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2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望通过这部书的出版,给读者提供一些较为接近真相的描述和论点。
………………………………

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处

    三天后,李啸出发来到单县铁龙城,带上了整个由秦良玉统领的兴中镇丙营的兵马,包括了甲乙两总30队盾兵,60队枪兵,玄虎重骑2000人,飞鹞子轻骑2000人,横行哨2000人,辅兵2000人,另外就是刚刚设立的丙总火铳手,该总4500人,下分三哨,每哨1500人,下面再分成10队,每队150人。李啸作为主将,亲自率领总共约2万余人的军阵,浩浩荡荡前往河南而去。虽然,李啸的这支部队,相对于李自成部来说,数量仅有他的五分之一,但李啸兵精将锐,又有新成立的4500人的鲁密铳手,战力却是相当可观。铁流滚滚行伍整齐的李啸军,顶着凛冽的朔风,一路沿着黄河西行,过曹县,仪封、兰阳,终于到达开封城外。这个寒冷的冬天,大军一路西行,看着那远远高过头顶,仿佛悬在半空中的黄河河堤,李啸感叹自已故地重游。上次去河南开封,是在崇祯八年,自已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赤凤总兵,最终在豫西地区,设伏打败了高迎祥的流寇部队。只是没想到,上次放跑了李自成,他竟然已卷土重来,看着高高在上的黄河,李啸不由得在想,要是这河堤破裂的话,那浊浪翻腾,怒涛汹涌的黄河水,估计会有如从天而降一般,把自已这支军队,以及两岸广阔的平原旷野,星罗棋布的城池村镇,统统冲垮毁灭吧。那么,自已此去,能解除李自成的对开封的包围,不至于再出现历史上水淹开封的悲剧了吗?李啸心下,感慨莫名。其实,李啸在现在,业已决定对李自成进行一番打击了。虽然他可以给自已不断提供流民百姓,让自已把他们移民到海外,但李自成的势力越来越坐大,以致于鲸吞掳掠河南、山西一带,再无人能制,却也不是李啸所希望看到的。李啸到在开封城外约数十里外的陈桥镇,可以看到,开封城已被铺天盖地的流寇兵马密密麻麻地包围。看得李啸眉头大皱。这时,朝廷派来的援军中,只有兵部侍郎侯恂的两万余人的兵马,另在开封城内,有河南总兵陈永福的兵马两万多人,以及巡抚李仙风,巡按高名衡,推官黄澍所临时组建的兵马一万余人。李啸首先派人,却通知驻扎在黄河北岸那兵部侍郎侯恂,两万余人的兵马,前来与自已会合。这个担任兵部侍郎的侯恂,是河南商丘市睢阳区人。明万历丙辰年(1616年)进士,授山西道御史,也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东林党人。此人在天启年间,因与阉党魏忠贤斗争,父子三人曾遭罢官。后在崇祯元年,才再次启用任河南道御史。次年任太仆少卿。崇祯三年任兵部右侍郎督治昌平,到崇祯六年时,则升任户部尚书。但在崇祯九年十一月,因遭阁臣薛国观等人嫉妒,薛国观唆使宋之普等奏劾侯恂靡饷误国。侯恂被削职,不久入狱。这是侯恂第一次入狱,长达七年。崇祯十四年夏,其父侯执蒲去世,侯恂戴罪出狱,回家奔丧守孝。到了当年年末,李自成部流寇席卷中原,合兵围攻开封。当时在河南与湖广之地,兵权最大的军头,便是曾经的侯恂老部下左良玉了,由于左良玉骁悍跋扈,向来不受朝廷节制。崇祯皇帝考虑再三,加上群臣的推荐,重回监狱的侯恂,被特赦,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带领两万余人的京营兵马,急急南下,以解开封之围。本来,侯恂已派人传信,令正在襄阳一带的左良玉,速速率兵北上,与其一道进剿李自成部,但左良玉畏惧李自成部兵力太多,到了南阳一带后,就逡巡不前,最终没有来到开封解围。