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宪斗此计,却是甚好。让这些明国将领,内斗互杀,实为大妙。”一旁的宁完我听完,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皇太极脸上亦是满满的欣赏之色,他这时才对地上的豪格淡淡说了一句:“豪格,你跪安吧。”

    “嗻,谢汗阿玛。”

    一脸喜色的豪格从地上爬起来后,皇太极背着双手,对范文程等人大声下令。

    “传本汗旨意,着固山额真伊尔根觉罗。阿山率精锐马步军二千,前往锦州掳掠村落人口。文馆学士范文程,派遣细作,交结明军守备王道奇,务必让其尽速除掉,这一心与我大金为敌的李啸!”

    皇太极顿了顿,脸色满是森寒之色,语气加重道:“范学士,你听好了,这个李啸,本汗只要死的,不要活的!”

    “微臣谨遵谕令!”

    (注:这次崇祯六年冬天的伊尔根觉罗。阿山率部掳掠,《清实录》《八旗志》中均有记载,非笔者随意杜撰。)
………………………………

第四十四章 暗计

    守备王道奇家中的那间密室内,王道奇与大光布行的张得贵掌柜两人,在一张短桌旁,分坐两边。

    烛光跳跃摇曳,照得两人的面部表情相当怪异。

    张得贵拿出一个十分精致的盒子,向王道奇恭敬地递了过去,脸上同时堆满了笑容:“守备大人,这是范大人托在下送给大人的一点小小心意,内有东珠5颗,黄金200两,玉如意2柄,上好野山参10棵。。。。。。”

    “范大人这么看得起某家这样一个小小守备,却是用心良苦啊。”王道奇微笑了一下,却并未露出多么欣喜的表情。他打断张得贵的话,一边却将张得贵递过来的盒子仔细收好。

    “说吧,范大人送这般重礼,却是要王某人做何事?”王道奇斜了讪笑不停的张得贵一眼,淡淡说道。

    “王大人,你我这般交情,在下直说了吧,范大人十分希望能借守备大人之手,除掉一个大金的死敌。”张得贵敛起笑容。、

    “哦,范大人何其精明能干,却如何要我这小小守备帮忙除掉敌手?”王道奇一脸讶异状。

    “对,要除掉此人,让您王大人帮忙,实是最合适不过。”张得贵紧跟了一句。

    “敢问张掌柜,范大人要除之人,可是那个最近斩得43名首级的李啸?”

    “正是此人!想来亦是可恨,原本指望这厮在被放逐不归墩后,最终不得不归附王大人。却没想到,这人竟然这般有本事,在上头不拔粮饷的情况下,不知用何手段自筹资金,非但没有饥饿溃散,竟还拉起了一支骑兵队来,又斩得我大金43名将士首级!范大人说了,这等顽劣恶徒不除,我大金寝不安席矣。”

    张得贵说到这里,脸色紧绷,长叹了一声。

    “范大人叫王某干的这事,却是难办哪。”王道奇的眯眼缩成一条缝,皱着眉头说道。

    “王大人何出此言?”

    “张掌柜有所不知,那李啸自斩得这恁多首级后,声名已是传遍了辽西,深受军中各上官之青睐,眼下却是十足红人一个,在此人这般声名鼎盛之际动手,风险太大。”

    “那王大人的意思是?”

    王道奇冷笑一声:“以王某之见,范大人却也不可太过心急,且让这李啸再得意这几个月,等过了风头再动手亦不迟,这样李啸纵然暴毙,却是少了甚多的关注,如此方为稳妥。”

    张得贵心下不乐,却又不好反驳王道奇,只得呐呐道:“这个。。。。。。还望王大人尽快择准时机,灭了那李啸,好让在下给范大人一个交待。”

    “放心吧,张掌柜,我王某虽然鲁钝,却也知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道理。你可回禀范大人,告诉他,过了几个月,王某定将李啸的人头送给他!”

    “好!那在下就祝王守备一举成功,替我大金除此恶贼!”

