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且详说下去。”

    “大人,将领暗藏私心,实是人之常情。纵然现在表现良好之人,将来是否会被细作与他人收买,却是难知。大人之策,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但若要制其根本,学生认为,在于分权。”

    “分权?”

    “大人,学生认为,如要制约将领,最关键的一点,便是节制其在军中的权力,使其只有领兵打仗的权利,却没有擅作威福的机会!”管毅沉声道。

    “唔。”

    “一个将官,如要谋逆,若只有其一已之力,匹夫之勇,纵要生乱,祸害亦是有限。若其裹胁属下军兵一齐作乱,甚至割据城池,叛变通敌,其为祸则甚矣。”管毅一脸诚恳地说道。

    李啸听到这里,不觉暗暗地点了点头。

    管毅所说的这样的将领,孔有德,耿仲明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孔有德裹胁朝廷花了重金打造出来的精锐部队,据占登州作乱,整整两年方被镇压下去,让整个山东一片残破。而随后孔有德耿仲明又率领这只部队,带着大批的金银财宝和制炮操炮技术,渡海叛逃后金,让后金如虎添翼,终成了大明帝国再也无法摆脱的恶梦。

    李啸心下长叹,这个管毅,当日本以为他只是一名纸上谈兵的浮夸之辈,却没想到,此人的思计,却还这般深刻。

    倒是自已有些轻看他了。

    “那依你之见,本官该如何是好呢?”

    管毅没有直接回答李啸,他双眼望着窗外,却仿佛不经意地说道:“大人,学生想问,为何皇上从前年开始,就一直不停地往各军镇派出监军?”

    李啸闻言,又是一怔。

    管毅说得没错,现在的崇祯,确是在四处派出监军。

    李啸脑海中,立刻跳出前世所读的明史中的记载:

    “崇祯五年十一月,以太监李奇茂监视陕西,刘允中监视山西,王应朝监视关宁,吴直监视登岛。。。。。。”

    “崇祯六年夏,太监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孙茂霖为内中军,会各抚道,分入曹文诏、左良玉诸营。。。。。。”

    “崇祯六年六月,命太监高起潜监视宁、锦,张国元监视山西、石塘等路,监其将校,综核兵饷。。。。。。”

    “大人,您可知,皇上这样接连不断地派出监军,却是何故呢?”

    见李啸不语,管毅又追问了一句。

    李啸眼神复杂地看着管毅,然后缓缓答道:“无非是官军作战不力,圣上担忧将领不肯尽心,才派监军前往各处军镇,以监核督促各将尽心尽力为国效劳罢了。”

    管毅笑了笑,声音低沉地回道:“大人,学生认为,您只说对了一方面,学生在想,圣上这般做,更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防止将领私下与鞑子或流寇沟通,欺瞒朝廷,失去管控,甚至谋反投敌,这才不得不派出监军,以为暗中牵制监核之用。”

    “哦。”

    李啸心下猛地一惊,却一时无法反驳。

    “大人,韩非子中曾说过,鞋子再好看,也只能踩在脚下,帽子再破旧,也要戴在头上。君天臣地,上下尊卑,等级有差,乃是国之序统,万万不可倒置。如果不能控制将领,任其作为,那么很自然地,也将对将领手下的军队失去管控。”

    管毅说到这里,一脸严肃。

    “管毅,皇上这般派驻监军,虽是为了便于朝廷管控着想,但下面各军镇却皆是暗中抵制,内耗极大。以致诸如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户部给事中庄鳌,陕西按察副使贺自镜等人,皆上书反对派驻监军,又是何故?”李啸问道。

    “李大人,据学生看来,圣上之所以派出太监为监军,乃是因其为自己身边的亲信之故,皇上长于深宫,朝夕与宦官们相处,故认为太监们没有私心,在派往各军镇后,能实心办事。只叹皇上初心是好,实则大谬!”

