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之虎-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能,知错能改便是好汉。如果连你这样奋勇杀鞑的勇士都不能上天庭,那还有何人有资格上天庭。”李啸的话语柔和而坚定。
“大人,说实话,俺,俺并不想上天庭,俺只想死后,能和俺爹娘,俺大哥,俺妹妹们生活在一起,有地种,有衣穿,有饭吃,一家人平静安稳过日子,就知足了。”王二脸上挤出苦笑,猛地一咳,却喷了一大口血来。
“王二,你放心,你这份心思,天庭都知道,天帝一定会满足你的。“李啸眼眶湿润,他小心地用湿毛巾,帮他把嘴边的血擦净。
“大人,俺,俺见大人,就是有一个请求,想对大人说。”王二喘着粗气,急促说道。
“你说,本官都听着。”
“大人,俺死后,抚恤金就不要了,俺在世上,再无亲人,就把给俺的抚恤银两,让军中的兄弟们吃好点,让他们为俺多杀几个鞑子报仇。俺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把俺埋葬时,把俺的坟头朝向西边,俺生不能侍奉父母,死了的鬼魂,也要回山西老家,也要与他们在一起。”王二说完这一大段话,愈发断续无力,眼眶却却有两行浑浊的眼泪,缓缓流出。
“本官答应你,一定会做到。你就放心吧。”
李啸声音哽咽,他抚摸着王二尖凸的前额,发现王二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眼睛却渐渐地失去了光泽,被自已握着的右手,再无任何力度。
李啸眼中,泪光闪烁,他强忍着没有流出来。
天庭,遥远而圣洁的天庭,真的存在么?
只是充满永恒安乐的天庭若不存在,何以抚慰这些忠勇的灵魂,何以慰藉在乱世中挣扎求活的人们!
这些在疆场上为国战死的士兵,这些在乱世中悲惨死去的百姓,有如轻烟随风而逝,无人记挂,无人知晓,他们的最终宿命,也许只是历史学家笔下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
冥冥历史中,似乎总有一股黑暗的力量,嫉妒我中华的灿烂文明,欲将其压制而后快。元灭宋,清灭明,这些残酷黑暗的野蛮力量,总在中华将要产生变革之际,便硬生生地将华夏文明打断,让中华文明一次次开倒车,这些渴望和平安稳,有地种有饭吃便知足的百姓,颠沛流离,悲惨而死。尤其是阴毒的满清对华夏文明的篡改,对汉人思想的钳锢,对上国衣冠服饰的毁弃,让自古便领先世界的中华,终成了国际社会上的丑角。其种种卑鄙罪恶的思想与手段,流毒至今,令人扼腕。
李啸感觉自已胸口,似乎堵着一块大石一般,让他憋得紧,压抑得慌,想要放声呐喊,想要怒吼苍天,却又发现,自已什么都说不出口。
“现在天气炎热,要把这些战死的兄弟尽快火化,装入骨灰盒,待我军返回后,带回山东厚葬。”
从医馆出来的李啸,已恢复了一脸平静的常态,他对监抚司副司长管毅叮嘱道。
“大人放心,学生一定办好差事。”管毅郑重回道。
加上伤重而死的军兵,这次战斗总共有40名战兵死亡,这40名战兵的尸体,在堡外统一火化。
李啸带着全堡人员,参与了这些忠勇的战兵的火化仪式,他亲致悼词,洒酒祭奠。李啸的这些举动,让全体军民十分感慨。
而那些鞑子的无头尸体,李啸同样命人火化,随后,抛洒在外面的荒田中做肥料。这样炎热的天气里,如果不赶快处理这些鞑子尸首,很可能会导致瘟疫爆发。
接下来,李啸根据监抚司的战报统计,开始对手下军兵进行论功行赏,以及相关抚恤。
五千多两银子,哗哗地便花了出去。
见得那些李啸军兵上台领赏银,一直在城墙上观战的杜少如部,卫镇抚安谦手下的45名堡兵,以及新招的75名堡内民户男丁新兵,皆用一种满怀羡慕的眼神,看着那些一脸喜色的李啸军军兵领赏。