    张得贵随后起身,与王道奇拱手道别。

    王道奇一脸笑容地将张得贵送出门外,待其走远,他脸上敛起笑容,又是满满的森寒之色。

    这时,家丁队长任光远,和新来投靠他的华济,两人都青着脸,一齐从旁边的暗门中走出。

    “方才本官与张掌柜的谈话,你们都听到了吧。”王道奇犹然凝视着远方,淡淡说道。

    “大人,这范大人倒是设得好计,想借大人之手除掉李啸,可是阴毒得很。”任光远哼了一声,低声说道。

    “金鞑子打得好算盘,让王大人火中取栗,他们隔岸观火坐享其成,实实居心险恶。”华济眉头深皱,小声地在旁边插话。

    王道奇脸上露出一丝苦笑,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想不到以往我王家与鞑子的生意往来,到现在却成了我王某脖子上的致命绞索!唉,人心不足蛇吞象,本官何其悔矣。可叹我等现在既已上了这贼船,只得一条道走到黑了。奈何奈何。”

    王道奇说罢,连连摇头,一脸无奈之色。

    任光远与华济两人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

    “可恨哪,本官好不容易除去那高朴,未得喘口气,竟又冒出了一个更加麻烦的李啸出来。我王某,莫非犯了太岁,真真流年不利啊。”王道奇说罢,脸上更见凄楚。

    华济听到王道奇这般说话,心下亦是愈加愤恨。

    想来自已处心积虑,背叛哨骑队把总高朴,前来投靠王道奇,一心想图谋统领这哨骑队,结果好不容易借鞑子之手干掉了高朴,却是让这个该死的李啸摘了桃子。

    现在李啸已将全部哨骑队的残余人员拉拢到不归墩,自已竟然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光杆司令!特别是前几天,这厮还带着人马回到中屯所,在那高朴的房间地板下,竟又掘得了一千多两多银子,让自已目瞪口呆。

    没想到自已跟了高朴这么多年,他却一直未信任自已,从未告诉过自已这个秘密。而那个李啸,来中屯所投军至今,不过三个来月,却能得到高朴这般信重,以至于将这秘密积蓄全部交给他。想到这些,华济心中便有如万蚁咬噬,对那李啸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华济比任何人都更想杀掉这个该死的李啸,多少次在梦中,华济都砍了这个一直压制在自已头上的金州乡下猎户的狗头。

    只是,这个强烈的念头,被极有城府的他死死地压在心头,从未对任何人表露。

    今天,在一旁的暗室中,听到后金派张掌柜来游说王道奇杀掉李啸,华济心下狂喜,简直想从暗室猛冲而出,让王道奇赶紧一口答应。

    只是他后来听得王道奇口风,知道王道奇虽也极恨李啸,但在没有合适的动手时机的情况下,却是绝不会冒失出手。于是,华济尽力压抑心中杀掉李啸的强烈欲念,并顺着王道奇的话往下说现在立刻动手,确实不是好时机。

    这般说着违心的话,华济心下极为不乐,却也无可奈何。

    也许,自已将来可以创造一个机会,诱得那王道奇不得不出手,将那李啸除掉。。。。。。

    “大人,您的前程官位,实来之不易,除掉李啸之事,万请慎重。”在华济低头沉思之际,任光远在旁边忧心忡忡地说道。

    王道奇点了点头,长叹了一声:“光远,你说的话,本官心下何尝不知!方才本官这般对张掌柜说话,也实为缓兵之计,且看将来情势如何,我等再做动手决定。”

    三人陷入沉默,只有呼啸的寒风穿堂而过,其声凄厉,有如疯人的怪笑。

    。。。。。。

    王道奇这边苦心算计李啸之际,不归墩外的一块宽阔空地上,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原来这一周以来,李啸令田威,莫长荣两人,从锦州各处,招募了120多名流民战兵和280人的流民家属至不归墩中,以补充上次战斗的损失,同时,再将手下军队加以扩充。

    这次招这么多流民战兵,但家属的数量却是少得多。

    这是因为,在现在辽东这严寒的天气中,大批的老弱皆已冻饿而死,只剩下这些青壮还在死亡边缘苦苦挣扎。

    能被选入李啸的军伍,对于这些流民来说,堪称是天上掉下来的活命机会,对于他们来说,这个百户官李啸,简直就是万家生佛一般。

    流民招徕至墩后,因天气寒冷,泥水匠人无法施工,皆暂住在临时用草板搭建的棚子中。这居住条件虽比那些早来的流民家属的砖木房间要差,但却比露宿街头要强太多,并且李啸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煤块与木料取暖,一时间,倒也生活无忧。