    管毅顿了顿,接着说道:“皇上以为,派出太监到军中充当耳目,便可以防止文武官员的欺蒙与谋逆,却没想过,这些人到了地方上,这点正面作用,远不能抵消其带来的祸害。要知道,宦官们皆是刑余之人,虽有小部分忠心为国者,但大部分皆是只会擅长巧言令色骗取皇帝的信任,借以招权纳贿,暗谋私利。这样的人,所谓“监纪功过”,不过是给他们提供一个在外发财的机会罢了。这些派出的太监,到了地方上,往往只会一味的盘剥贪腐,祸害甚大,以至军怨民怒,其对将领的牵制监视等正面作用,因此被大部抵消。这也是袁继咸等人强烈反对派驻监军的原因。”

    李啸听完,不觉陷入沉吟。

    管毅说得其实挺有道理。明史记载,崇祯自身,因外派太监的必要性与祸害性如此交织难分,他自已也时常纠结于到底派还是不派的痛苦之中,以至于外派太监之事,定了又撤,撤了又定,反复多次,自已亦是心神俱疲,不堪其累。

    明通鉴中记载,崇祯于今年的六月份时,曾向朝廷各臣解释自已外派太监监军的苦衷,他在谕令中说道:“朕御极之初,撤还内镇,举天下事悉委之以大小臣工,然比者多营私,罔恤民艰,廉慎者又迂疏无通,此士大夫之负国家也。朕不得已,方用成祖监视之例,分遣各镇监视,乃一时权宜,欲诸臣自知省也,以信朕之初心矣。”

    可叹的是,崇祯这番自诉苦衷,既无法打动满朝文武,还让自已被历史学家们贴上了一个重用内监的恶名。

    一个即位之初大力打击阉党的皇帝,与一个随后又重用太监为亲信的皇帝,竟然会是同一人,这历史的吊诡之处,足让后人叹息无语。

    “那管毅你的意思是,在我李啸军中,也派出监军?”此时,李啸似乎听出了一点道道。

    “大人,学生认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监军这个模式,其实还是极有用处的。如将其改进完好,让其既可起牵制监视将领的作用,又使其不得荼毒地方,祸害军民,这样一来,便是最合适不过了。”管毅笑着回答。

    李啸脑中,突然有茅寒顿开的感觉。

    这管毅所说的模式,与后世共军的将领与政委共同领军的模式,何其相似。

    共军的这套模式,将领管军事打仗,政委管审核监察,完美地实现了打仗训练与政治管控的相互结合,使自已的军队在组织度上,完胜同时代的国军部队。这也是为何常有大批的将领率军叛变投共,却极少有将领能率军去投的原因。

    这是自已完全可以借鉴过来的模式啊。

    这个管毅,虽然在出谋划策方面,有纸上谈兵大言炎炎之嫌,没想到,在这类军队控制与管理的问题上,却还颇有独到之处。

    此人,倒可重用。

    “管毅,你所说的改进监军模式,本官看来,实是甚好。本官在想,不如在我李啸军中,改成以下方式如何?”

    “学生愿听大人高见。”

    “以后在我李啸军中,为有别于朝廷所立之监军,特成立监抚司一职,以负责军兵的薪金分放,战功审核,教习军士,监视协助将领,报告部队动态等事。而将领只能负责领兵打仗,训练操整等军事方面之事,如此一来,将领与监抚各事其职,分工明确,既不影响部队打仗行军,又能使将领因为无法对部下施予威福,而失去裹胁部众的基础。这样的话,将领纵有异心,亦是无能为力。”

    管毅连连点头:“大人果是天纵英才,在下不过提个意见,大人便能这般加以实行,学生实是佩服。”

    李啸笑道:“管毅,那这监抚司司长一职,暂由本官担任。由你担任副司长一职,以后你的工作便直接向本官汇报,下面的监抚人员,亦由你全部负责。从今之后,每队军兵各设一名监抚分员,盾兵3队设3人,枪兵6队设6人,玄虎骑与飞鹞子各设一人,火炮部队设一人,火铳队设一人,水师设一人。这样的话,除你之外,需另招14名监抚司人员。这段时日,本官再去各地招聘书生,招得合适之人后,便立刻补入军中。”

    管毅大喜,起身而拜。“学生谨遵大人谕令。”

    注:这两章,说实话,写得沉重与阴暗了些,是一种很不讨喜的写作方式,从这两天迅速下降的推荐票上便可看出。但作者实在是想写出自已的一点思考与意见,毕竟历史本身,便是沉重严肃并能让人深思的。如果只是套路化爽文写作,种田暴兵平推世界大纳后宫之类,网上已是汗牛充栋,也实在不缺作者这篇拙作。

