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实矣。今者久旱,滴雨不泽,何哉?天其所怒者,奸臣也。首辅温体仁者,秉政数载,殊无实绩,是故上干天和,天以降怒也。其人秉政后,无岁不干旱,无日不风霾,无处不盗贼,无人不愁怨。。。。。。愿陛下罢体仁以回天意,若体仁罢而甘霖不降,可杀臣以正欺君之罪!”

    一心想求得解决办法的崇祯,见得这封纯为内斗攻讦的奏疏,心中相当恼火,当即下令贬黄绍杰一秩。

    而温体仁见皇帝向着自已,立刻也上疏说上天不下雨,确是因朝中奸臣之故,只不过不是自已,而是黄绍杰及其背后一众奸臣。他向皇帝奏禀道,这给事中黄绍杰之所以如此大胆,是背后有人指使,方才这般放肆攻讦自已。他向皇帝建议,要将黄绍杰拿下严办,并深挖其背后暗藏的大员,将他们或贬或杀,以将朝中奸人尽除。如此一来,奸臣若去,甘霖可期矣。

    见温体仁要至自已于死地,黄绍杰也毫无顾忌了,他又上疏揭发温体仁的罪状:“温体仁曾受铜商王诚巨额贿金数万,温体仁长子受宣府巡抚沈伈、两淮巡盐使高钦顺等重金贿赂,也有数万两。温体仁重用其门生王治,让此人出面,在整个东南之地广受贿赂,大捞油水。前段时间温体仁的私宅被盗,失却的黄金珠玉无法计算。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臣不敢瞒,故一一如实报与陛下也。”

    崇祯皇帝见疏大怒,他已意识到,自已想中这些只会互相攻讦的大臣中,找到解决饥荒干旱的具体办法是不可能的。又愤怒又沮丧的他,最后迁怒于黄绍杰,再贬他为上林苑署丞,迁行人司副。

    而解决饥荒与干旱,这样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事情,却这样不了了之。

    贬谪黄绍杰的当天,年轻的崇祯皇帝久久地独自呆坐于东暖阁中,有如一具木偶。

    相比一片混乱沉沦的大明帝国,此时的后金,却是越发显露出初生政权的蓬勃朝气。

    前段时间,后金军对辽东各地的掳掠与打击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阿巴泰、谭泰、图尔格等人皆饱掠而回。后金此次征伐,让辽西明军再遭重创,从巡抚方一藻到下面的总兵部将,各人的雄心皆被打灭,再无人敢提重建大凌河城一事。

    崇祯七年四月初六,因见后金国泰民安,一片兴旺,皇太极决定,强化后金国的满州属性,于是发布谕令:“朕闻国家承天创业,各有制度,不相沿袭,未有弃其国语而反袭他国之语者。事不忘初,是以能垂之久远,永世弗替也。蒙古诸贝勒自弃蒙古之语,名号俱学喇嘛,卒自国运衰微。如今我国官名,俱从明国,皆用汉文,从其旧号,此为忧矣。朕承缵基业,岂可更我国之制,而听从他国?从今之后,我国之官名与城邑名,俱易为满语也。”

    皇太极下了旨令,原先由努儿哈赤从李成梁处学来的明军官名,如总兵、副将、参将、游击、备御等,全部被一一更改。

    改称五备御之总兵官为一等公,一二三等总兵官为一二三等昂邦章京,一二二等副将为—二三等梅勒章京,一二等参将为一二等甲喇章京,游击为三等甲喇章京,备御为牛录章京。代子为骁骑校,章京为小拔什库,旗长为护军校,屯拔什库如旧名。

    然后,沈阳城被命令为“天眷盛京”,后金发迹地赫图阿拉被命名为“天眷兴京”。

    这些东西都改完后,心情大好的皇太极又下令,开设恩科,选拔士子。最后按考试成绩分为三等,一等十六人,二等三十二人,三等一百八十一人。皇太极亲自给考中的士子按等级发赏银。

    至是,一等这十六人,由礼部考取通满洲、蒙古、汉书文义者为举人。取中满州习满州书者刚林,敦多惠。满州习汉书者查布海、恩格德。汉人习汉书者齐国儒、罗绣锦、朱灿然、梁正大、雷兴、马国柱、金柱、王来用。蒙古习蒙古书者俄博特,习岱,苏鲁木。共十六人,俱御赐为举人。