家丁队长许茂心下暗叹,这支李啸军,这般能战,又这般赏罚严明,与大明的其他官军相比,简直就是天上地下之别啊。
卫镇抚安谦亦是感慨,要是李啸这样的强军,能永远驻守在这金家庄堡垒多好。这样的大明官军,才是真正的百姓保护神,才是真正能让人从心里感到佩服的威武之师啊。
接下来,李啸开始处理那些被鞑子掳获,却有幸被自已解救的一众男妇。
李啸提出,他们中想回家者,可立即自行返回,还可以给他们一人几天的干粮。
让他没想到的是,除了仅有一百多人想回家外,大部分男妇都表示,现在鞑子已把自家的家园尽毁,他们失去了亲人又无家可归,已不想返家。如李大人愿意收留,他们皆愿在李啸军中效力。
这些人都是鞑子挑选过的成年男妇,都是壮实人口,他们愿意加入,李啸当然表示欢迎。
在给了那欲返回宣府东路老家的一百多人每人一周干粮后,李啸让他们自行回家,还派出飞鹞子为他们哨探了一程,送至南河边方返。
现在李啸军中,尚有壮男690人,壮妇430人。
李啸让这些壮男全部编入辅兵预备役,让他们与那些堡内新兵一样,一起开始最基本的军事训练。
那些壮妇,李啸则全部交给后勤队长陈猴子管理,由他分配她们做各类后勤服务事项。
由于新来了大批人口,且有了大批的缴获粮食,金家庄堡人心安定,且变得更加富有活力,原先大片空出的民宅,皆被李啸改用成临时军营,以安置大批新兵与后勤队的新成员。
金家庄堡恢复了正常的日子,波澜不惊地又过了三天。
诸如田威段时棨之类手下将领,都能感觉到,从这场邀击战后,这几天里。李啸的脸上,虽与以往一样平静自然,但在无人时,脸上似乎多了一层淡淡的忧虑之色。
家丁队长许茂,也看出来了。
在第三天时,他在给关押在居宅中的杜少如送饭时,无意间向杜少如提及此事。
杜少如闻言,放下碗筷,双眼中便有两团亮光在跳动。
“你可看得真切?”
许茂看着杜少如奇怪的表情,然后犹豫地点点头。“说来也怪,现在打胜了这鞑子,这李大人倒反而有担忧之色,却是让人奇怪。”
“哼,你们不知道缘故,本官却知道那李啸肚子中,藏的什么花花心思!”
“杜大人,你能看出来?”
“当然!本官告诉你,那李啸之所以担忧,定是因为鞑子首级无法报功之故!”
“哦?”
“那李啸,本是客军,在我宣府镇内无依无恃,现在立得如此大功,他却没有立刻报功,你道是何故!”杜少如脸上闪过阴阴的笑容。
“大人之意是?”
“狗入的李啸怕上头吞了他的首级与军功,这才压着迟迟不上报!算这小子聪明,他若真的傻乎乎地报上去,哼,他这几百颗首级,怕要立刻被已被皇上骂了个半死的总督、巡抚、总兵、兵备道,以及各路镇守将领们抢光了。李啸这样的外地客军,就算被人吞了首级与军功,也只能干瞪眼罢了!”杜少如冷笑起来。
“这么说,那李大人,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敢上报的么?”许茂一脸若有所思的表情。
“必是如此!”杜少如双眼一瞪,又斥道:“许茂,你现在开口一个李大人,闭口一个李大人,叫得一个口甜,莫非,那李啸,给了你什么好处不成!”
“大人,你多心了,自你被他软禁后,小人在李啸军中小心做事,言语亦怕得罪人,一时未及改口罢了。在下再不晓事,也知道你杜大人才是我许茂之长官。”许茂急急回道。
杜少如嗯了一声,脸上稍现满意的表情,他压低声音道:“许茂,有件事,本官要你赶快去做。“
“哦,大人要在下做何事?”许茂脸上闪过一丝紧张神色。
“你别怕,不是去叫你杀了李啸。”杜少如见许茂脸现紧张,不满道:“本官只要你派个人,前往杜指挥使所在的小白阳堡,把李啸此次战斗斩得二百多颗鞑子首级之事,报给杜大人便可。”
“哦。”
“你听明白了吗?”
