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不及了。

    在人马俱着钢制重甲,合重达530公斤以上的玄虎重甲骑兵,已然全力加速的情况下,摆出楔形战阵集群冲锋的重甲玄虎骑,其冲击力达到了近乎恐怖的状态。

    仅在瞬间,楔形突击的唐军玄虎重骑,就有如一把尖利炽热的刀刃,从猝不及防的毛镔部中直切而入。立刻如刀切黄油一般,将整个主将逃跑混乱不堪的明军左翼军阵,从中间撕成两半,迅疾冲开了一条宽阔的血路,透阵而出!

    毛镔部的左翼,被一击而溃。

    无数的毛镔部军兵,哀嚎着,惨叫着,纷纷弃了刀剑,四下溃逃而去。而此时,顾头不顾腚逃走的主将毛镔,早行跑得不见踪影。

    不过,亲率全体骑兵冲阵的定北营副营长刘文秀,只是冷冷地看着他们狼奔豚突,四散而逃,却并不派兵追杀。

    虽然,这些家伙,与自已已成仇敌,但再怎么说,也还是曾经的战友,真要对这些人下死手,李啸不答应,刘文秀自已,也过不了心理那一关。

    刘文秀稍势整顿兵马后,复冷冷下令:“全体骑兵听令!按原先计划,趁敌军尚未反应过来,直攻敌军后部辎重部队!”

    “得令!”

    一众骑兵大声狂吼,随及跟着刘文秀,拔马直冲后面因为前部突发战斗,此时正是一片惊慌混乱的明军后勤部队。

    “速速整队,不得慌乱!”

    正挥舞着腰刀,喝令一众辅兵与民伕不得散乱的后勤主将,卢象升的二弟卢象观,猛地听到,自已的军阵前部,正传来了越来越响的隆隆马蹄声。

    他惊愕望去,只见漫天黄沙中,一众打着一面极其阔大又鲜红耀眼的“唐”字军旗的悍锐重甲骑兵,已有如一股黑色的狂暴旋风一般,凌厉杀至。

    “快跑啊,唐军打过来了啦!”

    不知是谁发出一声喊,底下那好不容易才稍微平静点的辅兵与民伕,竟在唐军离自已还有近百步之遥时,便弃了粮草军械,轰然而散,再不可复遏。

    “不许跑,不许跑,你们这些混蛋,快给本官站住!你们听到了没有!”

    望着四下溃散的辅兵与民伕,手持腰刀的卢象观,顿足长叹,怒骂不休。

    只不过,就在这时,一阵闷雷般袭来的马蹄声,彻底盖过了卢象观的喊叫。

    “敌将,哪里逃!”

    听到身后一声震耳的喝喊,卢象观惊恐回头,却见一名头戴六瓣凤翅银缨亮盔,身着耀目光亮精钢铠甲,骑着一匹浑身上下如霜雪般洁白的雄骏白马的年青将领,正挺枪跃马,向自已直冲而来。

    这名青年小将,便是定北营副营长,刘文秀。

    “当!”

    一声脆响,刘文秀手中钢枪一拔,一把将卢象观手中腰刀磕飞。随即纵马一冲,狼腰下探,猿臂轻舒,竟一把抓住卢象观腰带,将正踉跄倒地的他,腾空抓起。

    “哈哈,敌将已被本将所擒,尔等还不早降!”

    刘文秀一把将手舞足蹈的卢象观,夹在臂下,随即冲着一众发愣是的卢象观亲随护卫,纵声大喝。

    见得主将已擒,一众护卫再无战心,纷纷弃了刀剑,跪地乞降。

    见自已一路冲击,连破敌军左翼与后勤部队,刘文秀心下喜悦非常。随即,他留下全部的飞鹞子轻骑,负责看守大批缴获的粮草辎重以及明军俘虏。然后,刘文秀一声令下,又率领全体的玄虎重骑与满州骑兵,呼啸着向明军右翼的杨国柱部,急冲而去!
………………………………