    皇太极亲自给这十六名举人举办了盛大的宴会。得到大汗这般信重,这些金国的举人们,皆是感激涕零,心中都发誓要为大金奋发效力。

    回到寝宫的皇太极,虽喝得一脸酡红,却精神很好。乘此酒兴,他派人却邀那文馆大学士范文程叫过来,两人对坐而聊。

    两人聊着聊着,不知不觉中,就谈到了李啸。

    “本汗听说,阿巴泰这次去辽西征战,专程绕路去把那李啸的不归墩给烧了,范先生也听说了吧。”皇太极打了一个酒呃,淡淡说道。

    “臣亦知此事,可恨那李啸早已潜逃山东,方保得狗命。不然,若是擒得此贼,定要将这厮捆至盛京,交于大汗亲手处决。”范文程咬牙道。

    “哈哈,若阿巴泰真能擒得李啸来此,本汗非不会治其罪,反而会大大重用他。”皇太极大笑了起来。

    “哦,大汗竟对李啸这厮这般宽仁,要知道,这厮可是杀了我大金数十名镶黄旗精锐骑士啊,又截走了我大金巨额之金银财货,如此重罪,大汗竟不究其责么?”范文程颇有些惊讶。

    “范先生,两军交战,各为其主。李啸为明国效力,击杀我大金将士,虽然可恨,却也无可指责。况且,本汗是不能容人之人乎?那明军将领祖大寿,杀过我多少大金将士,几次三番虚假投降,本汗尚不记其过,刻意招揽。怎么现在这勇谋绝伦的少年名将李啸,本汗反倒要记其旧仇不成?至于其截夺财物之类,实为小事,更是不足挂齿。”皇太极笑着说道。

    “大汗真是胸襟宽阔如海,容人之量,惜才之心,莫说明国皇帝,我料当日唐太宗李世民亦不及也。”范文程连连点头,马屁紧紧跟上。

    “哈哈,范先生过誉了。先生你说起那明国皇帝,本汗倒也想说一句。依本汗看来,这位长于妇人之手,寺宦之怀,难得出过几回宫门,更休提上阵厮杀的明国崇祯皇帝,才识有限,武勇更无,若非赖其祖德,恰逢其运,安可得以成为偌大一个明国的君主。”皇太极说完,脸上兀自冷笑连连。

    “哦,大汗之观点倒是一针见血,剖析得极是。”范文程立刻附合。

    “明国历代皇帝,本汗只欣赏两人,一个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另一个是永乐皇帝朱棣,这两人,才是真正凭本事当皇帝的杰出人才。尤其是朱元璋,由一个破落和尚起家,终建成偌大一个明国,真乃不世之英雄也。”

    “大汗看人真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想那朱元璋,一介淮右布衣,纵横大战数十年得到天下,确实英雄了得。”范文程一脸深思之状。

    “本汗近来多读汉书,越发觉得,一个国家,一个部族之所以得以兴盛,在于得人,尤其在于其首领是否优秀杰出,是否具有眼光谋略,这才是兴盛的根本。”皇太极轻叹一声,缓缓而道。

    范文程尚未答话,皇太极眼光深沉继续说道:“想当年,本汗只有20岁,便跟随父汗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斩敌酋,克六城。这般功业,那明国崇祯皇帝,莫说敢为,只怕想都不敢想。”

    “大汗英勇绝伦,智谋卓著,莫说崇祯皇帝朱由检万难企及,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难及大汗也。”范文程瞅准机会,又是一番马屁拍来。

    “哈哈,先生过誉,本汗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本汗才智,应逊于朱元璋,但与明国的崇祯皇帝相比,过之远甚。”皇太极微笑而道。

    “大汗谦逊明察,人所罕及。范某钦佩之至。”

    “当今之世,天下方乱,正是勇力与智谋争逐之时。明国皇帝,难担其任矣。本汗有时在想,如若明国皇帝处于我之汗位,那么,他能统治得下去么?本汗这一众兄弟中,莫说诸如褚英、莽古尔泰之类怙恶难驯之徒,也不提代善、济尔哈朗等年长有势力之辈,便是幼弟多铎,费扬果,怕亦是轻其才智,鄙其怯弱。置身这群狼环伺之境,崇祯若坐朕之汗位,以本汗观之,莫说一年,便是一月,甚至三天,也难坐得安稳啊。”

    皇太极说完这长长一段,范文程连连点头赞叹。

    他一脸谄笑,急急说道:“大汗才智过人,武勇殊绝,那崇祯断不能比。可见,天命在我大金,此为气数也。”

