不乱,呈现出初步流水线作业的情状,李啸心下十分满意。
他大大表扬了卷烟厂厂长胡文忠一番,让胡文忠受宠若惊,立即向李啸表态,定会更加尽加管理好卷烟厂,让卷烟的产量与质量都得到充分保证。
听了胡忠文的表态,李啸很高兴,又勉励了他几句,接下来,李啸开始考虑香烟的定价问题。
至于这香烟的售价,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料来看,普通的一条香烟,出厂售价为2钱5分银子。
据说这些原产印尼的香烟,在销往英国、荷兰、法国等地后,一条普通香烟的价格,竟然可1英镑,换成明朝的银子价格,那就2至3两银子!
这简直是贩毒般的暴利!
只不过,李啸考虑到明朝国内大部分人的生活水平,为了培育以及引领市场,他打算在荷兰人的出厂价上,再把售价大幅降低,以一条普通香烟1钱5分银子,一条普通雪茄3钱银子的批发价格,进行销售。
这个价格,李啸相信,对于普通的烟民市场来说,应该还是很吸引力的。
可以简单算出,若把这4000万条香烟全部售出后,总共销售额竟可达600万两!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销售金额,而生产香烟成本,与其惊人的销售数额相比,却是可谓不足挂齿。
而根据相关人员的报告,李啸粗算了下,总共的香烟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了以下方面。
1、45万亩的土地租金255万两。
2、4万5千名俘虏的伙食费以及相关管理住宿花费,监管人员薪水、耕牛、农具、烟草种子等费用加起来,一年下来约为60万两。
3、打点当地官吏费用,约为2万两。
4、兴建烟厂及桌椅工具等费用,约为5万两。
5、卷烟厂工人薪水,一年下来,为7万2千两,伙食费约为8万两。
6、卷制香烟的纸张,过滤棉花,厚黄纸,包装盒,外钉木箱,以及相配的火石火绒等物,据现有资料计算,一条香烟的这些附加成本,可均摊为02分银子。按4000万条计算,约为80万两。
这样可以算出,生产这4000万条总共的成本花费为,总共约为180万两。
这样的话,李啸若把这批香烟全部销售出去后,纯利竟可达420万两,利润实在惊人。
而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让明朝市场接受这样的产品,大概要多久的时间。这一点,李啸心里还没底。
在蹲犬山卷烟厂正式生产只过了五天后,东江镇的副总兵沈总祥,带着副将王庭瑞,率着一众船队,熟门熟路地来赤凤卫采购商货。
李啸立即不失时机地,向他推荐卷烟厂新制出来的中华牌香烟。
“沈兄,王副将,你们看,这便是我军研制出来的新式中华牌卷烟,这种细且短的,叫香烟。这种粗而长的,叫雪茄。。。。。”
李啸用一种神秘的语气,向二人介绍自已的香烟产品。
沈总祥与王庭瑞,见到这般新奇事物,两人眼睛皆是瞪得溜圆。
在将手中的香烟,仔细地观看把玩一番后,两人才用火石点了火,小心翼翼地啜了一口。
很快,两人脸上渐渐露出喜色,陶醉地微眯上眼,沉浸在吞云吐雾的快感之中。
一根烟抽毕,沈志祥以一个潇洒的姿势弹飞烟头,然后一脸笑得稀烂地对李啸说道:“李都督,你这中华牌香烟,实是相当不错!老哥我先订20万条,怎么样,兄弟够意思吧,李都督可得给俺一个优惠价哦?”
