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是如此,戈洛文,以我看来,你完全可以向皇帝陛下说明,在把这次丢失城堡的原因向皇帝禀明后,便向他提出,让他派个至少两千人的火铳兵来,从而以这两千名火铳兵为条件,向清朝人提出合作。”斯潘捷诺夫笑吟吟地说道。

    “哈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可以用这两千火铳兵为诱饵,与清朝谈妥,双方结成联盟,以我们帮忙清朝攻打明朝为条件,让他们出兵帮我们夺回雅库茨克城。”戈洛文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

    “是这样,时间紧急,你立刻给沙皇陛下写信,让他尽出派出重新征服远东的部队出来,而只要皇帝同意的信件到达,哪怕军队还在路上,你也就可以与清朝,开始合作谈判了。”

    “很好,斯潘捷诺夫,你的主意真是太棒了,那我现在就给皇帝陛下写信。”

    戈洛文说完,两人一齐大笑了起来。客厅中,充满了愉快的气氛。

    一个月后,戈洛文的信件,送到了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俄罗斯帝国第二任皇帝,麦克尔罗曼诺夫,看到戈洛文的来信后,心头的恼怒几乎难以言表。

    沙皇之所以这样愤怒,是有原因的。

    原来,就是几个月前,波兰联合立陶宛以及匈牙利,三个国家一起大举进攻俄罗斯南部,在乌克兰地消灭了大批猝不及防的俄罗斯军队,让俄国蒙受了惨重的损失。

    三队在乌克兰地区烧杀抢掠,干尽了坏事,只不过,俄罗斯兵力不足,却无法加以反击。最终才在上周,以俄国割地赔款为条件,才好不容易结束了三国的入侵战斗。

    其实,现在的俄罗斯帝国,在东方称王称霸,但在欧洲,却还只是一个又大又弱的国家,时不时要受其他邻国的骚扰与打击。

    此时的俄国,不单是波兰,立陶宛,匈牙利等老牌东欧强国要来打它,诸如瑞典,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等国也常常来欺负它。

    就连南部那奥斯曼土耳其,也时不时北上打击一下北极熊,把它教训得灰头土脸。

    俄国真正开始发达,还是要彼得一世时,俄国开始大规模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后,这个封建农奴制的国度,才真正开始变成强大的帝国,最终成为了欧洲的强大一霸。

    现在沙皇麦克尔,看到戈洛文的这封来信,看到他在信中讲述雅库茨克城丢失的全部经过,心下的难过与愤怒,有如汹涌的海潮,让他的胸口不停地愤怒起伏。

    只不过,在看到戈洛文在信中,讲出了夺回雅库茨克城的方法和措施后,沙皇才稍稍平复了激动愤怒的心情,开始慎重地思考戈洛文的建议。

    麦克尔沙皇是个雄材大略的人,当他沉下心下,看完了戈洛文的整封信后,心下便已认同了戈洛文的观点。

    现在俄罗斯刚刚经历大败,兵力十分不足,想要夺回雅库茨克城,光靠俄罗斯本身的力量已然不够,确实有必要,去给自已找个帮手了。

    而在西伯利亚地区,地广人稀,能找到的援军十分有限,那么,利用这个只是听说过的东方王朝清朝,也许还真是一个好主意。

    沙皇立刻提笔复信,同意了戈洛文的请求。

    最终,他除了派出两千名俄国火铳兵外,还同意给他500名新的哥萨克雇佣兵,一齐受他指挥,总之,目的只有一个,一定要尽快夺回雅库茨克城。
………………………………

第四百四十五章 爱妃之逝

    三天后,李啸在济南,收到武壮成功夺取雅库茨克城的报捷信,顿是大喜过望。

    “好个武壮,果真不负本公之望,这俄国重镇雅库茨克城,竟然真让他拿下了。”

    李啸一脸欢喜,在房间中来回踱步,很是感慨了一阵。

    不容易啊,安东镇的唐军,千里跋山涉水,又付出了数百人的伤亡,才侥幸拿下雅库茨克城,却是艰险之至,也可见,俄罗斯军队的战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与此同时,李啸也在想着,如果俄国人早有防备,或者能及时关闭城门,那自已手下的唐军,只怕是无功而返的机率,要相当高吧。