第三百五十八章 大义之辨

    在刘文秀率领玄虎重骑与满兵骑兵哨,向着右翼的杨国柱部军阵背后,猛冲而去之时,在杨国柱部正面,有如钢铁机甲怪兽一般的横行哨,刚刚呐喊着杀到。。

    这些人人皆着三层盔甲,从头到脚被精钢铠甲包裹严密,只露出两只眼睛,有如武装到牙齿的机甲怪兽的横行队员,绝对是这个明末时代,最为精锐的重甲步兵。

    这些武艺高,装甲厚重的唐军重甲步兵,每个人都似一架微型坦克一般,各各手执虎刀、虎枪、长柄挑刀、厚背军镰等重型武器,向着惊骇不已的杨国柱部,高声呐喊着而来。

    明军右翼主将杨国柱,见到这些唐军重甲步兵,竟是如此勇悍,不觉瞳孔骤然紧缩,脸上的横肉,亦在不住地哆嗦。

    说起来,杨国柱本人,倒是一名久经沙场的老将,其部下军兵的战力,亦比饭桶窝囊废一般的毛镔部要强许多。但看到有如机甲怪兽一般冲杀而来的唐军重甲步兵,杨国柱心下,还是既惊讶又惶惧。

    他看到,虽然这部猛冲过来的横行哨,虽然看似只有六百人,不及自已那5ooo人部下的八分之一,但其狠戾凌厉的气势和整齐如一的配合,岂是自已那些疏于训练,装备差劲,且长期积欠粮饷的部下所能比。

    杨国柱清楚地看到,自已部下军兵的脸上,很多人都是一副惊惶的表情,甚至还有不少兵卒,已是双股战栗浑身抖,已欲转身逃走。

    见到已部军兵,还未交战,便已是大为生怯,士气低迷,杨国柱心下恼恨不已,他拔剑怒喝:“迎敌!迎敌!唐军反贼已至,我军需奋力向前,杀退敌兵!”

    砰的一声闷响,两军迅厮杀在一处。

    两军甫一接触,久经战阵,悍锐非常的唐军定北营横行哨,就立即占了上风。杨国柱部虽有数量之优,但在战力强悍、武器锋锐、铠甲厚重的横行哨面前,几乎不堪一击。

    跃入明军阵中的横行哨,凌厉的刀光所至之处,横尸一片,血肉狂飚,残肢飞迸。明军士兵的哀嚎与惨声,响成一片。

    “杨大人,敌兵悍锐,我军难支,当需向中军求援!”一名亲兵护卫,哀声向杨国柱大声嘶喊。

    杨国柱脸色十分难盾,他愤恨地啐骂道:“混蛋,这鬼天气,沙尘啸天,连中军的影子都看不到,还求个屁援!”

    杨国柱说完,还未来得及再次激励士卒拼力作战,忽然他的耳朵,却听到了,从自已战阵的背后,传来了越来越响的隆隆马蹄声。

    “杨大人,有大批唐军骑兵,从我军背面袭来!”身后传来一名亲卫的惨呼。

    杨国柱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只不过,他还未说话,背后的唐军骑兵,已然呼啸而至。

    由于是背冲敌阵,唐军的玄虎重骑与满州骑兵,为尽可能增加打击面积,故不摆楔形战阵,而是呈墙式线状阵型猛冲而来,直接对整个右翼的杨国柱军阵背部,进行直接攻击。

    沉闷的刀枪入肉声,刀剑相砍的叮当声,与明军士兵濒死的惨叫声,瞬间混杂在一起,那本在苦苦抵抗正面横行哨进攻的右翼杨国柱部军阵,霎时崩溃。

    无数的明军士兵,弃了武器,哀嚎着转身逃命,旗帜与刀剑扔得遍地都是。

    好在唐军已得到命令,放任他们逃走,并不追杀。

    而此时,脸色苍白的副将杨国柱,亦率着仅存的十余名护卫,拔马欲逃。

    嗖地一声,一只凌厉的箭矢射来,正中其坐骑马头,坐骑一声悲鸣,将杨国柱掀翻于地。

    杨国柱久经战阵,在战马摔倒时,心下暗道不好,便急急抽蹬滚离,才幸运地避免了被倒下的坐骑压断腿。而他的眼角的余光,则刚好看到,远处一名身着满州正黄旗铠甲的唐军骑兵,正缓缓收弓。

    而此时,杨国柱的十来名护卫,除了两三名护卫被蜂拥而来的唐军杀掉外,余者早就跑了个一干二净。

    在地上打了几个滚的杨国柱,忍着摔伤的大腿上传来的剧痛,正欲从地上爬起,一柄沾满鲜血的冰冷虎刀,猛地横搁在他脖子上。

    “跑啊,你狗入的跑啊!你若再动下,俺就砍了你的狗头!”