沈志祥说完,一脸殷切地望向李啸,一旁的王庭瑞,亦是一脸期盼状。
见他这般急切的神态,李啸突然起了个给他报个高价试试水的心思,于是,他笑道:“沈兄,兄弟为了制出这香烟,可以花了大成本的,这价钱,怕是难得便宜了。”
“说个实价,咱兄弟不来虚的。”沈志祥摆了摆手,对李啸的话语颇不感冒。
“这样吧,香烟每条3钱银子,雪茄每条6钱银子。”
李啸以翻倍的价格向沈志祥报完价,沈志祥立刻有如被开水烫了一样惊叫起来。
“我的天!李都督你这香烟货是不错,量也实在,只是开价恁狠,不太实在啊,咱兄弟,怎么也优惠点是不?”沈志祥换了一种可怜巴巴的语气对李啸说道。
李啸大笑起来,他长叹一口气道:“罢罢罢,谁让沈兄是李某老朋友呢,兄弟我也一口报个交底价,每条香烟与雪茄都打个七折,香烟一条2钱银子,雪茄一条4钱银子,怎么样,咱兄弟够实在了吧?”
“好!冲李都督这爽快劲,成交!俺进12万条香烟,8万条雪茄!若销得快,下次俺们再来买便是。”沈志祥拍手大笑,立刻同意了李啸的报价。
收到了56万两银子的卷烟货款后,李啸一脸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有了沈志祥的第一批订货,李啸的香烟销售,开了个好头。
现在,李啸可以确信,如果沈志祥能接受这个,香烟一条2钱银子,雪茄一条4钱银子价格的话,那么在明朝其他地方,当可同样以这般价格批发销售,这样一来,可比李啸原先设想的价格,要获利更多。
如果真能把4000万条香烟全部以2钱银子一条的价格销售出去的话,那可是800万的销售金额啊,刨去成本,可是620万的纯利润!
这是相当惊人的暴利了,其利润与李啸军的丝绸与钢铁产业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在后世,国家会把烟草行业牢牢抓在自已手中,使其成为国家利税的重点,并进行垄断经营。
有了这笔巨大的收入,李啸将会如虎添翼。
李啸知道,沈志祥此去,除了少量卖给东江镇的军兵百姓外,大头应是辽西与清朝的销售。以李啸估算,沈志祥这个黑心商贩,极可能在李啸的批发价格上,再翻了两三倍不止,获利更是惊人。
不过,就算让他占据东江、辽西与清朝的销售地盘,李啸生产的香烟,还有整个明朝的国内市场,以及关外的蒙古诸部,甚至东边的朝鲜,都应会有一定的销售份额。并且李啸相信,那南边的郑芝龙,只要尝过了自已生产的香烟,一定也会大力买进,再转手加价卖去南洋与日本。
也许有一天,自已还能把中华牌香烟,卖到欧洲与美洲,卖到整个世界。。。。。。
。
。
附录:(简答战国强锋兄弟的疑问)
据我手下的资料,粗略答复下。
铁模铸炮,是清人龚振鳞于鸦片战争期间发明,算是中国人领先世界的技术。
鸦片战争时,浙江嘉兴县县丞龚振麟,被上司调到宁波军营,受命赶制火炮。因其事甚急,因此他发明出铁模铸炮法,以其快速生产火炮用以对抗英军。
具体方法为,首先以腊制造火炮,再几次翻砂作成铁模。铸炮时,先将铁模的每瓣内侧刷上两层浆液。第一层浆液是用细稻壳灰和细沙泥制成的;第二层浆液是用上等极细窑煤调水制成的。然后,两瓣相合,用铁箍箍紧、烘热,节节相续,最后浇铸金属熔液。待浇足熔液,冷却成型以后,即刻按模瓣次序剥去铁模,如剥掉笋壳一样,逐渐露出炮身。
与泥模铸炮相比,铁模铸炮的优越性在于:工艺简便易行,节省模具原料,不受气候条件限制,缩短制造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没有湿气问题,尤其是解决了不出蜂窝(气泡)的难题,提高了火炮铸造质量,大幅降低铸炮废品率。
只不过,之所以我在文中,没有立刻让工匠们采用这种方法,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种技术的细节,诸如浆液成分与铁模的翻砂制作方法,李啸并不明白,所以无法仅凭语言指导,便能向工匠们指明方向。
然后,从十六世纪到十九世纪上半叶,整个世界还是通行泥模铸炮技术的,这批来自登州火器营的工匠们,选择惯用的泥模铸炮,自是再正常不过之事,比凭空摸索只有一个空泛概念的铁模铸炮,要顺手得多。
最后,铁模铸炮,以后在李啸军中,也会慢慢地摸索出来,加以实用,只不过还需要时间与实践,不可一蹴而就立刻实现。(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六章 亲往台湾
崇祯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平妻祖婉儿为李啸生下了一个女儿。
身体虚弱的祖婉儿,听到接生婆子与一众丫鬟欢笑着跑来告诉自已,生了个大胖千金之时,她脸上的笑容,多少有些僵硬。
祖婉儿在心里,其实是一直想给李啸生个儿子的。
她曾无数次地幻想过,自已如果生了儿子出来,也一定会象李啸一样英武雄俊,人中豪杰,自已在这李府之中,也就会更有地位了。
自已虽是平妻,只是现在正妻朱媺姵已生了儿子,而自已却只是生了女儿,祖婉儿感觉自已一下子就被朱媺姵比下去了。
那李啸,会不会就此看轻了自已。。。。。。
她心乱如麻,最终在心里轻叹了一声,唉,为什么天不遂愿呢?