    这样搏命豪赌的方式,拿下雅库茨克城,俄国人现在已是高度警觉,这样的夺城方式,已是可一不可再了,从今之后,还是要稳扎稳打,方为正道啊。

    接着,李啸立刻给武壮回信,要给全体有功将士重加赏赐,同时要他好生守住这艰苦夺来的雅库茨克城,务必加强警备,以防俄罗斯人卷土重来。

    至于虽然保得性命,却是小腿受了重伤,已然成为残废的伊尔根觉罗查塔,现在只能安排他退役了。

    对于这位自投效自已以来,一直忠心耿耿的满州大将,李啸心下亦是痛惜,为之叹息良久,最后决定,给这位大功臣,专门发一块唐军中最顶级的勋章,龙吟勋章。

    龙吟勋章,可一次性奖励银子5oo两,全家免除赋税,另外可在猛虎军新拓的海外领地上,获得赏地二百亩。

    结合查塔以前的功勋,李啸给查塔最终的赏赐为,奖励金2000块金元,高级军官退伍伤残抚恤金4000块金元,所有赏赐共为6000金元,因查塔已在山东安家,故李啸决定,不安排他去海外了,而是在青州府一带,赐于赏田以及安置田地总共500亩,这些田地,作为功臣子孙永传之田土,永远免除税赋。

    也就是说,除非查塔将来子孙断绝,后继无人,李啸才会收回这些赏赐给他的田土,让他可以子子孙孙地安享下去。

    对于这样为自已效忠的手下,李啸自然不吝于赏赐。毕竟,没什么比让忠心耿耿的功臣,获得巨大的好处,能更有效地激励手下将士了。

    夺下了雅库茨克城,李啸十分高兴,但现在的他,最为关注的,还是平南镇的唐军,进取澳洲一事。

    从半个月前,已在新几内亚岛休整了一个多月,新兵与军械皆已重新补齐的唐军,兵分三路,以铺天盖地之势,向整个澳洲发动进攻。

    其中李定国的甲营,曹变蛟的丙营,分别从澳洲大陆的南北两端,进攻澳大利亚本土。

    而罗正的乙营,则是攻打密克罗尼西来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等新几内亚岛与澳洲大陆之间的岛屿,除这些岛屿外,罗正的部队,还要负责攻打新西兰南北两岛。

    相比新几内亚岛,整个澳洲地方的土著,人数更少,也更加原始,多数是一些连工具都不会制造的毛利土著,这些尚处于旧石器时代的土人,根本就不是唐军的对手。故李啸要求,平南镇军兵,按新几内亚岛的标准,最迟也要在半年内平定整个澳洲大陆。

    顺从者生,反抗者死,唐军征服澳洲的手段虽然酷烈,却还是比那些,把土著不分男女老幼,统统杀光的西方白皮,要文明与仁慈得多。

    想到这广阔的澳洲大陆及附属岛屿,皆能被纳入中华领土,李啸心下,便满是欣慰。要知道,这相当于,是给中国打下了一块,子子孙孙用之无穷的膏腴之地啊,这份功劳,足以让子孙世世代代铭记了。

    这样广阔而肥沃的土地,本来就该是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相传的宝贵财产,现在却让欧洲白皮给占据了,实在是令人叹惜。

    到了崇祯十四年九月底,还在上柳明斯克城的戈洛文,终于等到了沙皇的回信。

    当他看到,沙皇麦克尔罗曼诺夫,派了2000名火铳兵,以及500名哥萨克雇佣兵过来,并由自已指挥,以戴功赎罪收复失地时,戈洛文简直欣喜若狂。

    此时的戈洛文,已从返回上柳明斯克城的商队头目米哈依尔口中,知道了攻占雅库茨克城,是明朝唐国公李啸手下的唐军。

    李啸,唐军,过些字眼,成为戈洛文最为痛恨的文字。

    “英明无比的沙皇陛下,在下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戈洛文喃喃自语道,一双深蓝色的眼睛中,满是希望的神色。

    “老兄,看来皇帝陛下对你还真是赏识呀,非但不加以惩处,反而给了你升官发财的机会,你可一定要好好把握啊。”斯潘捷诺夫微笑着说道。

    “那是当然,明天我就亲自出发,去清国的首都,和他们谈妥两国结盟共抗李啸的唐军之事。”戈洛文狠狠地捏紧了拳头。

    又一个多月过去,戈洛文率着一百名骑兵护卫,从上柳明斯克南下,绕道蒙古,从西往东,先后经过翁牛特部,奈曼部,喀喇沁部,科尔沁部,再过广宁,终于来到了清朝国都沈阳。

    在戈洛文一行人,正离开上柳明斯克,前往清朝进发时,清朝皇帝皇太极,正为了一件事情忧烦不已。

    那就是,他最喜欢的妃子,海兰珠,生了重病,已经快不行了。

    关雎宫宸妃,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生于万历三十七年,为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亦孝端文皇后之侄女。天聪八年,时年二十六岁海兰珠入清宫。而早在天命十年,她年仅十三岁的妹妹布木布泰就已嫁给了皇太极。海兰珠在此之前是否婚配,前夫何人,生育过何子女,却是各类史书皆无可考。

