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之虎-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夜色溶溶,明月高悬,整个新附军营地,到处都是群情激烈的状态,诉苦声,哭泣声、口号声、响起一片。徐修及其他一众监抚的这次诉苦大会,取得极好的效果。

    这种诉苦大会,是李啸经反复思虑后,将其贯彻进监抚司的日常工作内容中的思想建设与塑造办法。

    这种方法,来源于前世的共军,是共军官兵思想建设的不传之秘。这种看似简单直接的方法,却是一个极为有效,并丝毫不用花钱的洗脑好办法。

    据记载,这个办法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各地部队实施后,顿时士气大振,逃兵与叛兵现象大大减少,极大提高了部队凝聚力与士兵忠诚度。

    这个方法的秘诀在于,从让入伍的流民新兵,以及现在要转化的新附军劳工等,自已诉说以前的悲惨生活开始,以此切入点,将正直、勇气、荣誉和忠诚植入每个人的心中。

    有些太超越时代的东西,象反帝反封建之类,李啸不会提及,也绝不会对监抚司的各名监抚去宣讲,他现在最需要是让战兵忠于自已,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在这个基础上,李啸还要让他的战兵们明白,他们不单是在为李啸而战,而是在为自已而战,为家人而战,将来更是为国家百姓和功名荣誉而战!

    兵为将之基,牢牢掌握了士兵的内心,才是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控制一个人的思想与灵魂,才能获得最为忠诚的回报。

    李啸相信,有了这样每天强化性的洗脑措施,这些其实还算单纯的流寇新附军兵,在这劳动改造过程中,一定会能更快地融入李啸军这个大家庭。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看着铁龙城的修建工作顺利进行,李啸心下十分欢喜。

    李啸军奋发的日子,就快要到来了吧。

    只是乐观的李啸没想到,在这看似一片平静的状态下,一个针对他的恶毒阴谋,已在悄悄地酝酿。
………………………………

第九十五章 征调

    “那李啸搞什么名堂,在单县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大建城堡,他难道真有这般好心,愿意自个儿大掏银子,仅仅是为了给那李懋芳拱卫鲁西?”

    刘泽清在自家客厅里,一手捧一小碗新鲜的人茸,一手揉着昨夜用力过度的腰部,满脸疑惑地对军师李化鲸说道。

    “大人,以在下观之,这纯粹是骗人的鬼话罢了!李啸这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绝没这般好心去帮那李懋芳擦屁股。在下敢料定,此人定是另有所图,方这般行事。只不过,现在我等难以探知罢了。”李化鲸面容阴狠,冷哼一声说道。

    “李啸这厮,本将现在是越来越看不透他了。”刘泽清长叹一声,放下人茸,恨恨而道:“只是此人不死,我军的耻辱便难于洗刷,本将心头之恨亦是难消啊。”

    “大人,莫要心急,我军上次已然失手,徒为他人取笑。若要再致李啸于死地,我等还需耐心等待机会。务必要慎重行事,设计周全,方能让那李啸无路可逃,乖乖授首!”

    李化鲸咬牙切齿的话语,让刘泽清脸色稍显轻松。

    他点点头道:“好吧,就如军师所言,且先让他得意两天,到时必叫他知我刘某手段!”

    时间很快就到了农历六月下旬。

    六月中旬时,由五省总督陈奇瑜指挥的围剿流寇战斗,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李自成、张献忠等约十万流寇在夺取平利、旬阳后,自“闯王渡”渡过黄洋河,继续向安康老城进发,由于流寇意见不一,耽误战机,明朝官军已在牛蹄岭和狗脊关部下重兵,流寇为避其锋芒,转由毛坝迂回进攻安康老城。陈奇瑜识破其企图,派出大股明军重兵驰援。见安康老城难克,流寇遂由毛坝退入车厢峡。

    这次撤退,堪称流寇起事以来的最大败招。

    车厢峡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安康城区18公里的县河乡关垭子(狗脊关)一带,峡长20公里,宽仅数丈。《安康县志》中记载,“车厢峡四山峻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兵家称为死地是矣。峡谷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行人至此,过坎坷石道,望一线云天,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

    李自成,张献忠等部流寇,因此陷于绝境,被官军团团包围,再难逃脱。陈奇瑜指挥大明官军,届高临下,垒石塞路,从山上投石袭击,或掷以炬火焚烧。流寇被困峡内,无所得食,加之长途奔波,又饿又乏。偏偏这时又连续天降大雨,连绵20天未晴,山洪暴发,峡水大涨,兵士“弓矢尽脱”,马乏草料,死亡过半,形势十分危急。

    肆虐数年的流寇,终于在此刻进入了低潮期。

    只不过,勉力支撑的大明王朝,还未来得及稍喘口气,一个更为惊人的消息又传了过来。

    鞑酋皇太极,要亲自征伐明朝了!