故而,见左良玉部迟迟不带,侯恂虽然心忧为甚,却也没有办法,只得率部驻守在黄河北岸,等待其他各地的援军。故而当侯恂见到唐军哨骑来报,告诉他李啸唐军已到开封城外陈桥镇,要与他合兵一处,共抗流贼的消息后,简直大喜过望。“好哇,好哇,唐国公此来,甚是及时。唐国公之军兵一来,这开封城,解围有望矣。”侯恂一脸喜不自胜之色。“贵使且先下去休息,本侍郎即时点集兵马,南渡黄河,去与唐国公会合。“侯恂一脸笑容地说道。“嗯,军情紧急,还请侯侍郎早作安排。““放心,老夫会尽快放理此事。“在侯恂恭敬地将哨骑送出中军帐外后,这时,他旁边一名面目俊秀的白衣公子,却一脸露出不屑之色。这白衣公子便是侯恂的长子侯方域。候某人号称才子,时年不过二十来岁,正是书生意气的年纪。此番在侯恂军中,一为老爹刻意让他长点见识,二也是顺路南下,准备在战事结束后,就去南京留都,在那里,可有那位秦淮八艳之一的名妓李香君,在等着侯大公子呢……真实历史上,在南明时,侯方域曾给史可法当过幕僚,以东林党的传承,候公子对大明皇帝自然也不放在眼里……所以候公子指点江山,抨击朝政,抨击来抨击去,感觉大明什么都不好,后来就决定去投效大清了。只不过,这位号称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在清朝建立后参加了大清的乡试,不幸的是,号称才情名声动天下的侯公子,竟只中了副榜,一时沦为笑谈……此时的侯方域,见自已的老爹,听到唐国公李啸率军前来,竟高兴得这么忘形,心情不油得泛起一股莫名的鄙薄之情。此时哨骑已然退下,侯方域冷笑一声,对侯恂道:‘父亲,奈何听闻李啸到来,竟至忘情至此乎?“侯恂斜了他一眼,低声道:“域儿,唐国公乃我大明国之倚柱,是为国朝不世出之栋梁之材,他的手下,堪称兵精将锐,乃是国朝乃得之精兵,你安可这般说话。“侯方域却又是冷哼了一声:“爹爹你这般看重此人,把此人视为国朝倚柱。但以孩儿看来,此人虽有将才,却是心术不正,与左良玉一样,属于跋扈自雄之辈,这样的人,将来能否还为朝廷所用,倒是难说得很呢。“听了侯方域这样的,侯恂板起脸来:“域儿,你年纪轻轻,晓得甚事,话却不可乱说,这李大人,现在又刚成了皇上驸马,娶了坤兴公主,乃是朝中第一等炙手可热之人,又手握强兵,复拓得海外之地无数,这样国朝二百余年从未有过之英材,你安可这般说他,可是要打嘴。侯方域叹了一声道:“唉,此人若能一直效忠国朝,为皇上,为国家所用,自是好事,可孩儿总觉得,此人更象一只狰狞猛虎,养好了,可以看家护院,若养不好,只怕了倾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却怕是悔之晚矣。”“住口,休得胡言乱语!唐国公位高权重。乃是国之附马,皇上的乘龙贵婿,岂是你这黄口小儿所能评说。”侯恂绷起脸来:“还不快快打点行装,随为父一道渡河,去与李大人合兵。”听了父亲这顿训,侯方域无奈,只得应了一声诺,起身收拾去了。约一个半时辰后,侯恂率全军,从浮桥渡河,来到了李啸军中。李啸见侯恂来得还挺快,心下也是欢喜,遂邀其父子二人,入中军帐中谈话。李啸首先问了侯恂军中的情况,知道他率了两万京营精锐前来后,心下十分高兴。“好啊,有侯侍郎这两万兵马,再加上我军的两万余兵马,两军互为呼应,协同作战,要破李自成那十余万兵马,自是不难。“侯恂一笑,脸上却显出惋惜之色:“唉,李大人啊,本来,在下已派人送信至平贼将军左良玉处,约他从襄阳率军北上,与本侍郎一道解这开封之围。不料,他不知何处,一直未至,本侍郎无奈,只得暂屯河北,以待他处援兵。“李啸离言,心下却不觉冷笑。这个左良玉,定是听闻贼势浩大,恐自已不敌,白白消耗了兵力,这才一直不肯前来开封吧,此人虽然跋扈猖狂,却又是一个无能而胆小之辈,这般畏战苟且,实是令人恶心得紧。“此人必定不会来了。“李啸淡淡道:”本公料定,此人必是畏于流贼之势,才等故意在这路上迁延时日,才会至今未到,以本公之见,左良玉所部,必不能到,我等不必再等他了。