只不过,当产婆把孩子包好在襁褓中递给她时,看到孩子那颇似自已的粉嫩可爱的小脸蛋,祖婉儿心头母爱大起,原先的不快已去大半,她把这个从她身体里分裂出来的小东西,左看右看,一脸痛爱,完全已是爱不释手了。
而在这时,李啸已在一名丫鬟的带领下,快步进入产房而来。
“我的宝贵闺女呢,快抱给本官看看!”
李啸一入房内,立即笑着大声喊了起来。
“嘘,你小声点,别吓着孩子。”祖婉儿微支起身子,向快步走来的李啸,轻声嗔怪道。
李啸快步过来,轻轻抱起放于祖婉儿一侧的孩子,反复细看,边看边笑,边笑边亲,一脸喜悦至极的表情。
“好家伙,足有六斤多重呢,以后一定是个壮实的好姑娘。”李啸嘻笑着,一边轻轻地捏了一下孩子的小脸,孩子被他一弄,顿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你看你,叫你好生抱着,这下可把她弄哭了。”祖婉儿瞪了他一眼,嗔语道。
不过,祖婉儿话虽这么说,便看到李啸对这个女儿这般喜爱,心下还是十分高兴的。
“李啸,我问你,你可要说实话。”
祖婉儿想了想,还是轻声对李啸说了一句。
“哟,看你这严肃的小模样,你说吧,为夫一定从实而答,哈哈。”李啸完全不以为意,继续笑着逗抱在怀中的孩子。
“你,是真心喜欢她吗。。。。。。”
李啸脸上的笑容一顿,他立刻在心里,明白了祖婉儿在担心什么了。
他扭过头来,微笑着对祖婉儿说道:“婉儿你呀,什么都好,就是一直有点小心眼,实话和你说吧,为夫可不是重男轻女之人,无论男孩女孩,我皆是同样喜欢,你别多想了。”李啸轻轻地放下孩子,疼爱地抚摸着祖婉儿散乱的发丝。
祖婉儿轻嘤了一声,便有如一只温柔的小猫一般,在他怀里享受爱抚与温存。
不多时,朱媺姵、卓那希、英格玛等李啸的一众妻妾,皆跑入房中看孩子。每个人都对李啸这个女儿疼爱有加,互相小心地传递观看,一边叽叽喳喳地评论着。
“看这孩子的脸蛋与小嘴,跟婉儿多象啊,长大了呀,一定是个小美人呢。”
“就是啊,这孩子皮肤也好,又白又嫩,真是惹人喜欢,让我多抱抱嘛。”
“你们看,她虽刚出生,却一头青丝如墨,极有富贵相,以后呀,一定能嫁个公子王孙,哈哈。”
看着妻妾们和乐融融的样子,李啸心下极为欢喜。
这时朱媺姵抬起头来,向李啸笑着问道:“夫君,可想好了,给我们的小美人取个什么名字么?”