    一名满脸是血的唐军横行哨队员,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腔,面目狰狞地向他大声喝道。与此同时,他在虎刀上加了力,锋利的刀刃威吓性地重压在杨国柱脖子上,吓得杨国柱下意识地打了个哆嗦。

    “别,别动手,本将是宣府镇副将杨国柱,乃是右翼主将,本将愿降,愿降贵军。”杨国柱哆嗦着说出这句话。

    听到被抓获的,竟是明军一名大将,手持各类武器,环包围着他的唐军士兵,顿时一阵欢呼。

    ”奶奶的,没想到抓个大官,这下俺也可以拿虎啸勋章了哩!“那名逼迫他投降的唐军横行哨士兵,那满是鲜血的脸上,笑容灿烂至极。

    听到唐军士兵出的欢呼声,刘文秀带着一众骑兵,策马来到杨国柱身旁。

    “哦,原来,你就是那宣府镇副将杨国柱啊,倒是幸会。”

    望着正用一种揶揄的眼神,静静地望着自已的刘文秀,杨国柱一脸羞躁,他长叹一声,闭上眼睛,任由一众唐军将其捆绑拿下。

    狂风呼啸,沙尘之势不减,而战场上的厮杀之声,却已完全消失了。

    此时,中军之中,明军统帅卢象升的脸色,难看之极。

    在刚才左右两翼与敌军厮杀之际,因为风沙太大,敌情不明,卢象升不敢妄动。他下令,让整个中军,暂停前进,固缩在一起,以不变应万变之势,等待唐军可能动的进攻。

    虽然不时有大批溃兵顾头不顾腚地跑到中军之处,卢象升除了喝令这些斗志全无的家伙,要不立刻收拢并入中军,要不就立刻就地退散外,也再无他法可想。

    此时的他,一心只希望,这场摭天盖地的沙尘暴,能早点过去。只有等到这沙尘天气早点过去后,卢象升才能真正了解到,遭遇突袭的已部军兵,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卢象升本以为,唐军还会趁着沙尘大起之际,再度进攻中军,但令他感觉奇怪的是,在左右翼的战斗结束后,唐军一直没有动静。

    而此时的真实情况是,全体唐军定北营的各类部队,已摆出了一个巨大的环形阵势,将卢象升龟缩成一团的中军,牢牢包围在中间,然后耐心地等待沙尘过去,再进行下一步的战斗安排。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这场摭天盖地的沙尘暴,才终于过去,天地之间,尘埃落定,渐复清明。

    卢象升的双眼,迅地瞪大了。

    他惊恐地看到,自已那原本浩大的军阵,竟仅剩了中军一部,其余的左翼,右翼,以及后面的后勤辎重部队,竟然皆已不复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呈一个环形围绕的唐军大阵,牢牢地将自已那龟缩成一团的中军,包围在中间。

    卢象升的脸色,瞬间变成惨白。

    这些唐军,战力竟这般强悍,短短两刻钟内,就将自已军阵的左右两翼以及后勤部队全部消灭。而且这样战力强劲的叛军,其数量也比自已先前估计的数千人要多得多,卢象升一番简单目测,便心下认定,唐军的数量,至少有近2万人。

    而现在,自已这仅剩一万余人的中军,仅有唐军数量的一半多些,仅凭这点兵马,莫说要把这金汤城的唐军消灭,还能不能与其打下去,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卢大人,现在我军左右两翼,以及后勤部队,皆已溃灭,中军又牢牢被围,于今之计,是战是退,请卢大人作决断啊!”卢象升的亲信家丁队长陈安,在一旁惊恐地低声说道。

    卢象升脸上一颤,只不过,他还未说话,在其军阵正面,响起一个严厉而响亮的声音。

    “本将是唐军定北营营长段时棨,卢总督,尔军败局已定,为保全尔部军兵性命,就请卢总督不要再继续顽抗下去了吧。”

    看到正策马伫站在离自已军阵一箭开外的唐军定北营营长段时棨,那一脸严肃郑重的模样,卢象升心下黯淡已极,忍不住一声长长地叹息,却是默然无言,没有回话。

    “卢总督,我家李大人,曾料到朝廷会派卢总督进攻我金汤城,故其特地嘱咐过本将,要本将手下留情,不可对卢大人痛下杀手。故本将希望,在李大人已然宽仁相待的情况下,卢大人能顺应形势,不要再做徒劳抵抗之举了。”段时棨的声音又冷冷传来。

    段时棨说完,向一旁低喝一声,便有亲兵会意离去。

    很快,一众亲兵,押着垂头丧气的卢象观和杨国柱过来。

    见到自已的二弟和自已最为信赖的手下副将,皆已落于唐军之手,卢象升脸上抽搐,胡子一抖一抖,眼神之中,满是凄楚之色。

    只是,卢象升还是没有说话,他的脸色,阴沉如铁。

    “卢大人,尔部左右两翼,皆已溃灭,后勤辎重,亦全部被我军所得,你们这最后的中军兵马,亦是被我唐军牢牢围住。非是本将自夸,尔部现在兵尽粮绝,外无援兵,可谓已然陷入必死之局。这般形势,虽是孙武重生,诸葛再世,亦不可为矣。如定要拼死一战,除了徒死更多手下军兵外,复有何益?”