“侯恂问道,“却不知,唐国公大人,您打算如何退敌?”李啸沉吟道:“这个么,本公自有计策,还要谋划一下,到了全军行动之时,还请侯侍郎全力配合本公方好。”侯恂急应道:“这是自然,何需多言,我所部兵马,全部听从唐国公差遣。”李啸点了点头,又与侯恂聊了数句,侯恂便指着一旁的侯方域,再向李啸介绍道:“这是某家犬子朝宗,今年刚满二十,以在下愚见,希望犬子能在李大人身边效力,则老夫心下,再无所憾矣。”见侯恂忽然来了这么一出,李啸也一时愣住了。不过,何其聪明的他,很快也就在心里,猜到侯恂的真实想法了。这个侯恂,现在是看到了,自已的前程与未来,可谓不可限量,才抓紧机会,把自已的大儿子安排过来,给他谋个前程,倒是用心良苦呢。这时,面对侯恂投过来探询的目光,李啸轻叹一声,挤出一丝微笑,算是默认了侯恂的请求。侯恂顿是一脸喜色,拉着侯方域的手,便朝李啸走近了几步。听了父亲没由来的,竟把自已给直接给举荐给了李啸,侯方域一时间,也不觉呆住了。这,这却是何意?他正迷糊间,却看到,父亲威严的目光投射过来,透出一股不可违抗的味道。而父亲随后的拖拽,“父亲大人……”“不必多说了,还不快快过来拜见李大人。”侯恂一声低喝,对侯方域沉声说道。(下面为防盗,明天再补充。)崇祯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开封经过农民军多日的围困,富庶的开封已经成了一座“白骨山积,断发满地,路绝行人,神号鬼哭,天日为昏”的活地狱,如果不出意料的话,开封很快就会像一个熟透了的果子自己掉下去落到李自成手里。然而就在这天夜里,突然传来了巨大的浪涛声,“河伯震怒,水声远闻”,这种声音在一片死寂的开封城里显得格外惊心动魄。黎明时分,在城头的守军惊诧而又欣喜地发现滔滔黄河水已经冲到了城下,而原来在城外的李自成部队或者纷纷逃命,或者被溺死在怒涛当中,“西南贼俱远遁,东北贼溺死无数”。不久开封军民的欣喜变成了莫名的恐惧。失去了控制的黄河水直奔开封而来!尽管开封军民拼死堵塞,黄河水还是于十六日冲开了曹门,古城开封的浩劫开始了。现在,开封之战最大的谜团出现了:是谁决开了黄河?第一种说法,黄河是李自成决开淹没开封的,以往的史书多采用这种说法,如《明史庄烈帝本纪》中说“九月壬午,贼决河灌开封”。《汴围湿襟录》也说“至九月十五日,督贼数万,将河决开”。而《祥符县志》则说是李自成的部将刘都古所为,“时流贼围开封久,人相食。守臣谋引黄河灌贼。贼知,予为备;令其党黑蛇刘都古决河灌城”。第二种说法则认为明朝官军是决河的罪魁祸首。如兵科给事中李永茂的奏疏就将那位躲在河北的巡按严云京指为“戎首”,《开封府志》也记载了一个祥符籍人刘昌弹劾严云京的事,并明言“祸自云京掘河始”。《平寇志》与《绥寇纪略》则说黄河是“援军”掘开的。《甲申纪事》作者赵士锦引述农民军战士姚奇英的话“城将破。时官城中者恐以破城议罪,将河水灌城,而己逃避之。非真河水决也”,也认为是明军所为。第三种说法则有点各打五十大板的意味,称官军与农民军同时决河,官军前而农民军后。如《明史高名衡传》记载:“会有献计于巡按御史严云京者,请决河以灌贼。云京语名衡、澍,名衡、澍以为然。周王恭枵募民筑羊马墙,坚厚如高岸。贼营直傅大堤,河决贼可尽,城中无虞。我方凿朱家寨口,贼知,移营高阜,艨艟巨筏以待,而驱掠民夫数万反决马家口以灌城。九月癸未望,夜半,二口并决。天大雨连旬,黄流骤涨,声闻百里”第四种说法则认为是“天灾”,《豫变纪略》是这方面的代表,称“盖开封之陷,天也”
………………………………

第四百五十九章 敬酒不吃吃罚酒