    当然,完成这一章后,作者会回到正常写作道路上来,希望各位读者能继续支持,此谢。
………………………………

第八十三章 模式

    这次招聘书生的工作,比上次顺利得多。短短数日,竟有多达七八十名书生前来面试。

    让李啸没想到的是,还有东儒书院的四名秀才,竟也偷偷地慕名来投。李啸暗想,这要是让那个一贯仇视自已的东儒学院学正崔拱瑄知道了,怕要气歪了鼻子吧。

    这四名秀才中的领头者,是脸色清俊,很有点象后世戏剧的小生模样的刘安和,他见得李啸后,衣袖一甩,拱手言道:“某等屡试不第,不愿再徒耗光阴以穷经章,唯求在李大人处谋得一职,若得安身立命一展才学,不胜欣然矣。”

    李啸大笑欢迎,随后的面试中,刘安和言辞得当,谦和沉静的良好表现,让李啸印象十分深刻。

    最让李啸高兴的是,现在的李啸军威名日隆,已建好城墙的赤凤堡,更是有如一张绝佳的自我介绍名片。这次来面试的书生中,多是慕名而来,故不单是在数量上远超上次,在质量上也颇为优秀,有真才实学的人很多,而江湖骗子之流近乎绝迹。

    李啸从中招聘了六十多人,同时,对李啸军各部门进行了相应的扩充与调整。

    根据李啸的规划,现在李啸军中,除了原有的民政司、商业司、安全司外,新设监抚司、钱粮司,农牧司以及工业司。

    其人事安排与职能分别如以下所示:

    民政司负责堡内百姓户口与腰牌登记,检查,人口出生与死亡报录,处理当地百姓之间纠纷,维护治安等工作,堡内所配的20人的治安大队,也由民政司管理。

    商业司则纺一管理赤凤堡内开设的商业店铺,包括对商铺的登记、监管、收税等。

    工业司主管全堡的工厂运作,现有蹲犬山的采石场、石灰厂、砖厂三座工厂需要管理。由于李啸现在的工业模式,基本是后世的国营企业性质,工业司主要负责各工厂的生产计划,沟通协调,物料分配,产品统计等事情。当然,以后工业司还会对各类工厂进行收税。

    农牧司负责赤凤堡内所有农田、牧场之类的生产、管理与规划,以及将来土地开荒与使用等事情。现在李啸全军中因为缴获了三百多匹战马,原有的马厩已是难于容下,故现在农牧司的重点是在堡外建起一座简易的小型牧场,以放养军马。而开展农业生产之类,由于李啸军拥有的地盘狭小,暂时不予考虑。在李啸的设想中,如果以后赤凤堡内还有海产项目,也暂归农牧司负责。

    钱粮司则是负责赤凤堡内有粮食,钱财,物资的管理统计、保管贮藏与分配使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门,要与其他所有部门打交道。

    以上五司均属于经济民生类机构,下面的监抚司与安全司,则完全属于政府监察类机构。

    监抚司负责军兵的薪金分放,战功审核,教习军士,监视协助将领,报告部队动态等事,是李啸充分掌管军队的重要手段。

    安全司则是调查各地情报,侦察内部是否有细作渗透,以及各名将领官员的动静,了解自已地盘内的百姓思想动态等一系列极重要,却又只能暗中进行的工作。

    各部门的人事安排分别为:

    民政司司长许秀清,司内共设4人,其中一名主官,一名副手,二名吏员。

    商业司司长由颇让李啸欣赏的刘安和担任,原商业司司长吴亮,改任更为重要的钱粮司司长一职。同样另设一名副手,二名吏员。

    工业司司长由另一名秀才严恪担任,李啸面试时发现,此人算学十分不错,做事亦是严谨,却为担任工业司司长的最佳人选。也另设了一名副手,二名吏员。

    农牧司司长由上次招收的一名吏员丁佑担任,李啸了解到此人本份老实,又出身农家,熟悉稼穑,且喜好农学,李啸认为,由此人来担任农牧司司长,当为合适之人选。同样也是配一名副手,二名吏员。

    钱粮司司长,这个李啸军中的命脉部门,自然由李啸最信任的吴亮来担任,其机构设置为一名主官,一名副手,四名吏员。当然,因为钱粮贮藏与分配极其重要,李啸决定自已只要有空,便要对钱粮司时常监督与管理。