    皇太极大笑,摇头道:“气数之说,他人信之,本汗却不以为然,只信事在人为耳。本汗在想,崇祯才智虽平庸,但若能知人用人,亦可自救。”

    范文程未及回话,皇太极复说道:“以本汗观之,明国之中,其实不乏明臣猛将,只惜皇帝未能尽用其材。崇祯为人才智不足,又心下多疑,优柔寡断,故多受制掣。如此君主,守成尚且艰难,更何况置身于今战乱相争之世。”

    “大汗所说甚是有道理,那明国皇帝识人不明,其国中乱象,只怕会日甚一日。”范文程捋须叹道。

    “本汗且说一事。天命年间,我女真缺粮,一石米粮竟高达15两银子,部众几近饿死。结果,竟有明国山西商人,运来大批粮食布匹之类救命物资,来买我女真部落所产的东珠、貂皮等物,方让我部族得以存活。这些走私商人,用宝贵的粮食与布匹,来换无用的东珠与貂皮,这简直是明目张胆地资助敌国。若是本汗为崇祯,必将这些商人全部抄家灭族,凌迟处死,一个不留。然后,再深究官员边将通敌之罪,一并斩杀,以禁效尤。可叹这明国皇帝,竟连小小的商人都无力管控,其他方面,更是可想而知。”皇太极说到这里,一脸冷笑。

    “大汗说得极是,君主暗弱,则国生乱象,自古皆然矣。想来,当日那孔有德与尚可喜,胆敢反逆明国,却在大汗面前只能恭顺如斯,大汗之威德,岂是崇祯所能比也。”范文程一脸谄笑道。

    “哼,你以为那孔有德与尚可喜是什么良善之人么?非也。这等人,首鼠两端,情义寡薄,只能威逼利诱加以使用,崇祯不能用,但本汗能用之。本汗将旧汉兵改建为汉军,尚可喜部改建为天助兵,孔有德部改建为天佑兵,再从其中抽出善火器者,以建一个乌珍哈超火器营,从而充分利用汉人的火器专长,让其成为我军的重要力量。哼,此消彼长,明国失此重器,而我大金却军威大增矣。”皇太极说到得意处,酒呃连连,却抚掌大笑。

    “大汗量材为用,统御非凡,得遇如此杰出之君,实是我大金臣民之幸矣。”范文程的恭唯极其熟练。

    “只可叹,那李啸终不入我彀中,实为憾事。”皇太极脸上笑容消失,他的目光望着遥远的地方,长叹一声说道:“这李啸虽远窜山东,但本汗心下,总有一种奇怪之感觉。那就是,这个李啸,在不久的将来,终究还会再成为我大金之劲敌。”

    (多谢叶子邂逅兄弟打赏,谢支持)。
………………………………

第八十九章 机会

    崇祯七年四月二十二日,赤凤堡内官署与仓库全部完工之际,赵杰与张铜柱两人,率着一众工匠加班加点,也终于赶制出了李啸设计的四轮马车。

    “大人请看,经我等试验,这四轮马车可以双马同架,一车可载货六千至八千斤。转向与行驶皆甚方便。在下在想,这样的马车,应该可以达到大人要开办的车马行之要求了。”张铜柱、赵杰二人,站在制好的马车样品前,喜滋滋地向李啸禀报。

    看到面前这一辆十分崭新,还未上漆、闪烁着钢铁色泽,散发着木板清新味道的四****马车,李啸十分心喜。

    他俯着身,一边听赵杰介绍车辆细节,一边仔细观察车身构造。

    赵杰介绍说,他们试用了多种木料,最终决定采用坚实耐磨的柞木做轮圈。为了耐用,外包一圈熟铁。

    这样的做法有个好处,就是等到外层的熟铁磨损得差不多之时,只需换上一圈新的熟铁轮套便可重新使用。辐条用坚实的闽地熟铁制作,以保证不会轻易断裂以及能更好地承重。而最上层是厚实木板榫接制成的货厢,前面是木制的车夫坐位与踏架。

    这种四**马车的车轴,同样是闽地精铁制成,结实耐用。而在联接件方面,赵杰等人经反复研究,最终采用此时制造炮膛工艺的失蜡法,铸造了熟铁轴承及相关配件,以进行联接。

    有些读者可能会提出质疑,这个时代会有轴承么?其实,轴承不是什么现代发明,却是古而有之。早在东汉时,智慧的祖先们就已经大批量制造熟铁轴承。1974年在河南渑池汉魏窖藏中,就出土铁质轴承共480件。由于李啸舍得用料,不惜工本,全部用最好的闽地精铁打造,轴承的精密程度与使用性能,皆是大大超越了前代。