    段时棨冷冷的话语,有如一把尖锐的刀子,狠狠地扎在卢象升心上。

    是啊,现在已是必败之局,自已还真的要苦斗下去,让这些手下的军兵,葬身在这荒瘠旷茫的塞北之地么?

    只是,自已真的能向这样朝廷的反贼,大明的叛军屈膝投降么?那这样一来,自已一生清名,将彻底毁于一旦,自已与那些向清廷与流寇投降的明朝官员,又能有什么区别!

    千古艰难唯一死,如果一定要用自已的鲜血与性命,来向国家和朝廷表达忠诚的话,就让自已,在这塞北荒僻之地,为国尽忠吧!

    “你们这些叛贼听好了,想要我卢建斗,向那反叛朝廷的李啸投降,实是做梦!”卢象升终于咬牙切齿地开口道:“卢某既受君恩食君禄,便只知为国尽恩,岂念其余!卢某此战不利,却还可拼却这一腔热血,以全大义,报答皇上之浩荡隆恩。安可向尔等叛国鼠辈,屈膝投降,腆颜苟活乎!”

    卢象升本以为,他说完这番话后,段时棨会脸生愧色,却没想到,对面的段时棨,听完他这番慷慨激昂的话语,却仰头大笑起来。

    “段营长,你笑什么?!”卢象升厉声喝问。

    “哼,我笑你卢总督,枉读诗书多年,连何为大义都尚不明晓,却还好意思大言炎炎,在两军阵前,胡言乱语!”段时棨毫不客气地大声回顶了一句。

    ”你,你竟敢这么顶撞本督,你简直。。。。。。“卢象升一时气噎,说话都不利索了。

    “卢总督,你说,你要为了大义,便要不顾这必败之死局,不顾这些手下军兵之性命,与我军继续死战下去。就你个人而言,倒是搏了个所谓的忠义美名,只是这成千上万条军兵的性命,却将就此血染荒野,魂留塞外了。你卢总督,就真的问心无愧吗?就真的能心安理得地,面对那成千上万条怨死的鬼魂吗?!”

    段时棨的话语,让卢象升脸上一阵火辣辣的难受。

    只是,气得浑身抖的他,还未回话,段时棨却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卢总督,本将倒想问下你,这大明朝之中,可有一人,能象我家李大人一般,不花朝廷半粒米粮,不花国家一个铜板,完全自筹粮饷,整训兵马,抗鞑虏,灭流寇,又为国家出兵,夺台湾,克虾夷,占库页,大力拓展海外土地?可叹李大人为国征战,这桩桩件件,哪样不是天大功绩。奈何朝廷竟深为猜忌,听信小人谗言,在这流贼未灭,鞑虏猖獗之际,便要行此鸟尽弓藏之策,如何不令天下忠直之士,彻底寒心乎?!”

    听了段时棨沉痛的话语,卢象升脸色十分复杂,许久,亦是一声长叹。

    “卢总督,本将还可以告诉你,以我唐军之战力,若真要与当日孔有德耿仲明一般作乱叛变,只怕大明国中,还真没有哪部明军,是我唐军之对手。之所以我家大人刻意隐忍,不起兵与朝廷相争,实是真正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做法啊。因为,若我军与朝廷这般内斗厮杀下去,只会是鹤蚌相争,渔人得利,真正受益者,实是流贼与鞑虏矣!而真正受苦者,只有国家与百姓罢了。”

    段时棨顿了下,继续道:“在本将看来,卢大人自以为之大义,实是连小义都谈不上,尔部与我军,在这塞北荒僻之地互相攻杀,实不过是亲者痛,仇者快罢了。至于何为真正之大义,本将倒以为,是我家李大人,在受到朝廷如此逼迫的情况下,还不举反旗,且在与尔部战斗中,处处留有余地,有意保留尔等性命,这种种举措,才是真正不计名声,一心为国之大义也!本将所言,望卢总督熟思之!”
………………………………

第三百五十九章 朝廷软了

    段时棨的话语,有如一把把尖刀般,直袭卢象升心头,他虽努力在脸上保持平静,内心之中,却有如翻江倒海。

    卢象升不得不承认,对面那个唐军的主将,说的话,其实十分有道理。

    唐明双方,在这时互相攻杀,血染塞北,甚至长期对抗下去的话,真正得益者,只是能流寇与鞑虏。这样堪称内战的战斗,也确实只能令亲者痛,仇者快了。

    只是,卢象升迈不过心头那道坎。

    这个李啸,再怎么说,已是朝廷的反贼,是皇上亲自下旨要攻打的叛逆之徒。这其中,不顾究竟是不是朝廷有错,但自已做为臣子,就能这么名正言顺地违抗朝廷的谕令么?