    李啸全军在陈桥镇安营扎寨后,李啸便亲书了一封信件,派人前往流寇营地,射去箭书。很快,李啸的箭书,被流寇士卒拾得,交给其部主将李过。李过,又叫李锦,字季辨,是李自成之侄,少从李自成反明,到这崇祯十四年末,李过已升为制将军,是李自成最为信赖的部将之一。历史上,李过对李自成忠心耿耿,一直追随其左右,在李自成从北京败退后,李过临危受命,镇守陕北,与清军阿济格部大战三月,成功牵制了清军南进。在李自成被地主武装杀害后,李过与另一大顺的部将高一功一道,率部转战南进,后联合南明的何腾蛟、堵胤锡等人抗清,号忠贞营,被赐名赤心。后来,又随南明第一大将李定国,转战湘桂两省五年,因长期驻军荒山密林,身患疫病,此时已升为南明兴国公的李过,最终于顺治六年,在湖南病逝。李过接到唐军哨骑的这封信后,粗粗一看,就不觉大惊,急急将信件转呈给正在中军大帐中的李自成。此时,李自成正在中军帐中,与年初时,因在川东大败,才不得不率众北上,前来投靠自已的罗汝才,二人正在对饮吹牛,忽见李过慌慌张张地进来,皆不觉一愣。“过儿,何事这般慌张啊。”已喝得双脸泛起酡红的李自成,瞪着眼睛问道。“闯王,你看,这是唐军射来的箭书。”李过将手中的箭书,向李自成递去。李自成不通文墨,自是看不懂,又看到一旁的罗汝才正用一种好奇的眼神望着自已,他便嘿的一声,将面前的酒碗一推,对李过大声道:“过儿,你略识些字,懂些文墨,就挑拣些重点,给俺这大老粗念念,你罗老哥也不是外人,让他也听听呗。”李过面对难色,却见李自成不可置辨的神情,便只得轻咳一声,大声念道:“李闯王,某家乃是大明唐国公李啸是也。近闻汝率部侵我河南省府开封,某家应河南巡抚李仙风之邀,特来兴兵解救。唯念你我两家,从前多有合作,彼引亦无甚太大过节。故本公念及旧情,希望闯王你看李某之面,退出开封而去,以解开封之围。本公实不希望,你我两家刀兵相向,以至翻脸成仇,实为不美。具体如何操作,若你部愿派人前来,与我军互相谈判,本公亦是欢迎。可否,盼答复,李啸亲书……”听李过读到这里,李自成的脸色,立刻绷了起来。一旁的罗汝才,则是皱起了眉头。“砰!”一声爆响,李自成将自已面前的那个酒碗,砸了个粉碎,腾地站起。“奶奶的,李啸这家伙,真真欺我太甚!俺老李在河南,他在山东,可谓井水不犯河水,这厮倒好,千里迢迢过来找俺们的麻烦。哼,以前,俺们每次攻下城池,皆把其中大部居民百姓卖予了他,换他几个小钱,也算与他有份交情了。却没想到,这厮现在竟要与俺翻脸,还说得他多有情谊似的。”李自成有如一只困兽,在帐蓬中踱来踱去。“闯王,李啸这厮,既然带兵前来了,我等却要好生打算才是。那你可要与他谈判么?”一旁的罗汝才,轻声问了一句。“谈个屁!这开封城,已是老子嘴里的肥肉,还能不吃咋的!老子又不怕他,凭啥要跟他谈。他李啸莫以为,他以前带兵来河南,碰巧打败了高迎祥,便也能在这里打败俺!”李自成越说越气,扭过头对李过说道:“过儿,你且去,回射箭书给李啸,告诉他,其他的话要谈还可,若他要俺弃了这到嘴的肥肉开封城,从这已被俺围了近两月的开封城处退开,却是万万不能!“李过略一犹豫,还是应诺了一声,便退出帐去。李过退出之后,李自成再无饮酒之意,立刻对罗汝才下令道:“汝才,你我也莫再吃酒了,速去点集兵马,准备与那李啸对战便是。”罗汝才大声应令道:“是,谨遵闯王之令。”李过写好回信后,便也派人,速速来到李啸的唐军大营前,把箭书激射而回。很快,唐军士卒拾得信件,便迅速地递回给了李啸。李啸看完这封回信,脸上不觉冷笑起来。“好么,李自成这厮,竟然自恃兵多,想与我军对战,好啊,本公就成全你,让你好好尝尝,这野外阵战,我唐军也要决然胜你!”李啸随即派人传令,着丙营营长秦良玉、援军主将侯恂,一齐前来军帐中议事。很快,二人皆至,李啸遂把李自成的信件,给二人看过,两人不觉皆是脸色凝重。“李大人,看到,与闯贼这场大战,是不可避免了。“秦良玉一脸忧色地说道。“哼,这闯贼,自以为兵多,便可如拿下洛阳一般,将这开封城也同样拿下,唐国公却是绝不可与他们妥协。“侯恂轻叹一声道:”想来数月前,流贼拿下洛阳,对于大明宗室,何其惨烈酷毒,至今侯某想来,犹是发指矣。“接下来,侯恂向李啸与秦良玉二人,详细讲述了,流贼攻破洛阳城的经过。原来,李自成自在豫西发展壮大后,一举攻克了永宁、偃师、灵宝、宝丰等城池,兵力壮大的七八万人,已具备了攻打大型城池的能力,李自成遂决定,攻打河南西部的重镇洛阳,以进一步壮大流贼势力,获取更多的钱财辎重。