“在下,明白了。”
“好,那你速去安排,事成之后,来日本官定会重重赏你!”杜少如双眼之中,满是期盼之色。
“是,在下这就去安排。”许茂应诺一声,随后收拾碗筷,低头而去。
望着许茂离去的背影,杜少如脸上又闪过一丝冷笑。
自三天前,许茂来告诉他李啸军邀击鞑子大获全胜之事后,杜少如这几天,一直处于一种极度震惊的情绪之中。
这个狗入的李啸,其手下军兵竟这般能战,连半个牛录的鞑子都能一举消灭,其战力之可怕,莫说宣府第一,就是大明第一,怕亦是不逞多让。
相形之下,自已这个所谓的千总,却是从入军以来,半点实在的战绩亦拿不出手。这人与人,真是不能相比啊。
杜少如想象到李啸升官发财的样子,心里的愤恨,更是难以形容。
原本以为,自已只能这般忍气吞声,却没想到现在,终于有了惩治李啸的机会!
他相信,杜诗因为畏惧鞑子,不会来救助被李啸软禁的自已。但现在有这两百多颗鞑子首级的诱惑,已因丢失龙门卫主堡而被宣镇总兵张全昌严辞斥责的杜诗,一定会如一个溺水之人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这金家庄堡来。
杜少如快慰地想道,也许,与杜诗一同前来的人中,怕还有宣镇总兵、巡抚、兵备道等各色大员也说不定。
更有甚者,这些大员在吞了李啸的首级与军功后,为了让李啸这个外地客军不发出不满的叫嚷,很可能会使些手段,让他永远地安静闭言。
哼,狗入的李啸,亏你立得这般大功,莫说吃肉喝汤,只怕最终结果却是连粒汤渣者吃不到!
杜少如脸上绽起快意的笑容,如果不是顾忌在门口守卫的李啸军兵,杜少如真想大喊一声:“狗入的李啸,你他娘的也有今天!”(未完待续。)
………………………………
第一百零八章 寻仇
“李大人,事情便是如此,请大人详察。”
“唔,很好,许茂你是个识务的人,你能及时将此事告诉本官,本官很高兴。”李啸脸上浮起一丝淡淡的微笑:“你可以下去了,然后再去找监抚司副司长管毅领三两赏银。下次送饭时,你就跟杜千总说,你已派人前往小白阳堡,让那位千总大人高兴高兴。”
许茂应诺一声,从李啸的千户官厅中,恭敬而退。
一出门,他才发现,自已满脸满身都是汗水。许茂知道,这并不只是因为天热的缘故。
哼,想拿老子的头颅为你自已搏个前程,我的杜大人啊,我许茂,虽是你的家丁队长,却还想多活两天。
许茂想到李啸方才的笑容中隐含的杀机,心下犹是颇有余悸,却又满是庆幸。
想来,自已从杜少如处送饭出来,便有人影影绰绰地跟随,估计是李啸军安全司的人。可见,自已方才与杜少如的谈话,这位李啸大人已是了如指掌。
这位李大人,已是把整个金家庄堡看守得有如天罗地网一般,自已想要派人出堡,无异痴人说梦。
还好自已当机立断,立刻向李啸禀告了此事,现在不但不用担罪责,竟然还有三两赏银,总算把坏事变好事了。
许茂长出了一口气,脸色轻松的他,脚步轻快地向监抚司的房宅走去。
许茂退下后,李啸一人独坐在官厅中,浓眉紧锁的他,一脸沉峻。
这个杜少如,狗眼倒是看得贼准,竟然猜到了自已陷入了无法上报的窘境。
怎么办?
自已辛苦斩获的首级,究竟该怎么上报?
难道,只能这般无奈地,将全军将士辛苦斩获的首级全部上报给那个卫指挥使杜诗不成?