    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姑母哲哲。

    皇太极将海兰珠居住的东宫赐名为“关雎宫”。海兰珠的封号和她所居宫室的名称,充分表达了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由衷喜爱。

    宸妃深受皇太极宠爱,两人感情极深。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宸妃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这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母子最受皇太极宠爱。

    但正所谓好景不长,此子尚未命名,就于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逝世,不满周岁。此此子早逝,海兰珠十分悲痛,身体渐渐不佳,虽然皇太极多番温慰,但她还是病体日渐沉重,终于在这崇祯十四年,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在真实历史中,此次的皇太极正率军在松锦之地指挥作战,待他赶回沈阳时,海兰珠已经死去三天了,两人最终未能见面。

    而在这个被李啸改变的时空中,清军自当年入关遭遇重大挫败后,一直在关外休养生自息,恢复元气。这历史上有名的,决定明清双方最终走向的松锦大战,因此未能打起来。所以,皇太极才得到在床边,陪护这个自已最爱的妃子,渡过生命中最后的时间。

    关睢宫中,海兰珠被皇太极小心地抱在怀里,一脸憔悴的她,正被皇太极亲自用小汤匙,一口口地喝着汤药。

    此时的海兰珠,因为久病之躯,美色早已半点无存,但皇太极依然一脸疼惜地抱着她,还这般小心地喂着汤药,一点都没有介意的感觉。她的的泪水,不觉弥漫了整个眼眶。

    不多时,喂药完毕,海兰珠被皇太极小心地斜放在床枕上,这时的她,晶莹的泪水,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皇上,臣妾病体沉重,只恐来日无多,皇上就不必再为臣妾费心了。“

    “怎么尽说傻话,你且好生将养,不日定当霍然。“皇太极眼中亦是泪光闪动,他挤出笑容,柔声安慰她道,

    面对这个最为心爱的妃子,他展示了一个心狠手辣的独裁者,难得一见的柔情一面。

    海兰珠缓缓地摇摇头:“臣妾福薄,已知命祚将尽,不得再侍伴君王左右,我心已是知了,还请皇上善养龙体,振作为国,臣妾纵然立死,心下亦是安然……“

    皇太极脸上抽搐了一下,俯下身来,将她消瘦的身体紧紧地搂着怀里,那大饼脸上,已然珠泪滚滚:“我皇太极,虽妻妾众多,然心爱者,唯你一人尔。朕本以为,可以与你长相厮守,共度此生,却不料造化弄人,运道坎坷,先是我们的皇儿离去,现在你又……,唉,别想那么多了,会好的,一定会好的,相信朕,朕问过萨满巫师,他们说,宸妃你的身体会很快好的……“

    海兰珠艰难地举起枯瘦的右手,颤抖着摩挲皇太极那粗糙而肥胖的脸庞,脸上亦挤出一丝凄涩的笑容:“皇上,臣妾得遇君王,让君王这般关爱心疼,臣妾此生,再无所憾了,若有来生,定当与君王再续前缘,不离不弃。皇上,你也累了,就去早点休息吧。“