    监抚司司长由李啸自行兼任,副司长则由管毅担任,由于这个部门极其重要,且因这次招聘到的书生人数颇多,李啸决定,下面的监抚人员,由每队派1人改为每队派3人,以更好地管理与监察将领与军兵,这样一来,枪盾兵中,共有监抚人员27人,玄虎骑与飞鹞子各设2人,火炮部队设2人,火铳队设2人,水师设2人。加上管毅在内,共计36人,为李啸军中人数第一的大司。

    安全司司长由黄保担任,由于因为姜尊的反叛事件,黄保身份暴露,故李啸决定,不再让其担任枪兵一队队长之职,其职另由他人接任,从而专门负责安全司的相关工作。现在司中,已有包括副司长在内的,经李啸审核过的司员20人。这些人中,有有2名书生之类的文员,负责档案整理与文件撰写,余者皆是由黄保与李啸共同招募的身怀各类绝学之人。李啸对安全司掌控亦是极严,这件在黑暗中使用的利器,李啸同样要牢牢把它掌握在自已手中。

    余下的十多名没有安排的书生,李啸把他们全部安排为储备人才,暂且先担任堡中孩童教习,待李啸军扩大后,再补入军中。

    人员编制完成后,李啸给他们设定的工资标准为,每名司长月薪8两,副司长6两、吏员与教习均月薪2两。

    军前赞画吴亮,原本薪资10两,因其兼管钱粮司,李啸给他每月12两的月薪待遇,一则突出其地位,二则使其更加尽心办事。

    监抚司副司长管毅,由于职责重大,李啸也给了他每月8两的待遇,管毅心下更是感激,暗暗发誓要更好地工作来报答李啸的知遇之恩。

    随后,李啸给入职的全体公职人员统一开会,除了强调要他们尽职尽责工作外,另外他神色严肃地叮嘱道,若有人浮于事,偷奸耍滑,甚至贪污**者,一律从严惩处,绝不轻饶。

    李啸原本担心,监抚司安排入军中后,可能会在短时间内,遭到将领们的抵触与排挤。结果没想到,监抚司安排下去后,由于副司长管毅聪明地造势宣传,把监抚司塑造成军中秩序的维护者和监督者,结果颇受军兵们的欢迎,日常训练出操也更加尽心尽力,倒让将领们省心不少,使得原来对监抚司怀有疑虑的一众将领,都慢慢地开始习惯了监抚司的运作方式。

    这套由李啸建立的管理模式,终于有个初步的雏形,并开始顺利运作。而随着各个部门开始运作,整个赤凤堡的运作与管理,更加井井有条,富有秩序。

    李啸心下知道,其实这是个必然,因为这套模仿现代社会建立的政府模式,实在是大大超越了这个时代,比大明朝粗疏落后的政府管理方式,实在是先进太多。

    这一系列工作完成后,李啸随后再让田威与王义守二人,去各地招揽流民,暂定要招的流民战兵名额800人,使李啸军再次进行扩充。

    春日的黄昏,李啸与商业司司长刘安和一起在堡外散步。

    秀才刘安和感叹道:“李同知大人的机构划分,分类清明,各司其职,实实让人耳目一新,大去我大明官府中人浮于事,推诿怠懈之风。”

    李啸笑道:“本官曾读过韩非子的《五蠹》,对里面一段话记忆犹新。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脩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可见,古人都有这般向前看谋今朝的思想,我们这些为政者,如何敢不引以为警示?唯有与时俱进,未雨绸缪,方是唯一正确的方法啊。”

    刘安和亦笑了起来,他以一种赞叹的语气说道:“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可叹我大明官员中,守株待兔不做实事者实在太多,要是我大明之中,官员皆如李大人一样勤政善政,我大明何至于象今日这般危机重重。”

    李啸收起笑容,脸色凝重地说道:“安和,其实我赤凤堡的各种规划之所以能够成功实现,乃是因为此地荒僻,人口稀少,没有太多的利益争执之故。由于争执尚无,我的各种设想与安排,才能一路畅通的顺利实施。以本官看来,现在我大明不是没有人才,也不是没有人想到要立刻对现状作出改进,只是,这样的改革牵涉到了太多人的利益,出现了种种阻挠与牵绊,这才让改革最终流产而无法实施。而这也是我大明中,最让人痛惜无奈的地方啊。”