这种纯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李啸决不心甘。
他突然想起,上次在辽东锦州时,自已害怕上司王道奇吞没战功,而通过祖大弼上报军功之事。
要是,现在祖大弼也在宣府多好啊。
李啸一时无限感慨。
只是他脑海中,突然电光火石般地想起,自已当天来到龙门卫时,那卫指挥佥事秦国英,曾告诉过自已,这次鞑子入侵宣府,辽东也曾派兵来援。
秦国英说的是实话,明史上也记载过,此次鞑子侵边,山海关总兵尤世威,宁远总兵吴襄,两人率军入援山西,而锦州前锋营的副总兵祖大乐,指挥佥事祖宽二将,则是入援了这宣府镇。
想到这里,李啸心中,却又是一阵失落。
宣府镇这么大,其下四路,军镇州堡极多,谁知道祖大乐与祖宽他们,被分到哪里去了。
现在鞑子肆虐,各处州堡音信断绝,李啸也实在没办法去派人了解调查,这些锦州援军究竟在哪里。
李啸颇为无奈地想道:难道,只能自已把首级带回山东去,向山东巡抚李懋芳汇报不成。这简直是个笑话。
不过他很快就否定了自已这个想法。
李啸确信,自已只要一离开金家庄堡,定然立刻有杜少如部军兵,去向那卫指挥使杜诗汇报。那么,自已想从这宣府镇轻易脱身,怕是难了。
现在的大明官军中,论打仗,可能没有几个人有本事,但论争功与内斗,个个都是顶尖的好手。
李啸暗想,如果没有死在与鞑子交战中,却反而死在这些所谓的自已人手里,那可真的太有黑色幽默的味道,也太让人齿冷了。
李啸思来想去,一时没有太好的办法。
先这样放着吧,反正按历史进程的话,自已还要守上二十多天呢。也许,到时会另有出路。
十天的时间,如流水般平静度过。
这段时间里,堡内的各类军事训练,却皆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现在那些杜少如部军兵,堡内民户新兵,以及从被掳百姓中入选的全部男丁,军姿训练皆已熟练,李啸遂开始对他们开展阵列训练。
而现在横行队,李啸则充分利用缴获的后金盔甲与虎刀、虎枪之类重型武器,将其扩充至一百人。
出乎李啸意外的是,枪盾军兵们,几乎人人都想参加这个极具勇士气概和男儿本色的队伍,甚至还有骑兵想加入其中。
毕竟,这样武装到牙齿,有如一架开动的微型坦克一样的铁甲重装战士,几乎是每一个希望在战场上横扫敌兵的热血男儿的最终梦想。
最终,一脸喜色的横行队队长安和尚与副队长武壮二人,在这些枪盾兵中精挑细选,招了七十多人补充入横行队。
现在横行队中,共有5甲战兵,包括队长副队长,共102人。这些新补充的甲长副甲长,全是由上次作战英勇的横行队员担任。
而枪兵与盾兵的缺额,则从这段时间训练中,被掳男丁组成的新兵中的优秀者里挑选。
李啸只从这些人中挑选新兵,也有不得已的苦衷。
毕竟杜少如部军兵,可以作为辅助,自已却不可把他这点兵力给全部吞没,毕竟杜少如军职还在自已之上。若要强吞,自已这般以下犯上的难看吃相,怕要让宣府一众将领恨之入骨了。
李啸对这些恶习累累的杜少如部军兵,在心里其实还是尚存疑虑,当日李啸出堡与鞑子作战,之所以还留了两队枪兵在堡内,主要原因,也是怕这些杜少如部军兵,趁自已率军出战时,在堡内作乱断自已的后路。
而那些本堡民户新兵,原本李啸就是打算将他们作为临时辅兵,这些人,家属与亲戚都在当地,战后也不可能跟随李啸离开,所以自然不是李啸重点考虑的范围。
况且,从那些由被掳百姓组成的690人的新兵中,挑选空缺的几十名人选,实在也是绰绰有余。
到现在为此,李啸并没有象以前一样,急切地把这些新兵都补入战兵队伍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缺乏。
金家庄堡内的铁匠铺子规模实在太小,又因缺乏原材料,无法大批量地制造符合李啸军制式规格盾牌与长枪。现在张铜柱他们做的最多的,便是修补损坏的盔甲与长枪大盾之类武器。
只能把那些牺牲军兵的武器与盔甲,以及修好的相关武器给入选的新兵们。
入选加入枪盾兵的新兵们兴高采烈,而没有入选的新兵脸上则是羡慕与失落交织的表情。
更失落的,则是那些堡内新兵与一部分杜少如部军兵,由于每天监抚司人员的强化洗脑,以及李啸军此次对鞑子的大胜,他们中很多人,已把李啸看成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不少人以为,可以用努力训练来打动李啸,却没想到,自已根本没有入选战兵队的机会。
李啸其实也注意到他们这些人的表情。
不过没办法,李啸现在既不可能让他们真正成为李啸军的一员,也没有那么多制式武器来装备他们,只能优先顾着自已的直属军兵了。
当然,李啸也给了他们一点希望。
那就是,虽然他们没能入选李啸军,但只要到时努力杀敌,奋发效力,李啸绝对会一视同仁,同样大加赏赐与抚恤。
李啸这道说明,让这些军兵的心情重新振奋起来,训练亦是愈发刻苦。
李啸原本以为,这样的日子还会这般平静地过下去,就没想到,就到第二天傍晚,一个突发消息传来,让他大为震惊。
这天傍晚时分,李啸全军正准备收队之际,金家庄堡角楼上警备的堡兵,看到两名身插背旗的明军骑兵,向金家庄堡拼命纵马而来。
李啸急急奔上堡门望厅之时,两名骑兵已疾速冲至堡门外。
他看到,这两名骑兵,甲胄散乱,背旗歪斜,脸上满是血渍与泥尘,两人冲到堡门外,人与马皆已是疲惫不堪。
那两匹马全身是汗,口边吐出白沫,显然体力已到极限。马上的骑兵,皆是累得直不起身,大口喘气不停。
“你们是哪处军兵,速速报来!”一名堡兵大声问道。
“我等是入援小白阳堡的辽西明军,快开城门,我等有紧急军情,要禀贵堡守将!”一名骑兵边喘气边大声嘶喊。
辽西援军?
