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李啸除非长了翅膀,否则别想过这鹰愁涧!”

    胡老鼠一脸笑容地举起酒杯回敬道:“大当家客气了。那李啸军,阵战锋锐,难于其正面相抗,但我军却有地利与粮草的优势,在下这般行计,正是以我军之长,攻李啸军之短!现在我军粮草充足,就在这里与他耗下去,拖下去!那李啸远来我蹲犬山,粮草必然不足,只要我们再耗上个把月,李啸定会因缺粮而不得不退兵。纵其死撑着不退,到那时,我等已是养精蓄锐久矣,而李啸军则是师老兵疲,我军再全力出击,定能杀他个措手不及,将李啸军一举歼灭!”

    胡老鼠说完这一大段话,满座欢笑。每个匪徒头目都感觉,胡老鼠之策,这实在是获胜的正确道路。

    不知不觉一个下午过去了。

    一直站鹰愁涧边的李啸,思考得极投入,完全没有注意到,安和尚悄悄地来到他身旁。

    “李大人,在下倒有一计。”安和尚犹豫地说道,脸上却是莫名的凝重之色。

    “哦,安兄弟有何计策,尽可一说。”李啸回过神来,忙对他说道。

    安和尚趋前一步,低声说道:“大人,在下在这蹲犬山处呆了许久,曾了解到,从这青龙背北麓绕过去一段路,可与最高峰狗头岭的底端有一段悬崖峭壁相接,在下想,如果我军能从此处攀崖而上,便可一举攻占匪兵巢穴。”

    李啸脸上阴霾一扫而光,忙问道:“安兄弟,你可知那悬崖有多高?攀登是否容易?”

    安和尚挠了挠头,脸上却是忧虑的神色:“大人,那悬崖高近20丈,崖高壁陡,十分难攀,若非有勇有力的精悍之辈,恐难上去。”

    李啸咬了咬牙,缓缓而道:“我军现在坐困于此,难得有此出路,纵然再险,也需一试。”

    李啸随即叫来众将,交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一直到黄昏时,匪兵们从鹰愁涧对面望去,李啸全军竟毫无动静。

    “看来这个李啸,还真打算与我军对耗下去啊。”一只眼放下千里镜,脸上满是冷笑。

    “管他呢!我们就陪他耗着,我部至少还有近一年的粮食,他李啸敢拼消耗,老子奉陪!”胡老鼠咬牙说道。

    李啸军没有进攻的打算,最高兴的是匪兵们。

    这些被李啸打怕了的匪兵,每个人都在想,他娘的,总算可以歇口气,不用绷得那么紧了。受此心态影响,很快,狗头岭上的匪兵们,都明显懈怠了下来。

    暮色昏沉中,李啸带着莫长荣、段时棨二人,以及挑选出来的一百余人的老练枪兵,跟着向导安和尚,悄悄地来到了青龙背北麓那与狗头岭悬崖相接的地方。

    秘密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是身穿紧身衣,打着绑腿,腰系锋利刀剑的干练模样。

    李啸向全体人员讲完从此处悬崖上攀爬突击的作战计划后,便默默地将那一条粗大的麻绳系牢在自已腰间,然后开始准备从悬崖脚下往上爬。

    莫长荣一把拦住他,这个粗豪的西北汉子,声音有些发哽地说道:“大人,攀登此崖,凶险非常,绝非易事。万一一脚踏空,便是粉身碎骨之灾。大人身系全军将士,岂可轻掷万金之躯!在下亦有勇力,但请代李大人为前行先锋!”

    他二话不说,就要来解李啸的腰间绳子,却被李啸一把推开。

    “长荣,非是本官自夸,你们的武艺力气,皆在我之下,要攀此崖,风险岂非更大!此崖就由我李啸率先攀上,尔等勿复多言!”李啸冷冷而道,脸上却是满满坚毅之色。

    安和尚、莫长荣、段时棨等人一同上前,再三苦求李啸,还让他们代替他前去攀崖,以免发生意外。

    “不用说了!就由本官先上,这是军令,不得违背!”