    皇太极长叹一声,复与她软语温存了许久,才惜惜离去。

    只不过,到了深夜,正在他准备休息入睡的时候,忽然有宫女急急跑来禀报。

    “皇上,皇上,宸妃,她,她不行了……“

    啊!你说什么!“皇太极从龙榻上惊跳而起。

    “皇上,宸妃已陷弥留,意识昏沉,不停地呼唤皇上与皇子的名字……”宫女泪眼盈盈。

    皇太极的眼泪,瞬间弥漫了他的眼眶。

    他胡乱地套了一件外衣,就跟着宫女急急前往关睢宫。

    入得关睢宫来,当他远远看到,那在病床上一阵阵哆嗦的宸妃海兰珠时,心头顿觉有如刀割。

    一个箭步,他冲到床头,一把抓紧海兰珠枯瘦如柴的手,顿时泪如泉涌。

    “爱妃别怕,朕来了,朕来看你了,你不会有事的,会很快好的,一定会很快好的。“皇太极面皮哆嗦,语无论次。

    此时的海兰珠,已经说不出话了,她费力地睁开眼,把皇太极仔细地打量了一番,脸上微微泛起笑容,便脖子向旁边一歪,香消玉殒了。

    “爱妃啊……“

    关睢宫中,皇太极大声悲嚎,一众太监宫女亦放声痛哭。

    三天后,经过停灵、回叫、绕行等仪式,宸妃海兰珠,正式下葬,皇太极亲致祭文。

    “皇帝致祭于关雎宫宸妃。尔生于乙酉年。享寿三十有三。薨于辛巳年九月二十八日。朕自遇尔。厚加眷爱。正欲同享富贵。不意天夺之速。中道仳离。朕念生前眷爱。虽没不忘。追思感叹。是以备陈祭物。以表衷悃。仍命喇嘛僧道讽诵经文,愿尔早生福地,以得超脱……”

    最后,皇太极在海兰珠的墓前大哭而拜,亲自奠酒三爵,诸王大臣和外藩蒙古使节等人,纷纷祭奠行礼。

    随后,皇太极追封海兰珠为敏惠恭和元妃,并下令,免朝贺,停止筵宴乐舞,朝中各重大典礼,也纷纷暂停。

    这段时间,皇太极心情极度悲伤,对任何国家大事都提不起劲,整个人精神也迅速萎靡,人也憔悴了许多,根本不复往日意气丰发之状。

    而群臣们,见皇帝平日在宫中,时常睹物思人,每当想起海兰珠时,即伤心落泪,就多次劝誎他出京射猎消遣,皇太极难违众意,只得应允。

    而那海兰珠就安葬在盛京地载门外五里之处,皇太极几乎每次射猎时,都要有意无意地经过她的墓地。眼见得坟草萋萋,想到心中的爱妃已撒手人寰、尸埋坟冢、再不能复生,皇太极都会悲痛欲绝、忍不住泪如雨下地哭祭一番。

    皇太极日渐消沉,不复往日,这般形状,自然被多尔衮多铎等人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两人心下,皆已是心痒难耐,蠢蠢欲动。只不过畏其威严与权势,心居卜测的二人,却还不得不在表面上,作出恭敬臣服之态。

    不过,见到皇太极现在一天天地憔悴萎靡下去,二人皆私下认为,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自已就可以开始真的伸手谋划,去想办法触及那把金光灿烂的龙椅了。

    这样消沉悲伤的日子,持续到了十月底。

    这一天,礼部承政英俄尔岱前来禀报,说有俄罗斯使臣戈洛文,带着随从与印信,千里迢迢来到了清国的首都沈阳城中。

    “俄罗斯人?他们从哪里来的?“正在崇政殿会见群臣的皇帝,皱眉问道。

    “这,臣亦不知,只听说,他们的国度,在极北之地,离我大清极为遥远,俄使此番前来,却是有重要事情,要向皇上禀明。“英俄尔岱低声禀道。

    皇太极面目阴沉地思虑了一阵,便大声道:“好吧,他们既是北方远夷来朝,朕却不可寒了远人之心,就着俄使上殿觐见吧。”

    “嗻,着俄使,上殿觐见。”
………………………………

第四百四十六章 俄清联盟

    皇帝下旨后,戈洛文带着一名翻译,跟着一名小太监,在盛京皇宫中,一路穿行,终于来到了建制与规模都最为宏大的崇政殿。

    戈洛文心下暗赞,这些清朝的皇宫,这些东方的宫殿,与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相比,却也绝不逊色呢。

    只是不知道,若戈洛文有机会见到,明朝北京那规模宏大气象万千的紫禁城时,他又会是怎么样的瞠目结舌。

    入得殿来,戈洛文见到正在龙椅上端坐的皇太极,又见到旁边分列两排的文武诸臣,他犹豫了一下,便单膝跪地,右手横在胸前,向皇太极禀报道:“尊敬的东方君主,在下是在俄罗斯帝国雅库茨克督军戈洛文,很高兴能觐见你。”

    见到这金发碧眼身材高大的戈洛文,竟然在自已面前,只跪一条腿,而不肯双膝下跪,原本就一直心情不佳的皇太极,不觉眉头大皱。

    旁边的太监敏锐地发现了皇帝的不满,遂立刻大声喝道:“呔!尔等北面蛮夷,见我上国君主,如何只跪一腿,何其无礼乃尔!”