    刘安和点头道:“大人之见,甚是有理。学生在想,我等既无法改变他人,却能从自身做起,亦是好事。”

    李啸笑道:“安和所言,此诚本官之心愿也。”

    两人侃侃而谈,晚风轻拂,金色的夕阳将两个人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

    李啸回到堡后,吴亮手捧一封书信快步前来,一脸郑重地向李啸禀报:“大人,方才有信使送来此信,说是山东巡抚李懋芳专门寄给大人您的书信。”

    李啸一脸错愕,这个山东巡抚李懋芳,可是与自已素昧平生,为何却有书信到此,却是奇怪。

    李啸二话不说,开信速览,脸上渐渐地便有了凝重之色。
………………………………

第八十四章 巡抚

    “李大人,这信上,写了什么?”吴亮关切问道。

    “不过是山东巡抚李懋芳,写信替那刘泽清前来求情罢了。说什么大家都是山东官军,虽因小人挑拔,而致上下生隙发生冲突,却还是希望我军与刘泽清尽快和好,然后放归俘虏,此事便可揭过。哼,这人却是好笑,我军好不容易方擒得这些俘虏,岂有凭他一封信,便将俘虏轻易放回的道理!”李啸一脸冷笑,随即将信丢至一边。

    “大人,话虽这般说,毕竟自万历年起,巡抚大人下辖三司,又兼着山东都指挥使一职,文武皆管,职权颇大,实乃山东一省生杀予夺威福自用的诸侯一般,他既亲自写信过来,这份面子,却还是必须要给的。”吴亮一脸郑重地回道。

    李啸沉吟了一下,叹了口气说道:“也罢,就给这李巡抚一个面子,本官亲自回信一封,将这场内斗的来龙去脉对其讲明,省得巡抚大人偏听偏信,光听那刘泽清的一面之词,却兀自曲枉了我军。”

    吴亮离去后,李啸铺纸研墨,挥毫疾书,很快就洋洋洒洒地写完了一封长信。

    李啸在这封信中,虽未明确点名,却已详细说明了,那刘泽清一伙,是如何暗中拉拢自已手下将领,使其与郑隆芳里应外合,欲一举夺取赤凤堡之事。李啸在信中义正辞严地说道,刘泽清身为上官,竟这般对下属施予毒手,何其卑劣!幸得自已早做了准备,方未让其毒计得逞。李啸最后在信末写道,望巡抚大人禀公而断,重重惩处某些挑起事端之人,在还李啸军一个清白与公正后,才可讨论返还俘虏的事情。

    李啸写完,封了蜡印,便交给那名已在堡内休息的信使,要他明天便带着此信回济南去,信使连声应诺不提。

    接下来的几天,堡内除在紧张修建库房外,无有他事。

    现在,全部的军兵都换装了盔甲,原先只有棉甲穿的一部分玄虎重骑,皆改穿铁甲,多余的十来件铁甲,则让穿着棉甲的飞鹞子换上。现有枪兵盾兵皆全部换装棉甲。而从枪盾兵处汰换下来的鸳鸯战袄,则分发给火器部队、水师水手以及治安大队穿,李啸没有给他们配较为沉重的棉甲,却是为了使他们行动更加方便快捷。

    换了更好装备的军兵,人人脸上满是欣喜,训练出操更是热情饱满。

    李啸军还剩下一千多件缴获的棉甲没有使用,李啸打算新招了辅兵后,就发给他们穿。

    李啸不知道,此时在巡抚府衙内,山东总兵刘泽清与巡抚李懋芳,正在发生激烈的争论。

    “大人,你看看这李啸信上所言,完全是在胡说八道,而且言辞何等狂傲!说什么本官要图谋他的赤凤堡,才拉拢其手下部将并暗派兵马偷袭,真乃无稽之谈,血口喷人!本官手下3万兵马,若要图他这个小小千户堡,何必这般费心思,只需大军一出,他这赤凤堡立成齑粉!”刘泽清气鼓鼓地坐在一张楠木椅上,一脸愤怒难遏的表情。

    坐在上首的一张垫了软绒的官帽椅上的李懋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