    流民安顿下来后,李啸便开始安排他们补充组建。

    最优先补充的,当然是李啸军中最为重要的骑兵队。

    上次与鞑子战罢后,加上一众存活下来的轻伤兵,李啸全军人数为,玄虎骑16人,飞鹞子

    11人,残存的原中屯所哨骑5人。

    李啸上次作战,总共损失10匹战马,还有23匹可用,加上缴获了27匹战马和多买的2匹战马,李啸可用的马匹数为53匹。

    李啸决定,将这53匹战马全部利用完毕,其中玄虎骑补充14人,重甲骑兵总数定为30名。飞鹞子则把原中屯所的5名哨骑全部补充入其中,再补充7人,轻骑兵总数为23名。

    接着,李啸任命玄虎骑队长为田威,副队为莫长荣,飞鹞子队长为王义守,副队为段时棨。

    上次战斗,李啸军缴获了上好白漆精钢银甲6件,普通铁甲10件,棉甲34件。他便令玄虎骑与飞鹞子正副队长四人,全部改穿白漆银色精钢亮甲,换下的铁鳞甲则留给新加入的重骑兵。上次战斗死去的7名骑兵所穿的铁鳞甲也全部配给玄虎骑,再配上3件普通铁甲,便把重骑兵的盔甲补充完毕。

    剩下的7件普通铁甲和5件棉甲,则配给飞鹞子。这样一来,除了玄虎骑的10件马匹披甲尚未到位外,整个骑兵队的盔甲装配完毕。

    只是,李啸这次扩军的重点,并不是骑兵队,而是一支全新组建的步兵队伍。

    这是李啸反复思虑后,做出的决定。
………………………………

第四十五章 步兵

    李啸想成立这支步兵队伍,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自已资金匮乏。

    按李啸原本的构想,最佳选择是成立一个人数约四五百人的骑兵队伍,从而纵横辽东,与鞑子野战攻伐,策马拼杀,不亦快哉。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囊中羞涩的李啸,当然知道,一个骑兵的所需的花费约等于数个精锐步兵。哪怕不算马匹与装甲的成本,现在每个月单单要维持这53人的骑兵队伍,便需近400两银子的开支!若要扩充十倍队伍,这每日开销加上数额惊人的马匹与装甲的费用,对于全部积蓄只剩下4000多两银子的李啸来说,纯属痴人说梦。

    而另外的一点原因便是,骑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野战兵种,对地势地形要求也高。若将来要进行攻城战、守城战、山地战、河网战之类作战的话,还是只能靠步兵来获得最终的胜利。

    李啸心下的构想为,先为试验性质地预招90名步兵,其中盾兵一队,人数30人,枪兵两队,人数60人。

    在李啸设想的计划中,盾兵与枪兵的武器配备为:盾兵一人一面大盾,另配一把腰刀。枪兵则每人只发一根4至5米的长枪。

    而具体具体的作战模式为,盾兵手持大盾在前,作为重要的防御力量,进行开路与掩护。枪兵手持长枪在后,从大盾后发动攻击,是主要攻击进攻的力量。

    只不过李啸虽有如此构想,但对于所需的枪盾构造,却还是未作定论。故在田威等人按他命令,挑拣并带领这批流民返回之后,李啸立即让吴亮、王义守、陈猴子、田威、莫长荣、段时棨六人,一齐到官厅中,详细讨论步兵的细节组建计划。

    李啸发现,与会各人皆是神采奕奕,也许,每个人在心下,都对自已终于成了李百户的一名心腹而欣喜吧。

    各人入坐后,李啸直接切入了要议的正题,他把自已即将要组建的步兵规划,对在座的各人简述了一遍,然后诚恳地说道:“李某个人浅见,定有相当不足,古语曰:一人之智不若众人之智,各位有何高见,还望倾囊告之。”

    各人脸上皆露出笑容,田威忙率先说道:“百户大人客气了,您这般看得起我等,我等但凡所知,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您就放心吧。”

    李啸大笑,然后先把自已对盾兵的规划对各人讲出。其中,重点便是盾兵所使用的盾牌。

    李啸心中理想的大盾,是古代罗马士兵的那种sakes盾牌,高17米,宽08米,立于地如一座工事,向前推进如浮动的城堡。sakos盾牌通常外观呈长圆形凸面体,用硬木制成,外蒙厚帆布,再蒙硬牛皮,并在上下部边缘都包上了铁边。上面还镶钉着一块铁的浮雕花饰,这种盾牌可以把石块、投枪、以及各式沉重的投掷武器的打击都挡到一旁去。sakos盾牌是罗马人引为自豪的法宝类武器,为古代的罗马帝国的开疆拓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这种sakos盾牌李啸决定简化,长宽不变,凸面体形状不变,只是改成更易制作的长方形便可,不用象罗马士兵所使用的sakos盾牌那样边缘倒圆角。然后那种浮雕花饰也不要,改成整个外面皆包铁皮,并打铜钉牢牢固定。这样虽然从外观上来看,比sakos盾牌缺少美感,但却更加实用。既可以增加防护面积,又可以有效防护敌兵射发火箭。李啸认为,这种改进的盾牌可以对士兵全身上下进行有效防护,也可以很好地为后面挺枪而刺的枪兵作提供必要的大范围的坚实保护。