李啸略一沉吟,想起了前世所学的一首古赋,便微笑道:“张衡思玄赋中,有语句为,舒妙婧之纤腰兮,扬杂错之袿徽。以我之见,就将孩子命名为李婧吧。婧者,柔美贞洁之意,其意甚好。”
朱媺姵笑道:“夫君这名字取得真好,来,让我再抱下小婧婧。”
各名妻妾你争我抱,整个房间一片欢声笑语。
。。。。。。
三天后,郑彩的船队抵达了赤凤卫龙口港。
此时,从北直隶,宣府镇,以及山东当地的招揽流民的官员,经过了近一个月的招揽,已全部率领流民返回,据民政司统计,总人数竟达到36万3千多人,比李啸预定的人数,差不多翻了一倍!
负责招揽流民的陈子龙与许秀清二人,向李啸解释道,各所以有这么多流民,主要是因为现在陕西与山西等地流贼猖獗,导致大批的秦晋流民,背井离乡逃入了宣府镇与北直隶等地,故在李啸的这次招揽活动中,与那些因鞑子入侵而成为流民的当地居民一起,被一并接收过来。
明白了原因的李啸,倒也没有细究什么,毕竟台湾有大批荒地等待着移民来开垦,这36万多人完全可以容纳得了,而这些流民,历经辛苦,千里跋涉来到赤凤卫投靠自已,自已自然也不可能将他们再加以遣送回去。只不过,在乘船南去的时候,会更加拥挤一些罢了,另外需要供应的米粮,也会相应增加不少。
不过,这些困难,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他遂下令,把这批流民,暂时全部在赤凤城外搭建帐篷居住,就地休整三天,然后前往台湾拓殖。
李啸同时决定,这次运送流民,他要亲自前往台湾。
毕竟只有自已亲自去了台湾,才能更加了解实情,也能更好地对台湾将要如何经营,作出判断和决策。
在郑彩郑联兄弟到来后,李啸热情款待了他们。宴席上,宾主互相劝酒,觥筹交错,气氛十分和乐。
酒足饭饱之后,李啸向郑氏兄弟,特别推荐了赤凤卫所产的中华牌香烟与雪茄。
对于这两样东西,郑彩与郑联倒没有与那东江镇副总兵沈志祥一样,那般充满好奇与兴趣,因为这种卷烟,他们早已见过。
早在十六世纪二十年代之时,这香烟与雪茄,荷兰人在印尼等地就有生产,不过荷兰的香烟价格要昂贵一些,卖到台湾的批发价,基本为35钱至4钱银子一条。
在品尝过李啸的卷烟厂所制的中华牌香烟后,郑彩与郑联惊喜地皆发现,李啸这里所产的香烟,与荷兰人所产的相比,味道完全不比其差,更是多有过滤嘴这个小东西,大大降低了香烟烟雾的呛鼻感觉,却是更高档也更健康。
而最让郑彩郑联二人高兴的是,这样看起来更高档的过滤嘴香烟,李啸给他们报了个更优惠的价格,那就是与当天报给沈志祥的一样,香烟每条2钱,雪茄每条4钱。
见李啸这般大方,郑彩与郑联二人皆极为十分欢喜,立刻爽快加以同意。
郑彩迅速地想到,如果把这批香烟转卖到南洋或日本,完全可以翻个三倍的价格,而且这个外型看起来更高档的香烟,应该会比荷兰人制成的没有过滤嘴的普通香烟,更受烟民市场欢迎。
从十月初正式生产到现在,李啸总共生产了约200万条香烟,130万条雪茄,除了沈志祥买走的20万条外,另有40多万条被山东、北直隶、南直隶、河南等地的客商买走,另有40万条卷烟,运往了宣府镇金汤城,供应宣大地区及蒙古诸部。
而现在剩下的230万条卷烟,郑彩见李啸报价优惠,且北来山东一趟不易,便要将全部剩余的香烟,统统买走。