    李啸一声断然冷喝,让各人再不敢多言。

    “各位的心意,我李啸心领了。只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军现在已处这般困境,再不采取这断然之行,只会重走隋朝张须陀的老路,与其对峙相耗,若是这般,我军于此地动弹不得,军心士气皆会大沮。况且,又哪有这么多粮草在此坐地消耗!各位,能否顺利拿狗头岭,就看本官的本事吧!”李啸搁下这句话,狠狠咬了咬牙,随即又紧了紧腰间已绑扎牢固麻绳,然后敏捷地踏步攀岩而上。

    (多谢十六郎、546740789打赏,感谢支持。)
………………………………

第七十二章 终胜

    “天宝六年,大唐武威军攻小勃律连云堡,唐将李嗣业、田珍,率军攀崖绕关而入,大败小勃律吐蕃联军,连云堡遂破。武威军尽屠其军民,杀吐蕃王子穹波,将领邦色。。。。。。”

    在那陡峭如镜的悬崖上,一步步艰难上攀的李啸,突然想起了古代唐军远征小勃律国,攻下其重关连云堡的历史。

    功名富贵,权势地位,哪有那么容易就唾手可得。这世间,从来就没有天上掉馅饼之事!没有关系人脉,没有上官凭依,李啸这种从最低层军卒起步的人,想得到每一分功名地位,都必需要用十分的努力与冒险,去争取,去拼搏!

    现在的自已,与那个同样坚韧不拔,身先士卒攀崖而上的唐军大将李嗣业,何其相似。

    既然唐朝的虢国公李嗣业能做得到,那么,今天我李啸,一定也可以做得到!

    如果从一旁的天空上望过去,可以清楚地看到,李啸艰难的攀爬过程。

    李啸以右手五指扣牢山崖石壁,精壮的身体缓缓向上探起,待整个身体向上前移一小段后,李啸刷地搭出左手,扣住另一块刚才已摸索过可以借力的岩块,然后左腿向上踩,踏牢一块坚硬岩石后,再移右腿上来,至此,单个攀爬动作完成,随后,又是重新探出右手,重新开始这一套惊险万分的动作。

    一般来说,正常可靠的支撑点是岩石间的缝隙,但不是每一个缝隙都能伸得进手指或承受得了腿尖重压。时常有看似牢靠的岩缝或岩块可以借力,但真正踩上去时,却一下就从山体上剥离开来,扑簌簌地往下掉。下面的将领与战兵们,看到自已的上官在悬崖上犹如一只巨大的壁虎一般,拖着长长的麻绳尾巴,一步一步缓慢地向上搏命前行,每个人都感觉喉咙发干,感觉自已的心已悬到了嗓子眼。

    夕阳西斜,空中寒云四起,凛冽的山风越来越猛,呼啸不息。

    李啸的动作愈见艰难缓慢。

    忽然,李啸左手上抓的一块岩石猛地脱落,石屑纷飞,他差一点就仰天摔下崖去,幸亏右手大力,死死地扣住了另一块坚硬的岩石,左脚尖随即紧插入一道窄窄的岩缝内,方在猛吹过来的山风中艰难地保持了平衡,没有掉下来。

    这一瞬间,李啸与死神擦肩而过。

    男儿取功名,生死一线间。

    这惊险一幕,让底下的人吓得几乎尖叫起来,很多战兵下意识地捂住了自已的嘴巴。

    莫长荣眼眶湿润,他喃喃微语道:“千户大人。。。。。。”

    下面仰望的各人,无不屏息凝视,心跳如鼓,却皆不敢稍发一声,悬崖之下,一片让人窒息的死寂。

    李啸这万分艰难的攀爬,在一片昏沉萧杀的氛围中继续。半个时辰后,李啸双手指甲全部掰裂,无数细小的尖锐岩石割得他双手血流如注。

    此时,距离悬崖尖顶,还有30米。

    李啸不敢停下来,他必需在体力耗尽之前登上悬崖,他大口喘着气,忍着手尖传来的剧痛,继续咬牙上爬。

    功名如山,男儿似铁,无往而不上。

    又过了半个多时辰,距离崖顶,终于只有不到十米了。

    此时的李啸,感觉极度疲惫,在剧烈的呼气吐气中,肺叶几乎要爆炸一般,双手酸麻肿痛得几乎不属自已,每个布满血垢的手指都肿得不成形状。

    最糟的是,压榨自已到了体力极限的李啸,感觉自已沉重的身体突然变轻,脑海中开始出现种种幻觉。

    他想起了自已的前世,看到了那个在工厂里热情工作的大学生,正专注地在一台机床下制造东西。。。。。。

    随后,他又看到,金州靠山屯的母亲,给他端来了他最爱吃的拉擀面,母亲的白发在风中吹拂,苍老的手抚摸自已的前额。。。。。。

    接着,他又看到祖婉儿向自已欢笑奔来,扯着他的衣襟,要带他去看那一直没机会去看的锦州八景,她银铃般的笑声,随风飘得很远很远。。。。。。

    他还看到了祖大寿,祖大弼,祖宽、方一藻、阿山、图赖、高朴、王道奇、华济等与他生活发生重大交集的形形色色的人,他们那或鼓励,或轻蔑,或同情,或冷漠的神情在他面前反复浮现飘荡。。。。。。