    李啸说完,一阵短暂的沉默后,莫长荣第一个发言:“百户,在下当初刚入尤世威大人之军时,做过刀盾兵,对这盾牌却还有些了解。大人,你所说的盾牌,在下以为,大体设计当是不错,只是尺寸可加以更改。”

    李啸忙说:“长荣尽可直言。”

    莫长荣拱手言道:“大人所言的西方罗马国盾牌,尺寸为长五尺半,宽为二尺六(注:明朝时,一尺合当今的311厘米,这种罗马的sokos盾牌尺寸为长17米,宽08米),余以为,若用此盾,单兵持盾攻击尚可,却不合我军战阵需要。”

    莫长荣说到这里,抬头望着李啸,观看他的反应。李啸微笑着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莫长荣接着说道:“我观大人的之作战用意应为,前部盾兵主为阻挡摭蔽,而后面枪兵主为进击攻杀。那盾牌若有五尺半之高,则亦将后面枪兵完全摭挡,复如何能出枪进击杀敌?且其宽为二尺六,尺寸偏窄,遮一人尚可,若要一排盾兵连接阻敌,则显太短。”

    李啸笑道:“长荣不愧为经过战阵之人,此建议甚好。”

    莫长荣连忙又说道:“我还有个想法,若敌兵接连猛撞我盾兵之盾牌,则我盾兵可能会承受不住,不如在盾牌上加装两排一寸多长的坚硬尖刺,让敌兵不得近身冲撞为好。”

    众人皆叹此举甚好,随后一起讨论,最后定下盾牌尺寸为高四尺九(约15米),宽三尺(约12米),盾牌中间均匀分布两排尖刺,一排三个,共分为上中下三部共六个。这样为李啸所设定的战阵而改进的盾牌,立于地时,由下蹲的盾兵将盾牌下部以略为前倾的角度抵放于地,则上面后倾的部分,则正好由下蹲的盾兵的肩膀抵住,从而增加牢固程度。那么,这块盾牌与土面的垂直高度,不会超过14米,正好护住至后面枪兵胸口的位置,则后排枪兵在从胸至腿受到大面积保护时,又可从盾牌上面自由而不受阻碍地攻击。而盾牌宽度加宽到12米后,左右的摭蔽范围更多,也可以防止盾兵下蹲护卫时互相拥挤。

    李啸满意地点头:“长荣啊,没想到你竟对这盾牌这般了解,没得说,这盾兵队,便交给你来兼职掌管了。”

    莫长荣闻言,脸露喜色,连忙向李啸拱手致礼:“在下一定尽心尽力,决不负李大人之托。”

    盾牌刚讨论完,段时棨站了出来,朗声说道:“李百户,在下听闻,你欲给枪兵所配之长枪,可是中屯所中普通营兵所使之枪?”

    李啸点点头:“正是。”

    段时棨摇了摇头,说道:“在下在中屯所呆了那些时日,曾仔细观察过营兵之长枪。在下认为,这样的长枪,其实皆不堪用。且不说枪柄为普通杂色轻木,皆易于腐烂并折断,就是那枪头皆为寻常所制的扁平梭状,杀敌效果有限。故在下认为,总旗大人要想摧敌更锐,非得重新定制长枪不可。”

    李啸沉吟了一下,说道:“时棨,请尽述妙思。”

    段时棨受到李啸激励,来了精神,他立起身来,大声说道:“百户大人,当日我军与鞑子作战之后,我曾仔细观摩研究所缴获的鞑虏白摆牙喇兵所用之虎枪,却是真真锐利而耐用。枪头近重八两,长约四寸,全为精硬之钢所制,分成三棱之状,尖头略带圆形,可不易折。从尖头到三棱分开之处,皆开有血槽,若被此枪扎中,定然伤口深广,且会流血不止,中枪之人若未立得医治,断难活命。”