竟是祖大乐,祖宽他们?
李啸大惊,连忙令堡兵放其入内。
砰地一声,堡门打开,二骑飞快驰入,随即翻身下马,向正端坐于高台上李啸伏跪奏禀。
“本官是千户把总李啸,现任这金家庄堡守将,尔等有何紧急军情,速速奏来!”李啸平静说道。
“禀李大人,二十天前,由副总兵祖大乐大人率领我辽东前锋营三千兵马,入援这龙门卫小白阳堡,与那龙门卫指挥使杜大人,合兵守卫此地。今早得到消息,说是从东路有批粮食押送到龙门卫。故龙门卫指挥使杜诗大人,请求我祖总兵派出援军前去北路边境,以接应护卫粮队。祖总兵同意了,便率1000名入援军兵,沿南河东去,准备接应粮队。只是不曾想到,竟在路上突遇得大股鞑子军兵,全军猝不及防,乃临河结阵,与之拼死作战。鞑子阵战精锐,我军不敌,死伤惨重啊。”一名骑兵说这里,脸色隐现痛苦之色。
李啸脸色大变,旁面几名将领脸上,亦是满满的震惊之色。
这是怎么回事?
按正常的明末历史记录,此时的大股鞑子,皆在山西大同一带,一直要到月底之际,才由皇太极统率大军返回宣府,并在攻克万全左卫后,从宣府西路尚方堡处出关而去。
怎么现在在这北路与东路的边境相交地界,却有这么大股的鞑子出现?
“大人,祖总兵见情势危急,连忙派出数骑前往附近军堡求援。我两人被派往贵处,另有两名骑兵派往驻守雕鹗堡的祖宽将爷处。”见李啸一脸惊愕之状,另一名骑兵紧接着说道。
李啸心中一动,原来,祖宽现在正驻守于雕鹗堡,却是离自已这金家庄堡颇近,不过在东边三十多里路程。
“那你可知,敌军总兵力有多少,是鞑子那路人马?龙门卫指挥使杜大人可知晓?又可曾派出通知其他军堡?”
李啸一连声向这两名骑兵问了一大串问题。
“禀大人,据我等观测,敌军主要是正蓝旗的鞑子,还有不少蒙古鞑子与汉军,敌兵人数众多,恐有三千多人。我军临河结阵之时,亦曾派兵前往小白阳堡,龙门关堡,三岔口堡等处求援,只是这三地路远,估计现在求援骑兵尚在半途,故龙门卫指挥使杜大人应还不知我军被围。而贵处与雕鹗堡,离我军被围之地最近,故我二人能尽速赶至。”
这人说完,另一名骑兵立刻紧接着说道:“雕鹗堡的守将,是我辽东将爷祖宽,祖宽将爷共统领了一千名辽东兵马驻守此地。相信祖宽将爷听说了祖总兵被围之事,定已迅速派兵前去营救。在下还望李大人快快发兵,不然,我祖总兵与辽东军兵,却恐危矣。”
这名骑兵拱手讲完,两名骑兵一齐纳头便拜。
面沉如铁的李啸,低头沉吟,没有立即回答这二人。
他突然感到,自已似乎能理清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