    这时,仿佛看穿了卢象升的心思一般,段时棨的话语,又继续传来:“卢总督,你可是以为,我家李大人,已与朝廷弄翻成了叛逆,而导致你迈不过心中那道坎么?那么我且问你,朝廷对于那攻州克县,荼毒山东全境的孔有德耿仲明部,尚且多次招揽抚慰。而李大人为国家立有大功,又从无谋反之实,难道朝廷真的会要与我唐军翻脸对抗到底么?”

    卢象升脸色大动,他嗡张着嘴,一脸犹豫惶惑之状。

    “卢总督,本将再说句诛心之语,请总督大人静听。”段时棨冷冷一笑,复道:“本将在想,卢大人在这里与我唐军喋血沙场,为朝廷之令而拼死作战之际,但朝廷上头,听到卢大人最终大败的消息后,怕是再无与我军对抗之打算,而极可能就会派出和抚人员,来与我唐军议和了。界时,朝廷与我家李大人消除芥蒂,重归于好,而可叹卢总督在这荒野,拼却一腔热血为国尽忠,岂非只是毫无意义?甚至更可悲的是,卢大人虽为国尽忠,却只会被他人认为不识时务而背地取笑呢。若是如此,岂不惜哉。好了,本将言尽于此,何去何从,请卢总督好自斟酌。”

    段时棨的话语,彻底击碎了卢象升的内心支柱。

    他突然发现,自已拼死拼活地与李啸对抗,说不定真的可能,为国尽忠血染沙场的自已,到头来,只不过是成了舞台上,那任人取笑的丑角而已。

    想到这里,卢象升脸如火烧,兀地一声叹息。

    他终于抬起头,对段时棨缓缓答道:“段营长,那你接下来,是打算将我军全部俘虏么?”

    段时棨直视着卢象升不安的眼神,却慢慢摇了摇头。

    “不必,我军不想把事情做得太绝。我家李大人已在信中说过,若真能迫和卢大人,那么,为顾全卢大人颜面,只需将尔部军中,全部军官和粮草辎重扣下便可。其余军士连同卢大人你,皆可自回万全都司而去。本将只希望,卢大人好好体会我家李大人这一片苦心,自此之后,不得再与我军作对,不然,这一众军官,只怕性命难保。”

    听了段时棨这软中带硬的话语,卢象升久久无言,最终,他苦笑一声,同意了段时棨的安排。

    “罢罢罢,事已至此,复能何为,本督同意了。只希望贵部,能多加善待我军被扣之军将吧。”卢象升叹息着说道。

    段时棨笑道:“卢总督放心,风波过后人情在,我军决不会为难他们,将来两军和好之时,这些军将,我军自会放回。”

    于是,包括卢象升二弟卢象观和右翼副将杨国柱在内,总共约四百余名中高级军官,被唐军扣留,其余兵马军士,以及战死的明军士兵尸首,则由卢象升本人,全部带回万全都司而去。

    率军离去的卢象升,听到背后唐军高入云霄的呼喊欢呼声,心下苦涩莫名,又无可奈何。

    而很快,卢象升兵败塞北,全部军官被俘的消息,立刻传到了朝廷中。

    听到了这个可怕消息传来,崇祯皇帝脸色呆滞,他在东暖阁中,兀自呆坐,整整一天,都未曾进食。

    皇帝心下惶惧不安,他开始深深地怀疑,自已这般意气用事,剥夺李啸的爵位官职,又把他打为叛贼,只不过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他甚至在更加惊恐地想,要是这李啸,调发其悍锐非常装备精良的的虎狼之师,一路北攻京师,自已虽是皇帝,但仅凭那徒有虚名的京中五营兵马,和京畿的那些零散部队,怕是连唐军的首轮攻击,都难于抵挡得住吧。

    在这天傍晚,有小太监来报,说杨嗣昌紧急求见。

    崇祯眼中一亮,随及又是一丝愧色一划而过,他略一沉吟,便急令小太监带刘嗣昌入内。

    “臣,礼部尚书杨嗣昌,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

    “谢陛下。”

    杨嗣昌站起身来,与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