    段时棨缓了缓,见众人皆凝神细听,便继续侃侃而谈:“再谈枪柄,鞑虏之长枪枪柄皆用椆木所制,结实耐用,极有弹性,韧而不断。其长为9尺(约3米),粗过一寸半(约5…6厘米),前有锥度,直入枪头中部而止,极利与枪头吻合而无松脱之忧,,前轻后重,尾粗头细,利于手握,虽长大如斯,却使用灵便,鞑虏白摆牙喇兵皆力大艺精之徒,使用此枪,更如虎添翼矣。”

    听完段时棨精彩的论述,李啸不由得感叹,没想到这个段时棨,年纪轻轻,竟还是个使枪的专家,心下不由得对他颇感兴趣。

    “时棨,本官真想不到,你竟对长枪这般有研究,实让本官开了眼界。”

    “禀大人,在下父亲,原是广宁城中振武武馆教习,精熟枪术,故在下从小跟随父亲练武,对这长枪构造及使用还是颇为了解。后来鞑酋皇太极攻打广宁城时,我父被征为城墙守卫,却在与鞑虏作战中牺牲。广宁城破后,我侥幸逃出,南逃至锦州,替一富户看家护院为生。前段时间富户举家南迁关内,余等家仆则被遣散,正好中屯所中招人,我便往投之,有幸选入了哨骑队,在下这段往事,却是再未对任何人提起。”

    听了段时棨这段关于自已来历的讲述,众人顿时好一阵低声议论。李啸站起来,走到段时棨身旁,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时棨,有道是英雄不问出处。你既有这般使枪之才能,将来的枪兵队,便由你来兼职掌管吧。长枪教习,也由你来负责。”

    段时棨年轻的脸上,顿时神采飞扬,他连忙大声说道:“李百户信得过在下,在下安敢推托。请大人放心,在下定会竭尽心力,把枪兵带成让大人满意的步战精锐!”

    段时棨铿锵有声的回答,让李啸十分欣赏。

    最后,在段时棨的倡议下,结合众人意见,最终定为,我军所使之长枪,大体按鞑虏的白摆牙喇兵虎枪为原型,只是将长度延长到4米,这样更有利于远距离杀敌,而敌人兵器够不到自已,从而增大生存机率。另因椆木昂贵,且难于买到,便以枫木或赤仙木来代替,这也是锦州各处武器铺中能买到的最好的枪柄材料。

    段时棨方落坐,旁边的王义守又提出了一个疑问:“百户,若前排盾兵只是手举盾牌阻敌,那所佩腰刀似是多余。毕竟盾兵只是持盾密接蹲地而守,如何可腾手以腰刀杀敌呢?”

    李啸大笑道:“义守心思细密,所虑甚是,盾牌已是甚重,再带腰刀,赘而无用。以本官观之,不若以解首刀替代腰刀,费用更低,亦更加轻便,追杀溃敌却也甚好。”

    众人皆赞如此甚好,田威在一旁补充到,若是盾牌造成坚实耐用,便足以给盾兵提供良好的防护。现在经费紧张,不如暂时不给盾兵配解首刀,也不会太影响作战效果,李啸同意了他的观点。

    陈猴子从一旁插话过来:“李百户,现在我军中,还有库存棉甲30件,另外祖参将前几天除送来银子1500两时,还送了汰换下来的鸳鸯战袄60多件,却不知李百户打算如何分配这些盔甲?”

    李啸笑道:“这个好办,按我的计划,枪兵队是分为两排纵队,就让第一排全部穿棉甲,增加防护,第二排与盾兵便全部穿鸳鸯战袄吧。”

    陈猴子应诺了一声,回位坐下。这时田威插言道:“大人,那么现在这些步兵,每月月饷又如何算?”

    李啸沉吟了一下说道:“步兵技能相对简单,又无马匹需要照料,这月饷,可比骑兵少些,就定为每月1两半吧。”

    田威点点头,没有异议。这时,吴亮一脸忧色地站起身来,对李啸说道:“大人,现在要扩招恁多兵马,墩内开销,却是大增啊。”

    李啸闻言,心里亦是为之一叹。

    他在心中,简单计算了一下花费,更觉心头沉重。

    一块这样定制的盾牌,少说也要20两一块,而定制的长枪估计也要15两一根。按编制30盾兵60枪兵计算,总共要花银子1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