崇祯十四年十月十二日,在比真实历史晚了八个多月后,李自成率部大举进攻洛阳。因为洛阳城池巨大,极其坚固,流贼狂攻旬日,一直未下。李自成心下懊恼,以至心生去意。就在这时,因洛阳城中,守城军兵欠饷严重,兵无战心,连续战了半个多朋月后,业已筋疲力尽。又见流贼之势极大,恐再守下去,这洛阳还是保不住,遂有明军守兵,暗中密谋叛明投贼。这一天,城头守军与城中流贼密探约定,绑了守将,献了城门,投降贼军。于是,他们突然把城头指挥守城的副将王胤昌给绑了,准备献城投降。此时,城中的洛阳总兵王绍禹,闻得军兵哗变投贼,顿是大惊,急忙带了亲随赶来安抚,这时哗变的士兵流着眼泪大叫道:“王总兵!你往日里,让我们这些守城军汉,吃不饱穿不暖,粮饷皆是不继。到现在义军已到城下之时,才想来安抚我们,实是晚矣。我们已决意投了义军,献了这洛阳城,不会再为明朝效忠了。因你先前是我们的主将,我们也不为难你,你自逃出城去罢。”遂后,洛阳守军打开城门,献城投降,王绍禹见状不妙,急急率令自家家丁,从北门逃走,这洛阳城,遂落入流贼手中。本来,这洛阳城被围时,开封等地已派了援兵,但因为洛阳城中军兵哗变,导致援军还在半路之时,洛阳城就已迅速陷入敌手,才让各地的援军根本来不及救援。更不用说,再去向远在山东的李啸来求救了。洛阳城下后,流贼在城中大掠,杀人极多,将大部降军及城中精壮,留为新附军,扩充自家势力。另将城中十余万普通民众,则大部卖给了唐军。这些民众百姓,安排去了新几内亚岛定居。而随后,在洛阳城中,发生了一件在历史上极为有名的福禄宴事件。这事件的主角,是洛阳的福王朱常洵。此人乃是万历皇帝第三子,是宠妃郑贵妃所生。在当时,深受万历宠爱的他,差点夺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明末“三案”,追根溯源,皆与此人及其母郑贵妃有关。(注:作者倒认为,这朱常洵真被封了太子的话,相比那个吃了红丸****,最大爱好是**的朱常洛,也许此人倒有更大的可能,能让行将就暮的明朝,多延续些时日。因为,此人虽极度颟顸无能,贪吃无度,懒于管事,但相比庸碌无能却胡乱作为自掘墙角的崇祯,此人反而能让大明这幢破房子,延续更长时间,不至于倒塌。)万历二十九年,万历封此爱子为福王,就藩洛阳,并赐赏银三十万金,以为其娶妻及修建王府之用。据史载,福王府的修建花费,是一般王府的十倍以上。除此之外,万历生怕这心肝儿肉受委屈,另赐了王田四万余顷给他,以保证福王府的开销用度,可谓关爱倍至。最终,这位王爷在就藩后,每天就是饱食终日,花开酒地,体重有如吹气球一般的增长,重达了三百多斤,以至连走路都十分困难。另令人可叹的,是他的儿子朱由崧,也就是未来的弘光皇帝,也是一个几百斤大胖子。以至当时洛阳有民谣传出:“福王府邸比皇宫,父子二人胖如猪。”而相比他的贪吃肥胖,这位福王朱常洵,最大的毛病便与万历一样,贪财而悭吝。当时,李自成率兵来攻打洛阳,考虑到城中军兵极度缺乏粮饷,不论是总兵王绍禹,还是退休在家的明朝兵部尚书吕维祺,皆是忧心如焚,多次入福王府中,劝朱常洵开府库,赈济军民百姓,激励将士们杀贼御敌。但福王对这二人,却衔恨在心,根本不予听从,后来更是闭门不见,这也就决定了,这洛阳城被攻破后,朱常洵将迎来极为悲惨的命运。洛阳城破后,福王被李自成抓到,此人熊包一个,见了李自成,立刻趴在地上,叩头如捣蒜,把脑袋都磕得青紫一片,直到磕出血来,只求李自成饶他一命。而原本就对这些王公宗室极为痛恨的李自成,见他这般毫无血性地求饶,自是愈发厌恶,这时,他灵机一动,想出一个解决他的好办法。李自成下令,让手下人把他绑起来,剥光剃净,又从福王府的后花园中,弄来几头梅花鹿宰杀,与福王同在一口巨大的铜锅**煮,美其名为“福禄(鹿)宴”,供全体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