    李啸知道,其实四**马车制造的重点与难点,一是车轮,二就是转向装置。

    因为四个轮子的车,颇有些类似后世的小汽车,转弯的时候两只前轮必须朝一个方向偏,才能顺利转弯。赵杰他们根据李啸的草图,这段时间经反复设计,最终为四轮车设计的转向装置,是车子底部靠前的地方加个可转动的轮盘,车轴连接在轮盘下面,可以左右转向,车辕不是连着车身,而是连着一个和车轴平行的横杠,横杠左右各有轴套和车轴相连。

    这样当前方的牵引力改变方向时,车辕通过轴套,改变车轴的方向,也就使得车轮朝牵引力的同一方向转动,实现四轮车的转向。

    李啸亲手试转了一下,发现这四轮马车果然转向相当灵活,完全没有那种迟滞与生硬的感觉。

    李啸心中极为欢喜,这辆马车,大体上达到了自已的要求。比起大明同代的那种粗笨呆板的四轮马车,实在是不知道强多少。

    接下来,李啸提出了一些自已的改进意见。

    “这四轮马车套马系用的皮带,一定要结实耐用,不需太长,这样转向和停车的时候车架不会直接撞到马身上,有了一个平稳的缓冲之力,挽马就不会容易受伤。”

    “大人,在下记下了。”赵杰点头道:“等会我与张铁匠就用熟牛皮来制作,一定会达到大人的要求。”

    “嗯,还有一件事,就是你们将这些联接件,易损件,多准备一些,毕竟是长途运输,万一路上坏了,可便于及时更换。另而这些配件,张师傅你们可定个规格出来,以便我车马行的四轮马车都能通用更换,以保证使用效率。”

    听完李啸的意见,赵杰与张铜柱皆连连点点头,表示一定要尽快将李啸的要求做好。

    李啸本来还在想,如果以后能做出更加坚固的钢材,来代替现在的熟铁配件,那马车的使用将会更为耐久,也更有效率。只不过,他想了想,还是没对他们说,毕竟强求张铜柱这样的铁匠制出钢来,这太不合实际了。

    也许以后,自已可以用后世的知识,再制出真正合格耐用的钢材来吧。

    “你二人研制辛苦,仅用了二十多天便制出了样品,本官实是欢喜。本官特赏你二人每人银子50两,下面工匠也各有差赏。你们尽快先做出十辆四轮马车来,如人力不够,可找吴赞车,着他添加家属人手。总之一句话,就是要让我军的赤凤车马行,尽快开始正式运行。”

    李啸笑吟吟地说完,赵杰与张铜柱皆跪拜而谢:“在下微劳,得大人重赏,敢不用尽心尽力做事,以答大人之恩。”

    赵杰张铜柱二人下去后,心情大好的李啸,忽然想道,现在辽西鞑子早已退回后金,也该遣人向祖婉儿的父母祖大乐王夫人去报个平安了。

    于是李啸铺纸挥毫,将自已带着婉儿一路到山东,然后创立赤凤堡并安顿下来一事,在信中详细说明。随后李啸又准备了一个礼盒,里面装有上好野山参3根,大颗东珠4颗,上好貂皮2件,连同信件一并放好。便遣了飞鹞子副队长徐诚,带着4名骑兵,前往锦州送信。

    见李啸送给自已父母这般贵重之物,祖婉儿亦是心喜。这个单纯的姑娘,甚至还在想着,自已的父母祖大乐王夫人,得到自已平安的消息,又见到李啸这般重礼,该再不会反对自已与李啸在一起了吧。

    过了两天,李啸正想着要如何派人去莱州,登州等地,开设车马行分店。忽有军士来报,说巡抚大人李懋芳的幕僚陈子龙求见。

    李啸连忙出门迎接,方出门不远,便见陈子龙带着两名随从,大笑而来。

    “李千户,今日前来叨扰,请恕在下不请自来。”陈子龙远远地看着李啸,便大声拱手说道。

    “卧子何出此言,你我兄弟一般,不必这般客套。你这样的高士能来蔽堡,却让蔽处蓬荜生辉啊。”李啸亦了一脸欢笑,随即作了迎请之势力,邀其入自已新立的千户衙署入坐而聊。

    陈子龙一路注意到,在前往最前面的各户堡大道两边,各有数座官署错落而立。见其看得专注,李啸向他解释道:“这些官署,乃是我军中诸如民政司、商业司、工业司之类经济民生部门,为方便百姓办事,皆集中建于一处。”