    如果,自已这样摔下崖去,还会有第二次重生么,该不会,就此魂飞魄散了吧。。。。。。

    李啸一脑子混乱的胡思乱想。

    。。。。。。

    一阵猛烈的山风吹来,让在幻觉中迷离的李啸,霎时清醒过来。他全身猛地一颤,努力让自已思绪集中,然后咬牙用力紧紧抓牢岩块,双腿紧勾岩缝,再次让自已重新保持了平衡。

    无意中,他瞥了瞥下面,安和尚、莫长荣等人,已是小得如同小虫子一般。

    李啸长吸了一口气,努力稳住心神,然后开始最后,也是最艰难的攀爬之路。

    又过了近二十分钟,处在崩溃边缘的李啸,用尽最后一丝气力,终于攀到悬崖顶端的边缘。

    成功了!

    李啸大口喘气,双手紧紧地扣住崖顶,此时,他仿佛隐约能听到,下面传来了细弱的欢呼声。

    夕阳的淡淡余光,有如最温柔的抚慰,将崖顶处的李啸,涂上层次分明的金黄。

    安和尚、莫长荣、段时棨等人,都是热泪满盈,一众战兵也都激动地互相拥抱,用力拍打对方肩膀庆贺。

    李啸待气息稍匀,双手发力,一点点地将身体移上去,到双眼位置略过悬崖顶端时,他停了一下,警惕而仔细地观察悬崖上的情景。

    他看到,悬崖顶端,是一片略为倾斜的开阔地,草木稀疏,远远地能看到悬崖的另一头有条小路直通顶端,那一头,有三名匪兵正或躺或坐地聚在一处,幸运的是,他们全部背对自已闲坐聊天。

    李啸尽量让自已的最后上爬动作缓慢而平稳,在这时候,要是掰落岩石发出声响,惊了这三名匪兵的话,自已就前功尽弃了。

    很幸运,李啸咬牙挪着沉重的身体爬上来,没有碰落岩石土块。耗尽所有的力气的他,仰天平躺在绒绒柔软的草地,一动也不动,只是大口地喘气呼吸。

    唐朝的李嗣业做到的,现在,我李啸也终于做到了!

    李啸心情激动,躺了约十来分钟后,天气愈发昏暗,空中愈发浓云翻涌,看上去,一场大雨就要到来。

    李啸心下暗喜,真是天助我也!

    三名匪兵起身走下悬崖顶端去避雨,李啸目视着他们离去,方站起身来,解开腰间所系的麻绳,紧紧系牢在前面不远处的一棵大树上。

    随后,他举起一块中等大小的石头,朝绳下的悬崖扔了下去。

    这是李啸与下面的战兵约定的上爬信号。

    莫长荣、段时棨二人立刻率战兵们,一个又一个顺着绳子,爬上悬崖。

    安和尚和他的六名部下,也紧随其后攀爬而上。

    寒风呼啸,空中一道闪电划过,大雨倾盆而下。

    每个终于爬上悬崖顶端的人,都被淋得如同落汤鸡一般。只不过,每个人脸上,都是同样的兴奋与激动。

    这次攀爬过程很顺利,没有一个战兵摔下悬崖。

    一个时辰后,一百来名战兵终于全部上崖,这场大雨,也仿佛给他们完成了洗礼一般,雨住风停了。

    一轮明月,带着一天的星光,满布空中,给整个悬崖上,抹上淡淡的银辉。

    李啸刷地抽出了腰间那把锋利倭刀,这刀是从被斩首的三当家剁脑壳身上所缴获。冰冷的刀锋,直指那条悬崖另一端下去的小路。

    最后的决战,终于到来了!

    一切都如李啸所料,匪兵们大部分集中于青藤桥后的狗头关处,整个狗头岭顶端的防守,极为薄弱。

    李啸带着一百多名战兵沿路蜂拥而下,砍杀了二十来名匪兵,就冲到了那个藏云洞的入口,也就是匪兵们的议事大厅。

    方得入洞,二当家胡老鼠嚎叫着,带着几十名匪兵冲上前来。

    安和尚大吼一声,率先与自已的六名部下冲上前去。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安和尚与胡老鼠二人,迅速地绞杀在一起。

    “胡老鼠!你这贼厮,亏得俺一直对你信任有加,没想到你竟敢这般背叛俺!今天,俺定要砍了你的狗头!”