李啸见他竟然要全部买走,自是十分欢喜。随后,他复与郑彩商定,这次运送流民,李啸自已,将会亲自带领移民集团前往台湾,路上伙食自理,就以一个流民2两银子的运价相抵,这样总价为约57万两。李啸再算个整数,包括再要装运的粮食,商货,以及护卫人员一起,总共的运价为60万两。
而郑彩采购的这230万条卷烟中,包括150万条香烟,80万条雪茄,总价为62万两银子,李啸再度慷慨表示,零头就不计了,就以这批香烟的货款,来抵消郑彩船队的运费。
因为流民人数众多,李啸与郑彩约定,这次南去台湾,需至少空出300多艘船只来运送流民。等李啸复乘郑彩船队北返山东后,再用香烟抵消运费。
郑彩对李啸的这个条件毫无异议,他甚至还在想着,等下次船队再来山东之时,李啸这边应该又生产了大批的香烟与雪茄,自已却正好同时买了回来,然后再大肆贩运转卖到南洋与日本。
达成协议后,宾主双方感情更融洽,毕竟这年头,没什么能比利益与财富,更能笼络人心的了。
崇祯九年十一月初二。
这一天天气十分寒冷,暗云低垂,海风凛冽,细微晶莹的雪花,从空中飞扬而落,海天之间,充满了苍茫萧瑟的味道。
李啸带着李浩然的百余人的护卫队,以及1200名辅兵,率领着28万3千流民,以及大批的医士与建筑工匠,再带上了早已采买准备好的500万石粮食,600万两银子,以及大批的各类赤凤卫出产的商货,登上郑彩的船队,南去台湾。
运送粮食商货银两等物资的船只,早在前两天便装上了船,共装运了近一百艘大船,郑彩等人采购的卷烟、铁器、呢绒、生丝,绸缎等商货,则也装了150多艘大船,总购货额达到三百多万两银子。
其余的350多艘船上,赐分别装运这36万3千名流民。平均每条船上乘坐了1000多名流民,虽然多有拥挤,却还基本乘坐得下。
同时,李啸给这600艘船只,每艘船上配了20名辅兵,以和郑军士兵一起维持秩序。而全部的医士与工匠,以及护卫队,则全部与李啸一起,乘郑彩所坐的那艘最大的一号福船南去。
36万流民上船的规模极其浩大,幸得民政司早作了规划,给每批流民都划分了具体的船只编号,这才使得流民上船时的队伍,忙而不乱,虽规模宏大,却井井有条。
一时间,码头上哭声一片。
流民们这般伤感,其实亦是情有可原。因为每个流民都知道,此去南行万里,今生今世,恐再难回北方的家园了。
只不过,在残酷的生存问题面前,一切的乡愁,都只能被悄悄地藏在心里。
一户户流民,衣衫褴褛,拖老带带着仅存的一点家当,分别上了船,随后消失在满船的人海中。
据史传,整个明末的流民数量,前后相加多达近千万,在李啸眼里,这36万名流民,能有机会去台湾谋生,其实是还是难得的幸运儿呢。
如果李啸没有穿越到这个世界,这些流民的命运,估计会相当悲惨,不是死于饥寒疾病,就是死于刀剑砍杀,最终在这一片战乱与饥荒的血腥年代中,默默死去,成为史书了一个冷冰冰的死亡数字。
而现在,李啸相信,这些流民,却有如一颗颗种子一般,被自已撒拔向遥远的异域,然后在那里生根发芽,自此之后,流民得以休养生息,繁衍子孙,而那些被汉民百姓们辛苦开辟的异域土地,就会永远地成为中华固有的领土了。
从流民开始上船,到全部船只离岸而去,整整花了近一个白天的时间。
而李啸,亦在码头处,与自已的一众妻妾相拥告别。
因为祖婉儿尚在坐月子,故没来送别,只有朱媺姵、卓那希、英格玛三人前来。想到女儿李婧刚出生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