    陈子龙对于李啸设立的这些名称新奇的部门,十分好奇。李啸见其颇有兴趣,便对其简略地介绍了一下各部门的功能,陈子龙听完,佩服不已,心下对李啸不觉更加敬重了几分。

    很快,李啸带着陈子龙等人到了千户官厅门外。

    陈子龙望去,李啸这千户官厅占地颇大,青砖黑瓦,粉灰抹缝,朱漆金兽大门外,门外立了两个雕得活灵活现的石狮。石狮旁,数名军士顶盔贯甲,肃然而立。

    见到这建得精致得体却并不张扬的千户府,陈子龙心下忽然莫名感慨。

    想到上次来到赤凤堡,堡门除了城墙外,一切皆是草创。这李啸亦是只能在草板房中,接见自已与巡抚大人。现在只不过过了一个多月,已是建得这般好府邸,各类官署与仓库也均已建立整齐,大批的工匠与家属,正在建设东南面的军营校场之类建筑,这赤凤堡的建设速度之快,让他颇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陈子龙等人入得门来,迎面一座仿唐式青灰照壁,广三丈四尺,高一丈六尺,东西两角,辟有栅门进出。

    陈子龙注意到,千户官厅前衙后宅,以大门、大堂、二堂、三堂为中轴线,其他建筑基本保持左右对称。大堂为五间七架,内中分为几个房科,分别是手下赞画及各名吏员的办事处。

    随后再进入大堂中央,陈子龙见到,被粉刷得一片雪白的宽阔大堂中,左右各摆有武架,上面摆放着刀、枪、剑、戟、槊、锏之类武器为装饰,堂上挂着一幅巨大的猛虎出山夜色图,整个大堂布置得颇有武风。

    过了大堂,李啸便延请陈子龙入得西花厅内,分宾主看茶而坐。陈子龙的两名随从,则被李啸手下带去他房休息。

    两人随意闲谈,越发感觉彼此深对自已脾胃,话题也越来越深入。

    陈子龙突然压低声音道:“大人,学生有一心事,不知当不当问?”

    “卧子先生但问无妨。”

    “李大人,现在我大明国事日蹙,内忧外患,大人以为,朝廷还能重新再图振作吗?”陈子龙直视着李啸,脸上却笼罩着一层莫名的忧色。

    “先生,李某以为,大明虽积弊已深,诸事不顺,但未并到了无可挽救之绝望之状。李某作为地方守将,唯知忠心报国,尽心做事,以期拯救万一,便足愿矣。”李啸平静说道。

    陈子龙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也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李啸这番话说得颇有保留,他长叹一声,又说道:“如果我大明之中,所有官员将领皆能如李大人一般忠勤国事,能政善政,我大明何至于落得如此境地。”

    李啸笑道:“卧子你过誉了,其实我大明之中,绝非没有能臣,文臣武将出类拔萃者,其实颇多,只不过,因种种条件所限,没有办法让他们尽力发挥才干罢了。另外,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朝廷积弊已久,岂能骤改。除弊图振,尚需时日。”

    陈子龙摇头道:“大人想法是好,学生只是怕我大明坚持不到这一天啊!现在流寇日益猖獗,北边的鞑子也甚是嚣张。有如两面大石磨,将我大明夹在其中磨研,这般下去,我只怕大明终有一天,会被这两面大石磨磨成齑粉矣。”

    李啸心里顿时一惊,这个陈子龙,倒是个难得的清醒之士,他对时局的看法,实与历史发展的轨迹大致吻合。这样的人,比起朝中那些只知道党争内斗的高官,却是高明了不少。

    来自后世的李啸知道,从今年开始,不过10年的时间,煊赫百年的大明帝国,便将走向其终点。

    想到这里,李啸心下,不由得一声长叹。

    “陈先生,凡事也不可太悲观。李某相信,事在人为,我大明虽国势艰难,但毕竟架子尚在,还没有到风一吹就垮的地步。”李啸安慰他道。

    陈子龙脸上露出苦笑,他望着李啸说道:“学生请问大人,流寇与鞑子,何者最能动我大明根基?”

    看着直视自已的陈子龙,李啸在想,自已能把历史的真实未来走势告诉他吗?估计就是自已全部直说了,这陈子龙也未必能信吧。

    他沉吟了一下,缓缓而道:“以本官看来,对我大明危害之急切程度而言,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