    崇祯七年五月底,皇太极征召蒙古诸部,调集满洲八旗,连同一部分汉军部队,分左翼与右翼两部,组成共有五六万人的大军,由他亲自率领,阵势浩大向西而行。

    而在后金国内,只留下贝勒济尔哈朗留守盛京,贝勒杜度守海州,户部承政图尔格等渡过辽河,在彰武台一带沿河驻防。

    其实,皇太极虽外对外宣称,此次出兵是去征伐明朝,但他的真实意图,却是要对已是垂死挣扎的蒙古插汗部林丹汗,进行最后的沉重一击。

    声东击西,皇太极耍了个小花招。

    趁你病,要你命,踌躇满志的皇太极,相信自已这次率军亲征,一定会把已于去年亡命青海的林丹汗逼入绝境。

    皇太极这次出手非常狠辣,后金军进袭速度极快,插汉部猝不及防,林丹汗的两翼大总官塔什海、虎鲁克寨桑,皆迅速投降后金。不久后,巴达西寨桑等5个头目台吉也率千余户向皇太极投降。

    后金大军一路捷报高奏,而部众离散,缺食少粮甚至到了杀人易食的插汉部,根本无力作出有效的抵抗。

    听闻后金大军即将进逼青海的消息传来,此时正患有天花卧床不起的林丹汗,仰天大叫三声,吐血而亡。

    这位叱咤草原,纵横塞北,蒙古左右翼六万户之共主,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的第35代直系传人,一生以统一蒙古诸部为已任的末代蒙古大汗,就这样悲凉地结束了自已波澜起伏的一生。

    原本林丹汗在青海时,曾与漠北外喀尔喀的绰克图台吉(却图汗)、**的藏巴汗、康区的白利土司月顿多吉结盟,林丹汗试图利用这个联盟东山再起,却没想到,却在此时,就走向了英雄末路。

    林丹汗病故后,林丹汗的遗孀们及他的儿子额哲,接到了漠北外喀尔喀的车臣汗硕垒的致函,车臣汗硕垒希望继承汗位的额哲,能移帐漠北,以图再起。额哲与手下部将商量再三,也感觉青海之地恐是难守,故率领插汉余部,准备自青海大草滩北返河套地区,最终在外喀尔喀蒙古之地扎根落脚。

    得到老冤家死对头林丹汗病死的消息,皇太极心情大悦。他随即下令,鉴于林丹汗已死,插汉部余众已不足为虑,为避免战线过长,全军停止向青海大草滩进军,转而南向征明。

    后金大军得令后,随即回师,开始向明朝宣府大同一带,大举侵袭。

    原先被后金征明口号吓得高度紧张的明朝边军,在终发现后金大军只是征蒙古插汉部,各人心下,皆有大松了口气的感觉。

    只不过,他们放松的状态,很快就结束了。

    原本以为可以好好看看热闹的大明边军,万没想到插汉部会败亡得这般快。后金这头凶猛的巨兽,在轻易击败插汉部后,调过头来,便要拿自已开刀。

    见得后金兵锋转向,大明朝廷上下,顿时慌成一团。

    崇祯皇帝紧急下旨,为拱卫京师,急令保定总兵陈洪范守居庸,北直隶巡抚丁魁楚守紫荆,防止后金军进入京畿之地。

    忧心如焚的皇帝同时下达谕令,着兵部行文,特从临近各省抽调兵马,以加强宣府与北直隶的城池防御,避免再出现崇祯二年时,后金大军包围京师的可怕事件。

    朝廷征调兵马的军令,到达山东巡抚李懋芳和山东总兵刘泽清手上时,正好是六月下旬初。

    “总兵大人,除掉李啸的机会来了!”李化鲸一脸奸笑地向刘泽清拱手而道。

    “哦,军师有何妙计?”刘泽清眼中一亮。

    “刘大人,现在朝廷征调兵马前往北直隶与宣府一带,在下认为,这道谕令,却是去除李啸的绝佳机会!”