    “哼!安和尚,人不为已,天诛地灭,你当日这般落魄,我还跟你做甚!我只恨当初没让大当家早点杀了你这勾引外敌的家贼!”

    两个人凶狠短促的对骂,在刀来剑往的相砍中,紧张地进行。

    由于有李啸等一众精锐战兵相助,胡老鼠那些匪兵部众,迅速地被杀败,或逃或散,还有一些心眼活泛的家伙,立刻丢了刀剑,跪地哀乞饶命。

    胡老鼠见势不敌,掉头欲往后逃,却被李啸安和尚等人团团围住。

    “李大人,我降!我降了!求李大人开恩,饶了在下一条小命吧!在下愿给李大人当牛作马,做猪做狗,只求李大人您饶了小的性命啊!”

    胡老鼠掷刀于地,跪地膝行,言辞卑切地向李啸哀哀以求。

    李啸厌恶地皱了皱眉,没有说话,却向一旁的安和尚使了个眼色。

    安和尚会意,大步向前,一把揪住胡老鼠发顶,狞笑喝道:“哼,你这猪狗不如的东西!老子叫你叫你背叛恩主,老子叫你墙头草,随风倒!”

    安和尚手中顺刀,猛地横挥,一道冷光划过,胡老鼠的头颅立刻从他脖颈上跃起,翻滚落地。

    安和尚一脚踢倒犹在喷血不已的胡老鼠下跪尸身,然后对其尸体,狠狠地啐了一口。

    洞里一下子安静下来。

    李啸等人都看得清楚,灯火通明的藏云洞尽头,那张石桌上,身穿精铁甲,兀自平静地大吃大嚼的人,正是匪首一只眼。

    没有人会想到这匪首一只眼,到现在,竟还能如此平静地吃喝。

    见得李啸等一众人上拥而前,一只眼抬起头,向李啸展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

    “各人攀崖而来,实在辛苦,要不,都先喝一杯热酒,暖暖身子。”一只眼举起酒杯,向众热情招呼道,有如在招待远来的客人一般。

    “别耍花招,一只眼,你这厮作恶多端,今天,你的死期到了。”李啸话语冰冷如铁,锋利的倭刀尖端,直直指着一只眼的鼻尖。

    一只眼眼神迷蒙,他啜了个牙花,斜眼望了一下李啸:“姓李的,你我向无怨仇,非得要赶尽杀绝吗?”

    李啸还未回答,一旁的安和尚厉声喝道:“****的一只眼,你杀了多少善良百姓,老子却是看到过的!今天,我们要替这蹲犬山周围几十里内冤死的百姓们,报这血海深仇!”

    一只眼蔑视地看了安和尚一眼,冷笑道:“笑话,老子干了落草这一行,不杀百姓,吃什么,喝什么?你这忘恩负义的狗贼,今番来此说这些屁话做甚!老子现在只恨一件事,那就是,早知你这贼厮是这样吃里扒外的东西,老子当初就不该收你这反骨贼!”

    李啸冷喝着打断他的话:“一只眼!废话休说,是我等动手,还是你这厮自了,你自已选吧!”

    一只眼凝视李啸的面孔,突然仰天大笑起来,接着,他摇了摇头,轻声说道:“罢了,某家活到今天,什么好吃好玩没享受过,什么漂亮女人没玩过,这一辈子,也算享足福了,今朝去死,又有何惜。”

    一只眼的那只独眼,突然精光暴射,他狞笑着大喝道:“那么,你们就一起陪着某家去死吧!”

    言毕,他随即右手疾出,去拉桌下那一小段不起眼的拉绳!

    只有李啸看得仔细,他一直在紧盯一只眼的手上动作,说是迟,那是快,李啸迅疾出手,手中倭刀猛地掷出,一道寒光闪过,只听得一声剧烈的惨叫,一只眼的右手手掌,已被倭刀霎时扎穿!