    听了翻译的话,戈洛文也是眉头皱起。

    要知道,他这番礼节,乃是西方标准的觐见君王之礼,怎么在这里,反而成了无礼之举了。

    在西方,双膝跪地叩拜,这是奴隶拜见奴隶主才有的礼仪,这些留着奇异辨子,身着怪异服饰的清朝人,敢这样要求俄罗斯帝国的使者,是不是太过份了。

    而这太监说完这话,倒让龙椅上的皇太极,为之尴尬不已。

    好么,自已本是蛮夷起家,现在开国建基,历时弥久,反倒以天朝上国自居了,这些来自北边的俄罗斯,却被自已称为北面蛮夷,倒是颇有些滑稽。

    皇太极连忙轻咳了一声,挥了挥手,示意太监退开。

    太监察颜观色,急嗻了一声,退开到一旁。

    “尔等来自北面蛮荒国度,礼节疏散,不晓我大清礼仪,朕不怪你,你且平身说话吧。”皇太极脸上挤出笑容道。

    “哦,谢谢皇帝陛下。”

    戈洛文见这清朝鞑靼皇帝,说俄罗斯帝国是北面蛮荒之国,心下不觉苦笑。却是轻吁了口气,腾地站起身来。

    他这一大咧咧的举动,又让旁边的太监不满地嘟囔了一声:“你这蛮夷,好生无礼,皇帝让你起身,你就这般大咧咧地站了起来,也不知回个礼儿。哼,蛮夷就是蛮夷,根本不懂我大清的天朝礼仪。”

    皇太脸上挤出笑容:“戈洛文,你此番前来我大清,却为何事?”

    戈洛文凝视着他,沉声道:“皇帝陛下,我此番前来贵地,乃是专为两国交好,结为同盟之事而来。”

    “哦,贵国远在极北之地,乃是万里之遥,与我国素无交结,为何要与我大清结为盟友啊?”皇太极警觉地问道。

    戈洛文笑道:“陛下,我国虽与贵国向无结交,但是,我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强大敌人。在这个敌人面前,我觉得,两国若能携手结盟,必能互相帮助,大有益处。”

    “敌人?什么敌人?”皇太极皱眉问道。

    “李啸,明朝的唐国公李啸,就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戈洛文沉声回道,一双深蓝色的眼睛,一道寒光一闪而过。

    “哦,怎么,这,这李啸,都打到你们的俄罗斯帝国去了么?!“皇太极脸上的震惊表情,几乎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正是,唉,怎么说呢。这李啸,在黑龙江入海口,兴建了庙街堡,在这里驻扎军队,皇帝陛下,你应该知道吧?“

    “此事朕当然知道,李啸这厮,趁我大清入关之机,派兵兴建此堡,想在北边蚕食我大清国地土,殊是可恶。朕本打算,看看明年开春之后,就去征讨此獠,只是,这庙街堡,在我大清北面边境之地,却与你俄罗斯国,有甚关系?“皇太极犹是一脸不解。

    戈洛文一声轻叹:“皇帝陛下,你不知道,这李啸狼子野心,所图甚大。我俄罗斯帝国,本是派出商队,想与其交好通商,以为两国共同获利之好事。却没想到,李啸这个混蛋,利用我俄罗斯帝国一片好心,反过来劫持了商队,乔装打扮成当地土著,北行千里,远袭夺占了我俄罗斯帝国在远东的重要据点雅库茨克城。我守军猝不及防,才被其趁乱夺城,至此,我俄罗斯帝国与其完全决裂,彻底成仇。”

    听了戈洛文的话,整个崇政殿中,顿时一片哗然。

    不论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等宗室权贵,还是范文程,宁完我等汉人文官,以及以下的一班满蒙汉大臣,人人脸上,皆是满满的惊讶之色。

    不是吧?这个李啸,据占了黑龙江入海口一带,却还不知足,竟率兵北上,远行千里,去夺取俄罗斯的雅库芡克城,他哪来这么大胃口,他难道想吞天吗?

    此人与大清为敌倒也罢了,现在,他刚在黑龙江入海口站稳脚跟,就主动去招惹极北之地的俄罗斯帝国,此人的野心与贪欲,真真可谓旷古绝今!

    皇太极一脸愕然,心下亦是感叹不已。

    他已听细作说过,李啸正在南洋一带积极拓展,大量移民,故他以为,李啸仅是在北面维持一个防御的态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