    “军师且详细道来。”

    “大人,你可先和巡抚李懋芳商议好,告诉他,这朝廷谕令,我军当要遵从。我部可即刻派出参将姚文昌大人率5000兵马入京听调。那巡抚李懋芳乃庸碌无能之人,估计正为要如何让大人听其安排而发愁,现有大人自去奉上调遣兵马,那李懋芳定是欢喜非常。这时,刘大人你再向其提出,鉴于李啸部抵御流寇甚是得力,求其派李啸率其部军兵同往,以壮我山东外调兵马之威势。那李懋芳欢喜之下,定会答应。”

    李化鲸快速说完这段话,刘泽清脸上却显现出疑惑之色。

    “军师,你这计策,却与除掉李啸有何相干?”

    “大人,且听在下讲完。那李啸部与我军姚大人部同往京师听调后,必会分派各处要地驻守。大人于朝廷中多有关系,又是首辅温大人的红人,可暗使手段,让姚文昌部驻得一较为安全之城堡,从而静侯鞑子出关,应付完朝廷差事便可。而那李啸,则直接派其部至与鞑子作战的最前线,让这厮死于鞑子大军刀剑之下,岂不是美事?”

    “好!好!好!”刘泽清连说三个好字,一脸笑容的他面上神采飞扬:“军师这个借刀杀人之计,端的是妙!这李啸这般死法,可谓名正言顺,他人复有何可说!”

    刘泽清一脸兴奋地在屋内反复踱步,只是他忽然站住,又皱眉对李化鲸说道:“万一那李啸走了****运,侥幸逃得狗命,又当如何?”

    “大人,这正是在下想对你说的。万一那李啸在与鞑子的战斗中侥幸得存,其势力亦当大大受损。大人可暗中谕令姚文昌大人,令其与李啸部一同返回山东境内后,寻机立刻袭杀李啸残部。我军有5000兵马,对付这区区李啸残部,还不是手到擒来。由于是在山东境内作战,大人可完全控制局势,到时给李啸随便安个罪名便可。只要李啸一死,其军必乱,趁其群龙无首之机,我军再趁势夺其赤凤堡,定当大获全胜,从而一雪前番我军兵败城下之大耻!”

    “好好好,军师算度周全,果是十分好计!”刘泽清一脸笑容灿烂无比,他咬着牙低声喝道:“狗入的李啸,你纵是孙猴子,也难逃我如来佛的掌心!这次再不把你这贼厮弄死,老子不姓刘!”

    济南,巡抚客厅内。

    “卧子,方才刘泽清之建议,你都听到了吧。”看到陈子龙一脸深思状地从屏风后面走出,李懋芳脸色阴沉地说道。

    “东翁,学生皆听到了。”

    “哦,卧子你意如何?”

    陈子龙一声轻叹,脸上便浮现苦笑:“没想到鞑子来势这般猖獗,势态又这般紧急,现在朝廷下发征调军令,巡抚大人却还需遵从为是。”

    “你的意思,是听从刘泽清之建议么?”

    “大人根基浅薄,军中没有亲信,若不听从刘泽清之见,恐难调其军兵。到时朝廷怪罪下来,大人受责却是首当其冲。”陈子龙说到这里,微微摇头,一脸无奈。

    李懋芳脸上,顿时笼上一层灰色。

    “卧子,那李啸该不会不听我令吧?”

    “不会,那李啸,为人尚是忠义,当不会有不遵军令之事。况且现在他在单县之地,除了在原定的方圆十里内建造城堡外,还圈了多处土地兴建岗楼,设立禁区,倒给自已划得偌大地方。说起来,倒是他现在欠了巡抚大人您一个大大的人情才对。大人之令,于理于情,他都定会听从的。”陈子龙平静说道。

    “哦,那就如卧子先生所言,本宪给李啸下达军令,着其与那姚文昌部,一并早日出征。”李懋芳脸上有明显的轻松之色。

    “东翁,我只是在担心一事。”陈子龙一脸犹豫之色。

    “何事?”

    “学生担心,那李啸去得北直隶或宣府后,恐会遭人陷害。而我山东失此良将,甚是可惜。”陈子龙叹气说道。

    陈子龙没注意到,他这话说完,李懋芳脸上却隐隐有笑意浮现。

    这个李啸,明为恭顺,暗却跋扈,此人得寸进尺,这般在单县地界大据土地,真把自已这个巡抚当成无物一般,着实可恨!