    李啸动作如此之快,一只眼那只右手,只来得及轻轻地碰动了那根拉绳,却来不及将它全部拉下。

    饶是如此,山洞的顶端依然传来一阵隆隆声,天花板处裂缝处处绽开,却万幸没有砸下来。

    所有的人都不觉寒毛炸起,身心僵硬,这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足以让任何人胆寒。

    万幸啊!若不是李大人出手快,自已怕已被砸起肉饼了。

    一只眼眼神灰暗,却仰头放声大笑:“操,这样都杀不了你们,真是天意弄。。。。。。”

    那个“人”字还未吐出,一只眼猛地喷了口污血,然后从椅子上扑通滚落于地,瞪眼而亡。

    李啸暗暗心惊,原来这家伙怀了必死之心,提前在自已的酒里下了毒药,从而幸运地逃掉了被刀剑砍杀的命运。

    此时,藏云洞外,有嘈杂的脚步声与呐喊声传来。

    李啸知道,原本驻守在狗头岭处的几百名匪兵,闻得这里这般动静,现在应该都赶过来了。

    李啸迅速向莫长荣使了个眼色。

    莫长荣会意,疾步上前,手中的云梯刀一用力,便将那匪首一只眼的头颅割下来。

    随后莫长荣高举一只眼的头颅,对着正呐喊着欲冲入洞来的几百名匪兵,大声怒喝道:“尔等看清楚了!匪首一只眼,已被我军所杀,尔等若不早降,就与此人同样下场!”

    莫长荣说完,将手中头颅向匪兵们猛掷而去。

    前面几个匪兵接得头颅,细看了一下,便纷纷大惊道:“果是大当家!完了!完了!我们来迟了!”

    “还不快降!”

    莫长荣一声如雷炸吼,对面凶焰尽丧的匪兵,早无反抗之心,纷纷扔下刀剑,跪地投降。

    攻打蹲犬山的战斗,至此结束,以李啸军的全胜而告终。

    整个战役,共消灭匪兵一百六十多名,俘虏三百一十三名,缴获刀剑枪盾等物无算。而李啸军,只付出了4名枪兵牺牲,7名枪兵受伤的轻微代价。

    整个蹲犬山上,都回荡着大获全胜的战兵们,那豪情激荡高亢入云的战歌。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多谢十六郎、546740789打赏,感谢支持。)
………………………………

第七十三章 回堡

    在将俘虏匪兵分别收押后,又过了近一个时辰,李啸方带人统计完毕全部缴获。

    一名军士喜孜孜地向李啸报告:“禀李大人,于狗头岭仓库中,共发现黄金三百五十三两,一百两是足色金,其余皆为八分金和七分金。存银子五千四百六十八两,足色银子俱是官锭,上有官府钤印,都是大锭的五十两一锭,共有一千五百五十两,其余为折色银,官锭较少,共有二千四百五十两,余者为各色散银。”

    一脸兴奋的军士说得急切,不觉咳嗽起来,李啸脸上带着微笑,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军士缓了缓,又赶紧说道:“另外,仓内还发现各类绫罗锦缎,俱是上好南货,总计有一千二百三十匹之多。另外在米仓中,有米粮二千八百多石,其中面粉一千六百石,大米九百石,高梁三百石。还有武库中有刀剑。。。。。。”

    李啸心下极喜,有这丰厚的缴获,这次剿匪作战,实在是赚大发了。

    李啸已听完自已最想听到的数据,便打断他道:“可以了,不必再说了。你等速速统计完后,分别封存,待明日天亮后,全部装运回赤凤堡。”

    军士领命而去。李啸随后立即给一众将士,如往日定例,下发奖赏与抚恤。

    几名战死的战兵,每人发抚恤银子30两,给其家属。

    重伤的战兵,如能救活,则视伤残程度,发抚恤银子10至20两,若不能救活,同样发抚恤银子30两。

    轻伤的战兵,亦是视每人的伤情状况,每人各发抚恤银子3至5两。

    全体参战战兵,因为作战任务轻松,每人发战斗赏银3两。而参与攀崖作战的战兵,包括安和尚的六名部下,因功劳重大战绩突出,每人赏银10两。

    李啸规定,战斗赏银与战死与受伤的抚恤,可以叠加。

    也就是说,攀崖战死的那几名战兵,除了抚恤银子30两外,另有参战银子10两,总共可得40两。

    莫长荣,段时棨两名哨长,和王义守这名飞鹞子队长,火器总头赵杰,每人则各奖银子30两。盾兵与枪兵的每队队长,则每人赏银20两,副队长每人赏银15两,甲长赏银10两,副甲长6两。

    而那安和尚,李啸给了他60两赏银,算是特别赏励其报信与带路之功,然后,又把一只眼身上所穿的那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