    这等不知天高地厚之人,还是要让他吃点苦头方好。

    至于此人生死,那就看其运气与造化了。你李啸作为武将,战死沙场亦是本份,大不了到时本宪对你厚加抚恤便是了。

    两天后,李啸在单县观看工匠与劳工们给夯土城墙贴砖时,收到了巡抚李懋芳的征调军令。

    “大人,学生敢说,这是山东总兵刘泽清使的诡计!此人手下尚有近三万兵马,却只肯抽调五千,我军不过两千兵马,自守尚嫌不足,却如何可抽兵前去?这李巡抚竟还在军令中说,定要李大人亲自率兵前往,学生认为,其中必未安好心!”

    一间密室之内,吴亮一脸激动地对李啸说道。

    李啸听了吴亮之语,没有回答。他双眼怔怔地望着窗外,一脸沉峻。

    良久,李啸终于淡淡地开口说道:“吴先生,李巡抚这道军令,我军却是必须听从啊。我部原为辽东外来之军,根基尚是不稳,如要强硬与李巡抚及山东总兵刘泽清唱反调,这山东地界,只怕是难呆了。”

    “大人,这。。。。。”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李啸双眼之中,忽地有凛光一闪:“刘泽清等人,视去北直隶与宣府为畏途,但在本官看来,此番前去,未必不是一个获取功名与荣耀的好时机!”

    (多谢十六都、王家三儿、凡尔v赛宫兄弟打赏,感谢支持)。
………………………………

第九十六章 横行队

    听了李啸铿锵有力的表态,吴亮犹是一脸忧色。

    “学生望李大人三思而行,我军力量尚为薄弱,若在与鞑子作战中消耗太大,损了根本,却恐得不偿失。”

    “吴先生,你的心思,本官自是明白。本官现在只是千户官身,官职低微,据得赤凤堡与铁龙城两处地盘,已是颇遭人忌。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本官官阶若不提升,再想图谋扩充地盘与军兵,却是难矣。”李啸顿了顿,目光深沉地说道:“我等大明武将,自古功名阵上取,为国而战亦是本份。若能搏得功名,晋官得爵,那本官在这山东之地的施展空间,自是宽广得多。若是畏首畏尾,只顾私念,那本官与那一心谋私的山东总兵刘泽清,又有何异。”

    听了李啸这段话语,吴亮终于点头叹道:“大人思谋深远,学生但听安排。”

    与吴亮议定后,李啸随即传达军令。

    他下令,现在铁龙城驻守的田威甲总军兵,即三队盾兵、五队枪兵,40名玄虎重骑,50名飞鹞子轻骑,作为此次出征的主力。另外火器部队的60名鲁密铳手,亦全部随军出征。

    本次出征的后勤队伍,由原水师总头陈猴子负责,从赤凤堡带60名辅兵作为后勤劳伕,利用此刻已又做好的十辆新的四轮马车,到达单县后,再从此处抽调10辆四轮马车,总共20辆,以每辆马车配3人的方式,装运饷银、粮食、马车配件、火铳弹药等物。

    另外赤凤堡的张铜柱铁匠与陈麻子医师,也分别带上一些得力的助手与伙计,备齐工具与药材,一同随军出征。

    现在赤凤堡驻守的王义守乙总军兵,由王义守带队,抽调二队盾兵,二队枪兵,40名玄虎重骑,50名飞鹞子轻骑,前来铁龙城接替防卫。赤凤堡处,只留下一队盾兵,二队枪兵和火炮部队驻守。另有一队枪兵,则驻守蹲犬山,看管匪兵劳工,以及砖厂、石灰厂、采石场三个工坊。

    李啸又安排,在军兵出征后,铁龙城依旧如常兴建,其一切管理工作,由吴亮全体负责。赤凤堡及蹲犬山的相关管理工作,由许秀清全体负责。

    这些工作都准备完后,李啸便率军北上,前往山东与北直隶交界的武定州,与姚文昌部汇合,随后一同前往京师,再听从下一步调遣。

    李啸的命令,被迅速地贯彻执行。

    这几日,正在担砖运沙的新附军劳工武壮,惊讶地看到,铁龙城处,新来了大批新的军兵,装运粮食与物品的马车亦是颇多,看起来,李啸军又有一次大的行动了。

    武壮从心里羡慕那些军兵,看着他们身上的盔甲与手中的武器,想到自已一身武艺却难于再上战场厮杀,武壮在心中向往之余,不免有莫名的惆怅。

    别想太多了,自已还是好好改造吧。毕竟那个徐监抚也说过,只要表现得好,一定会有早日成了李啸军一员的机会。

    希望能用自已的努力表现,让这一天早日到来吧。

    武壮停止胡思乱想,把沙担稳稳地挑在肩头,大步向城墙处走去。

    “兀那汉子,过来!”

    听得有人似乎在叫自已,武壮一愣,转头一望,却见一个光头锃亮的大汉正向自已招手。

    武壮认得此人,乃是前段时间混入自已流寇阵营的安和尚,连忙放下沙担,快步走了过去。

    “安大人有何吩咐?”

    武壮恭敬说完,没想到,那安和尚却是大喝一声,向自已迎面一拳猛挥过来。

    武壮一惊,随即迅速扭身闪避,安和尚刚猛的拳风,堪堪擦脸而过。

    两人随即战在一处,你来我往交战二十多回合,不分胜负。武壮灵机一动,卖个破绽,安和尚见他胸门敞开,不知是计,乃大吼一声,挥拳猛击过来。

    武壮见其上当,侧身一避,盘腿一扫,绊住安和尚支撑的右脚,安和尚吃不住劲,摔趴于地,砸得灰尘四起。

    “安大人,承让了。”

    武壮走过来,欲将安和尚从地上扶起。

    安和尚一把将他推开,敏捷地从地上弹跳而起,拍手大笑道:“好家伙,果真武艺不错,那徐修向俺推荐你,倒是有眼光。”

    武壮一怔,不知安和尚此话是何意,他一所扭头,却见徐修正陪着千户官李啸,微笑着向自已走来。

    “李大人,此人便是学生向你推荐的那个武壮,这段时间,此人积极改造,做事极其认真负责,又兼一身好武艺,倒是个好汉子。”徐修边走边向李啸介绍道。

    “李大人,此人俺要了,身手真他娘的不错,入俺这横行队,实在是合适不过。”安和尚看得李啸走近,也大笑着对李啸说道。

    武壮愈发糊涂了,他缩着手脚站立,有些不知所措。

    见得武壮一脸迷惑的模样,安和尚用力拍着他的肩膀,大笑着向其解释现在即将成立的横行队。

    原来这几天,李啸思虑良久,打算挑选一批武艺精熟身强力壮之辈,成立一只名叫横行队的精锐重甲步兵战队。

    李啸在上次与鞑子交手后,对那些重甲冲阵的白摆牙喇兵印象极为深刻。那身穿重甲的白摆牙喇兵,仅仅只有5名,便能冲破李啸军战阵,造成许多伤亡,这战力之强悍,着实让人心动。

    白甲陷阵,以一当十。这种战法,乃是后金在辽东打遍蒙古与明军无敌手的秘决所在。在战阵陷于胶着之际,用这样精锐的重甲步兵冲阵,很容易将对方阵脚扰乱,最终达到使对方崩溃的效果。

    上次李啸缴获了几百件的流寇盔甲,虽然破旧,却还可穿用。所以,李啸决定模仿后金的作战模式,成了一只人人身穿三层盔甲,头戴铁盔,使用在锦州作战时缴获的虎刀、虎枪和长柄挑刀之类的重型武器的重甲冲阵部队。

    横行队,这个威风凛凛的名字,被李啸命名为这只有点象特种部队般的重甲步兵部队的专属队名。

    由于缴获的后金重型武器只有四十来件,李啸决定,新成立的横行队,人数暂定为42人,人员皆从作战勇猛,身高力壮的步兵中挑选。

    虽然现在只包括正副队长和二甲队员,但李啸决定,以后若有了更多的合适武器与盔甲,便要再继续扩充。

    出乎李啸意外的是,军兵们听说了这个消息,几乎人人都想参加这个极具勇士气概和男儿豪情的队伍,甚至还有骑兵想加入其中。

    毕竟,这样武装到牙齿,有如一架开动的微型坦克一样的重装战士,冲击陷阵,大杀四方,几乎是每一个热血儿男的最终梦想。

    最让李啸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计划一说出,最高兴,最欢喜,以至踊跃毛遂自荐的人,竟是枪兵副哨长安和尚。

    安和尚几乎以哀求的方式,向李啸请求成为这只横行队的队长。

    看到安和尚急切渴盼的面容,李啸心下不觉一乐,他想起当初当安和尚去担任枪兵队长时,安和尚对自已强迫他只能教枪兵练一招突刺的安排,那无奈与不甘的神情,犹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